谈决策过程中的非逻辑方法
非逻辑思维例子
非逻辑思维例子
非逻辑思维是指违背常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它与传统的直线逻辑相反,常常涉及到概念的扩展、隐喻的运用、联想的跳跃等。
下面是十个例子,展示了非逻辑思维的运用:
1. 树叶是绿色的,而绿色是草坪上的颜色。
所以,树叶就是草坪上的一部分。
2. 我喜欢吃汉堡包,而汉堡包是由面包和肉组成的。
所以,我喜欢吃面包和肉。
3. 鸟可以飞翔,而我喜欢吃鸟。
所以,我也可以飞翔。
4. 雨水可以使花朵长得更好,而我每天都喝水。
所以,我应该能长出花朵。
5. 狗是会叫的,而我也会叫。
所以,我是一只狗。
6. 月亮是圆的,而球体也是圆的。
所以,月亮是一个大球体。
7. 鲸鱼是在海洋里生活的,而我经常看海洋纪录片。
所以,我是一只鲸鱼。
8. 火车可以载人,而我每天都乘坐火车。
所以,我是一辆火车。
9. 猫是会爬树的,而我也会爬树。
所以,我是一只猫。
10. 蜜蜂可以飞翔,而我每天都吃蜂蜜。
所以,我应该能飞翔。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跳跃性和扩展性,它能够将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用于创造性思维和幽默表达中,能够带给人们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质量根本不可以被量化,数字的经验不等同于数学背后所代表。
【15】以出身论英雄
考虑我们所考察的人或事的出身肯定是必要的,但不应止步于此。
【16】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的组成,而是要弄清组成部分是如何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并最终组成一个整体。要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质。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做出合理反应时,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
【21】以泪掩过
通过博取同情等精心设计的情感爆炸来模糊论题,故意忽略或者低估手头上的问题,把焦点放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无关问题上,直接影响他人情感。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够加以反对的论证,并不能因此而证明其为真。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26】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意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
【27】避免结论
结论是必然要达到的。如果我们做论证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那是将论证庸俗化。
【28】简化推理
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
【17】简化主义
这种谬误产生于当我们选择地只对整体的某一部分加以关注并将之理解成本质之时。
【18】分类错误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
【19】混淆视听
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注意力。特点:(1)直接诉诸于情感,而不是推理;(2)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20】以笑饰非
【4】偷换概念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探讨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
在传统经济学中,人们通常被假设为理性的决策者,能够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然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实际决策中往往偏离了这一理想模型,表现出各种非理性的决策模式。
首先,人们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例如,锚定效应使得人们在评估一个未知数量时,会过分依赖最初接收到的信息。
这种效应导致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无法摆脱初始信息的束缚,从而做出非最优的选择。
此外,确认偏误也是一个常见现象,人们倾向于寻找和相信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视或贬低与之相悖的信息。
其次,心理账户理论揭示了人们如何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并根据这些账户的性质进行不同的消费决策。
这种划分可能导致人们忽视了资金的整体性,从而在某些账户上过度消费,而在其他账户上则过于节俭。
再者,损失厌恶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表明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对同等收益的敏感程度。
这种心理使得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损失时,往往会采取风险规避的策略,即使这样做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
最后,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也是导致非理性决策的重要因素。
从众效应使得人们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并不合理。
这种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泡沫和崩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上所述,行为经济学揭示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多种非理性模式。
这些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也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
通过识别和理解这些非理性决策的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在个人和政策层面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非理性决策的本质与应对
非理性决策的本质与应对人们在生活中做出决策时,往往会利用理性思考和分析的方法,寻找最优解。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难以避免一些非理性的决策,这些决策常常基于情感、信仰、偏见和主观经验等非理性因素。
本文将探讨非理性决策的本质、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一、非理性决策的本质非理性决策,顾名思义,就是在决策时没有完全利用理性思考进行决策的行为。
一般指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更加重要,无法对各种信息做出充分的、准确的判断。
非理性决策常常被视为一种不理智、不明智、不负责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非理性决策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因素影响决策:人们经常在做出决策时受到情感的影响,无法完全理智地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2.信仰和偏见影响决策: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信仰和偏见做出决策,而不是根据客观信息进行判断。
这种决策容易使人陷入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中。
3.主观经验主导决策:人们经常依赖个人的经验和感觉进行决策,这样的决策可能存在错误的猜测和判断,因此并不总是可靠的。
二、非理性决策的原因1.认知偏误:人们的认知常常存在偏误,包括人们容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心理状态和期望的影响,从而在处理信息时更加倾向于寻找和接受与自己的主观期望和信仰一致的信息。
2.信息不对称:在决策时,人们可能无法获得所有必要的信息,或者这些信息的来源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在时间和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只能利用有限的信息做出决策。
3.社会因素:人们往往受社会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让自己不自觉地采纳一些不理性的决策。
三、应对非理性决策的方法对于非理性决策的应对,有以下几点建议:1.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误:了解自己在决策时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有助于减少非理性决策的发生,并更好地利用信息做出决策。
2.寻找更多的信息:在决策前,需要尽力获取更多的信息,从不同的来源获取不同视角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做出决策。
3.寻求帮助:如果面临不确定的决策或者需要特定领域的知识,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寻找专家意见,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非逻辑思维方法
•7
3、形象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能突破现实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
对研究对象进行纯化和简化,以利 于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技术领域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8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和 方法论意义
•9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 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 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灵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 和心理过程,它是认识主体的 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 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随着科学的发展,非逻辑思维 越来越显示特殊重要性
·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 思维
•1
一、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 方法论意义
•2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 的具体形态或姿态上的感性认 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 想象来提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 律的思维形式。
•3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形象思维 ·其基本“细胞”是形象的意象 ·其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
想象
逻辑思维: ·其基本“细胞”是抽象的概念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4
2、相关概念: ·意象:是对同类事物形象的一般 特征的反映。 ·联想:(广义)是指由一事物想 到另一事物的活动。
•5
分类
感性联想
由知觉形象触发
理性联想
形象联想 非形象联想
由概念出发 由意象触发
•6
·形象联想的特点: ① 通过反映意象间的关系把握意象 内容 ② 对意象有所判断 ③ 通过类比揭示意象间的差别,相 似或相近
·直觉思维是在长期的准备中才起作 用的。
·从直觉到认识,尚需逻辑加工和处 理及实践的验证。
写出与非逻辑的概念
写出与非逻辑的概念非逻辑是指超越逻辑的思维方式,它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规则和推理模式,能够引领人们在非传统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判断。
非逻辑的概念是从哲学角度对逻辑进行挑战和批判的产物,因此,非逻辑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对传统逻辑体系的颠覆和发展。
非逻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克鲁萨达斯(Crusadas)对逻辑的批判。
克鲁萨达斯认为,逻辑虽然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工具,但它过于死板和局限,无法捕捉到所有的现象和事物特性。
他提出了“超越逻辑的逻辑”(meta-logic)的概念,认为在思考和推理时需要放弃传统的逻辑规则,经过跳跃式的思考才能达到更高的思维境界。
随着逻辑学的发展,非逻辑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到逻辑学的领域中。
20世纪末,波兰逻辑学家古尔通(Stanislaw Guddmann)提出了非经典逻辑(non-classical logic)的概念,挑战了传统逻辑的局限性。
非经典逻辑是一种超越二元逻辑的思维方式,它允许存在多个真值和推理规则,可以更充分地刻画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非逻辑的概念也在数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数学家田刚提出了非传统数学(nonstandard mathematics)的概念,通过引入非标准分析、无穷小和无穷大等概念,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数学框架的数学理论体系。
非传统数学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研究无穷大数量的结构和性质等。
在认知科学领域,非逻辑的概念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
认知科学家尤辑提出了非逻辑思维(non-logical thinking)的概念,认为人类思考的过程并不完全遵循传统逻辑的规则,存在着一种非线性、非顺序的思维方式。
非逻辑思维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启发性,能够帮助人们从更宽广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非逻辑的概念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例如,艺术家常常借助非逻辑思维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和观念。
非逻辑的思维方式也适用于创业和创新领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不同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决策管理中的模糊逻辑研究
决策管理中的模糊逻辑研究在现代社会,决策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政府决策,都需要经过周密的考虑和分析,以达到优化资源利用和决策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然而,由于现实世界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变,往往存在各种不确定和模糊的因素,这对决策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模糊逻辑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逐渐被引入决策管理领域。
模糊逻辑的基本原理是认识到现实世界存在着程度和模糊性,可以模糊化和模拟正常的人类思维。
与传统的逻辑相比,模糊逻辑能够更好地处理不精确和模糊的信息,在决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决策管理中,模糊逻辑可以用来构建决策模型、评估决策方案和处理不确定性。
首先,模糊逻辑可以通过建立模糊决策模型,将模糊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建立起来。
这样,决策者可以通过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对不确定性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得出合理的决策结论。
其次,模糊逻辑还可以用来评估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
通过对方案的各个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模糊评估结果,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最后,模糊逻辑还可以用来处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在现实问题中,常常存在着各种模糊和随机因素,这给决策者带来了许多困扰。
而通过模糊逻辑的方法,可以将这些不确定信息进行有效的建模和处理,提高决策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在模糊逻辑的研究和应用中,模糊集合、模糊关系和模糊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模糊集合是一种特殊的数学集合,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模糊关系是一种用来描述模糊集合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可以用来表示模糊的相似度和包含关系。
而模糊推理则是一种基于模糊关系和模糊逻辑的推理方法,可以从模糊输入推导出模糊输出,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除了模糊逻辑之外,决策管理中还存在其他一些与之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如随机演算、多指标决策和群体决策等。
这些方法和理论与模糊逻辑有时也存在交叉和融合的情况,共同为决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思路。
总之,决策管理中的模糊逻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非逻辑思维方法
A 久思而至 B 梦中惊成 C 自由遐想 D 急中生智 E 另辟新径 F 原型启示 G 触类旁通 H 豁然开朗 I 见微知著
灵感的捕获
1)长期的思想活动准备。灵感是人脑进行创造活动的产物, 所以长期思考是基本条件。2)兴趣和知识的准备。广泛的 兴趣、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借鉴,容易得到启示,是捕 获灵感的另一个基本条件。3)智力的准备。主要包括观察、 联想、想象。4)乐观镇静的情绪。愉快的情绪,能增强 大脑的感受能力。5)注意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6)珍 惜最佳时机和环境。7)要有及时抓住灵感的精神准备和及 时记录下灵感的物质准备。许多有创造性精神的人,都曾 体验过获得灵感的滋味。但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而没有及 时记下这些灵感,事过境迁就再也记不起来了当然并不是 头脑里出现的灵感就都有价值,但记录下来以后再慢慢琢 磨,决定取舍。
四,灵感具有“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这是 灵感最为特殊的特点,越开发灵感产生得越多。
五,灵感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如果 不能及时抓住随机产生的灵感,它可 能永不再来。
六,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 颖的、独特的,人产生灵感时往往具 有情绪性,当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 是紧张的、兴奋的,甚至可能陷入迷 狂的境地。
非逻辑思维方法.pptx
பைடு நூலகம்
非逻辑思维主要指直觉思维和灵感.们 解决问题过程同逻辑思维交互作用两 者同时被称作科学进步两翼.因此创造 性地解决问题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善
于捕捉灵感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重 要措施
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 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 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灵感与创新可以说是休戚相关的。灵感不是神秘莫测 的,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发 性的思维形式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一种必然性和偶 然性的统一。
决策时的非理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决策时的⾮理性,到底是怎么发⽣的?认知和决策是两个不同的步骤,认知是对单个对象的了解过程,决策是对两个或多个对象的⽐较选择过程,决策也有可能出错。
决策那么在决策环节,我们⼜会犯哪些错误呢?⼀、参考点依赖⼩明来到商场,打算为⾃⼰挑选⼀床被⼦,来到⾃⼰喜欢的品牌专卖店,发现正好有⼀款被⼦在打折。
这个品牌的⽇常售价是:超⼤码豪华双⼈被是1000元⼀床,豪华双⼈床被700元⼀床,普通双⼈被400元⼀床。
但在打折期间,所有尺码的被⼦都只卖300元⼀床,限时⼀周。
如果这时候你是⼩明,你会买哪⼀款?我相信很多⼈会选超⼤码豪华双⼈被,哪怕这款被⼦和家⾥的床再怎么不匹配,⼤部分⼈也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买下超⼤码的那⼀款,毕竟优惠⼒度最⼤。
但仔细想⼀想,这床被⼦再怎么优惠,拿回家⽤不上也是浪费啊。
那么,⼤部分⼈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不理性的决策呢?这源⾃于⼈们对参考点的依赖,在这个事例中⼩明就是将被⼦的原价作为了参考点,因此不⾃觉的优先选择了优惠⼒度最⼤的那⼀款被⼦。
如果⼈对参考点存在着如此⼤的依赖,那么在⾦融市场上,参考点的确⽴⼜有哪些规律呢?⾸先,参考点与历史⽔平有关。
这是最典型的⼀种情况,投资者总是会将现在的价格与成本价⽐,我们称之为“往回看”,这是与历史在⽐。
刚才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往回看”。
第⼆,参考点与期望⽔平有关。
期望⽔平指的是⼈们的⼼理预期⽔平。
⽐如某⼈在专卖店抢到了⼀双AJ,价值1000元,但是这双AJ已经被炒到了3000元,那么他的期望⽔平很有可能已经到了3000元,那么他出售价格的参考点就是3000元,⽽不再是1000元了。
第三,参考点与⾝边⼈的决策有关。
这也是拼多多⽕起来的原因,我们很多⼈在做决策时很容易受⾝边的朋友或同⾏的影响,在不加思索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同群效应。
第四,参考点是可以被控制的。
⽐如,很多品牌的服装,常年在店⾥挂着打折款,你以为这款⾐服是打着折,实际上他的原价就是这个价位,只是以打折的⽅式让你觉得很“便宜”。
非逻辑思维方法
非逻辑思维方式
灵感思维法 产生条件:
问题时灵感产生的首要条件
一定知识结构或经验累积是灵感产生的基本条件 超限量的思考是灵感到来的必经阶段 长期过量思考后的搁置状态时灵感产生的必要环节
非逻辑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方法又称 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 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 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 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 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 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
形象思维法 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 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 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例如,一个人要外 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 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 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的构建而创造出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即从保存的记 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 形成新的形象或构想的一种思维过程。
非逻辑思维方式
想象思维法 想象思维是以感性思维为基础。感性认识属于对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包 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感觉是通过 人的各个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征的反映,是意识 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知觉是多种感觉组合而成的整体, 它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征;表 象是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是曾经作用于人 的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再现和重组。
帕累托的“非逻辑行为”
帕累托的“非逻辑行为”帕累托(1848---1923)是一位意大利社会学家,在社会学史上,同另一位意大利著名思想家马基雅费利一样,极富争议,且毁誉参半。
他的社会学体系,既不严密也不完善。
但是,他的几个重要理论和见解直到现在还不时出现在读者的心目中,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帕累托永垂史册了。
他在社会学中创立的几个理论直到目前也被认为在相同或相似种类中也是最具价值的,比如:---“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帕累托改进”也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均衡”是指各方利益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不可能改善一方的利益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它可能是一系列的情况,即达到帕累托均衡的情况不止一个,也就是说他双方各种情况下最大的可能的利益在坐标轴上表示出来,连成一条曲线,帕累托均衡就是点正好在这条线上的情况。
注意,帕累托均衡下既不一定是一方利益达到最好的情况也不一定是双方的总利益达到最好的情况。
----“帕累托分析法”是制定决策的统计方法,用于从众多任务中选择有限数量的任务以取得显著的整体效果。
帕累托分析法使用了帕累托法则,关于做20%的事可以产生整个工作80%的效果的法则。
当时,帕累托的这些社会学和经济学方法,被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利用,并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改革中取得了成效,把帕累托尊称为“王国元老”,并被任命为参议员。
但帕累托并不赞成墨索里尼的统治。
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的学术思想传播造成了很大障碍。
本文,并不是对他以上这些社会学经济学理论观点分析,而是就他一个不起眼的理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进行简要描述,从其中可以看出非逻辑行为的一些特点,并且也可以看出很多非逻辑行为被当作逻辑行为被滥用的情况。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案例分析
大前提告诉我们如果“跑步”则一定造成 “移动”,但是并没有时说“跑步”是造 成“移动”的唯一条件 所以,该论证是可能的,但不是必然的
2020/10/23
每天积累一点点
7
案例内容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动 路易斯在移动 所以,他在跑步
“移动”是后件 案例中通过肯定后件为真,得出前件为真
对人不对事
通过批评论证的人(道德等)来证明他持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对人不对事的谬误主要是通过扰乱听众的判断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2020/10/23
每天积累一点点
13
压制理性
理想的论证是通过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某些事物是真的 有时候有人通过诉诸暴力(身体和心理)来迫使人相信某些事情是真的
滥用专家意见
在大前提中鬼表示的是“灵魂”,但 是在小前提中鬼表示的是不光明的事。
案例分析
偷换概念主要是由于“多义词/字”的 使用造成的。
一个论证中只能含有三个项(大项、 中项和小项),否则论证是无效的。
其中的一个项(通常是中项)由于 有双重含义,造成论证中其实含有四个项, 这个论证一定是谬误。
2020/10/23
避免结论:论证必须是以结论为导向的 简化推理:有些人将接受能力限制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之上
2020/10/23
每天积累一点点
17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2020/10/23
每天积累一点点
15
以“笑”饰非
使人们嘲笑/悲伤等某个论证是使人反对它的强有力方式 “笑”代表与论证本身无关的某些情感因素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我们不能说某件事情没有被证明是错误/正确的,它就是正确/错误的 无力反驳并没有为论证提供什么实质的证据
浅谈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
景 以及展示的性质 。 人们在正面框架下表现 出受益时偏爱规避风险 ; 负 面框架下表现出受损时偏爱追求风险。 什么方法 能有效减少框架效应 的影响 呢?卡尼曼等人 (9 4 提 『 18 ) 叶 J 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一个程序 , 将任何问题的等价版本转换成 同样规范 的表达。 例如 , 根据整个资产而不是收益和损失考虑每个投融资决策问 题, 同时将决策 的所有结果进 行合并。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实际 , 而不是 心理的结果评价选项 , 为决策方案构造客观的决策框架。 22损失厌恶 . 在现实生 活中 , 人们常常具有 “ 失厌恶 ” 损 的非理性行为 特征—— 损失对人们造成负的刺激度远远高 于同等 收益对 人们 正的刺激度。例 如,丢掉 l 0万元 的难 受程度是捡 到 1 0万元 的高兴程度 的若 干倍 。因 此 , 们 在 面 对 “ 得 ” 倾 向 于 “ 险 规 避 ”尽 量 获 得 确 定 性 的 收 益 ; 人 获 时 风 ,
愿 冒更大 的风险 。 企业决策及实施往往 是一个较长期的行为 , 投资过程 中出现 的损失容易引起决策者强烈 的情绪 ,那必将加 重决策 者的非理 性行 为 , 造成其不 能理性地分析投 资的现状与前景 , 现出寻求风险 , 表 孤注一掷 。 例如 , 在已经面临失败的投 资上 , 决策者仍然不愿意退出 , 甚 至追加投资进行最后一搏。 也就是说 , 投资过程的不确定性给予了决 策 者赌博的客观环境 ,而主观的损失厌恶情绪使他们抱有 不遭损 失的希 望, 甘愿做 出冒险的赌博行为。这可能会使公 司在一个投资项 目上一错 再错 , 足深陷 。 泥 23过度 自信 . 过度 自信指人们往往过于相信 自己的判断 能力 ,高估 自己成功 的 机 会。例如 , 自己只有 7 %的成功率 时 , 当 0 却认 为 自己有 9 %的成 功 0 率。 过度 自信反映 了一种人们认识 自我 的偏差 , 司高层管理者都是事 公 业上 的成功人士 , 更容易产生过度 自信 。 实证研究表明 , 过度 自信的决策者倾 向采用 比较激进 的决策 , 并且 消 极 采 取 风 险 管 理 措施 , 将 导 致 他 在 决 策 中选 择 错 误 方 案 , 这 因而 项 目 的实 际 收 益 往 往 达 不 到 预 期值 , 而使 公 司造 成 损 失 。 从 如 何 才 能 减 少 过 度 自信 呢 ? 最 有 效 的方 法 是 决 策 者 自己认 真 思 考 为 什 么 先 前 的 判 断 可 能是 错 误 的 。 们 之 所 以 要 假 设 判 断 是错 误 的 , 我 是 因 为 当 决 策 者思 考 所偏 好 的 答 案 为 什 么 是 正 确 时 ,极 少 可 能 会 改 变 原 先的想法 , 只有 当他们 列出理 由反对 所偏 好的答案时 , 才能减少过度 自 信, 增加决策的准确度 。同时, 如果管理者对某个答案感 到极度 自信 , 他 也应考虑其 他备选 方案可能正确的原因 ,或许这样并不会改变原先 的 判断 , 能有效地减少过度 自信造成的影响。 但 24证 实 偏 好 . 证实偏好指人们常常有一种证实 自己观点 的倾 向。即当人们有一 个 观点时 , 就会无意识地寻找证据去证实它 。反 映在投 融资决策上 , 就 是人们往往倾 向于过度关 注支持 自己观点 的证 据 ,而忽略那 些否定该 设想 的新信息 , 从而促成管理者选定 自己心 目中的方案。 在公司投融资决策中证实偏好常常影响决策者 ,当决策者一旦相 信某个投资战略 , 往往 会对支持这项投资的信息特别敏感或容易接受 , 将这种对 自己有利的证据视为相关而且可靠 的,而视否定证据为偶然 因素的结果。 决策者可 以采 用证伪性 自我提 问的方法来避免证 实偏好 的影响 。 例如 , 如果 管理者认为 A股票在市场上变得没有竞 争力 , 他就应该问 自 己一个观点相反 的问题——“ A股 票是不是 正在变得更 有竞争优 势” , 这种问题 能促使他客 观全 面地收集信息 ,更客观地了解备选方案的真 实情 况 , 少 决 策 失 误 的 可 能 : 减 25沉 没 成 本 效 应 . 沉 没 成 本 效 应 是 指 个 人 或 组 织 在 损 失 已经 发 生 的情 况 下 即 收 到 负 向反馈 , 且不确定 目标是 否能达成的情境下 , 仍然执 时则 倾 向于 “ 求 风 险 ” 即 为 了避 免 确 定 的 损 失 而 甘 追 ,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在行为经济学的领域中,非理性决策的模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这些模式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受到各种心理偏见和认知限制的影响,从而做出与理性经济模型预测不符的决策。
首先,让我们探讨“损失厌恶”这一现象。
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通常大于对同等收益的喜好。
这意味着,人们在面临潜在损失时,往往表现出过度的风险规避行为。
例如,投资者可能因为害怕损失而过早地卖出股票,即使长期持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其次,“锚定效应”也是非理性决策的一个重要模式。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最初接触到的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就像一个“锚”,影响了后续的判断和选择。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如果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较高的价格,那么他们对后续价格的接受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后续价格实际上更为合理。
再者,“过度自信”也是导致非理性决策的一个常见因素。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他们在投资、谈判或其他决策中采取过于冒险的策略。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可能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忽视了潜在的损失。
此外,“现状偏差”也是人们在决策时常见的非理性模式。
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即使改变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新的投资机会或职业选择时犹豫不决,从而错失良机。
最后,“框架效应”揭示了决策过程中语言和表述方式的重要性。
相同的信息,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决策反应。
例如,描述手术成功率与失败率,即使两者加起来等于100%,人们的反应却可能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行为经济学通过揭示非理性决策的模式,帮助我们理解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机制。
这些发现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策制定、市场营销和个人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通过认识到这些非理性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决策环境,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非理性决策的模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
传统经济学理论通常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能够基于完全信息做出最优选择。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心理偏差和认知限制的影响,导致人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一个典型的非理性决策模式是“锚定效应”。
当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他们往往会受到最初接收到的信息的影响,即使这些信息与决策并不直接相关。
例如,消费者在评估商品价格时,可能会受到最初看到的价格(锚点)的影响,从而在后续的比较中,即使有更优惠的价格出现,也难以摆脱最初锚点的影响。
另一个常见的非理性决策模式是“损失厌恶”。
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往往比同等价值的收益更为强烈。
这种心理偏差导致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损失时,更倾向于保守或规避风险,而不是追求可能的收益。
例如,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害怕亏损而拒绝出售表现不佳的股票,即使这样做可能会避免更大的损失。
“过度自信”也是非理性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模式。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或预测的准确性,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冒险行为或忽视潜在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频繁交易,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而忽视了交易成本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此外,“框架效应”也是影响非理性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的选择会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即信息的“框架”。
同样的信息,如果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决策。
例如,医生在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时,如果强调“存活率”而非“死亡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
行为经济学通过揭示这些非理性决策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市场营销和金融投资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洞见。
通过认识到这些心理偏差,我们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策略来引导人们的决策,使之更加理性和有效。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
行为经济学:非理性决策的模式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如何受到心理和情感因素影响的学科。
与传统经济学假设理性决策者不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往往并非理性,而是受到各种心理偏差和情绪因素的影响。
这些心理偏差和情绪因素使得人们在面对相似情境时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其中一个经典的行为经济学模式是损失厌恶。
人们在面对损失时往往会更加谨慎,甚至不理性地去回避风险,这种情况下可能做出保守的决策。
相比之下,在面对同样的利益时,人们可能更愿意承担风险。
这一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策略,即使这并不一定是最优的理性选择。
另一个重要的模式是羊群效应。
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做出与大多数人相似的决策,而非基于独立的信息和分析。
这种现象在金融市场上尤为明显,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投资者往往会跟随市场趋势而行动,而非理性分析市场的基本面。
除此之外,超级效应也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人们对某些特定情境下的决策容易受到环境或者情境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并非最佳的选择。
例如,在购物过程中,当产品标价为9.99美元时,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价格更便宜,虽然实际上与10美元相差甚远。
总体来说,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决策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提醒我们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定中考虑人们的非理性因素和心理偏差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人类行为,为改善决策和设计更有效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 URNAL OF THE PARTY SCHO OL OFC.P.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2008 年第 2 期
No. 2, 2008
谈决策过程中的非逻辑方法
李建华
( 大庆油田 , 黑龙江 大庆 163250)
[摘
要]
当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出现了整体化 、 全面化 、 复杂化的特点, 客观上要求人们决策思维的
现代决策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 , 是逻辑思维与 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 决策必须遵循逻辑规则和逻辑 规律 , 但仅有逻辑思维是不够的, 还需要非逻辑思维 相配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决策过程中互相 渗透、 互相补充 , 共同支配和影响决策的全过程。现 代科学对非逻辑方法的研究, 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 更全新的思路。 所谓非逻辑方法 , 是指一般形式逻辑所不能完 全包括的思维方法 , 这些思维方法不像逻辑思维方 法那样沿着一条固定的逻辑程序进行推论, 而是决 策者在追踪既定目标的过程中 , 突破思维常规 , 头脑 中突然出现的一种顿悟和理解 , 主要形式是灵感和 直觉。由此做出的决策, 在决策程序上也往往与理 论决策程序大相径庭。尽管非逻辑方法的奥秘常常 连当事人也表述不清 , 但是在决策过程中确实存在 , 非逻辑思维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 使决策认识 有了直接性、 迅速性、 灵活性, 并且起着重要作用, 许 多脍炙人口的重点决策案例, 往往是决策者自觉地 运用了非逻辑方法的结果, 即灵感与直觉发岛行政学院 学报
JO URNAL OF THE PARTY SCHO OL OFC.P.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2008 年第 2 期
No. 2, 2008
实型的过程。所谓可能性, 是指事物内部潜在的预 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 了的可能性。客观事物由于本身内部的矛盾运动 , 其潜在的可能性或早或迟要转化为现实。在这里 ,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的条件 ; 没有一定的条件, 可能性 就不会转化为现实, 决策者在追踪既定目标时 , 如果 对事物发展的潜在趋势有正确的预计, 一旦出现了 事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条件, 这些条件 就会以偶然因素的形式触发决策者的灵感, 从而使 决策者产生使问题得以解决的顿悟。可见, 灵感不 过是决策者对客观事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一 种正确反映。此外 , 决策过程中灵感的出现还有其 主观原因 , 这就是决策者本身的知识结构, 包括知识 水平、 实践经验以及洞察力。渊博的知识、 丰富的实 践经验是灵感得以产生的基础 , 敏锐的洞察能力则 是灵感得以产生的直接主观原因。当决策者所追踪 的目标还处在潜在状态时, 其发展的可能性是多种 多样的既有好的可能性 , 也有坏的可能性。决策者 只能对追逐目标认真地、 反复地、 经常地思考, 把追 逐目标与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考察 , 根据事物发展 的客观情势考虑到种种有利的和不利的可能性。凡 事预则立 , 不立则废。只有这样, 才能当出现了使某 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时, 触发灵感, 抓住机 会, 因势利导, 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可见 , 两国并非 超自然的、 天赐的 神力 , 也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玄妙之物。而使决策者在正确把握客观事物发展 内在规律的基础上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 果。 直觉是决策者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 基于有 限的数据和事实 , 通过敏锐的洞察和整体的判断, 对 客观事物的本质做出迅速识别并做出相应决策的一 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对我们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 活中大量存在。比如, 家长凭直觉感到了孩子在撒 谎, 有经验的人凭直觉意识到天气要变 , 等等。在决 策活动中 , 直觉思维是极为重要、 不能缺少的。在对 越自卫反击战中 , 我军收复老山的当天 , 越军的精锐 部队 313 师就在老山的对面, 却没有趁我军立足未 稳之机发动反扑。我军前 线指挥员 一位老 将 军, 凭直觉意识到, 越军将有更危险的行动, 很可能 要动用大炮。侦察员的情报证实了将军判断: 越军 的确给 313 师补充了 8000 余发炮弹, 命令第二天早 66
收稿日期 : 2007 11 26 作者简介 : 李建华 , 大庆油田物资集团输油物资供应站。
灵感是决策者在追踪某既定目标时, 由于长期 的思考和探索, 大脑时刻处于高度受激状态, 在某种 偶然因素的启发下, 突然产生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顿悟。灵感作为解决过程中的一种非逻辑方法, 从 外观上看, 它的产生常常是突发性的 , 表现为一种新 颖的思路或想 法完全出乎意料地闯入 决策者的脑 中 , 从而使决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顷刻间迎刃 而解, 决策在瞬间中做出。例如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 , 1944 年圣诞节前夜 , 正在统帅美军同德军作战 的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 夜里突然失眠了, 遂下床 向秘书口授作战命令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德 军。几乎同时, 德军也做出了攻击美军的一切准备, 只是迟了一步, 于是被围困在冰天雪地里 , 陷入了被 动挨打的局面。事后, 巴顿向人们谈及此事时说 , 像 这样的决策究竟是失眠还是灵感的结果呢? 不过, 他知道 , 在以往每一个战术思想里, 有许多都是这样 出现在他大脑里的 , 而不是有意识冥思苦想的结果。 实际上 , 决策过程中灵感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 这就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中。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可能性转化为现
创造性、 综合性 、 灵活性, 因而在现代决策中仅靠逻辑思维方法是不够的, 非逻辑思维方法更能适应复杂多变 的形势, 从而使决策认识有了直接性、 迅速性 、 灵活性。 决策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 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的统一, 决策必须遵循逻辑规则和逻辑规律, 但仅有逻辑思维方法是不够的 , 还需要非逻辑思维方法相配合。 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决策过程中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 共同支配和影响决策的全过程 。 [ 关键词] 灵感 直觉 D60 决策 非逻辑方法 A [ 文章编号] 1008 3642( 2008) 02 0065 02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晨 7 时 30 分对我老山主阵地不到 1000 平方米的地 方实施毁灭性的炮火袭击 , 然后用一个步兵团发起 进攻, 图谋重战老山。据此 , 我炮兵部队在第二天早 晨 7 时 20 分对越军 24 个炮阵地急袭, 敌人准备下 的 8000 发炮弹全在自己炮位上爆炸。 直觉思维之所以 能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大作 用 , 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把握人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 规律性。当我们面对考古学现实时, 首先展现在我 们面前的是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的种种现象, 在它们 背后隐藏着的才是事物的本质。决策者只有透过种 种表面现象 ( 包括假象 ) , 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才能及 时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 由于客观 事物纷繁复杂, 相关因素多种多样, 问题的空间难以 明确, 所需事实和证据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时间紧、 情况急 , 而又迫切需要决策的情况下 , 面对各方面的 不确定性, 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 , 采取逐步分析推理 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决策 , 是难以奏效的。相反, 具有 开拓性的直觉思维则可于此大显神通。现代心理学 研究成果表明,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非逻辑方法, 既不 像逻辑思维那样沿线性的单一方向运动 , 也不像逻 辑思维那样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逐步推理。直觉思 维是网状形的, 向多维方向展开认识 , 在多向性认识 程序中省略了中间推理过程 , 在跳跃式思维进程中 舍弃掉种种表面现象 , 突然而又迅速地把握到事物 的本质。借助直觉思维 , 决策者可以在事实、 数据有 限的情况下及时做出判断 , 在客观现实呈现出的种 种现象中快速抓住问题的实质, 从而在纷繁复杂的 情况下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 应当指出, 直觉思维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有着十 分密切的联系。由于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和进行的 , 因此, 决策者知识经验的质、 量如 何, 对直觉思维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影响。一般而言, 知识越渊博、 经验越丰富, 直觉思维的成效就越高。 丰富的知识经验, 有助于决策者闻一知十, 触类旁通; 有助于决策者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而直接领悟到事 物的本质所在。可以说, 高明的决策者面对复杂的客 观现实之所以有深邃的直觉, 是因为他对于有关知识 有着坚实而充分的蓄积和消化, 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如果没有知识经验作基础, 仅凭直觉则不可能做 出正确的决策, 而只能是主观臆断而已。 责任编辑: 敬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