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合集下载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21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教学创新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教学创新是指通过改变教学环节、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阻碍和困惑。

有必要对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创新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教学创新的发展路径和策略,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教学创新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正在不断更新和改变。

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的意义重大。

教学创新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创新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有效进行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技术应用广泛: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子教室、在线课堂、智慧校园等,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教学资源丰富: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3.个性化教学: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个性化教学的可能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

JIAO YU XIN XI HUA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薛子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摘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部近年来的重要方针政策,也是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的融合为切入点,推动教学全面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催生新的课程教学范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教材的电子化协作、校企的网络化协作,在教学理念方面推动教师树立团体协作的观念、具备学科融通的能力、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以此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范式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对推进整个大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点,对大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激发整个高校教学系统的活力,进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来是教育部的重要方针政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这些文件都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也带给我们启示:可以从“现代信息技术”这个点着手改变教学环境,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渠道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是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其本质则是实现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2018年11月24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要打造五类中国“金课”,五类“金课”中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都要倚重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吴岩特别强调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重点即在于结合传统课堂之长与现代信息技术之便而推陈出新。

新媒体时代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新媒体时代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新媒体时代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在这个大背景下,民办高校面临的教学挑战也在不断升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实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新媒体时代下思政课教学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给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

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获取信息,而不是传统的纸质书籍和课堂教学。

新媒体的发展也使得谣言和不实信息更容易传播,学生对于思政课等教育内容的选择性上课程的拒绝大幅增加。

而且,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进程,这就使得传统思政课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教学需要注重将新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手段,加强思政课的线上线下互动,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引入一些新媒体技术、教具和课程,使得思政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课堂互动、讨论及作业提交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思政课教学还需要进行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挖掘政治知识,使得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政治微课、在线讲座、政治论坛、在线问答等方式,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思政课教学还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使得思政课程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实践教学,例如社会实践调研、政治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考与探索政治理论。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信 息 技 术 的发 展 使 得 传 统 的 教 学 手 段 正 在 由 粉 笔 + 黑
的不 同需 求 。另 一 方 面 , 学 模 式 是 承 载 教 学 内容 传 达 至 学 板 、 图 、 灯 、 教 挂 幻 电视 等 向一 体 化 多媒 体 方 向发 展 。教 师 可 以 生 的 重 要 载 体 ; 同 的课 程 有 不 同 的 教 学 模 式 要 求 , 一 门 利 用 多媒 体 教 学课 件 , 设 启 发 、 导 式 教 学 情 景 , 利 于 调 不 同 创 引 有
件。
本 在 课 堂 上 不 好 体 现 的 内 容 , 助 多 媒 体 设 备 也 可 以充 分 地 借
建 构 主 义 教 学 理 论 为 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提 供 了 理 论 基 演 示 , 至可 以 把 实 际 生 产 过 程 、 学 实 验 、 程 实 践 等 通 过 甚 科 工 础 。该 理论 所 强 调 的学 生 是学 习 的 主 体 、 知 识 意 义 的 主 动 多 媒 体 设 备 引 入 到 课 堂 中 来 , 得 封 闭 的课 堂 变 得 开放 , 是 使 学 建 构 者 , 于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动 学 习 、 极 探 索 的 可 持 生 在 课 堂 上 走 出了 书 斋 , 现 了 教 学 、 研 和 生 产 的 结 合 , 对 能 积 实 科 开 续 发 展 能力 ,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个 性 化 人 才 , 阔 了 学 生 的 眼 界 , 养 了学 生 的 实 践 能力 和 创 新 精 神 。这 样 培 培
方 面 , 生 个体 的 基 础水 平 、 维 方 式 、 习 方 式 等 的 和 回答 问 题 , 此 把 学 生 的 思 路 始 终 吸 引 到 教 师 的 讲 课 中 学 思 学 以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业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教育领域一系列深刻变革。

信息技术不仅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育模式,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本文要在分析我国高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时代需要创新性人才,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不足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39.21一、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时的一句话铿锵有力,像一道时代的音符,发人深省。

在一个信息高度爆炸,创意层出不穷的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型人才,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无疑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然后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我国的创新性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教育,而教育的灵魂在于与时俱进地改革。

毋庸置疑,我国现有的“授之以鱼”的接受型教育,在以往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知识型人才。

但是如今的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呼唤的是创新性人才,因此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建立一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体制,有了创新的教育体制,我国的创造性人才才能“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当然,并非所有的改革都是卓有成效的,为了实施有效的教育改革,首先要认清信息化时代下,我国高校改革的战略性目标,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当下传统教育的优劣,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为革新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二、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知识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甚至各国之间不再局限于有形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高等学校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毋庸置疑,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里,我国现有的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为人类知识的积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混合式 教学模 式探 索的意 义
考核的统一。 主要有教师评价 , 学生 自 我评价和学生 互相评价。 在 评价 内容上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 习结果的评价。 通过教 师评
混 合 式 教 学 模 式 是 教 育信 息 技 术 与教 育 教 学 深 度融 合 的一 项 价、 学 生 自我 评 价 和学 生 之 间对 学 习过 程 的 跟 踪 评 价 , 促 进 了学 生 成果 。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和学习模式 , 构建 。 2 +l + N” 人才培 的学习效果 。 例如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 中教师在教学服务器上为每 养 目标 , 构建覆盖学生在校学习、 顶岗实习和继续教育三个教育教 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 学生把在一学期课程开发中每次做的工作 学阶段的立体数字化网络。 促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 , 通过开放 网 都按进度存放在 自己的学 习文件 中, 在 开发过程中, 教师可以随时 络课 程 , 扩大社会培训在线教学资源, 引导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 将 学 校 随 地 地 了解 学 生 的 学 习状 况 , 同 时学 生 之 间、 学 生 自己也 可 以随 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育的 “ 混合教学模式” 探讨
杨桂霞
教 育信 息技 术飞 速 发 展 , 推 动 教 育 改 革 向纵 深 发 展 。 很 多高校 决、 小组协作问题解决、 分组交流讨论、 常见问题解答、 在线智能答 构 建了校 园网并 实现 互联 , 积 极 搭 建 网 上教 学平 台 , 建 设 资 源 共 享 疑、 自测方案、 作业方案和作业评判等。 教学活动应该参照已经设计 课 程 内 容及 其 呈现 形 式 , 并按 照教 学 的进 度 有针 对 课 程 。本 文 试 图 从 高校 思 想 政 治 课 入手 尝试 利 用教 育 信息 技 术开 好 的课 程 目标 、

浅谈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谈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 着信 息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教 学 环境 、 教 学 设 备 发 生 了根 本 性 变 化 , 也 改 变 着 教 师 的 教学 理 念 与教 学 模 式 。 在新的条件下 , 教 师 必 须 有较 高 的教 育信 息 化 的 理 论 水平 和教育技 术能力 , 用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和 教 学
难、 循序渐进 , 要求 学 生 掌 握 ma t l a b 的 基本 操作, 会 用ma t l a b 进 行 基 本运 算 , 绘 制 图形 等, 并认真 完成实验报 告。 借助数学软件 , 通 过 数 学 实 验 诠 释 数 学 问题 的 实 质 。 如割
学 习体 现 了个 性
关键词 : 信 息技术 高等数学 教 学模 式 数学 实验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3 ) l 0 ( b ) 一 0 0 5 7 — 0 1
2 实验发现型 教学模式
1 应用探究型教 学模式
探 究 型 教 学 就 是 在 教 师 的 启 发 诱 导 下 , 以 学 生 独立 自主 学 习 和 合 作 讨 论 为 前 提, 以 教 材 和 热 点 问题 为基 本 探 究 内 容 , 以 学 生 周 围世 界 和 生 活 实 际 为 参 照 对 象 , 为
监控 、 调整, 使 教 与 学 的 过 程 不 断 深 入 发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自 由表 达 、 质疑 、 探究 、 讨 论 圆术 与 极 限 、 变 化率 与导 数 概 念 的 引出 、 积 展 , 真 正 提 高 了学 生 的 数 学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同时 结 合 和 自主 学 习 能 力…。 问题的机会 , 让 学 生通 过 个人 、 小 组 等 多种 分 概 念 的 引 出 和 级 数 的 讨 论 等 , 解难 释疑尝试 活动 , 将 所 学 知 识 应 用 干 解 学 生 的 实 际情 况 , 选取一些开放性的案例, 决 实 际 问题 的 一 种 教 学 形式 。 探索构 建发现 型数学实验 案例 , 如轨 迹 问 4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展开研究,以探讨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环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设计并开展全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实现个性化和协作学习。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使得学习资源得以共享和利用。

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教育软件、教学平台等工具的使用,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生则需要主动参与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教育教学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信息化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地理限制,实现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院校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其次是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更新。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关注产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再次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的评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4、总结 在整个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其利与弊也逐渐显现出来,他 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地域限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学 生可以便捷的获取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学习的时间、地点也 更加的灵活,但同时他也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把控制能力,更重 要的是,他要求学生有极高的自控和自学能力,这是教育教学 改革道路上的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都 应从线上教学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使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研究出一套更符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的教 学方式。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 目(编号:2018KY0783);2020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课程思 政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2020SZB09)。
1.2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模式有着很大差 异,缺少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使得一些简单问题的讨论,需要花 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缺少了老师的现场督促,对于学生的 自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独自上课,很容易走神,所以在整个 课堂教学中,需要大大提升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使 其能够充分的融入课堂;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常出现“眼睛懂 了,手没懂的”现象,此时需要配合课前预习环节,并增加具有 针对性的练习来进行知识巩固。所以整个线上教学分成课前、 课中、课后三个部分来进行设计。
160
Subject construction 学பைடு நூலகம்建设
堂”的弹幕功能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名字不可见,大家可以畅所 欲言,无需顾忌回答的是正确还是错误,大大提升了同学们课 堂参与度;与此同时,结合课堂所授知识点,让同学们进行随堂 跟练,更好的掌握内容;还可以通过随堂测试、实时反馈、课后 练习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 多方面的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课后,利用MOOC 中所提供的单元练习和单元测验,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巩固练 习,遇到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先通过网络查找解题方法,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

浅议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

化 的评 价 标 准 ; 后 , 立 教 学 评 价 的 方 法 。 目前 教 学 评 价 采 最 确 用 的方 法 有 定 性 评 价 与 定 量 评 价 、 合 性 评 价 与 专 项 评 价 、 综 诊 断性 评 价 与 终 结性 评价 等 。 3营 造 信 息化 条 件 下 高 校 教 学 管理 的环 境 . 31 . 完善 教 学 管 理 制度 。 信 息 化 条 件 下 高 校 教 学 管 理 制度 的完 善 还 应保 证 :一是 建 立 教 学 管 理 信 息 化 标 准 制 度 。 国 家教 育 部 于2 0 年 1月 出 02 1 台了 《 育 管 理 信 息 化 标 准 》 又 于 2 o 年 制 定 了 《 育 管 理 信 教 , 03 教 息 化 标 准 》 用 示 范 区建 设 实 施 办 法 ( 行 )高 校 的教 学 管 理 应 试 , 信 息 要在 国 内 和 国 际交 流 和 互 换 , 要 制定 相 关 的 制 度 。 证 就 保 数 据 的可 共 享 性 : 是 建 立 有 关 高 校 信息 化建 设 的 制度 . 了 二 为 推进 学 校 的信 息 化 建 设 ,首 先 要 加 强 校 园 网 建 设 和 图书 馆 的 信息 化 建 设 , 制定 相应 的 改 革措 施 和制 度 , 用 信 息 技 术 开 发 利 和设 计 教 学 课 程 软 件 。 32 立基 于校 园 网的教 学 管理 平 台 。 .建 任 何 事 物 都 处 在 一 定 的 环 境 当 中 ,教 学 管 理 也 有 它 存 在 的环 境 , 信息 时代 教 学 管 理 的环 境 是 基 于 校 园 网 的 网络 平 台 。 所 以要 加 强 教 学 的 管理 . 要加 强校 园 网 的建 设 。 园 网 建设 就 校 需要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是整体 规划 : 是分期建设 : 一 二 三是 软 硬 兼 施 ( 硬 件 建 设 的 同时 要 加 强 软 件 的 建设 ) 四是 专 人 在 ; 管理 ; 是加强培训 ; 是应用为主。 五 六 4 建设 一支 高 素 质 的 教 学 管理 队伍 . 信息 化条 件 下 对 教 学 管 理 人 员 的素 质 要 求 :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57移动互联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利用IT 技术所带来的交互体验,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改变,势必将会让传统的课堂发生革命性改变。

目前的课堂教学信息化还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各学校虽然在大力倡导和实施信息化环境建设,校园的电子设备不断更迭,网络环境不断完善,教师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也在不断开展,但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电脑固定播放课件或采用电子白板进行纷繁复杂信息展示的状态,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一个便捷的互动沟通工具,仍处于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

显然,这种现状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1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和模式下,学生处于“填鸭式”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设计不够合理、重难点不突出,不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可能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下,一些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教学中无法实现简单化、形象化,也不方便教师更好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不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

1.2 课堂参与不积极每个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多被现有课堂师生间交流和教学工具不合理而抹杀。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太多的信息,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交流互动平台,这样就很难调动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课堂氛围不活跃、学习效率不高。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秀芹的整个实践流程,形成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让工程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3)基于BSC 进行创新试验、创新创业和科研项目。

鼓励专业教师开出基于BSC 的创新实验,基于BSC 赛车制作提供创新实验场地、设备等支持,试验对接车队(甲方)的具体需求,为车队提够实验数据等资源。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通用)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通用)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通用)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一)有利于实现创新型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前景广阔,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途径之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新理念,提出后得到高校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由于信息技术涵盖多个领域,可以应用在教学任务开展环节中,日常监督管理也能够引入。

实现高校基层工作人员与管理层实时对接,在校园内形成区管理网络,减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制度冲突。

也可促进高校科技领域建设情况与国家先进水平接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教育信息化理念落实后在教学途径上也有明显增多,可满足不同时期高校学子以及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

(二)有利于改善教学管理与信息资源环境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拥有同等的重视度,信息化教育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教学任务的开展进行有效管理。

在知识资源上也有明显的增多,教学阶段还可以将网络知识与学习者共享,帮助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知识。

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完全能够满足信息化技术应用,大部分课程都会使用到多媒体设备,除此之外计算机的普及也加快了教学形式进步速度。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信息化教育可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先进技术,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高校发展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学生素质得到提升的前提下才可以将与发展提上日程。

而教育信息化正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更具有吸引力。

在讲解知识点时将网络上不通观点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可激发学生某某某思考的品质,并在教学环节中发表独特的见解。

计算机是了解社会动态不必可少的设备,信息化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一)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化(二)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教育信息化可丰富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到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课堂中教学人员提出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听课后反馈效果也有提升。

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材管理的思考

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材管理的思考
较 , 可 以利 用 网络 平 台 , 时 掌 握 教 材 的最 新 出 版 信 息 及 出版 也 及
社 提 供 的 教 材 征 订 电子 目录 , 更 加 准 确 地 选 用 高 质 量 的 教 材 为 提 供 客 观 依 据 和 有 力 保 障 , 证 教 材 征 订 工 作 的顺 利 展 开 。 保 ( ) 息 化 管 理 有 助 于教 材 的发 放 和 费 用 的 结 算 。 四 信
重 修 、 一 次 选 修 或 延 长 学 年 的 方 式 完 成 学业 , 使 这 部 分 学 生 第 致
手 中 的 已有 教 材 从 版 本 到 数 量 都 会 引 起 教 材 订 购 计 划 和教 材 发

者 : 沙 学 院 ; 南 , 沙 ,10 3 长 湖 长 4 0 0
放 的麻 烦 。教 材 供 应 实 行 信 息 化 管 理 , 以 及 时 了 解 学 生 的班 可 级 人 数 及 学 生 的选 课 情 况 , 能 及 时 根 据 人 数 的变 化 订 购 教 材 , 并 防 止 教 材 的错 订 和漏 订 , 高 校 学 分 制 教 学 改 革 提 供 有 力 的保 为
教 育 管理 / 1 3 3
对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高 校 教 材 管理 的 思 考
胡 广 涵
摘 要 : 高校 的 扩 招 和 学 分 制 教 学 改 革 给 高 校 教 材 管理 带 来 了 新 的挑 战 , 学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算 机技 术 的 应 用 和 网络 的普 科 计 及 为 高校 教 材 的信 息化 管理 带 来 了新 的机 遇 。 高校 的 教 材 管 理


高校 教材 推行 信 息化 管理 的必 要性
高教教材管理 的业务范 围包 括征 订管理 ( 括教 材征订 和 包 教 材查 询 ) 采 购 管 理 ( 括 教 材 采 购 、 购 查 询 和 临 时 采 购 ) 到 、 包 采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逐渐引入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个性化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为核心。

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依赖于主观判断和经验,而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海量的教育数据供决策者参考。

学校可以通过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学习行为、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注重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学习。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课程选择,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索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信息化可以为教师提供便利和支持,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教研、课堂观摩等形式,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在线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教师在使用教育信息化工具时也需要引导,学校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安娜1孔祥成21.烟台高级师范学校山东烟台 265600;2.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山东烟台 265600ʌ摘要ɔ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化在教育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已经被认可并大范围的推广㊂目前,信息化教育开始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新媒体技术 ㊁ 信息化 ㊁ 网络化 便是教学改革的代名词,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已经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教学效率,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渠道㊂本文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分析了高校思政的教育现状,并进一步的探讨了基于信息化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㊂ʌ关键词ɔ信息化;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措施ʌ中图分类号ɔG711ʌ文献标识码ɔB ʌ文章编号ɔ2095-588X(2019)-03-0320-01高校教育在进行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㊁紧跟时代潮流的概念㊂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㊂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主动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使命㊂最切合实际的就是掌握信息化背景下思政教学的形式,将新媒体新技术引用到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技巧,探索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方向㊂一㊁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一)思想政治课程重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㊂思想政治课程自小学便已经对学生进行开设,但课程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对于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程已经毫无新鲜感,再加上学生各个阶段的思维意识的变化,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㊂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说服教育,例如诚实守信㊁尊老爱幼㊁爱国爱党㊁遵纪守法等,这些名词贯彻到了各个阶段的思政课,重复性极高[1]㊂高校学生由于文化程度高,再加上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思想素质基本形成,因此对这门课程开始有了免疫,缺乏学习兴趣㊂(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㊂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是墨守成规㊁止步不前㊂首先是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没有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其次是对思想政治的认知度也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学好主要功课才重要,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的学习,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没有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所得的教育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㊂最后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灌溉式 的教学模式严重忽略了时代对人才的需求㊂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理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思想观念[2]㊂二㊁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一)数字化时代催生了新的教育革命㊂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时代,各个领域都因为高效的信息技术而蓬勃发展,这对教育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是进一步催生了新的教育革命㊂既然是教育改革,那么教学模式㊁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应该做出切实的改变,才能够有效的应对新的教育改革㊂依据目前教育情况来看,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㊂首先是教学模式,部分高校由于基础设施的阻碍,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无法通过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以至于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较差㊂其次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政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以及传统美德教授给学生,但很多教师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全方位的讲授知识㊂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青睐于互联网交互式的沟通,但思想政治理论过于书面化㊂这些对于信息化时代催生的新的教育革命而言,百弊而无一利㊂(二)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势不可挡㊂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着教学媒体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㊂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时尚,从最开始的黑板㊁粉笔变成了数字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㊂手机㊁电脑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极为普通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 唯老师是听 ,更多的是 唯网络是从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更是越过了观众的身份,一心一意的沉迷于手机,思政课的教学效率严重受到了手机网络的影响[3]㊂对于信息化时代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的来说过于抽象化,并且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㊂三㊁如何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信息 化思政课的教学要想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就得扩展教育的渠道,积极地应对信息化的挑战,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适应时代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关键体现在 化 上,以下三点为思政课教学信息 化 的特点:(一)课前教学设计 化 ㊂传统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教师更注重于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点,而信息化的思政教学除此之外还包括备工具㊁教案㊁微课视频㊁课堂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准备过程本质上就是将教学信息进行编制设计的工程㊂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何利用信息手段制作微课视频㊂例如,教师在设计‘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门课程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工,将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提炼出来,并梳理好逻辑关系,通过制作微视频讲授课程内容㊂教师在制作微课上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掌握学生的聚焦点来引导学生掌握思政课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动接纳信息化改革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自主创新,以丰富课堂内容为宗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㊂课前教学设计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这也是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的过程㊂(二)课堂组织管理 化 ㊂课堂组织管理化重点在于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包括讲授以及发布微课视频㊂首先是对课堂内容的管理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政课来说是行不通的,这也违背了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而高效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以网络教学,教师可选择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同时,也可将其上传到指定的网站,学生借助相关的网络工具进行阅览,学生可抛开教师的观点,通过自我钻研来理解课程内容,这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实现了 显性教育 与 隐形教育 相结合的教学特点㊂课堂组织管理也包括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㊂很多高校教师在管理学生这方面大多是通过考勤的方式,而考勤的手段也是依靠点名,遇到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拥有几百人的大班级来说,过于浪费课堂时间㊂因此,教师可转变管理方式,采用信息技术间接管理,现在关于学习方面的APP越来越多,例如:U校园㊁盗梦空间㊁云班课等等,这些软件里面都涉及到了签到项目,并且带有GPS跟踪功能,教师可以准确的了解到学生所处的位置,签到时教师也可设置时间限制㊂这一方法方便教师管理学生,教师还可通过这些APP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㊁布置课后作业等等,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㊂(三)课后总结反思 化 ㊂思政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㊂学生的反思手段是完成课后作业,检验学习效果,而教师的反思相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既然是信息化教学,那么反思肯定会变得简单㊁明了,一定程度的节约时间㊂教师可通过课后观看微视频以及教学PPT来总结上课的缺陷与不足,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由学生反映[5]㊂确切的说,教师的总结反思就是将课程知识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也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思政知识㊂四㊁基于信息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一)课堂内容丰富㊁增强师生关系㊂信息化的思政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原理转换成道理,将静感课堂转化为动感,提供给学生青睐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㊂再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多学生自受教育阶段起对教师就是敬畏的,这也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教师更是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生活,而网络本身就具有隐身功能以及开放功能,教师可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紧张的师生关系㊂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第一时间传达有效信息,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㊂(二)使学生过渡的依赖网络,难于集中注意力㊂当前很多高校生都比较依赖手机,课堂上成为 低头族 ,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是加剧这一现象,导致学生过渡的依赖于网络,无法全身心否认投入到学习环节中,甚至不重视信息化下的思政教学㊂网络具有范围广㊁多元化的特点,不良信息023信息与科技2019年3月探索科学关于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维护与技术研究宋景彬姬宝记耿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31401部队吉林长春 130022ʌ摘要ɔ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下,光纤网络在我国现代通信传输技术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㊂光纤通信网络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㊂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进步㊂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现代化进程㊂因此,加强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本文分析了光纤通信传输网的特点和特点,探讨了光纤通信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光纤通信网络维护的具体方案㊂希望能够对我国光纤通信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㊂ʌ关键词ɔ光纤通信;维护;技术ʌ中图分类号ɔTN929.11ʌ文献标识码ɔB ʌ文章编号ɔ2095-588X(2019)-03-0321-01一㊁光纤通信(一)光纤的分类与特性㊂光纤通信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㊂两者的区别在于光纤的传播路径是单路还是多路,传播方式是单路还是多路㊂光纤在工作中会产生吸收㊁散射㊁添加等现象,因此光通过光纤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因此损耗特性是光纤传输的主要特性之一㊂光纤的另一个特点是色散,因为光纤通信中使用的信号波长不同,所以传输速度也不同㊂因此,当我们到达光纤的末端时,会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会有波形失真现象,我们称之为色散现象㊂(二)光纤通信的优点㊂光纤通信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与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密切相关㊂首先,光纤通信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光纤通信线路的频带比普通频段宽得多,所以通信容量自然大于普通通信线路,信息的传输容量也随之增大㊂其次,由于光纤在传输时的波长损耗非常低,非常有利于信息的完整传输㊂在这些优点中,最突出的是保密性㊂由于光纤材料的原因,光束在通过光纤时会紧紧地停留在光纤中,几乎没有外部辐射电磁波,从而保证了通过光纤传输的光所携带的信息不会有泄漏的风险㊂再有纤维的材料不怕各种恶劣天气,抗干扰的能力极强㊂二㊁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一)设备维护㊂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正常使用,光纤通信设备的正常维护和检查也非常重要,这是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对正常的网络传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㊂维护工作环境时,应注意空气中的温度㊁湿度和粉尘含量㊂这些标准是衡量光纤工作环境是否稳定正常的重要指标㊂一旦这些数据不符合标准,光纤就不能正常工作,很可能会对光纤通信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使用㊂硬件设备维护一般是指定期清洗风机滤清器,以及定期检查镜框的声光报警功能㊂网络管理部分也称为网络管理系统㊂具体的维护工作是对病毒进行持续的监视和检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避免因疏忽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问题㊂(二)设备维护注意事项㊂光纤通信设备工作环境数据范围严格,湿度应在40%~80%之间,设备工作温度应在10ħ~28ħ之间㊂超过这个温度范围,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对设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㊂维修人员一旦操作过程不规范,很可能会损坏硬件设备㊂特别是在准备硬件环路测试时,如果不加光衰减器,由于其光束功率过大,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坏㊂在使用光学时域反射计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光功率对接收光模块的损坏,需要及时断开连接到终端站的光纤和光纤单板㊂(三)常见故障排除方法㊂光纤的使用存在着许多问题㊂为了快速发现故障原因,及时恢复网络,应按照故障排除方法和原则进行故障排除㊂为了保证准确有序的故障定位,故障定位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㊂具体原则是: 一线㊁后送㊁单板㊁单站检查,由高到低 这样的原则㊂具体操作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故障排除程序㊂三㊁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一)传输技术的特点㊂光纤通信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网络传输方式,它可以优化传输方式,为通信一体化建设奠定技术基础㊂这种通信方式主要采用光传输网络,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㊂由于介质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光纤的传播速度是传统网络通信无法比拟的㊂随着时代的发展,光纤网络传输也得到了自我调整和优化㊂在大大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它也继续保持着其高效㊁安全㊁异常稳定等优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㊂光纤具有速度快㊁通信质量好等优点,使其在当今网络通信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㊂然而,在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网络通信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光纤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输速度,普遍满足人们网络使用的要求,但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㊂(二)光纤通信传输网络在输入系统上的应用㊂光纤通信输入系统的应用可分为数据系统㊁业务系统㊁集成系统和操作系统㊂当光纤通信输入系统应用于数据系统时,需要对相关平台进行优化和集成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流量,有效地避免传输过程中资源浪费等现象㊂目前,光纤网络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光纤网络通信技术的运行效率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增长速度㊂在这一矛盾下,给光纤通信行业带来了机遇和巨大挑战㊂尽管我国光纤通信已发展成为先进的数字通信,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㊂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革,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将一帆风顺,为人们提供更好㊁更好的服务㊂(三)光纤通信传输网络在输出系统上的应用㊂光纤通信在输入系统中的应用面临诸多问题,在输出系统中的应用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㊂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效率的提高和传输过程的稳定性,各种网络通信技术应紧密结合,以弥补传统无线传输的不足㊂输出端网络通信传输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和维护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传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㊂因此,大量用户涌入,随之而来的是数据处理中心的高风险,这是由于客户的增长造成的㊂此时,我们必须不断地及时优化数据控制功能,否则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带来数据安全风险㊂四㊁结论光纤通信在时代背景下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使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发挥积极作用,应及时找出不完善部分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创新改革,完善工作方案㊂只要抓住机遇,改进工作方案,及时创新,网络通信产业的发展就会更加光明㊂参考文献[1]杨剑.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研究[J].通信世界,2017(3).[2]范闯,娄轶男.论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7(12).[3]刘思.光纤通信传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8):52.也是接踵而至,部分大学生依旧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难抵制住不良信息的诱惑,比较难于保证学习效率㊂对于教师而言,信息化也会使教师形成教学依赖,教师会大幅度的引用别人的教学内容,从而缺乏自己的教学特色,降低教学经验,影响教学效果㊂(三)信息化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利弊权衡㊂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但总的来说,开展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利大于弊㊂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已经涌向全球,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更换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先进思想㊁先进手段的大学生㊂教师应该扬长避短,采取灵活的手段驾驭信息,将思政课教学信息化,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能力㊂五㊁结束语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政课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途径㊂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实现信息化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程任务,在继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国家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人才㊂参考文献[1]王引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8,v.8;No.43(01):56-59.[2]张鑫,陈士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8(18):143-144.[3]李瑶.信息化背景下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v.33;No.436(04):74-77.[4]李婷.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2018(2):18-18.[5]李燕,牛馨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03):104-109.123探索科学2019年3月信息与科技。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展开研究,探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立足于教育本质,以技术为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1.2 教学创新的内涵和价值教学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包括内容的更新、扩展和深化;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教学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三是教学评价的创新,包括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灵活化。

教学创新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1.3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创新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这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沃土;教育信息化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智能教学工具等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教育信息化还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客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智能评估等方式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信息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技术能力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不足、学生使用信息化设备的依赖性等。

二、教学创新的发展路径2.1 强化师资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求高校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价值、目标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快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满足时代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改变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价值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教育的国际化,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

三、目标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高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提高高校教学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

四、具体实施策略为了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实施策略:1.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引领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究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育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2.0意味着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主要侧重于应用电子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而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则更加关注教学环境的创新、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方法的改革等多方面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二、教育信息化2.0对课堂教学的影响1. 教学资源的丰富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电子书籍、教学视频等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评价的变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主,而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借助大数据技术,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被更全面地记录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评价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者,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已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高等教育亦不例外,“互联网+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将其作为我国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

互联网已经且必将更加深远的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一、“互联网+”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从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视频公开课开始,人们就逐渐感受到网络教育形式对实体高等教育的影响。

而MOOC的兴起与发展,使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网络教育形式对实体高等教育的巨大冲击,甚至有专家认为MOOC将取代高等教育。

不仅如此,正在不断成熟的大数据技术,甚至是现在火热的VR技术以及发展中的全息投影技术等等,这些高科技的发展都必将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等教育发展避开信息化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

如果高等教育的内在特质是不断追求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那接受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发展信息化也必然是其自身的内在需求.二、“互联网+”的教育形式不可能替代现有的高等教育形式,但它必将促使现有的高等教育发生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教学特质,各有优势和缺点,很难实现取代,融合发展应该是推1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线上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必将推进现行高等教育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

深度信息化的高等教育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一直是高等教育理想追求之一。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个性化的终极目标,这也长期以来被视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乌托邦”。

从现有的高等教育教学形式、硬件设施、师资条件、课程数量等等方面看,这些确实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信息化的发展,使这一理想的实现看见了一丝曙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 正 体现 信 息 化 的 优势 . 到 因 材 施 教 . 做
培 养 出个 性 化 人 才 每 个 学 生 可 以根 据
பைடு நூலகம்
用 多 媒体 教 学 .课 堂教 学 变 成 人 与 机器 设 备 间 冷 冰冰 的对 话 一些 教 师 在大 部
学 有 机 地 融合 在 一 起 . 学方 法 可 以 达 到 教
信息 技 术 条件 下 . 以实施 异 步 教学 。 可 教
些 在 正 常 条 件 下 不 可 能 获 得 的 直 接 体 验和感受。 样 . 这 可把 理 论 教 学 和实 践 教

师 可 以利 用 网络 平 台 .针 对 每 一 名 学 生 的不 同 知 识 基 础 、 受 能 力 、 力 水 平 、 接 智 学 习进 度 等 情 况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指 导 .
自己的 能力 和 需 要选 择学 习 内容 、学 习
进 度 和 学 习方 法 .打 破师 生 交 流 的 时 空 限 制 。 但 教师 与 学生 之 间可 以交流 . 不 学
大变 革 。不 仅 给 高 校 教 学 提 供 了 空 前 的
便 利 与支 持 。 时也 带 来 了挑 战 。 文 通 同 本 过 大 学 生 网 络 教 学 资 源 利 用 情 况 的 调 查 ,对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高 校 教 学 改 革 提 出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5 2 ( 0 1) 5 0 7 — 2 17 — 7 7 2 1 0 — 10 0
随着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 算 机 、 媒 计 多 体 和互 联 网等 信 息 技 术 在 教 学 中被 广 泛
的第 一 手 资 料 .聆 听世 界 一 流 教 师 的 讲 授. 向一 流 的专 家请 教 。这 样 . 生 有 了 学
更 多 的信 息 来 源渠 道 。 时 , 同 多媒 体 的 应 用 增 加 了课 堂 教 学 的 知 识 容 量 .丰 富 了 知 识 内容 。 实践 证 明 , 用 多媒 体 课 件 教 利 学 可 以增 加 1% 0 O 2 %的信 息 量 利 用 网络 平 台 . 实施 个性 化教 学
教 学 媒 体 向 学 生 提 供各 种感 知 材 料 和 逼 真情境 。 促使 学 生 去 充 分 感 知 。 比如 , 运 用 一 些 教 学媒 体 , 幻 灯 、 如 电视 、 网络 等 。 实 现 电影 、 画 、 音 、 字 等 多 种 载 体 动 声 文
之 间 的过 渡 与 衔 接. 使学 生 在 课 堂 上获 得

地 计 算 机 所 提 供 的 磁 盘 内 容 或 教 学 课 件 .更 多地 来 源 于 网 络 上 世 界 各 地 的 信
息 源 。目前 . 多 数 高校 具 有 良好 的 办学 大 条 件 . 方 面 的 硬件 设 施 都 比较 齐 备 . 各 师
生 可 以通 过 联 网 的 学校 办公 室 、 图书 馆
图形 图像 是 学 员容 易 接 受 的 信 息 . 形 象 、 动 、 观地 表 能 生 直 现 出大量 的信 息 , 帮 助 分 析 、 解 学 习 、 释 概 念 或 现象 的常 是 理 解 用元 素 . 图形 图像 可用 P o s o 进 行 编 辑处 理 。 ht h p o 视 频 具有 时 序性 与 丰 富 的信息 内涵 .常用 于交 待 技 能训 练 过程 . 现设备 的 内部 构造 等 。 展 使用 动 画来模 拟事 物 的变 化过程 ,
高 度 的 综合 性 、 活 性 和 创 造 性 , 引学 灵 吸 生 注 意 力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而 调 激 从
远 程培 训 资 源 的 开发
分时间里手握 鼠标 , 面对计算机 . 忘了课 堂上 师 生 之 间 不仅 需 要 知 识 交 流 .还 需
要情 感 交 流 ; 生 仅 仅 面对 屏 幕 . 以感 学 难

足 不 同学 生 的 主体性 需 要 信 息 化 背景 下 高 校教 学 的缺 陷
师 生情 感 交 流 淡化 传 统课 堂教 学 不 仅 是 传 授 知 识 的过 程 .也 是师 生 情 感 交 流 的过 程 教师 能 从 学 生 的 眼神 和 表 情 中接 收 信息 .学 生 也 可 以从 教 师 特 定 的表 情 和手 势 中得 到鼓 励 . 受到 启 发 。 使
教 育技术
21. 0 1 5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蒋 小 花
( 州 电子科 技 大 学新 闻 出版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0 1 ) 杭 1 0 2 摘 要 : 息技 术的发 展在 给高校 教学 提供便 利的 同时也 带来 了很大挑 战。 文在 分析信 息化背景 下高校 教学资 源 信 本 优 势和缺 陷 的基础 上 , 转变 角色观 念 , 建新 的师 生关 系 ; 在 重 创新 教学 方法 , 培养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能 力 : 用数 字优 势 , 利 开 发新 的教 学资 源以及 建立 多元评 价体 系四个 方面对 高校 教学提 出 了建议 。 关键 词 : 信息 化 背 景 ; 校 教学 ; 高 教学 改 革 i 学 资源 i 教 多元 评价
生 之 间也 可 以相互 交 流 、 讨论 。 但本 班 不 学 生之 间可 以相互 交 流 , 过 电子 邮件 、 通 远 程 登 录 、文件 传 输 、电 子 公告 板 等 形
式 .甚 至 全 国乃 至 全 球 范 围 内 的学 生 都 可 以进 行交 流 和 讨 论 这样 就 可 以促 进
运用 .为 知 识 与 文 化 的 传 播 开 创 了新 的 途径 . 引起 了教 育 思 想 、 内容 和 方 式 的 重
动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 高课 堂 效率 。 提 教 学资源丰富 . 堂知识容量扩大 课 在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信 息 资 源 不 仅 来 源 于 本
些 建 议
或 在 家 中迅 速 地得 到世 界上 最 新 、最 全
高 校 教 学模 式 由教 师 主 导 向学 生 主 体 转
变 。 好地发挥 、 展学 生的主体性 , 更 发 满
信 息 化 背 景下 高 校教 学资 源 优 势分 析 教 学 手 段 多样 化 . 学生 学 习兴 趣 提 高 在 信 息 化 条 件 下 .教 师 可 利 用 各 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