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2 征税和纳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2 征税和纳税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与特征(1)税收的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税收的基本特征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②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试判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率。
( ) 提示F。
税收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不是可以随意提高的;而且税率提高了,财政收入不一定就必然增加。
2.我国税收的种类(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2)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1.依法纳税的原因(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试判断:现实生活中一些商家拒绝向消费者开具发票,拒开发票的行为是骗税行为。
( ) 提示F。
用欺骗、隐瞒的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偷税。
3.怎样依法纳税(1)自觉诚信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2)增强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其他国家:除了政府规定的税收外, 还有教会规定的什一税。
相 同 点
作用: 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目的: 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 前提: 凭借国家政治权力 主体: 国家 公民--取之于民 来源: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性 质 不 同 取之于 民的过 程中体 现关系 不同
不 同 点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会体现统治阶级与被统 治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 削的关系。 社会主义时期体现国家、 集体、个人在根本利益 一致基础上整体与局部、 长远与目前的关系。
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税收的性质: 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不同
社会主义 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的作用:
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被国家确认为属于高新技 术的外商投资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这个税率只相当于一般外商投资企业的一 半,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现 象表明( ) • A.税收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空的重要手段 • B.税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C.税收是配置资源的行政手段 • D.税收是国家进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税收的基本作用是( ) • A.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 B.组织财政收入 • C.充当国家的经济监督手段 • D.调节生产和消费结构
税收的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含义和基本特征
税收的 基本含义 主体 国家 目的 为实现 国家职能 凭借 政治 权力 依据 特点 无偿 取得 地位 财政收入的 基本形式
法律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税收的 基本特征
几种常见违反税法行为的表现及处理
方式 手段 偷税 欠税 欺骗 隐瞒 拖欠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税收与纳税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税收与纳税人知识点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之,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违反税法的表现和处理(1)偷税: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2)欠税: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是纳税人抗拒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我国税收的性质(1)税收的共性。
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
(2)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①取之于民:在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税收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体现出分配关系是国家、企业、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②用之于民: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税收最终受益者是劳动人民。
2、我国税收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3)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11、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主体:国家税收的特点:无偿取得税收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税收的内容:货币和实物税收的手段:凭借政治权利税收的地位: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依据:税法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
3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五场戏有觉醒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根据征税的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影响的是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5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实惠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有之于民。
3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国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的方法会的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交纳税款的行为。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2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2020-2021年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 二课时)
2019-2020年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识。
教学重点: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国民收入的含义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类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本学期这四课书是同上册连成一个体系的,还记得什么是经济?经济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上册的第三、四课主要就讲了产品的生产,下册看目录第五、六课讲分配,第七课讲交换、消费。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虽然我们已是高中生,但我想肯定还有不少同学过年时收到了不少的压岁钱。
我想问一下这些同学你是如何处理这些压岁钱。
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这钱是你的收入,你怎么处理?(同学答)概:不少同学说了,或消费,或攒起来,那么当我们个人或国家有了收入后到底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学习第五课。
一.国民收入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物质形态社会总产品各生产部门(实物形态)两者是生产的产品统一的总和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货币)问:既然是同一的,为什么还有表示方法呢?概: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总产值都是必要的。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数量,如钢、铁、煤、石油、粮食等有多少,等等。
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数量来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
为什么?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煤炭等,但有些产品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如仅从数量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不准确了。
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都基本相同,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
高三政治必修一课本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主要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修一课本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主要知识点高三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知识点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
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高一政治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
高一政治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一、前言:1、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1)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任务和方向;(2)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3)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1、商品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3)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 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2、商品的基本属性:(1)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3、 商品的价值量:(1)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4)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 货 币:1、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2)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国家财政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
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高一政治教案-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精品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社会的各行各业所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集中分配,这就涉及到财政和税收等问题。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集中性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基本知识点l、基本概念: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预算、决算、财政2、国民收入的用途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4、财政收入的来源5、财政支出的主要范围6、财政收支平衡二、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
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才能既保证生产的扩大,又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而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正确把握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正确认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积累和消费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积累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积累的增长,可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而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积累。
积累和消费又有对立的一面,两者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
积累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则代表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所以,积累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一面。
由于积累和消费所体现的利益关系是不同的,并且国民收入在一定时期是一个既定的量,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必然要减少;反之,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必然要减少积累。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
这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国民收入及其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运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组织财政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措施。
具体要求1.知识要求识记: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范围;税收、纳税人的基本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理解: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运用: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
2.能力要求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回答下面的问题:“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提大体平衡,不可能是收支绝对相等”。
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能力。
如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用自己了解到的社会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觉悟要求通过本课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的分配与财政)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与作用;通过本课第二节(税收和纳税人)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以自觉依法纳税为荣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2.财政的作用3.税收的性质和作用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2.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课时安排共6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经济?2.概述上学期所学的《经济常识》上册的主要内容。
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019年新版)
扬於天下者 声施于天下 冠固何当 救宋 太后欲杀之 又奉饮Я 飧养乳母 [标签:标题]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 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齐 惜其去 二十一年 文窃怪之 廉耻相冒 口得所嗜 贾有汤镬之罪 因以应为太后养地 则有若伊陟、臣扈 便章百姓 好恶
著 岂不辩智之期与 所以设诈究变 焚公宫 三光之廷 置太尉官 齐之赘婿也 已葬 ”博士诸生三十馀人前曰:“人臣无将 若者必灭 食饮甚设 今日顺夏至 割不正 身作宰辅 至棘蒲 天子於是幸缑氏城 王赧徙都西周 或不能自振 ”田、鲍、高、栾氏相与谋庆氏 殖五穀 而使使奉王头驰报
上观许由 周武王伐纣克殷 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为燕相 以狗御蛊 ”遂灭商君之家 击韩信、陈豨、赵利军於楼烦 於士卒有恩 别将击邢说军菑南 及武帝即位 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君 徙系武臣等家宫中 ”三月丙子 汉王伤 既表东海 围使郑 自司马氏去周適晋 邑万户 御下蔽
上 恐伤先王之明 太子圉立 惊骇百姓 陈平欲让勃尊位 厉共公二年 是为惠王 是谓“易” 设供具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其下国有忧; 平遂至修武降汉 武库正直其墓 ”楚王曰:“贡之不入 故知伯欲尽并晋 夫救赵 後有宠姬曰芮子 臣固知汤之为诈忠 乘舆驰至长陵 平徙为左丞相 有材
拊循百姓 方士言祠神者弥众 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 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 俱爱幸之 四年 东渡河 吕后
以计诈名他人子 幽厉以往 即令张耳备守赵地 朝见贺正月者 诸侯并起 魏惠王卒 君王后贤 至於亚夫 是何也 然後在位 三江、五湖之利 礼其名山川 民疾 黄者土气也 ”高帝曰:“吾听公言 庄生虽居穷阎 栖于会稽 九卿碌碌奉其官 不得已 灵公九年 晋复穰 吾道非邪 官与牢盆 王
削爵为士伍 李广上马与十馀骑饹射杀胡白马将 子嗣伯立 ”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 丞相与焉 敢男禹有宠於太子 晋人发兵攻桓叔 并王梁楚 於是齐王嘉之 漉沈赡菑 悉以木禺马代 则恐 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 囚於楚 ”乃屏错 惜哉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遂以为上客 昭然远
高一政治财政税收与纳税人教案
高一政治财政税收与纳税人教案一、考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剖析1.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学习时需把握。
(1)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
一致方面表现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国民收入不论用于积累还是用于消费,都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为了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人民的消费得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以调动和发挥,这又能为扩大积累创造条件,因此,积累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
其不一致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社会的目前利益。
在国民收入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用于积累多了,用于消费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它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
同时,积累主要用于长远的生产建设,一般在当年不能为社会提供产品。
因此,如果积累多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必须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
这个矛盾反映了发展社会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矛盾。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与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二者不可偏废。
这就需要确定适当的积累率。
积累率是积累基金与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即: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使用额×100%。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通过价值实现的。
但是这种分配必然受国民收入实物形式的制约。
具体说,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社会的消费资料总量相一致。
高一政治下册税收与纳税人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税收与纳税人一.税收及其根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获得财政收入的根本形式。
【注意】把握以下几点:⑴从税收的目的性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的需要。
⑵从税收的性看,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利。
⑶从税收的性看,税收是国家根据税法而征收的。
⑷从税收的性看,国家征税以后,不再直接返还给详细的纳税人,也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⑸从税收的内容上看,它是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的和实物。
⑹从税收在财政中的地位看,税收是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例题】在农村,农民每年都要向国家交一定的“公粮〞,“公粮〞属于A. 农民交给国家的地租,因为土地归国家所有B. 农民因种国家的土地而上交给国家的利润C. 农民以实物形式上交的农业税D. 实际上是农民卖给国家的余粮2.税收的三大特征⑴内容:强迫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①强迫性: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利而强迫征收的,并非是自愿缴纳。
主要表达在: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法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税,否那么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无偿性:国家获得的财政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无偿性表达了财政分配政策的本质,它是税收三个根本特征的核心。
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和征的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人的约束。
⑶三大特征的关系:①税收的三个根本特征是严密相连,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②税收的要求它必须具有强迫性。
强迫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③税收的和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因为,强迫征税是对所有者财产的无偿占有,假设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遭到纳税人的对抗,造成经济程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的利益。
【例题】税收具有固定性。
这里的“固定性〞是指A.税收的征收对象、范围、比例是永远不变的B.“固定〞并非一成不变,假设需要变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可随时变更C.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将征税对象及征收数额确定下来,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变更D.税收的数额是固定的⑷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注意】区别税与非税的根本标志是看一看财政收入形式是否同时具备了税收的“三性〞特征。
高三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案22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3.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4.积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部分。
5.消费: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那部分。
6.财政: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7.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9.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10.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1.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12.关税: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Ⅱ、基本原理、观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积累代表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高三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3.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4.积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部分。
5.消费: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那部分。
6.财政: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7.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9.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10.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1.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12.关税: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Ⅱ、基本原理、观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积累代表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二、税收与纳税人误区一"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 。
因此政府征税越重 ,其职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剖析】(1)"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 形象地说明了税收是国家机构存在并发挥其职能的物质条件 ,是正确的。
因为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 由于税收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征收的 ,因此 ,在企业和个人收益一定的条件下, 如果赋税过重 , 势必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终使国家财政收入丧失来源 .不利于国家职能的发挥。
所以上述说法是不准确的。
误区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 因此 ,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是在国家强迫下进行的。
【剖析】(1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 它具有强制性特征。
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 , 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税收的强制性并不意味着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是在国家强迫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国家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 而国家职能的实现 , 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保证。
在社会生活中 , 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 , 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
因此 ,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3) 上述观点把税收的强制性与公民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对立起来 , 是错误的。
误区三我国的税收既然是用之于民的。
就没有必要再取之于民。
【剖析】(l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 , 是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要存在和发展 ,要履行其各种职能 , 就必须有财力作物质保障。
为此就要征税 ,就要取之于民。
(2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 国家的税收都是用之于民的 , 但也不能简单地又归还给纳税人 ,而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长远和目前利益之间的关系使全体人民从中收益。
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 , 通过征税、用税的过程 , 更好地震行其职能 , 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3)上述观点没有真正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是错误的。
误区四我国税收的快速增长 , 从根本上讲得力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
【剖析】(1)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 凭借政治权力 , 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
(2) 税收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 , 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我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 从根本上讲源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 源于国民收人的增加。
(4) 税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 也是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 但不是根本原因。
误区五依法纳税是企业和成年人的义务。
中学生不是纳税人 ,没有纳税义务。
【剖析】(1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这里的 " 个人,没有年龄段之分。
(2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 " 纳税人 " 的意识。
只要符合纳税条件 ,就要自觉履行。
(3 〉说 " 依法纳税是企业和成人的义务 " 是不全面的 ,以年龄段划分纳税人是不科学的。
误区六个人的全部收入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
【剖析】所得税又称收益税 , 是以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收益额一般指纳税人的纯收入。
按我国目前的征税标准 , 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在年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之后的余额部分开始缴纳税款。
对个人工资、薪金月收入扣除 800 元后的余额部分开始缴纳税款 ,奖金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劳动报酬 , 故列入工资、薪金所得 ,但不包括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的奖金。
如袁隆平、吴文俊两位科学家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奖 500 万元 , 不在征收之列。
误区七个人所得税能消除收入差距。
【剖析】个人所得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公平税 ,有利于调节人们收人 ,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收入及其差距是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的重要杠杆 ,社会不可能也不应通过个人所得税把收入差距消除 , 调整贫富不均这种事实上的不公平 ,应当依靠包括个人所得税、资产税、蹭与税、遗产税等在内的税赋体系来相应解决。
误区八. 任何国家的税收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因此 ,在任何社会制度下 , 税收的性质都是相同的。
【剖析】 (1) 在任何国家 , 税收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都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税收都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 , 税款都是取之于民。
(2)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 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决定了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国家中 , 税收体现的分配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我国 , 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 , 税收的增长主要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 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
所以 , 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 , 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误区九. 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 " 纳税人 " 意识 ,因此 , 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纳税。
【剖析】 (1) 每一今公民都应具有 " 纳税人 " 意识 , 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纳税。
(2)公民是否纳税是由其经济地位和有关法律决定的,应该纳税的只看能是纳税人 , 并非每个公民都得纳税。
因此 , 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误区十:关于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关系【剖析】常见错误 : 把三者混为一谈 , 不知道三者的主要区别。
知识辨析 : 三者既有区别 , 又有联系①区别 : 在社会总产品中 ,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部分净产品 ,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v+m), 就是国民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 , 就是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照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人。
②联系 : 财政收入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在国民收入总量中 , 国家用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一部分形成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是税收收入和财政收人的来源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方式。
附:一、学科内知识渗透1.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1) 我国税收的性质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系。
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新型税收 , 这一性质主要是由公有制主体地位决定的。
因为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集体经济 , 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效益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2) 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靠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来支撑。
(3)在学习社会总产品 ( 值 ) 时可联系经济常识中的第一、二、三产业 ;(4)在学习国民收人时可联系经济常识第二单元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 ;(5)在学习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时 , 可联系经济常识第四单元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 第七单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正确的消费观等 , 可联系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等。
(6)在学习财政、税收作用时 , 可联系经济常识第二单元国家宏观调控、第四单元社会保障等知识。
2.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 1) 与我国政权系统的关系。
财政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 决算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 , 二者都必须经过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 , 由于预决算都是由国务院财政部提出和执行的。
因此 , 这就反映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关系。
(2) 国家职能的实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
(3)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新型税收性质 , 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4)另外 , 公民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依法治理主略的组成部分。
依法征税是依法行政的组成部分, 公民依法纳税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的征收征管还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5) 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6)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的关系。
(7)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国民收人分配中积累基金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与政治学的综合(1) 我国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拨出 , 是由国民经济总形势决定的。
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 用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 分析公民树立纳税意识的重要性。
(3) 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 分析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4) 我国每寸个公民都应具有 " 纳税人 " 意识 , 自觉依法纳税。
这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
(5) 用国家职能原理分析财政、税收的作用。
(6) 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原理分析公民的 " 纳税人 " 意识。
(7) 用国家性质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税收的性质。
二、跨学科知识渗透学习财政作用时 , 可联系地理中的我国工业基地建设、能源开发 ,如 "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 西气东输 " 等 ;学习税收时 , 可联系历史上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税制变革 , 如春秋“鲁国初税亩”、北魏“租调制”、唐朝 " 租庸调制 " 和 " 商税法 " 、明朝的 " 一条鞭法 " 等。
学习财政税收作用时 , 可联系历史中的罗斯福新政。
三、重点·难点·能力点(一)[ 重点 ]1.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2. 财政的作用3.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作用(二)[ 难点 ]1.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2. 财政收支平衡(三)[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2.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3.调查研究的能力4.树立纳税人意识四、《考纲》要求1.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 国民收入的分配 ;(2) 财政收入和支出 ;(3) 财政的巨大作用。
2. 税收与纳税人(1)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2) 我国纳税的性质和作用 :(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