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的奇偶性 3
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的说课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数的奇偶性》的说课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我将教材改为学生翻手掌,得出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通过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分析五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
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
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
通过前侧,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我通过下面的教学,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数的奇偶性》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数的奇偶性》优秀说课稿《数的奇偶性》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的奇偶性》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的奇偶性》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说教法: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1、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五、说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名师]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五年级数的奇偶性(活动2)研究加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最后一个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活动2)。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
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等。
通过数的奇偶性(活动1)的学习,了解到奇数和偶数在自然数序列中的排列规律。
在此基础上,数的奇偶性(活动2)的内容,主要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由于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前后联系又很紧密,知识的抽象与严谨性十分鲜明。
因此在单元最后,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显得十分重要,它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公理化与结构思想。
4.我的思考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活动2)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讲,难点并不在于在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的掌握,而在于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贯穿于全程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方法的运用。
能够通过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能够有目的地、主动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巧妙的论证,从而建构出规律性的知识内容,并再次在实践中检验规律这是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才是衡量教师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学生本堂课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奇偶性》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奇偶性概念。
2.掌握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3.能够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奇偶性概念的理解以及判断方法的掌握。
2.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新知教师口头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数的奇偶性。
我们知道,数学中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在很多涉及数的问题中,数的奇偶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2 观察实物,理解概念教师出示两个奇妙的展示物,分别是一支笔和一支圆珠笔,并对同学们说:“请看一下这两支笔,区别在哪里?”同学们观察后发现这两支笔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其中一支笔的底部插入了一个小圆心。
”之后,教师询问同学,为何在这两支笔中,其中一支笔有一个小圆心,同学们纷纷答道:“是因为这只笔是奇数。
” 教师继续问:“那么另外一支笔呢?它是奇数还是偶数?”同学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是偶数。
”通过实物展示,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3.3 探究奇偶性教师给出一组数字:3,5,6,7,4,请同学们尝试进行判断,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
同学们思考后得出:3和5是奇数,6和4是偶数,7是奇数。
通过这个练习,同学们掌握了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1.若个位数字是0,2,4,6,8,这个数就是偶数。
2.若个位数字是1,3,5,7,9,这个数就是奇数。
3.4 运用奇偶性教师出题:小明家有14个苹果和8个香蕉,小明将它们平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人会得到多少水果?同学们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了多次计算,最终得出了每人可以得到5个水果的结论。
但是,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奇偶性的方法来求解。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思考,将14和8都分别要么加起来,要么减去它们最后一位上的数字的结果得出:14-4=10,8-8=010与0的和为10,而10又可以被4整除,因此每个人得到的水果数为10/4=2个。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的奇偶性(三)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奇偶性(三)
一、判断。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2.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
()
3.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
4.如果用N来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用N+2表示。
()
5.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个位上的一定是0。
()
6.5的因数有无数个。
()
二、精挑细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淘气最初面向东站立,听到第一声指令“向后转”就面向西站立,当他听到第17次这样的指令后,面向()站立。
A.东
B.南
C.西
(2)奇数×偶数所得的积一定是()
A.偶数
B.奇数
C.合数
(3)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4倍,面积就()
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不变
(4)合数中至少有()因数。
A.1个
B.2个
C.3个
D.3个以上
三、按要求做。
1.从0、3、6、9中任意选出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1)的倍数有:同时是2、5的倍数有:
(2)同时是2、3的倍数有:同时是2、3、5的倍数有:
2.找一找。
12 9 21 5 3 27 1 15 30 18 24 45 6
(1)27的因数有:
(2)45的因数有:
四、解决问题。
1.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如果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30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钱?
2.小红家卧室的开关最初在关闭状态,现在如果不断开关,开关13次后,灯处于哪种状态?为什么?如果开关200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测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理论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活动一:示图〔右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答复在南岸还是北岸?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试一试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
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活动二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试一试:〔投影〕三、稳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纯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涉及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奇偶性的概念与运用。
在小学数学中,奇偶性是数学的一大基础概念,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定义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熟练进行奇偶数加减乘除的计算。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准确判断数的奇偶性;•掌握奇偶数的加减乘除的技巧;•在认识奇偶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点,如加减乘除等,引导学生关注数的奇偶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解2.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通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呈现编队队列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即奇数指的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而偶数指的是能被2整除的数。
并强调在计算时,必须先判断数的奇偶性。
2.2 判断数的奇偶性当学生掌握了奇偶数的概念后,可以引入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介绍两种方法:•最朴素的方法就是直接看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
能被2整除即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即为奇数。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此方法,例如判断100、101、102、103的奇偶性等;•通过数的个位数字判断奇偶性,若个位数字为0、2、4、6、8中的任一数字,则这个数为偶数;若个位数字为1、3、5、7、9中的任一数字,则这个数为奇数。
例如判断13579、24680、100001的奇偶性等。
2.3 奇偶数加减乘除在掌握了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后,讲解奇偶数加减乘除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奇×奇=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奇÷偶=奇。
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整数例子进行说明,例如:•3+5=8,4+6=10,7+8=15;•7-5=2,10-4=6,11-2=9;•3×5=15,4×6=24,2×8=16;•9÷3=3,16÷8=2,7÷2=3……1。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奇偶性》教案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五年级学科数学主题数的奇偶性任课教师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数中数的奇偶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
2、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探索规律的方法逐步提高推理发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培养数学思维。
2、体验成功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奇偶性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问题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问题—探索—发现”的研究模式,让学生借助《问题生成—评价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归纳结论,掌握规律。
2、问题训练法:通过学生尝试完成练习题,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实现全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复习旧知引入主题4分钟创设问题情境复习偶数和奇数的相关知识。
【教师话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数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评。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3分钟创设思维情景1、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上问题一。
教师强调:通过演示,同学们记录了小船往返南北两岸,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上问题二。
教师强调:翻动杯子时,杯口有什么变化。
尝试说明。
3、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上问题三。
教师强调:要通过数据的计算结论一一举例验证,一一得出结论,再探究奇偶性变化有什么规律。
4、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上问题四。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结论:当小船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北岸。
小学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模板三篇《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愿意)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
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数的奇偶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奇偶性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字(如1,2,3,4,5……),并提问:“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数字可以被2整除,有的不能。
2. 新授:(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解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例如1、3、5等;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例如2、4、6等。
(2) 判断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主要方法是看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如果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就是奇数。
(3) 奇偶性的性质讲解奇偶性的基本性质,如“两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奇数”。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如让学生找出1-20中所有的奇数和偶数,或者让学生计算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加减运算。
4.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判断方法,再次阐述奇偶性的性质。
5.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奇偶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 奇偶性的基本性质:
- 两个奇数的和或差是偶数;
- 两个偶数的和或差是偶数;
- 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排队、分苹果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奇偶性的概念。
2. 新知学习:教师讲解奇偶性的定义和性质,并举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数字进行验证。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奇数或偶数,计算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奇偶性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实践:设计一些应用题目,如在一次比赛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等,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伙伴,那么所有的伙伴关系都是男女生配对吗?为什么?
四、教学评价:
1.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步骤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使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改进以后的教学。
以上就是《数的奇偶性》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数的奇偶性》说课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说课數學教案設計《数的奇偶性》说课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研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奇偶性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出一些实物的数量,然后观察这些数量的特点,引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定义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 判断奇偶性的方法:将一个数除以2,如果余数为0,那么这个数就是偶数;如果余数不为0,那么这个数就是奇数。
3. 讲解奇偶性的性质:两个奇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一定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也一定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给出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或者计算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判断奇偶性的方法和奇偶性的性质。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奇数和偶数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数的奇偶性-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数的奇偶性-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2.掌握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3.发现数的奇偶性对算式结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2.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数的奇偶性对算式结果的影响。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讲解1.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奇数:个位数是1、3、5、7、9的整数。
–偶数:个位数是0、2、4、6、8的整数。
2.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个位数是1、3、5、7、9的整数为奇数,否则为偶数。
–如果一个数可以被2整除,就是偶数,否则为奇数。
3.数的奇偶性对算式结果的影响。
–两个偶数相加,结果是偶数。
–两个奇数相加,结果是偶数。
–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相加,结果是奇数。
2. 练习1.小组讨论,通过给出的数,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2.给出算式,让学生求算式结果,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五、教学过程1. 热身以简单的数学谜语或口算练习作为热身,调节学生状态。
2. 讲解1.首先,给学生讲解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2.然后,讲解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3.最后,讲解数的奇偶性对算式结果的影响。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给出的数,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2.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出算式的计算,并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4. 总结总结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对算式结果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数的奇偶性作为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在教育上也是必须重点讲解的部分。
通过讲解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对算式结果的影响,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判断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数的奇偶性教案(北师大)
数的奇偶性教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看,这些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1、2、3、4、5、10、11、20、21、30、31、100 、101同学们认识了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数的奇偶性的规律。
(板书:数的奇偶性)●二、探索新知(一)小船摆渡1、出示情境图,介绍小河的南北岸。
这里有一条小船,在小河两岸来回摆渡。
你知道什么叫摆渡吗?(从南岸到北岸或从北岸到南岸叫一次摆渡,一个来回是2次摆渡。
)2、这条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仔细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这题,将你的思路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实物投影学生的解题思路并让学生讲解。
4、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教师提示:当摆渡是()次时,船在()岸,当摆渡是()次时,船在()岸。
5、引导:列表和画图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6、大家都发现了小船最终在南岸还是北岸,是与小船摆渡是奇数次还是偶数次有关,那么,如果小船来回摆渡100次呢?10001次呢?怎样判断?如果小船从北岸出发呢?(二)翻杯子1、利用上面的发现,请大家观察并思考: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
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教师演示)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005次呢?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3、汇报发现;当翻动奇数次时,杯口朝上;当翻动偶数次时,回到原样,杯口朝下。
4、你能举出和数的奇偶性有关的例子吗?(开窗、开灯等例子)●三、体会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1、活动2,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奇数和偶数。
2.能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列中的奇数和偶数。
3.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草地的面积等。
教学重点1.区分奇数和偶数。
2.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并找出其中的奇数和偶数。
教学难点1.在应用题中能够运用奇偶性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们有没有听说过“奇偶性”这个概念。
2.引导学生们想象一下两个球队在比赛,有人数多的球队和人数少的球队。
老师问:“这两个球队球员数量的奇偶性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3.随机写几个数字在黑板上,询问学生们这些数字的奇偶性,并让学生们解释为什么。
讲授(15分钟)1.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区分方法。
–奇数是一类数字,是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如 1、3、5。
–偶数是另一类数字,是能被 2 整除的数,如 2、4、6。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数字,让学生分类,强调奇数和偶数间的交替规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数列中的奇偶性规律。
–老师可以通过某些数字规律的例子让学生注意并确认。
–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列举数字规律,然后在黑板上公布规律。
–让学生尝试推广和验证事件。
练习(20分钟)1.推广规律题–以加数字形式列出一个序列,让学生在黑板上推广每一项的奇偶规律。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序列的规律,并在黑板上推广每一项的奇偶规律。
–给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规律,让他们总结规律并识别奇偶性。
2.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含有奇偶性的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草坪的长度是5 米,宽度是 3 米,每平方米要铺 4 块地砖,问需要多少块地砖?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奇偶性对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2.提醒学生:奇偶性解决问题是非常实用的技能,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加运用。
小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区分奇数和偶数,并掌握奇偶性在数字规律和实际问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本课讲解方法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9篇
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9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 1教学内容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活动一:示图(右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⑴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⑵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试一试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
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活动二: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试一试:(投影)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 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的奇偶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3、深化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1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质数和合数。
大家能不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质数和合数?什么是奇数和偶数?数的奇偶性有哪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2.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
(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一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以后,独立完成。
(2)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二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反馈。
3.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三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2)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4.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四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性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3)让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三、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7题。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奇偶性;2.能够判断数字的奇偶性;3.掌握奇偶性的运算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的奇偶性判断和应用;2.教学难点:奇偶性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内容1.学习数字的奇偶性–定义: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观察图形和数字,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练习奇偶性判断的方法和技巧。
2.奇偶性的应用–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分析和讨论应用实例。
–练习奇偶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奇怪的符号(如“&”、“#”、“*”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奇数还是偶数,以此引入本次课的主题——数字的奇偶性。
2. 概念阐述通过已知的数字1、2、3、4等,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数字,推导出数字的奇偶性定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和技巧,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些有规律的数字序列,让学生根据规律判断其奇偶性。
3. 练习与讨论1.练习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和技巧,在黑板上布置一些奇偶性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分组讨论应用实例,如“5+6=?”,“10+12=?”,“7×6=?”,“8×3=?”,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掌握奇偶性的运用方法。
4. 拓展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安排一些奇偶性练习题作为课下作业,加深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奇偶性的掌握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引导:通过举实例、观察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的奇偶性。
2.练习与讨论:通过实际练习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奇偶性的掌握。
3.课外拓展:安排奇偶性练习题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工具:黑板、彩笔等。
八、教学建议1.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掘奇偶性的趣味性和实用性;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案中所提到的讲解、引导、练习、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课堂互动,调整教学策略,确保目标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奇偶性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探究两个数相加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材上分别以两个活动呈现教学内容:活动一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小船摆渡的问题。
活动二探索两个数相加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我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材本身的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低,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把多个数相加减算式结果的奇偶性规律和简单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加入到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难度适中,学生探究起来也饶有兴趣。
课堂中,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应用excel表格准确快捷的计算特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计算不准确和计算速度慢的问题。
2.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并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选择在网络教室完成。
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加减法算式结果的奇偶性规律和简单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奇偶性规律。
2.能力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能够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和探究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创新素质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难点重点:探究多个数相加减结果的奇偶性规律和简单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奇偶性规律。
难点:掌握并会判断算式结果的奇偶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及课件。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独立尝试。
教学模式铺设质疑---探究明理---实践拓展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形式设计意图一、铺设质疑1.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只不过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想法。
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当中,都观看动画,产生疑问,思考问题。
播放动画展现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质疑,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能像喜羊羊那样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能做到吗?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看喜羊羊与灰太郎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灰太郎又来羊村抓羊了,于是喜羊羊对灰太郎说,你不用费力气了,我们来玩个转盘游戏,如果转盘上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就送给你一只羊。
灰太郎听了很高兴的答应了。
于是大转盘开始旋转。
3.同学们看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什么数?是谁获胜?(奇数、喜羊羊获胜)4.再次旋转大转盘,看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什么数?是谁获胜?(再转一次)5.我们转了三次都是喜羊羊获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盘上的两圈数字,为什么每次都是喜羊羊获胜呢?如果再旋转,灰太郎有没有机会获胜呢?为什么?(灰太郎不可能获胜,因为转盘上的两圈数字一圈都是奇数,另一圈都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和一定是奇数,所以灰观察转盘上的两圈数字的特点。
播放转盘游戏对转盘游戏的结果产生质疑,产生进一步去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明理太郎不会吃到羊)6.看来聪明的喜羊羊利用数的奇偶性知识战胜灰太郎,那么数的奇偶性还有哪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一)探究两个数相加减结果的奇偶性1.首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两个数相加减,什么情况下结果一定是奇数?什么情况下结果一定是偶数?2.请同学们到肥羊小学中,打开表格,按照要求填入数字,去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3.谁来说一说你填写了哪些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结果是奇数的有……?)(结果是偶数的有……?)(二)探究多个数相加减结果的奇偶性1.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两个数相加减,结果的奇偶性规律,顺利地从肥羊小学毕业了,那么当有多个数相加减时,结果的奇进入两个数相加减的excel表格,独立研究。
分析出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结果一定是奇制定好加减法计算公式的两个数相加减的excel表格。
红色的方框中填入偶数,绿色的方框中填入奇数。
制定好加减法计算公式的多个数相加减的学生可以在表格中任意填写奇数或偶数,然后对算式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总结出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结果一定是奇偶性又是由谁决定的呢?请同学们先来猜想一下。
2.同学们可以到肥羊中学里去研究这个问题,并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谁来说一说,通过小组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关键在于奇数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4.比如说:5个11相加结果是什么数?(奇数个奇数,结果是奇数)8个11相加结果是什么数?(偶数个奇数,结果是偶数)5个12相加结果是什么数?8个12相加结果是什么数?(强调: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结果一定是偶数)(三)探究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奇偶性1.同学们真聪明,想不想继续学习肥羊大学的内容?大学的课程需要你自学完成。
2.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告诉老师你学到了什么?对于优秀的学员,老师会颁发毕业证书。
3.学生汇报:只有奇数乘奇数结果一定是奇数,奇数乘偶数结果是偶数,偶数乘偶数结果也是偶数。
4.同学的成绩很优秀,那么实际应用起来会怎样呢?下面我们应用数。
进入多个数相加减的excel表格研究,再与小组内成员交流。
独立完成表格后,汇报。
excel表格。
并要求学生数出每个算式中奇数的个数,填入表中。
制定乘法计算公式的excel表格。
数的规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数每个算式中奇数的个数,使学生发现多个数相加减结果的奇偶性与算式中奇数的个数的联系。
并在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中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会研究规律的方法,并应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乘法中的奇偶性规律,对乘法算式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和总结规律。
三、实践拓展奇偶性来解决一些问题,与灰太郎比拼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1.美羊羊过河:没有捉到小羊的灰太郎不死心。
它埋伏在河的北岸,美羊羊最初在南岸吃草,渡河一次在北岸,灰太郎打赌说美羊羊渡河80次后能在北岸抓住她,灰太郎说的对吗?为什么?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我们进入第二关2.营救行动:灰太郎不守信用,抓走了美羊羊和懒羊羊。
最先完成营救行动的同学请举手,开始行动3.灰太郎的问题:桌子上有7个口朝下的杯子,每次只能翻转4个,若干次后能否将它们全部翻转成口朝上呢?为什么?4.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实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一下,并和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这次我们运用集体的智慧再次打败了灰太郎,可是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类似于灰太郎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只要同学们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点击鼠标来寻找奇偶性规律,判断小羊的位置。
用鼠标点击正确的答案。
操作演示翻转杯子的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反馈和检测学习情况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对简单的奇偶性规律做出总结并应用。
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掌握规律检验学生对两个数相加减和多个数相加减结果的奇偶性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灵活运用数的奇偶性知识解决问题。
关注到多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难,做一名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数的奇偶性结果是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结果是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