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指导有效性探索
中职学校“三园”德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班有 亮点 ” 的总 体要 求 . 心组 织 开展 “ 明礼仪 ” 职业 道 精 文 “ 德” 等六 大主题教 育活 动 , 教育 内容 丰富 、 形式 多样 , 引导 学 生树立 正确 的世 界观 、 人生 观和价值 观 。围绕 打造淮安职 教
德育模 式是 指在一 定 的德 育理 论指导 下 ,在长 期 的德 育实 践 中形 成 的一 种相对 稳定 的系统 化和 理论 化 的德 育范 型. 或者 说 . 在一定 的德 育原 理指 导下建 立起来 的 比较稳 是 固的德 育程序及 其实施 方法的策 略体系 。当前 , 中等职业教 育 的主体 已经发生 很大变 化 ,但 是 中职学 校德 育管理 模式 没有 跟上 时代 的步 伐 ,许 多 中职学校 仍 旧沿用普 通教 育 的 模式 。 以至于 中职德育 工作 进展缓 慢 。因而 。 创新 中职学校 德育模 式既有其 相应 的时代背景 , 又有其迫 切 的现 实需 求 。 近年来 , 中央到地方 各级教育行政 部 门对加 强德育 的 从
道德 教育 的方 法 与途 径 . 形成 了具有 特 色 的“ 园” 三 德育 工
作模式 ,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一
、
“ 园 ” 育 模 式 和 示 意 图 三 德
“ 园” 育模式 是 以德育 活动 为主线 的“ 三 德 活力 校 园、 魅
不断发 展 , 目前 已建立 了人文类 、 文体类 和专 业类 等2 个社 4 团 。社 团正常 开展活 动 , 每学期 开展评 比与表彰 , 年的社 每
示 范 性 职 业 学 校 。 近 年 来 , 校 坚 持 以服 务 为 宗 旨 , 就 业 学 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让德育课充满活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的有机统一,是德育课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把握中职德育课特点,明确德育课教学改革导向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目标和重点不在于对完整理论体系的逻辑论证,而是以知识的内化及践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为目标追求。
目前,中职德育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联系实际,重知识学习、轻情感体验,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考试成绩、轻综合评价的倾向和问题,突出表现为课堂说教性强,学生不感兴趣,“知”与“行”脱节等。
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1.突出育德性育德并非只是让学生记住抽象、教条的道德规范,而是在融合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内化规范、体验规范并且践行规范,从而完善人格。
2.突出情感体验情感是人们心理上对所认识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感体验,它的把握不能靠学习客观知识所采用的一系列认知操作方式来实现,而是要靠情感的体验和领悟。
突出情感体验,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真实想法,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自我间的对话与交流达成理解。
3.突出职业性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教育类型,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
中职德育课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的内容为主线,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引导学生与未来职业接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4.突出中职学生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就业制度、就业形势以及计划生育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与以往相比下降明显,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成分,与同龄人相比较弱,多数人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易冲动,不自信,自卑,经常感到前途无望,心理问题突出;因其年龄小,认识问题感知事物处于片面性和表面性,自我约束力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缺乏辨别能力。
以人为本,重德重能——农村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特殊性、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8 年 第 20 期
以人为本
重德重能
农村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特殊性 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浙 江临 安市 中等 职业技 术 学校 摘 要 陈 海英
职业 学校 学生 相比 于普 通中 学学 生有 诸多 差异 �正是 生源 的差 异以 及职 业学 校
自身 定位 的特 殊性决 定 了职业 学校 德育 工作 的特 殊性 � 同时 �职 业学 校德 育工 作在 新时 期新 形势 下面 临着 许多问 题 和困惑 � 笔者 从这 些特 殊性 和存 在的 问题 与困 惑入 手� 提出 了加 强职 业学 校德 育工 作的若 干 思考 � 关键 成统一 ,从而造就出 职业学校都存在较大的比例, 而且问题突出� 具有自主道德意识� 道德行为的准社会成员� 2. 德育内容的 特殊性 突出培 养学生的 基本文 � 4. 德育方法的 特殊性 宜采用 更丰富灵 活的方 明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与普通高中相 比,中等职业学校更突出基 本文 明素养和 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职业学 校学生的知识 基础相对比 较薄弱,一些学生失去了高 考升学的压 力, 生 活比较懒 散, 容易出 现一些不 良习惯 , 特 别是 基本文明素养方面的不良习惯� 同时, 职业学校培养 的是实用型 中等技术人才,他们未来从 事的行业往 式 促进学生 自主管理 相比同龄进 入普通高中学校学习的学 生,职业 学校学生 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比较 早,他们要求自 立� 自主的意识也更为强烈� 按照心理学发展规律来 看, 一旦个体在青少年发 展过程中自立� 自主意识增 强, 他们对于学校德育工 作中权威式的教导� 命令式
��
中等职业教育
2008 年 第 20 期 育, 即把 学生在 校的三年 划分为 三个阶段 : 成型� 成 人�成才 �成型就是学生在高一进入 职校后的适应 期,让其 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个 基本形状,懂规 矩, 守规矩�学生入校军 训, 学习军人 钢铁般的意志 以及严明的军纪, 并进行专业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高 二成人阶段, 知识和能力 并重, 利用学 生有系统掌握 专业知识的欲 望, 加大专 业技能投入训练; 通过青春 期教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 让 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举办 讲座, 开展法制教育, 学校开展形象周 � 礼仪周� 法制 周� 总结周等活动; 针对学生底子薄� 基础弱的情况 , 树立学生信心 , 在专业课 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进行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个 人在社会中的 价值�高三 成才阶段, 学 生即将走入社会, 主要是让 学生逐步走向 社会, 充分 认识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调整学生收 入期望和现实岗位之间的 心理落差�学 生毕业可以有 三种形式的成才: 直接走上岗位, 单位 接收就是对学 生的一个认可; 升入高等学府, 继续学 习; 学 生自主发 展� 自主就 业 (学校还 可以提供 专项 资金用于学生自主创业 ) � 2. 在德育工作 中贯穿育人 先育己的 观念 � 大力 加 强师德教 育 职业学校应 引导教师树立要育学生就 要先育自 己的观念,确 保有一支素质高觉悟高 的教师队伍是 学校德育工 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学校应要求教 师 "内铸师魂, 外塑师表" � 一方面加强政策法规的学 习,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观念更新一点 ,作风更实一 点�要求教师 在工作中要有热心� 爱心� 耐心� 恒 心� 信心,关心 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关心教 授的每一堂 课, 关心 自己的 每一个言 行; 改变工 作作风 , 提 倡对 以人为本的教 育, 班主任 要成为学生的服务员� 指导 员� 辅导员� 联络员� 勤杂员� 3. 德育形式多种多样 学校德育工 作的阵地不局限于课堂, 可以用教 书育人� 活动育人� 兴趣育人� 环境育人� 劳动育人等 形式� 如在处理犯错误的学生时, 不是简单地批评或 通告处罚,而 是让其义务劳动�充分 利用校内外力 量, 开辟德育渠道�我校 利用课堂主渠道� 党员教育 渠道� 社会实践渠道搭建 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平台 ,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4. 德 育工 作中贯 穿 " 以人 为本 " 和 " 大德 育 "的 观念 " 以人为本"就要全面了 解现在学生的特点, 要 根 据国家和 社会需 求去引导 学生上进 并采取 行动 � 职校应从 "怎么样来认识 我们的学生" "怎么样来评 �
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探讨
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中职学校中的重要一员,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规章制度的约束,忽视了个性化关怀和激励潜能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许多中职学校开始探索“管育并重”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与关爱,通过激励潜能和引导成长,达到德育效果与教育目标的双赢。
“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与教育的平衡、学生个性差异的处理等问题。
对于如何更好地应用“管育并重”模式进行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2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身边的重要引导者和监督者,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中职教育的要求。
探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加深对中职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践探讨,可以深入了解“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效果,为中职德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提升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水平。
通过实践探讨,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帮助中职班主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更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有助于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可以逐步完善和提升“管育并重”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中职教育的特点,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结尾】2. 正文2.1 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职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
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工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有担当、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学生个体的培养,更在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学生,是中职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
只有通过加强德育工作,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才,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很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仍停留在零散、片段的阶段,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
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2. 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仍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道德教育阶段,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德育工作缺乏全员参与:部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只是由德育主任或德育处负责,缺乏全员参与的机制,导致德育工作无法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5. 德育工作缺乏与社会需求接轨: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仍滞留在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阶段,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脱节,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需求。
2.2 原因分析1. 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在一些中职学校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
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中职学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中职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学校,德育活动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职学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探讨。
中职学校主题式德育活动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特定主题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这种德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活动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中职学校主题式德育活动可以选择的主题有很多,如校园文明、志愿者服务、助人为乐、关爱环境等。
校园文明是中职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守时守纪、文明待人、关心集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志愿者服务是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和挑战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区的需求,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助人为乐活动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慰问贫困老人、捐款义卖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关爱环境活动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植树、垃圾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在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中,中职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演讲、征文、展览、比赛等。
讲座是传递德育知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社会知名人士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演讲和征文活动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或德育征文的方式,讲述自己对道德问题的看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展览和比赛活动是展示学生德育成果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展览和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在德育方面的成果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素质。
中技班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为上技校只是学技能而不用学理论 , 或是上技 育对孩子素质养成 、 个性形成的重要性 。鉴于 别 , 向坏事 告别 ;四带”把礼 仪带进校 园 , “ : 把 校好 找工作 。可到了技校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 此 , 我们的德育工作应立 足于培养人 、 教育人 、 微 笑带给 同学 , 把孝敬 带给长辈 , 把谦让 带给 许 多专业技 能需 要文化 课和专 业理论 课作基 塑造人 。 针对班级学生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 他人 ;五无 ”地面无痰 迹 , 内无 纸屑 , 凳 “ : 室 桌 础, 文化课 和专业技术 理论课学 不懂 , 就会影 我注意有针对性 、 分层次地开展德育工作 。
时就是学 困生 , 极度 自卑 , 习缺乏 信 获 , 内心 对学 播上行为 的种子 , 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 , 播 学生 在行为规范方面具体做到 “ 三别” 四带” “
心和兴趣 这类学生之所以选择技校 , 就是认 上习惯 的种子 , 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 可 见, ” 德 “ 五无”六不”“ “ 。三别” 向粗鲁告别 , : 向陋习告
地实施班 级德育工 作 ,首 先必须深 入 了解 学 家庭 环境的影 响 , 以“ 我 ” 中心 , 大多 自 为 集体 四是通过校规校纪教育使学生 了解学校的各项 生, 研究学生特点 ,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为此 , 观念淡 薄 , 组织 纪律性较 差 , 常迟到 乃至 旷 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五是引导学生形成两个 经 我花大力气深入 了解学生现状。
独立处理 问题的能力 缺乏 , 这些 自信心 , 育 的“ 有心人 ”舍得“ , 感情投资”善于点燃学生 保护意识不强 , , 我采取 了 一系列措施 : 对学生和家 一是
头脑 中希望 的火把 , 以达到理想的教育 目标。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目标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中职教学中,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并且易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目标,树立追求卓越、追求真理的信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引导。
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中职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对社会、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融合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职学生经过德育教育的熏陶,将会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劳动者,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也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德育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理念,注重修养和自我提升。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正确的德育意识和素养,才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以“育心”教育策略,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
以“育心”教育策略,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1. 引言1.1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在当今社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直面临着挑战。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快节奏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很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学生自主性不强、德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等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以道德训诫为主,缺乏切实可行的育人策略引导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德育工作缺乏兴趣和接受度。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存在着与家庭和社会的脱节现象。
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互动,导致学生在道德规范的建立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出现了困惑和迷茫。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亟需寻求创新和突破,引入更有效的育人策略和方法,提升德育实效性。
育心教育策略的提出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2 育心教育策略介绍育心教育策略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素质和道德品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策略。
育心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关爱、尊重和引导为基础,通过教育者的引领和激励,培养学生内心的美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灵状态。
育心教育强调的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自主、全面地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育心教育策略包括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如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价值判断等重要能力,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育心教育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育心教育策略,中职学校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品德和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 正文2.1 借鉴育心教育策略的原则与方法育心教育策略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心灵和品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借鉴育心教育策略的原则与方法时,中职学校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育心教育注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不偏废一方。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探索
l学 im ni 理 In mi n 论 m i im l I
中职 学校德 育创 新 的探 索
邱 小禾 , 吴 斌
潮州 513 2 0 1) ( 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 广东
摘 要 :中职学校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 应在德育观念、 德育内 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容、 关 键 词 :德育创新 ; 德育观念; 德育 内容; 育方法 德 中图 分 类 号 :4 0 G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02 2 8 (09 0 ̄ 0 7 _- 1 0- 5 9 20) 9 1 8 . 2 0
念, 充分发挥学生 的 自主性 与创造性 。相信学 生是发展 的 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 中有着 巨大 的发展潜 能, 同时 , 他们 又 是独特个 体 , 有丰富的个性 , 具 教师要激励学 生 自主参 与 到德育 活动中 , 之通过 主体 参与加深 体验 , 进道德 内 使 促 化, 开发潜能 。 发展个性 。 2树立现代 德育观 。中职学校要 根据社会发展与人的 . 发展需要 , 德育观 念 , 更新 加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 道 职业 德教育 、 职业能力教育 和身心健 康教育。随着改革 开放 和 现代化 建设 的不断深入 ,我 国公 民道德 建设迈 了新 的步 伐, 但存在不少问题 ,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 , 是非 、 善恶 、 美丑 界限混淆 , 金主义 、 拜 享乐主 义 、 端个人主 义有所滋长 , 极 不讲信用 、 以权谋私严重 。 这些 问题 的产生 , 与学校教育 忽视学生公 民基本道德 培养 有极 大关 系。因此 , 中职学校 在德育创新 中应始终树 立对学生进 行公 民基 本道德规 范 教育的观念。
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反思——《增强规则意识》“一课两讲”教学反思
关键 词 :中职 德 育课 ; 活动 教 学 ;教 学反 思
中 图分 类 号 :G7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4 ) 0 8 — 0 0 7 8 - 0 3
纪 律 和 法 律 的 主 要 异 交 流 、发 言 。
同 点
3 . 做 遵 纪 守 法的 人
违反 规 则 的 危 害 性
活动 6 :讲 一 讲 。学 生讲 述 身边 所 见 所 闻违 反 规 则的 事 例 。
克服 违 纪违 法 的 不 良 活 动 7 :议 一 议 。欣 赏两 则 F l a s h动 画 。思 考 讨 论 :要 避 免 此 类 恶 果 应 克 服 什 么心 理 ?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内容 不 存 在 理 论 性 的 知 识 难 点 .重 难 点 是 思 想 教 育 和 行 为 引 导 的 问 题 。在 教 材 严 密 的逻 辑 结 构 体 系 下 进 行 精 心 设 计 ,采 用 了 活 动 教 学 法 ,通 过 开 展 形 式 多 样 的
一
系 列 活 动 明 确 引 导 学 生 去 体 验 、感 悟 、反 思 、 内 化 ,让
活 动 探 究 纪律 的 内 涵和 作 用 学 习新 知 法律 的 内 涵和 作 用
活动 4 :分 一 分 。 分 析 前 面 所 找 的 规 则 哪 些 属 于 道 德 ,哪 些 属 于 纪律 ,哪 些 属 于 法 律 。 活动 5 :演 一 演 。 一 组 学 生 情 境 表 演 ,引 出探 讨 问 题 ; 台 下 学 生 欣 赏表 演 ,根 据 问 题
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明 、 职 业 道 德 、 职 业 养 成 教 育 起 到 潜 移 默 化 的 作 用 , 有 效 激 励 学 生 勤 奋 学 习 、 自我 发 展 , 切 实 提 高 自身 整 体 素
质。
德 育 工 作 格 局 ; 形 成 一 个 以 书 记 校 长 为 主 的 学 生 管 理 机 构 , 班 主 任 为骨 干 , 科 任 老 师 和 学 校 其 他 人 员 都 参 与 的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机 制 ; 形 成 一 个 以 德 育 教 学 为 主 、 各 种 活 动 为 辅 的 德 育 工 作 渠 道 ; 形 成 以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 法 纪 教 育 、 职 业 道 德 教 育 、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等 主 线 的 德 育 内 容 体 系 ; 形 成 以 德 育 教 育 为 主 , 各 种 活 动 潜 移 默 化 为 辅 的 德 育 工 作 方 法 体 系 。新 的 工 作 格 局 使 学 校 的 德 育 工 作 更 具 针 对 性 , 使 学 生 的 德 、智 、 体 、 美 教 育 互 相 渗 透 、相 得
啊
I
德 育研 究 MoR DU A I S AR ALE C T oN RE E CH
编 辑 I薹 瞢 l -malzieah@ l 3.on E i:hy zz i 6 c f '
教育园地
结构 的特 点 ,文化 基础 课 的任 务主要 有 以下 三个 方面 。
一
业 技 能 比 赛 , 喜 获 佳 绩 。 如 在 2 0 全 区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01 年 技 能 比赛 中 , 取 得 了 7 一 等 奖 ( 中 团 体 1 ) 、 l 个 个 其 项 1
学 生 , 满 足 学 生 兴 趣 、 爱 好 、 需 要 , 才 能 对 学 生 精 神 文
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浅谈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直是广大德育工作者苦苦探索的重大问题。
当前,中职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为“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
这反映了德育工作中的主客观脱节、德育的主体与客体的脱节,德育工作中的观点、方法、手段脱离了学生的成长实际,背离了学生的需要。
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学校、班主任、教师殚精竭虑提出德育工作的各种要求,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可是在学生中常常出现不满、抵触、应付。
于是,教师责备学生“难弄”、“不听话”,学生埋怨学校、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想搞的学校不让搞,学生不愿意搞的学校又硬要搞。
处于这种状态,哪里还谈得上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也有些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爱护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自觉性,把德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从上述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德育对象——学生。
引申开去讲,就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是为了德育去抓学生还是为了学生去抓德育。
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各自所采取的方法、手段乃至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为德育抓学生,只是要求学生适应一系列条条框框,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忽略了对学生成长需要的分析研究;为德育抓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只知道贯彻,却不去研究如何以学生能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去贯彻;为德育抓学生,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上级检查,而搞出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不追求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甚至用华而不实的东西去误导学生,使辛辛苦苦的德育工作得到适得其反的负效应。
而为学生抓德育,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对德育工作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必然实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路线,千方百计地使我们的德育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抓德育,就会使德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抓德育,必然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其结果也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乐于接受,逐步达到德育的目标。
中职学校德育课现状及效能提升建议
中职学校德育课现状及效能提升建议1. 引言1.1 中职学校德育课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德育课是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首先,德育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其次,德育课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此外,德育课还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可以说中职学校德育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建设与提升,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现状分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现状分析: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德育课程设置有些滞后,部分学校的德育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讲授上,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难以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
其次,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一些德育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和实践。
同时,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导致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难以客观评判。
此外,缺乏德育实践活动和家校合作机制也是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其效能和影响力。
1.3 问题存在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育中,虽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往往只停留在课堂上进行道德讲授,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影响了德育课教学质量。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完善,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实践举措思索
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实践举措思索
作为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
然而,如何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并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每一个中职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下是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思考出来的一些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实践举措:
一、科学的德育计划
中职班主任需要制定合理的德育计划,包括年度德育计划、月度德育计划和周度德育计划,每周将周度计划细化到每一堂课,确保德育教育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二、全面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仅仅包括道德教育,还涉及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中职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巧妙利用集体教育
中职班主任可以利用集体性教育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班会可以设置固定的德育主题,不定期召开集体学习和交流活动等,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价系统
中职班主任需要建立有效的德育评价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生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评优、评选优秀班干部提供参考。
五、主动了解家庭背景和学生心理
中职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德育教育。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引言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承当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中职学校中,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责任。
在中职学校,学校的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1.设立德育课程:中职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德育课程可以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2.建立德育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配备德育导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
德育导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班级活动等方式,悉心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3.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德育展示、社会实践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的德育教育社会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参与。
社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社会实践: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的压力和挑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社会角色扮演:中职学生可以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学习和实践各种社会角色的标准行为。
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职业角色的职责和道德要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家庭的德育教育家庭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德育教育:1.家庭教育:父母应该以身作那么,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课题申报书: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活动育人有效德育工作路径研究和实践探索
××,25岁,舞蹈表演专业毕业,助理讲师,团委干事,初级“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及技能大赛指导工作。曾发表论文《探究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曾获得宜昌市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教师技能能力大赛二等奖,中华茶艺教师技能能力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宜昌市中职学生职业大赛中华茶艺项目一等奖。
3.从现状出发,研究活动育人内容及育人效果分析。
4.围绕中职学生三年德育目标,以具体活动为依托,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活动开展,形成系统有效的活动育人途径,达到中职学校活动育人的目标。
七、研究重点
本课题重点着手于活动德育的工作路径和实践探究。
八、研究创新之处
1.以往的研究基本着眼于德育的理论研究,研究其现状、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范围相对宽泛。本课题从活动育人的角度,具体到活动德育这一方面来进行相关探究,以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抓手,探索不同的活动形式,从而形成系统的、有效的并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活动模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达到提升学生德育品质的目的。
2.将理论层面的研究,结合学校举办的具体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活动育人的有效实践,针对性的突破了原有研究以理论为主的瓶颈,将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把时间节点作为契机,多方面阶段性的开展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意义,进而提升学生德育品质,更好地凸显其研究成果,为活动育人研究提供依据和经验。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探讨
少的问题, 文章就此分析 了当前农村职 业学校 德育工 作的不足 , 然后提 出 实本学科 的德育任务要求 , 结合 本学科特 点 , 寓德 育于各科 教学 内容 和教 了一 些 具体 的 工 作 建议 。 学过程 之中, 组织和建设好班 集体 , 成 良好班 风。组织 学生参观 、 形 访问 、 二 、 村 职 业 学 校德 育工 作 的 不 足 农 远 足, 进行社会调查 、 参加社会服 务和军 训以及生产劳动和公益 劳动等 , 使 1德育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够 . 学生认识 国情 , 了解社会 , 增长 才干 , 把理 论和实践 结合起 来, 增强 明辨是 在农村职业学校 , 当一部 分德育 教师对 自己所 从事工作 的重要 性、 非能力。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 技、 相 文娱、 体育活动 , 成立各种课 外兴 必要性缺 乏正确的认识 , 有使 命感和 责任感 , 在不 求有功但 求无过 的 趣小组 、 没 存 学生社团 , 发展学生个性特 长 , 养学生 良好的道德 情操 、 志品 培 意 消极心态。有些德育教 师骨 子里没有真正 把学生 的思想 政治工作 当作一 质和生活情趣 ,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项事业来对待 , 而是将其看 作一种过渡 性职业 , 事这一 工作 的出路就是 从 3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 以此为跳板去转行 ; 更有甚者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是 白白浪费 自己的青 在德育队伍上 , 德育工作实效如何关键 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 的教师 春 , 头 来 自 己所 学 的专 业 根 本 用 不 上 , 不 值 得 。 正 是 因 为 存 在 上 述 种 队伍尤其是德育工作管理队伍 。作 为德育 工作者必 须具有 坚定正确 的政 到 很 种错误的认识 , 多农村职业学 校的德育 教师工作 上不积 极, 许 短期 行为严 治方 向,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 , 在政 治、 思想和行动上与党 中央保 重 , 能 勇 敢 地 面对 市 场 经 济 带 来 的 新挑 战 去 努 力 开 创 农 村 职 业 学 校 思 想 持一致。具有扎实的德育理论基础和与德 育有关的知识 , 不 具有马克思 主义 政治 教 育 的新 局面 。 理论素养 , 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去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 实际并 2 德 育教 师配 备 严 重 不足 . 予 以正确解答和处理, 具有 高尚 的职 业道德 , 热爱德 育工作 , 关爱学生 , 具 随着招生规模 的扩大 , 在校学生人数 呈急骤上升 的趋势。 因为种种原 有 自尊 、 自信 、 自强 、 自立 的精 神 , 自身 的行 动 表 现 提 高 德 育 工 作 在 学 生 、 用
新时期中职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量 二是在全 校范 围内开展教 师职业道德 和师 表形 象大 讨 论 活 动 . 教 职 工牢 固树 立 热爱 学 生 . 书育 人 . 为 人 使 教 学 师. 行为 示范 的 师德 师表 意识 . 用言 传 身教 去感 染 和影 响
学 生 . 为学生 的 良师益 友 。 教育 活动中 . 邀请 了天 津 成 在 还
誉 与 生存 发 展 。因此 , 须 坚持科 学发 展 观 , 强德 育 针 必 加 对性研 究 . 立全 方位德 育新 理念 建 1用科 学发展 观要 求 指导 工作 .
( ) 校高 度重 视教 育 科研 工作 , 持用 科学 的思想 1学 坚
和现代 职 教理 论指 导德 育 工作 实践 .使 德 育工 作 进一 步
析影 响学 生德 育 的学校 因素 、 家庭 因素和 社会 因 素 . 准确 把 握学 生成 长过 程 中思 想变 化 的动 态规 律 .以求 真 务 实 的精神 和科 学 的态 度 . 新德 育工 作 方法 和手 段 . 定 行 创 制 之 有 效 的措 施 , 导教 书 育 人 、 理 育 人 、 务 育 人 各 项 引 管 服 工 作 的顺 利 开展
贴 近 实际 , 近生 活 . 贴 贴近 学生 。 开展 调查 研究 。学 校组 织 学生 科 , 团委 , 育 教研 室 德 和保 健 站 有关 人 员 , 过 日常 管理 , 庭 访 谈 , 通 家 问卷 调 查 等 多种 渠 道 . 对学 生 ( 别是 新 生 ) 特 的思 想 , 习 , 学 心理 及
新 德 育 工 作 理 念
学 校 是对 青 少 年学 生 进 行 思想 道德 教 育 的主 阵 地 . 中等 职业 教育 担 负着 为我 国经 济建设 培 养 高素 质劳 动 者
中职学生德育评价效果浅析
中职学生德育评价效果浅析一般来说,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培育。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孔子将道德教育的内容概括为“文行忠信”,并将“入则孝,出则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作为教育学生的准则。
在我国中职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在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效果却不甚明显。
作者所在学校是贵州省知名技工院校,建校30多年,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技能人才,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雄厚的办学基础。
但从近年毕业学生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分析,学校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认可度还不高,尤其是学生遵章守纪、敬业爱岗、勤劳朴素等非技能方面的素养企业反馈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问题不是出在学校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不够或对非技能方面素养教育不重视,而在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系统问题,其中学生德育评价方式方法上的缺陷问题突出。
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不全面、不准确、跟踪矫正不到位,学生不能按照学校的德育教育意图来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学校要培养“社会尊重,企业认可的技能人才”的目标有很大差距。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职学生德育评价暴露出一些问题:德育评价发展性目标不足,评价主体覆盖面窄,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指标失衡,评价方法单一等。
1 中职学生德育评价主体单一,覆盖面窄中职学生德育评价涉及面广,其结果的利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要做到德育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覆盖面不广,没有各自独立特点的评价主体是难以实现的。
但是,在中职学生德育评价工作中,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只选择一个或两个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这样的德育评价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在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目标等方面都趋向于单一和封闭。
仅仅可依赖的是班主任单方面的估计和印象的评价,即便有科任教师参与学生的操行打分也仅仅局限于凭印象打分。
教师的印象打分具有太强的主观性,不能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指导有效性探索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学生是介于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认知、人格、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不对等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尤其是在内外环境的长期影响下,部分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误差,在行为上产生偏差,但是认识的误差和行为的偏差都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学生本质属性,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指引下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中职学生实际特点,实现人人发展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373-03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重要。
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开发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职能,必须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
笔者认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性,尤其是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引导,要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学生个体特点针对性的确定德育实施对策。
一、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环境下产生的“学习能力差生”让中职生
失去信心。
由于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信息闭塞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低于城镇。
在中小学强调升学率的背景下,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习,剩下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则只能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地区。
这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校中往往被忽视,受关注和尊重的机会少。
容易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从而丧失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
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家庭教育的失位和社会环境造成的“社会适应能力差生”让中职生在集体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角色。
从社会角度看,不良文化思想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思想产生冲击,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糜烂腐朽的生活观通过影视网络等途径传入我国,使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时常出现。
这样的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制度约束我行我素。
从家庭教育角度看当前中职学生属于上世纪90年代出生人群,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宠爱,衣食无忧,生活中缺少挫折。
这些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轻易得到满足从而使之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
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在经济东强西弱和格局下,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形成“留守儿童”特殊群体。
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一方面是隔代的溺爱。
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缺位导致学生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积极影响较少,在面对困惑的时候缺少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容易犯错误,没有安全感。
在诱惑面前学生缺乏判断依据和指导帮助,容易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以至于不能融入集体,不能很好的遵守集体约束,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3、另类社会地位的尴尬让农村中职学生失去尊严。
农村环境中,信息和各种思潮不活跃,受传统思想影响大,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读
书“跳出农门”。
考不上重点高中就等于没有前途。
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
农村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二、教师面对没有信心、难以融入、自尊挫折的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措施。
1、树立信心是源头活水。
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
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农村中职学生存在的信心、融入和自尊的矛盾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没有信心则会逃避、自然产生不安全感、主动的防御导致融入困难,社交困难,更谈
不上自我想实现和受到尊重,从而导致完全丧失信心。
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是不断健康发展的源头。
“再小的水珠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反光”。
第一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长处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用多元智能理论观点全面看待学生。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
“天生我才必有用”。
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把学生看作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彼此存在的空间。
没有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人不够努力,而是缺少机遇。
学生的努力往往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展示在你面前你才能够更全面的更系统的看到一个人的发展变化。
教师搭建集体活动的平台不仅是学生自我展示平台更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平台。
这个平台的规则是接纳、欣赏和赞美。
针对融入困难的学生还
应想办法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
让他爱上这种温暖,让他崇敬这股力量,依靠这股力量,让他在这股力量下感到自豪和安全。
因此培育集体凝聚力,用力量吸引集体成员的归附,形成良性循环。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和引导,给予经验的建议。
健全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干部核心带动下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强调集体参与,树立团队意识,树立目标意识、树立责任意识。
建立集体成员的分工合作机制,强调成员的责任和义务;(2)帮助学生取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成就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
教师不能置之度外,在各种活动中英爱起到推手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
在目标达成之际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3)适当的物质奖励。
当前学生很现实,不能脱离实际,适当的给予物质上的刺激,可以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三点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集体中,勤于奉献到集体中,感受成功于集体中,通过自身努力中去找成就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
(1)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善待每个学生,尊重个性,尊重生命。
个体差异决定不是每个学生的类型都是符合教师个人标准下的类型。
无论学生个性性格特征如何,都应将他们看成是可以教育和可以塑造的人,是活生生的生命,是一
个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是我们的集体将来赖以依靠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爱护和珍惜,必须尊重学生的特保守秘密。
力所能及的给予最大的帮助;(2)(下转第3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