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导学案必修导学案
化学必修1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130页)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
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
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课题:化学基本概念引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化学中的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
3. 能够从化学角度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化学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认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中的质量和量的概念;
2. 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图片或视频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化学的起源和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并整理分享讨论结果。
4. 整合: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化学基本概念引入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化学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化学现象,并思考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
教案一:化学基础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基础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3. 化学元素的分类及其周期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基础概念。
2. 学习:讲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观察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表现形式。
4. 总结:总结化学元素的分类及其周期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生动有趣。
2.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 分组合作,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五、教学资源:
1. 课本、教具、实验器材等。
2. 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实验操作的表现及结果。
3. 考试成绩。
七、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复习课堂内容。
2. 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
高一化学导学案答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答案
目录
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1.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1.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2.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2.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课
2.1.1物质的分类
2.2.1离子反应?
2.2.2离子反应
2.3.1氧化还原反应?
2.3.2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
3.1.1金属的化学性质
3.2.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3.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4.1.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4.2.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4.2.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4.3.1硫和氮的氧化物
4.3.2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
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
液体试剂的取用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级姓名学号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
高一化学 8-2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导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课时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一、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
1.化学品的分类
化学品分为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两大类。乙烯、硫酸、纯碱和化肥属于__________化学品;医药、农药、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属于__________化学品。
2.合理施用化肥
(1)考虑因素:土壤__________、作物__________、化肥__________。
如: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但受热或经撞击易发生爆炸,必须作改性处理后才能施用。
(2)不合理施用的危害:
过量施用造成__________;造成水体__________;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__________。3.合理施用农药
(1)农药的发展:
早期农药有除虫菊、烟草等植物和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等无机物。
现在人们研制出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有机合成农药。
(2)农药的发展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不合理施用农药的危害
①农药可能会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可能会引起一些昆虫的大量死亡。
②农药会造成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
③农药会造成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二、合理用药
1.药物的分类
按来源分为__________药物与__________药物。
2.药物的作用机理
(1)有的药物是通过改变机体细胞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而发挥药效,如抗酸药。
(2)更多药物是通过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而发挥药效,其__________与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目录
高一化学上
初中化学复习
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4课时)
复习导学案(第一轮复习用)
复习导学案(第二轮复习用)
章末复习提纲(课外阅读用)
练习训练题(第三轮复习用)
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3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 复习导学案(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离子反应)
复习导学案(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行质(第3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4课时)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课时)
复习导学案(第1课时)
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极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 第一节无极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2课时)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
高中化学高一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教案【教案名称】:化学基础知识导引
【教学内容】:
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物质的分类
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3. 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究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3. 讲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
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内容
5. 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
2. 小组讨论
3. 实验演示
【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积极,对化学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以上是一份高一化学教案范本,供参考使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剂还原剂)》导学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剂还原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能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2.合作探究,学会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定量计算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电子守恒法在化学定量计算中的应用。探究案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实验1.把几颗锌粒放到成有少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2.结合教材50页的实验2,据图2-3-5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问题1.写出实验1,2的实验现象,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2.写出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思考反应中得电子数目或失电子数目与化合价变化有何关系?
问题3.若反应中有32.5g的Zn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小结】
1.请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下列术语之间的关系
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失电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利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迁移应用
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P51双线桥法)
(1)2Na+2H2O=2NaOH+H2↑(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已知:
高温
Fe2O3+3CO===2Fe+3CO2
(1)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该反应中______元素失电子,_______做氧化剂,氧化产物是________。
(3)该反应中,若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CO2的体积为多少?(写出步骤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教师: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2.目的和意义:
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3.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师板书:交叉分类法
讲述:好,我们对这四类盐进行分类,看看应该怎么
分呢?对于Na
2SO
4
,如果对于阳离子来说,她是属于
钠盐,而对于阴离子来说,它是属于硫酸盐.Na
2CO
3
也可以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来分,就可以分为钠盐和
碳酸盐.同样的道理,K
2SO
4
和K
2
CO
3
也可以以阴阳离
子为标准进行分类.像这样的分类我们称之为交叉分类法.
教师板书:树状分类法
教师提问:将Ba(OH)
2、NaHCO
3
、K
2
O、CuO、NaCl
进行分类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教学推进]好,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各有什么有点呢?我们看看,树状分类法就是对物质进行再分类,分类图看起来像一棵不断开枝的树,不断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再分类.很明显我们的树状分类图很清晰很直观.所以,树状分类法的优点就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教师提问:同学们,化学反应的分类我们只是知道了很少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将会遇到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再分类的,那是以后我们学习的任务.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分类.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请学生回答)
2.教师提问:再继续分类的话,单质还可以怎么分?(请学生回答):(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导学案
第三章有机化学(人教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甲烷
编者:赵文奎审编:高一化学教研组时间:2011.4.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通过剪纸做模型了解甲烷的结构,掌握甲烷的性质。
3、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点:
情境导入:
自学引导:
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
2、甲烷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3、甲烷的电子式、结构简式和空间结构?甲烷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
化合物?
4、甲烷的燃烧属于放热还是吸热反应?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大小。
5、甲烷除了可以燃烧以外还有那些化学性质?请通过预习描述。
课堂教学:
知识点1、甲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2)、甲烷空间结构的描述:甲烷是结构,碳原子位于,顶点都是。
实践活动
见课本P60中描述动手操作体会甲烷分子空间结构。
知识点2、甲烷的性质
(1)、甲烷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的,溶于水。
(2)甲烷的化学性质:
①、甲烷分子结构稳定,怎样证明甲烷的稳定性?
通常不与、和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如: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高温分解。
②氧化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怎样防止气体爆炸?
怎样检查其燃烧的生成产物?
思考:如何区别H2、CO、CH4三种气体
③、取代反应
试验探究
点拨:水槽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问题探究:为什么会出Array现上述现象?
甲烷的氯代反应:反应
条件及书写方法:
反应现象:产物呈气态的有,呈液态的有。
取代反应概念: 取代反应的训练: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第3课时)
2-3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 题型训练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根据“升价总数=降价总数”配平(练习见非常学案,基训)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知识一: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
氧化剂具有的得到电子的性质叫做氧化性,得到电子能力的强弱就称为氧化性的强弱;
还原剂具有的失去电子的性质叫做还原性,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就称为还原性的强弱。
知识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O2、Cl2、Br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Al、Zn、Fe等)、C、H2、CO、H2S、SO2等。
知识三: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⑴根据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⑵根据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从前到后,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相应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⑶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不同的氧化剂氧化同一种还原剂,反应越容易进行,则该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⑷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
不同的氧化剂氧化同一物质,该物质被氧化的价态越高,则该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知识四:氧化性和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1 0 +1 +3 +5 +7
例如:氯元素有多种可变的化合价:Cl Cl Cl Cl Cl Cl
最高价只有性,最低价只有性,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课堂练习4】
1、已知2FeCl3 + 2KI =2FeCl2 + 2KCl + I2;2FeCl2 + Cl2=2FeCl3。据此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教案
主题:化学基本概念的引入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等,建立化学思维,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 物质概念的介绍
2.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分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教学难点:
1. 化学思维的培养
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编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什么是物质?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和化合物吗?”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物质的概念:物质即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
2.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分: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认识: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方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三、示例练习(20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练习,让学生练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通过案例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化学的概念。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图片进一步认识几种铁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书写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掌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的规律。3.通过对Fe(OH)2、Fe(OH)3制备的实验探究,理解Fe(OH)2易被氧化的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温故知新】
1.铁的主要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与非金属反应,如红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与盐酸,稀硫酸等酸溶液反应;
③高温下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铁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位,铁元素在其化合物中所显化合价主要是价。【基础梳理】
[规律总结]碱性氧化物 + 酸(盐酸或稀硫酸)→
二、铁的氢氧化物
1.F e(O H)2和F e(O H)3的制备(课本P60,实验3-9)
实验步骤: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
[思考与交流]
①制备Fe(OH)2实验中沉淀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使该实验中得到的白色Fe(OH)2存在较长时间,可在配制FeSO4溶液、NaOH溶液和实验操作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
a. 配制FeSO4溶液、NaOH溶液
b. 实验操作
2.F e(O H)2和F e(O H)3的性质比较
【反馈练习】
1.有NaCl、FeCl3、FeCl2、MgCl2、AlCl3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盐酸B.烧碱溶液C.氨水D.硫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的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的次外层电子数
7、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自1971年美国科学家用F2通过细冰末获得HFO(次氟酸)以来,对HFO的研究引起了充分重视。次氟酸能与水反应得到溶液A,A中含有B、C二种溶质。B常用于雕刻玻璃,C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次氟酸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性
递变性
3、物理性质相似性
递变性
课堂练习案
【目标检测】-------一定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1、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素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砹Hale Waihona Puke Baidu氢(HAt)很稳定 B、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砹的原子半径比碘的原子半径大 D、砹的单质是有色固体
课堂探究案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现象:化学方程式:Cl2+2NaBr=离子方程式Cl2+2Br-=
Cl2+ 2KI=Cl2+2I-==
【实验探究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现象:化学方程式2KI+Br2=离子方程式Br2+2I-=
特别提醒:F2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Cl2,因为F2的性质非常活泼在水溶液中立即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F2+2H2O = 4HF + O2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对比,思考并讨论(填>或<)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2Cl2Br2I2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Cl-Br-I-
4、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
(1)单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容易得电子还是容易失电子?
(2)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负化合价和最高正化合价为多少?(注意:F一般情况下无正价)
(3)卤族元素从氟到碘原子得电子能力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单质的氧化性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5)元素的非金属性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5、阅读教材P8资料卡片归纳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非金属性越来越。
【拓展延伸】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越容易以及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氧化性越
2、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
酸性越强,则对应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反之,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
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总结】(结构决定性质)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氧化性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阅读教材P7—P9卤族元素(ⅦA)
1、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包括哪些元素?书写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2、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族?
3、通过观察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点和递变性?(从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分析)
判断HClO4HBrO4HIO4的酸性强弱(填>或<)。
3、单质的氧化性(或阴离子的还原性):
4、置换反应:活泼非金属可以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
【整合提升】-------我能做
具体要求①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②理解熟记基本知识点③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卤素F Cl Br I
1、原子结构相似性
递变性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展示点评】--------我自信
具体要求①看规范(书写、格式)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⑤用最大最美的普通话。⑥不重复别人已经评价和质疑的。
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卤素有单质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3、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I和HClO B. HCl和HIOC. HClO3和HIOD. HClO和HIO
颜色: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测其他卤族元素单质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7、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课题:元素周期表——卤族元素(ⅦA)
【学习目标】
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
2、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及分析能力。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大胆试
知识链接:①复习回顾必修1第四章中学过的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4、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B.I-、Br-、Cl-C.Br-、I-、Cl-D.Cl-、I-、Br-
5、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