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庖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中,内部控制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单位高效运作、合规经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可以防范并纠正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就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制度不健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各种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够完善,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容易出现资源浪费、权责不清等情况。

2. 风险意识不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各种风险不断增加,但一些单位对风险的认知不够清晰,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导致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3. 资源管理不当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资源管理不当的问题。

资产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等情况层出不穷,造成了单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4. 人员管理问题人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配置、激励机制方面存在问题。

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力等问题,都会对内部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5.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

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导致知识产权被恶意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加强内部控制教育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理解,增强风险意识,培养正确的风险管控思维,使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

3.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确保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管理体制的特殊性质,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单位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管理体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而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和思维往往与市场化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疏漏。

2.制度不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变化不及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够规范,内部控制的实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3.管理层理念滞后。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层的管理理念较为滞后,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推进。

4.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机制存在不健全的情况,管理程序不严谨,内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内部管理漏洞。

二、对策建议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与管理,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2.规范制度建设。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及时修订不合理的政策法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的落实。

3.推动管理层理念更新。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进行相关培训,推动管理层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强调内部控制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

4.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核心职责,完善内部控制的程序和衔接,防范内部管理漏洞,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本文将从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1. 内控意识淡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淡薄内控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把内控制度当作一种形式,不认真执行,甚至敷衍了事。

2. 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些内控制度缺乏前瞻性,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缺乏对未来风险的预见性。

3. 内部审计不够独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由领导任命或者直接受领导的管理,缺乏独立性,不能够对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独立的审计和评价。

4. 内部控制环境差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态度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5. 内部违规案例频发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违规案例频发的情况,例如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费使用不透明、审批流程不清晰等。

二、对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宣传培训,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内控意识培训,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自查能力,使每个员工都能够自觉遵守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内控制度设计,确保内控措施全面、系统、有效,以适应单位规模和管理需要。

制定科学严谨的内控制度标准和流程,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依法独立行使职责,履行内部监督和审计职能,对单位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独立的审计和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完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态度,确保内控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文化,形成内部控制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实施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徐 悦我国企业内部建设起步早, 参考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发展越来越成熟。

然而行政单位的建设起步相比较晚, 需要我们对内部控制进行理解和消化。

因此, 对内部控制结构和不完全内部控制结构的认识不够是各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行政单位应该合理科学地利用现有资源,才能够资产增值和维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管理,防止贪污腐败,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约束。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误区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是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就是根据单位现在的实际工作,随高就低,安于现状。

其中一些还聘请外部中介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和设计, 并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建设过程。

施工完成后, 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完成了任务, 没有必要再进行。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本条例(试行)第八条规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因此, 内部控制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由于环境的变化, 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将失效。

由于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即将失败。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当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发生改变时, 必须进行正确评估。

全面抄袭他人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内部控制中体验流程再造,防控措施,管理制度,人民监督等措施落实的过程中,各单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能完全模仿别人的成功体系和经验。

所以,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应该考虑自身的环境特点, 积极借鉴前人的经验, 建设适合自身的控制体系。

应该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本质,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监督约束体系,使之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的业务部门通过系统改版来代替风险评估,不愿意或不能确定由于个人层面、部门利益的风险点。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思考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思考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特殊的组织性质和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如何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管理漏洞和制度空白,容易引发内部管理混乱和失控。

2. 缺乏专业化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多为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技术人才,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机制运行不畅。

3. 内部管理手段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常常处于政府部门管理之下,内部管理手段受到制约,难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4.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行政事业单位在面对外部和内部风险时,存在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及时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思考和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等方面,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和有效运行。

2. 强化内部控制人才培养: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内控人员专业化队伍,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水平和效果。

3. 加强内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4.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5.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具体措施和建议2. 完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完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建立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管理层的支持和推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责,其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制度设计不合理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过于僵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过于僵化,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这导致制度无法灵活应对新情况,影响了单位的管理效率。

2. 制度缺乏完善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存在,但并不完善。

一些关键环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容易造成管理漏洞。

对策一:优化制度设计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来加以解决。

应加强对制度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可以建立制度的评估机制,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应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制度不仅能规范操作,而且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问题二:内部监督不到位1. 监督缺乏力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管理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2. 监督对象模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对象并不清晰,导致监督难以贯彻到位,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

对策二:加强内部监督为解决内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对象明确,监督程序规范,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建立定期监督和抽查制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的技术手段,比如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监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系统,提高监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问题三:责任不清晰1. 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由于工作内容交叉和职能分工不清晰,导致一些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作者:周赟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7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时产生的认识误区,并进行反思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期望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认识误区;反思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根据规范及相关指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 年1 月1 日开始全面实施内控规范。

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体上还是略显薄弱,尤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认识误区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存在对内控风险意识的认识误区。

实施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将风险防范于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内控意识不强。

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对于单位发展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有的管理者对在内控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认识不足,还有些人由于内控对权力的限制而对内部控制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原因最终都造成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建设不予重视的局面。

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认为政府以及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各项制度,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只会让工作流程繁琐,增加工作量,对内部控制的建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内部控制建设等同于建章立制,存在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认识误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有些单位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在内控制度建立过程中过多关注于文件制定和制度汇编等,不关注内控的实质内容,建立往往流于形式。

有些单位在内控制度建立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业务活动,只是照本宣科,内控制度过于教条主义,无法提供实际操作性。

还有些单位在内部控制设计时没有先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导致内部控制未能覆盖到所有的业务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部控制是企业强化风险控制、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保护企业利益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的建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就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进行反思。

一、误区一:对内部控制要求低估。

来自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外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要求虽已对内控提出了宏大的期望,但许多单位仍看不到内控的重要性,认为建立内控,首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保险公司等第三方要求,满足考核需求,而非出于内部真正的需求。

由此,建立内控机制的主要动力来自容易被忽视的外部压力,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重视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为了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保证合法合规运营等目的,应该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并将内部控制纳入到单位的日常业务管理中。

二、误区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少顶层规划和统一指导。

在内控建设的初期阶段,许多单位缺乏顶层规划和统一指导,内控建设处于单向开发的状态,各部门就内控建设花费的时间和进行的工作缺乏统一的安排和执行,缺乏整体性。

因此,必须要进行规划和统一指导,制定内部控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调动全公司的智慧与力量,形成全员参与内控建设、持续强化内控意识的良好氛围。

三、误区三: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比较简单。

部分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采取同行业单位的控制措施,忽视对本单位风险特点的分析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

因此,往往出现控制措施浪费、操作繁琐等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在全面分析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确定内控目标,制定内控方案,并组织内控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评价。

四、误区四:内部控制过分依赖信息系统。

很多单位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内部控制,就简单地将信息化系统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元素,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行政事业单位是指负责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组织,是国家重要的管理机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特殊的职能和属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对这些误区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理论知识不足的误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属性和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管理不同,一些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知识了解不足。

这导致他们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无从下手,甚至存在误解。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培训。

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管理领域的经验,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经验。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过于注重程序而忽视实践的误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和决策程序相对复杂,一些管理人员往往过于注重制度的流程而忽视实际操作,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需求。

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能够适应实际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操作中的错误和疏漏。

要改变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生根。

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并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制度内容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加强信息沟通和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报告和公开制度。

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内部信息,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状况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变得日益重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组织利益、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资源安全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制度效果不佳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从误区的角度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的引导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一、误区一:制度建立的盲目性和模式化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有的单位存在盲目性和模式化的倾向,只注重建立制度,而忽视了实际的管理需要。

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借鉴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搬运其他行业的经验,而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导致制度建立后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单位的管理活动。

针对这一误区,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强调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调研和了解自身的管理特点和需求,遵循规律,突出实际,切实解决现实管理中的问题。

在借鉴其他单位和行业的经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适应和创新,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实际有效。

有的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只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章制度,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理念和文化的构建。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导致制度的执行效果偏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注重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的建设。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执行力和自觉性。

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其与实际管理相结合,充分体现灵活性和适应性,避免僵化和单一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注重内涵和实质,切实从管理需求出发,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确保制度的实质性。

要注意简洁化和适度化,避免制度的繁琐和烦扰,让内部控制制度更容易被员工接受和执行,确保其实际效果。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障其良好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围绕这些问题探讨相关的对策。

一、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风险、确保合规的关键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不足,比如制度框架不完善、制度内容不精细等。

这些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面临困难,同时也会增加管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适时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制度框架和制度内容。

此外,还要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二、风险评估与监测方面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风险评估和监测。

然而,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风险评估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导致难以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

例如,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工作部门和人员常常忽视风险的存在,从而发生违规行为。

另外,一些单位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难以准确地确定和识别各种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的机制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变化时能够及时识别并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同时,还应当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文化是支撑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施的核心因素。

然而,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使得单位内部存在不负责任、追求利益的不良文化氛围,从而阻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文化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建立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理念。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干部和员工行为规范的约束,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量化考核和激励,在促进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和制度实施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层面的事务性机构,它们承担着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制度设计不完善。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还停留在表面过程的规定上,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战略目标和绩效评估体系。

这样一来,内控制度无法真正引导单位的日常运作,也难以有效预防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由上而下制定战略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每个细节中。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单位进行绩效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措施和优化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

制定好的内控制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将无法发挥作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内控视为一纸空文,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落实机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控意识的培养,通过制度宣传、培训等方式,让员工明确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风险管理不到位。

风险管理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单位发现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风险管理机制薄弱,风险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关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各类风险进行认真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四是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作者:李良梅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4期在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2001 年世通以及安然等等,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被曝财务丑闻之后,在一些欧洲国家,也逐渐的推出法律草案,以此来约束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同时,在我们国家进行颁布并且实施了《企业内部的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类似的指引。

除此以外,国家有关的财政部门,也对于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此类规范得到了一定的推行。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遇到的问题我国和西方的发达国家一样,也是把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逐渐的推广到政府部门。

在当前阶段,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等》不同的政府文件的颁布,在企业的内部使得我国的事业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也被提上了政府日程。

由于各个国家此类制度也是刚刚实行,所借鉴的经验并不太多,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时,还存在有很多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工作职能的不同,可以划分成:行政单位,国家公益性单位、经营性的事业类型单位。

在第一类行政单位当中,主要指的是单纯的政府部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党政机关以及公检法等类似的职能机关部门。

第二类国家性质的公益类部门,其工作的范围比较的广泛,所涉及的面较多,例如经常接触的教育以及社会医疗等。

第三类,即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依据当前我们国家改革的事业单位进行布局,所以在进行具体布局时,一般是企业的性质来进行控制制度的。

三、在我们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在当前阶段,政府在推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后,其管理的目标与企业上市存在有很大不同的,对于企业而言,推行此类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其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以及自身目标值的最大化,而作为国家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政府部门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共服务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可以按照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来要求政府。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重要组织形式,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防范风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给单位的管理和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误区一:片面追求制度的完备性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仅仅追求制度的完备性,忽视了实际执行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这套制度却无法真正地贴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导致了制度的僵化和失效。

这种情况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往往会被扭曲,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管理效能。

解决之道:要避免这种误区,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来设计制度,确保制度的贴近性和可行性。

建立制度后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单位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二、误区二:重视程序而忽视结果解决之道: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关注结果,而不仅仅是过程。

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效果,关注其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管理效能、减少风险、提升服务质量等。

应当避免纸上谈兵,要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实施,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实际作用。

三、误区三:缺乏全员参与和内外协调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缺乏全员参与和内外协调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局限在某个部门或者个别人员身上,缺乏全员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

他们也可能忽视了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和配合,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与外部环境的脱节和不协调。

四、误区四:缺乏监督和问责机制解决之道: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成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误区。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误区一:僵化的制度设计。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可能过于注重程序,而忽视了层次、灵活性和实用性。

制度应当根据单位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定制化,避免一味套用模板,导致制度脱离实际运作。

制度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风险。

反思之处,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我们应当注重前期调研,全面了解单位运作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的制度设计。

要注重制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确保其在实际运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误区二:单纯强调制度的完善而忽视人员的培训。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人去落实。

有的单位过于依赖制度,而忽视了对人员的培训,导致制度无法有效执行。

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应当明确,每位员工都应当接受相应的培训,使其明白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责任,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执行能力。

反思之处,在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我们应当注重人员培训的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

与此还应当适时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误区三:强制推行而缺乏激励机制。

在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有些单位采取强制推行的方式,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这种单纯强制性的做法往往难以得到员工的积极配合,造成制度难以执行和维护,缺乏必要的监督。

反思之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我们应当建立起一套包括激励机制在内的完善的管理体系。

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参与内部控制,还可以设置监督和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要从僵化的制度设计、忽视人员培训和缺乏激励机制等误区中反思,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国家利益、保障公务人员的权益以及规范行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

本文将围绕这些误区展开探讨,并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误区之一是过于官僚和程序化。

在一些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被理解为一种程序和文件上的规定,而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执行。

这种情况下,虽然制度的完整度和严谨性得到了保障,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缺乏实际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导致制度执行效果打了折扣。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建立过程中还存在着过分依赖外部标准和规范的误区。

有些单位为了追求与外部标准的符合度,盲目地对制度进行了模仿和套用,而忽视了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和需求。

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制度不但无法发挥实际的控制效果,反而还可能引入一些不必要的复杂性和冗余。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存在着忽视人性因素的误区。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一种程序和文件上的安排,更应该考虑到个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

在一些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被单纯地理解为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忽视了个人的激励和认同。

这种情况下,制度虽然可以对不当行为进行制约,但是难以对良好行为进行鼓励,从而影响了组织整体的效能。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存在着过度集权和缺乏民主参与的误区。

在一些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全由领导层集中决策和制定,员工对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缺乏足够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缺乏实际的基础和共识,员工难以真正地认同和遵守规定,反而可能出现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

对于上述误区,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执行效果,避免过分官僚和程序化。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机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必要途径。

在实践中,一些单位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了制度建设的不顺利和效果的不明显。

以下是对这些误区的反思。

存在盲目模仿的现象。

一些单位缺乏针对性,只是机械地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没有思考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制度与实际情况的脱节,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

反思的结论是,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首先对自身的需求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制度。

存在制度与人员培训不配套的问题。

一些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忽视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没有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材料。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制度建立了,但由于人员无法正确运用,也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

反思的结论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

存在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的问题。

一些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导致制度落地困难,无法有效执行。

反思的结论是,制度的执行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要对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存在对制度建设的过度依赖的问题。

一些单位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过度依赖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制度的建设脱离了实际情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反思的结论是,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整体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与其他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制度建设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单位应注意以上反思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和培训,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使制度真正落地并发挥应有的效果。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行政管理职责。

而内控制度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履行职责、保障行政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制度安排。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仅仅是依照文件要求开展简单的制度编写工作,而没有将内控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缺乏实效性。

第二,制度执行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相对繁杂,执行难度较大。

有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情况,导致制度难以贯彻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意识观念淡薄,对于制度执行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

风险控制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财务风险、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等。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好。

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对于潜在风险缺乏及时发现和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的风险,处理不及时、不透明,导致后果扩大化。

针对上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内控制度的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要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对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内控制度建设目标和实施措施,确保建设出真正适应单位工作需要的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要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人员进行问责,形成制度执行的风气。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机制。

要加强对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识别和预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加强对风险的跟踪和监控,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风险的扩大。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执行能力。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种形式,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

为了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运作有效、规范,需要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
的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内控制度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重视,导致内控
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2. 资源匮乏: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面临着经费、人力等资源的限制,无法投入足够的
资源建立和执行内控制度,影响了内控效果。

3. 缺乏专业人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的内控人才,导致内控制度的设计和
执行不够科学和有效。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
1. 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内控职责和权限,规范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内控制
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培养内控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内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的内控团队,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控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内
部审计、外部审计等手段,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内控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资
源投入,培养内控人才,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等对策,可以有效改进内控制度,提高行政
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经纬INTERNAL CONTROL WARP/WEFT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查亚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项目服务中心摘要:我国财政部在2012年11月份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第一次进行定义,并且阐述一整套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部控制的施行机制,可是在这项规范实际的过程当中,依然出现类似全能化、空洞化与形式化等误区。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切实建立其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与误区进行探究,有助于这个规范内容顺畅地实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误区反思我们当前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其目的极为凸显,就是要切实提升行政单位进行实际工作的效率,并且还将重点放在防腐化、反腐败等层面。

可是这个制度内容因为其内部操控理念被误导,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内部制度设计的时候太过理想化,过于形式化,本文针对其中产生的几个大误区进行探究,提出健全的建议,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发挥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时出现的问题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其给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全面的制订奠定了基础,虽然已有很大的发展,可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化的路途还是艰巨且漫长的,当前还有很多潜在的问题与挑战: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可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政府部门,例如公检法、党政机关等,有些单位就是专门为政府服务的,并非盈利部门,还有一类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这一类所涉及的面积比较宽泛,例如科研、卫生、医疗、教育等单位,这一部分主要就是为社会公共而服务的,这些单位都是直接影响社会群体的基础生活,亦不是盈利型单位,还有一类是盈利性质的单位部门,基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内容规定,这样的单位与企业同样实行革新变革,在当今社会形势之下,事业单位自身的革新进度还没有完全结束,对具备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进行确有实效的企业制度建设;由于制度的革新尚且没有相应的细则内容,所以制度内容的建立也就无从说起。

对于我党的基层组织架构建设,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不具备的,可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这是不能规避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活动中,一定要基于我国对行政单位的有关规定内容,在面向怎样更好地融洽行政单位与党委间的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委组织独有的作用相关的问题内容。

二、相关单位构建有关制度内容的三个误区对于我国有关单位制度内容的制订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追本溯源地进行探究,对于之前已经提到的行政单位构建对应的控制制度内容时候出现的相关问题,会或多或少地被学术界有关人士的理念出现的误区所局限,当前我国行政相关部门进行制度内容构建的步伐虽然速度、力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之前这是一个近乎空白的区域,因此探究活动实施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问题,陷入误区当中也是难以避免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相关部门要建立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制度内容,其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误区:其一,由于国际趋势的导向作用,造成制度内容制订人员工作态度偏执,远离了实际情况的存在;国际上所推崇的COSO报告内容,是基于西方的社会思想形式而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形式类型更倡导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二者在西方社会经济当中的较为普遍的存在,在经济与科技都极为发达的美国,其经济与政治体制中,更加重视市场经济竞争的自由属性,政府几乎是放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这样的政治、经济体制,确有实效地为经济自由地发展注入了原生动力,但是随着决策失误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难免会对政府的政治管控产生冲击,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我国施行政府主导,政府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这和西方倡导的自由竞争机制存在巨大的出入。

市场经济更多是使用自身的能力去解决发展道路上遭遇到的问题,虽然美国曾经出现的次贷危机,在最后政府机构出手进行干预,可是,不得不把股价压低预防道德风险。

因此,基于COSO内容去构建我国有关部门控制制度的内容就会犯下形式化错误,一定要切实,所有制度都一定要和现实情况相结合,而不是盲目地倡导国际趋势。

三、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化活动的建议基于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规范具体内容,细致查看,就会发现前期是筹备阶段,直到第二年才开始执行规范当中的实际内容,在试运行的基础之上,对于我国相关部门制度内容的建设来讲,出现了困难,也给予了对应的发展机遇,怎样有效健全文件内容,怎样才能够挖掘出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制度发展渠道,怎样规避从前内部控制层面出现的误区,都是亟需我国相关学术界学者进行探究解决,而对于我国相关部门有关管理制度的制订实施还存在下面几个需要重视的方面:运用理性的目光将企业与行政单位的核心目标进行区分,明晰二者核心目标层面独特属性的不同,这其中,企业是基于我国法律条款,合理地进行利润效益目标的追求,目标明确动机简单。

而我国的行政部门所具备的特征,具有这样几个层面:行政有关部门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就完全不同,行政部门是为了基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严格进行管控,规避腐败、腐化行为;企业最为注重的始终都是与经济利益挂钩的事物、资金、资源等,其要求合理、合法地运用资源材料、资金等,也更要求有关人员在资源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坚守廉洁,使用结果切有实效。

二者进行平行对比,行政部门的守法廉洁更受人民群众所重视。

基于此,行政单位在设定控制目标时,要建立在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诉求,将廉洁与反腐置于关键的地位上。

行政部门是为社会大众提高公共服228ACCOUNTING LEARNING229务的事业单位,其并不以营收利润为最终目标,怎样制订合理的制度内容才能切实提升工作效率,达到工作过程透明化,并且能够让社会大众更加满意的状态,已经成为考量行政部部门、单位政绩的标准。

以往在进行制度内容制订的最终目标时,通常都需要整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与行政部门相关规范的具体内容。

基于要求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一定是遵循相关行业规范制度与项目资金实际的使用情况去运用,在对应的位置上,优化公共资源的使用,不仅要求保障资金、资源的安全,还一定要将自身实际进行资金、资源内容运用状况进行汇报,使用的具体状况无一遗漏地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开放、清晰的汇报。

内部前置能够在极大限度上降低资源、资金的浪费,规避贪污与腐败现象的出现,通过行政部门之间互相的沟通,岗位与权利间相互进行制约,就会实现对工作当中有效地防范腐败与浪费,压缩贪污腐败现象可能出现的空间,从国家的角度,基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制订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内容,减少资金、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行政单位内部夯实规避风险问题出现的管控能力。

四、结束语伴随我国社会飞速的发展,人民群众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逐渐提升。

为了有效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一定要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和调控。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一定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去执行,坚决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还一定要增加内外部监督管理的力度。

财参考文献:[1]邵友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 (04):246.[2]杨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 (01):55.[3]蒋崴.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J].财会月刊,2017 (07):48-52.他们自身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在实践操作中的工作经验,进而打造一座直通成本控制工作领域的桥梁。

而且,企业可以邀请高水平的培训师,帮助管理者形成成本控制工作的长远意识,学会制定科学战略,指导成本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实施与进步。

最终,企业要号召内部成员积极参与进来,使其意识到做好内控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关键作用,从各个环节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整体内控目标。

(二)完善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打造完善的内控体系,优化机制和方案策略,科学运用内控方法,是实现内部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渠道。

在打造体系的过程中,企业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广泛调查、采集市场信息。

尤其要注意分析同行经营发展状况,对有利于本企业自身发展的部分做深入研究,采取现代化的思考方式,联系自身发展实际,借鉴同行先进经验,完善内控体系。

而且,由于市场具有多变性,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相对繁杂,因此成本的管理也会相对繁琐,工作量大,因此为了使得内控工作事半功倍,需要加强对成本费用内控体系的分析和完善,采取科学手段控制成本资金,以此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产品谋求更大的获利空间。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成本控制正式环节所产生的成本的控制,通过创新工艺的方法,控制人力成本,以免内控优秀员工出现流失问题。

(三)加强成本费用预算和风险控制毋庸置疑,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加工厂,而这个举世闻名的生产大国,在生产制造领域,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力成本上升的窘境,尽管中国一直在向创造性国家转变,但在制造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产业体系复杂的大型制造企业,并且出现了激烈竞争。

因此,为了有足够的资金帮助企业实现转型,抢占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对其内部经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的支出、产品销售价格、企业整体预算计划等不同要素进行高度整合,全面分析产品制造所存在的市场风险,从而起到良好的控制成本、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加工和制造的作用。

同时,还需要将公司日常的管理费用以及人力成本纳入预算机制的范围,增加预算的广度。

此外,在稳定需要的原材料的采购上,可以考虑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精确度,又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材料的价格,一举两得。

最后,各项预算的风险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风险控制的大小,有效的选择成本费用控制手段和生产产品。

总之,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住预算和风险控制是势在必行的!四、结语综上所述,加强对加工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性;同时把握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管理层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对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建议,管理层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加强重视,完善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成本费用预算和风险控制。

财参考文献:[1]汤鑫.浅谈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原则和控制环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 (26).[2]谭淑静.试析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26).[3]周雪梅.生产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 (11).[4]刘菊华.论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会计师,2016 (20).上接(第22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