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前运营总监: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种子用户?
在线教育初始用户种子用户分不清楚?详解种子用户积累方法!
在线教育初始用户种子用户分不清楚?详解种子用户积累方法!对于许多刚转型线上的教育机构来说,最难的事不是课程研发,而是如何获取并运营好第一批有价值的用户,即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不仅直接影响网校日后的口碑传播及辐射范围,而且会决定着网校用户从0到1的增长。
关于种子用户,有几个概念先履清楚第一、什么是种子用户?他们是最值得信赖、影响力大、活跃度高的粉丝,经常与你互动,帮你转发朋友圈,给你提建议的那帮朋友。
种子用户不等于通过推广手段获取的初始用户,应该说,种子用户是从初始用户中挑选出来的,是经过后期的内容运营和互动,逐渐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
第二、种子用户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哪怕只有100个,也要精挑细选,不要盲目追求数量。
寻找种子用户的思路1、网校提供教学服务与课程内容的老师可能是最好的种子用户,他们可以参与到短视频内容,公开课内容,正式课程内容的产出,用户的维护与推广等重要环节。
2、老师的忠实支持用户可能是较好的种子用户,他们可以分享传播喜欢的老师的课程内容和营销性内容。
还可以在用户群体中发挥互助,正向引导或者氛围烘托的作用。
3、在外围用户群和核心客户群体中发现一些活跃用户,与他们探讨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带动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意见的征集,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优化改进,从而发展为种子用户。
4、比如“鲨鱼公园”的steam教具,鼓励活跃的爸妈录制自己简单使用教具与孩子互动教学的短视频,参与分享裂变活动,在这个教程中与活跃的家长互动交流,而其中参与了活动并且积极与运营人员互动交流的就成为了种子用户。
获取初始用户再结合以上运营方法发展种子用户一、微信群、QQ群高频互动,提升曝光率,寻找精准粉丝。
做法举例:通过好友邀请推荐、百度搜索、QQ群搜索寻找与自己相关的群;进群后主动发发红包打招呼,自我介绍;与群里的活跃分子互动,熟络之后添加好友,提高曝光率;尤其要经常响应群主的号召,熟络之后添加好友。
注意要点:前中期切记不要直接发广告或者做宣传;自我介绍可以主要以兴趣为话题引发群友共鸣的;中期可以通过发布一些求助、求教的内容提高曝光度或植入宣传内容。
从豆瓣的产品及运营看如何留住高质量用户
从豆瓣的产品及运营看如何留住高质量用户网站思路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在杨勃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门户类网站还是以“物”为第一要素,一些社会类网站则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么,豆瓣,则是第一个把“人”和“物”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网站。
随着豆瓣英文版的推出,豆瓣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外输出模式的网站,而实际上,豆瓣自身就是集众家所长的结果。
至于豆瓣究竟借鉴了哪些网站哪些元素呢?据杨勃介绍一共有三个方面。
一是简约素雅的界面风格,来自于flickr,包括它的分享概念;二是电子商务方面,借鉴了亚马逊(Amazon),比如用户评论和推荐;三是社会网络(SNS)的一些元素,把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真实地搬到网上,不过一般的社会网络是没有媒介的,而豆瓣用相同兴趣作为媒介。
杨勃将豆瓣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并且适合自己”,他解释说,朋友的推荐往往对购买某种产品非常关键,现在豆瓣扩大了推荐的群体,你会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产品体验豆瓣是100%的动态网站。
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间上豆瓣,也会看到不同的首页。
动态、个性,这都是豆瓣带给用户的web2.0体验。
以目前的豆瓣首页举例,在用户登陆之前,左上方是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一切豆瓣已有记录的书、电影和唱片,右上方是豆瓣网的使用引导,这两项是固定不变的。
左下方是“近期好评”,是站内评论的提取,显示5条,提取内容包括评论人图像、ID、被评论产品名、评论题目、部分评论内容、评论等级及回应数,根据用户投票是否“有用”而动态调整。
右下方是“过去几分钟里,豆瓣知道”,显示12项最新站内用户对产品的标识,是即时变动的。
在用户登陆之后,首页左边的架构不变,右上方被替换成“号外”,通知关于豆瓣的一切新闻。
4个方法,教你高效获取种子用户
4个方法,教你高效获取种子用户创业初期,缺钱、缺人、没名气,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获取应该从哪里着手?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种子用户就是第一批用户、初始用户,甚至在初创期只追求用户数量,而忽略用户质量,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种子用户?如何提高新用户的质量?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种子用户呢?一、如何理解种子期用户种子用户是产品上线之初获取的第一批用户,是你的铁粉(重度使用者),无论你的产品功能完善与否都会去体验尝鲜,并且愿意为产品功能提供反馈和优化建议,因此种子期用户的增长,需要产品、运营、设计和开发通力合作,将种子用户聚集起来,那么在种子用户积累阶段,产品和运营要做什么呢?1、对于产品来说:产品上线后不怕有bug,只要主流程跑通,产品功能不需要多复杂,但是必须要有核心功能,用核心功能去获得用户认知并且抓住用户,根据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原则,通过测试并收集用户的反馈,快速迭代,不断修正产品,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
2、对于运营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确目标用户群体在种子期不可“广泛撒网”,需要进行目标用户筛选,研究目标用户的特征,有策略地启动种子用户且让他们留下来,并且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他们在哪?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取他们?正如《用户力》一书中的观点:种子用户群体的特点可归纳为:强需求,用户群要明确,群体定义越小越好;用户群爱传播,越年轻越好。
二、寻找种子用户的思路通过以下7个问题便可将分析思路串通起来:1、产品定位是什么?产品是运营的原点,先明确产品要解决的痛点,满足的需求,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在哪儿?2、哪类细分人群会对产品最感兴趣?在都有需求的人群当中,一定会有一部分人群,对于这个需求特别的强烈,即从该人群中把他们找出来,并且尝试通过一些词语/标签去描述他们的特征。
3、这一人群有哪些特点?这部分人群性别、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等维度上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独特的习惯?消费能力如何?消费频次如何?消费偏好如何?4、这一人群经常出现在哪?他们喜欢使用哪些产品/app?关注什么样的公众号、大V?线下的什么场合出现得比较多?用户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他们一直都存在。
种子用户运营方案裂变
种子用户运营方案裂变一、种子用户的选取种子用户是指在目标用户群体中拥有一定影响力和忠诚度的用户。
要选取合适的种子用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忠诚度:选择那些对产品或服务非常满意并经常使用的用户,并且他们对于产品的反馈和建议都非常积极。
2. 影响力:种子用户应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在社交媒体、行业论坛或线下交流中传播产品信息,并对其他用户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3. 用户画像:种子用户应尽可能代表目标用户群体的主要特征,他们的行为和需求能够代表其他用户的普遍情况,从而更有说服力地推荐产品给其他用户。
二、种子用户激励措施为了让种子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运营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下:1. 独家权益:给予种子用户一些特殊的权益,如优先体验新功能、参与产品开发的机会、专属折扣等,以增加他们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2. 社交奖励:建立种子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鼓励他们邀请自己的朋友加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如积分、代金券、礼品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扩大种子用户的影响范围,让产品更快地传播。
3. 个性化关怀:对于种子用户,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关怀,如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专属的服务和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提高他们推荐产品的积极性。
三、裂变策略裂变是指通过种子用户的引导和影响,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产品或服务中来。
裂变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引导分享:通过给予种子用户一定的奖励或优惠,鼓励他们分享产品或服务给自己的朋友和社交网络,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
可以在产品中设置分享按钮,并提供便捷的分享方式,如一键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
2. 社交活动:可以组织各种与产品相关的社交活动,如线下聚会、线上研讨会、抽奖活动等,以增加用户的互动和参与度。
在活动中鼓励用户邀请自己的朋友加入,通过社交关系网络的拓展,实现裂变效应。
3. 反馈和奖励:对于通过种子用户邀请注册的新用户,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相应的奖励,如积分、代金券、VIP特权等。
种子用户:引爆产品增长的引擎
种子用户:引爆产品增长的引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推广和增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产品增长的过程中,种子用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种子用户是指最早使用并喜欢产品的一小部分用户,他们对产品的认可和推荐可以帮助产品迅速扩散,引爆产品的增长。
本文将探讨种子用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吸引和利用种子用户来推动产品增长。
一、种子用户的重要性种子用户在产品增长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种子用户是产品的早期用户,他们对产品的使用和体验具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他们愿意主动尝试新产品,并对产品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产品团队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
其次,种子用户具有较高的社交影响力。
他们在社交网络中的推荐和分享可以迅速传播产品的信息,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使用产品。
最后,种子用户的忠诚度较高。
他们对产品的认可和喜爱使得他们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不仅会长期使用产品,还会积极推荐给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形成良性的口碑传播。
二、吸引种子用户的方法1. 提供优质的产品体验吸引种子用户的首要条件是提供优质的产品体验。
产品需要具备独特的功能和特点,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只有用户真正喜欢并愿意使用产品,才有可能成为种子用户并推荐给他人。
2. 建立良好的用户关系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吸引种子用户的关键。
产品团队需要积极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用户的问题和反馈。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建立起信任和共鸣,使用户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从而增加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3. 提供激励和奖励机制为种子用户提供激励和奖励机制是吸引他们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赠送优惠券、积分兑换、特权等方式,激励种子用户继续使用产品并推荐给他人。
这不仅可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还可以扩大产品的用户群体。
三、利用种子用户推动产品增长1. 引导种子用户进行口碑传播种子用户的口碑传播是推动产品增长的重要途径。
产品团队可以通过提供分享功能,鼓励种子用户将产品的信息分享到社交网络中,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使用产品。
产品第一批种子用户是怎么来的?
产品第一批种子用户是怎么来的?很多初创产品都苦于找不到第一批种子用户,项目刚开始就遇到了瓶颈,本文告诉你几种获得第一批用户的方法,产品各异资金各异,欢迎对号入座。
1.从竞品粉丝里去挖代表案例:MIUI雷军黎万强在很多场合里讲过,小米最开始做MIUI时第一批用户是小米的初创团队从各大手机论坛中一个一个地筛选、联系和争取,最终有100名用户成为了MIUI第一版的首批内测体验者。
慢工出细活,这个故事或许能提醒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一定要重视第一批用户,他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定要整个团队人一起去挖掘。
2.把市场声量做大代表案例:锤子手机也许你也骂过老罗,但是一点都不妨碍锤子的用户获取。
锤子rom和锤子手机是典型得先把市场声量做大,不管产品做不做得出来,先让市场上满是讨论你家产品的声音。
市场关注度上来了,这个时候绝对不愁第一批的种子用户。
这个方法适合有强大的市场公关能力的公司,其实做不做得好都可以一试。
但切勿进行虚假炒作。
3.渠道导流代表案例:几乎所有大公司的新产品都会这么干QQ、百度、360,但凡这些公司有新产品问世,必然会看到各种弹窗。
无可厚非,互联网时代你做了人家的免费用户,就得接受人家的广告轰炸。
360任何新产品一出,360安全卫士给谈个窗,3亿的推送量,不管什么产品都能把量给带上去。
当然针对第一批种子用户,不适合弹全量,针对部分地区部分用户弹个100万就够了。
这个资源,新创公司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4.意见领袖推荐代表案例:知乎-李开复早期玩知乎的同学都知道,知乎之所以IT界的用户这么多,跟当年知乎成名之路和注册机制有很大关系。
李开复、雷军都为知乎初期做过背书,吸引了大批人到处求购邀请码,李开复雷军本来就是IT界的大佬,因此知乎的第一批用户也是IT圈的人占了多数。
这就是意见领袖(kol)的资源,非常适合创业公司。
请务必抱好投资人的大腿!5.硬广砸钱代表案例:37玩这个不用过多解释,直接上广告:独特属性,由你打造。
高质量用户获取的三种方法
高质量用户获取的三种方法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经营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逐渐向数字渠道迈进,高质量用户获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获取稳定、有质量的用户流量,涉及到用户洞察、战略定位、营销手段等多个方面。
下面介绍三种高质量用户获取的方法。
一、基于数据的用户洞察用户洞察是用户获取的前置工作,企业需知道用户的需求、喜好等信息以确定产品定位、战略方向及市场营销方案。
传统洞察方法只能获取单一维度的信息,如性别、年龄、地域等。
而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洞察方法可以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来绘制出用户画像,并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洞察结果。
具体操作包括但不限于:1.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挖掘用户的兴趣、爱好、行为路径和倾向性等信息。
如通过网站流量分析工具可以了解即将离开网站的用户,推送相关的商品或优惠信息,提升网站留存率及转化率。
2.用户留言评价分析挖掘用户留言评价中的关键词,分析情绪、需求等信息,从而优化企业服务质量,改进业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留存率。
3.社交账号分析分析用户社交媒体活跃情况、粉丝族群及交互模式,找到与产品相关的用户,通过社交平台营销手段获取流量。
二、内容营销获取用户内容营销是指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营销策略,吸引用户高频次浏览并产生交互,进而拉拢用户流量。
1.独家资讯内容企业可以挖掘行业信息,输出独家的资讯内容,吸引行业内受众消费,建立品牌影响力、用户基础,并不断输出有吸引力的内容带来用户重复交互,并最终实现转化。
2.漫画、动画、游戏、在线课程等创意内容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意化的营销方式各种各样,几乎经过任何形式的创意叙事都成为吸引用户的法宝。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和用户类型,定制有趣、有用、有冲击力的创意营销内容,吸引用户重复互动和分享。
3.用户互动营销用户互动营销是指消费者与企业之间通过交互、反馈、调研等方式产生双向沟通的营销策略,可以有效促进用户粘性及用户积极传播产品信息。
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产品经理简称PM,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话定义,那么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
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经理火热,一起看下为大家精选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学习文章。
很多互联网产品在推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对用户的需求不够了解,无法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二是用户不多,传播力不够。
原因很简单:①产品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场景,而用户能接触的途径有限,进而导致无法获取目标用户;②产品品牌宣传不到位,愿意尝试使用产品的人不多;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获取种子用户就尤为关键。
如果产品在宣传初期就搭建了种子用户群,通过与种子用户的沟通交流来挖掘需求,这时候头名波的产品传播也就能更流畅的展开。
那么,什么是种子用户?如何获取种子用户?如何运营种子用户?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1、什么是种子用户建立种子用户群,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到底什么是种子用户。
如果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种子用户就去建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用户的数量,不管该用户是不是目标用户,是不是迫切需要产品解决自己的问题都拉进群里,用各种物质福利诱惑他们进群。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耗费了不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容易偏离产品的初衷。
①浪费资源:群里有很多人是为了物质福利,并不愿意真正去用产品并给出建议。
久而久之,群运营过程中耗费了人力物力,又没有成效。
②偏离产品初衷:群里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并不是某个细分的人群,因为不同类型的用户侧重点不一样,收集来的需求各种各样,如果产品都去满足了,那往往产品就变得臃肿不堪。
所以,种子用户需要满足3个条件:①有需求:迫切需要产品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痛点够强;②有好奇心:愿意尝鲜,就算产品不完善也愿意使用;③愿意:愿意为产品的优化提供自己的建议;此外,种子用户如果常年混迹于论坛、贴吧,或者对产品所在领域非常感兴趣,能自主产生优质内容,那么会对产品的传播更有优势。
启动研发前,我们怎么去找到种子用户?
启动研发前,我们怎么去找到种子用户?对于产品经理,在研发初期需要研究潜在用户的习惯、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而在发布后期则由运营人员接入,想方设法防止用户衰退,挽回流失掉的用户。
那么我们在产品生命周期之初,如何确定潜在用户与核心用户的范围呢?在产品机会分析:眼前的机会是我们的机会吗?中我们研究了是否有把握产品和市场机会的能力,如果我们发现具备了把握机会的条件,便要着手研究我们的用户。
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会创造不同的用户角色,他们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潜在用户、核心用户、衰退用户、流失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角色之间的转变并非是渐进式的或过程式的,有可能一开始用户就是核心用户,或是在经历一次失望后离开,从核心用户直接成为流失用户。
不同角色之间的耦合性低,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每一种角色进行分析,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别满足不同角色的用户需求。
对于产品经理,在研发初期需要研究潜在用户的习惯、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而在发布后期则由运营人员接入,想方设法防止用户衰退,挽回流失掉的用户。
那么我们在产品生命周期之初,如何确定潜在用户与核心用户的范围呢?确定核心用户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目标用户是在同样场景下拥有类似行为的一群人。
那么,我们可以对目标用户继续深挖,一旦产品满足了目标用户的“痛点”、“痒点”或是“爽点”,目标用户就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用户。
以外卖软件为例,外卖软件的目标用户有着共同的行为特征:通过他人提供成品或半成品食物作为日常用餐。
发现了目标用户后,我们便可以利用调查问卷或用户访谈等形式,探求他们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从而分析他们是否具备成为核心用户的条件。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我们的核心用户无外乎包含以下两类人群:(1)因为时间或空间的限制无法自行烹饪的人群这类人群主要以忙碌的上班族为主,他们或因工作繁忙常常无法按时按点正常就餐。
或是担心中午外出就餐而耽误短暂的午休时间,从而影响到下午的工作。
亦或是无暇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通过为家人点一份外卖来保证他们的三餐。
豆瓣前运营总监亲授-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种子用户-
豆瓣前运营总监亲授: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种子用户?导读:此文很长但专业,在阐述六种种子用户如何获取的同时也加入了豆瓣、知乎、小米等成功的案例。
必须清楚自己是什么类型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什么样的种子用户,然后再来看需要用什么手段来获取他们。
目前,大致有六类种子用户,基本上覆盖了主流的创业项目和获取种子用户的意图。
每类用户对应不同的特征,对应对种子用户不同的需求,反映在运营数据上对应不同的KPI和不同的数据。
所以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这六类分别是:建设型种子用户、验证型种子用户、扩散型种子用户、社群型种子用户、营销型种子用户和数据型种子用户,每个都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1、建设型种子用户所谓建设型种子用户,一般适用于大型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社区,UGC社区对于种子用户的诉求,是希望种子用户能够拥有UGC素质,能够让网站具有一个很好开始的氛围。
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不是种子用户运营的故事,是种子用户运营的一个细节,就是airbnb,它作为一个房屋p2p 分享的社区,具有很重要的视觉诉求,就是要求房子的照片有非常好的视觉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找了许多摄影师去拍照,这么做之后成交量就有大幅上升。
从这个故事的可以看出,这种建设型种子用户需要保证一定的原创内容的质量。
那么,建设型种子用户获取的方式其实是有两个著名的网站可以举例:一个是我以前工作过的豆瓣,一个是知乎。
豆瓣在早期其实是有非常非常棒的社区氛围,我们都知道豆瓣最早期是以“书”为主的网站。
作为这样一个网站来讲,要获得高质量的,或者多元的对书籍的品味和书评其实并不容易。
当时,豆瓣找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更多的是来源于阿北(豆瓣创始人杨勃)自己的生活经验。
阿北其实是国内pascal社区的很有名的程序员,所以豆瓣早期的用户几乎都来源于pascal社区。
这里面的程序员和现在的程序员不一样,如果现在找一些程序员来做读书论坛的话,我相信那会是动漫集会。
运营总监访谈感悟怎么写
运营总监访谈感悟怎么写案例一2011 –2016 ,我经历了人人网的兴衰,微博势力的改朝换代,微信公众号的一个又一个崛起。
我搭建了百万级用户的留学新媒体运营矩阵,策划覆盖北上广校园的新媒体矩阵,创立了两个小有名气的原创情感类公众号;写了几篇10 w+文章,操盘几十个新媒体账号,合作过上百个品牌。
2011 –2016,我做过多次自嗨活动,当过多次讨厌的标题党,也经常因为用户留言而气炸;我因为追热点通宵,因为账号被封到处求人,因为广告投放与甲方撕逼;我关注了数百个公众号,朋友圈有几千个好友,不得不承认,我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完全混为一谈。
目前,我是芥末网的新媒体总监,以及一家新媒体公司的CEO 。
新年伊始,我写了60 条关于新媒体运营的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一、关于行业的思考01、新媒体颠覆了纸媒,是因为传播逻辑的质变。
但是新媒体不会被颠覆,只会不断发展。
02、我不看好情感类公众号的发展。
因为他们即将走过最后一个红利:用户的好奇心红利。
03、企业类公众号的最大优势是具备天然差异化,可大多数账号都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
04、你学不了杜蕾斯或者支付宝的新媒体打法。
不是因为团队,而是因为产品。
05、微博更适合企业品牌公关,微信更适合企业市场推广。
二者皆不可抛。
06、新媒体部门在企业架构中越独立,越有利于其发展。
07、阻碍一些公众号发展的,往往是情怀。
08、关于公众号名字,好记的各有各的好记,难记的都一样的难记。
09、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我有百万关注”解决。
10、标题用过10 次以上“口红”和“朋友圈”的情感号才算身经百战。
11、新媒体做电商是大势所趋:既通过读者关系提高转化率,又能够将自流量最大化利用。
二、关于内容运营的建议12、不要先写文章再思考共鸣,而是先有共鸣再思考如何写文章。
13、只写故事没有共鸣那是故事会,只发资讯没有观点那是新闻台。
14、“分享这篇文章的话,朋友圈里的好友一定会觉得我很酷。
种子用户的挖掘与运用策略
种子用户的挖掘与运用策略黑色的土壤里,埋藏着生命的种子。
在适当的时候,这些种子会发芽,生长,最终成材。
同样的道理,企业也需要开发种子用户,从而满足品牌推广和销售需求。
本文着眼于种子用户的挖掘与运用策略,探讨如何开发种子用户,以及如何利用种子用户实现自我推广和营销。
一、什么是种子用户种子用户是指最早成为品牌忠实用户的一些人。
这些用户非常热情、喜欢分享和推广,会自愿地向他们周围的人介绍品牌和产品,从而推广品牌。
种子用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对该领域或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和兴趣2. 对品牌和产品有高度认同感3. 具有一定的社交影响和威信4. 愿意与品牌紧密合作二、如何挖掘种子用户1. 客户调查企业可以开展一系列客户调查,以找到对品牌感兴趣的人。
这些调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针对既有客户,调查其对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建议。
另一类则针对潜在客户,了解他们对品牌和产品的动机和偏好。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快速而广泛的挖掘种子用户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交友网站和论坛,了解用户的交际情况和社交影响,从而找到具有推广力的种子用户。
3. 口碑营销消费者的评价和意见通常是判断品牌好坏的重要依据。
因此,企业可以在产品和品牌扩展方面进行口碑营销,借此吸引种子用户的注意力。
三、有效运用种子用户1. 建立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其网站、社交媒体和活动等方式,建立与种子用户的深厚关系。
对于品牌忠实度较高的用户,企业可以主动提供优惠、礼品等方式以回馈他们。
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种子用户,推广品牌。
2. 告诉其他人种子用户是品牌或产品推广的最佳媒介。
企业可以邀请这些用户在其网站、社交媒体或其他平台上撰写产品评价和评论。
这些评价和评论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品牌和产品,从而提高品牌认可度和销售额。
3. 借助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种子用户推广品牌和产品的最佳平台。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建立品牌专页。
通过这些专页,企业可以与种子用户保持联系,并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加入品牌推广行列。
激发种子用户效应:打造爆款公司营销活动
激发种子用户效应:打造爆款公司营销活动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吸引用户并提高用户忠诚度是每家公司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而打造爆款公司营销活动正是一种激发种子用户效应的有效方法。
种子用户是指一群积极参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用户群体,他们不仅可以成为产品或服务的推广者,还能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参与。
本文将探讨如何激发种子用户效应,帮助公司打造爆款营销活动。
首先,了解目标用户需求是创建爆款公司营销活动的基础。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了解用户的兴趣、喜好和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并在营销活动中突出这些特点。
只有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关注。
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拓展公司营销的覆盖范围。
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庞大的用户社区,承载着用户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趣、有吸引力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并通过用户分享和转发扩大营销影响。
对于一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考虑与大V、微信公众号等合作,借助其影响力和用户粉丝群体进行推广。
第三,提供独特且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激发用户参与和推广的积极性。
无论是优惠券、折扣、积分还是免费试用,都可以成为吸引用户参与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定期举办抽奖活动,为用户提供额外的奖励,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奖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参与进来。
此外,利用用户口碑和经验分享,增加营销活动的信任度和可信度。
用户口碑是产品或服务的最好广告,通过鼓励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使用体验、评价和推荐,能够有效地传播产品或服务的优点和特色,引起潜在用户的兴趣。
同时,鼓励用户参与讨论和互动,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并为其他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除了以上的一些方法,公司还可以选择合作伙伴,通过联合营销活动来拓展用户群体。
通过与其他公司、品牌或社区合作,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例如,策划一个品牌联合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从而扩大营销的覆盖面,增加曝光度。
如何获取种子用户,掌握这俩种模型就够了
如何获取种子用户,掌握这俩种模型就够了
如今流量成本越来越昂贵的当下,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能够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并激活冷启动,显得都尤为重要。
今天主要剖析一下当下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和方法。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关键是要先提升你产品的曝光度。
首先,要将我们的信息触达到客户,然后从中进行筛选,筛选部分对我们感兴趣的用户,继而再精准跟进培育销售线索,最终转化成为我们的种子用户。
而现在要想提升产品曝光度的方法无非是以下俩中模式:1、倒金字塔模型2、正金字塔模型
1、倒金字塔模型:所谓倒金字塔模型也就是宽近窄出,典型推广方式有信息流广告投放、百度竞价、邮箱群发、短信群发、电话外呼等等。
更多的去触达到客户,依据产品和内容或者是活动吸引到其中一部分客户,再针对性进行起转化。
这其中需要我们考量的是你的产品售价是否能够支撑你的广告支出,要结合费效比来衡量。
如果技术允许的情况可以尝试用邮箱群发先去海量触达一部分客户,然后再通过人工进行深度跟进
2、正金字塔模型:所谓正金字塔模型也就是窄进宽出,通过裂变的方式,以人为节点进行传播。
而要想达到传播我们需要,具备如下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人物:行业领袖、推销员等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附着力较强的信息:信息要能够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情感(风口上的猪也能飞起来)
•特定的环境:再特定的环境中去传播,涉及到环境的特定因素(150定律、6度分割等)
•优良的产品体验:产品的性能必须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否则也不会传播开来。
互联网运营之“种子用户”
互联网运营之“种子用户”在做一个新产品时,我们往往会特别关注种子用户。
什么是种子用户?有什么作用?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对种子用户感兴趣的童鞋不要错过。
从产品开始运营的第一天,我们就心心念念的用户—种子用户。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你的产品上线之后,第一次圈到了大概有一千个用户。
但是,这一千个用户里面,只有一百个用户实现了最后的消费或者互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传播能力。
那么,这一百个用户才能真正地算作是你的种子用户。
一、认识并掌握你的“死忠粉”特点种子用户的基础画像:种子用户是一个APP最核心的一部分用户,从财务数据看,他们是最有价值的用户群体。
种子用户往往有如下的特征,高频使用产品用户、产品忠诚度高、勇于发表产品意见、愿意推荐产品给其他人。
所以,我们可以大概定义一下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就是在消费了你的产品之后,对你的产品有很高的粘度,同时,又可以帮助你去做免费的宣传,甚至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去吸引更多的目标用户,从而有利于帮助你培养产品氛围的第一批用户。
二、种子用户决定你的“上层建筑”种子用户是一个APP的底层建筑,需要长期的维护和运营。
不可否认,种子用户群体的建立是缓慢的,因为引进种子用户要讲究精挑细选,用户的性格要尽量与产品的调性吻合,或者用户的影响力要尽量地能波及目标用户群体。
种子用户的质量要比数量更重要,这个时候,少而精的用户并不是坏事。
相反,低质量的用户引进得越多,不仅不利于产品性格的塑造,还会影响真正的种子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形成误导,甚至放弃使用产品。
低质量的用户,不如没有用户。
换句话说,我们的目标是引进大量的种子用户,而不是大量的注册用户数。
种子用户的培养就如盖房子的地基需要持续的运营与维护,从某些方面说,种子用户的群体属性决定了APP功能迭代方向。
三、一快一慢运营原则1. 用户反馈要快通过用户反馈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中深挖出用户需求的本质,然后再从用户需求的本质出发,发散思维,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往往能够设计出引领用户,让用户惊艳的产品,而好的产品自然可以提升用户的购买率。
搞定这六点,种子用户引流不成问题
搞定这六点,种子用户引流不成问题如何吸引种子用户的前三招在大家使用体验后(点击查看),再让我们来聊聊如何利用接下来的三点。
文章大纲:一、看缘分二、懂得借力三、活动四、学会伪装自己五、事件营销六、细节决定成败前三点在《搞定这六点,种子用户引流不成问题(上)》一文中有表述,可自行查阅。
所以,我们直接从第四点开始。
四、学会伪装自己,吸引目标用户1、无论你是什么模样,都要摸清用户的模样。
网上有很多干货贴写用户画像和产品还没出来的运营经验,归根结底一句话:你需要对这个行业有极高的洞察力。
我自知我还不是如此有远见的小白,那么就只能先花功夫把用户摸清楚了,再对具体运营手段下工夫。
比如我自己参与运营的产品:源音塘——一个二次元音乐平台,在产品运营之初,我们看了很多调研报告,分析了二次元人群的显性、隐性特点,并开始天天混B站,和小学生初中生(这里只是纯指他们的年龄)在QQ群斗智商秀下限,慢慢摸清了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也知道他们通常从哪里获取资讯,如何交流,如何扩列,如何娱乐。
这对于我们之后的活动策划也好,运营战略也好,都有很大的帮助。
2、需要注意的是:了解熟悉而并不是要给任何人群下定义、贴标签。
在制定运营战略的时候切忌下定义、贴标签。
这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但你下的定义、贴的标签也会限制你的决策。
过分纠结于标签可能不利于运营实战时对一些小细节的控制。
举个例子,如果把二次元人群定义为18-25岁的年轻人,喜欢逛B站,追番,游戏迷,喜欢cosplay的话,那么我的运营策略就会根据这些定义开展。
可能我就会在游戏展、coser交流展、动漫版权公司等地方施力。
但是真正有消费能力的用户可能是越长年龄的动漫爱好者,就是从七龙珠、火影、海贼开始、也玩红白机的用户。
那么此处的定义就会过于精准而导致在早期积累的时候,整体用户偏年轻化,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公司盈利要求。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3、策划活动时,反其道而行之。
做活动时,我是非常建议下定义、贴标签的。
产品运营从0到1:如何获取种子用户(实操篇上)
产品运营从0到1:如何获取种子用户(实操篇上)展开全文写在前面:产品运营从0到1:如何获取种子用户的系列文章,分为实操篇和理论篇。
实操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针对产品、人群和渠三个方面来写,下篇将会针对文案、活动、优化三个方面来写。
理论篇将【从0到1】的一些思维层面的东西进行总结,预计从产品、数据、渠道、文案4个层面来写。
至于为什么先写实操篇:1、实操篇难写而且累,没有真正主导、经历过的人很难写出来;2、网上的文章大多讲理论,脱离了实操的步骤,小白一般看的很明白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实践。
3、从实操到理论更好理解理论层面,帮助新手快速成长。
步入正体:最近特别幸运,经历了两个工具产品从0冷启动阶段,这两个产品已经开始增长,个人感觉有必要总结一下这方面的想法和趟过的坑。
接手产品冷启动,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很多从思想层面来分析或者大方向指点,真正落地是有问题的,也就是看着说的都对,做起来却都错。
其实有一部分写文章的人,把其他人的思维总结一下就拿出来分享,连运营基本的玩法都没搞明白。
看这类总结是真没有价值。
本篇不同于市面上讲理论和案例的文章,将会从落地方向分享,做过的先有产品后有运营的套路,与先有运营和后有产品的运营方式略微有所不同,另一个产品属于先有运营后有产品的运营套路。
(如果有时间,将会从0到1分享,ai产品的快速落地,从先有用户后有产品的思路来写)。
这篇文章更适合刚入运营的小白,大多操作都属于落地层面,思想也有不过不作为重要总结,真正的思想层面的东西,将会在思想篇总结。
这顿操作是如何把产品从0做到大几万用户,而且行业内的人也已经知道,用户奔着10万的目标去了。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或者意义,不然就属于盲干,对于产品运营,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北极星指标。
产品的北极星指标怎么来,一般都是领导下达或者运营部门上报,领导审批。
一、目标第一阶段北极星指标:快速获取1万用户并验证产品是否达到了pm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更多的是来源于阿北(豆瓣创始人杨勃)自己的生活经验。
阿北其实是国内pascal社区的很有名的程序员,所以豆瓣早期的用户几乎都来源于pascal社区。
这里面的程序员和现在的程序员不一样,如果现在找一些程序员来做读书论坛的话,我相信那会是动漫集会。
但当时整个pascal社区成员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哲学类书籍、质量很高的文学类书籍,人文书籍等都有涉猎,而且整个社区的程序员当时都在用一个叫Blog的产品,所以这些成员都具有很好的UGC素养,他们已经非常习惯编撰长文。
因此他们这两个属性:第一,他们擅长并习惯编写长文,第二,他们对读书都具有丰富的品味和高质量的读书诉求并且非常多元化。
这使他们成为豆瓣早期建设型阶段种子用户非常好的来源。
所以说豆瓣早期确实是在pascal程序员社区的基础之上做得特别地好。
这个故事不仅是找到建设型种子用户的例子,也是非常好的反直觉的建设型种子用户获取的来源。
按理说,如果我要做读书社区,最直接地来讲谁会读书呢?看起来我应该去学院里面去找些学生来做可能会好一些,但直觉来讲,学生并没有撰写UGC长文的良好习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豆瓣种子用户的获取是非常反直觉的,这个反直觉恰恰是豆瓣早期能够构建非常棒的社区氛围的重要来源。
这也是在斯坦福创业课上非常重要的一课,是由Paul Graham讲的:创业早期很多东西都是反直觉的。
这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有些路径是反直觉的,那可能这个路径的正确性会非常高。
再举一个很直觉的知乎的例子:如果说中国现在有两个非常好的UGC氛围的社区,那么就可以说是早有豆瓣,现有知乎。
知乎现在在很多领域对豆瓣构成了很大挑战。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片子叫做《疯狂麦克斯4》,按理说影评是豆瓣的大本营,是豆瓣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是,这部片子最火的影评,却在知乎而不在豆瓣。
很多人知道《疯狂麦克斯4》,都是通过这个网上疯传的知乎影评,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有很大挑战。
知乎的早期发展,是建设型种子用户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像知乎这样的社区一定需要高质量的回答,其实这是在知乎形成的一种非常逗的、吐槽型回答和做知乎日报之前那一段时光。
直到现在知乎上还有那种相当长的图文配合的回答。
这个氛围的建设非常不容易,在知乎早期是通过邀请制来实现这种氛围的。
知乎早期是一个邀请制社区,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来回答问题,这个邀请制直到现在还一直在影响知乎。
用户提出问题,邀请人来回答,受邀的人一般都会非常严肃的对待这个事情。
知乎在这方面和豆瓣有点像,早期受邀的人来源于互联网上的人群、程序员人群。
我们知道程序员使用一个叫getup的网站来管理代码,程序员人群对长文档本身有撰写习惯,有审美的要求,严格性要求等。
所以许多长文类的UGC社区都是以程序员为主来发源起来的。
知乎早期也是从互联网圈子扩展起来的,这个地方要留一个点我们之后会讲到,以互联网人群做种子用户去做扩散好不好?是因为好多互联网创业者身处圈子里面,所以你的产品有许多互联网人在用,所以好多互联网产品值此有了很深的互联网烙印,比如会会、约饭。
这样其实未必好,我们之后会讲到另外一种种子用户会重点来讲这一块。
回到知乎,知乎作为这种建设型种子用户的代表,早期知乎非常明白,在知乎上线的互联网时代如果放开注册的话,一个话题会吸引许多人进来,那这样早期的社群氛围就会保不住。
所以,知乎邀请制的这种方法在早期过渡做了很好的社区运营。
邀请制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早期用户筛选,第二个我们下文将社群种子用户的时候接着讲。
举这两个例子,那么是不是说除了互联网程序员人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来做UGC的建设型种子用户社区呢?其实也不一定,我认为建设型种子他的UGC方向是两类:一类UGC是典型的长文型UGC,第二类UGC还有许多其他方式,类似NICE是有图片的UGC。
比如说我现在做的享借,是在做物品的UGC,需要获取的是好的物品。
所有这些东西是要去了解你的用户在什么地方,接下来要去做的其实是死磕,用户获取的手段就是耐性好不好和下工夫深不深的问题。
那拿我们自己来举个例子,我们早期是希望好东西进入社区,大家可以想象,就是现在我们运营的很好的氛围,想要让大家放进来的物品,不管是电子商品、书籍还是其他一些物品,都具有很好的质量,享借现在上面有很多质量好的iwatch,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享借上的书籍也很少有那种畅销书,多元化程度也很高。
这和早期我们种子用户形成的“上传好东西”的氛围有关。
我知道有很多二手社区都栽在这个事情上,上面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化妆品、衣服、很烂的很破旧的手机等导致上面的氛围很糟糕。
所以我们早期就强调建设型种子用户的获取。
对我们来讲,对于好的物品有好奇心,有审美能力并且想获取好的物品的人是我们种子用户的一个来源。
最早期我们在newone这样的社区,包括知乎上有大量的私信行为,用这个手段获取了许多建设型种子用户。
我们这个产品的上线是在去年10月底,是一个内测的版本,内测版本的时候就想办法邀请种子用户的参与,所有种子用户几乎都是在这些渠道上获取的。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一般来讲,你会在获取种子用户的时候求贤若渴,别人能够来用就算是给你面子了,所以肯定会强烈的想邀请别人来用。
但当时我们却不是这样,我们使用一个问题做筛选,我们对早期种子用户的寻找非常严格。
我们写那种很有诚意的邀请函文案,但也不是说你获得这个文案之后就立马能够进入,而是需要先填写一个表单,通过这个表单我们能获取你的日常行为习惯之后再来使用我们的产品。
这样一来,用户就不会有流失,转化率肯定就上来了,让用户有一种更珍惜这个机会,更珍惜这个社区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们早期确实是做了好多苦功夫,在各个论坛上去做邀请,尝试使用各种关键词方法去寻找一些用户并进行二次筛选。
数量庞大,我们发的邀请函足够多,有足够的耐心做这个事情。
所以知道现在,享借有一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很有特点的一件事就是比起所有的闲置品社区享借上的物品是最好的。
这是第一个建设型种子用户适合所有强UGC,强用户质量的社区,一定要明白要找什么样的人成为你的种子用户来维持好的氛围。
验证型种子用户刚所说的建设型种子用户的诉求是构建一个UGC氛围,那么验证型种子用户其实就是看这个需求是不是存在。
许多验证型种子用户的例子更多的来源于电商领域,特别是垂直领域的产品。
需要去做的就是验证这个市场够不够大,当然商品要卖肯定能卖出去,重要的是能卖出去多少,转化率有多少,他的市场需求是小众需求还是大众需求?所以验证型种子用户的核心点在于所找用户的范畴。
举个例子:假设我做一个动漫产品的社区,如果我去一个铁粉和动漫论坛里去找我的种子用户那当然他们有买的需求,现在要做的是要知道规模能做多大?想做大生意却用全部核心用户去做验证是许多电商类产品的问题。
找核心用户做验证确实卖的出去,但天花板很低,很容易就触及到了。
验证型种子用户很像许多问卷型咨询公司去找咨询样本,你的抽样样本必须足够有代表性,足够有广泛性才行。
所以,验证型种子用户的获取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类似这样的社区早期很有代表性的是闲鱼(淘宝二手),当然闲鱼自己的种子用户很简单,它是通过阿里渠道做种子用户获取的,因为它就是原来的阿里二手然后做移动互联网化。
那么,总这个角度来讲,虽然它具有不可复制性,就是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背靠阿里,也没有这样的流量,但至少闲鱼没有从一些非常细分的品类入手去做一个精品二手,因为闲鱼做二手和传统做二手相比具有一定精品性,这种精品性的验证过程中如果考一些很小众的圈子来做当然显得很有精品诉求,但在广泛上很糟糕,这点上如果能够达到一定量级开始做的话,从淘宝二手开始其实广泛性是非常有保证的。
扩散型种子用户对于许多社区都想找到这样的用户来帮助实现影响力。
但获取这样的用户本身难度特别大。
我有两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就是小米和特斯拉:小米做扩散型种子用户最开始的时候是MIUI而不是小米手机,MIUI在做种子用户获取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利用到雷军个人的影响力,它最初的种子用户其实是所谓的100个超级用户,超级用户的获取不止是简简单单的认为论坛版主就是超级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小米花了很大功夫去研究哪些社区论坛用户最为活跃,有影响力。
如果你经常逛球迷论坛你会发现,很多很活跃的用户其实并没有影响力,而有影响力的用户又未必活跃,所以小米其实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什么是论坛的超级用户,什么人在互联网的ROM生态里更有影响力。
因为在小米之前,也有很多人发布各种各样的ROM,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未必是做ROM 的人,而是有能力横向去测评ROM,提出BUG、提出意见的人。
而这部分人是小米早期所需要的。
在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人认为扩散性种子用户和KOL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
首先KOL是付费的,他并不是喜欢这个产品、主动帮你做一个推销员的角色,而是卖自己流量赚钱。
所以他们和扩散型种子用户有很大区别,扩散性种子用户真的能实际跟进,而KOL使用你的产品则是一次性的,用一次就再也不用了。
我们后期讲的营销型种子用户都是这类特征,他们并不会持续的帮你扩散你的产品。
所以小米初期并没有找几个名人大佬、找几个明星来做你的种子用户,而是找了刷机圈里面,可以持续的向小米提出要求、持续的和它互动的用户,这样才能在各个论坛里获得流量。
大家平时也会用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真正的KOL影响力其实有限,他们能吸引人来到这个地方,却不能吸引人留下来。
能够吸引人留存下来的良好路径,是那些扩散性种子用户,他们往外走,吸引用户进来。
所以如果你的社区是需要良好口碑的话,那你需要运营的是社区型种子用户,而不是KOL。
再说说特斯拉,特斯拉早期种子既有一部分KOL用户,又有大量的扩散型用户。
因为早期买特斯拉的人是一些新贵,他未必特别有钱,也未必是很有名的名人,但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有生活品位。
在早期,特斯拉采用邀请制购买,因为早期量很有限嘛,很多人提不到车还去抗议。
所以特斯拉早期用户也不是特别有名,像电驴大全的创始人黄一孟,他对大众的影响一般,但是对早期的核心买家圈子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所以对于很多硬件类产品,扩散型种子用户还是十分重要的,你一定要泡到这个圈子里面去,找到具有扩散性的那个人。
社群型种子用户这类种子用户需要用户之间彼此识别身份,也就是说我必须知道加入这种社区的人和我是一个身份我才愿意加入。
这样的社群有两点:第一点是锁定身份,第二点是找到这些人。
一般来讲这样的社区都具有很强的邀请机制,这个邀请和知乎上的邀请还不一样,知乎的邀请是筛选用户的能力,用户需要有UGC的诉求;社群的筛选是希望用户有一种身份。
比如爱败妈妈网,需要在和睦家生的孩子才能成为爱败妈妈网的一员。
再比如正和岛,正和岛社区需要非常强的身份认同,但和我们都没关,它是高端企业家的社交平台,它需要企业上一年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并且三年内无重大违纪记录,而且要遵守正和岛自己的一套类似戒律的东西才能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