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1.doc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doc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知识问答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以下简称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2010年4月15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
这是我国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大举措。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原则有哪些?一是全面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重要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切实防范重大风险;三是制衡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是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五是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一)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资产安全(三)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四、内部控制包括哪些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这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表面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先从治理结构等入手,现代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会形同虚设。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这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这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doc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河南九洲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二〇一〇年五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目录一、五部委联合下发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二、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 4 三、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 5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五、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3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75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巡视员郝爱群出席会议并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出要求。
来自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特区财政局的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发布会由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主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建成,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也是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深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微观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有利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点一、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通过具体的组织、程序、方法,对资产、资源、业务、财务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评价和反馈的制度体系。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有效保护企业财产、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
二、设计要点(一)明确责任和职权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职权,确保有责任的人对相应事项和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适应规模的体系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应该依照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发展阶段等因素来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使其达到刚好适应的状态。
(三)优化业务流程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管理流程,减少重复性工作、减少环节,增强企业效率、效果和安全性。
(四)制定完善的政策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规范,包括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等制度,明确企业的管理标准和行为标准,以规范企业经营和行为。
三、实施要点(一)全员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各岗位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
(二)行动上必须到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行动上必须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跟踪追踪,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不断优化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对政策规范、流程和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效率和控制风险。
(四)强化内部协作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加强和完善内部协作和监督机制,各部门间要密切配合,相互监督,不断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
四、结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的情况,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职权,建立适应规模的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制定完善的政策规范,全员参与、行动上必须到位、不断优化和改进、强化内部协作和监督,这些都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关键要点,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4.doc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所以,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本文就此从四个方面实行阐述。
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1.相互牵制原则。
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
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
贯彻这个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升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
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对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
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
准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和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
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对应层次的责任心,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完整篇.doc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1内部控制工作方案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下面就来看看小编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吧。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一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通知》、上海市《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本区具体情况,制定松江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
《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适用范围《内控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实施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主要内容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制度管理框架的架构设计
制度管理框架的架构设计在现代社会中,为了有效管理组织内部各项运营活动和保障公司的长期发展,制度管理框架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制度管理框架可以帮助企业规范流程、提高效率,并确保所有员工遵循相同的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介绍制度管理框架的架构设计,并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框架来满足不同组织的需求。
一、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度管理框架的设计应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清晰明确:制度应该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准确描述公司规定,避免模糊和歧义。
2. 适应性:制度应能够适应不同部门和岗位的需求,因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 连贯性:各个制度之间应相互配合,并在整个框架中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
4. 可操作性:制度应该是可操作的,使员工能够方便地理解和执行。
二、制度分类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各项规定,制度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目的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战略管理制度:这类制度通常涉及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以及长期发展战略等内容。
2. 运营管理制度:这类制度关注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3. 内部控制制度:这类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反腐败等内容,旨在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4. 行为准则制度:这类制度主要针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包括道德操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
三、框架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管理框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制度目录:制度目录是框架的纲要,列出所有制度的名称、简介和适用范围,方便员工快速查阅。
2. 制度编写指南:这部分内容是指导制度编写的详细要求,包括格式、语言规范和参考资料等。
3. 制度模板:制度模板是对于不同类型制度的具体写作示范,可作为员工编写制度的参考。
4. 制度更新流程:制度管理框架应规定制度的审批和更新流程,确保制度及时更新和修订。
5. 制度培训计划: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应包括对制度的培训,以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遵守意识。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所谓 内部 控 制 (nen l o t 1 , 在 内部 牵 制 It a C nr ) 是 r o
的责任 感 。 3 有效 性原 则 .
的基 础上 , 由企业 管理 人员 在经 营管 理实践 中创造 、 并 经 审计人 员理 论总 结 而逐步 完善 的 自我监 督和 自行 调 整体系, 它是 企业 为管 理 当局 的需 要 , 保证 经 营 目标 的
一
企业 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 活动 、 信息 与 沟通 、 测 等 五项 要 素 , 监 并覆 盖 各 项
业务和 部 门 。要 求 各 子 系统 的控 制 目标 , 必须 对 应 整
体控 制 系统 的总 目标 。
二 、 国企 业 内部 控 制 制 度 框 架 设 计 我
维普资讯
第 3卷 第 4期
2 0 0 7年 1 0月
沈 阳工程 学 院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 l f h n a gI s tt o n ier g S c l c n e) o r a o e y n n t ue f gn ei ( o i i cs S i E n aS e
2 程式 定位 原则 .
不但要 从 形 式 上 建 立 健 全 董 事 会 、 事 会 、 经 理 班 监 总
子, 而且 要切 实发 挥 以董 事 会 为主 体 和 核 心 的 内部 控
制机 制 。加强 董事 会 博 弈 规 则 的 建设 , 挥 董 事会 的 发 作 用和潜 能 , 使股 东 及其 他 相 关 利 益 集 团 的 利 益 真正 受到保 护 。 其 次 , 形 成 一 个 比较 成 熟 、 有 长 远 控 要 具 制、 约束 、 监督 与 激 励 经理 人 员 的机 制 。第 三 , 加 强 要
企业内控的七大模块
企业内控七大模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七大模块)一、现金控制系统设计下面以货币资金控制系统为例,演示其具体设计。
货币资金控制系统,可以具体划分为现金控制系统和银行存款控制系统。
(一)现金控制系统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加强现金管理,并接受银行监督。
单位财会部门作为管理现金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现金管理责任制,配备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办理库存现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
企业非出纳人员不能经管现金收付业务。
一切现金收支事项都必须以审核签证的会计凭证为依掘办理,及时登账,定期清点,做到收支正确、手续完备、账存与实存相符。
(二)控制目标根据《现今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财务制度,管理现金主要应实现下列目标:保证现金收支正确合法。
企业应该根据现金管理规定,按照有关现金收支业务,严格审核业务内容,正确计算现金数额,如数收付现金,避免错收错支及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
1、保证现金结算及时适当。
企业应该合理安排现金收支时间,适当选择现金收支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提前或逾期付款而占用资金和影响业务进行。
2、保证现金存储安全完整。
企业应该严格保管现金,安全放置现金,超过限额部分应及时送存银行,防上现金遭受抢劫、盗窃,以及贪污、挪用等损失,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完整。
3、保证现金核算真实合规。
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设计现金收支凭证和核算账表,如实记录现金收支业务,正确核算现金收支数额,监督并反映坐支、私分、私存和非法占用现金等违纪问题,并提供真实、准确的现金核算信息。
(三)现金控制流程结合现金收支和核算程序,我们将其控制流程整合为:1、授予权限。
企业管理部门或业务部门规定或指派业务人员办理有关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对于大宗或特殊现金收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作专门批示。
2、制取凭证。
发生现金收支业务,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收付现金书面证明。
比如,企业间银行提取现金,要签发现金支票,以支票存根作为提取现金的书面证明;收进职工的交款,要以开出的收款收据副联作为收款的证明;支出采购费用或收入销售货款,要以发票正联或副联作为收付款项的证明。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方向1.doc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方向1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章来源: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4-10-06字体:[大中小]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①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②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
③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④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⑤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⑥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
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比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
2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
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激烈,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OSO框架(COSO Framework)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内部控制框架,被认为是全球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参考模型之一。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是对企业内部环境、目标和风险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它包括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运营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COSO框架是一个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过程的框架。
它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这五个要素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COSO框架的五个要素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操守、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的坚实基础。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并管理自身所面对的风险,确保目标的实现。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建立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控制活动,企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纠正错误、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有效性。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中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记录和传递,以及沟通与交流。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可以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流动畅通。
5. 监督监督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评估和监督。
它包括内部审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及外部审计等方面。
监督过程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并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动力。
三、COSO框架的应用价值COSO框架作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内部控制参考模型,具有以下应用价值:1. 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COSO框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一致性。
2.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和评估的依据。
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doc
XX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4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强基固本,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等法规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及分子公司、项目部整体内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则,对内控体系建立、评价、日常检查与考核等运行环节的组织、内容、职责、要求、输出等进行了明确,包括内控管理手册、内控评价管理流程、内控检查制度、内控体系运行考核办法。
第五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项目部。
公司所属各级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内部控制建设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覆盖公司各业务,贯穿管理各层级,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过程管控。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主要经济活动和重要业务事项,防范重大风险,明确流程关键控制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三)制衡性原则。
在兼顾业务运营效率的同时,确保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标准化原则。
统一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统一开发信息平台,加强执行监督,逐步消除管理差异,实现流程步骤、控制措施、岗位责任、风险管理、内控评价标准化。
(五)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合理成本实现最有效控制。
(六)持续改进原则。
建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评价及改进闭环管理机制,动态适应公司业务范围、组织架构、风险水平等变化,实现持续完善与提升。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是组织在经营活动中为达成经营目标所建立和实施的一套规范及制度的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将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的构成要素、框架设计原则和关键流程,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构成要素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等五大构成要素。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层人员素质和道德规范、风险管理意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起点,也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设计的基础之一。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为管理风险、实现目标而制定和执行的各种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包括管理控制、技术控制、合规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
其主要目的是防范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的信息生成、采集、处理和传递,以及信息共享和沟通的机制。
信息与沟通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5. 监督与反馈:监督与反馈是指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运行状态的监督,以及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评价、改进和反馈的机制。
监督与反馈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改进的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导向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设计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
2. 综合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3. 系统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设计应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各部分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标准简介-大纲1.doc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介-大纲1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意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1、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3、《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的程序,目标包括: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律法规的遵循性。
4、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能使管理层能够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和竞争环境,客户不断变换的需求和偏好,并进行重组以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资产损失风险,有助于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及建设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及建设总结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听起来好像是个让人打哈欠的专业名词,但其实它可不简单哦,完全不是一堆枯燥的理论。
咱们换个角度想,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内部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这个大家庭能够井然有序地运转,不出岔子、不出乱子,不让任何一只乱七八糟的小猫小狗搞乱了局面。
所以,你要是说内部控制不重要,那可真是把家里头的大事小情都给忽略了。
没有它,企业很容易“挂”,甚至出大问题,最后连带着员工的薪水都没了,那可就不好了。
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安全第一”。
怎么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掉链子,能够稳稳当当地走下去?一方面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另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制度和规范。
比如,公司里有那么多人,谁负责什么事,谁又负责审核,谁做财务,谁做生产,每一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职责,不能随随便便就打乱了工作秩序。
你想啊,要是一个公司里没人管账,结果账目一乱,老板都不知道钱花哪儿去了,那可不得了。
就像家里没人做饭一样,没人管,最后连个干净碗都找不到了。
再说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还得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你要是发现哪里有问题,那可是得立马盯紧了。
否则你等着公司出问题吧。
就像平常咱们做饭,有人负责切菜,有人负责做汤,最后还得有人端菜,所有的环节都得做到位,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你要是把厨房搞成了“乱炖”,那你别说晚餐了,连个“开餐”都搞不定。
所以,企业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得有人的把控,事事要有人督,确保信息流通顺畅。
一个小小的疏忽,往往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还需要“防火墙”。
听着像是在讲科技,但其实就是个比喻。
比如,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得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谁都不能随便做账。
毕竟,咱们谁也不想让一根小小的火苗烧了整个公司吧。
内部控制就像是设置了一道道防线,帮着企业抵挡各种“风险”。
就像你开车出门,一定得系好安全带,车速也得控制住,这样万一遇到什么意外,才有机会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32讲_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1)
第六章企业内部控制【考情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针对中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包括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包括设计、实施、评价和审计四个环节,其法规依据是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8年5月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10年4月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号),内容比较规范,系统性较强。
2018年、2017年本章独立命题,分值15分,2016年与第五章风险管理结合命题,分值为15分,考题主题比较鲜明,重点比较突出,其特点是:模拟中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审计”四个环节,结合内部控制实务提出若干不同观点,要求逐一判断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简述理由。
本章考点清单序号考点考试年份考核方向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内部控制目标(★★★)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会考(1)结合案例资料,内部控制五大控制目标的判断,并说明理由(2)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结合案例资料判断)(3)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内容结合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要素(★★★)2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形式(★★★)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会考(1)结合案例资料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承担相应职责的判断,并说明理由(2)结合案例资料对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控制中的主要风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企业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自2010年来每年都会考(3)结合案例资料对资金活动、采购活动、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控制中的风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的判断,并说明理由(4)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2018年2017年2015年(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原则(结合案例资料判断)(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3)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4)内部控制评价报告(5)内部控制审计及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本章主要变化本章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1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作者:李春献徐华字数:2811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第10期
窗体顶端
所谓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它是企业为管理当局的需要,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和体系。
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协会(IMA)等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
目前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对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最新解释,可以作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理论依据。
一、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
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2 程式定位原则
企业应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
岗位规则程式化,有利于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从而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感。
3 有效性原则
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按规定进行相应的惩处,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应时修正并完善。
4 健全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
要求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总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设计
1 营造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
企业控制环境包括公司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哲
学、公司文化、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为此,首先,企业不但要从形式上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而且要切实发挥以董事会为主体和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董事会博弈规则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使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
其次,要形成一个比较成熟、具有长远控制、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机制。
第三,要加强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操守及
价值观等软控制环境的培养与建设,塑造长期、全面、健康的公司文化氛围,使其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则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第四,要强化公司组织结构建设,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分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公司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为公司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 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国外对风险分析早已非常重视。
战略管理中常用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andthreats)分析法,就是风险分析的一种,企业必须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机遇。
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而且也贯穿在公司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
构筑灵敏的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对不利事件及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估和控制,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和应变。
管理层应向董
事会保证采用风险评估程序,执行必要的风险评估,董事会要通过审计委员会等对管理层的报告进行审核,公司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公司控制的全过程。
3 设立良性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及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
企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
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的审核等。
4 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
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统。
5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性及
实施效率效果的评估,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控制自我评估可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密切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了解缺陷的位置以及可能引致的后果,然后自我采取行动改进。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已落实,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否已达到。
首先,要从地位上保证内部审计的充分独立性,以便更好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设立审计委员会,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与公司经理层相对独立,涉及到经理层的审计事项直接汇报给董事会,使董事会对内部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能及时采取措施,真正发挥其在内部控制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其次,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在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离任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