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概述

合集下载

什么是切诊

什么是切诊

什么是切诊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臵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中医切诊

中医切诊

辨肿胀: 有波动感-水臌 无波动感-气臌 水臌; 气臌。 辨肿胀: 有波动感 水臌;无波动感 气臌。 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 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
濡脉
1、脉象特征:脉浮而细软, 、脉象特征:脉浮而细软, 2、临床意义:主湿症、虚症。 、临床取不应,重按始得;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临床意义:主里证。 、临床意义:
迟脉
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4至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 至 (一分钟不满60次)。 一分钟不满 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 、临床意义:
2 、按 手 足
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 俱热——阴虚或阳盛。 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
3、按胸腹
诊疼痛、软硬、有无痞块积聚
辨疼痛:拒按 辨疼痛:拒按——实; 喜按 实 喜按——虚; 虚 辨腹胀:叩之浊音 实证 辨腹胀:叩之浊音-实证 叩之空声-实证 叩之空声 实证


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 切诊 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
切 诊


一 概述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 手指切按患者 (一)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 动脉, 动脉,根据其搏动时不同的脉象来了 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三) 脉 诊 意 义
切 诊
三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 140次 120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8.4第八章第四节切诊

8.4第八章第四节切诊

脉病相应——病顺多善 脉病不应——病逆多凶
5、相兼脉的诊断
常见相兼脉的意义 浮紧脉——主风寒表证 沉迟脉——主里寒证 浮数脉——主风热表证 浮缓脉——主风湿痹证 浮滑脉——主表证风痰 沉弦脉——主肝气郁结 沉涩脉——主寒凝血瘀 沉细数——主阴虚内热 弦紧脉——主寒凝肝经
二、按诊
(一)按肌肤
(二)按手足 (三)按脘腹 (四)按腧穴
3.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即腕后
桡动脉搏动处。分寸、关、尺三部。这是诊脉的常 用方法。
三部
九 候 天
相应经脉和穴位 足少阳经(两额动脉) 太阳穴
诊断意义 了解头额及颞部的病痛
上部 地 (头)
人 天
足阳明经(两颊动脉) 巨髎穴
手少阳经(耳前动脉) 耳门穴 手太阴经 寸口部的太渊穴、经渠穴 手阳明经 手少阴经 足厥阴经 合谷穴 神门穴 五里或太冲穴
③ 细脉 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沉取不绝 主病:血虚(主)——营血亏少,无以充脉 湿阻(次)——湿邪阻遏,脉道狭窄 ④ 弱脉 特征:细软无力,沉取方得 主病:阳气不足,或气血两亏
⑤ 微脉 特征:细软弱极,似有似无 主病:阳气衰微 外感阳气暴脱 内伤元气衰竭 涩脉 特征:往来不畅,应指艰涩(似轻刀刮竹) 主病:气血瘀滞——必兼弦迟(有力) 精伤血枯——必兼细弱 (无力)


3. 妇儿脉 (1)妇人脉 ① 月经脉 月经将至——两尺略旺; 月经不利——两尺细弱而涩 ② 妊娠脉 妊娠以后应六脉滑数冲和,若妊娠之后,脉涩 尺沉,注意精血不足,易于动胎、流产、死胎 ③ 临产脉
(2)小儿脉 ① “一指定三关”法 ② 脉象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等 别病之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 ③ 注意食、痰诊断(较多见) 沉滑——食积;浮滑——风痰; 大小不齐——食滞 ④ 注意迟数标准差异

中医诊断-切诊

中医诊断-切诊
– 1、心脏搏动(动力) – 2、气血的盈亏(物质基础) – 3、五脏协同(保证) –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藏血、
肾精化血
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 (一)脉诊部位 1.遍诊法:《素问》“三部九 候法”,头、手、足三部, 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 而为九。这是一种古老的诊 脉方法,已少用。
理论(脉象及意义) • “悟”—— 心中易了,口中易言,指下难明 • 勤于实践,悉心体会 “巧”三指乾坤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 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 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 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 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 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 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 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 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上竟上,下竟下”
2.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人迎、 寸口、跌阳三脉。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 跌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太溪穴),以候肾
3.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其位置在腕后桡 动脉所在部位。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详于 《难经》,推广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
• 独取寸口?
– 分部: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 为尺,两手合而为六部脉
– 寸口诊法又分三部九候。三部即寸关尺三部,每 部又分浮中沉三候,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候脏腑
– 寸关尺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目前关于寸关 尺分配脏腑,多以下列为准: 左寸可候:心与膻中; 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 右关可候:脾与胃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 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切诊(中医学)

切诊(中医学)

沉脉
相类脉
• 伏脉: 比沉脉更深,及骨始得,常见于邪 闭、厥病、痛极。 久病为气血亏虚,阴枯 阳竭之象。 常寸口、趺阳、太溪脉都不显 现。
• 牢脉:脉型沉而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 着不移。由阴寒内结,阳气沉潜所致, • 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60bpm)。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证。
实脉
洪脉
【脉象】脉大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夏日阳气亢盛,脉稍现洪大为 夏令平脉。
洪脉
相类脉
• 大脉:指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可见于健康人,特点:脉大而和缓、从容、 寸口三部皆大,为体魄健壮之象。
• 有明显疾病者:脉大则病进
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细直而软,但应指 明显,按之不绝 【主病】虚证(阴血虚),湿证,或暴 受寒冷。
滑: 表证夹痰湿
真脏脉
• 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 特点:无胃、无根、无神。 • 《医学入门-死脉总决》:雀啄连来三五啄, 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 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蝦静中 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 药。
(七)真脏脉: 无胃之脉 无神之脉 无根之脉
诊月经脉


• • • •
(一)脉诊原理
1,脉为人体气血运行通道。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五脏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
(二)脉诊的部位 三部九候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三 部 九 候 诊 法
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1 部位:桡骨茎突定关,关前为寸,关后尺。 2 原理 一是脉之大会(脉口); 二是可反映气的盛衰(气口)。
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切诊(中医学)[可修改版ppt]

切诊(中医学)[可修改版ppt]

※寸口诊法
1 部位:桡骨茎突定关,关前为寸,关后尺。 2 原理 一是脉之大会(脉口); 二是可反映气的盛衰(气口)。
3 寸口分脏腑 左心肝,右肺脾,尺候肾(命门)。
(三)诊脉的方法
【时间】:平旦诊脉,持续1分钟,一息为 时间单位。 【体位】:
手臂平直,直腕仰掌,与心脏平行。
切脉姿势1
切脉姿势2
结脉
【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 促脉 【脉象】脉来数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 【主病】阳盛实热,邪实阻 滞 代脉 【脉象】脉来一止,止有定 数,良久方来 【主病】脏气衰微
(六)相兼脉主病
相兼脉: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
同时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紧:表寒证
紧:里寒

沉 弦:肝郁
(三)按腧穴
正常腧穴按压:有酸胀感、无压痛、无 结节或条索状物、无异常感觉和反应。 常用腧穴: • 大肠病:天枢、大肠俞 • 小肠病:关元 • 胆病:日月、胆俞 • 胃病:胃俞、足三里 • 膀胱病:中极
切诊(中医学)
脉诊(寸口诊法) 切诊
按诊
一、脉诊
• 定义: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 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 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 察方法。
(一)脉诊原理
1,脉为人体气血运行通道。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五脏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
(二)脉诊的部位 三部九候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2.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个体因素影响: ※六阴脉:六脉沉细等同,无病象。 ※六阳脉:六脉洪大等同,无病象。 2)脉位变异: ※斜飞脉:从尺部斜向手背方向延伸。 ※反关脉:脉见于寸口的背侧。 3)外部因素影响 情志、劳逸、饮食、季节、 昼夜、环境。

中医--切诊

中医--切诊

基本病脉与主病
长 脉象:脉过本位,长出指端 主病:1、脉有神与胃气,如按长杆之末,为
身体强盛的脉象。 2、脉质偏硬,如按长杆,主热伏,
火热病。 痰火扰心的狂证——脉长而坚牢。 长脉迢迢大小均,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基本病脉与主病
短 脉象:两头缩缩,不及本位 主病:主气病
左尺革——遗精,漏下 右尺革——半产,血漏 •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基本病脉与主病
伏 脉象:脉位深在,沉于筋骨间,重按至骨始得 主病:主邪闭,主痛极,主厥证。
是疾病深重的表现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基本病脉与主病
沉 脉象:脉位深在,重按始得 主病:主里证 沉而有力——食积,内寒 •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基本病脉与主病
迟 脉象:脉来一息三至 主病:主寒证 脉沉迟——里寒证 •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基本病脉与主病
数 脉象:脉来一息五至以上 主病:主热证 脉浮数——表热证 左手关脉说——肝胆实火 •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1. 相兼脉:凡脉象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复 合构成者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 2. 真脏脉:真脏脉是指疾病危重期出现 的脉象,以无胃、无神、无根为特点, 又称“败脉”、“死脉”、“绝脉”等
基本病脉与主病
促 脉象:脉来急促,中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主阳盛实热,痰饮素食。
结 脉象:脉来缓慢,中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主阴盛气结;主气虚血弱。
代 脉象:脉来中止,止有定数,止反复来。 主病:主脏气衰微。

切诊2011

切诊2011

切 诊
总按
25
切 诊
单按
26
切 诊
脉象的要素
构成脉象的4个要素: 脉位: 脉次: 脉形: 脉势: 脉管的浅深、长短 脉搏的至数和节律 脉动的范围、软硬等 脉搏的强弱、流畅等
27
(四)正常脉象
• 1、平脉形态特征 – 三部有脉, –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 –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 一致 – 尺脉沉取有力 – 正常变化
( 脉会太渊) 肺朝百脉 心 手太阴肺经 太渊穴 气血 肺 ( 脉会太渊)
水谷精微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胃受纳 脾运化 独取寸口诊脉的原理图
诊脉的方法
诊脉时间
体位
布指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以清晨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运指 平息
五十动
8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心气 心阳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脉搏
应指
脉 象
肝 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切 诊
(二)
脉诊的部位
一 、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例:上部(头) 天—太阳穴 地—巨髎穴 人—耳门穴
44
结合舌象来判断细脉的主证
湿侵
气血不足
45
形——长、短;粗、细;流利度、紧张度
7. 滑脉
【脉象特征滞,实热。 【脉理分析】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故脉来往甚为流 利,应指圆滑。生理性滑脉可见于妇女妊娠,是气血充 盛而调和的表现。正常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 亦为平脉。

切诊总述新版

切诊总述新版
平脉随年龄、昼夜、环境旳变化而存在变异 1、特点: 一息四到五至,相当于70-80次每分;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绝
上述征象被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有胃 脉有胃气,反应了脾胃运化功能和营养情况 体现:从容、和缓、流利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 脉率调匀,不快不慢 脉力充盈,不强不弱 脉道适中,不大不小 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宋代崔嘉彦旳《脉诀》增长了革、牢两部 脉,增长为26部脉
李时珍旳《濒湖脉学》增长为27部脉
李士材旳《诊家正眼》增长为28部脉
第一节 脉象形成原理
1、脉象 是指脉动应指旳形象。 脉象形成与心脏旳搏动、心气盛衰、脉道
通利、气血盈亏有关。 脉象反应全身旳脏腑功能、气血、阴阳旳
综合信息。
(1)心与脉象形成旳关系 心脏搏动是生命旳标志,是形成脉象旳动力
意义:
胃气充分旳脉象即为平脉,即有胃为平。 缺乏胃气旳脉为病脉,即“胃少为病”
失去胃气旳脉为死脉,提醒病情危重,又 称“真脏脉”,即“无胃为死”
(2)有神 体现: 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即弦实中仍有柔和,薄弱中不失有力 脉之神应与全身神气体现相结合
(3)有根 根即先天之本肾之气 体现: 迟脉有力,沉取不绝 2、脉旳生理变异 小儿多数,青年多滑,老年多弦 妇女多濡细,孕妇多滑数 肥胖多沉细,消瘦多浮大 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 斜飞脉、反关脉
切诊(1) 总述
第一节 概 述
含义: 切诊,又名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旳
动脉,根据脉动应指旳征象,以了解病情, 辨别疾病旳措施。
《黄帝内经》记载了“三部九侯”诊法 《难经》弘扬“独取寸口”诊法 张仲景确立了“平脉辨证”原则
西晋王叔和旳《脉经》是我国先存最早旳 脉学专著,记载了24部脉

《学时切诊》课件

《学时切诊》课件

中医治疗的未来发展
中医治疗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规 范性,加强临床研究和证据的积
累。
中医治疗将更加注重与现代医学 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
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将更加注重传承和创新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PART 05
案例分享与实战演练
案例一:感冒的切诊与治疗
总结词
感冒切诊要点、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切脉时间
切脉时应选择适当的时 间,如早晨刚起床时, 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
动的影响。
切脉注意事项
切脉时应保持安静,避 免外界干扰,同时注意 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
和呼吸等。
切诊的技巧
01
02
03
04
辨析脉象
通过辨析脉象的部位、强度、 速率、节律等特征,判断患者
的病情和证候类型。
触诊技巧
通过触诊了解患者的肌肤温度 、湿度、弹性以及淋巴结等情
综合分析病情。
切时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知 情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和不适。
PART 03
常见疾病的切诊表现
感冒的切诊表现
01
02
03
脉象
感冒时,脉象通常会变得 浮数,即脉搏跳动较快且 可触摸到表浅部位。
舌象
舌质颜色偏红,舌苔薄白 或微黄,有时伴有口干、 咽喉肿痛等症状。
其他表现
感冒时,患者可能会出现 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脉搏与呼吸频率可能加 快。
02
切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与望、闻、问三种诊断方 法并列,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 重要依据。
切诊的历史与发展
切诊作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历史悠 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切 诊的记载。

第四节切诊分析课件

第四节切诊分析课件

切诊的历史与发展
切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 和总结,形成了系统的切诊理论和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切诊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医学对于一些疾病 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也开始借鉴和应用中医的切诊方法。
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切诊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 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2
切诊的方法与技巧
切诊的基本方法
触诊
通过触摸来判断病变部 位的大小、形状、软硬
、温度等。
按诊
用手指按压病变部位, 了解其疼痛、肿胀、硬
结等情况。
叩诊
用手指叩击病变部位, 了解其声音、振动等情
况。
听诊
用耳朵或听诊器听取病 变部位的声音,了解其
血流、呼吸等情况。
切诊的注意事项
注意卫生
切诊前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案例三:温度异常的诊断
总结词
人体正常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超出 正常范围即为温度异常。
VS
详细描述
在切诊中,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温 度,感受体温的变化。体温过高可能提示 发热或感染,而体温过低可能提示休克或 低温症。此外,局部温度异常也可能提示 炎症、肿物等病变。温度异常的诊断对于 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切诊与其他医学诊断方法的结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切诊与其他医学诊断方法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例如 ,切诊与西医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 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切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也在不断发展。例如,通过电子脉诊仪等设备,可 以更方便地获取脉象信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切诊的效率 和准确性。

中医切诊PPT课件

中医切诊PPT课件
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面对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挑战,需要加强 跨文化交流和培训,提高中医切诊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中医切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中医切诊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诊断标准的模糊性、 技法的差异性和不规范性等。
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强学术研究、规范技法和标准、提高临床应用能力等 措施,解决中医切诊面临的挑战,推动其健康发展。
切诊的重要性
01
02
03
准确判断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 病人的脉象、肌肤温度、 湿度等信息,从而准确判 断病情。
补充望、闻、问诊
切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 一环,与其他诊断方法相 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全面 性和准确性。
个性化治疗
切诊有助于医生根据病人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切诊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切诊在常见病中的应用
切诊在感冒中的应用
通过切脉,可以判断感冒的类型(风 寒感冒、风热感冒等),以及感冒的 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切诊在头痛中的应用
通过切脉,可以判断头痛的类型(肝 阳上亢、气血不足等),以及头痛的 严重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切诊在慢性病中的应用
切诊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问诊与切诊的结合
问诊
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来了解病 情。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皮肤温度、疼痛等来诊断 病情。
结合
问诊与切诊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避免漏诊和误诊。
切诊与西医诊断的结合
中医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皮肤温度、疼痛等来诊断病情。

切诊2016

切诊2016
“短则气病”
短 脉
※ 6、实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皆有力,来去俱盛 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诊宗三昧》“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
临床意义:主实证,亦见常人 实而偏浮数—表实热证 实而偏沉迟—里实寒证
实 脉
【相类脉】
长脉(了解) 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亦见于平人 《素问· 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切诊
切诊------用手对患者的某些部位进行触、摸、 按、压的方式获取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
目的要求
1、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常见病脉的脉象 特征与临床意义;
2、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相兼 脉概念与主病规律;
3、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
一、脉诊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乃脉动之源;脉乃血之府
六阴脉: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 六阳脉:六脉洪大等同,而无病象。
五、病理脉象
(一) 常见病理脉象 ※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而不 空;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诊宗三昧》“ 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 按之稍减而不空。”
临床意义: 主表证
临床应用
浮紧—表寒证 浮数—表热证 浮缓—表虚证 浮脉亦见于里虚证
《脉经》“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 豁豁然空。”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
临床意义:主虚证(气血两虚)
细而无力—血虚 迟而无力—阳虚 数而无力—阴虚
虚 脉
【相类脉】
短脉(了解) 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濒湖脉学》“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临床意义: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脉息异常为主者 (2)脉息异常为主者
①迟脉 特征——脉来缓慢,一息3--4 特征——脉来缓慢,一息3--4至 主病:寒证(常例) 主病:寒证(常例) 实寒——必兼有力 实寒——必兼有力 虚寒——必兼无力 虚寒——必兼无力 ②数脉 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 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主病:热证 实热——必兼滑、 实热——必兼滑、实 虚热——必兼细、 虚热——必兼细、虚
(2)小儿脉
①“一指定三关”法 一指定三关” ②脉象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等 脉象只诊浮沉、迟数、强弱、 别病之表里、寒热、虚实、 别病之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 ③注意食、痰诊断(较多见) 注意食、痰诊断(较多见) 沉滑——食积;浮滑——风痰; 沉滑——食积;浮滑——风痰; 大小不齐——食滞 大小不齐——食滞 ④注意迟数标准差异

(4)脉势异常为主者 (4)脉势异常为主者
①实脉 特征:应指充实有力 (势强) 势强) 主病: 实证 实热证——偏浮数 实热证——偏浮数 寒实证——偏沉迟 寒实证——偏沉迟 ②虚脉 特征:举按空虚无力 (势弱) 势弱) 主病:虚证 阳气虚——偏软大 阳气虚——偏软大 阴血虚——偏细数 阴血虚——偏细数
(三)脉诊的原理
1.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的产生,是气血运动作用于脉的结果 脉象的维系,有赖于诸脏功能的协调配合
2.独取寸口的原理 脉之大会位于寸口“脉会太渊”,诸脉变化皆可现于此
(四) 脉诊的方法
1.一般条件 (1)时间与环境 时间——以平旦(清晨) 时间——以平旦(清晨)最佳 环境——以清净之处最佳 环境——以清净之处最佳 (2)调神与调息 调神——虚静凝神, 调神——虚静凝神,意注指端 调息——平定气息, 调息——平定气息,权衡脉息 (3) 时间长短——最少“五十动息” 时间长短——最少“五十动息”
(五) 脉诊的内容
1.平脉(正常脉象) 平脉(正常脉象) (1)必备条件 ①有胃气——应指冲和 有胃气——应指冲和 ②有神气——变动分明有序(清晰、整齐) 有神气——变动分明有序(清晰、整齐) —— ③有根气——本部充实(尺部沉取不绝) 有根气——本部充实(尺部沉取不绝) (2)一般特征 ①脉位之平——不浮不沉,三部均衡 脉位之平——不浮不沉, ②脉息之平——不迟不数,不徐不急 脉息之平——不迟不数, ③脉形之平——不大不小,不长不短 脉形之平——不大不小, ④脉势之平——不强不弱,不松不紧 脉势之平——不强不弱,
(六) 脉诊的运用
1、相似脉的区别 (1)脉位相似者 ①俱浮浅者 浮脉----举之有余,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虽减而不空 芤脉----举之有余, 芤脉----举之有余,按之中空 洪脉----举之有余, 洪脉----举之有余,按之大而有力 革脉----举之弦硬, 革脉----举之弦硬,按之中空 散脉----举之浮泛不清,按之脉绝(无根) 散脉----举之浮泛不清,按之脉绝(无根)
①俱动急者 数脉——动急之象, 数脉——动急之象,一息五至 滑脉——动急之象, 滑脉——动急之象,似急非数 促脉——动急之象, 促脉——动急之象,数中有止 紧脉——动急之象, 紧脉——动急之象,急而似数 动脉——动急之象, 动脉——动急之象,微数短滑
②俱迟缓者
迟脉——迟缓之象,一息三至 迟脉——迟缓之象,一息三至 缓脉——迟缓之象,一息四至 缓脉——迟缓之象,一息四至 结脉——迟中一止,止无定数 结脉——迟中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缓中一止,止有定数 代脉——缓中一止,止有定数
(二)切脉的部位
1.遍诊法--即三部九候法。分头、手、足三部 遍诊法--即三部九候法。分头、 ,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故称之。 每部又分天、 人三候,故称之。 2.三部诊法--指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三部诊法--指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3.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即腕后桡 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脉口, 动脉搏动处。分寸、 动脉搏动处。分寸、关、尺三部。这是诊脉的常用 尺三部。 方法。 方法。
④牢脉 特征:沉弦实大, 特征:沉弦实大,如困牢中 主病: 阴寒内结——如兼紧迟 阴寒内结——如兼紧迟 疝气徵瘕——如兼迟涩 疝气徵瘕——如兼迟涩 ⑤革脉 特征:浮弦搏指, 特征:浮弦搏指,中空外坚 主病:精血久亏于内,阳气浮亢于外(大虚似实) 主病:精血久亏于内,阳气浮亢于外(大虚似实)
⑥弱脉 特征:细软无力, 特征:细软无力,沉取方得 主病:阳气不足, 主病:阳气不足,或气血两亏 ⑦微脉 特征:细软弱极, 特征:细软弱极,似有似无 主病:阳气衰微 外感阳气暴脱 内伤元气衰竭 ⑧动脉 特征:形突如豆,厥厥动摇(滑数似短) 特征:形突如豆,厥厥动摇(滑数似短) 主病:惊恐,痛证(偏热者) 主病:惊恐,痛证(偏热者)
②俱深沉者
沉脉----举之不足,重按乃显 沉脉----举之不足,重按乃显 伏脉——举之不应,推筋着骨始得 伏脉——举之不应,推筋着骨始得 牢脉——举之不足,按之弦实有力 牢脉——举之不足,按之弦实有力 弱脉——举之不足,按之软弱无力 弱脉——举之不足,按之软弱无力
(2)脉息相似者 (2)脉息相似者
第四节


概 述 概念---是医生用手的触觉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 概念---是医生用手的触觉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 进行触、 进行触 、 摸 、 按 、 压 , 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和体表 反应的一种诊察方法。 反应的一种诊察方法。 分类---分脉诊和按诊两类。 分类---分脉诊和按诊两类。
一、脉诊
概述 (一)脉诊的概念 医生运用手指的触觉, 医生运用手指的触觉 , 体察病人的脉搏形象 ,以获取疾气绝,如偃刀脉、 败于后天之气绝,如偃刀脉、弹石脉 (2)无根为主者 败于先天之精竭 ,如釜沸脉、鱼翔脉 如釜沸脉、 (3)无神为主者 败于元神之失其大主,如雀琢脉、 败于元神之失其大主,如雀琢脉、屋漏脉
4. 妇儿脉
(1)妇人脉 ①月经脉 月经将至——两尺略旺; 月经将至——两尺略旺; —— 月经不利——两尺细弱而涩 月经不利——两尺细弱而涩 ②妊娠脉 妊娠以后应六脉滑数冲和,若妊娠之后,脉涩尺沉, 妊娠以后应六脉滑数冲和,若妊娠之后,脉涩尺沉, 注意精血不足,易于动胎、流产、 注意精血不足,易于动胎、流产、死胎 ③临产脉
③促、结、代脉 特征:脉动忽有歇止。 特征:脉动忽有歇止。其中止有定数为代;止无定数 者,数中一止为促;迟中一止为结 主病: 主病: 代脉——脏气衰微 代脉——脏气衰微 结脉——阴邪阻结, 结脉——阴邪阻结,气血痰食与寒相合 促脉——阳邪阻滞, 促脉——阳邪阻滞,气血痰食与热相合
④ 紧脉 特征:脉来紧急, 特征:脉来紧急,如转绳索 主病: 寒证、痛证、 寒证、痛证、宿食 ⑤ 缓脉 特征:脉来弛缓, 特征:脉来弛缓, 如陷泥中 主病:湿证、 主病:湿证、脾胃气弱 附:平缓脉——脉来和缓,不紧不弛,一息四--五至之 附:平缓脉——脉来和缓,不紧不弛,一息四--五至之 间
(3)脉形相似者 (3)脉形相似者
①俱宽大者 大脉——脉宽倍于平脉 大脉——脉宽倍于平脉 洪脉——大而来盛去衰 洪脉——大而来盛去衰 芤脉——偏大而中空 芤脉——偏大而中空 ②俱细窄者 细脉——应指清晰 细脉——应指清晰 微脉——应指不清 微脉——应指不清 濡脉——细且浮软 濡脉——细且浮软 弱脉——细且沉软 弱脉——细且沉软
③弦脉 特征:端直以长, 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 肝胆病、 肝胆病、疟疾 饮证、 饮证、痛证 ④濡脉 特征:松软细浮, 特征:松软细浮,如絮浮水 主病: 脾胃病、 脾胃病、湿证 气虚
⑤滑脉 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粒粒如贯珠) 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粒粒如贯珠) 主病:痰证——多兼软 主病:痰证——多兼软 食滞——多兼紧 食滞——多兼紧 实热——多兼数 实热——多兼数 ⑥涩脉 特征:往来不畅,应指艰涩(似轻刀刮竹) 特征:往来不畅,应指艰涩(似轻刀刮竹) 主病:气血瘀滞——必兼弦迟(有力) 主病:气血瘀滞——必兼弦迟(有力) 精伤血枯——必兼细弱 无力) 精伤血枯——必兼细弱 (无力)
(3)脉形异常为主者 (3)脉形异常为主者
①洪脉 特征——脉形宽大, 特征——脉形宽大,来盛去衰 主病: 热甚气盛 (常例)——必浮大有根 常例)——必浮大有根 阴竭阳浮 (变例)——必浮大无根 变例)——必浮大无根 ②细脉 特征:脉细如线, 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病: 血虚( ——营血亏少, 血虚(主)——营血亏少,无以充脉 湿阻( ——湿邪阻遏, 湿阻(次)——湿邪阻遏,脉道狭窄

③长脉 特征:应指超过本部 (形长为主) 形长为主) 主病:阳热偏亢 阳明热毒内蕴——必兼洪数 阳明热毒内蕴——必兼洪数 肝阳肝火偏亢——必兼弦数 肝阳肝火偏亢——必兼弦数 ④短脉 特征:应指不足本部 (形短为主) 形短为主) 主病:阳气不振 气郁不振——必兼有力 短则气病” 气郁不振——必兼有力 “短则气病” 气虚不振——必兼无力 气虚不振——必兼无力 多兼痰淤阻滞
(3)生理变异
①生理因素 (内在条件) 内在条件) 年龄、性别、起居、情志、 年龄、性别、起居、情志、饮食等 ②时地因素 (外在条件) 外在条件) 四季、日期、 四季、日期、地域 附:先天怪异脉 斜飞脉、反关脉、六阳脉、 斜飞脉、反关脉、六阳脉、六阴脉
2、病脉
(1)脉位异常为主者 ①浮脉 特征——轻取即得, 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主病:表证 表实——浮而有力;表虚 ——浮而无力 表实——浮而有力;表虚 ——浮而无力 ②沉脉 特征:轻取不应, 特征:轻取不应,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里实——必沉而有力;里虚——必沉而无力 里实——必沉而有力;里虚——必沉而无力
3.基本指法
(1)取脉 选指——指端敏感处 选指——指端敏感处 平贴脉脊 指力垂直脉心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位) ①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②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3)运指
① 举按寻——手指的浅深运指 举按寻——手指的浅深运指 定义: 轻力上举谓之举, 轻力上举谓之举,举至皮肤谓之浮取; 重力下按谓之按, 重力下按谓之按,按至筋骨谓之沉取; 不轻不重谓之寻, 不轻不重谓之寻,中取 作用:探察脉位之浅深;脉势之松紧、 作用:探察脉位之浅深;脉势之松紧 、 强弱;脉 神之有根无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