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口贸易跟产业结构
青岛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青岛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一、青岛国际贸易概况
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实施,青岛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外贸
市场以及外贸发展前景非常宽广,在全国外贸中位居第六位。
截至2023
年底,青岛永久税收贡献到全国外贸总额的占比已经超过20%。
青岛的外贸结构进一步向更高端的外贸产品型外贸发展,外贸收入增
长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已成为青岛外贸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截至2023年底,青岛市不同行业的外贸总额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机电产品
行业、贸易服务行业和食品行业,分别占比59.9%、17.0%和13.3%。
目前,青岛的外贸结构仍然以高端技术型产品外贸和不同类型服务贸
易为主,其中,高端数控设备、机械配件和高端制造技术已成为青岛出口
的主导特征。
二、青岛的外贸市场分析
1、市场结构
青岛的外贸市场主要以青岛为基地,涵盖周边商贸市场,全国各大城
市的采购市场,以及海外市场。
其中,青岛的外贸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等国内外采购市场。
2、市场特征
美国、日本和欧盟是青岛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东市场和东南亚市场
是近几年青岛出口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
青岛外贸发展形势分析
青岛外贸发展形势分析青岛外贸发展形势分析第一章青岛独特的优势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因素:青岛位于青岛半岛东南部,以胶州湾所拥有的天然港湾优势为依托形成港口,以黄海乃至太平洋为途径与日韩美加等发达国家相望,这些为青岛的外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政府政策引导:由于08年奥帆赛的举行和青岛港近年来在全国各大港口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山东省乃至中央加大了对青岛港的支持与引导,采取了一系列促进青岛港与青岛外贸产业发展的措施。
二、青岛港与山东省的关系青岛港的形成为其外贸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而山东的广大内陆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对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则成为青岛外贸产业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青岛港之于山东外贸产业就像门之于窗,它是整个山东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总而言之,青岛以广大的山东省地为腹地,以自身良好的优势促进自身外贸产业乃至整个山东经济的迅猛发展。
三、主要贸易区青岛港的主要贸易区大部分分布在崂山区和黄岛区,它们包括进出口加工区、高新区、保税区、开发区和黄岛。
随着青岛港的日臻完善,黄岛在青岛外贸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集装箱货场、保税区等都已经搬进了黄岛,这就为更好的开发黄岛,充分利用胶州湾避风港优势和促进青岛外贸发展提供了基地和场所。
另外,各大企业进驻黄岛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各项措施纷纷上马反过来也进一步加快了黄岛成为青岛港外贸中心。
第二章青岛外贸的主要形式1.与国外企业各种形式的合作作为港口城市,并且拥有绝对的劳动力资源,青岛企业正加大与外企的合作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外资成为促进青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势。
同时,青岛也成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跳板,这给青岛经济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2.机电产品自2002年以来,青岛引进了乐金浪潮、创新科技、新都理光、泰科电子等一批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引进了数据通讯、计算机及配件、高清晰电视、手机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海尔、海信、即发、双星、金王等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竞争力不断提高。
青岛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青岛国际贸易现状分析青岛作为中国的重要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中心,国际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对青岛国际贸易现状的分析。
一、贸易额稳步增长近年来,青岛的国际贸易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青岛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0.2%。
其中,出口总额为2745.31亿人民币,进口总额为2324.75亿人民币。
青岛的国际贸易呈现出正增长态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贸易结构优化在国际贸易中,青岛的贸易结构也逐渐向优化方向发展。
传统贸易产品如机械设备、石油产品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但新兴产业的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化工产品等新兴产业的贸易额逐年增加。
其中,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增速更为显著。
2023年-2023年间,青岛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7.5%,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也从8.6%提高到了9.7%。
这表明青岛的产业结构正在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贸易伙伴多样化青岛的国际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和多样化。
除了与亚洲、欧洲等传统贸易伙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外,青岛还积极拓展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
例如,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在近几年中逐年增加,其中包括与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增长。
这表明青岛正在积极发展全球市场,拓宽国际贸易的渠道。
四、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国际贸易中,青岛的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已经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青岛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本土企业也在国际贸易中崭露头角。
青岛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通过创新、合作等方式实现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五、不足之处虽然青岛的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青岛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其次,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较高,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距较大。
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青岛保税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将从青岛保税区的背景、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青岛保税区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保税区之一,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重要举措之一,保税区的设立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推动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历程青岛保税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保税区主要侧重于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企业提供海关监管下的特殊税收政策和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岛保税区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发展成了一个综合型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了加工贸易、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三、特点1. 优惠政策:青岛保税区拥有特殊的税收政策,例如免征关税、减免增值税等。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在保税区设立业务,推动了青岛保税区快速发展。
2. 便捷海关监管:青岛保税区依托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建立高效的海关监管机制,提供了便捷的通关服务。
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3. 资金金融便利:保税区内设有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这为企业的资金流转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途径。
四、经济影响青岛保税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保税区带来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落户。
这些企业的进驻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保税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
青岛保税区还促进了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
通过提供便捷的通关服务和优惠的贸易政策,青岛保税区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重要的贸易枢纽。
越来越多的货物从这里出口,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青岛保税区还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了当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保税区积极引进国内外技术和研发资源,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推动了当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青岛市情市况最新考试
青岛市情市况最新考试近年来,青岛市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作为山东地区的重要城市,青岛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有关青岛市情的最新考试将对青岛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青岛市情的最新考试内容。
一、经济考察青岛市经济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考察青岛市情的经济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GDP和产业结构:应该了解青岛市的GDP总量和各个产业的贡献比例,例如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占比情况,以及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
1.2 外贸进出口:考察青岛市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还可以关注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等数据。
1.3 人民生活水平:关注青岛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居民购房能力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覆盖率情况。
二、文化考察青岛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在考察青岛市情的文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2.1 文化遗产:介绍青岛市的文化遗产,如八大关、山东大学等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以及青岛市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
2.2 艺术表演:关注青岛市的艺术表演活动,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节等,以及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团体。
2.3 文化产业:了解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影视制作、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以及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和增长潜力。
三、旅游考察青岛市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考察青岛市情的旅游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3.1 自然景观:介绍青岛市的自然景观,如崂山、栈桥、石老人等著名景点,以及青岛市的海滩、温泉等自然资源。
3.2 历史文化:关注青岛市的历史文化景点,如德国风情街、博物馆等,以及与青岛的历史和文化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3.3 特色美食:介绍青岛市的特色美食,如海鲜、啤酒、烤鱼等,以及与青岛市饮食文化相关的活动或节日。
四、环境考察青岛市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青岛调查报告(最新)(一)2024
青岛调查报告(最新)(一)引言概述这份青岛调查报告旨在对最新的青岛市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青岛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迅速。
本报告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说明,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结构、环境保护和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一、经济发展1. 青岛的GDP持续增长,并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2. 外贸贸易额大幅增长,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贸易港口。
3. 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的能力在增强,为青岛带来了更多商务机会。
4.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内外资企业进驻青岛。
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1. 改善城市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减轻交通拥堵问题。
2. 建设国际标准的港口和航空运输设施,提高物流效率。
3. 扩大水、电、气供应网络,确保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5. 建设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人口结构1. 青岛市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人口密度逐渐增加。
2.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
3.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社会养老保障面临挑战。
4. 高等教育和人才引进吸纳,优化人才结构和人口结构。
5. 加强社区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
四、环境保护1. 青岛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2. 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
3. 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4.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自然水源和水生态环境。
5. 增加绿化覆盖面积,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五、未来发展规划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推动青岛的绿色发展。
2. 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和科技研发能力。
3.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影响力。
4. 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经济发展水平。
5.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合作机会和市场。
青岛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产业发展现状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海洋产业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实力。
下面我将从工业、电子信息、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四个方面简要介绍青岛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青岛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食品、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青岛工业也逐渐转型升级,朝着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
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25%左右,为青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青岛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青岛拥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外知名的通信企业,手机、通信设备等产业链完善。
青岛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和扶持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助推青岛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者,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在海洋经济领域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青岛港是中国第三大集装箱港,年吞吐量近千万标准箱,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同时,青岛还发展了水产养殖、海洋石油、海洋能源等相关产业,陆续建设了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海洋科技城等海洋产业园区,为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最后,青岛的现代服务业也有快速发展的势头。
近年来,青岛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
例如,青岛设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青岛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同时,青岛还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展和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综上所述,青岛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较好,工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取得显著成绩,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现代服务业有快速发展势头。
未来,青岛将进一步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青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海产品出口现状及问题
青岛海产品出口现状及问题摘要青岛市农产品出口受到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大型龙头企业少、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加值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出口市场过分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
促进青岛农产品出口,必须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企业的扶持;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及出口加工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加工、出口策略;加快企业质量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积极实施出口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出口市场风险;加强部门协作,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退税、信货、劳资、市场开拓等实际困难,为出口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制约因素标准化规模化质量安全市场风险AbstractQingdao c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ed b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cale is generally small, large leading enterprises, brand advantage is not obvious,the product added value is low, the existence of hidden danger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xport market too concentrated potential risk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is insufficient, 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the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esgreatl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restricting.To promote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Qingdao,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ba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cale management; from theincrease of intensiv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enterprises tosupport various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o guid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expor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o timely adjust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export strategy; speed up the quality and the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mprove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policy of multi-level system;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brand strategy of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diversify the export market risk; strengthen cooperation, to help enterprises solve the export tax refund, credit, labor, market development and other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export enterprises.Keywords: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s of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market risk sca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1 青岛海产品的出口现状 (1)1.1青岛市海产品出口现状调查与研究 (1)1.1.1青岛市海产品出口区位优势 (1)1.1.2青岛市海产品出口比重 (2)1.1.3青岛市海产品出口市场类型 (3)1.1.4青岛海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3)2 青岛市海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4)2.1国际市场开拓不充分 (4)2.2人民币汇率升值 (4)2.3加工原料日益趋紧 (5)2.4非关税壁垒威胁海产品出口贸易 (6)3 促进青岛海产品出口的发展对策 (6)3.1创新企业战略 (6)3.2研究外部机遇 (8)3.3加快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 (9)3.4 提高技术及人才管理 (10)3.5提高海产品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10)总结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6)1 青岛海产品的出口现状1.1青岛市海产品出口现状调查与研究青岛市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市,近 10 年来,水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大幅增长。
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分析
丁建勋 副教授 (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
是山东具有 自主 品牌 、自主市 场的
◆
中 图分 类 号 :F 1 文 献 标 识 码 : 05 A
条件下 , 合理 的出E商品结构不但可 以反馈 l
机 电产品生产企业 占比低 ,国际市场 竞争 力不高。2 0 0 7年 山东前 2 0位 的机 电产品
内容摘 要 :近年 来 ,山 东省 出 口商 品结
构 实现 了 由初 级 产 品 为 主 向 工 业 制 成
国际市场的需 求状况 , 弥补产业结构 的某些 不足 , 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 的升级。 一国主要 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时, 不但可以推动本产业的发展 , 而且能
织和代工 , 劳动密集度高 , 技术含量较低 ,
即使 是高新技术产 品的生产也 主要集中在
产业 内贸 易出 口产 品的多层次 ,产业 结构 的档次决定 出 E商品的档次 ,低端产 业向 l 高端产业 的突破 能力决定 出E商 品结构优 l
现 显著上升趋势 ;高新技 术产 品出 口总额 增加了 2 倍 。所 占比重由 2 0 1 0 0年的 00 .4
增加 了3倍 多,比重 由 2 0 0 0年的 O3下 降 .
贸易发展很快 ,出 口贸易额 的一半来 自加 工 贸 易 ,加 工贸 易 的增值 率 一直 保 持在
5 % 以上。但 是 ,山东 的加工 贸易在全球 0 价值链上 升级 相对缓慢 ,加工企业主 要从 事低 端零部件 的装配生产 ,最终产 品的组
一
山 省 叩. 东 山u萄 钿 IIE I- . 构
与 结 互 分 产业 构的 动 析
■
些不足 ,在技 术含 量、出 口附加值 、自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一)2024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青岛是山东省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本文通过对青岛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了其经济、产业、科技、教育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青岛的调研,可以揭示出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青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一、经济发展1. 青岛的GDP增长情况2. 青岛的产业结构和主要产业3. 青岛的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情况4. 青岛的金融服务业发展5. 青岛的人才引进和创业环境二、产业发展1. 青岛的制造业发展情况2. 青岛的服务业发展情况3. 青岛的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4. 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5. 青岛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三、科技创新1. 青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2. 青岛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3. 青岛的科研院所和大学科研力量4. 青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5. 青岛的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发展四、教育发展1. 青岛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学科建设2. 青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3. 青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4. 青岛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5. 青岛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城市规划1. 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2. 青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交通规划3. 青岛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4. 青岛的城市公共设施和社区建设情况5. 青岛的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总结:通过对青岛的发展调研,可以看出其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序推进。
青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建设的目标。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09经管系市场营销班赵婷102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现在已经形成依托海洋,海路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
作为蓝色搬到降级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长,具有见车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海水质良好,海洋中海洋生物,矿产资源风骨。
青岛还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聚集地,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
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还有那个科技开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
如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不怎么发达。
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
青岛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拥有实力极强的大企业。
这些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大多是高新产业企业开发能力强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有融集外资、赚取外汇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具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拥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出理性的决策等等。
但就整个青岛经济而言其缺点是民营企业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愿脱离集体安于现状市场意识差因此青岛的打工者多老板少市场培育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
纵览青岛市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 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但由于第三产业起步较晚, 资源配置集中在工业化方面, 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模式。
山东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提要:近年来,山东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但山东出口贸易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
结合山东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山东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从优化出口结构、强化风险意识及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山东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出口贸易;出口结构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给山东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在出口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但是,山东省在发展对外贸易中仍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之对策,已经成为今后山东省出口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山东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一)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由表1可以看出,从山东省出口贸易增长的数额来看,从1994年汇改以来,除受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一直快速增长。
出口贸易从1996年的91.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931.7亿美元,是1996年的10.15倍。
(二)出口依存度相对升高从山东省的出口依存度来看,山东省从1994年到2008年出口依存度几乎呈逐年上升态势,2007年更是达到了22.23%,说明山东省出口贸易逐年增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三)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山东省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也处于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1996年,山东省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出口金额为22.8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24.8%,工业制成品出口为68.9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75.2%。
到2006年,山东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5.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为84.9%,显示山东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二、山东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一)山东省出口贸易占全国比重较低2000年-2005年,山东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徘徊在6%-7%之间,其中最高为2001年的6.81%,最低为2004年的6.04%,而这一期间,山东省的GDP在全国的比重处于8%-10%之间,最高为2004年的9.49%,最低为2000年的8.79%,显然这一阶段山东出口占全国比重的最高值低于其GDP占全国比重的最低值。
钻石模型视角下青岛市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对外 贸易 的惟一 因素 。H—O理论 中, 人力 资本 也是 影响
一
19 年 , 90 美国哈佛 商学 院波特教授 出版了《 国家竞争
优势》 一书 , 提出了国家竞 争优 势理 论。该理论从产业层
面系 统 地 阐述 了 行 业 和 企 业 竞 争 力 形 成 和 发 展 的 规 律 ,
国对外 贸易 的其 中一个 因素 。早期 的 对外 贸易 , 以初
[ 中图分类号]F5 . 728
青 岛市 对 外 贸易 发 展 状况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28 (00 0 —03 0 02 802 1 )2 00— 3
公认 为是 阐述竞争优势理论 的集大成之作 。其 中的 国家
一
、
( ) 外 贸 易 总量 年 均 增 长 近 3 % 一 对 0
21 年 第 2 00 期 总 第 18 8 期
黑 龙 江对 外经 贸
m J F rin E o o c R lt n o eg c n mi eai s& T a e o rd
N . 2 1 o 2。 0 0 S r lN . 8 ei o 1 8 a
[ 贸论 坛 ] 经
( ) 口商 品 结构 优 化 二 出
—
~ 、
. .
:
~
—歪 、 百百 .\ i \
~ 、
. .
~
一
\ _、 、 、
图 1 波特的“ 石模型” 钻
从青 岛市 出 口商 品 结 构表 可 以看 出 , 20 以 自 01年
来 , 岛市初级产品 出口占 出 口总额 的 比重 整体呈下 降 青
20 01 20 0 4正 2 O 拄 07 20 0 8钲
青岛调查报告(最新)(两篇)
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阐述青岛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和结果。
通过对青岛的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揭示青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社会决策提供参考。
正文:一、经济发展情况1.青岛的GDP增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青岛市的GDP增速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到X%,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产业结构调整:青岛市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和升级。
3.对外贸易情况:青岛港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在最新的调查中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态势,进口和出口额均有大幅增长。
二、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1.文化产业发展:青岛市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2.旅游资源开发:青岛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3.旅游服务水平提升: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岛市的旅游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游客满意度得到提高。
三、教育改革和发展1.高等教育发展:青岛市的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职业教育改革:青岛市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3.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青岛市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改善。
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空气质量改善:青岛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2.水环境治理:青岛市加大了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提高了水质的监测和管理水平,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生态保护工作:青岛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恢复了一批重要生态系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青岛市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旅游业、教育改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3青岛经济报告数据
2023青岛经济报告数据1. 引言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2023年青岛经济的数据和分析。
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
本报告将涵盖青岛市GDP、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就业状况等方面的数据,以便为读者了解青岛市经济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2. 青岛市GDP数据2023年,青岛市GDP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
青岛市GD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青岛市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外贸出口的增长:青岛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外贸出口的增长推动了GDP的增长;•投资的增加:2023年,青岛市的投资力度加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领域。
3. 青岛市产业结构青岛市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以下是2023年青岛市产业结构的数据:•第一产业:xx亿元,占比xx%;•第二产业:xx亿元,占比xx%;•第三产业:xx亿元,占比xx%。
可以看出,青岛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快速,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较大。
4. 青岛市消费水平青岛市消费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居民经济实力的增强。
以下是2023年青岛市消费相关数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x%;•零售额:xx亿元,同比增长x%;•餐饮业销售额:xx亿元,同比增长x%。
根据数据分析,青岛市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5. 青岛市就业状况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是2023年青岛市就业状况的数据:•就业人数:xx万人,同比增长x%;•失业率:xx%。
青岛市就业形势稳定,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6. 总结综上所述,根据2023年青岛经济报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青岛市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GDP增长率、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就业状况等方面表现稳定。
然而,青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环境保护问题、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等。
青岛出口贸易跟产业结构
青岛出口贸易跟产业结构背景介绍作为中国的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青岛一直是国际贸易和出口业务的重要区域之一。
青岛的出口贸易业务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产品,从轻工制品到重工业机械设备,都有涉及。
尽管这些不同的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青岛作为一个出口城市,仍然在世界贸易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岛产业结构青岛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
在三个产业中,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占据了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
目前,青岛的工业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轻工制造业和海洋产业领域。
特别是,在海洋产业领域,青岛拥有完整的海洋产业链,已经成为了海洋工业和产业化发展的领军区域之一。
青岛出口贸易青岛的出口业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买家,青岛的出口业务以制造业为主,这也是青岛出口业务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青岛的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化学制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建筑材料以及轻工制品领域。
其中,化学制品和机械设备的出口是青岛出口业务在海外市场上的主要来源。
在化学品方面,青岛生产相当数量的化肥和粘合剂,这些化学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机械设备方面,青岛的制造业主要生产各种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以及钢铁管材等机械和设备。
此外,青岛的出口业务也涉及到了许多轻工制品,这些制品的出口量不如化学品和机械设备高,但是涉及的种类更多。
在轻工制品方面,青岛主要出口家庭装饰用品、玩具和饰品等产品。
青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青岛的出口业务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青岛经济的产业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青岛的出口业务强劲的增长带来了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青岛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地位。
其次,青岛在出口业务中采用高技术和创新产品作为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这有助于加强青岛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以此作为推动青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
最后,青岛的出口业务也促进了一些重点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些产业包括化学产品、机械制造、轻工业制品等。
青岛市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青岛市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青岛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作为中国外贸加工业的重要基地和城市之一,其外贸业务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下面是青岛市近年来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
1. 外贸出口总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青岛市外贸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688.59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359.2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17%。
其中,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2,450.02亿美元,同比增长9.9%。
2. 对外贸易优势产品较为集中:青岛市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电产品、石化产品、纺织品、食品、轻工制品以及其他制造业产品,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均较大。
3. 对外贸易主要贸易伙伴较为集中:青岛市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越南和中国台湾等地,这些贸易伙伴进口产品品类丰富,为青岛市对外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4. 企业规模较为分散:青岛市对外贸易企业总数较多,企业规模较为分散。
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大型企业占比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依靠“小而美”的模式获得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青岛市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着对外贸易产品和贸易伙伴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分散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青岛市运输贸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岛市运输贸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青岛市在运输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作为中国沿海城市,青岛一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忙的港口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本文将对青岛市运输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青岛市运输贸易的现状。
青岛港作为中国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超过5.2亿吨,位居全国前列。
青岛港口的运输网络覆盖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良好的连接能力和服务质量。
此外,青岛市还拥有完备的陆路和空运交通系统。
青岛市通过优化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增加了与周边城市和国家的贸易往来。
陆路交通网络中包括高速公路和铁路,而青岛流亭机场提供了丰富的航线选择,实现了与全球各大城市的联系。
在贸易方面,青岛市的外贸规模和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
青岛市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往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青岛市的进出口总值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外贸规模快速增长。
然而,青岛市的运输贸易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给青岛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增加,贸易壁垒和关税的提高给青岛市的出口业务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运输成本的上升是青岛市运输贸易发展的另一个挑战。
包括燃油、人工和设备成本在内的运输成本的上涨,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益。
然而,我们对青岛市运输贸易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青岛市政府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并提供了更多扶持政策。
政府的支持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青岛,推动贸易流通的发展。
其次,青岛市通过创新技术的引入,提高运输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青岛市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货物运输过程,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同时,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青岛市还应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港口的合作。
青岛市中小企业外贸发展机遇与挑战
青岛市中小企业外贸发展机遇与挑战青岛市是中国著名的对外贸易城市,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青岛市中小企业在外贸领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青岛市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机遇1.国内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消费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为青岛市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
2.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青岛市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对外贸易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为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二、挑战1.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青岛市中小企业在外贸领域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
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逐渐抬头,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对青岛市中小企业的出口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
三、解决方案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青岛市中小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含量,改善产品品质。
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
2.加强市场开拓中小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发展新的贸易渠道。
3.改善外贸环境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反映企业在外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负担,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60年经济结构在优化升级中实现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逐步认识和深入探索,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青岛市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加快了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的步伐,为青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60年来,青岛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436.18亿元,与1949年相比,年均增长10.2%。
人均GDP由1949年的71元增加到2008年的52677元,年均增长8.9%。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集中体现在随工业化进程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变动轨迹。
(一)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解放初期,旧中国留给青岛的经济基础极其薄弱。
农业生产力低下,工业结构残缺不全,第三产业比重低且集中在市区的商业、运输等部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从总量看,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87亿元,人均GDP仅为71元,从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为41.6:38.3:20.1。
经过30年的恢复和建设,我市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8.7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23.4亿元,年均增长5.5%,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2.7%下降到2008年的5.1%,下降了17.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始终占居主导地位,增加值由1978年的20.2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255.45亿元,年均增长13.1%,占GDP比重2008年达50.8%。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值由1978年的9.4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957.33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3.9%,占GDP的比重由24.6%上升到44.1%,三十年共上升19.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保障和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产业结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008年与1949年相比,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5%、12%和11.9%,其中第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高出GDP增幅1.8和1.7个百分点,由于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各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到2008年,三次产业比例演变为5.1:50.8:44.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6.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2.5和2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二、三产业共同驱动经济快速增长。
按可比价计算,在1949年至2008年GDP 增长的10.2%中,有0.4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的贡献,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4.5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产业结构序列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第二产业稳稳地占据着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得到改善,实现了由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改革开放前的较长时间内,农村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农业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以粮为纲”的状况。
1949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分别为83.6%、2.4%、8.9%和5.1%,直到1978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还高达73.6%。
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第一产业长期扭曲的生产关系得以理顺,农村多种经营、各业并举得到重视和支持,农民根据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农业内部结构合理优化。
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明显下降,林、牧、渔业比重显著提高。
种植业比重由1978年的73.6%下降为2008年的38.9%,牧业、渔业产值比重则分别由1978年的10.2%、13.7%上升为2008年的27%和29.6%。
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的比重明显下降,出现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由1978年的85.9:14.1调整为2008年的81.9:18.1。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有较大下降,但仍然保证了国民经济安全的需要,农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生产经营企业化、规模化,初步实现了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跃进。
(三)第二产业中工业主体地位持续增强,内部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产业转变解放初期,青岛市生产关系落后,工业技术设备简陋,产品品种单一,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2.2亿元。
到1953年,工业得到了明显的恢复与发展,各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工业总产值达到11.52亿元,是1949年的5倍,年均增长51.3%。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着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市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工业经济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197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有19.1亿元,花了14年时间,到1992年突破百亿元;仅用2年时间,到1994年突破200亿元;2000年突破500亿元,2004年突破1000亿元,2008年达到2062亿元,呈现几何级数的上升。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3.1%,高于GDP年均增幅0.7个百分点。
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轻重结构在调整中改善。
解放初期,青岛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结构严重失调。
194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为85.6:14.4。
随后,重工业的超前发展加重了工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
改革开放后,在巩固轻纺工业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决策以来,我市工业重化趋势更加明显。
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例由1978年的59.6:40.4转变为2008年的42.3:57.7,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已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工业化进程进入到重化工业的新的发展阶段。
(四)服务业总量跃升,新兴行业迅速兴起,基本实现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转变建国初期,我市服务业发展非常落后。
交通运输网络不畅,邮政通信网点稀少,市场商品严重匮乏,金融、旅游、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近乎空白。
随着经济的恢复,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
在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居主要地位,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发展受限。
197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4.6%,比1949年提高4.6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占主要成分的仍是商业和运输邮电业,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3%和25.2%,难以满足物质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发布以后,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比重明显提升,对青岛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强。
1993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4%,200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21.2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1.6%,2008年为1957.3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4.1%,是1978年的50倍,年均增长13.9%。
2008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5.5%,比改革开放初期的24%提高31.5个百分点。
服务业内部结构在发展中逐步调整和优化,基本形成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驾齐趋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为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各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快速发展。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突破发展这一战略,开辟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青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途径,我市现代服务业显示出强劲大生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8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2.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43.6%,占GDP比重19.2%,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
其中,构成现代服务业主要业态的金融、旅游、房地产、物流等行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主导地位凸显。
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等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截止2008年底,我市总部经济企业共有268家,其中服务业158家,全年总部经济创造增加值1004.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2.6%,其中服务业总部经济增加值356.71亿元,占全市服务业比重的18.2%;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到2008年底,全市创意企业共有9892家,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33%,从业人员107553人,增长40%,实现增加值131亿元;中介服务业发展迅速,2008年实现增加值111亿元,增幅超过25%。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五) 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在青岛经济发展史上,有三次重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第一次是"一五"计划时期,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时期,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1) 工业化起步与产业结构初建(1949~1957年)建国初期,我市国民经济基础薄弱,仅有的工业集中在纺织等轻工业部门,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了迅速恢复生产,及时巩固新政权,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大力加强基础工业的发展战略,同时对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了有计划按比例的投资安排,能源、交通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农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
到1957年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期间GDP年均增长15.1%,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1949年的41.6:38.3:20.1调整为1957年的18.5:53.3:28.2,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3.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15和8.1百分点。
(2) 工业重型化超前与产业结构失衡(1958~1978年):由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的工业化进程带有“强攻”和“冒进”的性质,重工业的超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过快转换,给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各产业间、轻重工业间、重工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比例关系严重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