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观察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8f6b9e6e009581b6bd9ebbb.png)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学院:年级专业: 11级任课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 12月 17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
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
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
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
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
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b65f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1.png)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社会公德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公德现状也愈发不容乐观。
本文将针对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城市中的普通居民,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十个省市,包括南京、上海、北京等一二线城市以及杭州、昆明、成都等中西部地区的城市。
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总共收到有效问卷2000份。
二、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分析1. 排队文明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排队时表现出了文明规矩。
约有78%的居民表示在排队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不会冲撞他人。
然而,也有22%的居民表现出了不文明的行为,例如独占公共资源、插队等。
2. 废弃物处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处理废弃物时表现出了良好的习惯。
约有87%的居民表示会将垃圾分类,认真投放到对应垃圾桶。
但是还有13%的居民表现出了不文明的行为。
他们会随意扔垃圾,影响了公共环境的卫生。
其中,城市中的楼道垃圾分类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生态环境保护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意识较为清晰。
他们会时刻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付诸实践,例如节约用电,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但仍有20%的居民存在环保知识欠缺、坚持不下去等问题。
4. 礼仪规范礼仪规范是社会公德的一个关键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在日常交往中表现出了相对较好的礼仪规范。
例如,会主动问候、感谢别人的帮忙,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但仍有15%的居民存在言行失范、不顾礼仪的不文明行为。
三、应对之策1.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素质是推进社会公德的第一步。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公民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建设文明社会。
2.加强法律约束要切实加强公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和实施力度,加强社会公德监管,并适时出台需要的监管措施,构建完善的社会文明法律监管体系。
对当今社会道德现状的评价
![对当今社会道德现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c32eb3ab52acfc788ebc935.png)
对当今社会道德现状的评价班级:政教1101班组别:第五组对当今社会道德现状的评价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道德也在经历着逐步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现今物质水平迅猛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的道德现状却不容乐观,呈现出滑坡的趋势,究其滑坡的原因:其一,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毫无节制的泛化,改革开放把一些好的东西引进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在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其二,在道德宣传教育上存在着失误与不足,没有让人们去认识具体的实际可行的道德行为,我们从小就在听着雷锋的故事,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从人民群众中涌现,但是却并未得到有力的宣传与弘扬,我们党坚持的是群众路线,那么就要把来自群众的这些优秀的道德模范推及到群众中去,以贴近群众的例子更好地感染群众,增强群众的道德力量。
其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渐渐被人们遗忘。
其四,这是社会快速进步必然遇到的问题,就像我国经济的发展,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为什么会产生变化?虽然“又快又好”的发展方式带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我们又倡导“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那么道德的发展也是如此,会出现道德问题也是必然会遇到的,就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和解决。
那么,如今道德滑坡的变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社会道德的沦丧、职业道德的扭曲、家庭伦理的弱化。
首先说社会公德,公德一般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而要求全社会公民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
如今,一些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严重的道德问题,而且去年的“扶不扶”问题一度将中国的道德推向了舆论的顶峰,助人为乐本是促使人们和睦相处的美德,可是闹到现在这个结果,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如果人们在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是避而远之,还是傻傻愣愣的上去帮忙,亦或是找人作证,才小心翼翼的送其上医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真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悲哀。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f5fd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f.png)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道德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道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进行浅析。
首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道德观念的淡薄。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对于道德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
道德标准的淡化使得人们对于行为的评判趋向于功利主义和利益最大化,而缺乏对于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例如,在商业领域,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违法违规,对消费者进行欺诈和虚假宣传;同时在个人层面,道德缺失也导致了一些家庭的破裂和社会的失序。
这种道德观念的淡薄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良知和公德心,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伦理矛盾和道德困境。
社交媒体的便利性和广泛传播性,使得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不断增加。
同时,一些人利用虚假谣言和恶意造谣来获取眼球和商业利益,对他人进行诽谤和侮辱。
此外,在网络上,一些人以匿名身份进行网络暴力和网络诈骗,给受害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这些问题凸显了对于网络伦理和道德责任的缺失。
再次,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还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盛行。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动的背景下,个人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主导。
人们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不顾道义和法纪,甚至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以此为例,一些官员和企业家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些人为了私利,不惜破坏环境、污染食品,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健康。
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导致了社会的道德失范和道德沦丧。
最后,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还存在于公共领域的道德困境。
公共领域是社会共同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它需要各种群体和个人的合作和共享资源。
然而,一些个体在公共领域中缺乏公德心和奉献精神,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现当代社会的道德现状
![现当代社会的道德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0e57327af45b307e8719796.png)
现当代社会的道德现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
但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可以限制、克服当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现象。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我国当社会的道德现象和本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认识一定社会的道德状况,必须从决定这一社会道德状况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入手。
(一)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并促进了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但是,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滞后性、局限性,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迅速转变,使人们常常面临着价值信念和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再加上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和法律的漏洞,以及历史遗留的封建的、资本主义腐朽消极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领域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的现象和问题: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一些地方的一些人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的公害;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主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关系上,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在政治上,有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我们完全相信,我们有能力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些优势限制、克服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0e18fe481c758f5f61f6746.png)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
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
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
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
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d81a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e.png)
五、建议
4、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鼓励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更 多的交流,增强相互理解,以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伦理冲突。
六、总结
六、总结
总的来说,尽管当前我国诸社会群体的伦理道德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共识和文 化冲突,但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全社会的伦理和谐。 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寻找有效的解决冲突的途径, 同时也需要对可能引发伦理冲突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决。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伦理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 认识中国优秀的精神哲学观念。
三、启示和建议
3、促进精神哲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将精神哲学观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引 导人们更好地运用这些观念指导生活和实践。
三、启示和建议
4、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 监督和制约,为建设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保障。
3、离婚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3、离婚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离婚率是衡量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一直处于上升 趋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离婚登记人数为283.9万对,同比 增长6.1%。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夫妻双方沟通不畅、价值观差异、生 活压力过大等。此外,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不再认为离婚是丢脸的事情,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三、伦理道德的文化冲突
3、贫富差距带来的伦理冲突: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一些群体的伦理道 德观念产生冲突。比如,富人群体可能更倾向于个人奋斗和竞争,而贫困群体可 能更强调平均主义和公平分配。
社会公德情况汇报
![社会公德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a107b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0.png)
社会公德情况汇报近年来,社会公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社会公德不仅关乎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社会公德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首先,就是公共场所的秩序问题。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车厢、商场等地方,一些人存在排队不文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秩序,更严重地破坏了公共环境,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次,道路交通中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驾驶员存在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违规停车等行为,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
同时,一些行人在过马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另外,网络世界中的不文明现象也不容忽视。
一些人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他人、传播不实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损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良好秩序。
此外,公共服务领域也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
一些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对待群众的态度恶劣,不尊重他人,给人们带来了不愉快的体验。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法,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处力度。
另外,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网络管理,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最后,加强公共服务行业的监管,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社会公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只有人人都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逐步改善社会公德情况,让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3784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0.png)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摘要】当前中国道德现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研究和评述当前中国道德现状,揭示其中的问题和趋势。
在明确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当前中国道德现状,接着分析了道德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调查了道德行为规范,总结了道德问题的研究成果。
在指出了当前中国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道德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评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中国的道德现状,为未来的道德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道德现状、道德教育、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道德问题、道德发展、问题、趋势、研究、评述、现状、调查、成果、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目的中国道德现状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道德教育的现状,探讨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情况,调查道德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并总结相关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道德现状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改善中国道德现状提供参考和建议,并为未来的道德发展趋势展望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期望可以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作出贡献,帮助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1.2 研究意义研究道德现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改善社会风气和提升整体道德素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德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价值取向和社会秩序稳定。
通过研究当前中国的道德现状,可以发现存在的道德教育不足、道德观念缺失、道德行为乱象等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对道德建设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研究道德现状还可以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文明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48d8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4.png)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在公共场所行为、公共事务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表现。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公德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了以下问题和现状。
一、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人们的行为举止往往能够体现出他们对社会公德的尊重程度。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仍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部分乘客大声喧哗、违规占座,给其他乘客带来了困扰;排队时插队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违反了公平原则,也影响了社会秩序;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展示良好的社会公德还需要人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社会福利。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人对于公共事务关注度较低。
比如,公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大部分人对社区事务缺乏了解和关注;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高,很多人对于捐款捐物的意识尚未形成。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德的重要方面,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公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仍存在不足。
许多人乱扔垃圾、随意破坏环境,对于水、电能源的浪费也屡见不鲜。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资源,也影响了他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宣传信息,警示公众遵守社会公德,提高公民素质。
其次,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将社会公德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讲座、举办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社会公德的提升。
媒体可以加强相关报道和宣传,引导公众重视社会公德问题。
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活动,营造公德倡导的良好环境。
最后,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应该加强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法律威慑,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中国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现状及对策课件
![中国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现状及对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3a4f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1.png)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透析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的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定性研究
通过访谈、重点小组等方式,深入了解人们的思 想意识、观念、价值观等。
大数据监测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进行实 时、动态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改进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对策
1
教育和培养优秀公民素质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文明道德,增强公民责任感和文明素 质。
3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加强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与法律意识。
总结
重视文化传承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 重文化自信的提高。
传承优秀文化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与现代 性社会融合,在保护中创造。
中国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 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支撑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重要基础。如 今,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弱化,如 何提高人们的素质和道德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现状
1 道德缺失
不文明的行为,诚信缺乏,严重的道德沦丧。
2 文化缺失
缺少文化自信,忽视传统文化,不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文化。
3 素质不高
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和国际眼光等方面存在欠缺。
当前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问题
社会安全
不文明行为导致人心惶惶,社 会秩序混乱。
经济发展
缺少创新、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人才流失严重。
教育体系
考试内容单一、不注重素质教 育,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 实践能力。
中国公德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并且谈谈大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如何遵守公德
![中国公德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并且谈谈大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如何遵守公德](https://img.taocdn.com/s3/m/38e3c1a265ce0508763213b5.png)
中国公德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并且谈谈大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如何遵守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的意念准则.自古至今,社会公德通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方式传承着,期间其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历史的巨轮亦步亦趋.时至今日,他也同我们的新时代磨合着,当然,金无足赤,我们现今的社会公德是存在缺陷的,那么到底我们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从哪些角度反思?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
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
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
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
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
《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
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
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
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现状
![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448ca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8.png)
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现状
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基石,以下是相关领域的一些现状:
1. 多元化和碎片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传播,道德和价值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
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对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
2. 个人主义的兴起: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强调逐渐增加。
个人追求个体权利、自由和幸福感的需求日益突出,这也对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
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对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既可以传递和弘扬积极的道德和价值观,也可以容易地传播消极的信息和价值观,甚至引发争议和混乱。
4. 环境和可持续性:对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强,这也推动了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兴起。
例如,环境保护、公平贸易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念日益受到重视。
5. 道德教育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挑战。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责任以及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等问题依然存在争议。
为了应对这些现状,社会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这包括通过家庭和学校加强道德教育,提倡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民素养。
同时,各界人士需要共同努力,营造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和推崇,促进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进步和提升。
浅析当今社会产生道德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浅析当今社会产生道德问题的根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7bdd0e6c175f0e7dd13710.png)
浅析当今社会产生道德问题的根源及对策道德建设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将头顶灿烂的星空与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作为仅有的两种能够震撼人类心灵的东西。
当今社会虽然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人们的道德却正在缺失,并逐步蔓延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层层面面,这无疑会给社会带来致命的恶果。
温家宝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因此,对道德进行救赎已势在必行。
一、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当中国社会大踏步进入转型期之时,虽然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我国的公众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与转型期极不相称的状况,而且越来越让国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泛滥的失信现象。
目前,随着钱权交易、职权乱用及卖官鬻爵等现象的盛行,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处在诚信危机之中。
二是淡薄的公德意识。
近些年,随着社会公众的个人公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使整个社会处于整体公德意识淡薄之中。
三是缺失的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
当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时,家庭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受到强烈的冲击,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逐渐淡化,功利意识逐渐占上风,使传统的伦理道德逐渐出现新问题。
四是失落的价值观念。
当金钱主义、拜金主义、感官刺激占据个人心灵时,个人对精神、灵魂、信仰的拯救或关注变得越来越少,将自我沦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
五是迷失的信仰。
当个人崇拜、个人神话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被遏止之后,由此而引发的信仰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心和世俗欲望。
二、当今社会产生道德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一)历史背景的因素一是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思想的大解放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两千多年以来形成的封建旧思想、旧礼教、旧文化和旧道德。
但是,这种冲击基本上是全盘否定而不是去伪存精式的否定,更谈不上吸收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了。
这就形成了直到现在还有人在热烈的讨论当老人倒地后是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并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解析与实践思考
![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解析与实践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c17ed8351e79b896802267e.png)
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解析与实践思考目前中国社会道德败坏现象十分严重。
这已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统治当局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20年来,中共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
由于当权者缺少监督,又没有自律的精神,普遍的权钱交易就形成,并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使社会人际关系在严重不平等的情况下日趋紧张。
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
在原来十分抽象和虚假的“公有制”经济下,原本大多数社会成员没有支配生产资料的权力,对公有设施和财产很难产生爱护的观念,只有漠不关心或侵占、损害。
现在由制度不合理压制所带来的遭遇,更直接导致人们道德生活的迷茫、行为规则的混乱。
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
这方面整体堕落的形势十分明显。
在这当中,官德、吏德的败坏尤为突出。
民间流传有“官场赌场,黑道白道”、“公检法、国地税,流氓地痞黑社会”的说法。
在现实官场中,官员们利用权势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把追求升官发财、无节制的享受做为为官的目的。
而玩忽职守、吹牛拍马、虚浮之风、假话之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官僚主义、媚上压下早已成一代官场风气。
更有甚者,官匪勾结鱼肉百姓。
这种种败坏行径对当局所谓共产主义道德意识说教是有力的嘲弄和否定。
独裁专制使无道德的政治行为长期泛滥,道德传统尽失、人性回归自然、私欲放纵成灾。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694e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4.png)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摘要】当前中国道德现状一直备受关注,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道德观念的变迁、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互联网时代对道德的挑战、社会风气对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与道德发展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研究评述。
文章指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密不可分,促进道德建设需采取务实有效的对策。
通过深入剖析道德现状,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评述,引起社会各界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共同推动道德观念的提升和社会风气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道德现状、道德观念、道德教育、互联网、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社会发展、个人责任、社会责任、道德建设、对策1. 引言1.1 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的重要性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的重要性在于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的道德情况,有助于揭示问题所在,进一步探讨改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标准的不断调整,使得道德现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研究评述,可以发现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提高社会的道德素质提供有益的借鉴。
道德现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道德风尚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反之则可能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
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行研究评述,有助于引导社会关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道德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2 道德现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道德现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稳定发展。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高低,往往决定了该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中,人们更容易相互尊重、合作,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创新活动更为活跃。
而在道德水平较低的社会中,人们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社会秩序混乱,创新力受到抑制。
道德现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
我国当今社会道德现状
![我国当今社会道德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6e4e0cd240c844769eaeea5.png)
返回
道德长存!
很久很久以前……大米是没有毒的;肉是可以吃的;空气中 是含有氧气的;药是可以治 病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 感冒是不会死人的;理发店 是只管剃头的;刮胡子是 传染不上艾滋病的…… 近年来,社会道德沦丧 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和 深入思考,我们的政府和大部 分民众也在积极为我国的社会道德 体系建设出谋划策。当我们在为一系 列负面事件痛心疾首时,请不要忘记开睁双眼, 看看那些依然可爱纯真的面孔,感受这个世界阳 光温暖的一面。
老迷糊_xiangzi:这个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反思,需要监守 自己的道德底线,需要寻找心底最朴实平凡的良心,只有这样 社会才会有前途。
思考
关于小悦悦事件所引发的各个社会阶层道德、法 律、人性等讨论、反思也随着小悦悦的离世达到了一 个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本应与之 相伴的社会发育却不尽如人意,在小悦悦事件中出 现的集体冷漠成为个体生存一盘散沙状态的生动写 照。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我们每一个人, 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 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 本分,更是底线。
2.公仆本色---杨善洲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 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我 要为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冲着这句承诺,杨善洲在 卸任后一头扎进了荒草丛生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 桩搭的床,他希望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担任林场负责人的 20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只肯接受每月70元的伙食补 助。他为林场争取了近千万资金,却从未私自动过一分钱。杨 善洲带领工人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87%,修 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道德观察
目前中国社会道德败坏现象十分严重。
这已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
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
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
这方面整体堕落的形势十分明显。
在这当中,官德、吏德的败坏尤为突出。
官场的糜费奢侈、不计后果的及时行乐风气,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俗。
吏治的败坏更使它失去了以身示范和教育人民的作用。
上行下效,在严酷而不公正的经济竞争下,面对广告化、千面人,粗俗低下的个人主义道德伦理观在民间的滋生漫延,许多人视道德为儿戏,出现怀疑、否定道德的倾向。
职业道德的下降首当其冲。
各行各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金钱至上观念。
从人们日常生活感受到各种大案、要案的出现。
党、政、军、司法、工、商、无
不腐败。
就连一向清白的医疗、教育二界,也只顾捞钱、见死不救、拒学门外。
以往“悬壶济世”、“桃李满天下”的赞誉,早已被亵渎。
这足以反映整个社会堕落之深。
假药、假米、假烟酒、假合同、假学历、假新闻、虚报数字的假政绩、以及各种假货充斥市场。
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社会和他人。
品德正直、忠于自己的见解、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仗义直言的人逐渐消失。
而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言行不一、麻木不仁、随遇而安、毫无原则、见机行事的人,则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正在丧失对道德理念的关怀和追求。
许多人不问世事、狂热淘金、甚至践踏国法。
经济犯罪大有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
大量例证可说明这一现象。
不良的道德情感所导致的堕落,引起了严重的后果。
它降低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损害了我们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成为今后国家发展进步的障碍。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道德堕落使社会人际关系正陷入分崩离析的可怕状态中;目前的中国我们民族正失去面对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力量。
私德作为公德、乃至整个道德体系的基础,它的理念及规范主要来自于传统。
传统道德的许多内容,在不同时代都具有普遍的价值。
这样的道德规范是能世代延续的。
但公德部份内容的泛政治化,不仅冲击了有价值的传统道德,也直接破坏了社会监督功能。
环境影响和人从众心理的作用,也不利于公德观念的形成。
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道德,几经历史演变发展到今天。
它的理念既有超功利性,又日益世俗化,理论也十分精致。
但
因现实社会巨大发展、变化,传统的纲常伦理到近代开始瓦解。
原有的部份价值观念,由于脱离人的基本发展需要而遭到摒弃。
实用理性和科学知识的出现、普及,也使大多数百姓不再信仰和支持古老的“天命”观及各种神仙佛鬼等神秘力量所维持的道德观念。
只有以仁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恕等”、可以用来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规范,仍然是现代中国人所赞美的德行。
这当中包涵着对人的尊重、关爱,以及做人的诚实守信原则。
传统道德对公德表述较少,而私德内容丰富。
但这些原则无疑地具有普世的价值。
民众基于理性的正义的表达,是唤醒社会良知和重建中国社会道德系统的关键所在。
社会舆论是在市场经济导致人的观念世俗化及不断形成功利实效价值标准情况下,使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脱离道德原则的、最重要的维持方式。
法国启萌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友有什么用处呢?它带给人们的,决不会是幸福。
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的努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
现实的确向我们昭示一种人们极不情愿看到的悲凉画面。
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思。
纠正和反省的力量正在我们中国人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