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 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 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 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 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 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 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 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 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 者所重用。
2008年江苏卷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 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 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蒙琼)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一、选材方面1.从所选诗词的样式来看,诗、词、曲均有,以诗为主。
综观2008年19套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选用的材料诗、词、曲均有,但以诗为主,词、曲较少。
其中诗16首,涉及l4套考题;词3首,涉及3套考题;曲2首,涉及2套考题。
在考查诗的考题中,所选诗歌又以近体诗居多,其中绝句9首,律诗5首,古体诗2首。
2.从所选诗词的范围来看,南朝梁、唐、宋、金、元、清均有,但以唐、宋为主。
每个朝代都有诗词流传,但命题者更喜欢在诗词的发端、高潮和尾端时期选材设题,特别是高潮时期。
2008年l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相对比较集中,唐、宋诗词共有l6首,涉及l4套考题,特别是宋朝诗词,竟达ll首之多,居半数以上;其他朝代较少,其中清诗l首,金诗l首,元曲2首,南朝梁诗1首。
宋代诗词的精彩纷呈,成为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2008年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的分析,可以看出唐、宋诗词依然是备考的重心,特别是宋朝诗词,所占比例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从所选诗词的作者来看,各样诗人都有,但以“生脸”为主。
在19套试卷共21首作品中,众多诗人都纷纷登台亮相,特别是新课标卷,有意使用了新面孔。
其他省市卷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多重视生面孔。
其中涉及到的大诗人只有王安石、王维、秦观、李白、杨万里、杜甫和范成大。
4.从所选诗词的题材来看,各种题材均有,但以“咏怀言志”为主。
在题材的选择上,继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类题材均有所涉猎,包括送别诗、田园诗、山水诗、言志诗、题画诗、状物诗和咏怀诗等等,其中以咏怀言志诗居多。
关注个人的情感宣泄和感受体验成为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一大亮点。
二、设题方面1.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依然低调。
2002年以前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命题形式考查,2003年至今,多采用主观题的命题形式。
2007年,全国l8套试卷只有上海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形式考查诗歌鉴赏,2008年比之2007年,在主客搭配考查上只多了北京卷,客观题依然保持低调。
感知诗情 解读主旨——浅谈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
・
诗词艺苑
感知考语 文诗 歌 鉴 赏题 设 题 角 度 及答 题 技 巧
山 东利 津县 第一 中学( 南院) 2 7 0 ) 倪雪琴 (54 0
20 年 全 国 1 08 8份 高 考 语 文 试 卷 的诗 歌 鉴赏 题 , 9份 考 查 到 诗 歌 的 情 感 和 主 旨。 有 那么, 怎样 才能 把握 诗 歌 的情感 和主 旨 , 准确 作答 , 取得 最好 的成 绩 呢?
根据 诗歌后 面标 示 的 小注 往 往可 以推知
诗 歌的思 想感情 。如全 国卷 I, 注 “ I小 因竭力
尘 不到 张罗地 , 宿鸟声 中 自掩 门” 宿鸟 声 ” 中“ 反衬 出 了作 者 隐 居 生 活 的寂 静 , “自掩 门 ” 而 更 透露 了作 者孤 寂清 冷 的心 境 。辽 宁卷 曲词 中有 明确 的语 言标 志“ ” 如 提醒 考 生 是举 例说
议论 文 是 中学 生 必 须 掌 握 的 一 种 文体 。 可是 许多 学 生 往 往 觉 得 最 怕 写 议 论 文 , 其 尤 是考 场议论 文 。如何 写 好 考场 议 论 文 呢? 其 实是 有 章 可 循 的。 常 言 道 :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 峰 , 近高低 各不 同 。 一 则乃 至 一 组材 料 , 远 ” 写 成 议论 文 , 立 意 成 篇 来 说 , 以 有 许 多 角 就 可
二、 重视小 注
句 中 。四川卷《 雁儿落 带 过得 胜令 》 床 边 , “ 放
一
册 冷淡 渊 明传 ; 前 , 窗 钞几 联 清新 杜 甫篇 ” ,
通 过词 中 的“ 床边 ” 窗前 ” 词 , 知 词 人 归 “ 等 可 隐后 闲淡 舒适 的精 神 生 活 。全 国卷 1 从 “ I 车
【VIP专享】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探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更多期刊: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重庆卷)考查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试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温馨提示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
诗歌表达的意境和形象,大都与其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关。
如修辞的运用(常见的有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偶、对比、反复、双关、互文等修辞格,要熟练掌握);情景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乐哀结合、明暗结合、抑扬结合、渲染烘托、象征、今昔对比等);结构特点(层次、照应、过渡等)。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考查潘大林《江间作四首(其三)》,试题要求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全国卷II)考查李弥逊《春日即事》,试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安徽卷)考查谢枋得的《小孤山》,试题要求分析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008年全国卷诗歌鉴赏
(2008年全国卷I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图,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解析】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技法指导: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题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句意)(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或情感)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技法指导:本题考查“分析并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卒章显志,由“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较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向往归隐,但要注意结合全诗去分析。
(2008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探究
20 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探究 08
20 年高考虽然处在 “ 08 自主”与 “ 新课标 ”的双重催
生下,但高考诗歌鉴赏并没有呈现 “ 突变”的趋势 ,而是 “ 承传有序 , 稳中有变” 8 。l 套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选用 2 首诗歌 ,出现 3 道题 目 0 5 。研究题料 、 目和答案, 题 1 字 六处 。所 考 到的字有 : “ ” “ ” “ . 炼 拳 退 网”
: 5 语 丈考试 才 导 0 与
话 丈 考 试 抽 导 : 51
上海卷 、 浙江卷 ) 分值稳定 , , 略有增长。诗歌的 “ 言” 语 “ 形象” “ 技巧”三 大考查领域外 ,向综合方向整合,重在 考查对诗歌整体的把握 ( 全国 I 、 卷 湖南卷 ) 。
析。答案 : 作者 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
为便于分析,特制一览表 ( 见文末 ) 。
一
网及暮春 ,想到要把春天 网住 ,即留住 春天。这个想象 、
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
题料来源
从时代看,考题题料取 自唐诗 5 【 首 王维 《 山居即事 》 ( 上海卷 ) 考查王安石的 《 壬辰寒食 》 要求联 系全诗 , ( 天津卷 ) 李白 《 、 登金陵凤凰台》 ( 江苏卷 ) 、李白 《 闻王 “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 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 , 但欲老渔樵。 ”赏析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和王 昌龄 《 龙标野 宴 》 ( 湖南 发雪争出 , 雪”和 “ 朱”的表达效果。答案: “ 雪”隐喻了白发 ,与 卷 ) 杜甫 《 、 绝句漫兴 九首 ( 其三 ) ( 》 福建卷 ); 】 宋诗 8 “ 首【 潘大临 《 江问作 四首 ( 三 ) ( 其 》 全国 I ) 卷 、李弥逊 “ 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 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 《 丑即事》 ( 春 全国 Ⅱ ) 卷 、蔡肇 《 题李世南画扇 》 ( 海南 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 发的客思之愁 、 寒食之哀 宁夏卷 ) 王安石 《 、 壬辰寒食 》 ( 上海卷 ) 杨万里 《 、 初人 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 叹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 . 。
.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特点: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全解释
高考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
掌握这5个点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
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
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
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
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8、内容概括题:陈述主体+概括内容。
题型一分析“诗眼”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问题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 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参考答案(2)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 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 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 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 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 冷落的地方。
答案1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2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 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题。(8分)
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借指官 位爵禄 并非留恋 官场生活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夸张,写出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哀痛之深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只想,可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见无遗憾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抒写的是时光流 尾联表达自己归 逝的感慨 隐山林的意愿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虽首联中有“寂寞”一词,但我们知道诗歌结构应为“起、承、转、 合”,颈联应为“转”——写嫩竹、红莲,美;尾联应为“合”— —写烟火、采菱,清新自然。故环境特点不应是荒凉冷清
结论2: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手法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内容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 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 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 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2008高考语文核按钮诗歌鉴赏题集释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 "(《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作者简介】: 王维 (约 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 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 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 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 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译文】: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 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 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 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写作背景】: 这是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 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 去,然而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把农村表现得这样平静 闲适、悠闲可爱,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 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 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 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 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 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 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 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 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 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 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诗作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诗作赏析编写黄平科(一)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山西、广西、陕西适用)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缩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缩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赏析】《江间作四首》原作共四首,这里选第三首。
潘大临隐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仕途。
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
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
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此诗即作于其后不久。
诗从开始。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
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浪涛一样流之无穷。
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于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湖南和广东卷选用了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卷虽然只选了一首词,但其在题目中将词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进行对比,实际上也是考察了学生的同中求异的比较能力。
同2007年高考一样,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福建、江西卷虽只出一道题目,但都要求学生就表现手法对全诗进行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
诗歌鉴赏的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对诗歌内容、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上。
这从今年高考的考点分布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10份,另外考查语言的有5份,考查常识的有2份,考查意象的有1份。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手法,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落实。
下面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这几类考察重点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师生在复习中参考。
一、鉴赏诗歌的感情任何一首诗歌的鉴赏都是以理解诗歌中的感情为前提的,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来得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例如: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
⑴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 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 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 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 “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 “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⑴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⑵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 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 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 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着眼于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考察。
注重对关键词语作用的考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 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 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 字的艺术效果。(4分)
08宁夏 海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 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 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 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 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 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08年江苏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解题指导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 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 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2005年福 建卷)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 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 诗人的情感。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 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 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 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 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宋诗风格、流派及赏析――兼解2008年高考宋诗鉴赏题
是散文句式,其中“涨”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动用法,即“寒 食泪”使冶城江水上“涨”。从句式特点入手,两个诗句的意思 也不难理解:倾泻而出的泪水使冶城江水上涨化为春潮,这 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来写哀痛之情,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也不 难体会。这样上述 15 题正确项也不难选出。颈联“巾发雪争 出,镜颜朱早凋”是两个主谓式结构的诗句。意思是头巾下的 白发争着生出,镜中青春容颜早已淡去。诗句中的“雪”、“朱” 二字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寄托着作者对 时光流逝的慨叹。诗句上承悲凉哀思的生命体验,下启对个 人际遇的万千感怀。 尾联是因果复句,直抒胸臆,意思是 为官不快,所以,只想退隐山林,捕鱼打柴,终老一生。读 懂了这些,由此不难看出,15 题 C 项表述有误:“过早衰老” 不是“辞官归隐”的原因。由此,也不难概括出全诗的内容: 首联写的是客思之愁,颔联写的是寒食之哀,颈联写的是衰 老之叹,尾联写的是为官不快。由此,也不难看出“客思”在 诗中仅能统管首联。也不难看出 D 项说以客思“贯穿全篇”, 这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由以上理解为铺垫,再来解答 16 题,何难之有?
宋诗流派纷呈,不同流派有不同特点,即使同一流派, 也不是“千人一面”,如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 长,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这就是说,在具体解题赏 析时,切不可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答案】 15.B 16.“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 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客思 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 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其他一些流派及其特点简介,见附录。 三、借助注释提示,巧解试题 试题中的注释就内容而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作者介绍, 二是背景提示,三是词语解释。2008 年高考古诗词曲鉴赏 题,只有天津、重庆、湖南 3 家对材料没有注释。注释一般 都与解题有关,是命题者的一种提示。在解题过程中,抓住 注释,往往能触摸到了命题者的脉搏,找到解题的钥匙。请 看 2008 年全国 II 卷中的 12 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2008高考诗歌鉴赏(完整)
一、从标题入手,把握诗歌的主题。
待储光曦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诗歌的标题往往明示着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 及主题。
二、从诗歌的形象入手
何人 何事
何情 何理
整体感知诗歌 怎样的语言
怎么写
怎样的形象 怎样的意境
诗 言 志 ( 情 )
怎样的手法
怎样的结构
打开诗歌之门(写什么)的钥匙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 答:
例2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情感?
由远到近 由上到下;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相映成趣 表达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消磨时光的 无可奈何的失意情绪。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 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 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 恒的主题。
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 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 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 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 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诗题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 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 军行》等; 2.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 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基本主题:
2008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2008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一.形象类型题(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感情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1. 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
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 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说蕴含的意义。
答题示例: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聚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前进,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08)全国统一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参考答案:8.(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诗歌鉴赏的正确步骤。
总。
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典故的复习要力避艰深难懂,但学生接触过的并且是非常熟悉的应掌握,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特定的用法,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点。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
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6、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鉴赏术语,使答案显得更技高一筹。
7.组织答案,因题而异。
①对“问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②对“综述题”,一般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③对“对比题”,应该做到:通过研读,比照它们的异同;根据题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综述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综述
赵华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本文拟从试题选材、命题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对今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试题选材。
18套诗歌鉴赏试题的选材数量、体裁、题量、分值、考点分布等情况如下表所示:
【总页数】5页(P156-160)
【作者】赵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经贸科技学校,2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08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指导(一) [J], 王学华;
2.2008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指导(二) [J], 王学华;
3.感知诗情解读主旨——浅谈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J], 倪雪琴
4.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 [J], 尹杰
5.明思路夯基础活运用——2008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预测 [J], 周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
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
特点:
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
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
2.复习要全面。
从考点分布看,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要求学生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练好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表现在对诗歌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上。
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落实。
3.要强化答题类型意识。
要从设问的考点和角度,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哪一类型的题,怎样入手,如何展开,都应有章可循。
最好的参照物就是高考题的答案。
4.要注意山东未考,它省已考的题目。
要从设问的考点,设问的角度两方面准备。
5.诗歌训练材料要以唐宋诗词为主,以律诗绝句为主,写景咏怀为主。
唐宋是巅峰,登顶必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