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评价澶渊之盟。
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五、教学手段:PPT,地图,表格等手段。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契丹族和党项族则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民族,封建化进程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等内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认识到三个政权的并立;并通过有关图片讲解和适当地补充知识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七下历史第7课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
⒈高超的建筑艺术
⑴赵州桥:隋朝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⑵唐朝首都长安: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⑶白居易:①代表作:《》、《新乐府》等;②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二、合作探究:
请你说说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杜甫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自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㈠
教学目标:
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动
Ⅰ导入新课
阅读导入框内容导入新课
⒊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⑴李白:①代表作:《早发白帝城》、《》等;②特点: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③称号:人们称他为“诗仙”。
⑵杜甫:①代表作: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就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②特点: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③称号:人们称他为“”。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备课人执行人审阅人第课时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内容设计个性补充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诗进行赏析,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 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学习难点:如何理解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二、自主预习,自我提高(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_____朝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______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都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_____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经有_________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2、唐朝印制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____________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1、______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能看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______首诗歌。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他的诗,既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
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__________”。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教材版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
3. 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 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
教学难点:1. 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 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大航海时代?为什么大航海时代会发生?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有何影响?二、讲授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详细介绍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包括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探索和殖民、航海技术的发展、新航线的开辟等内容。
三、介绍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15分钟)分别介绍哥伦布、麦哲伦和麦哲伦等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讲述他们的背景、目的和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航海家在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地位。
四、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意义,并布置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小结或制作PPT等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并引发学生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历史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掌握巴黎人民起义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2. 掌握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后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热月党人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过程。
3. 理解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巴黎人民起义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讨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认识其在法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认识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巴黎人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 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3. 热月党人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巴黎人民起义的背景和意义。
2. 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2. 提问: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二、新课内容展示1. 巴黎人民起义a. 介绍巴黎人民起义的背景:封建等级制度、三级会议的召开。
b. 讲述巴黎人民起义的过程:起义的爆发、攻占巴士底狱。
c. 分析巴黎人民起义的意义: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2. 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a. 介绍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后采取的措施:废除封建制度、推行革命政策。
b. 分析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过于激进,导致国内动荡。
3.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a. 介绍热月党人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过程: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
b. 分析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意义:确立了共和制,为法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巴黎人民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2. 强调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第7课教学设计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吗?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把世界各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唐装。
【生2】唐人。
【生3】唐人街。
【生4】因为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人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讲述:唐朝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创立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今天我们就将学习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讲授新课】总体构思: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首先让我们一同学习高超的建筑水平。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有何特点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隋唐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在哪方面有突出成就?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指出图中桥的名称、设计者,什么时候建造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赵州桥是隋朝时期一个叫李春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原名叫安济桥,现在叫“赵州桥”。
【提出问题】请欣赏赵州桥,指出桥的外观造型有何特点?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出特点:1.科学性:桥跨度大,弧形平。
上平过车马,下阔可通船。
四小拱瘦身省材,水大泄洪。
两端的小拱加大泄洪面积,减小对桥身的冲击。
2.艺术性:大小拱相配,轻盈匀称。
多媒体展示:教师小结:赵州桥在建造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四辆行走;平拱大跨度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7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中以赵州桥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以及光耀千古诗坛这三项杰出的文化成就。
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与最具文化底蕴的朝代,当属隋唐盛世。
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在这个基础上,承袭并突破了魏晋南北朝的隋唐文化,博大清新、辉煌灿烂,蔚成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中的高峰。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隋唐文化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深远,所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灿烂的隋唐文化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唐诗,更是有着深刻地认识。
但概念化与系统的认识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直观情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促成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迈进。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唐诗,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列举隋唐时期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例如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等。
2.了解唐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赵州桥先进工艺的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唐诗的共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认识到李白等诗人的诗歌特点,才华过人,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做人要学习他们德才兼备。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重点(1)李春和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3)光耀千古的诗坛。
2.难点(1)赵州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唐代几位伟大诗人作品的理解与赏析。
(二)解决方法1.赵州桥及其科学性和艺术性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工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要比欧洲早几百年,因此,对赵州桥的学习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我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特点和民族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辽、西夏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和和平相处,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民族关系和国家命运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还需教师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分析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课件。
2.图片、地图:收集与辽、西夏、北宋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3.音频、视频资料: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音频、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介绍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 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学生课前活动】搜集北宋、辽、西夏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介绍《天龙八部》,相关人物的不同身世,引出北宋、辽、西夏、吐蕃、大理政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三)自主预习与讲解:一、契丹族与党项族阅读教材(P33、34),思考下面问题,在教材中找出1.契丹(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治国措施2.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治国措施学生基本都可以找到答案,注意古今地名。
然后分别简单讲述契丹族和西夏族的兴起。
明确地理位置和兴起时间。
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辽、北宋、西夏分别的民族、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限时记忆,找学生来黑板完成表格。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完成表格(不同时期辽与北宋的和战)2.澶渊之盟的内容、影响学生基本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注意宋真宗时期是先战后和。
然后分别讲述每一阶段宋辽之间的关系。
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需要重点分析。
补充澶渊之盟的内容,以及对澶渊之盟的不同看法,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三、西夏与北宋的和战阅读课文36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找到答案。
初中下学期历史第七课教案
初中下学期历史第七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包括开国大典等重要事件。
3. 教师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等。
三、课堂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伟大意义。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对未来的展望。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思考,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短文。
2. 学生通过访问长辈或查阅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发展变化,并在课堂上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试讲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试讲教案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与北宋同时代的政权有哪些吗?它们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辽的建立:
师:(课件出示辽国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辽为什么能兴起并建立政权?它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回答的十分正确;
三、西夏的建立:
师:(课件出示西夏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西夏是谁建立的?它与北宋的关系
如何?
师:同学们的观点十分独特,让我也深受启发;
以上是我的试讲内容《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注释(括号里的内容是要做的动作,其余的可以通过言语表达)。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
同时,还介绍了宋应星《天工开物》、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等近代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对古代文明有所了解,但对于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对于近代科技发展和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了解也较为有限。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发明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掌握近代科技创新成果和新中国科技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近代科技创新成果和新中国科技成就。
2.难点: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四大发明和科技创新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成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四大发明和科技创新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重要性。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四大发明和科技创新的认识和感悟。
4.史料展示法:运用历史资料和图片,生动展示四大发明和科技创新的历史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2.历史资料:四大发明的相关史料、图片等。
3.科技创新案例:近代科技创新成果和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案例。
4.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大发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意义吗?从而激发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兴趣。
七下历史第七课教学设计
七下历史第七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七下历史第七课的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述,并能够用历史知识解释现象。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对历史的尊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起源2. 过程3. 结果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引入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例如:“你们是否知道西方殖民主义的起源是什么?”2. 学习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西方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3.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活动或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和论述,加深他们对课题的理解。
4.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可以进行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扩展延伸活动,如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历史的认识和观点。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上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3. 综合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课堂讨论的质量、小组活动的成果等综合考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五、板书设计可以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关键词,如“西方殖民主义起源”、“过程”、“结果与评价”等,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改进和提升,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初中下册历史第7课教案
初中下册历史第7课教案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了解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
3.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教学重点:1. 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
教学难点:1. 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2.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资料。
2. 多媒体课件。
3. 各种图书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特点”,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文艺复兴的了解和看法。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主要特点,解释文艺复兴的含义和意义。
2.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作品,并汇报讨论结果。
2. 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知识。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设计小组活动: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介绍文章,要求包括文艺复兴的含义、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等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师寄语】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学习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培养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优中考网xYzKw]3.认识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以此激发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学会做人应德才兼备。
【学习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学习难点】认识赵州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阅读课本,构建知识网络建筑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代表:______ 隋朝_____设计,是_____石拱桥技 ______唐朝都城,内分____和___是____城市。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_____,_____,_____ 学优中考网xYzKw]唐朝的《_____》,是 ________的雕版印刷品。
黄金时代:现存近________首诗歌。
唐 _____,盛唐时,代表作:_______,特点:_________ 学优中考诗代表人物 _____,由盛转衰时代,代表作 _____,特点:_____________,唐朝中期,代表作 ________,特点:__________ 学优中考网xYzkw]二、预习自测1.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D.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2.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A.罗马 B.洛阳 C.长安 D.耶路撒冷3.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A.唐都长安B.隋朝赵州桥C.扬州城D.大明宫含元殿4.唐朝时,长安城内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A.大雁塔 B.含元殿 C.玄武门 D.大明宫5.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7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7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7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学习(一)元谋人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
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
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学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的发现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是:弊是:
2.手工业方面:棉纺织业制瓷业
3.商业方面:纸币的出现(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时期开始发行的纸币?当时名叫什么?
(2)你对该纸币有何评价?
(3)议议: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4)结论:纸币的出现说明了
二、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重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内容课中的五个政权哪些位于南方?回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课堂进行时】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方面:两宋时期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增长,太湖流域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
2.南移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制作东汉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表
【课堂练习】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二: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①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哪里?南宋都城是哪里?
②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③材料二是什么时期的谚语?“苏湖”分别指什么地方?
长城实验学校2015年春季七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川教版七下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主备课人:魏砚君
执教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④为什么说“苏湖熟,天下足”?
学生复习旧课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勾画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结
学生练习
板书
设计
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进步
三、商业的繁荣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