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我国濒危动物之现状调查
我国濒危动物之现状调查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
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
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
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
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
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
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
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
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
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
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
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
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梵净山林区有100到500只,对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很高价值。
小五台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 F NORTHEA ST FORESTRY UN I VER SI TY
Vo. l 38 N o . 8 A ug . 2010
小五台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
陈 平 谷建才 曹立颜 张 宇 石丽丽
H= i= 1
P i lnP i; 物种均匀度 J = H / lnS。
土壤取样与分析 : 在每个 样方内分 别在 4 个角和 中间 设 5 个取样点 , 每个取样点按土壤 深度 ( h ) 分 0 < h 10 c m、10 cm < h 20 c m 和 h > 20 cm 三 层用环 刀 取土 样 , 分装 带回。 将同层的 5 个土样混合 均匀 , 测量 土壤指标 。全氮质 量分 数 采用硫酸 - 高氯酸消 煮 定氮仪 蒸馏滴 定法 ; 土壤水 解性 氮 ( 速效氮 ) 采用碱解扩散皿法 ; 全 磷质量分 数采用硫 酸 - 高 氯 酸消煮 钼锑抗比色法 ; 速效磷质量分数采用碱解扩散法 ; 速 效钾质量分数采用双酸 浸提剂 法 ; 有 机质采 用高温 外热重 铬 酸钾 ( K 2 C r O7 ) 法 , 单位为 g /kg ; pH 值采用酸度计法。 数据处理方法 : 典型相关分 析 ( Canon ica l Correlation A na ly sis, 简称 CCA ) 由霍特林 ( H ote lling) 于 1936 年 提出 , 是研 究 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多元统计方法。典型相关分析主 要 借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 , 分别对两组变量提取主成分 , 且 使从两组变量之间的相 关程度 达到最 大 , 而 从同一 组内部 提 取的各主成分之间互不 相关 , 用从两 组之间 分别提 取的主 成 分的相关性来描述两组变量整体的线性相关关系 [ 10] 。 由于数据的量纲不 同 , 故 对其进 行标准 化处理 , 公 式为 : x- x x = , 式中 : x 为平均值 , s 为标准差 , 结果见表 1。 s
专业读书报告
关于《喀斯特森林---林隙特征与更新》读书报告1.作者简介1.1 作者简介龙翠玲,女,1973年7月生,侗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9年贵州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
现从事《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环境科学原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进行喀斯特植被生态、物种多样性保护及喀斯特区生态环境退化机理与恢复机制的研究。
主持贵州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迄今发表论文20余篇。
1.2 写作背景喀斯特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面积分布最广的国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之一,在全球物种基因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喀斯特原生植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林隙更新作为森林自然演替的一种重要机制已被现代生态学研究所认识,林隙更新对研究处于演替成熟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尤为重要。
喀斯特森林顶级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过程和机制等相关理论是研究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基础。
目前对于喀斯特森林林隙的干扰状况、更新机制和过程的研究十分稀少,因此研究喀斯特森林的干扰状况和林隙的更新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贵州省茂兰地区尚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喀斯特森林的林隙更新规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方面提供了物质基础。
茂兰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经营问题是有关专家学者长期以来所探索的重要课题,作者也致力于喀斯特森林的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等的研究,对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对喀斯特森林的更新能力、人为干扰后恢复的程度、速度、水平等有较深的认识,为更好地掌握自然干扰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更新的影响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作者开展了有关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干扰特征及更新情况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本文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
环保小问题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A,蔬菜,水果B、绿颜色的食品C安全无污染食品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2,下列哪一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
(C)A回收废塑料B回收剩饭C回收废纸D回收生物垃圾3、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是那一位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创起来的?(D)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周恩来4、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A)A,生物污染B。
食品污染C,噪音污染D,土壤污染5,环境现状评价包括那三方面?A,环境污染评价B、生态评价C、美学评价。
D土地质量评价6、我国酸雨面积区占国土面积的(B)A. 20%B.40%C. 30%7、选无磷洗衣粉( B )。
A.保护衣物B. 防止污染C.保护双手8、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国际自然保护的一个热点;世界湿地日为每年的:(C )。
A. 3月12日B. 5月2日C. 2月2日9、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C)。
A.喀纳斯湖保护区B.天池保护区C. 阿尔金山保护区10、巴音布鲁克天鹅国家级保护区是(B)大天鹅最集中的繁殖地。
A.我国B.世界C.亚洲11.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C)A.1立方米水B.1000立方米水 C.6万立方米水1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B )A.丹顶鹤B. 大熊猫C.骆驼13、新疆的动植物王国,被称为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是(A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哈纳斯B.天池C.阿尔金山14、以下说那种是错误的:( C )A. 三个废餐盒可以做一把学生用尺B. 废易拉罐溶解后可以100%的无数次循环再造成新罐C. 废玻璃无法回收利用1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A )。
A.一、二两级B.重点非重点两级C.一、二、三级16、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C)。
A. 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B.使用私人车C. 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7、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A)A. 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B. 乱扔塑料垃圾C. 尽量使用塑料制品18、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A)A.环境影响B.环境改善C.环境改造19、使用复印机时,复印机的带高电压的部件与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B)A. 没有影响B. 对人体健康有害C. 对人体健康有益20、环境监测的对象有:(A)A. 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B. 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C. 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21、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六方面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B)A.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B. 生态环境恶化与新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C. 新资源开发的问题22、我国确立(C)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地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全票通过。
世遗专家组在对其进行全面实地评估后认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完整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演化进程。
一、云南石林喀斯特(一)组成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所属有八大景区:石林同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仙女湖风景区。
其中已经开发为游览区的景区是: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
(二)特点云南石林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云南省昆明市70余公里。
石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
石林喀斯特景观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总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
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
二、贵州荔波喀斯特(一)组成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由贵州荔波水上森林喀斯特森林区、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证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
(二)特点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
作为世界遗产提名地,荔波喀斯特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多个标准。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试点项目( 04908)
收稿日期: 2011-08-28;
修订日期: 2012-03-26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jz699@ 163. com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19 期
2 Sichuan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Chengdu Sichuan,610081,China 3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黄 林1 ,王 峰2 ,周立江2,* ,黄 茹1,3 ,齐代华1 ,魏 刚1
(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2.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川成都,610081;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 8 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 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 密度与灌草覆盖度显著相关( r = 0. 793,P<0. 05) 。各种森林类型的根长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递减规律,但随深度 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且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相同的土层中,根长密度 随径级的变化并不一致,马尾松低效林 0<L≤0. 2 mm 径级根长密度最大,其他类型各土层均表现为 0. 2<L≤0. 5 mm 径级根长 密度最大的偏峰曲线特征。各径级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也表现为递减趋势,根系径级越大,表层与底层的根长密度差异越明 显。根长密度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根长密度越大,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性状,也有利 于丰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从不同径级来看,径级 1—2 mm 根系对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作用最为显 著,径级≤1. 0 mm 的根系对土壤性状改良作用不明显。各森林类型的根长分维数在 2. 0973—2. 6063 之间,分维数越大,根系 长度更集中分布于 0—0. 2 mm 径级内,根长分维数反映了不同径级范围根系长度的组成状况。 关键词: 根系分布; 根长密度; 分维数; 容重; 有机碳; 全氮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茂兰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茂兰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学术讲座汇报笔记主讲:龙翠玲、容丽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东南部,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2′10″~108°5′40″,北纬25°9′20″~25°20′50″,属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喀斯特地貌残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保护最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具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貌类型主要有喀斯特峰丛洼地、峰丛漏斗、峰丛槽谷等,地势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一.植被群落类型多样性茂兰喀斯特原生性森林,由于地貌类型组合和地形坡位的不同,导致生境的差异,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顶级的配置格局。
二.物种多样性植物资源多样性。
茂兰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的起源具有古老性、特有性与钙生性。
三.动物资源多样性茂兰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保存完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栖息环境。
四.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一是森林火灾。
在茂兰喀斯特林区,仍然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有烧田间杂草和开荒烧火炼地的习惯,常引起山火。
一旦发生火灾,将在短时间内毁坏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对动植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二是薪柴和民用材采伐。
保护区内生活着4000多名群众,长期以来以树木作为燃料,每年利用树木燃料量大,而且传统的炉灶耗柴量大。
三是通寨道路和生产便道的修建。
在修建过程中将对附近植被和相关物种予以很大的破坏,造成了分割、生境破碎,破坏了动物栖息地的完整和植被景观;过往车辆也干扰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而且还增加了火险等级和管理难度。
四是社区居民传统的生产习俗。
长期以来有着“靠山吃山”的传统思想,常采集野生药用植物或其他经济植物来增加经济收入,因过度采集而枯竭。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毁林开荒,烧草增肥的方法较为普遍;部分不法村民使用各种方式捕杀害野生动物,严重威胁着动物多样性,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较大的压力。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4 7 20 )4— 32— 5 10 0 5 (0 6 0 0 0 0
Su yo h e e eain nc eo jrte p ce a si eKas frs i oa td ntergn rt ih fmao res ei i g p t rt oet nMa ln o sn nh
龙 翠 玲
(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0 0 ) 50 1
摘 要: 以样地调查为基础 , 对茂 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更新 生态位 的研 究表 明, 同耐荫性的树种 占据 不 同大 小和 不
年龄级林 隙, 各树种的优势度随林隙大小和年龄梯 度的变化而具有较大差异 。不 同大 小级林 隙内的树种 以窄生
维普资讯
山 地 农 业 物 学 报 2 ( )32~ 0 ,06 生 5 4 :0 36 2 0
u ti i r ut e u n ilg J u n l o M o nan Ag c l r a d B oo y o r a f
茂 兰 喀斯 特 森 林 林 隙 更 新 生态 位 的研 究 木
Na u e Re e v tr s r e
L NG C ii Sho egah n ioy G i o o a n e i , u huG i n 5 0 0 , hn ) O u—n colfGorpyadBo g ,uz uN r lU i rt G i o u ag 5 0 1 C i l g( o l h m v sy z y a
Ab t a t s r c :On t e b ss o v sia in o a s i h rt o e to oa a u e Re e v ,rg n r t n n c ea d h a i fi e t t n g p n t e Kas r s f Ma l n N t r s r e e e ea i ih n n g o f o r ltd c a a tr t s w r n lz d T e r s l h we h t r e fdf r n h d —oe a c o n t d g p f i e — e ae h r cei i e e a ay e . h e u t s o d t a e so i e e t a e tl r n e d mia e a s o f r sc s t f s d e t ie n e eo me tl tg s d mi a c f re e e q ied f rn ln r d e to a ie n e eo me t n z sa d d v lp na a e , o n n e o e s w r u t i e e t o g ga in f p sz sa d d v lp n a s s t a g l sa e . s r e n df r n ie g p e e n ro i h p c e n s e e ge n te p c e n e i u u re tg s Mo t e s i i e e tsz a s w r a rw n c e s e i s a d mo t v r e re s e i s a d d cd o ste s t r we ee ii n t iain o i e e t g s g p r s u c s T e e itn e o a tq a t y o o e st n ro i h p — r f ce tui z t n d f rn e a e o r e . h x se c fv s u i flw d n i l o a n t y, a rw n c e s e c e n t e fr s dc tst a rt o e t c s se i un r b ee o y tm y e T en n u i r t fs e i su i — is i h oe ti iae h t n Ka s f rs o y t m sa v e a l c s se tp . e l h o — n f mi o p ce t i o y l
天山中段南坡巴伦台地区不同海拔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天山中段南坡巴伦台地区不同海拔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作者:马紫荆,张云玲,刘彬来源:《广西植物》2022年第07期摘要:为探讨天山中段南坡巴伦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在和静县巴伦台地区海拔范围内设置34个样地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的调查及室内指标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查到30科75属134种植物,草本层为主要优势层。
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理化指标具有异质性,土壤含水量、全盐、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和有效钾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除全钾以外,其他土壤因子的含量均表现为中海拔大于低、高海拔区域。
随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在低、高海拔段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灌木层物种Patrick丰富度指数较低;草本层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
(2)RDA分析表明,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土壤含水量、全盐、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
海拔作为主导因子,与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全盐是抑制植物群落总体物种Simpson指数的主要土壤因子;氮元素一定程度上限制灌木、半灌木物种的生长。
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对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及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
关键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指标,巴伦台中图分类号: Q9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22)07-1116-10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iesand soil factor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Baluntai area,the southern slope of Mid-Tianshan MountainsMA Zijing1,2,3, ZHANG Yunling4, LIU Bin1,2,3*(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Stress Biology in Arid Land, Urumqi830054, China; 3. Xinjiang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Environmental Species Conservation and Regulatory Biology, Urumqi830054, China; 4. Grassland Station of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4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with elevation gradi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ianshan Mountains. We set up 34 sample plots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Baluntai area of Hejing County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door indexes of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 factors by using field survey metho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A total of 134 species in 75 genera of 30 famil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herbaceous layer was the dominant layer. Soil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were heterogeneou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soil water content, total salt,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otassium, avail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mong which all soil factors except total potassium were higher at middle elevations than at low and high elevation zon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 the plant communities had higher Pielou evenness index in the low and high elevation zones; the Patrick richness index of shrub layer species was lower; Shannon-Wiener index andSimpson index of herbaceous layer species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elevation. (2) RD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were altitude, soil water content, total salt,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nitrogen. Elevation, as the dominant fact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versity indexes of each species in the herbaceous layer,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versity indexes of each species in the shrub layer; Total salt was the main soil factor that suppressed the Simpson index of the plant community as a whole; Nitrogen limited the growth of shrub and semi-shrub speci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soil factors have a screening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diversity of different living species and different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speci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Key words: plant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elevation gradient, soil physicochemical index, Baluntai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和变化程度的综合反映,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基础(王健铭等,2016)。
中国喀斯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中国喀斯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卢小玲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前沿》
【年(卷),期】2024(14)2
【摘要】喀斯特(karst),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潜蚀、冲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喀斯特环境最多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在喀斯特环境中表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但是由于喀斯特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
发和利用,使得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虽然已经进行了一些退化地区的恢复与保护管理,但是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
文回顾了有关中国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广西、贵州、
云南东部等西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喀斯特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加
强环境管理,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的方向。
【总页数】6页(P348-353)
【作者】卢小玲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贵州的生物多样性与喀斯特环境
2.中国南方石灰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3.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综述
4.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系, 结果表 明: 与一般土壤相 比 , 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 、 活性有机碳 、 全氮 、 碱解氮和基 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 明显 , 并 体现
出 良好 的正 向累积效应 , 而石洞 、 石缝和石槽则相反 ; 土壤活性有机碳 占总有机碳 比例变幅范 围在 1 2 . 6 1 %- 1 5 . 7 3 %之间 , 以石槽 最
E n v i r o n me n t S c i e n c e , G u i z h o u N o ma r l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h i n e s e p i r c k l y a s h i s a n e c o n o mi c a l l y i mp o r t a n t p l a n t f o r wa t e r a n d 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A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t o s o i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mi c r o h a b i t a t s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p ic r k l y a s h i n t h e t y p i c a l Ka r s t r e g i o n , s o u t h we s t G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e . C o mp a r e d
廖 洪凯 , 李 娟 , 一 , 龙 健 , 张文娟 1 , 2 , 刘灵飞
木论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格局
木论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刘璐;宋同清;彭晚霞;王克林;杜虎;鹿士杨;曾馥平【摘要】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试验对象,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异程度均很大,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土壤微生物量氮(Nmic)、土壤微生物量磷(P.)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4.29-5209.63,20.91-1894.37,0.34-77.06 mg/kg.Cmic、Nmic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Cmic/Nmic为4.78,明显低于其它生态系统.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Cmic和Nmic的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Pmic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Cmic/Nmic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微生物量的块金值/基台值均介于25%-75%之间,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说明其受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的综合影响.Cmic、Nmic的自相关距离约为50 m,随着滞后距离的增大,自相关函数逐渐向负方向增长,达到显著的负相关.Pmic的Moran's I在滞后距大于70 m后反而增大,表现为正相关.Cmic/Nmic的Moran's I较小,在-0.2—0.2之间波动.Cmic、Nmic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呈凸型片状分布,坡中含量高且向两边递减.Pmic表现为明显不同的分布格局,其在坡中上位和洼地含量较高.Cmic/Nmic呈相反的凹形零星斑块状分布.土壤微生物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格局,受干扰后其含量急剧降低,因此应加强喀斯特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8页(P207-214)【关键词】喀斯特;土壤微生物量;空间变异;地统计学【作者】刘璐;宋同清;彭晚霞;王克林;杜虎;鹿士杨;曾馥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 547200【正文语种】中文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推动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被公认为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1-2]。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喀斯特峰丛洼地草丛(T)、灌丛(S)、次生林(SF)、原生林(PF)4个演替阶段,每个演替阶段各选择4种典型代表性植物群落类型,通过常规分析及
现代分子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试图阐明喀斯特峰丛
洼地植被演替、植物群落类型及土壤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基础。
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不同,同一植被演替阶段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细菌与真菌的群落结构不同,同一植物群落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的群落结构不同。
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细菌与真菌相似性差异较大,且土壤真菌相似性高于细菌相似性。
(2)不同植被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不同,
但对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3)不同植被演替阶段植物群落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差异较大。
土壤全氮是极显著影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的主要土壤因子、细菌丰富度(S)的主要土壤因子;全钾是极显著影响土壤根际与非根际细菌均匀
度(EH)的主要土壤因子。
(4)土壤p H与草丛阶段根际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著相关。
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协同演变规律研究
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协同演变规律研究喀斯特峰丛洼地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南部斜坡地带,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景观异质性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2、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滇黔桂地区范畴,非地带性顶级群落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受人为干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出现了各种偏途、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共存格局。
本研究在喀斯特峰丛洼地6个典型生态系统(坡耕地、草丛、灌丛、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中,分别选择2个代表性群落类型各建立3个20m×20m样方,基于植被和土壤的全面调查分析,运用多重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特征及差异,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喀斯特峰丛洼地脆弱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关系。
以期对该地区乃至整个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1)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不同,沿坡耕地、草丛、灌丛、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的顺向发展方向群落类型逐渐增加。
一般认为稳定性与植物多样性密切相关,顶级群落的稳定性最强,但喀斯特峰丛洼地的科、属、种、重要值>10.0的科、重要值>5.0的种及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次生林,群落结构性最佳值则出现在顶级群落原生林。
表明植物多样性仅仅是群落稳定性的基础或必要条件,群落的稳定性更多体现在结构合理性上。
(2)喀斯特峰丛洼地非常优越的温湿条件一方面导致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土壤呈微酸性或微碱性,pH值在6.60—7.75之间;另一方面极有利于生物的繁衍和生长,生物“自肥”作用十分强烈。
与同纬度地区红壤相比,养分含量均很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以原生林和次生林、原生林、坡耕地、坡耕地、原生林、原生林、灌丛最高。
北京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北京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北京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供人们优美环境的重要作用。
而城市森林林下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为干扰的增加,导致了城市森林的破坏和植物多样性的下降。
因此,研究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正确评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措施。
一、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针对北京市某城市森林,我们在10个样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样地内的植物种类、密度、分布等因素的考察,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鉴定出50余种,涵盖了不同生物类群和功能类型的植物。
其中,草本植物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然而,乔木和灌木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少。
这可能是由于城市森林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乔木和灌木的砍伐和移植,从而降低了它们的种类数量。
二、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收集了样地内土壤样品,并进行了多项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土壤酸碱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酸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植物种类减少和植物生长受阻。
中性土壤的样地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而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则相对较低。
其次,土壤水分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也很明显。
样地内土壤水分较高的区域,植物多样性也相对较高。
这与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密切相关。
丰富的土壤水分可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而刺激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最后,土壤养分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研究发现,样地内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区域,植物多样性也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土壤养分丰富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子囊菌真菌的多样性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子囊菌真菌的多样性任军;揭春玉;曾琛;姜于兰;王勇;Kevin D. Hyde【摘要】To know the ecosystem, enrich fungal diversity and preferably preserve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in 2012, the ascomycota fungal diversity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was investigated, 110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by combin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at the fungi mainly belonged to Dothideomycetes and Sordariomycetes, including 8 families, 11 genera, 12 species.%为了解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丰富自然保护区真菌种类资源,更好地保护该区微生物多样性群落,2012年调查了茂兰自然保护区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多样性,采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学特征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对采集的110份真菌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真菌主要隶属于座囊菌纲与粪壳菌纲,共8科,11属,12种.【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6页(P95-100)【关键词】子囊菌亚门;形态学;分子学【作者】任军;揭春玉;曾琛;姜于兰;王勇;Kevin D. Hyde【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School of Science, Mae Fah Luang University, Chiang Rai, Thailand【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上,位于荔波县的东南部,面积7万hm2,因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加之喀斯特地貌生境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空间广阔,是至今保存着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
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袁冬梅;杨熳;严令斌;刘锋;张慧敏;曹秀刚;喻理飞【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24(44)2【摘要】[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与室内浸泡法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持水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方差分析、RDA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①土壤物理特征呈高异质性,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机械组成等在不同坡向、坡位和海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②土壤持水率在不同坡向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持水量在不同岩石裸露等级间差异最显著。
土壤最大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坡位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岩石裸露等级的下降而增加。
土壤综合持水能力在低裸露、低海拔地区较好。
③相关分析表明,地形特征、土壤物理特性与土壤持水率的相关性更强,林分特征与持水量的相关性更强,林分密度与持水量显著负相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持水量显著正相关。
④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是表征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性能的第一主要因子,土壤持水率为第二主要因子,主成分一、二累计贡献率为77.5%。
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岩石裸露等级是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具有高异质性,在不同地形部位间差异显著,非毛细孔隙度(P nc)是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因子。
【总页数】13页(P57-69)【作者】袁冬梅;杨熳;严令斌;刘锋;张慧敏;曹秀刚;喻理飞【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相关文献】1.长江三角洲表层土壤Sn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2.中国不同纬度现代表层土壤水氢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内蒙古某灌域表层土壤六氯环己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4.桂西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土壤钾、钙、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荔波小七孔附近景点
荔波小七孔附近景点荔波小七孔附近景点有:1. 樟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荔波县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苍茫的森林为主体景观,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古朴的民族风情幽美的自然风光于一体,是为一山一水一桥一洞的大自然景观。
主要景点有樟江风光、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峡谷、茂兰喀斯特森林等。
2. 茂兰喀斯特森林:位于荔波县南部,是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0%,主要景观有五眼桥、拉滩瀑布、金狮洞、万里桥、西江苗寨等。
3. 水春河峡谷:位于荔波县境内,全长13公里,是樟江风景名胜区最具特色景点之一,沿途两岸峡谷幽深,滩多浪急,古树参天,绝壁千仞,特别是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吊脚楼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主要景点有水春峡、白龙滩、马尿滩等。
4. 瑶山瑶池: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一个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秀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的著名景点,主要景点有瑶山瑶池、盘古河、拉滩瀑布等。
5. 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位于荔波县境内,是红七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唯一集会师、纪念、陈列一体的纪念地,主要景点有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纪念馆等。
6. 茂兰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一个以保护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点有青龙涧、甲乙水瀑布等。
7. 弄尧屯古寨: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水族村寨,寨内水族民居错落有致,水族文化浓厚,是体验水族文化的绝佳去处。
8. 大土苗寨: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苗族村寨,寨内苗族民居古朴典雅,苗族文化浓厚,是体验苗族文化的绝佳去处。
9. 布依八寨: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村寨,寨内布依族民居古色古香,布依文化浓厚,是体验布依族文化的绝佳去处。
10. 翁昂风景区: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布依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区,主要景点有青龙涧、天钟洞、姊妹峰等。
11. 大小七孔桥:位于荔波县境内,是两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是体验水乡风情的绝佳去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摘要: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而坡地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槽谷森林,坡地森林养分含量最少;相关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词:茂兰自然保护区;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土壤因子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Factors in Karst Forest of Different Topography Sites in Maolan Natural ReserveAbstract: Three main topography sites (valley, funnel, and hillside) of the karst forest in Maolan natural reserv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karst forest among different topography sites were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iodiversity indices and soil facto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ree kinds of topography sites, species diversity of karst forest in valley was the highest, the second was funnel forest and the lowest was hillside forest.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 of funnel forest was the highest, valley forest was the second, hillside forest was the lowest.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 content had positively relationship with the richness index, the content of total 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Pielou index.Key words: Maolan natural reserve; topography sites; karst forest; species diversity; soil factors植物物种多样性是表征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和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度。它不仅反映了群落组成中物种的丰富程度,也反映了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是群落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母质的不同,都可能影响生长于其中的植物,从而影响到物种多样性。土壤的性质与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多年来一直是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1]。喀斯特地区地表形态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差异明显,主要以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为主,这类岩石成土速度慢,形成的土壤浅薄,并且土被不连续,岩石的裸露率极高,土壤蓄水能力弱,植物生长缓慢,多以旱生、喜钙植物为主[2]。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前人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特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喀斯特森林中的土壤理化性质演变、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小生境土壤养分的变化和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等方面,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3-10],对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地形格局也有一些研究[11],而对不同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的研究甚少。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发育着大片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理想场所,对其生境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中3种主要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该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分析该区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的茂兰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2′10″-108°05′40″,北纬25°09′20″-25°20′50″,该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地貌景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5.3 ℃,≥10 ℃积温5 727.9 ℃,年均降雨量1 320.5 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83%。地势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区内最高海拔1 078.6 m,最低海拔430.0 m,平均海拔800.0 m以上。研究区成土母岩以中下石炭纪白云岩及石灰岩为主。土壤类型主要是碳酸盐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土层浅薄,土被分布极不均匀,地面岩石裸露,pH 7.5~8.0,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特别丰富。1.2 研究方法1.2.1 样地调查选取槽谷、漏斗、坡地3种地形部位的典型地段设置标准样地,将样地分成10 m×10 m的样方进行每木调查,调查乔木时,记录树高大于5 m,胸径大于15 cm树种的种类、个体数、高度、胸径;调查灌木时,记录种类、盖度、高度和个体数;调查草本及乔灌幼苗时,将样地设置成1 m×1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记录种类、盖度和个体数,3种地形部位样地面积分别为1 200 m2。1.2.2 土壤采集与测定在槽谷、漏斗、坡地3种地形部位的典型地段设置10 m×10 m的标准地,用环刀分别多点采集0~5 cm原状土柱,4个环刀土混合成一个土样。每种地形部位分别取3个土样带回实验室,用于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土壤测定项目有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测定方法:pH采用电位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法测定,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磷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氢氟酸-高氯酸消煮-火焰光度法测定,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采用盐酸-氟化铵(pH在6.5以下)和NaHCO3(pH在6.5以上)溶液浸提法测定,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提取法测定。1.2.3 数据处理物种多样性指标[12]以下列指数表示。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1)/log2NSimpson 多样性指数:D=1-∑ni(ni-1)/N(N-1)Shannon-Wiener指数:H′=-C∑Pi log2 PiPielou 均匀度指数:J=H′/log2 S式中,S为物种数,N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Pi=ni / N代表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ni占所有个体总数N的比例,C是常数,一般设置C=1。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其他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完成。2 结果与分析2.1 茂兰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由图1可知,3种地形部位的R及H′均表现为槽谷森林最高,分别达到4.612和5.145;其次为漏斗森林,分别为4.101和5.075;坡地森林最小,分别为3.259和4.713。J及D表现为漏斗森林最高,分别为0.883和0.834;其次是槽谷森林,分别为0.816和0.827;坡地森林最小,分别为0.814和0.826。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坡地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低。2.2 茂兰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特征从表1可知,槽谷、漏斗、坡地3种地形部位森林土壤的pH分别为7.15、7.08、7.26,即坡地森林土壤的pH最大,槽谷森林土壤次之,漏斗森林土壤最小,各地形部位森林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槽谷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0.2 g/kg,漏斗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6.7 g/kg,坡地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92.0 g/kg,显然,漏斗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高于槽谷森林土壤和坡地森林土壤。3种地形部位森林土壤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均表现为漏斗森林土壤最高,其含量分别为 6.61 g/kg和544 mg/kg; 其次为槽谷森林土壤,其含量分别为5.50 g/kg 和482 mg/kg; 最低是坡地森林,其含量分别为4.87 g/kg和413 mg/kg。土壤中磷和钾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各地形部位森林土壤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磷含量表现为漏斗森林土壤最高,而速效磷含量则表现为坡地森林土壤最高。全钾和速效钾的分布无明显规律,全钾含量最高的为坡地森林土壤,为14.4 g/kg,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则为槽谷森林土壤,为160 mg/kg。2.3 茂兰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从表2可知,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全磷以及pH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与8个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有机质相关系数也较高,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Simpson指数与8个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与有机质的相关系数较高。3 结论与讨论3.1 茂兰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森林物种多样性的特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以及千差万别的气候条件,导致群落物种组成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这是物种长期协同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群落稳定性的一种表征。对槽谷、漏斗和坡地3种地形部位森林的植物群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丰富。槽谷即槽状喀斯特箱状河谷,谷坡陡立,谷底平坦,其长与宽之比通常大于5∶1,在3种地形部位中,槽谷的光照和水分条件都较理想,而且其底部地势比较平坦,有利于水土的保持,土质肥沃,是植被生长的理想场所。研究区内喀斯特漏斗密集成群分布,多为形态深陷而陡峭的倒圆锥状、椭圆锥状或不规则状封闭洼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研究区内多表现为湿度大、温度低、日照少等环境特征,局部区域林下枯枝落叶层较厚,土壤肥沃,但由于其是一种封闭的负地形,岩溶裂隙水和枯枝落叶水滞留过多而形成临时性积水的森林滞留沼泽地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影响。然而绝大多数漏斗中原生森林茂密,物种多样性丰富,组成了幽岩葱翠的喀斯特森林景观,这同样是物种长期协同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坡地无疑是3种地形中光照条件最优越的,但坡地地势陡峭,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土被不连续,岩石裸露率较高,水分渗透性强,物种丰富度较低,但也生长着许多高大的乔木和其他灌木。3.2 茂兰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森林土壤理化特征分析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石灰土成土母岩是纯度较高的白云岩和石灰岩。由于该保护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因此,在不同的地形区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3种地形部位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理化指标测定分析,不难发现,在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土壤的养分含量相对要高于槽谷森林和坡地森林,这可能是由于漏斗底部更易于接受漏斗上部四周的凋落物的堆积,此外,石灰土含有丰富的钙质元素,易形成稳定的腐植酸钙,再加上漏斗底部阴湿的环境,因此更有利于有机质等土壤养分的积累。槽谷森林土壤的养分含量相对要高于坡地森林,槽谷森林所处地势相对较平坦,土壤分布均匀,有利于土壤的发育,也有利于凋落物的堆积,土壤养分含量高。坡地森林地势陡峭,水土易流失,土层薄,土被不连续,土壤主要分布在一些基岩裂隙中,其养分主要靠枯枝落叶层中的腐殖质提供,茂密的森林主要就着生在基岩裂隙上。3.3 茂兰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森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8个土壤理化指标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但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Simpson指数与8个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与有机质的相关系数较高。总体上看,有机质、全氮是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的土壤因子。然而,在3种地形部位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在土壤因子中,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有机质和全氮却是漏斗森林土壤最高,可能是由于漏斗这种地形的特殊性,在漏斗底部更有利于有机质、全氮等养分的积累,但这只是在局部,导致漏斗森林中优势种明显,因而对物种多样性的分布影响较大;而槽谷地形与漏斗地形不同的是,在槽谷底部,其地形相对平坦,各养分可以较均匀地分布在槽谷底部,因此植物所获得的营养元素相对均等,植物生长均匀,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但优势种不明显。总之,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构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又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是喀斯特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对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有一定借鉴作用。参考文献:[1] 宋创业,郭柯,刘高焕.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8,27(1):8-13.[2] 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考察综合报告[A]. 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23.[3] 曹建华,袁道先,潘根兴.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1):37-44.[4] 王世杰,季宏军,欧阳自远,等.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D 辑),1999,29(5):441-449.[5] 周运超,周习会,周玮.贵州岩溶土壤形成及其可持续利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24(5):419-425.[6] 龙健,李娟,江新荣.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J].土壤学报,2004,42(4):597-602.[7] 赵中秋,后立胜,蔡运龙.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J].地学前缘,2006,13(3):185-189.[8] 冉景丞,何师意,曹建华,等.亚热带喀斯特森林土壤CO2排放量动态研究[J].贵州科学,2002,20(2):42-47.[9] 刘方,王世杰,罗海波,等.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小生境及其土壤异质性[J].土壤学报,2008,46(6):1055-1062.[10] 张邦琨,曾信波.喀斯特森林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J].土壤学报,1996,33(1):46-48.[11] 龙翠玲.不同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岩溶,2007,26(1):55-60.[12] 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