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目标下城乡公共产品供给调整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2. 供给不足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
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教育资源,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医疗资源,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3. 质量参差不齐在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些公共产品,但很多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例如农村的道路、学校、医院、供水等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4. 管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往往受到管理不善的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存在着公共产品管理混乱的情况,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当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以弥补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管理4.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政府应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和监管,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
m enns.
Ke w rs a o i u o it p bi o d ;s p l v 0 d h r n o s s ceyi u l g o s u p y m c
一
、
和 谐社 会 建 设 与 其 本质 要 求
届 六 中 全会 。2 0 0 6年 1 0月 1 1日中 国共 产 党 第 十 六 届 中央委 员会 第 六 次全 体 会 议 召 开 , 大会 通 过 了 《 中共 中央关 于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会 若 干重 大 问 题 的决定》, 决 定 》 确提 出 ,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 明 “
协和 万邦 ” 其 意 是 说先 把 “ 九 族 ” , 亲 —— 自己 的宗 族 治理 好 , 后把 “ 章 百 姓 ” — 自己 的 国家治 理 然 平 —
诚 信友 爱 、 充满 活 力 、 定有 序 、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安 人
好 , 后进 而 “ 和万 邦 ” 使 各 邦 国 和谐 相处 。 中 最 协 ,
v rl h r o iu o i , oic l e o o i a d c l r e e p e t ao a ir st u py o p bi g o s ea a no ssc l p l i , c n m c n u ua d v l m n.A m jr r e e s p l f u l o d l m a ta tl o b r i h c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建设 、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国家社 科项 目 0 X H 0 6 S 0 5的后期成果 之一 , 本文写作 过程 中受到 西北 师范大学 张润君老 师仔 在 细指导, 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 [ 作者简介 ] 任怀玉( 9 1 ) 汉, 籍贯 : 18 一 , 男, 甘肃秦 安 , 单位 : 甘肃省行政 学院, 师专 业: 讲 社会学 , 研究方 向: 农村 社会
除教育 投入 占 GD P比例较低 外 , 国教 育机 我
区效率 的提高 , 还要求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效率 提高 , 从而带动整体效率 的提高 , 要求经济社会
等全方 位 的发 展 。古人 云 “ 患贫 而 患不均 ”社 不 ,
会 公平 也是 和谐 社 会评 价 的重 要标 准 之一 , 会 社
学。
XI I NJANG A T F ST E ARM S ECONOM Y
网
公 共 产 品
新 疆 农 垦 经 ; 齐
20 . 08 7
和谐 社 会 可 以通 过两 个 最 基 本 的指 标 进 行 评判 , 即效 率 与公 平标 准 。效 率是 任何 一个 社 会
32 %, .8 当年财 政性 教育 经 费按 人 口平均 为 3 6美
公平机会 , 也意味事实上的不平等 , 造成社会 的 不 和谐 与发 展动力 的不 足 。
( 公共 卫生经 费投入 低 二)
据卫 生部 资料 显 示 , 国卫 生 经 费 的投入 占 我 G P的 比例 一直 比较低 ,9 8 我 国的卫生 总经 D 17 年
2o. 08 7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公 共 产 品
和谐 社会 建设 与公 共产 品供 给 研 究
论公共物品供给的改进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要和最小的限度 ;也没有 简单而 一致 的标准可 以用 来准确衡量 “ 非市场 ”规模 的大小 。【中 国同样存 2 】
在为个人政绩而损公益、 降低公共物品的效率问题。
三、公共物品供给改进的路径依赖
I 、转换政府 职能 ,实现 公共物品供给主 体的
多元化。转换政府职 能和角色,使政府 的管理和服 务职能从无所不包 的 “ 全能型”政府逐渐 向旨在提 高公共事务管理 能力和水平的 “ 有效型 ” 政府转型, 从直接提供者 向促进者、指导者 、合作者转变 。实 现公共物品供给 主体 的多元化。根据 公共物 品不同
维普资讯
经 济与 管 理
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一一J 饥 FC NG NGT R EGOR SU I E ST O NALO HO QI H E GE N V R I Y 20 0 6年 第 5期 繁 2 2卷 oS2 0 1 2 0 6V 失 我 国公共物品生产过程 中缺乏有效 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 了测定政府部 门 、 及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我 国 2 0 0 4年出台了政府绩效评估 的 3 项指标 ,这些指标体系改革 了以往简单的以 3
G P 为核心 的指标体系 。这种评估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以 “ D 内部评估”为主,缺乏 “ 外部评估 ” ,公众无
共事务管理 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其他社会主体
也可 以参与其 中,形成合作机制 ,通过平等对话和
协商实现对 公共事物的管理 公共治理和谐 对公共 物品提 出了新课题 ,不仅要求 公共物 品供给 主体的 多元化,供给方式多样化 ,而 且还要求重视对公民
需求的满足 ,公共物 品的话语权尽掌握于公民。
-
9- 7
维普资讯
张 丽 艳 : 论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的 改 进 及 其 髭H§选 择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和对策建议王文娟王凌升农村公共产品作为农民赖以生存、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其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都凸显了中央对改善和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意义1.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作为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农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
发达的农村公共产品有利于降低农村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新农村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根本上说.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更是建设新农村的应有之义。
2.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
缩小城乡差别要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但重点在于农村自身的发展.在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统筹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很快,农村发展滞后。
这就要求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优质的农村公共产品。
3.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直接收入,而且可在运输、能源等方面增加农民的间接收入: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民生活提供新设施、新环境,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二、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决策上下不一,执行偏离。
长期以来.在“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下.政府很难准确地表达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意愿。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
在 上 述分 类 的 基 础 上 , 可 以认 为 城 市公 共 产 品 是指 在 存 在 形 态 和 受益 范 围限 于 城 市地 域 的 地 方性 公 共 产 品 。从 属 性 上讲 , 市 公 共 产 品 主 要 属 于 准 公 共 产 品 ; 区 域 上讲 , 市 城 从 城 公 共 产 品 主要 属 于 地 方性 公 共 产 品 。典 型 的城 市 公 共 产 晶包 括 公 共 安 全 、 共 教 育 、 共 卫 生 、 市 消 防 、 境保 护 、 市 公 公 城 环 城 道 路 、 政 司 法服 务 和 公共 文化 体 育设 施 等 。 行 二 、 市 公 共产 品 供 给对 社 会 和谐 的影 响 城 在 社会 范 围 内 ,所 有 产 品 可 以被 简 单地 看 作 是 公共 产 品 和私 人 产 品 的总 和 .而 人 的需 求 又 可 以 被 划分 为公 共需 求 和 个 人 需 求 。从 理 论 上讲 , 共 需 求 主要 由公 共 产 品予 以满 足 。 公 个 人 需 求 主要 由私 人 产 品 予 以 满足 .在 消 费 领域 二者 有 着 一 定 的互 补 性 和替 代 性 。 现 实上 讲 , 一 定 的历 史 时期 和 社 会 从 在 阶段 , 共 需 求 和 个人 需 求 也 会 相 互 转化 , 众 多 的个 人 需 求 公 即 可能 会 上 升 为公 共 需 求 ,原 来 的公 共 需 求 也 可 能下 降 为 个 人 需 求 。国 际经 验 也表 明 , 国 的人 均G P 1 0 美 元 向3 0 美 一 D 从 00 00 元 的过 渡 时期 , 是该 国公 共 需 求 快 速 扩张 的 时期 。 中国 而 正 就 肓 , “ 般 温饱 ” 全 面小 康 ”从 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 从 一 向“ 、 从 农 业 社 会 向工 业 社 会 加 速 转 型 的关 键 时 期 ,由 于公 共 生 活 领 域 的 政府 干预 或 者 “ 共 选 择 ” 局 限 性 . 们对 公 共 产 品 在 公 的 人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乡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17 9 8年 以来 ,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多 数 年份 在 2倍 我 以上 , 中 ,9 8年 城乡 居 民人 均 收入 比是 2 5 : , 其 17 .7 1 改 革开放 后这一 比例 逐步 降低 , 18 降 到最 低 到 9 3年
点 18 : , 随 后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又 开 始 扩 大 , .2 1但 到 19 9 0年 城 乡 收 入 比 为 2 2 1 2 0 . : ,0 0年 为 2 4 1 . 6: ,
一
医疗 、 失业保障等方面还享有许多福利优惠, 把这些 非 货币 因素都 计 算 进 去 , 乡 居 民 收入 的实 际 差 距 城 可 能远 在 5~6倍 以上 。从 消 费方 面看 ,0 5年 占 20
全 国人 口 5 % 的 农 村 人 口消 费 品零 售 额 只 占零 售 7 总 额 的 3 % , 占人 口 4 % 的城 镇居 民 的消 费份 额 5 而 3
却达到 6 % 。农村居 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 比城镇高 5 85个 百分 点 , 在不 小 差 距 。其 实 , 国 目前 的城 . 存 我 乡差距 是全 方位 的 , 而城 乡收入 、 费差 距 只是 表 面 消
性 问题 。
、
我 国城 乡差 距 现 状
公 共财 政理 论认 为 , 共 财政 的 主要 职 能 是 提 公 谈 到城 乡差 距 问题 , 人们 自然 会 联 想 到 城 乡 之 间 的收 入 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 费 方 面 的 差 距 。从 收 入 方 面 看 , 自
20 0 4年 为 3 2 : ,0 5为 3 2 : 。 如果 加 上 农 民 . 1 12 0 .2 l
共 品包 括基 础设 施 、 文化 教育 、 科技 、 医疗 保 健 、 息 信 服务 等设施 和服 务 , 它是 居 民生产 、 活 中所 必 不 可 生 少的, 是生 产发 展 、 活质 量提 高 的基础 。由于 它 们 生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职能转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维普资讯
长 ,促进城乡 良性互动 、共同发展 。 ”这些论述清楚表明,农村 的和谐和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 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重点。但是 ,长期 以来 ,我 国农村地 区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及农业科技信息等公共产品十分欠缺 ,农业生产力落后 ,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的发 展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 的专业化 、规模化 、产业化 、市场化 ,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影 响农 民收入提高 ;而农村医疗卫生、义务教育 、社会保障等公共产 品的供给严重不 足 ,行路难、就医难 、上学难等在广大农村地区十分普遍 ,农村民生问题依然是一个 突出的问题 。因此 ,
量 为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服 务 。
[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政 府职能
公共服 务型政府
和谐社会
[ 中图分类号 ]D 6 0 [ 6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36 (06 1 0 4 — 6 0 0 7 2 2 0 )1 — 0 2 0
公 共产 品 (u l od) p bcgos ,也称 作公 共 物 品或 公 共 品 ,是 相对 于 私 人产 品而 言 的 。P ・ i 萨缪 尔 森 是 最
我们 在构 建和谐 社 会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过程 中 ,要充 分 意识 到农 村公 共产 品 供给 的重 要 性 和战 略性 地
位 ,要以实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基础和突破 1,切实改善农 民的生产 、生活环境和条件 ,促进农村社会 : 3
的发 展 和稳定 。 2 .实 施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 是统筹 城 乡发 展 、实 现 “ 业 反 哺农 业 、城 市 支持 农 村 ” 的 突破 口和 关键 工 措施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一、基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县乡 1.宏观财税体制变革财与政县乡问财政题运行
(1)分税制 (2)农村税费改革 (3)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变革
2.县乡财政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1)农户对农村公共品需求分析 (2)财政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作用分析 (3)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供给机制和供给效率 (4)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主体研究 (5)农村公共品均衡供给问题
三、基于农业自然风险防范的农业 保险和农业资金供给不足的 农业政策性信贷问题
(一)农业保险模式与运行机制
总结国内外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与教训 并通过农业可保自然灾害的保障程度、农
业保险费率和政府应该或可提供财力大小 的模拟 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和运 行机制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机制
公共财政 农村公共品供给
农业服务体 系和农村水 利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保险和 农业政策性
信贷
农业自然风险防 和资金供给不足
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和合 作医疗制度
生活风险 防范
农村教育和 农村培训模
式
增强农民创收 和择业能力
农民 组织化
经济利益 社会价值取向
村庄公共品 供给
村民 自治
和谐社会
素和行为模式。
(二)农业信息化研究
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路径和开发战略 农业信息市场参与主体及其作用的分析 建立市场机制和政府参与生产和调控机制
(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研究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在资金投向、运行机制等 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结合需求分析,探讨水利资金投向的最优策 略、农村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模式,以确保 水利资金的高效利用。
五、基于增强农民创收和择业能力的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分析
( ) 于农 村 医疗 体 系 。我 国广大 农村 地 区村 ( ) 生 室或 卫生 员 还相 当短 缺 , 民朋 友 的身 体健 康 四 关 社 卫 农
及 生命安 全很 难有 充分 的保 障 。 、 西三 大农村 地 区有 室有 员 的 比例 分别 为 7 %、0 、7 三 大地 区都 东 中、 9 7 % 6 %, 有 近 3 %的农 村地 区处 于有 室无 员 、 0 无室 有 员或 二者 都 没有 的 状态 。大 部 分农 户认 为 应当 由政 府与村 民各
( ) 于农 村 社 会保 障 。在 养 老保 险基 金 的资 金 来 源 问题上 , 部 与 中 、 五 关 东 西部 地 区农 户持 有 不 同 的意 见 。东 部地 区有 5 %的农户 认 为应 当 由政 府 、 村 集体 经济 组织 与农 民个 人 三方 以一定 比例 投入 。而 中 、 2 农 西
的是 义务 教 育 , 部地 区 目前 对 高等 教育 ( 学 ) 西 大 的需 求 明显 强 于东 部 和 中部地 区 。 目前 我 国农 村地 区绝大 多数农 户 的 年教育 费 用 负担都 集 中在 5 0 0 0元 以内 。 同时 , 对 于各 地 区经济 发展 程 度来 说 , 部地 区农 户 相 西 面临更 重 的教 育 费用 负担 ,西 部 地 区农户 子 女 中年 教育 费用 在 5 0 0 0元 以上 的超 过 了 中部地 区并 与 东 部地 区基本 相 当 。从对 学 费额度 的承受情 况 调查来 看 , 目前 的经济 条件 下 , 国农 村地 区的学 费额度 相对 于农 在 我
部 地 区的 19户 、 0 中部 地 区 的 8 3户 、 西部 地 区 的 7 0户 农 户 进 行 问卷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 过 对 农 村 教 育 、 村 科 技 、 村 通 农 农 基 础 设 施 、 村 医疗 体 系及农 村 社 会 保 障等 公 共 物 品 需 求现 状 分析 , 而 发 现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农 从 探 索 解 决我 国 目前 农 村 公 共 物 品供 给 问题 的有 效 路 径 。
基于和谐社会视域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研究
基于和谐社会视域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研究对区域性公共物品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包涵了区域性、公共性、多元性、多样性四个方面,同时分析了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公共物品提供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对策与建议。
标签:区域性公共产品;和谐社会;必要条件;对策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区域性公共物品这一理念的着重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它同时也契合了“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理念。
1 区域性公共物品理念新认识(1)区域性。
在现实中,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由公共物品的范围边界决定的。
根据公共物品的区域围可以将公共物品广义上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区域性公共物品。
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受益范围在全国,任何公民都能够共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国防、外交、基础性科学研究、空间探索、海洋开发等。
而地方性公共物品是指其受益范围仅限于本地,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例如,医疗卫生、城市消防、治安警察、城市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城市公园等。
很明显,区域性公共物品应该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更接近本地群众,更了解本地群众的需求与偏好。
(2)公共性。
公共性是指公开性、公正性、共同性。
只要在本区域内,无论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参与区域性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有权利享受本区域内提供的公共物品,它不排斥任何组织和个人,它是公平的、公正的。
(3)多元性。
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超区域而又仅管辖这几个区域的“政府”。
基于区域合作的角度,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力量、第三种力量、市场力量。
全国性公共物品,其提供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而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主体不仅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时又包括了本区域内的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个人等多元化的提供主體。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研究
3、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 4、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这些建议旨在缩小城乡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 平和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物品的实际情 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 众意见等因素,确保改革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设提高公共物品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动 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均衡化。然而,由于历史、 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城乡之间在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了 农民的福利水平,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均衡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要建立 城乡一体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然而,改革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差 距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仍然不足;同时,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务 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改革,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加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监管 力度,以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主体部分
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推动了农村公 共物品供给水平的提高。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例如,农村道 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建设和修复,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 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其次,农村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加强。例如,农村医疗卫生、 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得到了改善,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满足。
对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的分析
对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的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天,我们将分析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的可能性,以期能够给我国城乡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高效的公共物品供给。
首先,有必要改善和改进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投资结构,以实现更高效的投入产出比例。
城乡投资应以城内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如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垃圾处理、环保设施建设等等。
在农村,应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乡村交通等,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如路网建设和自然灾害防治等。
此外,还有必要加大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力度,促使其具有完善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的运作能力。
针对城市,应加强建设及建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实施城市综合治理规划,提高城市投资管理的水平;对农村,应实施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其次,我们也需要完善公共物品供给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宏观调控,有效激发社会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积极性和合理性。
城市政府应加大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文化遗产、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有效改善城市服务水平,提高城市文化氛围;农村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制定适宜的农业政策,支持教育、医疗、文化以及“三农”规划,推动农村发展。
最后,我们也要完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机制,加强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和分配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相关供给服务的改革,改进和优化公共物品供求结构,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
在城市,应建立有效的公共物品供给和价格管理制度,实现供给和分配的高效和规范;对农村,应加强农业生产的提质,不断提高农村的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是提高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应加强投资结构和技术改造,完善政策环境和机制改革,从而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管理和高效运作,为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及对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因此,优化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可见,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包括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对农村学校、卫生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再次,要促进农村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发展。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体育场馆,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推行农村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总之,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投入和改善,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长足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改革。
城镇化公共产品是指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实施公共计划来满足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产品。
目前,我国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供给能力不足、社会公平性不强等。
研究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当前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促进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引入文章的全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深入了解目前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1.3 研究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能够帮助政府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可以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化和创新,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研究意义还体现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为构建富有活力和宜居的城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索提升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一、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公共产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需要,由政府提供或按照政府规定由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本研究将从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种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二、研究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种类是什么?2.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3. 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将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数据、分析结果。
案例分析法将对已建成的新农村建设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专家访谈法将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工作者,了解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观点等。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1. 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种类本章将从“公共产品”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入手,初步阐述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总结农村公共产品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2.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将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供给方式、客观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本章将从政策法规、社会保障、社会文化、科技支持等多维度角度,分析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掌握农村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进一步明确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 发现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 识别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城镇化建设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就将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就其对策进行探讨。
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
2.供给模式单一在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这种供给模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
3.缺乏市场化运作在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缺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1.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针对公共产品供给过于单一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参与,形成共同供给的机制。
通过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
2.推动PPP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PPP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加灵活、高效。
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效率。
4.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政策引导,引导资源向符合城市化发展需求的领域倾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运作机制。
可以通过立法,规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管理,保证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分析及对策选择的开题报告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分析及对策选择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是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及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在农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求中存在一定矛盾,主要表现在:
1.供给压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要以政府补贴为主,但财政资金有限,急需拓展其他资源;
2.需求拉动: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需求的扩大使公共物品的供应更加紧迫。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的现状和问题。
2.问卷调查:通过对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供应的需求情况和对供应不足的反应。
3.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探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内容
1.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农村公共物品的定义、范围、种类等。
2.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分析农村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和需求扩大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针对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府和非政府角色的调整,官民合作机制的加强等。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矛盾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为促进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同时,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还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公共产品分
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 品。纯公 共产 品是指 同时具 备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的产 品 ,如国 防、行 政 管理 、义务 教育、公共卫 生和基础研 究等 ,而 同时具 有竞争 性 和排
基金项 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 2O 年度项 目 “ O5 和谐社会 目 标下城 乡统一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 究” 的部分研究成果 ( 项 目 编号 :2000 5 0523 )
用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具有 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 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为某个个人
享用。 ()消 费的非竞争性 ,即某一个 人对公共产 品 的 2 享用不排斥其他人 同时享用 , 不会 因此 而减少其 他人 也
收稿 日期 :2 ∞ —0 5
[ 关键词] 公共产品 供给 城 乡差异 调整对策
[ 中图分类号 )F4 [ 0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 放 以来 ,随 着我 国 国民经 济持 续快 速发 展 , 城 乡居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不 断提高 ,一个 无法 回避 的严 峻的事实 摆在 面前 ,就 是城 乡居 民贫 富差 距不 断扩 大 。
()广义 的公共 产品 和狭义 的公 共产 品。广 义 的公 1
共产品接近于市场经济下的国家职能或政府职能的涵义,
它不仅包括 国防、公 共交通 、环 境保 护、社会 治安 等有
形物品及服务 ,而且包括 制定 和实施 法律 , 持社 会基 维 本秩序 ;调节收入和财 富的公平分 配等 无形 的物 品及服 务 。狭义的公共产品仅指 前者 。本 文所用 的公 共产 品指 的是广义的公共产 品。 ()纯公 共 产 品和准 公共 产 品。 2
实现社会总福利和人 均总福 利的最 大 化。因此 ,公 共产 品因为公共性而对于社 会贫 富差距 的扩大有 着缓 冲与抑
制作用 。
I13 公共 产品的分类及 范围 ._
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成本。 在对该产品的总支出不 ”“ 变的情况下,某个人的消费的增加并不会使他人的消费
同摄减 少。 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 非竞争性 、非排 ”公 他性等特点 ,是 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 的需要为 目的产 品。 II2 公共产 品的特 征 .. 与私人产品相 比,公共产 品具有 以下 特征 : ( )效 1
的公 共产品是 “ 每个人对 这种产 品的消费 ,并不 会导 致 其他人 消费的减少。 ”阿特金森 和斯 蒂格 利茨对 公共产 品 的定义 是 :“ 共产品是这样一类物 品 ,在增加一个人对 公 它分享时 ,并不导致 成本 的增 长 ,而要排 除任何个 人对
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 )产品供 3 给取向的公正性。这要求政府要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 愿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维 护社会公共利益,
3o8) 034
要]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是以满足所有社会成 员的需
要 为 目的的产 品。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 共性 ,公 共产 品的公共性 而对 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扩 大
有着缓 冲与抑 帝作 用。统筹城 乡 】 公共产品供给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 社会 ,应尽快 消除体制 和制度 障碍 , 给予农村居 民以同等国民待遇 , 大对农村教育投入 , 高农村人 力资本水平 ,加 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 加 提 投入 ,改善农 民生存和发展环境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 品相对 称 , 多著 名经 济学家 对 许
公共产品进行过界定。萨谬尔森在其 《 经济学》中从公
共产品的特征出发 ,对公共 产品的定 义是 :不论 每个人
是否愿意购买它们 ,它们带来的好处是不可分地散布到
整个 社会里。随后在 15 94年萨谬尔森 在 《 经济学和统计
学评论》杂志发表了论文 《 公共支出纯理论》 指出纯粹 ,
社会 财富的分配关系是 和谐 社会 的重要组成 因素 ,而公 共产 品又是 构成 社会财 富的重要组 成部 分。因此 ,统筹 城 乡公共产品供 给 ,既是构建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核 心
享用该产品的数量或质量,也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 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 共产 品的消 费置 ,亦 即增 加一 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受益的非排他性 ,即 3 旦公共产 品被提供 出来 ,不可能 排除任 何人对它 的消
-_ 。— —
4 -— 0 - -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5期 5
26 月 0 年5 0
一
费 ,或者经济上不可行 ,或者技术上不现实。
公共产 品的本质属性 在于它 的公共 性。公共 性体现
内容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 公共产品的含义及其供给理论
I1 公共产品的含义及其范围界定 . 1 11 公共产 品的涵义 ..
在三个方面:()产品供给结构的公平性。公共产品具 I 有对消费者的非排他性,政府只有公平、均衡地向城乡
和不 同阶层 的社会成 员提供公 共产 品 ,才能实 现社会 和 经济发展的均衡。否则 ,将扭 曲公共 产品的供给结构, 出现 比市场失灵更糟 糕的政府 失灵 ,并 带来一 系列 严重 的社会 问题 。 ( )产 品供 给过程 的公 开性 。公 共产 品供 2 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 共资源 的配置过 程 ,按照 公开 透明 的原则生产和分配公 共产 品,是市 场经 济对政 府特 别是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5 5 期
26 月 0 年5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 o 总2 N5 05 . 1 .
11 5 期
和谐 社 会 目标 下城 乡公 共 产 品供 给 调 整对 策研 究
赵 艳芹 李秀玲 刘 英泽
( 天津农学院,天津[来自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