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修改)

合集下载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激发兴趣;形象化;记忆我国古代的诗词不仅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优美,而且也生动地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适时引用优美的诗句,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将有情有趣。

一、以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名诗佳句,教师上课时用富有地理情趣的诗词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我设计导语唐朝诗人王勃曾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诗句,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运动,这样运用古诗词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知识形象化讲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

再如,讲农业生产的地域性时,可用苏轼的《咏荔枝》中“罗浮山上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该诗点出荔枝生长的地域性特点。

这样教学与科学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三、启发学生回忆诗词,加强记忆老师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启发学生回忆相关诗词,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变化的过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冷锋过境时先刮较大的风,再出现降水,暖锋过境时不刮较大的风,只强调降水”这个不同点的记忆,我启发学生说“唐朝诗人岑参有一首描写我国边疆大莫戈壁恶劣的气候与环境的诗,其中有两句被人们传诵的优美诗句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诗歌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诗歌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诗歌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作者:黄冬梅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年第10期《中国诗歌大赛第二季》引爆了春节期间中国观众的电视荧屏。

大赛上选手渊博的诗歌底蕴、飞花令中精彩的诗词对决,以及嘉宾们对古诗词的信手拈来、绝妙点评,无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亿万观众重新领略了一次中国诗词婉约、慷慨、精练之美。

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中,描述祖国山川之美的佳句不在少数。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结合教学内容,以诗化的语言与学生共同体会地理学科的美与快乐,将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课文是这样写的: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根据观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概念,可以引用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浅显易懂,发人思考。

照理,人间四月,桃花都谢了,为什么庐山大林寺中的桃花却刚盛开呢?原来是因为山地气温低,桃花比平原地带开得晚。

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地理现象。

又比如,初中中国地理《西北地区》一课中有关本地区的植被特征,課文是这样描述的:在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也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建议引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出塞》一诗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诗人以形象锤炼的语言,说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是气候干旱、水汽稀少的非季风区,是杨柳都无法生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讲到长江三峡的成因时,教师参考书上是这么写的:长江三峡是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而形成的。

为了使学生对下切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引用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中的一首:“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诗中的开辟与下切,两者是多么一致,但诗句给学生的意境就形象直观了。

用诗词辅助地理教学,营造“诗意”的地理课堂

用诗词辅助地理教学,营造“诗意”的地理课堂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一、在导入新课时应用古诗词在地理课利用古典诗词设计新课导言,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也能创造出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

如在讲授“天气与气候”一节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然后分析指出,诗人将南方春景隐喻北国冬景的奇妙意境。

当同学们在漫天飞舞的雪花和千树万树的梨花的意境中想象驰骋时,再设问:“诗中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一下子把同学们的思维集中起来,开始思考古诗里的这种地理知识,接着便开始学新的知识。

用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达成知识的迁移,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意境气氛,吸引同学们快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在剖析课文时结合古诗词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它不仅有高的艺术成就,而且里面还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穿插恰当的古典诗句来讲解地理知识,这样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诗词阅读,将一些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以及效果较好的例子,现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古诗词与气温气候:在 “天气与气候”这部分的学习中,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课前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与天气有关的古诗句,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展示并分析,课堂上学生们兴致非常高,踊跃展示,收到了满意的教学实效。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是古诗文与地理的巧妙融合,还把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阅览室,图书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古诗文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

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在古诗中也有许多形象化的诗句体现这种特点,例如:(1)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农业、工业、交通等诸多方面。

因此,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应用古诗词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

例如,在学习“气候”时,可以选择描写四季变化的古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形”时,可以选择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3. 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如让学生背诵或解释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

例如,在学习“水文”时,可以选择描写河流的古诗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古诗词,或者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的地理活动。

例如,在学习“植被”时,可以选择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

5. 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例如让学生用古诗词描述自己家乡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现象。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可以选择描写农业生产的古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

总之,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陆敬山来源:《黑河教育》2011年第12期[内容摘要]诗歌是最精华、最生动的语言。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诗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诗歌;地理教学;课堂气氛一、运用诗歌增强记忆效果在讲授《长江》一课时,可用诗歌降低记忆长江支流名称的难度。

如对于金沙江大渡河,可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来讲解;讲我国的省区市划分时可用“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来记忆;《黄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学中,对“地上河”最形象的说明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这样的歌诀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运用诗歌将知识化难为易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的知识比较抽象,若能在利用教具演示之外,再引用“地球形状稍扁圆,绕日运动叫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光照地球有直斜,形成五带分冷暖,公转地轴斜不变,春夏秋冬去又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诗歌,就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性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且化难为易。

再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即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就会逐渐降低,山上山下的春天各有早晚,自然桃花开放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杨柳未挂丝”虽然都是描写二月(农历),但物候景象却大相径庭:江南已是草木青翠、百鸟鸣唱的世界,堤岸上的杨柳正陶醉在春风博物之中,若隐若现,而处于北国的五原县却春风未度依然空寂萧条。

通过物候的对比,使学生掌握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化难为易。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有关本地区植被特征的描述是这样的:在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也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引用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气候干旱,是杨柳都无法生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浅谈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二 、引 用 诗 词 。 化 知 识 深
月是指 农 历初 一 . 看不 到月亮 的 , 是 怎么还 会 有娥 眉
月 呢?这 是 因为古 人 的新 月是指 月初 的月亮 ,即初 三 、 四刚 刚 出现 月 牙 , 娥 眉 , 称 新 月 , 生 之 初 像 故 新 意 。而 “ 柳岸 , 杨 晓风残月 ” 这 就是农 历月 底 的时候 。 了 , 五满 月 后 , 十 月相 慢慢 变 小 , 最后 只是 残 存一 点 点, 出现在 清晨 一 “ , 。 晓 ’ 类似 的还 有“ 斗稀 , 风 星 钟声 歇 ,帘外 晓莺 残月 ”、暮 伴新 月宿 ,晓随 残月行 ” “ 、 “ 白露 收残 月 , 清风 散晓霞 ” 。当然 , 等 月相 变化 的原 因和规 律 , 还要 根据 日、 、 月 地三 者 的变化 , 再结 合地 平线 的移 动来 分析 , 才能 彻底地理 解 。 至 于满月 和潮汐 的关 系 , 古诗 中有 “ 江潮水 连 春 天平 , 海上 明月 共潮 生” 。海边也 有 民谚 “ 一 、 初 十五
教 研撷 英
浅谈诗词 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福 州市 第 十 一 中学 汪彤
摘 要 古 代诗 词 不仅脍 炙人 口而且 蕴含 着 丰富 的地 理信 息 , 在课 堂 上恰 当运用 , 能够 有 效地 解 释 、 印
诗词 ; 地理教 学 ; 学习兴 趣
证 地理 原理 和现 象 , 帮助学 生深 刻理解 、 掌握 地理 知识 , 分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好 地完 成教学 任务 。 充 更 关键词
“ 航运 ” 是 三峡 水利 枢纽 的重要 功能 之一 。 也
干 世 界无 奇 不有 , 有特 例 : 河 下 游河 段 、 也 黄 长江 的 荆 江河 段大 部分是 地上 河 . 水水 位 高于地 下水 位 . 河 河 水影 响井水 , 井水 就难 犯 河水 了 。

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

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

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

作为地理教师,如果能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涉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优秀诗句,在课堂上适时加以讲解、赏析,并进一步强调某些地理问题,就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既传授了地理知识,又可以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讲《中国的地势》,可以用这些诗句来导课:“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然后追问这些诗句中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会相互讨论,最终正确的得出结论——我国许多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入大海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一现象反映我国地势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这样自然的导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

如讲到《东南亚》时,我们可以引用陈毅元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中描写了东南亚怎样的地理特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

二.借用诗词,探究问题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借用诗词,就能及时的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到《地球的自传》时,我们可以引用毛泽东的《送瘟神》,其中说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为什么坐着不动能日行八万里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牢记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四万千米,还可以形象地感受到地球在日夜不停地运动,其自然周期是一天。

在讲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引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其中谈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通过学习就能找出原因: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基础教育,不仅是一个“传道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一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仅仅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做到把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是不够的,还应该扩展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充实地理教学内容,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常常利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诗词”解决地理问题。

下面我就从教20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经验:一、利用诗词巧设悬疑,引起注意,导入新课初中地理课是人们眼中的“副科”,因为中考不考,所以一直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常常不容易进行,教学效果也常常不理想。

在新课开始时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认真听讲,那么这节课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地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关,如果在上课开始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我常常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学生熟知的诗词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中国地势特点时,我首先利用课件打出了下面几句古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然后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江河”时常常会和方向“东”联系在一起呢?如果想知道原因,就请你们认真地上完今天这节课,答案就在今天学习的内容中。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适时利用诗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方式中,是以“教师授”、“学生受”为主要模式,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利用一些诗词设计一些问题先引起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归纳总结。

课有诗词气自华——浅谈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课有诗词气自华——浅谈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美动 人
引起气候 、植被景观 的垂直变化 ”等地理知识 。 又 如 ,根据 李 商 隐 的 《 夜 雨 寄 北 》: “ 君 问
归期未 有期 ,巴山夜雨 涨秋池 , 何 当共剪 西窗烛 ,
又 如在教学 《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 》时 , 我在课 堂上引用 了三位诗人 的诗作进行德育渗透 , 分别是丘逢 甲的 《 春愁 》、闻一多的 《 七子之歌 》、
容 ,还 能激起 学生情感上 的共 鸣。
例 如 ,在讲 到长江 峡建成 了世 界上
最大 的水 电站 时 , 教师 可引用 毛泽东 的 “ 更 立西汀石壁 , 截 断巫山云雨 , 高峡 出平湖”, 然后 指 出 :同样 的山 ,同样 的水 ,只有 到 了改革开放 的今天 ,才更加青 春焕发 ,娇
三 、诗词运 用 ,增进知识掌握
地理 知识是先人经过长期 的观察 、实践而 总结 因此 ,在 许多诗词中都 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 例如 , 唐朝诗人 自居易 的 《 大林寺桃 花 》 :“ 人 间四月芳 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植 物生长 的影响 。桃花 总是要 开的 ,而不 同的地 区 不 同。同样 , “ 一 山有 四季 ,十里不 同天 ”反 映的 也是地形 的差异 ,它导致 了植 被的垂 直分布 。通过 这些诗词 ,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 解 “ 海拔每升
合性学科 。如果我们在教学 中适 时引用一些与地理 这 一 内容时 ,我是这样 处理的 : “ 同学们 ,王之涣
凉州词 》中写道 : ‘ 黄河远上 白云 间,一 片孤 教学 内容 相关的诗词 ,不 仅能增 加地理课 的人文 色 在 《
彩 ,引起 学生感情上 的共 鸣 ,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习 赏 的能力 ,还能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优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也可用来说明天气短时、范围小的特点。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105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汪家林(湖北省京山县第一中学 湖北·荆门 431800)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ki.kjwha.2016.08.048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古代诗词不仅脍炙人口、寓意深刻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信息。

如果能在课堂上把诗词与地理教学巧妙结合,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

关键词 诗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On 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Poems to Geography Teaching // Wang Jialin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fully motivate students' enthusiasm, cultiv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ubjective role, so as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cient poems win universal praise with their abundant connotations and rich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nd message. If poems can be efficient-ly applied to geography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will be stimulated, so that they will learn happily.Key words poems;geography teaching;learning interest在我国灿若星汉的历史长河中,不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内涵丰富、自然清新、琅琅上口的名篇佳句,其中不乏描写地理现象和自然景观的,也有反映地理规律和原理的。

浅谈古诗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浅谈古诗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古诗文;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3—0183—01古诗词是国学文化的经典,有的诗词不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而且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基本规律。

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把古诗名句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可以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等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古诗导入新课,新颖、独特,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用古诗词,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加其学习、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句。

然后问学生:“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自西向东注入海洋的知识点,老师进一步引导:“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这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地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心理学测验表明,青少年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

古诗词简短精炼,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用诗词引导可以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很多诗词描绘的是鲜活的地理景观画面。

如教师讲述内蒙古草原恬静辽阔的景象时,让学生背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优美景色。

讲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时,可结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杨柳不青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

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诗词、歌赋、谚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蕴含着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学生听后特别喜欢且印象深刻,这些诗句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无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大有帮助。

关键词:诗词、天气、气候、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我们生活在地理的时空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既是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地理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觉得学习不再是意见枯燥的事情。

地理课堂中我常对学生说,我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秀才不出门,晓知天下事”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诗词、歌赋、谚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蕴含着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学生听后特别喜欢且印象深刻,学生一方面觉得地理与文学还有联系,原来学科还有相通性。

另一方面觉得地理老师真了不起,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对老师的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学生也就更喜欢上地理课了。

1、在讲述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47页活动1题区别天气与气候。

我补充了以下诗句让学生先读,“东边日出西边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窗含西岭千秋雪”、“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些诗句朗朗上口,学生读的兴起,我再进一步追问,这些诗句里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纷纷发言,七嘴八舌中问题就解决啦。

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 ) A、黄山 B、庐山 C、泰山 D、华山 B、庐山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⑤描述的瀑布是( )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流沙瀑布 7、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 “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势水》
【作者】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二、批判质疑、探究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 神,对于伪科学、假科学具有有鉴别力,理解 和尊重科学的事实,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 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花垣县民族中学:张利艳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二、批判质疑、探究学习
三、引用诗词、深化知识 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六、巧用诗歌检测地理知识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 有时借一句趣话,课堂就会增加几分 诙谐,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 活课堂。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C、江苏省 省 ) D、浙江
底蕴深厚的中国诗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它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教材,使地理 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通过赏析诗文,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理论 知识,只要合理的摘选素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 这种方法一定会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

浅析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课堂新教师教学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地理课本身富有很强的趣味性,然而传统的教科书式的、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让学生对地理课容易产生距离感,久而久之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厌恶。

兴趣不是每个学生生而有之。

因此,需要地理教师恰到好处的激发和培养,而兴趣往往源于生活,古诗词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了最丰富的自然现象,而这些现象又是我们能够很方便及时观察和发现的。

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份财富的再观察和思索,恰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与乐趣,轻松地找回了丢失的兴趣。

第一,利用诗词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水循环时,引用李白《将进酒》诗中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出问题,这首诗气势磅礴,但就地理学来讲,这首诗歌描述的语言准确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水循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在探究中用诗词,丰富教学情景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述地球自转线速度时,选择“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问学生“坐地一天,怎么就能行八万里呢?这八万里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仔细分析教材中的图后,就有同学回答:“赤道上的线速度大约为1670千米每小时,可算出赤道周长大约是八万里。

所以,诗中说的这个‘地’应该是指赤道附近。

”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线速度并在实际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在讲暖锋天气时,我引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种雨那么温柔,能润物无声呢?原来是暖锋天气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一、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诗词的运用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地理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将地理知识以诗歌的形式展现,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地理诗词的运用策略1.导入新课:利用地理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新的地理知识领域。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词,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知识理解:利用地理诗词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海拔不同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3.巩固知识: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诗词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理解。

三、实际案例分析以“中国地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三山五岳贵巍峨,百川千河自奔波。

纵然地势有高低,终归东流大海多。

”这首诗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以及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四、讨论与建议地理诗词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因此,教师应重视地理诗词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自然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包含了较多的自然原理与规律,这对于注重感性认知的学生来说,理解这样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提倡在地理课堂中引入包含自然地理学规律的古诗词,以文释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文学氛围中学习自然地理,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教学资源;文学性质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包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组成地球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知识,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而现在的高中把地理学科划入文科,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地理课堂营造了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学习自然地理部分具有较大困难。

而大量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古诗词,在表达诗人情感之外还揭示了自然地理原理和现象。

如果地理教师能够巧妙地把这些诗词运用到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将会丰富地理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古诗词中体现的自然地理原理与现象地理,被称为“囊括世界的知识”,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蕴含着自然地理学知识。

例如:(1)古诗词与锋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揭示了快行冷锋过境历时短、移动速度陕的特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描述了我国江南地区由于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揭示了暖锋过境移动速度慢、并带来温暖湿润天气的特征。

(2)古诗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人间四月芬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揭示了垂直地带性的规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淮南子》)揭示了纬度地带性的规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揭示了地域性差异。

二、古诗词应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作用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古诗词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地理课堂,为自然地理的学习创造更有活力的氛围。

中国古典诗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贝愉雯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初中地理;应用实例一、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实例1: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纬度位置对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如描写立冬这一节气的诗句,可以反映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立冬的时间通常为农历的九月或十月,此时南北方气候有怎样的差异呢?大诗人李白在《立冬》写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诗仙都“懒写”诗了,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冷得笔墨都冻住了,需要生炉取暖温酒了。

不过喝了酒身子暖和了之后,大诗人便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别致的六言诗,他醉眼看花月,恍惚间还以为这满眼白茫茫的月光是雪花。

这显然是我国北方的立冬。

而南宋诗人李洪曾在广西当过官,留下一首《鹧鸪天》,则描写了立冬前后的华南风景。

诗句写到“十月南闽未有霜,蕉林蔗圃郁相望。

压枝橄榄浑如画,透甲香橙半弄黄。

”此时的华南,橙黄蕉绿,俨然一幅夏秋时节的丰收景象。

立冬前后,一南一北的两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景观。

究其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的表面,就会造成太阳高度的不同,太阳辐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气温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加图)实例2:初唐诗人张敬忠在《边词》中写道“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五原的春天姗姗来迟,已经是仲春二月了,但这里却连垂杨都尚未吐叶挂丝。

当下五原县“河畔冰开”的时候,长安的花都已经落了。

为什么长安与五原的物候如此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地方在哪里。

诗中的“五原”,据有关学者考证,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

那是因为两地的气候因所在的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们知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古代诗歌,折射出我国历史沉淀了几千年的思想变化,其底蕴深厚,数量众多,能表现地理知识的诗句亦非常之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古诗适时贯穿于教学之中,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使其发挥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就会使学生亲切的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就蕴藏在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借一句趣话,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

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

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

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批判质疑,探究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对于伪科学、假科学具有有鉴别力,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例如,在讲水循环时,运用李白《将进酒》诗中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出问题,这首诗歌气势磅礴,但就地理学来讲,这首诗歌描述的语言准确吗?为什么?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最后有学生指出"黄河之水东流入海,但是通过海陆间循环,海洋水还会通过蒸发和水汽输送及降水三个环节回到黄河中去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

引用诗词,深化知识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述季风气候时,用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我国的非季风区分布地区以及它的定义。

那么在讲其特点时,接着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其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在讲述江淮地区的绵绵梅雨之际,用上了李白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说明梅雨的发生时期以及他的特点,简化并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的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

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前人的许多诗歌豪迈、雄壮充满正气,撼人心魄,催人振奋,能给人极大的感染力。

既可作为传授地理知识的桥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如:在讲“中国的地形”一节时,引用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既点出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这一地理特点,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又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上突兀高峻的泰山之颠,俯瞰群山伟貌,一览无余,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有此气魄,努力学习永攀高峰,领略科学知识的无限风光。

五.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在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可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分别说明了地域分异中存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和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情况。

六.巧用诗歌检测地理知识
学生经常在做题或考试过程中会碰到有关诗歌的一些问题,据统计这类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下面是摘录了平时所做的有关诗歌的一些题目。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 A.夏季风 B.冬季风
如:下列诗歌和谚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火对愁眠。

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原因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洋流
B.地形
C.海陆
D.纬度
通过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当然,一堂课运用一两首小诗即可,且不可喧宾夺主,以免引起消极情绪。

注意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诗歌能与挂图、模型、插图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

对诗歌要运用适当,既要能够概括性的说明,又要通俗有趣,不要在运用上乱套诗句,牵强附会。

底蕴深厚的中国诗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教材,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赏析诗文,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理论知识,只要合理的摘选素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这种方法一定会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康启路“诗情画意寓教于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11期
李书亮“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3期作者姓名:张晓东单位: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邮编:678000
快递投送地址: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初中部教师住宅区一幢一单元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