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金牛区: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交流丨区域,金牛区: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都市金牛区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辖 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全力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模式。
截至2017年底,金牛全区街道和工业园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覆 盖率达100%,街道和工业园区开展创 建市级以上和谐劳动关系街道乡镇和 工业园区达标率为100%,全区已创建 市级以上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2个、街道15个、企业133家,荣获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区光荣称号。
全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企 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1%。
"三傅j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
成立区协调 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 会议,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环节进 行调控。
二是制度落实到位。
坚决贯 彻落实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和要求, 加强全区调解仲裁办案规范化、专业 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 仲裁办案制度和办案程序。
三是法律 法规宣传到位。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劳 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全面落实劳动 合同制度和劳务派遣定期备案制度,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开展企业工 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活动,实 现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
"故雜"创齣一是健全劳动争议矛盾调处机制。
完善四级联调工作模式,在区级、街 道、社区、规模以上企业及教育、环保、城管等行业分别成立劳动争议仰裁调 解组织,配备专职调解员,提供一站 式纠纷解决服务。
2017年基层调解组 织受理381件,调解成功280件。
二是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通报约谈机制。
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履职不力导致不良社会影响;发生劳动关系重大群体事件,造成不良后果或人员伤亡;连续发生劳动关系重大违法违规案件、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等情形的街道或部门,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直接约谈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截至目前未发生约谈事件。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路径
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 队伍 的整体素质。
( ) 三 体制 、 制 的创 新 机
l 立 劳动关 系社会管 理主 体多元 化体 制 。鼓 建 励 各类 社 会组 织 协 同政府 共 同开展 劳 动关 系 协 调
地方相结合 、 全国统一的工会体制 , 长期实行的计 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会组织 的独立性和职能的完整 性都受到很大削弱 ,工会工作往往局限于处理一
一
3 .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缺陷 。 国现行的劳 我
动争 议 处 理 实行 “ 调一 裁 两 审 ” 一 的制 度 , 能 完 不 全 实 现程序 正 义 和实体 正 义 。也 没有 导 入 国 际劳 工组 织所 肯定 的“ 三方 原则 ” 即 由政 府代 表 、 会 ( 工
代 表和雇主代 表共 同参与劳动争议处理 的原则 )
等事项进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参与者 ,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是
他们权 益 易受 侵犯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
3 .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在监察内容上 ,
2 . 企业工会组建遇阻 、 发挥作用更难。 目前许
多非 公 企业 没有 组建 工会 , 自然也 就谈 不 上 企业
[ 中图分 类号12 92 [ 献标识 码】 [ 章编 号10 9 -2 4 2 1 0 —0 7 — 0 F 4 .6 文 A 文 10 -0 7 (0 2)1 0 2 2 [ 者简 介] 建 忠 , , 作 梁 男 甘肃酒 泉 市委党校 副教授 。
和 谐 劳动关 系 ,是 指 劳动 者 和劳 动 的使 用 者 之 间建 立 相互 沟通 、 面协 调 、 法 治 理 、 平 正 全 依 公 义、 和睦 相处 的劳 动关 系 。 当前 , 导致 劳 动关 系不
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 工资 、 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问
创新社会管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以创 新 精 神 切 实解 决 人 民群 众 的新 问题 新 要 求
发 展 是 硬 道 理 , 展 的 根 本 目 的是 利 民 、 民 、 发 惠 安 民 。 决 人 民 群 众 的 实 际 问 题 , 我 们 一 切工 作 的 出发 解 是
展 成 果 , 党 和 政 府 的惠 民政 策让 老 百 姓 看 得 见 、 得 使 摸 着 ; 一 方 面 , 重 视 民 生 问题 的 特 殊 性 , 决 好 每 个 另 要 解
点 的 政 体 改 革 , 极 稳 妥 地 推 进 以保 障 和 改 善 民 生 、 积 建
,
业持续健康发展 、 推进 经济 转 型 升级 的重 要 保 障 。 入 进 10 0美 元 的重 大跨 越 , 照 国际 经 验 , 既 是 一 个 重 00 按 这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劳 资矛 盾 和 纠纷 的 高 发 期 和 易 发 期 , 其 是 受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的 影 响 先 要 采 取 更 加 有 力 的措 施 解 决 好 民生 问 题 。 决 好 民生 问题 是 最 重 要 的群 众 工作 , 障 和 改 善 解 保
持 社 会 良好 秩 序 , 而提 高 社 会 管 理 科 学 化 水 平 。 需 进 这
要我们 进一步 解放思想 , 新思维 , 创 闲势利导 , 图变 求 进 , 于探索 。 敢 为此 , 须以加快党内民主促进人 民民主 ,
加 强 关 键 领 域 和 重 要 环 节 的顶 层 设 计 和 整 体 研 究 , 积
极 稳 妥 地 推 进 以 限 权 、扩 大 公 民 参 与 和 政 治 民 主 为 重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思路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由于劳动关系类型的多样化趋向,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待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思路:一、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充分发挥企业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加强企业工会和企业文化建设;四、充分发挥职工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劳动关系和谐思路Abstract: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s the major task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urgent need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management, to consolidate the party ruling based on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Due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ypes of labor relations te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o be explored in line with the basic idea of the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one, to improve their wages, and earnestly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give full play to enterprises in a harmonious labor an active role in relationship building; to strengthen the trade union and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four, give full play the main role of the 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Key words: labor relations; harmony; ideas中图分类号:F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劳动关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区科学发展
为 规 范 等 方 面 政 策 的 宣 传 、学 习 。 劳 动 合 同法 等 新 的法律法 规颁布 实施后 ,及时订购 并配发到机 关科 室 、 基 层 单 位 ,组 织 员 工 学 习 、 讨 论 。 在 此 基 础 上 ,
社 区举办 了 ( ( 合同法 、 中原 油田劳动 合同管 劳动 理 实施细 则》专题讲 座 ,深化 管理人 员对 《 动合同 劳
中图分类号 :C 6 92
文献标识码 :BBiblioteka 文章编号 :1 0-9 6 2 1 )0 7C-0 9-0 0 9 1 6( 0 0 1 () 2 9 2
引言 :劳 动关 系和谐 是社 会和谐 的 基础 和前提 , 劳动关系不稳 , 则社会不稳 。所 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 关系不仅是 建立和谐油 田的基础 , 更是构建和谐油 田的 保证 ,是践 行油 田 “ 创业 创新创效 ,建设和谐油 田” 企 业精神 的根本所在 ,也是社 区稳定 、发展 的必 由之 路 。为此 ,第三社 区管理 中心 认真贯 彻落实党 的全心 全意依靠 工人阶级 办企业的 根本指导 方针 , 极探索 积 建立维护社 区和 员工双方权 益的新机 制 ,全 力营 造和 谐 劳 动 关 系 ,有 效 增 强 了凝 聚 力 和 向 心 力 , 实现 了社 区持续稳 定和谐发 展 ,为 中原油 田员工队伍稳 定做 出 了 积极 贡献 。 夯 实基 准点 ,为 营造 和谐 劳动关 系奠定 坚实 基 础 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 是 创建劳 动 关 系和 谐 社 区的 基础 。该 中心 严 格遵 守 劳动合 同法 等 法律法规 ,制定 了 劳动合 同管理 实施细 则》 ,认真抓 好劳 动合 同的签( 订 、履 行 、 续) 解 除和终止 等工作。加大对劳动合 同管理人 员的 培训 , 提 高 了管理 人 员的 自身素 质和执行能 力 ,做到 了制度 健 全 ,账 册 清 晰 , 基 础 夯 实 ,运 作 规 范 。 加 强劳 动 合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 维护者 , 在协调劳动关系 、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 中, 关 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 努力做到三个统一 : 体体现 。 国劳动关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我 2 . 1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 自 主开展工作 制相适应的、 在本质上和谐的社会关系 , 中国特 相统一 。 是 在协调劳动关系中, 工会必须始终坚持党 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反映。发展和谐 的领导 , 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 积极倡导社会主 劳动关系, 工会组织必须紧紧 围绕发展这个第一 义新型劳动关系出凝聚力、 出生产力的理念, 不断 要务, 最大限度地保护 、 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 扩大企业、 工会对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共识 , 极性、 创造性, 组织引导广大员工投身实现科学发 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上形成社会合力 。 同时, 工会 展、 构建和谐社会 的伟大进程之中。 要依照法律和章程 , 按照群众化、 民主化的要求 , 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 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 , “ 将 组织起来、 切 改革开放近 3 O年来, 国国有企业不断加大 实维权” 我 的工作方针作为工会组织服从、 服务于中 改革力度 , 劳动关 系逐步向“ 企业化”“ 、市场化” 方 心工作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大力营造最好的投资 向发展,国有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劳动关系 日 趋 环境 、 最佳的生产经营环境 、 最优的工作生活环 复杂, 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关系机制从行政 境。 化到法制化, 劳动关系主体从 固定化到流动化, 机 2 . 2坚持依法维护和合作共赢相统一。工会 制和主体都发生了转变, 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 但 的维护是 “ 两个维护” 的统一 , 即在维护全局总体 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主要表现在 : 利益的前 提下 , 更好地维护员工群众的具体利益 。 1 . 1企业劳动关 系的确立和解除不规范。尽 在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的 管多数用人单 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 了劳动合同, 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关 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合 系的和谐 、 生产者与经营管理者关系的和谐、 工人 同条款随意变更, 随意终止合 同以及在实际运行 阶级内部不 同 群体关系的和谐 , 努力形成劳动关 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劳动关系紧张, 系两个主体之间协商共谋、 机制共建 、 效益共创、 甚至引发劳动者与企业 的冲突。 利益共享 的价值取 向, 千方百计保护调动好社会 I . 2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由于我国人 口 主义劳动者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两个积极性。协 众多和经济总量不平衡, 劳动力供大于求 的矛盾 调劳动关 系, 构建和谐社会, 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回 十分突出, 劳动力竞争就业形成 了劳动力市场中 避或者忽视矛盾 , 恰恰相反, 而是要求我们正视并 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 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 妥善处理矛盾,从而达到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共 于弱势地位,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关系不对等 , 劳动 赢, 实现社会 发展的良性循环。 者处于被随意支配和处置的地位。 2 . 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工会组织要认 1 . 3收入差距非正常拉大。由于社会正处于 真总结工会多年来的成功经验 , 继承并发扬光荣 转轨变型期, 收入分配体系正处于过渡调整, 各项 传统 ,同时还要不断适应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的 政策、 规定也正处于逐步规范完善过程之中, 出现 新变化和新情况 , 积极开拓创新。在实际工作中 , 了行业与行业, 企业与企业, 甚至企业 内部收入不 要不断进行工会理论 、 体制和机制创新 , 走出一条 平衡现象加剧, 其利益分化, 收入差距拉大的趋 向 适合企情 、 体现工会工作规律的工作发展道路。 只 明显 。 有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 1 . 4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不 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 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员工 健全, 物价上涨幅度增大, 以及全社会对 困难企业 组织到工会 中来 , 使工会成为员工“ 有话有处说 , 的帮扶力度不够大,对困难员工和弱势群体的救 有事有处找, 有难有人帮” 的娘家 , 才能最大限度 助不尽人意, 使部份员工的承受力十分脆弱。 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 2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 的 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 作用 到改革和发展中。 企业发展是经济发展 的动力, 业和谐是社 企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机制 会和谐的基础。 工会 围绕中心 、 服务大局的一个重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也是调解劳动 要途径就是要团结动员员工支持、 与改革, 参 推进 关系的主体, 建立协调、 稳定的劳动关系, 打造和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促进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 , 调整 企业是工会义不容辞 的 责任。 为此, 构建和谐劳动 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逐步解决劳 关系, 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四个方面的机制: 动力供求不平衡 、 收入差距大 、 保障机制不完善等 31建立和完善 以职代会为主渠道的源头参 . 问题 , 构建稳定和谐 的新型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 员 与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 工 的共 同发 展 。工会 作 为 劳动 者权 益 的代 表 者 和 员工认可的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是保障员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一、充分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个新飞跃,实现了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等。
这些要求突出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牢固把握和高度自觉。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对社会建设内涵和要求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把握越来越准确、运用越来越科学,在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同时,经历了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过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
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
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
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2015年3月21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作出工作部署。
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保持了全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仍较突出,集体停工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凝聚广大职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年度人社工作总结强化劳动关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年度人社工作总结强化劳动关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概述:今年是人社工作的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本篇总结报告中,将对我们在强化劳动关系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政策法规的完善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劳动关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为企业主和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提高他们对劳动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同时,我们还主动推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法规的修订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有效的加强了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提升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程度。
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为了更好地处理劳动争议,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解决机制。
我们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专业人士组成,帮助劳动者和企业主解决劳动争议。
在劳动争议调解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媒体公开、公正地进行,以确保公平公正的解决争议,增强员工的满意度,稳定劳动关系。
三、培训和教育的加强我们深知劳动关系的和谐需要劳动者和企业主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我们举办了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与劳动关系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通过这些培训和教育活动,员工对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共识,推动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
我们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设立了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在工作上的付出和贡献。
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聆听员工的声音,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我们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五、员工福利的提升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充分关注员工的福利问题。
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04•【字号】•【施行日期】2020.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六个注重”要求,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现就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1、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问题凸显,社会风险增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极为重要、极为紧迫,不仅事关“两个率先”的顺利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的、政治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共创更加美好生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共建和谐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在企业层面落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全会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思想,并要求社会群众组织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护的作用。
这是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会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指导原则。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企业层面共建共享是企业价值的选择,是企业和谐的基本标志。
为此,正确处理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中依法保护劳资双方各自应有的权益;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相应的制度创新,构建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劳资双方共享制度资源。
在当前资强劳弱的情况下,应更加关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更加重视工会建设、发挥工会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对工会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一、共建共享关系和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是其现实目标。
企业又是社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是其重要的社会职责,是社会发展的文明尺度之一,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必备的社会条件。
在企业层面共建共享是企业履行经济职责和社会职责的统一。
企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是劳资双方的利益共同体。
共建共享的实质是调整双方的利益格局,以制度和法律为依据,保证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一)共建与共享的关系1、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动力。
共建就是企业的发展,资方投资建厂,生产经营,劳动者获得就业,提供劳动力。
共建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创造财富的过程。
共享是企业增加利润收入、积累财富;劳动者获取工资报酬,保障生活,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再生产。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104-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
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a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由于我们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状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依然艰巨。
实现新时代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因此,本文对新时代劳动关系所处环境变化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梳理,剖析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一、新时代劳动关系所处客观环境变化的挑战与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步深入,对劳动关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新时代劳动关系所处客观环境的挑战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时期。
从外部看,出口驱动的动力减弱;从内部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增加。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与国际比较研究”(16YJC710050)和吉林大学劳动关系专项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分类研究”(2018LD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嘉昕,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暨经济学院教授,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130012)。
a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页。
2020年第5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张嘉昕 唐 鑫[摘 要]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赜
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赜一、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现状劳动关系多元化: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自由职业者、兼职工作者、远程办公等新型就业形态逐渐兴起,这些新兴的劳动关系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劳动分工与合作深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劳动分工日益明确。
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紧密,形成了一种协同创新的劳动关系模式。
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需求。
劳动保障制度亟待完善:虽然数字经济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给劳动者的权益带来威胁。
加强劳动保障制度建设,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变革: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
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应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合作化、专业化等方面的变化,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推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的变革,以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1. 数字经济对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数字经济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大量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岗位。
数字经济也导致部分传统行业和岗位的消失,部分劳动力需要适应新的技能和职业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在线办公、远程协作、弹性工作制度等新型工作模式的出现,使得劳动者可以在更加自由、灵活的环境中开展工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创新方案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创新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关系常常面临挑战和矛盾。
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需要创新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创新的方案,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沟通与协商沟通和协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使员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同时,企业应该与员工代表建立起良好的协商关系,通过集体谈判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矛盾和冲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三、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员工的福利待遇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和福利。
四、注重员工关怀与激励员工关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举办员工活动、设立员工关怀基金等方式,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时,激励机制也是重要的,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工作绩效。
五、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部不公平问题,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
评价过程应该透明公开,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六、加强员工参与和管理员工参与和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通过员工代表参与企业决策、设立员工议事会等方式,增加员工对企业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度。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平衡问题,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七、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该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员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以人为本 创新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另外在每月 由路 队 “ 四大员”参加的工资研究 会上 ,路队还邀请部分一线职工、班组长参加 ,征 求他们的意见 ,倾 听他们 的反映 ,做到公平 、公正 、 公开。同时 ,对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 的事情 ,如每 月的工 资发放 明细表 、纳新发展党员 、评选各种先 进 等,路队都通过队务公开栏 向职工进行公布 ,从 而保证 了队务公开制度的真实有效。
的温暖。
面推动路队工作健康发展而打下 良好的基础。
3 坚 持 厂 务 公 开是 构 建 和谐 劳 动 关 系的 有效 手 段
2 维 护 职 工 权 益 ,用关 爱 温 暖 凝 聚
职 工 的心
在公交基层路 队的生产实际 中,民主管理重在
一
建立厂务公开制度 ,主动接受职工监督 ,切实 做到公平 、公正 、公开。近几年来 ,14 队通过建 0路
立队务公 开制度 ,使 民主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
2 一 5
2 1 0《 00 1 城市公焚交通》u ^P U PR RN'CRs T 8  ̄ T 。 J
路 队首先设立 “ 公开栏” ,对关 系到职工切实利益 的 工资发放 、计划下达 、人车 固定等事项 ,除 了利用 “ 公开栏”进行公布外 ,每月路 队还在发工资前利用 职工会进行工 资分析 ,提高工资分 配透明度 ,对个 别受到考核的职工则提前做工作 ,将矛盾 和问题消
行 、言传与身教 紧密融合起来 ,在职工 中树立起严
谨 高效 、朴实 亲和 的良好形象 ,凡是职责范 围内的 事 ,一定要 干好 ,凡是 向职工承诺 的事一定兑 现。 做到把 “ 支点定在一线 ,情 况掌握在一线 ,困难解 决在一线 ,效果体现在一线 ” 。为了更好地调动广 大 职工的积极性 ,路 队还采取 了真情管理 的办法 ,实
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赋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赋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关键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五个关系前言:社会治理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其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上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题中之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前提: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也开启了人所主导并支配的社会发展过程。
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发展,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
因此,社会治理之“本”是“人”而不是“物”,必须要改变单纯以GDP来论成败,以财富来衡量幸福指数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按照人的需要来组织社会治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服务人民、管好社会。
要树立“一切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过程”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本刊策划Articles planning回首“十三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劳动关系保持了总体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框架基本确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工作,2015年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国31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普遍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机制初步建立,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社会三方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标准逐步完善。
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劳动合同签订率继续巩固提高,企业用工更加规范。
集体协商机制逐步完善,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和“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三年行动计划,集体协商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协商质■ 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司长 聂生奎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量和实效性得到提升。
行业集体协商继续推进,餐饮、建筑、纺织等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国经人社部门备案的集体合同达175万份,覆盖职工1.49亿人。
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深入推进。
2019年,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开展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活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342家企业和50个工业园区受到隆重表彰,社会反响热烈,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政府、工会、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协16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1年第1期本刊策划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更加完善,源头治理、动态处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趋于成熟,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见成效。
创新劳动关系工作体制
创新劳动关系工作体制
1. 强化沟通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的沟通渠道,鼓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
可以设立专门的劳动关系调解机构或委员会,促进双方平等对话,及时解决争议和纠纷。
2.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关系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例如,开发劳动关系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保缴纳等业务的电子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3.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除了传统的劳动仲裁和诉讼途径,还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如调解、和解、专家咨询等。
这些机制可以更快速、灵活地解决劳动争议,减轻司法压力。
4. 加强劳动法律宣传与培训:加大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同时,为企业提供劳动法律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
5.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在劳动关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劳动法律咨询、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6.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劳动关系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劳动关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推动劳动关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创新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提高劳动关系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和谐稳定。
新时代劳动关系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
新时代劳动关系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摘要: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具有显著从属性的劳动组织关系。
新时代的劳动者更加注重劳动条件和职业发展,更加渴望平等,而企业更多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使得企业与劳动者存在着明显或是潜在的矛盾关系,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劳动者相对于企业大多处于劣势地位,劳动者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从而导致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不和谐情况,因此,完善企业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劳动关系;创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一系列重要变化,探讨劳动关系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
这些变化包括劳动力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下降、劳动力队伍质量提高、新生代劳动力价值观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更注重公平正义、工人维权意识增强、更具流动性的社会)等,均对当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带来了了一系列挑战。
1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拖欠工资情况较为严重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对于企业工资分配监管力度不够大,使得企业在工资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部分企业会以资金周转不开、市场情况不乐观等理由蓄意降低或是拖欠员工工资,造成劳动关系矛盾。
1.2劳动合同存在走形式现象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企业更多的是愿意与管理者、技术类员工等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中小企业对于基层职工、兼职员工等则是能省则省,有的则是劳动合同如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对企业和职工的实际效用并不大,发挥不出劳动合同应有的效力。
1.3职工参保比例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在考虑自身利润的情况下,选择只给管理者、技术员工等缴纳五险一金,普通员工则是不缴纳或是只缴纳部分社会保险,另外,职工参保比例相对较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一些外地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更愿意选择将应缴纳的保费以工资形式发给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着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据《2010年十大社会矛盾分析》显示,劳资冲突成为我国当前十大主要社会矛盾之首。
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如何予以正确认识,并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和谐劳动关系概述
和谐劳动关系是从和谐社会的概念中衍生而来,其具体内涵包括:(1)劳资平等是前提。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都有依据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均等权利,只有平等合作,才能够成功订立劳动关系契约。
(2)它是平等基础之上的利益协商和调整。
劳动关系的核心是雇佣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正是这些经济利益的调节不当,才使得劳资纠纷不断。
(3)目标是劳资双赢。
双赢是处理劳动关系的一种最为公正的态度,它既要求兼顾各方利益主体,又需要确保并促进基本权益,惠及社会。
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点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恩格斯指出,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契合创新社会管理背景,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搞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不少用人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短视行为导致劳资冲突频发。
只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经营者和投资者等多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3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特点
3.1 劳动者维权意识觉醒,劳动关系凸显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从被动表达的维权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张,不仅注重劳动付出与报酬的对等,并且更期望获得均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这使得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
2005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劳动争议案件中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经济补偿金等三类诉求为主,占案件总数的79.21%。
3.2 非公有制领域的劳资关系成主体,劳动关系更显复杂性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劳动力转向非公有制领域,发展成为劳资关系的主体。
据统计,2008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比重已达到74.8%。
同时,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化,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等多种劳动契约的订立,对劳动部门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不可避免地成为劳资矛盾的高发地。
3.3 劳动关系开始由个体调整模式向集体模式转变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劳动者意识到通过个体行动往往很难实现权益主张,劳动维权开始由个体向集体转变,劳动关系调整模式随之也转向集体模式,集体劳动争议频发。
例如,浙江省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在2005年至2007年的两年间增长了131%。
4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1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
(1)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构建群防群治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近年来,我国劳动保障立法成绩显著,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因此,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予以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管理体制,多部门联动以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
(2)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工资收入是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
为此,要保障劳动者的底线公平,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要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建立健全以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整合,消除影响劳动者分配不公的外部因素。
(3)健全人事争议调处预防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矛盾和纠纷。
1)必须健全行业、街道等基层专业调解网络,尽量将劳动争议处置在萌芽状态;2)加快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实体化、标准化建设,促使更多劳动者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益;3)建立劳动争议多方联动调处机制,加强劳动、工会、信访、司法等相关部门的衔接,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4.2 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倡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范
(1)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明确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愿景,促使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2)接轨国际经验,导入sa8000标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sa8000标准作为一项新的国际贸易标准,对企业工作环境、劳动时间、雇员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利于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3)尽快建立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劳动守法诚信评价体系,对不同评价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其中,将严重劳动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通过行政手段及舆论压力督促其整改并规范;对于先进企业则加大表彰力度,以点带面,通过典型示范来助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4.3 进一步培育劳动者联盟,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参与力量
(1)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中坚力量。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基层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言者,既要强化责任意识,又要找准定位和切入点,一方面要最广泛最充分地吸纳一切劳动者,提高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工会组建率;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创新工会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优化运行机制,针对职工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建议,进行归纳梳理,积极落实整改,并及时进行反馈。
(2)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稳固和谐劳动关系。
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再就业培训;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要树立利益共同体观念,强化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职业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同时,劳动者还应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学法懂法,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发挥社会组织创造性,建立ngo动员下的公众参与机制。
社会中介力量是联系政府与公众的重要纽带,应通过立法规范来正确引导其发展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有益补充形式。
当前不少行业协会、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团体等开始介入劳动关系调整领域,代表劳动者来与企业进行协商沟通。
4.4 进一步健全三方协调机制,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三方协调机制是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就劳动关系为主的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进行相互协商的组织体制、法律制度以及运作程序,是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是关键。
(1)遵循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和兼顾三方利益的原则,劳动部门、工会、企业代表应从当地实践出发,研究和制定三方协商工作规划和章程,建立健全三方协调机制。
(2)结合劳动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劳动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监察工作,总工会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工会建设体系,企业家协会则积极引导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缓解劳资矛盾,确保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行和畅通。
总之,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中,只有充分结合当前劳动关系变化的新特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培育劳动者联盟、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才能
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从而为创新社会管理贡献应有之力,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