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俄罗斯_的主题式教学_王浩
初中地理《俄罗斯》 教案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知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能结合地图说出俄罗斯地形、气候、河流和农业的特征。
(精品教案)《俄罗斯》讲课稿
(精品教案)《俄罗斯》讲课稿收集整理的《俄罗斯》讲课稿,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所处的地位。
《俄罗斯》是初中地理第二册第十五章《欧洲东部和北部》第二节的内容,第二节概括阐明了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要紧人文地理特征,说述了九个咨询题它的作用要紧是承上。
利用已学的经纬度知识阅读出俄罗斯大致的经纬度,利用已学的等高线图上的高度表和五种地形,读出俄罗斯的要紧地形。
气候的形成缘故,要紧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两个妨碍俄罗斯气候的要紧因素动身。
明确俄罗斯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俄罗斯各地气候的差异。
利用大洲的界限知识掌握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结合差不多学过的知识。
明确俄罗斯煤,铁,石油资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本章在此将知识进一步巩固。
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别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1)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掌握俄罗斯的气候和地形的要紧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俄罗斯具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的经济大国;掌握工业区的分布和要紧工业部门。
(3)了解俄罗斯内河航运,铁路和海上交通的基本状况。
掌握和经历要紧的港口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及重要的都市。
2、能力目标:(1)得分分析:一具国家的地理特征要紧从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
(2)综合分析讲明欧洲和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综合分析俄罗斯工业建立的基础和地区分布和XXX有何区不。
3、情感目标:经过俄罗斯自然资源和人文知识的了解。
使学生用辨证的一分为二的观念来看待咨询题。
(三)教学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1、重点。
(1)北亚的位置:北亚全部为俄罗斯所占,大部分为中高纬度其决定了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2)俄罗斯的面积: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的国家,经过读图明确乌拉尔山和高加索山脉这是欧亚两洲的界限。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对俄罗斯有初步的认识。
2. 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回答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能表达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俄罗斯的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和极地气候。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2. 学生讨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学生能分析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俄罗斯的地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原、山脉和河流。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讨论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产。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学生讨论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学生能分析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使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与俄罗斯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交往,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俄罗斯基本地理、经济、文化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俄罗斯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好奇心,如:“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它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俄罗斯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俄罗斯的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等,使学生深入理解其经济特点;
(5)巩固练习: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俄罗斯》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俄罗斯》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俄罗斯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
本课按照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习。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是本节的认知基础,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地形特点,以及由于纬度高所导致的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优越的资源条件为工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相对滞后。
“发达的交通”,结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落实课程标准“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最后,课文从交通枢纽的角度介绍了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一、教学目标1. 学会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和首都。
【教学难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侧重的设计学习内容,具体包括三部分,即“横跨亚欧大陆北部”“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在思路上,这三部分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以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本讲为第1课时,即“横跨亚欧大陆北部”部分,通过莫斯科寒冷的视频,了解俄罗斯寒冷的国度为引入,通过“寒冷的原因”“寒冷的影响”作为情景线,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及人口分布知识线串联起来。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极地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 俄罗斯地理位置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跨亚欧两洲B.大部分位于亚洲北部C.位于欧洲东北部D.属于亚洲国家3.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是()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B.平原、丘陵面积广大C.平原、高原面积广大D.盆地、山地面积广大4. 关于俄罗斯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A.乌拉尔山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B.叶尼塞河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C.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之间的地形区是西西伯利亚平原D.乌拉尔山以西是西欧平原,以东是东欧平原【参考答案】B;D;C;A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俄罗斯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1. 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2. 地形与河流特点(1)地形地势特点(2)河流特点3. 俄罗斯的气候(1)气候的类型及特点(2)气候的影响《俄罗斯》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其工业部门特点。
初中中图版俄罗斯教学设计
初中中图版俄罗斯教学设计1. 前言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学习俄语不仅能够加深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加更多机会。
为了帮助初中生掌握俄语,中图版俄罗斯教学设计将提供一套全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2. 教学目标2.1. 语言技能:通过中图版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流利地听、说、读、写俄语,并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
2.2. 文化意识:通过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3. 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语言技能3.1.1. 听力:通过听录音、对话和听力练习,培养学生听懂俄语的能力。
3.1.2. 口语: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1.3. 阅读:通过阅读课文、课外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1.4.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1.5. 语法与词汇:通过系统学习俄语的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则和词汇量。
3.2. 文化意识3.2.1. 历史:介绍俄罗斯的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鼓励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3.2.2. 地理: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对其文化的影响。
3.2.3. 风俗习惯:介绍俄罗斯人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增进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3. 学习方法3.3.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小组讨论、配对练习等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3.2. 多媒体应用: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俄罗斯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视听效果。
3.3.3. 综合应用: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方法有机结合,设计综合性的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教学资源4.1. 教材:选择中图版的俄罗斯教材,结合国内初中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俄罗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人文的关系也是丰常密切的。
设计意图:本设计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要素
与人文要素的密切关系,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课程性质
的综合性,通过分析,让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自然和
人文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样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
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课例研究综
本节课首先从俄罗斯的景观图片(如克里姆林宫、
述
红场、莫斯科景观、芭蕾舞等)开始导入,知识点齐全
林。俄罗斯农业中农牧并重。俄罗斯耕地资源丰富,但
是农业生产不稳定,因而是粮食进口大国。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读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
文环境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
待问题。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 教学策略选
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及 择与设计
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一、图片导入,初识俄罗斯
教师:课件播放俄罗斯的景观图片(如克里姆林宫、
红场、莫斯科景观、芭蕾舞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
教学过程 个国家吗?
学生:俄罗斯。
教师:关于俄罗斯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读图完成表格,识记俄罗斯主要地形及河流, 一起交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地形影响河流主要是影响河流的哪些水文特 征?
学生回答预设:流向、流速、水能蕴藏量。 教师:那么俄罗斯的地形对俄罗斯的河流产生了哪 些影响? 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俄罗斯地势南高北低,所以大 多数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流经山区时落差 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电站。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二课,主题为《俄国的改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改革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国农奴制改革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以及改革的过程和影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史料、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改革的影响和作用,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024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1《俄罗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
2024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1《俄罗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罗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情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针对俄罗斯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国家,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情况,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查询、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基本概况。
2.难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边界等情况。
2.资料查询法:引导学生查找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俄罗斯的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讨论交流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国家地理知识,如中国、美国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顺势引入新课《俄罗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边界等情况。
同时,展示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资料,让学生对俄罗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论述,展示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俄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交织。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俄罗斯各个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俄罗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2.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等基本知识。
2.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3.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读图、用图训练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图表,提高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并板书课题。
新人教俄罗斯教案
新人教俄罗斯教案第一章:俄罗斯概况1.1 地理位置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包括其位于亚洲和欧洲的两个部分。
讲解俄罗斯边界接壤的国家。
1.2 人口与语言介绍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讲解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其他主要使用的语言。
1.3 政治体制介绍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包括总统和政府的职责和权力。
讲解俄罗斯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独立情况。
第二章:俄罗斯经济2.1 经济概述介绍俄罗斯的经济体系,包括其主要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状况。
讲解俄罗斯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能源产业重点介绍俄罗斯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
讲解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3 农业和工业介绍俄罗斯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包括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情况。
第三章:俄罗斯文化3.1 传统文化介绍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等文化特色。
讲解俄罗斯东正教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文学和艺术介绍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作家和诗人,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讲解俄罗斯的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影响。
3.3 教育体系介绍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第四章:俄罗斯历史4.1 古代历史介绍俄罗斯古代历史的发展,包括基辅罗斯时期和蒙古统治时期等。
4.2 近代历史讲解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俄罗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影响。
4.3 现代历史介绍俄罗斯在二战后的重建和发展,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独立和改革开放。
第五章:俄罗斯外交关系5.1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讲解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如美国、欧盟国家等)的关系,包括合作和冲突方面的情况。
5.2 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介绍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包括与中亚国家、中国等国的合作和互动。
5.3 俄罗斯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讲解俄罗斯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俄罗斯的科技与发展6.1 科技概况介绍俄罗斯科技创新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在航天、核能、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成就。
俄罗斯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俄罗斯小学作文教学设计作文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俄罗斯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针对俄罗斯小学的作文教学,设计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文章结构;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丰富写作素材;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互助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a. 提供写作素材,如图片、短文、故事等,让学生观察并复述;b.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鼓励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事物;c. 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培养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使用。
2.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a. 教学中注重讲解文章结构,如开头、主体、结尾;b. 提供写作框架,让学生按照给定的框架进行写作;c. 引导学生总结经典范文,借鉴其中的逻辑结构。
3. 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a.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培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b. 提供绘画和描写训练,让学生通过描述细节来丰富作文内容;c. 引导学生阅读,开拓他们的思维,丰富作文的素材。
4. 团队合作意识培养:a. 分组进行合作写作,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交流;b. 推行作文交流会,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作文;c. 组织作文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步骤1. 选题阶段:a. 老师提供几个主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b.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确定最终的作文题目。
2. 计划阶段: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写作的关键词和内容要点;b. 学生根据关键词和要点,制定自己的写作计划。
3. 写作阶段:a.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写作;b.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c.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4. 评价阶段:a.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文,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b. 老师对作文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和进步;2.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俄乌战争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俄乌战争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一、主题背景介绍俄乌战争是指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这场战争从2014年开始至今仍未结束。
这场战争不仅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班会教学中,以俄乌战争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思考战争的原因、背景、影响等方面,增强他们的国际观念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俄乌战争的起因和历史背景;2.了解俄乌战争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3.培养学生关爱和平、讲求正义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俄乌战争的起因:通过简要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此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主要的争议点是什么。
(2)历史背景:介绍俄乌战争发生前后的关键事件和国际背景,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动因。
(3)战争影响:分析战争对乌克兰、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4)战争人道危机:介绍俄乌战争导致的难民潮、人道援助以及战争对平民的影响。
2.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不同的话题展开讨论,然后进行合作分享,梳理出各个方面的观点和结论。
(2)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难民等,模拟战争中的各种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4)多媒体展示: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战争的背景、影响等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短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俄乌战争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导入主题。
2.知识讲授(30分钟)(1)介绍俄乌战争的起因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2)讲解战争对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
3.小组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话题,如“俄乌战争对乌克兰经济的影响”、“战争导致的人道危机”等,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交流。
荣维东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与实施路径
荣维东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与实施路径一、为什么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
过去那种靠简单的专业知识技能就可以应付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场景,已经被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学习资源无处不在、需要不断学习创造的后现代社会场景代替。
知识经济成为主要形态,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教育要从传统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本向能力和素养为本转变。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目标体系由过去的“双基目标”“双力目标”“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转型。
即将颁布的2021年版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基本延续了此前2017年版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宗旨,核心素养教育时代已经来临。
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四点:素养为本,加强整合,强化实践,情境任务驱动。
“素养为本”指今后的教育将以核心素养教育为目标,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能力。
“加强整合”指要打破过去的分科教学和单一技能训练的模式,重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突出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科实践及跨学科学习,推动课程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
这是由生活的完整性和人的生命发展的完整性决定的。
过去那种烦琐的知识教学和机械技能训练,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要。
如何凝练并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梳理学科大概念,精选并活化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统整至关重要。
“强化实践”指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与实践,积极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的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和素养形成的过程。
最后这一切要依赖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和保障。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为例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区域认知:借助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分
搜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导学案(见表 1)
表 1 《俄罗斯》课前预习导学案
《俄罗斯》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
自主预习教材,完成图 1 俄罗斯知识树
图 1 俄罗斯知识树
二、旅行路线设计
暑假快到了,
“ 国际旅行社”最近接到许多游客订单,游客准备去俄罗斯旅行。游客分为三种类型,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班作为“国际旅行
地理·学科视点
三、教学过程(见表 3)
表3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教师:暑假快到了,许多游客选择去俄罗斯游玩,我作为“国际旅行社”的“社长”,要检验大家设计的旅
行路线
环节二
整体认知
教师:游客马上就要跟随我们社去俄罗斯了,俄罗斯在地球上的位置你们知道吗?请根据教材图 8-23
回答以下问题,归纳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业分布图,我们计划去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途中我们 确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俄罗斯;旅行路线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84-03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区域认知为基础,在
让学生认识区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
养。区域地理的教学可以做到很好地立足区域,培
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区域地理本身具有极强的
2. 俄罗斯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据图分析
设计意图
七下教材主要讲述区域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俄罗斯》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
“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
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
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
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1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
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
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③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俄罗斯的课程设计
俄罗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俄罗斯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俄罗斯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历史发展、文化传统、制度和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尊重不同文化,增强对俄罗斯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友好交往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分析其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历史:概述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讲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阶段,以及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
3.文化:介绍俄罗斯的文化传统、文学、艺术、宗教等,分析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4.:讲解俄罗斯的制度、政府机构、国际关系等,分析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经济:介绍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对外经济政策等,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俄罗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俄罗斯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俄罗斯地理》、《俄罗斯历史》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俄罗斯文化》、《俄罗斯经济》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单选题(共60题)1、被誉为“20世纪的管弦乐色彩大师”的是()A.德彪西B.拉威尔C.圣-桑D.格林卡【答案】 B2、在《桑塔·露琪亚》一课中,教师在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
这个问题的提出应该出现在()环节比较合适。
A.导入B.总结归纳C.初步感知D.拓展延伸【答案】 C3、《海菜腔》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A.苗族B.侗族C.彝族D.瑶族【答案】 C4、20世纪90年代初,鲍元恺以24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组曲是()。
A.《御风万里》B.《纳西一奇》C.《土楼回响》D.《炎黄风情》【答案】 D5、下列不属于起拍收拍三要素的是( )。
A.速度B.力度C.情绪D.姿势【答案】 D6、在学习《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我的祖国》,并向学生展示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字、音像资料。
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了感性的认识,情绪也渐渐高涨。
教师弹奏钢琴,全体学生共同高声演唱《我的祖国》。
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并采用演唱的方式感受音乐,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基本理念?()A.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D.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答案】 D7、()是在声乐主旋律暂时告一段落,由乐队演奏的一段音乐,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A.间奏B.前奏C.尾奏D.伴奏【答案】 A8、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根本就是“数,,美就是数的和谐与比例,例如,音乐的音高、节奏都是依照数量的比例组成,各种不同数量的比例会产生不同的美。
”此观点属于哪个美学学派?A.形式主义B.自然主义C.表现主义D.存在主义【答案】 A9、下列的内容不适合使用定性评价的是()A.学生的情感态度B.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C.参与态度D.探究性学习能力【答案】 B10、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俄语说课稿
高中俄语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俄语课程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其作用和地位在俄语教学中不可忽视。
课文主要围绕俄罗斯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俄罗斯国情,提高他们的俄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俄罗斯地理概述: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和湖泊等。
2. 俄罗斯历史简述:回顾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俄罗斯文化特色:分析俄罗斯的文化特点,如宗教、节日、民间艺术、文学等。
4. 俄罗斯社会现状:介绍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5. 俄罗斯与我国的关系:探讨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相关的俄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理解能力。
(2)采用启发式、问答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尊重和兴趣,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
(2)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包括: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俄罗斯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3. 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这些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思考义务教育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
作为整个初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世界区域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地球和地图各要素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作为认识区域的主体,蕴含着课程标准中“理解国际合作意义,形成全球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传统世界地理的教法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资源、农业、工业、人口与城市”等自然和人文要素入手,引导学生识记区域内的地理事实、归纳区域内的地理特征、理解区域内的地理联系。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某个世界地理区域(大洲、地区或国家),但固定的教学思路往往使得课堂氛围呆板,无法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主题式区域地理的教法,其核心在于以某一区域问题为主线、以思维建构为导向、以原理应用为落脚,让学生通过对区域“主题”的主动探究,达成对区域环境特征的正确把握,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区域特征对人地关系形成影响的感悟,许多教师将此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比如,陆如良参考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主题鲜明的展馆,以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围绕问题和概念进行世界地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徐晶晶选取“共赏四时春”这一主题情境作为课堂主线索,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融汇贯通,使学生在掌握区域地理学法的同时,享受了一节春意黯然的课堂。
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在地理复习课中也极具生命力。
王燕提出主题式区域地理复习课堂,广泛涉猎区域中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丰富多彩的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本文在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俄罗斯”为例,具体说明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对于世界地理教法的优化过程,为区域地理教法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学情分析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的年龄约在12~13岁之间,属于典型的青春期早期。
通常认为,该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半幼稚半成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他们对于新奇事物感兴趣,不喜欢墨守成规,传统的世界地理教法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认知基础。
在学习“俄罗斯”这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亚洲、日本、东南亚和印度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于要素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俄罗斯是我国的邻邦,学生对于俄罗斯的了解主要集中于文化艺术等方面,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了解十分有限。
三、主题确定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和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俄罗斯”(第一课时)的主题为“舌尖上的俄罗斯”(如图1)。
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黑麦、甜菜等,品种单一,以喜凉耐寒的作物为主。
单一的农作物导致了俄罗斯餐桌上的食物为小麦和黑麦制作的白面包、黑面包等,和我国相比,食材种类较少。
这个主题十分新颖有趣,符合初一学生兴趣爱好,与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也体现了地理学因地制宜的思想内涵。
另一方面,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周边的农村地区,对于北方农作物了解较多,此主题的设定,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这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和地形气候有怎样的联系?由这个主题衍生出来的两个地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俄罗斯的幅员辽阔和气候寒冷这两条辅线中。
王 浩1 唐秀梅2(1.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北京 100094; 2.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084)图1 舌尖上的俄罗斯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导入环节在背景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烘托下,提出“印象俄罗斯”的话题。
几位学生说出他们眼中的俄罗斯后,呈现几张俄罗斯风情的图片(见图2),学生提出俄罗斯“面积最大”给笔者印象最深。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准备和热身阶段,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音乐无疑是很好的烘托手段,使用“印象俄罗斯”这种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导入环节最后,落脚于俄罗斯面积广大,为下文埋下伏笔。
图2 印象俄罗斯2.探究环节(1)初步探究由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切入,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突显俄罗斯面积之大。
由面积大,自然过渡到俄罗斯轮廓特点。
俄罗斯的轮廓特点是东西跨距大,自西向东所经过的地形单元有所不同,这里就开展第一个活动——沿着60°N纬线自西向东进行一次俄罗斯的穿越之旅(如图3)。
这次穿越之旅进行过程中,依次经历了俄罗斯四个主要地形单元(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同时让学生完成俄罗斯主要地形单元的填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的地形。
在学生掌握了俄罗斯地形特征之后,笔者出示俄罗斯农作物分布图(见图4),说明从地形地势角度而言,为什么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以及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此处第一次出现本节课隐含的主线。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作物分布的地形地势因素,将自然地理因素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地理。
另一方面,将俄罗斯农作物(小麦和黑麦)的分布区放在了学习俄罗斯地形地势特征之后,既巩固复习俄罗斯四大地形单元名称和位置,同时比较流畅地引出本文的主题。
图4 俄罗斯农作物分布区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问,“除了地形地势,农作物生长还需要怎样的条件?”将学生引导到水热、土壤等因素,为接下来学习俄罗斯气候做一个比较自然的过渡转承。
(2)深入探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
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俄罗斯“冷”的气候特征。
在学习俄罗斯位置时,为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舍弃了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着重让学生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时,通过北极圈这一特殊纬线以及视频“俄罗斯迎来20年来最冷的冬天”,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体会俄罗斯“冷”的特征。
图3 沿60°N纬线俄罗斯穿越之旅由“冷”自然过渡到俄罗斯的气候。
这里采用世界地理气候学习的一般方法:首先,读气候的类型,说俄罗斯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以某地为例,观察这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这种气候的冷热干湿状况。
此处笔者选择温带大陆气候的代表城市莫斯科和雅库茨克,要求学生从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三个方面比较两地气候差异(如表1)。
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即使是同一气候类型,干湿冷热状况还是存在差异。
这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时,不能从单一、片面角度,而要从多个角度、全面、综合看待问题。
表1 莫斯科和雅库茨克气候比较年平均气温(高或低)气温年较差(大或小)年降水量(多或少)莫斯科雅库茨克接着笔者出示俄罗斯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如图5)。
使用此图的目的一方面为了验证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差异;另一方面,第二次扣紧本节课的主题——俄罗斯农作物分布。
这里要求学生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四个地形区哪里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学生通过阅读等温线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东欧平原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年均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合农作物生长。
图5 俄罗斯气温降水分布这部分内容看似在学习俄罗斯气候特征,其实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气候,来说明俄罗斯农作物的分布。
农作物生长还受到土壤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土壤特征就是冻土区分布广泛(如图6),而冻土主要由于寒冷的气候造成,这样就由气候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俄罗斯土壤特征。
冻土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笔者稍微解释了冻土的概念和成因,主要说明冻土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通过图6,学生可以轻松判断出,只有在非冻土地区才适合农作物生长。
这里从土壤的角度进一步扣紧了本课的主题。
通过上述对俄罗斯农作物适宜生长地区的综合分析,整节课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俄罗斯的地形地势、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笔者在学案上还设计了表2,旨在让学生比较全面地看待地理要素的综合性。
表2 农作物区位选择的比较气温(高或低)降水(多或少)地形(平坦或高峻)土壤(是否冻土或不定时冻土)ABCD3.总结和提升本节课最后,将俄罗斯农作物与饮食结合起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内容在课本基础知识上,对课文知识点的顺序做了微调,将“舌尖上的俄罗斯”作为一条隐含的主线,巧妙地串联了各个自然要素特征,紧扣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的精髓,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结论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使得区域地理课堂上有鲜活的灵魂,所有的自然人文要素都由这个主题串联起来,使得课堂更加鲜活灵动。
笔者在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情,围绕“舌尖上的俄罗斯”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这种方法也面临着如何确定主题,如何重新整合调整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困难。
主题的确定,教材内容调整和整合,是主题式区域地理教法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之处。
图6 俄罗斯冻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