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49学习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考试中必然存在的考点,是需要教师重点教学的知识。

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体,与现代汉语具有较大的区别,为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强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爱好。

文言文不仅仅是中华古文化的精髓,更是古人们思想和哲学的智慧结晶,本身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性和文学审美价值,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修养。

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本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的“世界”,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千古之美。

课本教材中的篇章很多都是流传千古的极品佳作,无论是从思想性来说还是从艺术性来说都具有极高的探究和教学价值。

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教材,通过自身对于文言文的解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领略文言文的文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鼓励互相讨论,多鼓励少打击。

例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帮助大家记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结成学习小组进行问答,表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一-般而言,初中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对于文言文一般会有-种抗拒的心理,这是由于文言文不够贴近生活的缘故。

浅谈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3 . 深 入领 会 , 精 读课 文
( 一) 学 习文言文 , 要 掌握文言字词 、 句式 等方 面的知识 。
1 . 重视预习 , 学 会 自学
督促学 生进 行课前预 习。课前一定要让 学生借助注 释 , 逐 字逐句地 翻译 。预习时要求学 生找出疑难字 句提交课堂讨论 , 向老师 、 同学请 教 ;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 , 突出重点 , 突破 难点 。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 , 我们要善 于记忆 、 比较 、 归纳 、 整理 , 把字词学“ 活” 。
建议教师采用“ 四行对译法 ”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 习方法 。所谓“ 四行对译法 ” , 就是在对译时分四个 步骤进行 , 并 采用分 四行书写 的格式。第一行抄 录原文 ;第二行在原文每个 词 的下 面( 一定 以词为单位 , 单 音词 、 复音词均如此 ) 画一竖写的 破折号 , 表示 待注解 ; 第三行以词为单位对准第二行的破折 号作
二、 切合实际 , 教 会 方 法
2 . 质疑 、 解难 , 细读课文 通过课 内细读 , 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正音 、 正形 、 断句 , 解决
在 粗 读 中遇 到 的 疑难 问题 ,对 文 章 结 构 进 行 分 析 以加 深 对 文 章
内容 的理解 。此外 ,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 常用 的文言句式有 : ①判 断句 ; ②在被动句式 ; ③句子成分 的位置 。这类句式 常见 的有主 谓倒装句 、 宾语前置句 、 定语后置句等 ; ④句子成分 的省略 。即 省略句 ; ⑤ 固定句式 。
在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让学生通过粗读 ,从整体上把握 课文结构。结合 注释 , 根据上下 文读两三遍 , 大致 理解文意 。学 生在粗读中要 画出疑难词句 , 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在粗通 文意上 , 很 多学 生存在着一个误区 , 即等待老师一句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浅谈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浅谈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浅谈新课标指出: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中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

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觉得“导—读—议—记”的文言文四字教学法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一条有效的教学思路。

导,即是创设情境的精心导入。

精心的导入是吸引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欲望乃至动力的源头。

如何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成语导入法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中,对这类文章,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导入呢?如在教《孙权劝学》一文时,我先要学生对出“士别三日”的成语的下半句“当刮目相看”,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中”。

接着,我就向学生讲这个成语的由来,这样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顺势提出:“在文言文中,它是怎样表述的呢?”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语课文,学生结合注释熟悉课文,其成语的来龙去脉就会很清楚了。

二、故事导入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

如教到《木兰诗》时,可让学生讲自己了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再由老师过渡到用汉乐府诗来表达与我们的故事有何异同呢。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能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了。

三、多媒体情景演示法如《口技》一文,可采用视频音响中的模拟语声导入。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有语文外的学科知识如《山市》中神奇的“山市蜃楼”引用物理中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导入;有时为了让学生在最佳的开课之时明白事理,也还可以采用讨论式导入,如教学《伤仲永》时可引用爱迪生的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展开关于成才的讨论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虽然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总体较低,也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难点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难点分析1. 语言难度高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其使用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古代的词汇和繁琐的语法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

2. 阅读理解困难3. 缺乏实际运用文言文主要是一种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用到文言文,因此在实际运用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策探讨1.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针对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综合运用。

可以通过讲解,翻译,背诵,演绎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词汇和古文的语法结构。

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生活和文化,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实践,学生才能逐渐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提高对古文的了解和掌握。

3.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以古代诗词、著名散文等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小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对文言文的认同感和兴趣。

4. 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现代文化元素,使古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可以通过对比古今差异、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学的联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言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作者:殷晓英来源:《新时代教师》2012年第11期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为:“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言文被排在首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日常教学中的弊端。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语言表达形式也与现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一感到困难,学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惧怕心理。

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我是采用以下形式:1.注重形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加上文言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卖油翁》的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可以在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后,再来学习原文,古今对译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以及课文的道理。

1.2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核舟记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

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2.读法多变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觉得容易,首要任务是教学生会“读”。

俗语“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再确切不过了。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文言文教学已成为教师和学生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言文作为汉语言文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言文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就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难点分析1. 文言文语言古老、陌生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着显著的差异。

对于初学者来说,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极其陌生,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学生们往往会感到文言文的学习无从下手,缺乏学习的动力。

2. 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困难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复杂多样,各种句式多采用并列和重叠的结构,使得理解和分析文言文句子成为学生们的一大难题。

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面临着词义辨析、句式理解等方面的困难。

3. 文言文阅读理解困难文言文大多是古代经典文献,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会遇到古文生字、生词等困难。

由于古代文化的差异,学生们对于文言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会感到困惑。

二、对策建议1. 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介绍文言文的起源、特点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们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文言文段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分层次、分类别教学由于文言文语言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逐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

可以先从最基础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入手,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3. 注重古今对比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古今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差异,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通过此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

4. 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古代诗词、典故、历史事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课文的默写和注释,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减退。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故事讲解、课外阅读、诗歌赏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文言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语境教学文言文作为古代语言,往往会使学生感到陌生。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语境教学,即通过创设各种语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剧本表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文言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注重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文言文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文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赏古代戏曲、参观古代建筑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古代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文言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信心。

在短短的几千字里,我们只是简单地谈及了一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要想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相信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必将朝着更加高效、生动和有趣的方向迈进。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初中文言文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寻找解决的对策。

一、难点1. 语言难度大作为古代的文字,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很难快速适应。

尤其是一些古文篇目,其中的古代词汇和繁琐的语序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

2. 文化意识薄弱由于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较少,导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难度提高。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无法很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其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习兴趣不高相较于现代汉语,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更为古拙,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对策1. 深入学习古代文化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讲解与古代文化有关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提供丰富的教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与学生经验和知识相接近的文言文材料,或选取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古文篇目,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 分层次教学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古代文言文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5. 组织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古代文化体验活动、古代文化知识竞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泛的学习平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学生找 “ 捷径 ” , 使其能顺 利过文言文这 一关 。 我本 人的具体做 兴趣与能 力 ,我们必 须灵活运用 多种 教学 方法 ,促使 知识 类
俗话说 , 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 只有让 学生对文 言文 产生 了
浓厚的学 习兴趣 , 才 能让学生 积累足够 的文 言文知识 。 怎样才 声朗读, 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通过朗读, 可以 能让学生产生 兴趣呢 ? 淤利用 成语 、 典故 、 名言警 句 、 历史故事 培 养学生语感 。 而文 言文 比现代文 讲究韵律 , 带有 明显的声音 来引入课文 。 如, 温 故知新 、 三顾茅庐 等 , 而 正是这些有 生命力 美 , 学 生也愿意读 。 在朗读 中 , 教师要教 给学生 朗读的方法 , 包 的词语能有效地 吸引学生求 知的热情 。因为学生 对这些 词语 括 朗读 的节奏 、 语气、 语调 、 语速 , 能 更好地 朗读 课外作 品 , 从 和故事有所耳 闻 ,因此会对 它们的 出处 和相关文 章 比较 感兴 而形 成能力 。需 要指 出的是 诵读需与会 意密切 结合 ,疏 通文
趣。 于下载与课文相 关资料导入课 文 。 现代化 教学手段 在不断 义 ; 例 如在背诵《 出师表 》 时, 要抓住 诸葛亮 由谈 论形势到 三条
完善 , 我们可以从 网上下载与课文 相关的 图片 , 利 用多媒体 技 治 国方针的提 出 , 由叙 述 2 1 年 来的经历到 “ 出师” 战略 目 标 的 术为 文章配上古典 音乐朗读 , 或 采用多媒体 手段 直观地展 示 提 出, 由归纳各 方面的责 任到全 篇主 旨的点明这 条行文 线索 , 与课文 有关的 音像 、图画 内容 ,创设情景 。《 红 楼梦》 、 《 水 浒 做到灵 活记诵 。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长湖中心学校黄和平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

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下就师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是一个教育强省,然而从执教多年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却呈削减之势。

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无所事事,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认为读书用处不大,反正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就能赚钱;有的认为家里有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可以继承,家里正缺帮手呢。

加上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只顾赚钱,对孩子缺乏管理,对学习不重视,助长了这种情绪的滋长。

另一种是厌学。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加上中学的学业负担比小学来得重,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成绩下降,与小学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认为学习太苦了,倒不如玩耍轻松自在。

他们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

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朗读“自读通大意—诵读理文脉—悟读重积累。

”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古希腊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会翻译,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必须强调的是,文言文教学,千教万教,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在文化上、思想上有所获益。

我们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承载着一定思想含量的作品,是要告诉后人很多道理的。

初中生尽管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在其中读出自己的结论,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读文言文,要读出历史经验、人生智慧,这才是最高境界!2.整体把握下的局部细研。

整体把握,局部精研,文言文教学应该进入到领悟文意、品味细节的层面。

教材所选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便于课堂班级授课制下的阅读训练。

教材所选文章均为古人精心写就,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方面面,精益求精。

立意的把握离不开文章结构的研究,也离不开关键词句的准确理解,这些文章便于教师对学生实施词意、句意、文意——“三意”一体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基于启发式学习理论而产生的。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让他
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并增强他们对文言文水平的认识。

二、阅读式教学法
阅读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来学习和掌握文言文语法和句型。

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小说或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性格、情感、思想,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趣味化教学法
趣味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趣味化的学习环节中。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成语接龙、文言文填空、文言文速记等游戏让学生参与,这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法和句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式教学法是将文言文小说和故事情节转化成作品,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需要用文言文来描述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以及归纳小说或故事的主旨。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言
文阅读能力。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法和句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
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
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文言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心得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心得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心得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教学的地位逐渐被普及化的现代文所替代,但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文言文教学仍然必不可少。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心得。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诵读文言文并非简单模仿古人读音,更是理解古文的深层次途径。

而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认知、语言和思维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学生由于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和抵触,往往会因为看不懂文言文而放弃学习。

因此,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习得能力和文化背景,设计生动有趣的讲解内容和互动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在讲解解析文言文时,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理解得透彻明白,这样才能把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以诵读促进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为文言文的句式和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而课文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言文,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的结构和思路,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

因此,在诵读文言文时,必须强调学生的准确发音和语调,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充分理解文字和意思,帮助学生掌握古文读音和文化背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机、CD机、MP3等,提供先进的语言工具,使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更深入和广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文言文的解读能力文言文有着天然的规范性和模式化训练性,学生必须记住文言文的单词用法、句子结构、文脉语义等方面的技能,才能读懂这些文章。

为此,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解读文言文,运用批判思维解读文言文,否则将只能死记硬背。

激兴趣 重方法 调感官——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激兴趣 重方法 调感官——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读 、齐 读 )() 师 范读 ,学 生仿 读 ,边 读边 疏 通 大意 。( 学 3 教 4 ) 生 熟读 课 文 ,思 考 :① 课 文 结尾 “ 其 杖 ,化 为邓 林 ”这 个 弃 情 节 ,你 是 如何 理解 的?② 这 篇 神话 对后 世 影 响很 大 ,人 们
常 以 “ 父 逐 日 ”比喻 什 么 ?能 找 出古 诗文 中的 名句 为佐 证 夸
学 生 是知 识 的容 器 和被 塑造 的材 料 ,完 全 处于 被 动地 位 , 降 则 中 国古 代神 话 ,要 求 学 生先 讨 论 、翻译 ,然 后分 析 两则 神 低 了他 们 的求 知 欲 。教 学 方法 的 单… 、陈 旧 ,课 堂气 氛 的沉 话 的相 同点 。学 生通 过 讨 论交 流 后 明确 :它 们 都表 现 了古 代 闷压抑 ,造成 学 生 学 习兴趣 淡 薄 、效 率 低 下 。倡 导新 课程 理 人 民挑 战 自然 、征 服 自然 的愿 望和 顽 强 的毅 力 。 念 以后 ,教 学关 系 发 生 了变化 ,学生 成 了学 习的 主人 ,课 堂
备裁辱厢
趣 重 方 法 调 感 官 激 上 / \
一 一
浅谈初 中文言文教 学
◎许 昌如
提 起 文 言文 ,也 许 学 生头 脑 中立 刻 呈现 的 就 是 :难 于理 解 ,枯 燥 ,唉 !又 要 背 书 了。学 生 有 了这 样 的观 念 ,想 要 学 好可 就 难 了 。造 成 这 一局 面 的主 要 原 因是 : 当前 初 中文 言 文
谐 的 教学 氛 围 ,使 学生 轻松 愉 快 地学 习 ,真 正 成 为学 习 的主
人。
2 议 论法 :如 《 仲永 》 教 学片 段 :课 堂 辩论 :成 才 的 . 伤 关键 。( 辩题 :① 正 方 :天 资 聪 慧是 成才 的关键 。② 反方 : 1 ) 后 天教 育 是成 才 的 关键 。( 要 求 同学 结合 课 文 内容 , 联系 实 2 )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发表时间:2020-09-01T10:01:49.2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作者:孟昭园[导读]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

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

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

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

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

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

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

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二、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我们可以通过同学们看过的影视剧《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激发他们读原著的热情,尤其从激发他们读浅易白话小说开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这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且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再学习一些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小短文,再学习《岳阳楼记》、《出师表》之类较长的美文,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言文的词汇,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步入初中阶段以前,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文言文。

加上文言文生涩难懂,有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对学习文言文产生畏难心理,以致文言文学习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弱项。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三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以历史为背景,以故事为引线,提高文言文教学趣味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解释生涩难懂的文言“字”和“词”,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懂得用。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教材《论语》一课,我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述关于宋代开国名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转入对《论语》一课的学习。

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注意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

这样,通过《论语》学习,学生了解了常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用法,逐步消除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二)注意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有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词语在字面上区别不大,但译成现代汉语则意思不同。

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从表面上看,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词的意思没有多大区别,“异”可解释为“奇怪”,“水”可解释为“河水”,“箕畚”可解释为“箕畚”。

但是,把这些词直接翻译成为现代汉语时,就会发现句子意思不通顺。

我告诉学生:按文言文词的常用意思翻译句子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就要想到这个词被活用,应当运用逻辑、结合句意来判断这个词在句中的实际意思。

学生能把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正确地翻译为现代汉语,就化解了文言文学习的难点,进一步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开设“文言文活动课”。

每个月下旬,我安排一节课作为“文言文活动课”。

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之前,我都向学生推荐一篇文言文,并提出学习要求:1.通读这篇文言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选择自己最喜欢某一段故事情节讲述给家人听,并说出你喜欢它的理由。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概要: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文《陈涉世家》中,关于陈涉起义原因及发动过程的理解和分析,是初中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

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初中人教版第三册)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

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

“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

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

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综合分析法为此,我在教学使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把握这部分内容。

具体步骤如下:(一)抓住关键词语(句)进行分析:1、“失期,法皆斩”----戍卒们由于途中遇雨耽误了期限,按理情有可原,可是按秦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而初中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再看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

此足以凸显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应该是我们在新课标下进行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文言文教学中推陈出新的一把标尺。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落实呢?一正确认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老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成了令人头痛的厌烦事。

大众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为“串讲+翻译+处理课后作业”。

“串讲”即为“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体现。

字字落实有必要吗?我看大可不必。

事实上,字字落实也不能够做到,如生僻字,特别是那些虚词尤其如此。

至于常用词的常用意义,重点词语的意思,确实应该下大工夫落实。

常用词的常用意义,我们差不多在任何一部古书中都和它们有接触,如果不彻底了解它们,不但这篇文章读不懂,其他文章也读不懂了,甚至完全陷入误解,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意义,这是一种以简驭繁的方法。

这才是课堂上的重点。

二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学生什么都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排斥的心理。

浅谈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17 现。

而且也存在一些家长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方面的误解,认为在小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语数英等学科的掌握才是最主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好坏无所谓。

这一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认知,从而影响教学。

因此老师们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维护课堂纪律。

通过微课视频将知识生动化的传递给学生,转移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起到维护课堂纪律的目的[2]。

教师们也要跟学生和学生家长普及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课程。

综上所述,微课利用教学知识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既扩展了课堂知识,还积极调动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微课不但有利于辅助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教学疲劳。

微课的视频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也让学生们通过生动的教学视频更好的理解知识难点及重点。

学校也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因为同学们只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才能更好使用微课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和自身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1]池云,王兵.浅析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4):35-37.[2]王明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5):60-61.浅谈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吴晓钗 (浙江省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 3124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17-01 文言文集语言凝练,构思独特,史料翔实,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但是,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太少,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已有的阅读积淀又十分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兴义雄武中学教师:陈康慧
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朗读教学、文言翻译、传承文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关键词:兴趣;朗读;翻译;传承
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

尤其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

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洋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一、兴趣激发要先行
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面临的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时尝试了一些方法,效果还是可以的。

1.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现实生活中,政治演说、企业文化,甚至日常表达,语言简洁、精练,可收到极好的效果。

而文言文中的许多名句,言简意赅,运用得当,尤显典雅,意蕴深厚。

例如,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取自曹植《七步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国民党屠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一些心理障碍,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治疗的良方。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将古人思想浅易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往往乐于接受。

如有的学生任性,管不住自己。

古语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古言含有深刻的哲理:要奋斗,振作精神,自强不息。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益的。

2.给学生讲很有趣味的文言小故事。

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极高。

3.从每篇文言文中挑出几个重要的词,借助工具书从造字法的角
度研究它的本义,然后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并把它讲给学生,会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来。

总之,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随即就调动起来。

正如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二、朗读教学不可忽略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

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他们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再次,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

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

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古之良训。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

三、文言翻译不失为学之捷径
学生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内容。

而了解文言内容,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

通过翻译,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学习了相关的文言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了文言词汇,提高了文言阅读水平。

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授人以渔”。

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

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保留就可以了。

翻译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也学习了一些文言语法,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通假字等等。

例如,学生在翻译时,会遇到古今词义差异的文言现象,他们在这时就会利用工具书或查资料,了解到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如古文中的“江”、“河”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代的“江”、“河”则泛指一切河流,“江”、“河”这两个词的意义范围今比古大。

(2)意义上的转移。

如古文中的“牺牲”指祭祀时供奉的猪、牛、羊等牲畜,而现在的意思是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这种意义发生了变化的词在文言词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3)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文中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自谦的中性词,而现在的“卑鄙”指品行恶劣,属贬义词了。

四、熟读背诵,传承文化
学以致用,古为今用,传承中国古文化之精髓,这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根本之所在,但怎么去传承它,背诵应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可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古文,是因为文言文读来拗口,背来易脱句,加之一些同学不理解语意,感受不到古文之美。

针对这种情况,我近些年来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

1.还原式。

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

如是几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还能从中领略到不同于现代文之美。

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三问三答一段,学生不易记诵,但通过翻译还原这种方式,学生之间尝试互相问答,很快便诵之如流水。

2.问答式。

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

如在讲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可设置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滁人游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太守在野外以何宴请众宾?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太守醉态如何?”用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又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而且对内容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3.连贯式。

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

教师诵出上句,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4.联想式。

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平日的写作中尽可能多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为我们的作文添彩。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无疑是作文“出彩”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之一。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文化的方式之一,应该尽量突破教材的原点
向生活靠拢,一方面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一方面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以怡养性情。

例如,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死》一文,学生基本能感悟在安乐中思忧患,永保奋进的动力;在忧患中求上进,用“后天下之乐而乐”鞭策自己,奋斗不已,永葆挑战自己的雄心!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探索。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是我们教学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卢丹.文言文语文教学打开历史积淀的窗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6).
[2]娄登荣.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J].语文学刊,200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