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合集下载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两者融为一体,相互交融,形成新的整体。

而深度融合则是在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完善,使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和价值。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课堂教学也可以为信息技术提供更加具体、实践性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其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

深度融合是将不同的事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意在强调二者的紧密程度。

整合则是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或者将不相关的有益部分有机地统整到一起,共同发挥所需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3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3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3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1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很多有收获。

如今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

老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养、实现专业进展。

培训是老师实现专业进展的捷径。

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主动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老师专业进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老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进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舞老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老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同学的学习主体地位,敬重同学的主体性,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制造条件;要由学问的传递者转变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自主探究,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觉自身缺乏,改良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加课程开发,获得专业进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讨论者,讨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究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胜利的教学阅历上升为教学理论。

2.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学校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展。

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定要求中学校老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详细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老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阅历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学问型转向综合学问型,由注意学问传授型转向素养培育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通过培训加快专业进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阔老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老师拓展专业学问,加深对课程学问、同学学问和教学学问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学问,向学者型老师进展;促使老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力量,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讨论的力量,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力量,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进展的力量;促使老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同学进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抱负,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

JIAO YU XIN XI HUA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薛子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摘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部近年来的重要方针政策,也是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的融合为切入点,推动教学全面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催生新的课程教学范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教材的电子化协作、校企的网络化协作,在教学理念方面推动教师树立团体协作的观念、具备学科融通的能力、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以此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范式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对推进整个大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点,对大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激发整个高校教学系统的活力,进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来是教育部的重要方针政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这些文件都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也带给我们启示:可以从“现代信息技术”这个点着手改变教学环境,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渠道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是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其本质则是实现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2018年11月24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要打造五类中国“金课”,五类“金课”中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都要倚重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吴岩特别强调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重点即在于结合传统课堂之长与现代信息技术之便而推陈出新。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被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所深深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以及阅读、写作等技能的培养。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经验、教学效果分析以及关键因素探讨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深度融合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也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推动语文教学向更加现代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其中也包括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教育软件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

通过电子书、网络课件、教育视频等形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加生动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调查分析

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调查分析

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调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教学融合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质量、拓展学生学习资源、促进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校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为高校教育教学融合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促进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文还旨在总结分析各种因素对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影响,为未来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高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将深入了解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为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深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2. 正文2.1 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调查分析的重要性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现状调查分析的重要性在于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更为有效和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为教学过程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多样化。

(完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完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红山区第八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校教育乘上信息技术快车,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学校装备的重点,并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笔重要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班班配备了触摸式一体机,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两间微机室,百兆光纤进校园,建起了多媒体校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然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检索了一些资料,亲身参加了实践,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其一,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的脱节,使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技术让学生学习,本应成为手段却成了目的;其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有时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时只是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画蛇添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电脑以直观的或虚拟的形象替代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信息技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学结合?它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教学中,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巨大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选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进行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1方法,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乃是指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光电技术等为基础处理各类信息的现代高技术的总称。

按内涵的丰富程度,信息技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包括投影、录音等视听技术;狭义的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工具,在一定科学方法指导下,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课堂教学(Classroom Teaching)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与“个别教学”相对。

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比较晚,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评价大多是借鉴国外己有的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课堂教学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各科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为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模糊检索得到期刊论文约12篇,相关论文11篇;检索到的相关硕士学位论文30篇。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当前,人类正步入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己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重要动力。

信息化己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对现代教育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术 与教 学 之 间 的复 杂关 系 的 理论 框 架 。该 研 究框 架 认 为 。技 术 的 应用 要 放在 具 体 的研 究情 境 中来 思考 ,在 应 用 技 术 时 ,要 充 分 考 虑 技 术 运 用 的 理 论 背 景 和 环 境 .将 技 术 有 机地 融 入 到不 同 理论 背 景 和环 境 的教 学
对教 学模 式 的 研 究 主要 集 中于 两个 教 育学 科 的领 域 ,一 个 是 教学 论 ,另一 个 是教 育 技术 学 。教 学 论 研 究 的教 学 模 式 侧 重 于理 论 ,强 调 教 学 模 式 是 教 学 观
念 、教学 思想 、教学 方 法 ;而教 育技 术 学 则是 一 门 应 用 性 学科 ,从 这 个 角度 研 究 教学 模 式 ,同样认 为 教 学
整体 优 化 的基 础 上 产生 聚 集效 应 。从 而 实 现教 师 的教 学方 式 和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的转 变 。达 到 培养 学 生 的信
个热 点 问题 。面对 日新 月 异 的数 字化 网络环 境 .开
展 信 息技 术 与学 科 课 程整 合 研究 ,构建 整 合课 堂教 学 模 式 。推 动 整合 研究 向深 层 次发 展 ,已关 系 到新 世 纪 创 新人 才 的培养 。关 系到 教 育能 否 跟上 信 息 时代 发 展 步 伐 、能 否 与世 界发 达 国家 的教 育 接轨 的大课 题 。
系。 教学 模 式 的设 计 结 果是 形 成一 个 学 习环 境 。在 这
统教学 与信 息技术媒体 ,使两者各展 所长 ,互 为补
充。
( )信 息技 术 与学 科 课 程 整 合 课 堂 教 学 攥 式 构 三
建 的 背 景
种学 习 环境 中 . 由于 各 种现 代 教学 媒 体 的参 与 以及 各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愈发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时可能会遇到技术操作不熟练、教学设计不合理等困难;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也可能会面临信息过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挑战。

如何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并应对相应的问题和挑战,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总结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分析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进步。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教师们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研究还旨在为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日益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融合的思考与体会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融合的思考与体会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融合的思考与体会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改变了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们的学校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

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以及已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顺利达到效果。

我在讲授无理数时,就做了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

比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之后我设计了一堂《探索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的研究型课。

课前,我对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稍作修改,另外编了一节课,专门研究勾股定理的历史和证明方法。

上这堂课之前,我布置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特别是利用上网方式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史记和证明方法。

课上,许多学生带来了他们找到的资料,有的把他们在网上找到的资料打印了下来,有的带来了关于勾股定理的书籍,更有一位认真的学生找来了关于“勾股矩阵法”的内容。

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许多中外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西周时期的商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三国时期吴国的'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刘徽的“出入相补法”等等。

然后我再综合学生的资料,给出我制作的课件和网页,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轻轻松松地就解决了,而且还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的思想教育。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第1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

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

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

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

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

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

新的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为学科课程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通过信息技术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教师一张嘴说教,学生只能想象,而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通过具体实物与图片的演示,直观明了地阐述抽象的知识,如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一章(摸牌或投针试验),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场景演示,很直观很明了地将一切不易觉察、容易忽视的现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

如数学教学的视图与图影部分,离开了多媒体只能给学生抽象、枯燥、呆板的印象,而采用多媒体,则可将抽象的知识明了化,将枯燥的情景生动化。

在情景交融中使学生陶醉,在生动形象中使学生充满激情与活力。

像这样运用多媒体来展现,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场景,情景交融,情趣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景物描写很精彩,我们教师只能阐述它的优美,分析它的精妙,如何真正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感情,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

因此,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语言描述的情景展示出来,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1本场讲座共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

王教授分别从教学对象的变化、师生需求、教学原则,与21世纪核心素养等几个维度,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为老师们剖析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高效创新的手段,如何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一线。

其中,王教授对当今学习者的深度分析,令人印象深刻。

他说道,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个性化的思维模式,甚至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储备远超过教学者。

这时,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或权威的主宰,而是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领路人、引导者。

不仅要在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而这种方法,就需要依托信息技术领域。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层次清晰,令我获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2现在的教育,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

很有幸,我能获得学校的推荐,来参加在新余举办的全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培训。

上午8点半,我们进行了开班仪式,省电教馆杨馆长、省电教馆培训部曾主任、暨阳小学的周书记和市电教馆的潘馆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表了讲话,曾主任热烈欢迎了各位老师的到来,感谢暨阳学校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并祝全体教师都学有所获。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论文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

这个主题的论文应该如何写呢?技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

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驻操营中学温占山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事实证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那么如何抓住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为全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在这个理性的思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运而生,网络化课堂教学随此产生。

它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将以何种模式在课堂中运行?我们对此应做怎样的探究?本人在这里想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把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高技能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在这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整合”中的“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

“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

于是,网络化课堂教学在这种理念下诞生了。

它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现代化课堂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设计方案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这种理念支撑下的“整合”模式一般有两类:一处是以传统讲授讨论为主,穿插进设计的虚拟的网站或直接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或巩固深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心得体会篇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体会姜华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作用在于构建一个学生学习的多维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现代教学改革创新有密切的关系,使现代教学理论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育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

基于多媒体项目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取得项目设计,计划和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教与学的方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是一种思维工具,学习工具,任何思维和学习活动,无论哪个学科都离不开语言。

可是小学孩子由于年龄特征,比较好动好问,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认真端正的学习讲义知识,因此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以其直观性,综合性,将讲义中枯燥烦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但也不是任何环节都能由多媒体来实现的,也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这要按照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若是整个教学进程都由多媒体来完成,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

一般来讲,多媒体应利用在突出重点、冲破难点上。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个人以为信息技术在拓展阅读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1—2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选读,将课内知识有机的向课外延伸,更使学生学以致用,用自己已有知识再去吸取更多的未知知识,既温故又知新,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查验学生学习进程,一举数得。

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我在参与的同时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运用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实提高课堂35分钟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希望在此后的实践中能不断探索,不断获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体会1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作用在于构建一个学生学习的多维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现代教学改革创新有密切的关系,使现代教学理论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育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模式效应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模式效应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模式效应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成为课堂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优化整合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核心关系的信息动态交流,还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效应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育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广泛的科技之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化整合,体现了师生和谐互动关系形成的可能性,可以有效促进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学习方式。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教育改革也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但是,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还仅仅处于“混合”模式阶段,就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变成全程照搬教材,把教材内容全部搬到电脑屏幕上,以此来替代黑板作为媒介的平面教学;还有些老师过分追求画面的华丽和和课件的外观,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偏离了教学的主题,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另外,过分追求信息量的增加也会造成学生学习消化不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一味地增加信息量,会导致学生来不及思考所讲内容,只能被动地跟着课件的快速运行而疲于应付,不能及时消化吸收他们能力所及的信息量,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

本文就是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借鉴课程教学论的基础上,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内涵分析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困境与反思

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困境与反思

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困境与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是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教学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式和途径,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特性,在实践中树立“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学科课程出发,纠正教学应用中的偏差,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和方法,切实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标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偏差,以学为本,整合现代高等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课堂教学呈现出内容多,节奏快,前沿性、跨越性、综合性强的特点。

传统的“教师+黑板”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图文并茂、链接方便、反馈及时、积极交互的特点,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高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学效果并未达到理想境地,愿景与现实的差距要求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以便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现实困境: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诸多偏差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先进的教学手段并未完全彰显其应有之效果。

具体而言,目前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应用泛化。

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许多高校教师和领导存在“技术万能”的思想,认为信息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用”总比“不用”好,“有”总比“没有”强,不考虑各门课程的实际特点,不分学科、专业,不分重点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有规律,出现了信息技术使用泛化的现象[1]。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必然选择,那么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使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资和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够将知识信息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在实际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误区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甚至将其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学科课程的过程,它将对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产生变革影响.2.不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新技术简单应用于教学过程,而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根本途径和系统工程.整合是教学资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在系统方法和先进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诸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在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和教学资,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3.教师的信息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进入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系统,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点播系统等.这些软件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加上原有的常规媒体,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或对其一知半解,因此这些媒体或技术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对策和建议1.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层次的理解课程整合新课改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2.重视教学设计,整合过程要结合学科特点每个学科都有特定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数学属于逻辑经验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认知情境,让他们经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过程,从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信息资的优化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良好的整合模式.3.加强教师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作为教师要注意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理念和技术是整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熟炼掌握计算机技术.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数据处理软件E_cel,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 、Flash 、Photoshop 、视频和音频处理技术,网站制作软件Dreamweaver 、FrontPaget等,掌握了这些技术以后,把这些技术运用到课堂上,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4.积极构建教学资信息网络在网络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充分的资料来.构建教学信息网络,并不是指硬件条件的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网,而是基于硬件网络的,打破自我封锁,实现网上教育资的共享,并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发和建设教育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资体系.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它在目前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还将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我们要不断地关注新的信息技术的产生并把它及时地应用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布合丽其木·阿布力孜(新疆喀什教育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摘 要: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建设工作,能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特意围绕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进行了探究,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是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加强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教育发展与改革。

实现这一目的,仅仅只是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行的。

现如今信息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计划应用上,而是对教育发展带来动力,让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变革。

所以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改变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的社会发展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极大程度突破传统的教学活动限制,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才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到达教育公平目的。

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还对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独特作用。

二、现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部分的高职院校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中硬件建设处于领先地位,这就导致了软件不足,并且利用率也不高。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有着很好的硬件设施,但是现在这些设施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应用,其利用率也不高,使得大部分的资源得到了浪费。

在实践教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大院校教学资源的差距就较大,共享变得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刘顺龙孙仲堪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一日千里及其对各个领域的冲击,正影响着几代人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也正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来临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至各国纷纷更新人材培养观。

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2001年6月,我国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从国家的高度明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既反映了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整合”对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

什么是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是指什么?所谓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指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从而达到学生既能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简单而言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增强和提高(刘茂森教授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应以怎样的教学模式来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观点是美国乔以斯和威尔所著的“Models of Teaching”(教学模式)里所提的观点: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教学的设计或范型(即有一定代表性、能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式)。

为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全体教师紧紧围绕着整合模式这一中心,以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我校教育创新的重点,开展整合研究工作。

一、建设动态的教学资源库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如果说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整合的前提的话,那么建设教学资源库则是实现重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

前些年,有些学校误解了信息化教育的真正涵义,以为建立了校园网也就实现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只重视硬件(校园网)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结果耗资颇巨的校园网变成了供人参观的高档“摆设”,对于学科教学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至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是难以实现。

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又何以为炊?教学资源库就是师生所需之“米”,没有丰富多样的实用性、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教师就难以为学生设计学习资源,也难以设定好主题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去进行自主学习。

而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对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

因此,建设资源库应是建成校园网后最重要的整合条件之一。

如何去建设校际的教学资源库呢?我们学校在开展整合模式研究中,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等作为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指导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而构成学习环境的要素则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这种理论对资源库的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创设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会话”和“协作”的平台。

教学设计理论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它要求资源库的资源覆盖面必须广且必须具有有效性。

学科教学理论是以某门学科教学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

这种理论对资源库建设提出的要求是,资源必须为特定的学科教学服务。

根据这三种理论的指导要求,我们在建设校园资源库时,以目的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更新性作为建库标准,采取拿来、购进、借力开发和教师开发等方法来建设资源库。

“拿来”就是指教师通过互联网,把网上的质量较好的且适合学科教学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全部下载,加以改进后,为我所用。

如生物科,在网上有许多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的课件,我们的生物教师在学习《鱼类》一文时,就使用了下载的《鱼类》课件。

由于这一课件采用了虚拟手段,将现实中鱼类的生活通过计算机平台呈现出来,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来领悟、掌握抽象的知识,深受学生欢迎。

为使这一渠道更加畅通,学校于2002年11月开通了宽带网,为教师查阅资料,下载所需课件、资料,创设了条件,也为学生上网浏览,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可能。

“购进”是指从一些软件公司购进教学软件和学校管理方面的软件。

我们依据实用性的原则,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相继从广东省迈达威公司、广东省教育实业公司、东北师大下属东师理想集团购进了中学信息资源库——试题库、校园管理系统、东师理想信息化教学素材库(可升级)等教学软件。

其中,东师理想集团的信息化教学素材库,是东师理想集团专门为初中的教学而设计的,这一软件极大地充实了我校的教学资源库,也成为我校教师最喜欢的素材库,是我们教师制作课件的好帮手。

所谓“借力开发”是指我们与东北师大合作,利用东北师大雄厚的信息技术力量,为我们教师“度身定做”教学素材或课件:我们教师根据学科实际,用文字形式将所要制作的课件写成脚本,通过网络发送到东师信息技术研究院,学院教师则按我们教师的脚本去制作课件或素材,再通过网络发送给我们。

“自主开发”则是教师在网上或其他途径都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资源的情况下,教师自己去开发制作。

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制作的课件水平或许比不上网上的课件,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更适合学科课堂教学。

通过以上手段,目前我校的资源库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科教师、学生使用的习题库、理论库(由教师每学期所撰写的关于整合的文章组成)、课件库、课例库、口语库等系列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建成及不断完善升级,为我们的整合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更新教师观念,增强师生信息素养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关键韩愈在他的《师说》里对什么是教师作了如此的概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一概述十分精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师也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体力行者。

在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教育领域的人材培养观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概念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教师职能由原来的主导课堂进行传道、授业,转变为现在的重在“解惑”——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然而,如同全国各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样,我们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同时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实践者,他们已经习惯了黑板、粉笔、纸和笔这种教学方式。

而且,作为长期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基本都是以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为中心,多考虑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采取什么手段、措施、方法。

渐渐地也就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内心深处也逐渐确立。

这是传统教育导致的一方面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只重教学,而较少顾及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时间一长,往往会导致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甚至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脱节。

对于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实,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必须正视并予以改变。

一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师位置观,使他们明白,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和在此基础上的解惑,而是要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知识建构的指导者,解决学生在信息技术下,在自主探索中、协作学习中所遇到的“惑”。

二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材观。

网络环境下,可供学生学习探究的知识广博而混杂,泾渭分明而又犬牙交错,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学生甄别。

三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黑板、粉笔已不再是知识呈现的载体或工具,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和与互联网相通的计算机平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其实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服务于课堂教学,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

四、增强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素养。

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整合研究的关键,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又是整合模式研究的基础,用黄怀荣教授的话形容,就是“离开了人,技术什么都不是”。

这是因为,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就难以使用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景,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

也就是说,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为了实现我们教师在以上四方面的转变,我校课题组主要采用了培训——自学——交流的形式来实现。

培训包括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与整合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也包括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的制作,资源的调用、查阅等;还包括用参与式方法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让教师自己动手设计用于整合模式研究的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等。

为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多次邀请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学院的专家到校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

同时,为充分发挥集体合力,在教师掌握了设计技术、技巧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实行同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的措施,用集体智慧来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自学主要也是理论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内容。

交流则主要是根据实际,组织教师外出到一些名校参观、学习、交流,以求自我促进、自我提高。

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行,我们的教师已实现了对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化,如同他们用笔一样,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实现了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结构的变革。

教师的信息素养固然是影响整合研究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整合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信息素养跟不上,不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开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就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采用了“中心带动,两翼加强”的教育措施。

“中心带动”就是以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育为中心,传授给学生以信息技术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两翼加强”的“两翼”是指开展第三课堂信息技术活动和定期举行信息技术竞赛,以提高、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