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设计理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态平衡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态和谐为理念,透过引导学生听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心自主地探究、圈画重点词句、旁批分析赏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了解德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潜力。
预设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季羡林:(1)出示季羡林的图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2)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2、揭示课题。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是啊,季羡林先生在重游了德国以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请你找出这一句话。
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细读课文,感受独特1、季爷爷第二次来德国,故地重游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默读课文1-3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并圈出重点词句。
2、交流奇丽: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齐,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板块一:感受景色美丽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板块二:感受景色的奇丽重点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汇成了、花的海洋感情朗读,读出花的奇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用班级:黄小五年级二班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轵城镇西留养学校李冬梅备课设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国风情”主题)的第一课。
教材导读明确指出,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本次我抽到的是讲述第二课时的内容,于是我对学生的情况预设如下:预设学生第一课时达到的水平: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作为五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大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德国人养花的奇特。
3、学习生字词,会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耐人寻味”几个词语。
第二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争取背会。
2、抓住重点词语“脊梁”、“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感受德国人养花这种奇丽的景色;3、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教学实录及反思: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们进行快乐的语文学习,大家高兴吗?生:高兴(少气无力)师:语言是有温度和情感的。
不信你听老师用两种方式读“高兴”这个词。
(师第一次读得面带快乐的神情,语调也轻松愉悦;第二次读得干巴巴的)师:哪一种读法你感到了快乐?生:第一种。
师: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反思:设计这个环节的初衷在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借班上课,暖场的工作做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想借此告诉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方法,要融入感情,深入文本细心体会。
二、导入正课:师: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知道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哪篇课文吗?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语文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开篇课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学生通过抓住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异国风情,积累优美词句,并揣摩作者写作方式。
本课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写得一篇精美短小的文章,课文先回忆作者早年在德国留学亲身感受到德国是个爱花的国度、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开满鲜花的美景。
同时,语言亲切,用最精炼的语句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使学生颇受教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读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句话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对学时,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二、研读课文,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默读课文,想一想并没有改变的美丽究竟指什么?1、感受“奇丽不变”四、五十年前德国的街道是怎样的?到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这样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作者又用了个什么词?引导体会“奇丽”包含的两层意思。
(2)读一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景色的奇丽?说说你的看法。
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德国街道的特别吧。
(欣赏德国街道图)练习有感情朗读。
(3)那四、五十年后的德国又是什么样?课件出示句子: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奇丽的景色”变了吗?时光在变迁,景色却依然。
(4)同样是写街道的美景,而且是相同的美景,你们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体会“详略得当”2、感受“奇特不变”走在德国的街头,美丽的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些美丽的花吗?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多美好的东西。
这是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读第二自然段。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读第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等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形式,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说出理由。
(板书:花。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宇宙中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有很多,德国却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
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四五十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补充课题并读出不同语气。
)二、预习检测(生词认读):多种形式识词。
(自由读词;同位互读纠错;指名读;排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学习难懂词语。
(利用图片、表情、文本语境等方式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词义。
)三、问题引领,整体感知:季老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故地重游时,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情感朗读,生生评价指导)板书:奇丽奇特四、合作探究,精读品位“奇丽、奇特”德国。
1.感受德国民族奇特之处。
师: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德国在季老先生的印象当中,无非就是一个“奇”字,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品位。
你觉得”奇“在哪里?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语句,勾画关键词语;组内交流,谈谈体会;用心朗读表达。
(反馈中,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德国人民养花的与众不同,并通过朗读感悟奇特之处。
)(屏显: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部编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精品文本解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文本解读稿第一部分:结构分析一、爱美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花是宇宙间美的东西,而德国是爱花的民族,也就是爱宇宙间美的东西的民族,既:爱美的民族。
事实也确实如此,“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每一家都养上几盆花,每一盆都开出绚烂的花,每一朵都吐露沁人的芬芳,让这条街变得清新,让这个小城变得更美。
二、赏美德国人是爱美的,他们也懂得如何来赏美。
还是那句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
后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在文章中,指的应该是哥廷根街道上各类品种的花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它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山阴道在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古时候,那一带山清水秀、地灵人杰。
著名的兰亭就坐落在山阴道上。
在古代,有很多描写山阴道风景秀丽的句子: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
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袁宏道)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
(袁宏道)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献之)诚然,山阴道是风景秀丽的,可是为什么作者一定要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呢?明明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表示,如:让我们看的人眼花缭乱?让我们看的人赞叹不已?让我们看的人流连忘返?这些都能表示美的事物带来的令人难忘的,令人愉快的感受。
而作者偏偏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第一点,我觉得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出自世说新语,带有典故,从文化内涵上来讲更有深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自己的成长过程,并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2.分析课文中描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成长及其领悟。
2.分析课文中描述的故事情节和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1.理解主人公通过看花人对自己的成长与认识。
2.分析课文中的含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课文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准备好课堂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情感分享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与课文主题进行关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理解课文1.朗读课文,重点带领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
2.学生阅读短文,教师逐段讲解,解释生词和短语。
3.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自己觉得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别人对你的这个特点怎么看?4.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寓意,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1. 小组表演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表演,展示对主题的理解。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我最自信的地方”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特长或优点,并表达自己对这个特长的感受。
3. 个人感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
第三课时1. 小组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让学生互相倾听并互相鼓励。
2. 开展讨论以“欣赏别人的花”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欣赏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有益的。
3. 思考提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欣赏他人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4.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主题对学生的启示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与建议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思考成长和自我认识,思考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自我探索。
教师资格考试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评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业设计。
(1)课后将每个生字写3遍并各组两个词。
(2)小练笔:学习作者描写风景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3)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
如果能够上网,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德国。
【参考答案】优点:(1)体现课内课外结合,迁移运用,及时巩固的精神,如小练笔。
(2)体现广泛阅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如第(3)题。
(3)课外作业切合实际,为学生考虑。
缺点:第(1)题过于机械重复,枯燥无聊,生字词可以自主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来巩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朗读,培养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怎一个“美”字了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文本解读
怎一个“美”字了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文本解读作者:樊裔华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5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现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其独特的养花方式,有花共赏的奇情异景。
作者的求学经历及其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使文本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
它和《威尼斯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共同组成了一个主题为“异域风情”的教学单元。
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
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如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初读文本,会使人产生一种淡淡的忧伤。
但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弥漫在字里行间的那种重返故地的暖暖的快乐,那对德国民俗风情的赞赏跃然纸上,让人回味无穷。
怎一个“美”字了得!教学本文,可以以“美”为线索,循着“美”一路前行,但不能因其中明显的人文性而忽略其工具性。
语文教学必须是整体的,因整体的文本阅读而有意义,因整体的文本感悟而有情趣。
以《剪掉一半的窗帘》为拓展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构思单元主题,再凸显文本前面的“单元提示”,凸显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不失为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一条佳径。
花儿和德国都很美爱美是人之天性。
美丽的事物人人爱,花儿堪称是美丽的代名词。
作者开篇以简洁的文字、相同的笔法,写花在宇宙间美的事物中占重要地位,德国在爱花的民族中占重要地位。
如此肯定、如此简短的语句显现出了花儿在季羡林先生心目中的地位,德国在季羡林先生心中的地位。
对于一个心中充满对美的向往,对美好意象的思念的文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表达更为快意的呢?因为怀想,所以美。
评课稿
一、评郑晓艳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听完这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美”,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不知不觉积累了知识、获得了方法、丰富了情感。
1、多元感悟景色之奇丽:在感受景色之美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花多得怎样,颜色怎样,走在这样的街上你深吸一口气会怎样……”丰富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花多、颜色、气味等方面,全方位的感受那花的海洋,让那奇丽的景色立体于学生的眼前,正如郑老师自己所说:“听了你们的叙述,这文字变成了一幅画,还是3D版的画呢!”2、情境中深化美的感受:教学中,教师采用品读想象中生情,积累运用中深化,欣赏画面中入境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感想,朗读想象,最后才欣赏再现德国人养花的场景,加深了学生对奇丽景色的感悟。
从文本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之后又走出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欣赏图片之后再次走入文本,使学生身临其境,深深的陶醉其中,为学生体会语言描述之精妙做好了铺垫。
3、角色体验感受境界之高尚:在理解“奇特的民族”时,学生转换角色,他们就是那养花人,教师询问:“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深入情境中,以自我的理解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那高尚的境界。
在交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德国人不仅仅是在养花这一方面心中装着别人时,适时组织学生换位思考“当他们行走在路上时……当他们坐公交车时……当他们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学生想象交流不论何时、何事,不论德国还是中国,人们都彰显着这样的境界。
教学中一些环节的处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1、在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教师处理的很有层次,先后让学生们想象了德国人、中国人遇到情况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又谈到了雷锋精神、汶川地震等,但是我想这些都离学生比较遥远,反而是学生的身边的一些小事也能体现这种境界,像教参中提到的学生每天的值日就能很好的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教学中只需轻轻一点,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
__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
__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__,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的道理。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为: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莞、姹、嫣”3个生字,会写“脊、锦、暇”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脊梁、姹紫嫣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教学过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引出文中所出现的德国这个国家,让学生先谈谈对德国的了解,然后教师播放展示德国美丽风景和风情的课件,引出课题进行板书。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在检查认读生字词时,重点抓“莞尔一笑”和“姹紫嫣红”,强调正确读音,指导“嫣”的写法;然后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德国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文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丛秀珍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
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山东省烟台市工人子弟小学金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_教案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玉沙小学揭萱】〖走进语文教学新课堂·把握教材方法新〗“以学定教”是此次教学竞赛中凸显的亮点。
提到备课,我们都能说出一套程序:无非就是备教材、备学生、编写设计教案。
我们常常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自悟”,这样贴着“标签”的自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依然是游离于文本之外。
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荆州实验小学杨晋老师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在教学中,杨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以下6个问题: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境界?2、“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梦?3、景色奇丽在哪里?民族为什么奇特?4、“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之中“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5、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6、为什么看到家家户户将花种到屋外,作者会感到吃惊?接着,杨老师出示了单元导读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先解决“景色奇丽在哪里?民族为什么奇特?”这一问题。
杨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去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学习的思路。
这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找到了整篇课文的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问题的解决带动了其他问题的突破,真正当上了课堂的主人。
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愉悦的学习过程,又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水涨船高。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叶明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开展综合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它重在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设计理念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有教育意义。
研读了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应接不暇、山阴道”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描述了自己在月季花节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与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
接着,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里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这也是预习的要求。
通过朗读,指导本课的两处比较难读的词句“脊梁”“如入山阴道”,并指导“脊”的写法及理解“如入”“山阴道”的意思,这样在检查学生朗读的同时,又没有放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之后,看题目质疑,寻找出整体体验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围绕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采用“批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强调“图文结合”这种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的应注意运用。
这样学生在体验课文的过程中,又学到了阅读的方法。
在教学本环节时,我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
指导朗读时,注意采用多读的方式,并且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
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
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始终没有改变”第3自然段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让学生谈一谈,在今后的你打算怎样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样设计,课后的2、3小题就在课堂上解决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梳理脉络领悟意蕴,体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