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理解论文
结合新课标和你校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和你校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改,是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改革。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课改。
结合新课标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对课改有以下认识:课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课改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这也正是我对课改的第一认识: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课改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在进行课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课改需要注重跨学科整合。
新课标强调了跨学科的综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也是我对课改的又一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课改需要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包括了心理健康、体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课改也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社会情感。
课改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校将继续深入推进课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二篇示例:新课改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的知识学习。
在我所在学校,我们也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的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理念。
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主张将课程设计为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的模式。
这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践项目、探究性研究和跨学科教学来实现。
此外,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适应不同学生研究风格和能力水平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支持和关注。
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考试分数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价、学科竞赛、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而不仅仅看重结果。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创造力。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和评价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希望未来的课程、教学和评价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论⽂相关推荐关于浅谈新课程改⾰论⽂(精选6篇) 在平平淡淡的⽇常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论⽂吧,论⽂可以推⼴经验,交流认识。
写论⽂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关于浅谈新课程改⾰论⽂(精选6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浅谈新课程改⾰论⽂篇1 现如今,许多⼈都有过写论⽂的经历,对论⽂都不陌⽣吧,论⽂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相信写论⽂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新课程改⾰论⽂,欢迎⼤家分享。
新课程倡导⾃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主体性,调动学⽣⾃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从⽽提⾼学⽣的创新能⼒,同时也满⾜了不同学⽣的需求,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式,才能提⾼学⽣的能⼒,也只有改⾰,才能改变我校⽬前的被动局⾯。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课改,以进⼀步提⾼教学质量,提⾼学⽣的能⼒。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能⼒和成绩都提⾼得很快。
下⾯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体会:我们学校采⽤了六步教学法,⾃⼰编写导学案,将学⽣6-8⼈分为⼀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的终⾝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成为学习的主⼈,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充分调动了学⽣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影响。
下⾯就教学改⾰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个问题: ⼀、教学中要体现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学有动⼒ 以学⽣为主体,突出学⽣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学⽣应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材、⼀切教学⼿段,都应为学⽣的“学”服务,使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程度上取决于学⽣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旦学⽣对所学知识产⽣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种负担。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五新”论文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五新”(永和县城关小学山西临汾0414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新课程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追求创新,是一个面向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新课程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突出五”新”。
一、新教育观念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而教师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教育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因此,在实践新课程中,需要教师摈弃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作用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
教师已有经验和主观意念影响着对课程改革观念的理解,新教师往往模仿自己学生时老师去授课,老教师则按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许多教师认为以前的做法都是正确的。
究其原因,在于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映、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蹲下身子看学生,为了每个学生发展,体现新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方式上,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手段上,由黑板加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结果转向多元评价等。
二、新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它”以学科为中心”、”以’双基’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因而“奉’纲’、’本’为教条”、”以考试为中心”的本质也不会彻底改变。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关于新课程的教学观,谈一下你的理解,论述充分,条理清晰,不少于800字
关于新课程的教学观,谈一下你的理解,论述充分,条理清晰,不少于800字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教学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合作、探究和实践,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转变不仅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
首先,新的教学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等方式,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其次,新的教学观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传统的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观下,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概念,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上讲解重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重力现象,甚至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三,新的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品质。
在新课程的教学观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第四,新的教学观重视评价与反馈的作用。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方向。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评价与反馈环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最后,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我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新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构建未来教育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教学改革以“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目标。
改革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合作、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 优化课程结构:新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综合,增加跨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发展空间。
2. 更新课程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3. 改进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强化实践教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改革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建立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挑战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2. 教育资源分配: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教材、设施、设备等。
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5篇范例]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5篇范例]第一篇: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汝南县课改征文大赛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学校:老君庙镇老胡庄小学校长:曹清华沐浴着汝南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汝南县各个学校承担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使命,接受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
如今,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校长,如何使教师接受挑战,尽快适应汝南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校长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承担的角色,并勇敢担起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进而促进新课改的成功实施。
一、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系统而复杂,内容博大精深,要领会实质、把握精髓,决非易事。
我认为:校长应做新课改的实践者、探索者。
首先,校长在实施新课改中,应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上课、听课、评课、探讨;其次,要重新改建学校管理模式,为新课改保驾护航,如在制度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体制创新上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的运行体制;其三,在学校还要创建一种领导重视,教师愿意,学生配合,家长理解的课改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人性化、和谐化;其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全面、过程、综合”的全方位综合评价。
如我校对教师评价提出“发展性评价”,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驱力,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注入活力。
校长还应通过教学实践,设法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
如我校采取“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自”(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即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动”(即引动、互动、自动)的教学模式。
“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同学参与教学过程,倡导课堂师生互动和生成。
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成为我校教学特色。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如何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景;科学分配教与学的时间、提问与讨论的时间;怎样引动、互动、自动;教学秩序的调控等等。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几个认识与误区论文(全文5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几个认识与误区论文(全文5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几个认识与误区论文课程改革虽然在我国多个省市县(区)已进入实施阶段,但许多教师受思维定式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课程感到有很多困惑,甚至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对部分试验县(区)的调查了解,笔者认为还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澄清。
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问题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反映着人们对于教育价值取向以及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这些理念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但是教育理念不等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同一个教育理念下,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体现着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并且在教育实践中验证。
丰富和发展着教育理念。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错误地将教育理念与教青方法简单地等同起来。
以传统教学为例,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尝试着在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它,但是,许多时候,人们也误以为“启发式”惟一的表现形式就是“提问式”,许多地方评价一节课的好环,往往只看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对于提问的内容和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否真正体现了“启发式”原则却被忽略了。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再次表现出来。
许多人一提“课改”,就说“你不要给我再讲理论,只告诉我一种教的方式就行了”。
其实,这些教师缺少的正是对教育理念的全面理解。
例如:“以人为本”是当代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强调在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及“选择人一生必备的基础知识”等等方面,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而以上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会表现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等等方面和具体方法,因此,有教师认为搞“课改”,上面就应该给一个具体模式或具体方法,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
我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
我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第一篇:我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我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东岳中学石教国摘要:新课改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关心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课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为此,本人结合所查资料及教学实践等实际谈谈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的理解。
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而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尤为重要。
一、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人,站在一线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课改理念,予出色的进行教学。
1、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不再是传统教育的“接受者”。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在实施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差异化教育,因材施教。
2、教师的角色变化及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等。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必须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简而言之,教师必须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标。
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首先,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教学中被排斥、被忽略、被遗忘的学生。
其次,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积极的知识传授和情感体验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教。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新课标改革的论文
小学新课标改革的论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新课标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新课标改革旨在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新课标改革强调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意味着教育的焦点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这种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
其次,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新课标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标提倡跨学科的整合,鼓励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学习单元。
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新课标改革还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内容往往较为固定和单一,而新课标则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和材料,使学习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吸引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这些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新课标改革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发展。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过程评价等,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总之,小学新课标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改革,我们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课改 新理念 新实践教学研究—教育论文【课题立项】
新课改新理念新理论教学研讨—教育论文【课题立项】新课改新理念新理论2017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先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求。
其中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组织方式,进步先生学习的自动性,使先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先生的全面发展。
2018年我校的“先学后教,能学不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十六字教学理念和“自主学习,合作探求,成果展现,目标达成”学习理念就是《新课程标准》的表现。
上面我以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领会和做法,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不妥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师充当课改的研讨者1.教学设计(备课)前该当做到:四研(研课标、研先生、研教法、研学法);平时教学四预备(预备教材、预备练习册、预备近5—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预备拓展材料);平时积累好素材,为备课做好充分的预备,可以随时提取本人所需的信息和材料。
2.备前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四定位(定目标要求,定例题练习、定成绩设计、定作业和评价)。
3.教学设计要注重和表现四要素:教师活动、先生活动,成绩设置、设计意图。
二、教师充当课改的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教师为主导,先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想为主攻,发展为宗旨,要围绕教学重点、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教学目标的确立、发问与回答、教学活动的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求、知识与能力的拓展、课堂训练题的设计等)和先生个性、认知能力、思想类型的差异,精心设计分层性的教学、指点、训练,使每一个先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1.课前知识回顾及检测环节做法课前练习包括两项前面所学知识的滚动限时训练和先生易错题展现讲解。
(1)滚动限时训练法:训练内容通常是客观题3-6题,或高考中容易得分的解答题,训练方法就是大题小练或小题大练,大概需求5分钟摆布,选择标题标准:以高考中的常考知识点、易错知识点、交汇知识点、容易忽视的知识点为训练目的高考真题,检测先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改革论文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课程改革。
本文将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其意义、目标、实施情况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通过设置更加开放的学科和课程,新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其更多的选择。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获取、处理和评估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增强其文化素养;5.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新课程改革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各地教育部门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其次,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引入了多元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培养。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加强了师资培训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然而,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和标准较为抽象,教育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操作指南,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
其次,由于新课程涉及到较大的教学体系的改变,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理解
摘要:新课改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
堂中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关心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课
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为此,笔者结合所查资料
及教学实践等实际谈谈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11-02
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
起来。
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
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而要想取得
这样的效果,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
尤为重要。
一、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
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人,站在
一线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课改理念,予出色的进
行教学。
1、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
主体,不再是传统教育的“接受者”。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在实施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差异化教育,因材施教。
2、教师的角色变化及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等。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必须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简而言之,教师必须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标。
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首先,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教学中被排斥、被忽略、被遗忘的学生。
其次,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积极的知识传授和情感体验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教。
最后,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
3、对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理解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每天都是坐在教室里被动式的听取老师的讲解。
新课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能感知的。
首先表现为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它强调教师
要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使学生越学越想学。
其次表现为“我能学”、“我一定行”。
它强调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隐藏着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能量。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潜在的能量和能力开发出来。
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最后还表现为注重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课堂和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让学生去感知,去操作,去实践,去思考,获得最直接的个人经验,并通过互相交流、启发、合作,达到共识。
综上所述,我觉得新课程改革的本质理念就是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以挖掘,并使得学生的潜能变为自身能力。
在该理念下,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教学效率不仅体现在“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上,还体现在“学生获得发展的远期学习效果”上。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新课程观里“课程”的概念(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力求设计出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领悟到学科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让学生的心灵的到美的滋润,接受情感熏陶。
二、对新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国家课程标准对新课程应关注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应然”的指向,所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理念,但又是教学理念的提升。
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的主体地位,关注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维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这三个维度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建立在传统教学的根基之上又超越了传统教学,是教学理念上的改进。
新课程改革由理念转变为教学现实,需要有一个抓手,而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就是这个有力的抓手。
具体到教学层面,教师应当根据学科课程总目标建立就具体内容而言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因此,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教学目的”的层面上,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重点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变备“教案”为备“学案”,而据此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
尽管如此,教师也不能简单的将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作为自己在备课时制订教学目标的模式。
新课程的“新”,不是新在其模式,而是其“精髓”,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仅模仿着模式来做,而是要深入的对课程标准进行理解,深刻领悟其“精髓”,做到教师与新课改的“视野溶合”。
三、课改路上,把“根”留住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新课改理念和目标的落实不是为了在课堂上做秀,也不是为了体现新颖,而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的排斥传统教学,而应正确看待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传统教学同现代教学并不是矛盾
的,而是互相依附,互相平衡,互相促进的。
在具体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新的理念,在“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中寻求一个教学的平衡点,推动课程改革,从而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使新课程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结语: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教师能够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出色的进行教学的前提。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以挖掘。
最终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代豫军.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浅谈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j].科学咨询,2010 27.
[2] 郭秀敏. 李世改.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j].课程教材改革,2006.1.
[3] 刘广富. 基于新课程毽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7 3.
[4] 苏发元. 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认识跨越[j].备教导航,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