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单元唐宋诗(必修3)(实用)
必修三第二单元之唐宋诗歌
必修三第二单元之唐宋诗歌一、《蜀道难》(1)《蜀道难》是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
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扬厉,韵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
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3)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二、《杜甫诗三首》(1)《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
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沉郁厚重。
诗人在这三首诗中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2)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他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欣赏优秀唐诗;3.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蜀道难》《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是沿用古体而作的。
《杜甫诗三首》近体格律始于南朝的齐、粱,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可分为绝句和律诗。
《琵琶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
《李商隐诗两首》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共四句,律诗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字词汇总膺(yīng)巉(chán)岩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急暮砧(zhēn) 青冢(zhǒng) 省(xǐng)识钿(diàn)头银篦(bì)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蜀道难》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条件。
因此,朝廷要警惕军事叛乱。
《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诗人叙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
他的遭遇与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
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登高》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诗人面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
三说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三说三十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我将从这三大点9小点依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说课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学生提出了五方面的目标要求:“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综合来看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形成了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说课标的内容标准:由于高中语文的《新课标》没有明确“内容标准”的表述,而是将其融合在阅读鉴赏方面的目标要求中,所以我将体现诗歌教学的内容标准提炼为四点:1了解体裁:了解诗歌体裁特征,明确诗歌发展脉络。
2 感受形象:发展想象能力,感受艺术力,提升审美境界。
3品味语言: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领悟内涵:理解内容价值,体会民族精神。
二说教材二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为了更好的说明人教版教材,下面我将以苏教版、粤教版教材为参照,对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进行说明。
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说教材的内容结构:具体到今天所要研说的唐诗单元,其内容结构是这样的: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蜀道难》正是其成名作,一首极具浪漫风格的古风佳作。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这三首诗是其晚年流寓夔州之作,集中显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白居易,中唐最著名的诗人,《琵琶行(并序)》是其歌行体叙事诗的代表作,以其经典的音乐描写和咏叹“天涯沦落”的悲慨著称于世。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璀璨明星,开启了中国朦胧诗的先河。
《锦瑟》用典工整,《马嵬》深稳健丽,两首诗可谓情致深蕴。
由此可见,教材编者选取的这七首唐诗,是唐代近五万首诗歌中从作家、文体到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说教材的立体整合:先来横向把握教材:将七首诗从内在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横向整合,可归类为两种文体样式、三种表现形式、两种艺术手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感受与共鸣) 新人教必修3
2012高三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感受与共鸣教材篇目《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单元目标1.识记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并掌握诗歌阅读考查的基本要求和答题规范。
3.掌握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方法以及审题答题规范。
重点难点目标3课时安排2课时一、字音A组:噫吁xū鱼凫fú猿猱náo扪参mén以手抚膺yīng急暮砧zhēn朔漠shuò青冢zhǒng渚清沙白zhǔ荻花dí管弦xián迁谪zhé虾蟆hámɑ钿头diàn银篦bì惘然wǎng宵柝tuò吮血shǔn崔嵬wéiB组:飞来横祸hèng横绝héng横行霸道héng边塞sài塞车sāi敷衍塞责sè幽咽yè咽喉yān狼吞虎咽yàn二、字形(1)以手抚yīng 膺yàn品赝(2)群山万hè壑一丘之hé貉(3)落木xiāo xiāo萧萧 xiāo洒潇(4)穷困liáo 潦倒字迹liáo草潦(5)cāng海桑田沧 cāng穹苍(6)xiāo柝宵凌xiāo霄三、素材集成1.《蜀道难》(1)素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适用话题:面对困境阐释: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
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于名山大川,诗酒一生。
他失意中发豪放之音,抑郁中唱洒脱之歌,终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
一生的游历,半个盛唐都有阴郁的灰色。
2.《杜甫诗三首》(1)素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适用话题:正直阐释: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宫人都贿赂画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欣赏优秀唐诗;3.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蜀道难》《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是沿用古体而作的。
《杜甫诗三首》近体格律始于南朝的齐、粱,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可分为绝句和律诗。
《琵琶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
《李商隐诗两首》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共四句,律诗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字词汇总膺(yīng)巉(chán)岩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急暮砧(zhēn) 青冢(zhǒng) 省(xǐng)识钿(diàn)头银篦(bì) 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蜀道难》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条件。
因此,朝廷要警惕军事叛乱。
《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诗人叙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
他的遭遇与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
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登高》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诗歌背诵篇目
必修3第二单元背诵诗篇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现代文和唐诗)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第二单元:唐宋诗歌 《蜀道难》是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
的“即事成篇”之作。
《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 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 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 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沉郁厚重。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生 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 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 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善于逢迎 八面玲珑
的孙女。
林黛玉进贾府--
返回
此言充分表现其善于逢迎的性格特点,有 一箭四雕之功效: 一是讨贾母的欢心, 二是使黛玉感到温暖, 三是让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觉得内心平衡。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 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 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正文反作”,似贬实褒,假托封建卫道 者的口吻,歌颂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肯定他反 抗封建传统束缚,追求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课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长篇小说《红 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 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 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 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 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 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死者分析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 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ppt实用课件1
__凋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凋__谢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④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_:_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原__指__水__冲__击__石__壁__发__出__的___响__声__,_____ ____这__里__是__冲__击__的__意__思____转__:_ 使动用法,使……滚动
预习 检测
4.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何
①开国何茫然
栏
____副__词__,__多__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②青泥何盘盘
____副__词__,__多__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 目
链
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 接 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语文·必修3(人教版)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栏 目 链 接
课文 导读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 最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 栏
目
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又闻子规啼夜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啼(于)夜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说教材1、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琵琶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感受与共鸣(唐宋诗)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鉴赏的重点: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诗文,并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描摹音乐。
同时,也通过音乐向我们演绎了一段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故事。
因此,音乐语言的鉴赏、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同感沦落成了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欣赏品味作者通过比喻描摹出的优美、精彩、形象的音乐语言。
(2)、了解诗歌中环境渲染、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诵读与音乐,感受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2)、领悟诗中的情感与意境,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3、教学重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给学生传授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与鉴赏能力。
对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是对音乐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的描摹技巧。
(高中以来,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接触甚少,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
)(2)、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4、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
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复习导航ppt实用课件
(9)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
(10)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
(11)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嘈嘈切切错 杂弹,________。
(12)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同是天涯沦 落人,________!
(1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
于上青天难 ②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琶琵 ③于江湖间转徙 小结:状语后置句 3.① 本(是)长安倡女 ②使(之)快弹数曲 ③感 (于)斯人言 小结:省略句 4.用“被”表 被动 小结:被动
六、名句默写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万夫莫开。 (5)朝避猛虎,__________,磨牙吮血, __________。 (6)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7)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8)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
嵬(其二)》
《锦瑟》中的句子,
篇目通览
复习导航
《蜀道难》
所以复习时要过背诵、默
《秋兴八首(其一)》 写这一关。总之,复习这
《咏怀古道(其三)》 一部分要从诗歌鉴赏、名
《登高》
句默写、梳理文言基础知
《琵琶行并序》 识、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
《锦瑟》《马嵬(其 备考。一定要抓知识点的
二)》
落实。
一、古字通假
① ②危 正.乎 襟危 高.坐 哉而问客曰 ③危.如累卵 6.危④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⑤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自结于王, 窃 ⑥邦 为有 君危 道.之 ,危.言危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课件:第4课《蜀道难》(共45张)
太白鸟道
古栈道 1
古栈道2
天梯石栈相钩连
剑门关
学习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 成纪(今甘肃秦安)。少时在四川度过,他 出生于富商家庭,他是一个“十五观奇书, 作赋凌相如”的作家,也是一个“十五游神 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25岁出三 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 漫游生活。唐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被 召至京,他当时非常高兴,“仰天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初到长安,太 子的宾客贺知章一见便叹为“谪仙人”,声 名益振。但是李白蔑视权贵,招致了权臣的 谗毁。当时唐朝的太监高力士,深受唐玄宗 的宠爱,有一次李白正在宫里给唐玄宗写东 西,他带着醉意伸出脚,叫高力士替他把靴 子脱下来。当时李白受唐玄宗重视,高力士 当着唐玄宗的面,不好发作,只得替李白脱 靴子。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 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 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 白
诗成笑傲凌沧州
兴酣落笔摇五
岳
杜甫
诗成泣鬼神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
李白
蜀道北起陕西 汉中宁强县,南到 四川成都,全长450 公里,入川经广元、 剑阁、绵阳、德阳 等地。沿线地势险 要,山峦叠翠,风 光峻丽,关隘众多, 唐代李白有“蜀道 难,难于上青天” 的形容。
剑门关高峻而雄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关口的人如果不是亲信, 据险叛乱将会变成狼与豺。 早晨要避开猛虎, 晚上要防止长蛇袭来。 磨牙吮血的妖魔鬼怪, 杀人如麻,比虎狼还坏。 锦城虽是繁华地带,令人快乐, 还是不如早些回家安然自在。 蜀地的道路难走真是难于上青天, 转身向西遥望啊, 只好仰天长叹!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考试必备)
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2.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4.背诵这三首诗歌。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作品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2(唐宋诗)教案 苏教版必修3
10《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单元2)》这个单元是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在这里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数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在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以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歌创作,成为最为耀眼的明星。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委婉深情的吟唱,孤诣独往的情怀,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华美的乐章。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
二人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
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即以本单元所选课文而论,《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像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杜甫诗三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
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
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
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胡儿能唱琵琶篇”。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
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
千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可见其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锦瑟》一样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一个爱情悲剧。
《蜀道难》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御任宰相)和杜甫,首倡者为《新唐书》;二、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作补注的元人肖士赟;三、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北宋洪刍在《洪驹父诗话》中首倡;四、“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
1、了解古诗相关知识,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背熟高考必考篇目。
具体篇目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死不休” ❖ 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
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 ❖ 充分体现了他力求卓越的精神。
第八页,共19页。
古代诗歌常识
古体诗
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 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自由。
诗
歌
律诗(8句)
近体诗
绝句(4句)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体,其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 仄都有严格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地坠下,不尽的长江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经常飘泊万里,作客他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多灾 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命运艰难,可恨鬓角又像著了繁霜,穷途潦倒心灰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第十一页,共19页。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 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 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 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第十二页,共19页。
鉴赏景物意象
1、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有何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宋诗【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 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单元复习这个单元是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在这里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数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在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以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歌创作,成为最为耀眼的明星。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委婉深情的吟唱,孤诣独往的情怀,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华美的乐章。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
二人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
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即以本单元所选课文而论,《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像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杜甫诗三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
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
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
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胡儿能唱琵琶篇”。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
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
千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可见其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锦瑟》一样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一个爱情悲剧。
《蜀道难》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御任宰相)和杜甫,首倡者为《新唐书》;二、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作补注的元人肖士赟;三、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北宋洪刍在《洪驹父诗话》中首倡;四、“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
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
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
纵观全诗,叙议结合,多扣诗题,看不出有什么言外之旨。
如果说除了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外还有什么寓意的话,也不过是笼而统之地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这其中还掺杂了含蓄而执著的惜别之情。
当然,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有以蜀道喻世途艰难,功业难成的意思,不过要理解成处处有深意,就未免牵强附会了。
《蜀道难》作为李白的成名作,其成就主要在于艺术方面。
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
可见《蜀道难》纯系想像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像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
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应该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前人也是多从这些方面来解读此诗的,如北宋欧阳修《太白戏圣俞》诗云:“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李白诗说:“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
大江无风,波浪自涌。
白云从空,随风变灭。
此殆天授,非人可及。
”《杜甫诗三首》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呢?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如宋玉的《九辨》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本课所选三首诗都作于夔州,都是律诗。
这些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品,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即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这样联章的七律,犹如咏发情感的“捆绑火箭”,皆为精心制作而成,为前此创作所无。
唯其早年有太多作品关注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赫赫在前,故晚年不再重复,独存精神,厚积所发,铸成更为深沉的诗情。
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
不读出这首诗的积极意义,就不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明代的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确不虚夸。
《琵琶行并序》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1)故事情节。
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
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
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
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
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
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
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
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
(2)音乐描写。
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
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是“自选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
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没有这一媒介,也就不会有这一沦落天涯叹知音的故事了,更不会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3)景物描写。
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悲凉苍茫的气氛。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确实很有见地。
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4)情感描写。
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长江大河,千汇万状,不难能一言以名之。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诗与乐自古就有不解之缘,《诗经》《楚辞》汉乐府都是合乐的。
诗歌中描写音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唐诗中以描写音乐著名的诗篇,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
但无论是体制规模,还是细微程度,都比不上白居易的《琵琶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首先是精彩的描摹,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是情感的传输,通过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再次是气氛的渲染,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俏无言”,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
诗歌虽然不像小说那样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但在叙事诗中,人物形象还是很鲜明的。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作者对人物往往作了“典型化”的处理。
而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以写实为基础的,更多地表现为生活的真实,所以读起来更具有真实感。
在这首诗中,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
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辞,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诗人的诗篇流传不衰,可惜琵琶女的演奏随风飘散,我们只能在这首诗中拟想仿佛其一二了。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本诗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真是把这首诗当小说来读了,未免过于极端。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若然,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作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了。
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他都推崇之至。
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