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实施方案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课题组唐登全执笔一、课题提出(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现代信息技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学科:主要指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导学案: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学习形式。

设计、开发、应用:指以总课题组搭建的同步导学案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自主设计开发能在多媒体环境下直接应用的导学案。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1、国内外背景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基础教育的教育环境将呈现信息化特点。

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国家“校校通工程”将能够使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共享,能有效地缩小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同而导致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平衡的差距。

教育信息化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正在积极部署的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使本国的教育质量更好地发展,从而保证国家人才战略的优势,是各国急切考虑的问题,而我国也同样是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规划。

在这样一个全球范围内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大背景下,一些具体的执行层面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亟待进行实证研究。

我校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提出对《高中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开发及应用,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背景广元市实验中学是一所由中专学校转制的普通高中,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学生3500人,60多个教学班。

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研究

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研究
的学科思想 。
我 承 担 了名 为 “ 高中化学教学 中导学案设计 与研究 ” 的科研课题 , 性质为 主。

对 导 学 案 模 式 的 研 究
④ 高一 的学生思维敏捷 、 活跃 , 但不够严谨 , 比较 喜欢 动手做
3 . 对 此 节 内 容 的理 解 与定 位
总体来讲 , 导学 案共 有课前导学 案 、 课 上导学案 、 课后导学 案 实验 , 但缺乏 正确 、 科学的探 究方法 。 三种形式 , 每种形式各有利弊 。 第一种课前导学案 ( 课 前发 ) : 优点 :
通过分 析与实验 ,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与 O : 反应剧烈程度之
环节四 : 知识迁移
深、 由易到难 , 体现层 次化 、 递进性 的原则 , 真正体现 出因材施 教 , 间 的关系。
通过对( 1 ) 神 九 制 造 使 用 了 哪 些金 属材 料 ? ( 2 ) 日常 生 活 中 , 我
点: 易使学 生忽视课 前预习及课上记 笔记 的认真程 度 , 坐 享其成 。 们接触到的金属有哪些?( 3 )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多是少?( 4 ) 在 综上所述 , 最终我们 研究 出最合理的形 式是 : 课前导学 案与课 后导 已发现的元素中 , 金属元素是多是少?四个 问题 的引入 , 培养学生 学案相结合 的方式 , 在课前导学案部分中 , 教师应精 心设计 导学案 的化学学科思想 , 并引 出五种典型的金属元 素钠 、 镁、 铝、 铁、 铜。 的内容 , 创 没情境 , 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 , 使学生真正 理解导学案 的 精髓所在 , 为提高课 堂教学效 果做好一切准备 。 在课后导学案部分
新 课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高中化学导课情景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导课情景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导课情景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
教学手段:
1. 实验
2. 讲解
3. 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兴趣。

第二步:讲解
教师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介绍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并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第三步:实验
教师安排实验,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等条件,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并记录数据。

第四步:数据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反应速率受不同条件影响的原理。

第五步: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六步: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并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二、教材的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教学方法1.教法(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2)教师导学,学生合作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及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归纳及类推、练习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1)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的方法展开探索,对比归纳及类推总结,练习训练,获得对比、归纳和类推的学习思维能力。

(3)积极思考,善于应用对比、归纳总结及类推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附课件)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纯碱和小苏打入手[幻灯展示]图片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的学习从低起点、易接受的环境开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导学案设计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导学案设计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以氯气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等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复习回顾】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哪些?2、在钠的性质研究中,你用到了哪些方法?具体怎么研究的?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二、氯气的性质【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实验1】、【实验2】,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即时巩固】1.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A.②③ B.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看,氯、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多,(填容易或较难)得到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氧气与氯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你认为氯气可能具有什么性质?你希望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实验验证】观察【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填写下表。

【归纳总结】2、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下同)(2)与非金属反应【问题思考】已知铁有+2、+3价,铜有+1、+2价,总结氯气与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规律。

【即时巩固】2.张老师做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是:观察到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判断张老师做的实验是()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B.钠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氯气与铁反应【发现新问题,进一步研究】氯气能溶于水,所得氯水在密闭容器中颜色变浅,这是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的缘故吗?【活动探究】请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氯气能与水反应实验方案,预测现象,并完成实验。

实验用品:氯水、镁条、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砂纸、烧杯、导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与结论】氯气能与水反应么?你是如何确定的?尝试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案导学对改善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学案导学对改善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维普资讯

5 ・ 2




2 0 年第 7期 08
学案导学对改善 高中学生化 学学习方式的初步调 查与研 究
张 莉 毛 静 继 波
210) 0 4 0 ( 上海市奉贤 中学
摘要 从教学策略和学生认知能力出发, 结合教学实践, 在奉贤中学高一年级中展开 了有关化 学学案导学的问卷调查, 研究学案导学的现状及化学学案对学生学 习方式的影响, 为高中化学的有
示, 问卷 结果 显示 , 生 在 使用 化 学 学 案方 面 , 学 已逐
步 养成 习惯 ,O/ 7 的学 生课 前 能 花 几分 钟 到 一 刻钟 9 6 预习第 二天 的学案 , 并做 好课 后整 理工 作 , 后 习题 课 巩 固基 本上 在 5 Omi ; 为可 喜 的 是 ,6/的同 ~4 n 最 7 9 6 学 养成 了平 时复 习非 当天 学案 的习 惯 , 然 5 的 虽 O/ 9 6 人每 天所 花时 间少 于 1 n 但 这 是 一个 良好 的开 5mi, 端 , 也提 醒 了教师 在 日常教 学 上 对 这 一行 为多 做 这 肯定 , 励 学生 养 成 这 一 习惯 。从 学 生 平 均 每天 花 鼓 在化 学学 案上 的时 间 来 看 , 考前 复 习相 关学 案 的时 间是 比较 多 的 , 1 2 的学 生所 花 时间大 于 1小时 , 4. A o
在 4  ̄6 n和 1 ~4 n的人 各 为 1 . , 0 0ml 5 0mi 9 3 可
2 学案导学的现状调 查
2 1 学生 对化 学学 案的认 识—— 认 同和 喜欢 .
2 11 学 生对 化学 学案 已经初 步认 同并 开始喜 欢 .. 调查 表明 , 学生对 化学学案 比较认 同 , 在所有学 案 中, 学生最喜欢 、 最适 用 的学 案 的前 3位 , 化学 学案 所 占比例分别为 1.9、1263. , 0763.9、71 6 / / 9 共约 8 9; / o/ 在化 6 学学案 中, 学生最 喜欢的学案 类型分别 为新授课学 案 4. / 、 0 7 g复习课学案 3. H、  ̄ o 5o 习题课学案 1. 。 16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表现:一般是形状、状态改变等实例: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电灯发光等特征:有 生成化学变化: 表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等现象实例: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蜡烛燃烧、铁生锈描述物质:色,味,态,两点(熔点、沸点),两度(密度、硬度),六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判断:通过感官感知、仪器检测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铜能导电、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等 描述物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 毒性、酸碱性、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等性质判断:是否是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铁能生锈、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红磷能燃烧等精选题1.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2.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1)0℃时水结成冰(2)汽油可以燃烧(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4)酒精易挥发(5)煤气燃烧(6)鸡蛋发臭(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3.阅读下列短文,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氧气不易溶于水;③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重;④将纯氧吹入炼钢炉中,可以提高炉温,用于炼钢;⑤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铁丝、木炭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⑥氧气具有氧化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物质性质二、蜡烛燃烧的探究图1-14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4)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问:如何证明蜡烛燃烧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精选题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可观察到在燃烧过程中可观察到石蜡先再燃烧,由此可知变化中伴随着变化。

绪言导学案

绪言导学案

绪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2.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其中哪两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的成就?2.谈谈你对化学的认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4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2.化学有什么作用?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何关系?3.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怎样学习化学?问题1:什么是化学?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地变化的,物质中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而化学则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可见,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

问题2:化学有什么作用?1.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利用化学,以增加粮食的产量;②利用化学,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③利用化学,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④利用化学,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学习化学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还会进一步知道它们的、以及,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以及人类化学、化学和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问题3:化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化学发展简史)?1.古代化学:(1)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纸、火药、酒、染料等。

(3)我国人民的贡献:①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出精美的;②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和;③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化学成就是和;2.近代化学:(1)近代,和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和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并编制出,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高三化学导学案【三篇】

高三化学导学案【三篇】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标编写的,⽤于引导学⽣⾃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案。

⽆忧考⼩编整理了⾼三化学导学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盐类⽔解》教学重点:1.影响盐类⽔解的因素,与⽔解平衡移动。

2.盐类⽔解的应⽤。

教学难点:盐类⽔解的应⽤。

教学设计:【复习】师⽣共同复习巩固第⼀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解规律分析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于浓度增⼤的是A. B. C. D.【设疑】影响盐类⽔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解程度也越⼤,碱性就越强,越⾼。

组成盐的阳离⼦对应的碱越弱,⽔解程度也越⼤,酸性就越强,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讲解】(1)温度:盐的⽔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温度⽔解程度增⼤。

(2)浓度:盐浓度越⼩,⽔解程度越⼤;盐浓度越⼤,⽔解程度越⼩。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解。

例如⽔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解⽅向移动⽽促使⽔解,若加酸则抑制⽔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解规律分析。

“谁弱谁⽔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设疑】如何⽐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讲解】“越弱越⽔解”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的酸性⽐酸性强。

∴⽔解程度⼤于⽔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较溶液中离⼦浓度的⼤⼩?【讲解】电解质⽔溶液K存在着离⼦和分⼦,它们之间存在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关系。

(1)⼤⼩⽐较: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

如:在溶液中,;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解分析。

如:在溶液中,;③不同溶液中同⼀离⼦浓度的⽐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对其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作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一种重要形式,探究课在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探究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采引导式教学法和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高中化学课堂必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将针对化学探究课给大家讲述一些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化学现象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验课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3、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职业道路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安排1、教师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制定好命令、计量、时间等操作步骤,保证探究课的顺利进行。

2、探究课要采用学生自主发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教师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必要的纠正。

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在实验的情况下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2、提倡讨论交流,推崇发散思维。

学生要主动参与讨论,多想多问,借此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是化学探究教学的核心,学生要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并有一定的操作余地。

2、目的要明确,限制要清晰。

指导学生理清实验目的和实验设备原理,让学生有清晰的工作思路。

3、实验过程享有灵活性。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究,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实验步骤1、实验前处于必要的操作指导和安全意识教育。

2、实验中强调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并给予学生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导学案的编制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

导学案的编制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

导学案实践效果的反思与改进
感谢观看
THANKS
05
问题
导学案的编制质量参差不齐。
06
对策
应建立导学案的编制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导学案的编制质量。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05
导学案的实践应用与反思
导学案通过设置问题、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可以作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导学案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减少教师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对教师教学的影响研究
01
问题
导学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02
对策
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改编,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
03
问题
导学案中合作学习活动难以有效实施。
04
对策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
分析教学内容
VS
总结词:互动性
详细描述:设计学习活动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活动应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设计学习活动
总结词: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制定评价标准是导学案的重要补充,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
小学导学案案例设计
案例名称:初中数学导学案《一元一次不等式》 案例描述:该导学案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该案例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同时,导学案中的例题解析和练习题设置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总结:该案例设计具有探究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导入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化学导入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化学导入教案模板范文1. 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实验介绍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化学反应和现象?3. 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种类和排列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化学?化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导入活动】1. 观看视频:《化学的魔力》2. 分组讨论:分享你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思考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 实验探究:通过观察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制备水,引出化学反应的概念。

4. 小组讨论: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讨论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规律。

【课堂活动】1.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元素周期表: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

3.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结】1. 知识回顾:通过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容。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是如何实现的?3.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展望未来:展示化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激励学生将来深入学习化学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旨在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育现状,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接着介绍了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原则,提出了设计导学案的方法和要求。

随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问题导向教学的实际效果。

最后对导学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了问题导向教学对高中化学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未来研究展望中指出需进一步完善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问题导向教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高中化学教育现状、问题导向教学理论、导学案设计原则、实践案例分析、导学案效果评估、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足够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现状和理论基础,揭示问题导向教学的潜在价值和作用机制,探讨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原则,借助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和导学案设计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影响和未来研究方向。

部分完。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教育是学生中普遍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学生们往往对化学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认识。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问题导向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提高学习动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核心素养视域下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曲洪瑞刘春玲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7期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积极改变,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将之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将教材融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引导等融于一体,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本文联系核心素养和导学案的基本内涵,对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细致阐述,并从课前规划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深入探究、进行课后测试、总结反思内容等方面入手,探讨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關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导学案;应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利用导学案开展高中化学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然而从实际来看,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导学案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学习探究机会较少等,无法保证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需要加强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根据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实际需要,优化设计导学案,以指引学生深入学习,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将之引申到高中化学中,包括五个维度内容,具体表现为:(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最终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可以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和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与规律。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可以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提出可能性的假设,并通过分析推理进行证伪,从而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高中化学研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研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研究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能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应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酸和碱的溶液、PH试纸、PH计、量筒、三角瓶、烧杯等;2. 实验步骤和记录表;3. 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意义和应用;2. 引领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性质及PH值的概念。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将酸和碱的溶液分别倒入两个三角瓶中,利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2. 将酸和碱的溶液缓慢混合,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PH值的变化;3.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编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讨论分析(15分钟)1. 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影响因素;2.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酸中和碱废液、中和反应对环境的影响等。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心得,自主探讨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课本习题、思考题等;2. 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想要真正掌握化学这门科目,我们需要平时多复习,不断去联系旧知识,这就需要老师们做一个教学设计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20__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天津市高考的信息,以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____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

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二、基本学情本届高三共有__个理科班,每班60多人,成绩不理想,总体基础较差。

本学期高三化学的班周课时为4节,周六日补课__课时。

第一轮总复习中我们给学生每人配备的一本复习资料为《__》。

三、教学方案第一轮复习时间:20__年8月2日至20__年3月31日。

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课本为本,根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尽量按课本的章节进行系统地单元过关教学。

详细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要完全复习完至少要到第二学期3月底,教师觉得要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

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______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____化学高考总复习,可以缩短复____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中化学导学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导学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试剂的存放易挥发类:见光易分解类: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2.试剂的取用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反应类仪器:量器类:其他常用仪器: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自学内容】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课堂互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学习过程】1.初中知识回顾〖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思考与交流〗(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教师释疑】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高中化学酸碱性质的双案导学探析

高中化学酸碱性质的双案导学探析

高中化学酸碱性质的双案导学探析摘要:双案导学是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我国人才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技能与思维的关键。

作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酸碱性质教学中的双案导学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和论述了高中化学酸碱性质的双案导学重点与方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酸碱性质双案导学在现代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我国教改要求科学的运用双案导学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了能够深入落实双案导学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主动学习能力,现代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案与导学案。

以双案导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酸碱性质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在酸碱性质的教学中相关实验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良好实验习惯养成的关键。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酸碱性质教学内容对双案导学教学的实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1、双案导学特点、优势及其概述双案导学是利用导学案与学案的应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

其中,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积累情况编制的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编写的文案。

通过双案的应用能够使教师将现代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是现代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

双案导学是现代双案教学的重要模式,其特点是利用两个载体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学生评价的转变。

在双案教学应用中,其通过复习、预习、交流和知识反馈四个环节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高中化学酸碱性质双案导学应用的重要意义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双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以其特点、优势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利用双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使高中化学教师以教研组作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分析、探讨以及技术信息收集等确定教学课件内容,以此选取最佳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时间能力的培养。

化学金典导学案

化学金典导学案

化学金典导学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金典导学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本文将针对化学金典导学案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金典导学案是指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金典导学案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化学金典导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设计化学金典导学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化学金典导学案的使用方法也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按照导学案的学习要求,认真学习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思维,学会学习自学,学会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研究
作者:陈海燕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9期
摘要:导学案的使用现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无论是导学案模式,还是导学案内容的设计一直是一线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话题,教师希望通过实践研究找到高效的导学案模式,精心设计出不拘泥于教材,有着较强实用性的、富有创造性的一种设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导学案内容设计;学科思想;归纳总结;知识迁移
导学案的使用现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何能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很多一线教师都在尝试、总结、研究,寻找高效的导学案模式,为此我承担了名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设计与研究”的科研课题,为了能够从实际出发,研究并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导学案,我充分调动了全组成员的积极性,各负其责,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导学案并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对导学案模式的研究
总体来讲,导学案共有课前导学案、课上导学案、课后导学案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利弊。

第一种课前导学案(课前发):优点: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缺点:大多数学生缺乏动脑习惯,在完成学案时只是在学案与课本间频繁转换,一味地填写答案,使预习流于形式。

第二种课上导学案(课上发):优点: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思路很顺畅地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

缺点: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受到束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种课后导学案(课后发):优点:相当于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自我检测,通过对导学案的填写,可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使知识更全面化、系统化。

缺点:易使学生忽视课前预习及课上记笔记的认真程度,坐享其成。

综上所述,最终我们研究出最合理的形式是:课前导学案与课后导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前导学案部分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理解导学案的精髓所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一切准备。

在课后导学案部分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化、细致化、系统化的掌握,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

二、对导学案内容设计的研究
编写导学案是一种教师精心设计和创造性的工作,好的导学案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导学案的内容设计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应是不拘泥于教材,有着较强实用性的一种设计。

它不仅仅要体现出系统、全面的知识点,还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层次化、递进性的原则,真正
体现出因材施教,让成绩好的学生看到挑战,让中等生看到激动,让学困生看到希望。

现将本人认为较为成功的一节课展示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题目: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1.本课时的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而第一课时以讲解金属单质的有关性质为主,是了解金属化合物的基础。

2.学情分析
①初中学生已学过Fe、Mg、Cu等金属的有关性质,但以物理性质为主。

②学生曾经背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对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了解得较少且不系统,无较强的学科思想。

④高一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3.对此节内容的理解与定位
从知识点的角度,本节内容较少,新知识更少,但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方法,我们在第一课时中对几种金属与氧气反应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分析与归纳,从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总体的认识,并为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做好了铺垫。

4.具体设计
环节一:课前思考
通过对(1)神九制造使用了哪些金属材料?(2)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金属有哪些?(3)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多是少?(4)在已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是多是少?四个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并引出五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

环节二:课上讨论
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的几个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镁在空气中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归纳总结出金属可以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

温故而知新:书写镁、铁、铜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分析: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3-1、实验3-2及科学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及相应的结论,使学生深刻理解Na、Al与O2反应与镁、铁、铜的不同之处。

环节三: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与实验,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与O2反应剧烈程度之间的关系。

环节四:知识迁移
将金属活动性顺序分为四组,并用典型元素类推其他元素有关性质。

5.教学反思
以上导学案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有些许不足。

①对于实验的处理方面,由于无较薄的铝箔,只能用视频代替,未想到可用铝粉进行实验效果更佳。

②通过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顾,发现他们对一些重要反应的掌握不够牢固,初高中的衔接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重点。

③由于在初中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较少,规范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将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研究,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教材,了解学生,在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实现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出更有效的导学案,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冷艳红.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制.新课程:中学,2012(02).
作者简介:陈海燕,女,1977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一中,高中化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