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法制建设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制度建设
2 我国公共危机 预警 管理 的制度缺 陷分析
现 阶段 ,我 国的 公共危 机预 警主要 表现 在 自然 灾害预 警和 大规 模传 染疾 病预 警两 个方 面 ,实行 临
时专 门机构 管理 的模 式 ,由一个 或者几个 具 体的部
1 问题 的提 出
我 国已经步入 高风 险社 会 。社会 转 型期 的各种 矛盾不 断被激 化 ,加之 自然 环境恶化 加 剧 ,风 险 因 素不 断出现 。从现 实情况 看 ,我 国近 年来 的公 共危 机 事件层 出不 断 ,2 0 03年 的 S S疫情 ,20 AR 0 8年 的 “ 雪 ” 害 、汶 川地震 , 09年 的 H1 I 情 、 冰 灾 20 N 疫 “. 75事件 ” 2 1 的 “ , 00年 王家 岭矿难 ” “ 、 玉树 地 震 ” 等 等 。我 国各种 天灾 人祸不 断 , 己进 入公共 危机 事 件 的高发 时期 。如何 高效 、迅速 、及 时的处 理各类 能力 ,对 于提 高政府 执政 能力 ,促进 经济社 会全 面 健康 发展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具有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笔者所 在 的课题 组于 2 0 0 8年 1 0月— 2 1 4 O 0年
月在 河南 省和 四川 省开展 了大 量 的调查走 访工 作 。 特 别是 ,20 09年 6月份 ,笔 者奔赴 汶川地 震几 个重 灾区进 行 了调研 。 查对 象 以高校 师生 、 区居 民、 调 社 灾 民和 相关 政府 部 门负责人 为主 ,发 放 问卷 共计 1 00 份 , 回收 有效 问卷 9 5 0份 ,有 效 回收 率为 0 2 9 .%。个体 和集 体访 谈 2 52 0余次 ,最终形 成 了完整 合 理 的数据 资料 。调研 结果 具有一 定 的可信度 ,为 课题 研 究提供 了的努 力 。但 同时 ,应 急 管理 工作 中也暴 露 出了诸 多 问题和 薄弱 环节 ,特 别是 在预 警管 理 的制 度 设计上 ,如法 律制度 不 健全 、管 理主体 不 明确 、 应急协 调机 制无序 、 决策执 行 不畅 、 急保 障滞后 、 应
论我国政府应急行政的法制建设
的集中J、 『 权力运用的高度理性等方面, I 生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行
政应急权力的规范化、 制度化才能最大程度的得以实现。
中图分 类号 : 3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8 5 4(0 00 — 0 3 0 D6 2 5 A 10 — 9 72 1)2 0 4 — 4
j
摘要: 应急行政是指当国家和社会在运转过程中出 现战争、 动乱、 然灾害等不可避免的紧急情 自
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 损失 , 引发社会 的不稳定 , 甚至 无论是 发 生过 的非典 事件 、 太湖 蓝藻 事件 、 还是 三鹿 奶粉 等事件 , 从 中所 受到 的教 训都 提 醒政 府 应 大力 提高 应 急行政 的有效 性 。 因此 , 对于政 府 的应急权 力 , 了强调 合法 性之外 , 除 还
法治 国家 的首 要要 求是 国 家权 力 的法治化 , 是紧 即使
急状态下的国家权力也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但很长
一
段 时间 , 们认 为紧 急行政 下的社 会关 系具有 高度复 杂 人
性、 频繁变动性, 需要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 ,
因此很 难 由法律规范 , 为 紧急行政 权具 有高度 政治 性 或认
性 的必然要 求
府应急权力的行使也 日益突出。这种在紧急状态下行使的
权 力与正 常状态 下的行 政权 力不 同 , 使具 有很大 灵活 其行
性, 内容往往表现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或中止, 在宪政
背景之 下 , 出于维 护宪法秩序和 保护公 民权 力的需要 , 应急
43
权力的法治化倍受关注。
l 况, 政府采取的 旨 在缓解危机、 稳定社会秩 序和维持社会运行的危机处理行为。加强应急行政的法制
民族危机自救之策
民族危机自救之策民族危机自救之策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日益深入。
然而,与此同时,民族危机也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面对民族危机时,各个民族应该积极探索自救之策,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共同繁荣。
本文将就民族危机自救之策展开讨论。
一、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各民族应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培育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同时,推动跨民族交流和交融,加强民族共融,避免对他者的排斥和歧视。
政府应从教育、文化、机构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鼓励各个民族展示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缓解民族危机的有效手段。
各民族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实现共同繁荣。
政府应提供公平的机会和环境,推动各个民族之间的均衡发展,解决经济差距问题。
同时,加强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与互惠,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民族危机自救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民族平等和多元共生的法治框架。
加强司法公正,维护各民族的权益和合法权益,消除对民族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加强对民族纠纷的调解和解决,减少民族冲突的发生,推动民族和谐。
四、推动教育进步教育是民族危机自救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减少教育差距。
同时,加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教育,提高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才,促进跨民族交流和合作。
五、强化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民族危机自救的核心目标。
各民族应加强相互理解和尊重,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倡导多元文化共生,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建设。
政府应提供公正的环境和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预防和应对潜在的民族冲突。
六、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解决民族危机的关键路径。
公共危机管理学习心得
公共危机管理学习心得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门关于如何应对、管理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公共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并学到了如何有效应对和管理公共危机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公共危机的定义和特征。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风险,可能对公众安全、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紧急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需要迅速响应和有效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健全的体系和机制。
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公共危机管理的体系和机制,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危机管理机制和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化和信息化建设。
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由预防、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重建等环节组成的体系,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危机可能带来的危害。
危机管理机制是一套针对公共危机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包括危机预警机制、决策机制、指挥机制和协同机制等。
法治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学习中,我了解到公共危机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公共危机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群体,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和其他相关方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公共危机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提高组织能力和应对能力。
媒体需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危机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公众需要积极参与危机管理和应对,配合政府和企业的工作,减少危机可能带给自身和社会的损失。
公共危机管理需要统筹兼顾不同层面和因素。
学习中,我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需要统筹兼顾不同层面和因素,包括内外因素、短期和长期因素、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
公共危机的发生往往不是偶然的,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危机的原因。
论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4 .危机 管理 的权利救济机制仍 不完善 公共危 机状态 下的政府 行政应 急的权力 和措施规 定不 行政 紧急权 力的行 使 , 并提供 各种必要 帮助。 够清晰 , 尤其是 由于必 要 的行政程 序 的缺乏 , 很容 易为政 府 5 .公民权利救济的有 限性 随意扩 大行政权 力留下法律上 的漏 洞 , 机状态下公 民权利 危 在突发 的公共危 机状态 下依法 行使行 政紧急 权力造成 的保障没有底线 , 这就可能造成公民 的权 利在危机状态 时期 行政 相对人合法权 益的 损害后 , 如果 损害 是普遍 而巨 大的 , 遭 受侵 害( 如责令停产停业 、 强制征用征收 、 制隔离等其他 强 政府 可只提供有限的救 济 , 如相当补偿 、 当补偿等等。 适 人 身强制措施等造成权利损害后 ) 而无 法获得 有效 的法律救 二、 公共危机 管理法制化的现状及 问题 济 。危机管理的权利救济机制不完善 。 1 乏 统 一 而规 范 的 危机 管 理 基 本 法 .缺 5 .危机 管理 的执 法仍需进 一步规 范 现在 一些 单行的法律只适用某种 具体 的公 共危机 , 而公 在现有 的公共危机法律规范执行方面 , 仍有很多不规范 、 共危机处理 程序中的预测 、 报告体系 , 应急 预案 的制定 , 危机 不到位 现象 , 主要表现为有法不依 、 执法不严 、 违法不究( 行政 状态 下的统一指挥机 制 、 物资 调配 机制 , 公共 危机 管理 的专 不作为 ) 等等 如有关法律规范和法定 制度早 已设立 , 由于 但 f. 才培养等仍 没有制 定统 一的基本 法 ; -. 1 3 而且 各部门都 针对 些执行者重视程度不够 , 危机意识淡漠 , 一些本不应该 出现 自己所 负责 的事项 立法 , 容易造成 部门之 问沟通和协作 的 的问题仍 出现问题, 很 究其 原因 , 主要问题还 是出在个别地 方 、 欠缺 ; 同时由于缺少 上位 基本法 的控 制 , 因而 d很 容易 出现 部 门及部分公务人员有法不依 、 土 执法不严 、 各行其是 。
危机管理中的法制建设
中共
协助 。其五 , 救急有 限性 。凡是在 紧急状态下 , 因依 法行使紧急权力而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的 ,
故灾难 、 经济危机 、 会公共安全和 自然灾害等危机 社 暴发 , 如果不 采取非常手段有效控制 、 消除威胁就 会
国家机关都可以暂不赔偿 , 民或企业要求赔偿 的救 公 济渠道也将暂时关闭。通过 S R 、 A S 甲型 H1 危机和 NI
律、 法规授权 , 国家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 , 以防止公 共利益和公民的权 利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其三 , 在处 置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在 紧急情况下 , 国家机关行使 紧急权力可以超越 一般 的行政程序 , 甚至可 以通过简 易程序紧急出台一些行政命令和行政措施 。其 四, 具 有社会配合性 。在紧急状态下 , 有关组织和个人都有 义务配合国家机关紧急权力的行使 , 并有义 务支援和
进入 2 世纪以来 , 1 我国相继发生 了S R 、.2 A S 51 大
危机管 理应包括一般 突发事件管理和 紧急状 态 管理 。这些 事件 的共 同特点就 是 具有突发 性 、 紧迫
地震 、 禽流感 、 甲型 H N 流感等 自然灾 害以及 31 藏 11 . 4 独活 动 、.新疆骚乱事件等人为灾难 , 75 这些该多好啊 ” 尤其是当地 的干 部语气 十 ,
分沉重地对 我们讲 :当时没得法 , 知道如何应对这 “ 不 突如其来 的灾害 ” 。可见应急法制在危机管理 中具有
多么大的作用 。平时开展危机应 急演练 , 在事故发 生 时该有多么 重要 。根据 问卷调查 , 突 出事件应 对 对《 法》 知道和 了解 的 占 8%, 为需要 对该法进行修 订 6 认
和完善 的占 9 %, 突出事件应对法》 6 将《 列入普法教育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环境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统一领导机构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 一是提高全社会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制度,主要 包括:(1)培养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组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新闻媒体应当无 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 益宣传;(3)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4)机关工 作人员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二是隐患调查和监控制度。(1)对本行政区域内 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 期进行检查、监控;(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 纠纷。三是应急预案制度;四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制度;五是突发事件应对保障制度;六是城乡规划 要满足应急需要的制度。
(3)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模式
对宪法规范的全部否定
对宪法条文的基本否定
对宪法条文的部分否定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危机状态的确认制度
紧急权制度
危机状态下的人权最低标准
我国已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 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 111件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从戒严到紧急状态
3.公民权利保障原则 4.责任原则 5.实效原则
公告紧急状态: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 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 构成威胁 1985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80多个国家实施过紧 急状态 经济状态下,不可削减人权保障义务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紧急状态立法
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1. 序言自古以来,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稳定就是国家政府的首要任务。
灾难事故频发,网络安全和恐怖分子的威胁加剧,极端天气气候异常,整个社会面临着各种类型的危机和风险,因此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
2. 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保障和维护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最高指导思想,以法治为基础,依法治理、防范和减轻各种危机和风险,并确保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
3. 依法治理法治建设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在危机和风险突发时,应急管理需要基于法律法规,依法治理,落实各项措施,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政府各级部门必须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不能任由其发展成为治理灾害的障碍。
4. 综合防范综合防范是应对灾害的重要手段,包括风险评估、事前预警、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备案备查、抢救救援等一系列工作,重点是对重点区域、敏感单位、易灾点和流动人口等进行分析研判,做到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精细化、智能化和有效化。
5. 加强应急指挥应急指挥中心是应对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要落实“一府一委一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得指挥能力更加强大和机动,指挥系统更加高效。
其中应急指挥中心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必须得到提高,才能保证灾害发生时真正做到最大程度的救援抢险。
6.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应急机制是由政府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组成,采取最优合理方案,快速组织救援,保护和拯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应急机制,组织各类社会力量,确保救援资源全面调动和最大化配置,建设高科技和高精尖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系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7. 建立健全预案和标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基础。
需要制定和完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和标准,并将其融入企业的管理和日常生产生活中。
论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束危机状态。在危机状态下 , 政府的权力与措施
权利之间 的各种社会关 系 , 以有 效控制和消除危 将会突破常态法制 的框架 , 超越平时法治的要求 , 机, 恢复正常的社会 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 , 维护社 甚至可以暂停某些法律乃至某些宪法条款 的执行 会公共利益与公 民合法权益。 在危机时期 , 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紧急措
[ 基金项 目]广 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 究项 目(3J 6 00 ) 0 SC 302 [ 作者简介]肖 ̄ (9 1 )女 , 17 - , 四川内江人 , 韩山师范学院政 法学院讲 师, 硕士, 究方向: 研 行政管
理学。
19 2
维普资讯
各个国家十分注意制定法律来调整 危机状态 下的
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加强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 研究和制度建设 , 首先应该从 法治原则的要求 出
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恢复社会的正常状态以恢 复正
常的宪法秩序。 关于危机状态法 。 在现代法治原则的支配下 ,
发, 将政府危机管理严格地限制在法治行政的范围 之内来加以讨论 。
[ 收稿 日期 ]2 0 —0 —1 06 3 7
二、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 是世界各 国建
法的规定将议会权力扩大到涉及伊斯兰教 法律和
马来人习俗的任何 事项 , 不得使 与宪法关于 宗教 、
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 也
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 。政 府危机管 理遵循的法律原则有 :
各 种社 会 关系 , 防止危 机状 态 的发生 而导 致 整个 以
措施来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 紧急状态 , 特别是可以 通过适 当限制公 民权利 的方式 来维护社会 秩序。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8年中国爆发冰雪灾害为例学校、院系: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行政管理姓名:***学号:************2012年12月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将会对一个国家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政府应更加重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妥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并对危机事件妥善管理?这是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具有深远意义,因为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引言:现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进步,国民经济高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从2008年初中国大范围爆发的冰雪灾害到5月中旬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从苏丹红一号到三鹿毒奶粉,再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等。
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给我国政府带来严峻考验,并且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因此,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政府要不断发展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的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其功能是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其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言, 降低 政 府 治 理 危机 事 件 的成 本 , 成 危 机 的早 日解 促
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 的事件的管理 。因此 ,
决。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 ,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 , 政府 与 其被 动地去 “ 辟谣”, 不如大胆地公开危机真相 , 以显示
2政府 缺乏专 门的常设 危机管 理机构 , . 以及制 度
化、 系统 化 的危 机 应对 机 制 。
各国和各级政府都必须认 真对待的重要 问题。因此 , 建 立一套法制化 、 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现代政府危机管理体
系, 已成 为 当务 之 急 。
一
3危机发生时 , . 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 的沟通
协调和信息联动机制。
4我 国政府在危机管理 的法制建设方 面相对滞后 , . 缺乏一部完整和统一的关 于危机管理 的法律法规。 政府
、
危机与危机管理
笔者认为, 危机是指由于某些无法预测的因素诱发 产生的, 对公共安全 、 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 的事件 。 一 般来说 , 机事 件具有 以下四方面的特 征 : 危 一是高度不 确定性 ; 时间的紧迫性 ; 二是 三是事件 的独特性 ; 四是信 息 的不对称性 。 按照不 同的标准 , 以将 危机 事件 划分 可
于 社会 政 治 经 济 的破 坏 程度 呈 上 升趋 势 , 危机 管 理 成 为
有 的行政设置 , 缺乏统一 的专门管理机构 , 在许多 问 存
题 , 表现在 : 主要
1 . 政府危机 意识淡薄 , 缺乏有效 的社会危机预警机
制 , 体上 对 社 会危 机 的应 对 能力 较 差 。 整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
第14卷第3期2012年9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4No.3Sept.2012收稿日期:2012-06-14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SK107)作者简介:王芳(1980-),女,安徽芜湖人,讲师,管理学硕士。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王芳(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为探究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结合理论阐述和实证资料佐证,对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联性进行剖析。
分析认为:由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缺失,目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三大管理危机,这不仅影响了政府法治化水平的整体推进,更制约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的持续提升;只有从制度、体制、机制3个方面不断加强危机管理中法治政府建设,才能最终化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管理危机。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法治政府;管理危机;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2)03-0075-05实施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近年来,中国政府围绕这一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多项工作。
然而,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既有成绩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诚如200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所指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前中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有待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亟须改变。
”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更是该系统工程的薄弱环节,不仅阻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更制约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的提升,亟需特别关注。
本文拟就后一种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陋见,求教于方家。
公共危机管理
选择指导思想
工团主义:反对集中化的劳资谈判而 宣布团结一致和直接行动的口号 实用主义:有奶就是娘 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 民粹主义:人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 信专家,政府无用 民主社会主义:不要革命,要民主
指导思想一元化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法、术、势 儒家:仁、义、礼、信 佛家:四大皆空 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与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绝不能搞“三权分立” 中国绝不能搞“三权分立”
四、坚持政党制度不动摇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 必然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具有巨大 的优越性 中国绝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以公有制为主体、 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蓬 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 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 的公有制
六、坚持改革开放方向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抉择 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改革开放绝不能走回头路 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二、坚持发展道路不动摇 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 中国绝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社会主义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戊戌变法:学习西 戊戌变法: 提倡科学文化, 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 改革政治、教育制 发展农、 度,发展农、工、 商业等。 商业等。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 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
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他们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积极倡导和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法治建设。
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是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作为领导人员,主要负责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他们要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决反对特权主义和法外施权,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公正。
主要负责人的第二责任是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意识。
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法治,注重法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精神蔚然成风。
主要负责人的第三责任是推动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化决策。
主要负责人要注重依法决策,完善法治化决策机制,确保各项决策符合法律规定,做到法定程序和法律依据,保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主要负责人还要注重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要负责人的第四责任是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主要负责人要注重引导和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法治建设,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人民的法治素养。
他们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法治服务体系,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主要负责人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做到言传身教,为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
主要负责人的第五责任是加强法治监督,维护法治权威。
主要负责人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严格执法约束,确保依法行政。
他们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主要负责人还要完善法治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加强企业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企业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企业法律意识培养。
通过开展法律培训、宣传等活动,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律体系。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明确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经营活动。
3.加强企业合规管理。
制定合规方案,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合规风险防范和控制,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技能培训,维护企业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6.加强企业合同管理。
建立合同管理机制,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和终止流程,保障企业合同权益。
7.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8.加强企业法律风险应对。
建立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法律风险应对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法律纠纷。
- 1 -。
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公正执法
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加强司法机关对危机管理的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危机管理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危机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监督力度: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提高监督效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和准确性
PART FOUR
本次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概述
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及其效果
未来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及预防措施
总结本次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安全、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等。
展望未来危机管理的发展方向:未来危机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法律问题的解决,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危机管理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
提出应对未来法律问题的对策: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
总结未来危机管理中法律问题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危机管理中法律问题的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推动危机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执法力度不够:对危机管理中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打击
司法救济不足:受害者难以获得法律援助和赔偿
监管机制不力:对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缺乏有效监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执法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执法机构或执法机构之间协调不足
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危机管理的专门法律或相关法律条款不明确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关健词]: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必要性基本构成[摘要]:过去的两年对中国来说是个多灾多难之年,地震、水灾、群众群体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等,让中国人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多灾多难”。
很多的中国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我们会遭到这些“灾难”。
当然,每一个个体的案例,既然已经成为“公共突发危机事件”,那么自然有其“偶然性”因素和“不可预知性”的因素,否则就不会叫“突发危机”了。
但是偶然之中,难道就没有一些必然吗?既然我们在谈问题的应对和解决,就不能总把眼睛放在偶然上,要从必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几起公共危机事件中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系统和机构,危机资源配臵方式严重滞后等问题。
简要阐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构建完备的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以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秩序控制来应对、调控和处臵危机,使公共危机的风险降到最低。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也称为“突发事件管理”、“紧急状态管理”,指公共危机的潜伏、爆发、控制、化解、修复、常态化等全过程中的应对机制和制度安排。
突发事件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限于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包括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骚乱、恐怖事件等社会性动乱,火灾、环境污染以及核事故等事故灾难。
这些突发事件具有如下特性:一是突发性或非预期性;二是巨大的危险性;三是紧迫性;四是不确定性。
它们的出现往往导致公共危机,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加以特殊的应对和管理。
因此加强危机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是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之一。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首先,这是由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决定的。
我国要建设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政府管什么,怎么管,都要由法律做出明确规定,政府的所有管理行为,包括危机管理,理所当然必须依法进行,应对突发事件可能特事特办,但不能背离依法治国轨道。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法律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
危机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的公共管理,但也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
评价一个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判断其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法律的建设程度是一个首要变量。
在一些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发展阶段处于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其相应的法律也比较完善,往往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概述(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含义与特点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含义人类生活有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之分,作为调整人类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也包括常态法制和非常态法制。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作为顶防、调控、处置危机的法律手段,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
2.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相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1)法律内容的综合性由于危机产生的多因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损害程度的多层性、危机性质的差异性、调控任务的多目标性,危机管理法律必然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边缘性。
它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众多领域,涉及治安、刑事、卫生、环保、防震、防洪、消防、市场、劳资、救助、民族、宗教、军事、外交、舆论媒体等多方面内容。
(2)法律适用的临时性一般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是社会的常态,它经常性地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区域内发挥调整作用;而危机管理法律调整的是社会的非常态,只有在危机有产生的危险性或危机已经爆发的情态下,才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区域发挥调整作用,但在非危机的正常状态下则不适用,也不能把危机时期建立起来的制度转化为平时的制度。
因此,在平时的正常状态下,应对危机的法制只是有备无患的预备法制,只在危机状态下才会临时启动和实施的特别法制。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4
目录
•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必要
性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主要
内容
目录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实践 与案例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未来 发展
0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分享我国危机管,推动全球公共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未来 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法
为了规范各级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职责和行为,需要 制定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
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
在制定统一法律的基础上,还需要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明确法律责任与义务
要求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 时严格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确 保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救济途径原则
为受到公共危机影响的公民提 供法律救济途径,保障其合法
权益。
监督制约原则
建立健全对公共危机管理行政 法治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 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04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实践 与案例
某市应对疫情危机的行政法治实践
优化应急机制
规范政府在危机应对中的行为,优化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处置效率。
防止权力滥用与保障法治原则
防止权力滥用
通过法律监督和制约,防止政府在公 共危机管理中滥用权力,确保权力在 法治轨道上运行。
保障法治原则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坚持法治原则, 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合理、公正,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式危机管理体制
中国式危机管理体制200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年,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年初的南方雪灾、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面对着在西藏拉萨、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地发生的令人注重的突发事件,上海和昆明公共汽车爆炸、以泄愤为目的而袭击警察案件等暴力事件,则持续提升着“恐怖个体”在危机管理中的优先级。
对多重危机的应对,考验着党的执政水平,也改变了政府的危机管理手段,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体制。
所以,2008年是新中国危机管理发展史上最令世人瞩目的一年,预示着我国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持续深化的中国危机管理体制发展危机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危机性质与作用的变化密切相关。
2008年集中出现了中国危机史上最有独特性、丰富性、危害性的各类危机,有效推动了法治建设发展年、网络政治深入年、自然灾害多发年背景下危机管理体制的发展。
对汶川大地震的危机管理,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面对危机,党和政府体现了成熟的领导水平,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使用了有效的动员手段,灾区各级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军队,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站上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采取了新兴的传播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公开信息,在报道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上,都有空前突破,在第一时间内凝聚了人心;整合了众多的支持力量,使数量庞大的志愿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在救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危机管理体制的持续深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持续增强,危机管理及相关工作走向规范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管理法制建设
所谓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构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这个应对过程就是危机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和社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危机管理作为非常态管理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直到纳入常态管理的范围内。
对于危机管理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而其大部分属于行政法的范围,所以我们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其所涉及的行政法的领域,加强这些领域的建设与完善,使之能够配套危机管理机制,更好地避免和处理危机。
危机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行政法主要有这样几个领域:立法,行政法主体,行政执法,行政程序和行政救济等。
完善这些领域的行政法制对于危机管理机制的健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对于危机状态的立法是切实有效地管理危机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将一切行动和措施的根本性方向和框架范围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才能够井然有序地做出具体的应对行动;
2、明确的行政法主体是危机管理的职能载体。
所谓危机管理的行政法主体,是指依法成立的,在危机发生后,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危机,并能够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主体。
只有规定明确独立的危机管理主体,才能防止出现权力真空和互相推委,才能保证危机管理职责落实到位;
3、严格的行政执法是依法处理危机的关键。
危机状态下政府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影响广泛,这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必须大力提高危机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工作;
4、危机状态下的行政程序是有效地管理危机的重要条件。
它与常态下的行政程序是有区别的。
必须对危机状态下的行政程序加以规范,这样才能约束行使紧急行政权力的行为,也有利于危机的处理和解决;
5、行政救济是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利在危机状态下免受非法侵害的保证。
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公共权力的优先性和紧急处置性,很容易对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利造成侵害;危机发生后,公民的某些损失也可由国家进行赔偿。
这些都需要对危机管理的救济机制进行完善。
世界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机制由于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完善,它们在危机管理的行政法制领域也走在了前面。
而我国仅是在去年春天的非典后,才真正开始重视和发展危机管理,并开始危机管理法制的研究与实践。
与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我试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国外各国在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法制方面的发展状况,并
与我国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一、立法:
1、美国:
美国建立了一套国家危机应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核心为《国土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和《斯坦福法》。
这些大部分属于行政法。
它们统筹坚固,、相互补充,引导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危机管理。
除了这些纲领性的法案以外,美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专门法,对具体危机时间的应对作了相应法律规定,如《公共卫生服务法》,《防止生物恐怖袭击法案》,《公共卫生安全与预防和应对生物恐怖法案》等等。
美国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机构和计划都是依法建立起来的,其权力来自于现行法律,而不是某个行政机构。
一旦危机事件出现,相应的危机管理系统就可以立即自行启动,无需哪一级行政部门专门赋予相应的权力。
这种体制的好处在于各个危机事件能够迅速地被发现并被遏制,职能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事件做出反应。
2、韩国:
韩国危机管理机制井然有序,主要依靠法律体系的保障作用。
韩国涉及危机事态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民防基本法》为基础的防灾减灾法案。
韩国政府针对灾害的预防、防灾体系建设、灾情发生后的救援、灾情调查、恢复与重建等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细则,从而保证了防灾、减灾、救灾到灾后恢复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这一类的法规主要有《自然灾害对策法》,《灾害管理法》,《灾害救护法》,《河川法》,《农渔业灾害对策法》,《山林法》和《国地利用管理法》等。
第二类是以《传染病预防法》为主的应对传染病问题的法律法规。
这一类还包括《结核病预防法》,《寄生虫疾病预防法》等。
韩国完善的立法为突发性灾难的预防和应对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有助于政府及时地把灾难性的后果控制在最低限度。
3、中国:
经过多年的法制改革和发展,我国已初步构建了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除了在宪法中对紧急状态作了原则性规定外,在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中也有一些关于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
目前,涉及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处理社会动乱、战争威胁和战争状态的法律,如《戒严法》、《国防法》、《防空法》等;二是处理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性灾难事故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防洪法》、《消防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核事故应急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政府应对危机,依法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提供了一定的
法律保障。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去年非典的冲击更暴露出我国在危机管理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亟待健全。
二、行政法主体:
1、美国:
美国在危机管理中具有统一明确的主体——联邦应急管理署:它是1979年成立的直接向总统负责,报告并处理国家灾情的政府机构。
它主要应对的是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天灾人祸,如火灾、洪水、地震、飓风和爆炸等。
它拥有2500名全职员工以及5000多名后备人员。
其总部设在华盛顿,并在全国常设有十个区域办公室和两个地区办公室,每个区域办公室针对几个州,直接帮助各州开展救灾计划和减灾工作。
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联邦应急管理署已经建立了一个统合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难组织等单位的一体化指挥体系,一旦遇到重大灾害即可迅速动员一切资源,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支援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俄罗斯:
俄罗斯的危机管理主体主要是俄罗斯五大部之一的特别情况部。
它在管理认为灾害、自然灾害以及事故的影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使命在于:管理民防、搜索和营救;为州灾害管理系统制定职责,提供发展机遇;指导旨在消除大规模灾难、突发灾难和其它应急事故的后果的活动,进行特别的水底或海底活动;指导俄罗斯灾害管理机构和部队应急救灾工作等。
它的内部机构主要有地区性中心、民防和应急司令部、指挥控制中心、训练教育设施、中央空中机动营救小组、民防部队、搜索和营救服务分队等。
它是俄罗斯危机管理系统的主要协调机构。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危机管理主体主要是应急管理中心。
其主要职责是依靠州和地方政府,在遭受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人为灾害时,保护澳大利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它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协调功能,根据危机事态的发展以及受灾地区的请求,协调联邦政府给予发生重大灾害的州和地方以实物帮助。
该组织通过包括预防、准备、应急以及恢复重建活动在内的全面手段,促进澳大利亚的危机管理。
4、中国:
从管理体制看,目前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所涉及的12个部委及国务院直属机构中还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危机的明确的行政法律主体。
当危机发生时,通常是根据危机程度的不同,临时成立工作小组。
由于危机管理的法律主体缺位,造成了危机管理的权力运行不统一、政出多门、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弊端,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委,危机管理工作不连续,缺乏持续的统一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