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感的探求
形式逻辑心得
反对关系:
我理解的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所有”与“两个有的”。
所有的 A 都是 B 与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称之为
有的 A 是 B
与 有的 A 不是 B
称之为
上反对 上反对
包容关系: 我理解的包容关系就是大的范围包含小的范围,知道大的范围的真假了,小的范围肯定是和 大的相同。
所有的 A 都是 B 包容了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包容了
矛盾关系: 我理解的矛盾关系就是这个是真那么另一个必定是假,这个假另一个必定真。这个关系真假 话常用,一会而详谈。 所有的 A 都是 B 与 有的 A 不是 B 矛盾 所有的 A 都是 B 与 这个 A 不是 B 矛盾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与 有的 A 是 B 矛盾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与 这个 A 是 B 矛盾
第二种。六句话真假对应的推理关系。 例子: 培光街道所有的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能确定为真? 1、培光街道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2、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3、培光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4、培光街道的保姆小沈阳办了暂住证。
这样的题型就是给出你一句话,告诉你这句话是真的或是假的,然后开始让你推,推哪些为 真,哪些为假,哪些真假不定。这个只要熟记六句话的真假关系就行了,马上会谈到。
当然还有下面两句: 这个日本人是亚洲人 这个日本人不是亚洲人
我认为上面四句话是根本,下面两句考察相对较少。学习之初不理解为什么就这六句话就能 涵盖两个集合的所有关系,后来想明白了,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下:
学术方面: 所有、有的、这个被称之为量项,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诠释集合数量的词。“所有”就是全 部,叫全称;“有的”就是其中特别的一部分,就叫特称;“这个”就是单独的一个,叫做单 称(我是这么理解记忆的,可能当初做定义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大神和已经死去的逻辑大 师们不要怪我)。这三种量项就包括了数量界的所有可能。 是、不是被称之为联项,用来联合两个集合的,无非就是是或着不是,称之为肯定、否定。 所以这三个不同的量项与两个不同的联项任意组合后就形成了:
浅谈形式感
形式感体现着形式美 。 中国博大精深 的书法就是很好例证 。 书法是 线 的艺术 , 最初 的象形 字金文 、 甲骨文到篆 书 、 隶书 、 楷书 、 书 、 行 草书 , 其线条变化无不体现人 的生命气韵 的轨迹 。充分显示 了人 的本质 力量 和状态 , 人们将 自己的情感意绪 , 诗意憧憬演化为或张或弛 , 或纵或放 , 或浓或淡 , 或枯或润 的线条 , 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 的枯润浓淡 的个性 因 素, 反映出审美经验 。因此 , 书法 的线条与人 的审美体验之 间有一种直 接审美关系。人们通过书法表现 自己的情思 , 从书法线条 中看到 自我 , 看到 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 如八大 山人在《 诸 荷上花歌》 中所说 : “ 撑肠拄腹六十尺 , 炎凉尽作高冠戴 。” 尽管躲在这“ 撑肠拄腹 ” 的莲 叶冠 盖之下 , 作者正似这警惕的鸭子历经炎凉世态 , 时时用心 留意那危崖之 外 险恶的世 界 , 这幅画意象隽永 , 令人 回味无穷 , 的世 界构成 了八大 莲 绘画独特的象征体 系。可 以说线条 中流动着 嘶家 的缕缕情思和细腻风 韵 的艺术感觉 ,绘画线条是艺术家通过想象 和概括 出来 的创造性 的可 视语言 ,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认为“ 只有想象力或者换一种说 法, 只有感觉的细 腻性, 才能使人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总之线 ” ( 上接第 3 l页 ) 0
条的审美特征在 于它传达 出画家 的生命情调 和审美体验 ,反映 出作者 的风格 、 品质和精神意志。 色调的形式 同样也具美感。 皖南的民宅 的色调设计以黑白为主 , 这 种“ 极色 ” 别有 审美天地的韵味 , 白组 合在一起 , 比效 果鲜明强烈 , 黑 对 黑色显得愈黑 , 白色更 白, 分外醒 目。 皖南 民宅 的白墙作为主色 , 青灰色 屋顶屋檐 在白墙 映衬下特别赋于形感 、 色感 和质感 。 正如吴冠中的油画 几个深色的窗户作为“ , 点” 几条曲直的屋檐作为“ ”数小块青灰屋顶 线 , 和大块的白墙作 为“ 。 面” 在水的倒 影又显得格外素雅大方而又美 丽。 也 与江南古典 园林 的无色之美一致。 陈从周先生特别赞美这种极色之美 , 他曾在《 园》 说 中这样强调 :园林 中求色 , “ 不能 以实求之 。北 国园林 , 以 翠松朱廊衬 以蓝天 白云 , 以有色胜 , 江南园林 , 阁临流粉墙低亚 , 小 得万 千形象之变 , 白本无色 , 而色 自生。池水无色 , 而色最丰色 中求色 , 不如 无色中求 色, 园林 当于无景处求 景。” 故 这段文字言简意赅 , 内容 丰富深 刻, 影射出《 老子》 大象无形 ” “ 为而无不为” 中“ , 无 的哲学。 形式感在西方现代绘画中也显得尤为突 出。如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大师塞尚他对物象体会结构的研究暗示了尔后立体主义的理论 :表现 “ 自然要用 圆柱体 ‘ 球体 ’ 椎体…… , 在感受 自然时 , 对我们来说深度 比平 面更为重要。 塞 尚采用色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 、 ” 深度 。 用色 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 他用几何 因素构造 的形象结构厚实而又严 密。 这 位生平不得志 的画家创作的 肖像以及不少风景 、 静物 。虽予人 以沉重 、 压抑之感 , 又充满着结构 、 但 色彩的美 和诗意 。 如他的一幅人像 《 坐在红 椅子上 的塞 尚夫人 》 整幅画面的颜色和谐 呼应 , 蓝色衣服上有 红椅子 的橘红色和背景 的黄色 , 而整个蓝色上衣又偏紫灰 , 靠近红椅子 的衣服 又偏绿 , 、 脸上 裙子上及背景都有灰绿色。这些营造 的氛 围与夫人 的忧 郁眼神相辅相成 。然而荷兰著名抽象画家蒙德里安更主张用几何的抽 象表现纯粹 的精神 。 形式感在近代 中西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也位于艺术审美 鉴赏中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论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感的有象性
论 民间艺术 审美形式感 的有象性①
徐 磊 唐家路 ( 山东工艺美术学 院 人文艺术学 院,山东 济南 ,2 0 0 ) 5 0 0
[ 要] 民间艺术 的审美形式感研 究, 摘 绕不开 民间艺术事象 的形象 以及审美心理 问题 。凡 民间艺术事象都是在观察感 知、 想象 、 验、 体
思考活 动中出现 的事象 ,一切映像、心象与虚象 都与感 情活动相联 系,具 有感 情活动 的色彩 。故而可 以民间艺术事象 的形象 为核 心, 从物质世界 、 人的活动与实践 中去寻找 民间艺术美的根源、节律秩序 ,以及 由形象与形式节律功能体现 出的民间艺术 审美价值 ,
1 、民间艺 术事象 的分 类
我 们 面 临 的 世 界 和 人 自身 都 是 由事 象 组成 的 , 各 种 事 象组 成 了事 象 世界 。民 间 艺术 世 界 则 是 由各 种 民 间 艺术 事 象 组 成 。凡 民艺 事 象 皆有 形 象 或 者说
行 为 之 象 ,如三 道 弯 、多道 弯 、肩动 、腰动 、跨 动 、 颈动 、膝 动 等 ,这 些 行 为 之象 或 对 应 着 民 间音 乐 的 锣鼓 节 奏 ,或表 达 情 感 、释 放 激情 ,充 满 着 生 活 气
息 和迷 人 的 魅 力 。 凡性 能 皆有 性 能之 象 。 比 如 , “ 匹丝 绸 ” 一 ,有
凡 民 艺 事 象都 是 可 观 察 感 知 的 。民 艺 事象 或 事 象 世 界 也 包 括 实 物 、相 状 、行 为 与运 动 ,以 及事 物 、相
状与 行动 的性能 。
民 艺 实 物 有 形 体 之 象 , 有 长 、 宽 、高 的 形 体 ,
进而认识民 间艺术 的事象世界及其形象 。 [ 词] 民间艺术 ; 关键 审美形 式感 ; 象性 有
生活中美的形式感
由于基本形和形式线与世界上各种自然现象或人的形
态相似,便具有丰富的感情联想性。
第二,探求构图所运用的形式 美法则,迄今为止,形美法则有两 类八对十六种:均衡与对称、渐次 与重复、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 节奏与韵律、体与主体、微差与统 调、特异与秩序、前者多显示生动 型,而后者显示秩序型。
生动与秩序,变化与统一,多样与整体两个 因素,既对立排斥,又影响制约,相辅相成存在 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便是形式美法则的本质和灵 魂所在,运用形式美法则也必须遵守的规律。如 过分追求生动、变化,构图会变得杂乱无章,这 样不仅失去了秩序美,原先所追求的生动美也荡 然无存,反之,如一味强调构图秩序,统一、安 下、平衡,作品会变得呆滞。要处理好每对法则 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可能 运用多种形式美法则,关系处理得好坏,则显示 出作者水平的优劣。
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 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分割画面的主要长线有:竖线、横线、斜线、折
线、波浪线,在构图中起主要作用,画面表现形象主 体组合的基本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断环形、放射 形、旋形、同心圆、十字形、栅栏形、“S”形等,正 是这些形式线和基本形成为构图的主要构成形式因素,
生活中美的形式感
一、构图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 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 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 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
的成功。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
六、作业 ① 运用比例不等的方形拼贴出具有形式感的 画面。 ② 材料不限(纸、电脑、木块等)
艺术表达中的技巧与形式感
有神秘色彩的欣赏能力,对于众 多的学 习者来说都是必修课程。
虽 出于 文 人 之 手 。也 是 十 分 生 活 化 的 。 中 国 的 艺 术从 来 不 自外
在艺术作品中有着艺术品与行货之问的分界线。行货打着商品的 于社会。 也从来不欺骗社会.雅俗共赏成为大众 与艺术家共同 标签,在各商店、餐馆、酒吧等随处可见,按批量生产,自有一 追求 的目标 。 自明代 以来。艺术完全属于大众 ,不论 画家 、和 套生存的生产流水线。艺术品披着神秘的面纱,一般场所难以见 尚还 是 道 土 .其 所 画 所 题 , 概 为 了民众 所 能 了解 , 为人 人 所 欣 得 。 美 术馆 、艺 廊 有 资 本 的 收 藏 家 等 一般 垄 断 了艺 术 品 的 市 赏 . 而 这 种 雅 俗 共 赏 的 艺 术 判 断依 据 与我 们 所 学 习 的 艺
雅 俗共 赏 吧 。
础 经验 练 习带给 我们 是 升华 还 是枷锁 ? 艺术 表达 中的形 式 感 与技 巧 ,仍然 是 需 要练 习 ,需要 保 持艺 现 今 艺术 的 发展 趋 向 于对 社会 更 为 深 刻 的 思 考 , 有强 烈 社 术中 固 有的 审美 形式 。要求 不 是一 成 不变 的 思维 方式 ,我 们 应该 会 性 的作 品 属于 当代的 宠 儿 。艺 术品 作 为社 会观 察 家与 批判 者 的 有着定义着 自我 ,标示着 自我的区分。泛泛而谈。包容万物的艺 新 身份 介 入社 会 , 从而 艺术 领 域 也因 社会 信 息的 参 与变 得 丰富 。 术形 式是 难 以发展 的 。
场 。天 壤 之 别的 价格 问 .识 别技 能 从哪 里 获得 .两者 问 的艺 术表 术 形式 ,表 达 技 巧 ,共 同的 情 感 理 解 经 验 是 想通 的 。跳 脱 艺 术 达 与形 式 感有 着 致命 而 细致 的 区分 .在 艺 术学 习 的路 上 .时 而遇 欣 赏 中一 直 所 存 在 的 美 感 ,形 式 感 。 技 巧 . 构 图 方式 等 这 些 所 到 天赋 异 禀 的艺 术 家. 这 当然是 凤 毛麟 角 .无 论 是 大气 蓬勃 的挥 有 能 定 艺 术 含 义 的 的 东 西 。那 我 们 到 底 需 要 从 哪 里 去 定 义 艺 毫 还 是游 刃有 余 的 小涂 都富 有技 巧和 韵味 。但 令 人 悲伤 的缺 少 天 术 , 若真 的所 有概 念 。观 念 都 可 以成 为 艺 术 ,似 乎 艺 术变 得 尴
亚里士多德“形式”的美学意蕴探究
2021年第2期(总第307期)-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学习与探索Study&ExplorationNo.2,2021Serial.No.307亚里士多德“形式”的美学意蕴探究曹晖"(黑龙江大学a.哲学学院;b.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形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形式是事物的本体,它既指称普遍,又意味着个体。
形式也是本质,即“是其所是”;形式是现实,而质料是潜能。
亚里士多德将动态性和功能性赋予形式,使其具有“实现”的意义。
其形式的美学内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形式是感觉和认知的中介、是一种“中间性”因素、是个体性和普遍性的结合、是一种不断的实现活动等。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理论以其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刻性不断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形式;本体;普遍;个体;美学意蕴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1)02-0139-07形式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得到了集中阐释,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柏拉图将形式(理念)和个体区分开来并二分化。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本质,但却只是普遍的。
作为本体,它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外,与个别事物构成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这种做法被认为犯了两方面的错误:“其一,一般可以和个别分离存在,这就是’分离问题',分为两个世界;其二是又将一般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这样又混淆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⑴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形式(理念)和个体的二分法,将形式与个体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形式作为本体,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它就是“这个”本身。
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是具有创造性和生长性的存在论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不仅是哲学概念,也具有丰富的美学内蕴,如其内在体现出的感性、个别性、普遍性、可能性和现实性(隐德莱希)、创造性等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理论以其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刻性不断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对后世作者简介:曹晖,1972年生,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哲学博士。
形式感的探求
绘画艺术是要感染人的,它应该用自己的全部手段去征服观众的心,特别是油画,应该充分发挥它那色彩、线条和构图的主动作用,以画面的全部魅力去激动观众,就像音乐以它的音调、节奏和旋律去激动听众一样,使观众从中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美感享受。
这一点,美术的性质和音乐是相近的,它们都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感官为特点,而不是直接理智的教育。
它是利用感染而不是说教,是通过表情,而不是言词,因而不同于戏剧和文学,它不擅长于讲故事。
当然,绘画有时也需要有故事,特别是历史画,往往故事就是它的内容。
即便如此,我们追求的也是画面的“表情”,也是尽量用鲜明而单纯的“表情”从实质上来概括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内容,而不能去讲故事的本末始终。
绘画离开了情绪,离开了表情,离开了气氛意境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作用。
很难想象有一种绘画是没有“表情”,或是不依靠“表情”的,哪怕只画一块颜色,只画一根线条,也都有它的“表情”,这是绘画的天性。
所以作为创作者,我们如何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表情性”是很值得探求的问题。
那么,这个“表情”是怎样体现的呢?当然,这里所说的“表情”指的不只是画中人物喜、怒、哀、乐,紧皱的双眉,或是激动的目光等等,尽管表情离不开具体形象深入的刻划。
这里说的“表情”,主要指的是画面的总体,是全部画面形象所发挥出的情绪和精神。
而这情绪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的,因此对于画面的“表情”,形式就有着它特殊的功能和地位。
提到“形式”,很容易使人想起以往“形式主义”作为一种罪名盘旋在艺术家头上的情形,在那时,虽然不论谁画画,也离不开形式,但艺术形式问题却被当作一个危险的禁区,人们不敢在里面逗留太久,更不愿去谈论这个犯禁的问题。
过去有些同志往往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立起来,把形式看成是对主题内容的附加物,是一种装饰品,可有可无,因此见到人们在形式上略有追求就觉得是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邪路,紧张万分,暗暗关注。
岂不知正如一个人的形式是躯干、四肢、五官的结构一样,它就是人的本身,而不是衣物首饰,更不能可有可无,即便是衣物也不是可有可无,如同一幅画的装裱外框,那也是需要很好注意的。
艺术鉴赏中的形式与内容分析技巧
艺术鉴赏中的形式与内容分析技巧在进行艺术鉴赏时,了解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形式和内容是艺术作品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通过对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下艺术鉴赏中的形式与内容分析技巧。
一、形式分析1.构图作品的构图指的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安排各个要素的方式。
艺术家通常会使用一些具有美学属性的构图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等,来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在进行构图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平衡感:平衡是构图中最重要的美学原则之一。
通过视觉上的平衡,可以让作品更加和谐、稳定。
在进行平衡分析时,需要注意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大小、形状、色彩等。
(2)对称感:对称是一种直观的对等关系。
艺术家通常会将不同的要素进行一一对称,从而让作品更加有序、美观。
(3)比例感:比例是指作品中各个要素的大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通过合理地运用比例原则,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丰满。
2.线条线条是构成视觉形式的基本元素,艺术家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描绘出作品中的不同形态。
在进行线条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线条的形态:包括直线、弧线、曲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
通过线条的不同形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线条的数量: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数量来表现出作品中的节奏感和流动感。
(3)线条的方向: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方向来表现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气氛。
3.色彩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因素之一。
艺术家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作品中的不同情感和意境。
在进行色彩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饱和度可以通过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来体现。
在进行色彩分析时,需要注意作品中不同颜色的饱和度。
(2)色彩的冷暖:艺术家可以通过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氛。
(3)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可以通过颜色的明暗、互补和相似等方式来体现。
历史文化中的形式感与象征思想
历史文化中的形式感与象征思想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形式和象征思想在不同时代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些形式和象征思想总是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反映了人类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和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历史文化中的形式感与象征思想。
一、艺术中的形式感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能够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历史文化中,艺术的形式感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风格,通过简洁的笔触和精巧的构图,表现出自然界的万象和人类的情感。
这种风格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表达和审美追求,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感。
与之相对应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强调逼真的细节和精细的光影表现,形成了风靡全球的艺术风格。
然而,这种形式感也在后来逐渐衰落,被印象派等新兴艺术运动所替代。
总之,艺术中的形式感是多样丰富的,具有轻重缓急、虚实参差、内敛自然等特点。
它不仅是文化的表达,更是一种有形的精神存在,能够传递人类情感和思想。
二、建筑中的象征思想建筑是一种包含多种象征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生产和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能够承载文化和历史的物质载体。
例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和城墙,凝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象征意义。
其中,紫禁城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和象征,具有严谨的空间布局和许多寓意深刻的装饰。
另外,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工事,象征着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的精神。
这种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更是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与之类似的是,欧洲的中世纪教堂和城堡建筑,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例如,圣母院代表了基督教信仰和人类灵魂的救赎,而城堡则象征着贵族的权利和自主。
这些象征意义为建筑赋予了精神内涵,使其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文学中的象征思想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历史文化中,文学中的象征思想也具有多种形式和变化。
例如,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经常使用自然界的象征元素,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隐喻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2024年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范文
《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篇一一、引言油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在的秩序感,成为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油画语言的形式感和秩序感,通过分析油画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探讨其如何构建起一种视觉上的形式感和内在的秩序感,从而为油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油画语言的形式感形式感是油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构建起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1. 色彩的形式感色彩是油画语言中最为直观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油画中,色彩不仅具有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功能,还具有构建画面形式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形式感。
例如,冷暖色调的对比可以产生空间的纵深感,而互补色的运用则可以增强画面的活力和对比度。
2. 线条的形式感线条是油画语言中另一种重要的形式元素。
通过不同粗细、曲直、轻重的线条,画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同时,线条的组合和运用也可以构建起画面的形式感。
例如,通过运用不同长度的线条可以形成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运用曲线则可以产生一种流动和变化的形式感。
3. 构图的形式感构图是油画语言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构图,画家可以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形式感可以通过画面的布局、透视、比例等因素来体现。
例如,通过运用黄金分割法等构图原则,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和平衡。
三、油画语言的秩序感秩序感是油画语言的另一重要特征,它通过画面的组织和安排,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逻辑和秩序。
1. 色彩的秩序感在油画中,色彩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逻辑。
通过合理地安排色彩的明暗、冷暖、纯度等关系,可以形成一种和谐的色彩秩序感。
这种秩序感可以使画面更加统一和协调。
2. 线条的秩序感线条在油画中的运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通过合理地安排线条的粗细、曲直、方向等因素,可以形成一种有序的线条秩序感。
如何使作品的结构获得形式感
如何使作品的结构获得形式感张清华英国人克莱夫·贝尔曾有句名言:“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这话对于一个写作者的重要性,不啻于一个人对于世界的基本认知。
造物主创造万物时,一定也是秉持了“形式主义”的癖好,同时注重了形式的效用与美感。
这也是自然之所以美丽,生命世界之所以生气勃勃的根本缘由。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有大美,桃李之不言,都给我们以感动或者震撼,这本身便是由形式之美所引发的。
地球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所有太空的星体都是圆的。
为什么,这是万有引力的结果,是星体旋转运行的需要。
宇宙是不是圆的呢,如果它确有一个形体,我们猜想它一定是圆的,或椭圆的。
如果“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宇宙一定是一个圆形。
最小的物质微粒是圆的,原子核是圆的,围绕其旋转的电子也是圆的,它的运行轨迹本身也是圆的。
造物本身就秉持了这样的原则,用黑格尔主义的观点看,这就是“规律”。
所以,行走的车轮必须是圆的,车轮轴承里的结构——包括里面的钢珠,也都必须是圆的。
所以中国人所相信的世界和时间,也都是圆的,是轮回的。
基于此,《红楼梦》的结构便是一个标准的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无数个重复的圆。
金字塔的形式则是另一种形状,它必须是一座锥棱体,底座为正方形,四面为同等大小的三角形,如果没有这样的形制,它就不会如此坚固,已经矗立于酷热的沙漠之中三千余年,甚至更长时间。
形式是内容的承载之物,也是内容本身,这就像人,没有这具生命的躯壳,这个生命以及我们的灵魂,也就失去了依存之所,没有了肉身也就没有了生命;这也像语言本身,没有了字与音,意义也便没有了凭借和居所,所以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老子也说,“有名,万物之母”。
某种意义上是字和音赋形了言和意,是语言“诞生”了物质,形式赋形了内容。
女娲造人的时候,有一个完美的形式蓝图,两只手和两条腿本身,是完美的配合;两只眼睛少了一个,必然无法看见立体的影像;每只手五个手指,如果多出一个就成了“骈指”。
《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范文
《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篇一一、引言油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魅力不仅在于色彩、线条、光影的完美结合,更在于其形式感和秩序感的表达。
形式感和秩序感是构成油画语言的重要元素,它们共同构建了油画的艺术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油画语言中形式感和秩序感的内涵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二、油画语言的形式感1. 形式感的定义与特点形式感是指油画作品中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的组合与排列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
它强调画面的形式美,追求画面的和谐与统一。
形式感具有直观性、抽象性和情感表达性等特点,是油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 形式感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1)线条的运用:线条是油画语言的基本元素,通过不同粗细、长短、曲直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画面的轮廓、结构和质感。
(2)色彩的搭配:色彩是油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色彩关系、冷暖对比和情感表达。
(3)构图的布局:构图是画面形式感的重要体现,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油画语言的秩序感1. 秩序感的定义与特点秩序感是指油画作品中各元素之间的组织结构和逻辑关系所呈现出的秩序性。
它强调画面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
秩序感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统一性等特点。
2. 秩序感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1)主题的明确:明确的主题是画面秩序感的基础,它决定了画面的内容和方向。
(2)元素的排列:画面中的元素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
(3)色彩的层次:通过色彩的层次和渐变,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秩序感。
四、形式感与秩序感的融合在油画创作中,形式感和秩序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形式感为画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冲击力,而秩序感则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
二者相互融合,使画面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找到形式感和秩序感的平衡点,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范文
《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篇一一、引言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语言系统。
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形式感和秩序感是构成作品的核心要素。
本文旨在研究油画语言的形式感和秩序感,分析其表达方式与审美价值,为油画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油画语言的形式感1. 形式感的定义与特征形式感是指艺术家在油画创作中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所形成的画面结构感。
这种结构感表现为作品的视觉形式,体现了艺术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探索与追求。
2. 形式感的表达方式(1)线条:线条是油画语言的基本元素,通过不同粗细、长短、曲直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画面的轮廓、结构和动感。
(2)色彩:色彩是油画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色彩的搭配、对比和调和,可以形成丰富的画面色彩层次和情感表达。
(3)构图:构图是油画形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使画面达到和谐、均衡、有层次的效果。
3. 形式感的审美价值形式感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还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油画语言的秩序感1. 秩序感的定义与特征秩序感是指艺术家在油画创作中运用规律性、逻辑性的手法所形成的画面组织感。
这种组织感表现为作品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体现了艺术家对画面秩序的把握和运用。
2. 秩序感的表达方式(1)规律性:规律性是秩序感的重要表现,通过运用重复、对称、节奏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美感。
(2)逻辑性:逻辑性是秩序感的另一重要表现,通过合理的画面布局和元素之间的联系,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3. 秩序感的审美价值秩序感在油画创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它使作品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主题,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四、形式感与秩序感的融合与运用在油画创作中,形式感和秩序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油画语言手段,将形式感和秩序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2024年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范文
《油画语言的形式感与秩序感研究》篇一一、引言油画,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语言形式和秩序感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旨在探讨油画语言的形式感和秩序感,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油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油画语言的形式感1. 形式感的定义油画语言的形式感,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和感受。
这些元素在画布上以特定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式,构成了油画的视觉形式感。
2. 形式感的特点(1)多样性:油画语言的形式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2)情感性:形式感能够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
(3)创新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形式感,推动油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3. 形式感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结合画面的主题、情感表达等因素,合理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形成独特的形式感。
例如,通过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独特的构图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充满张力和动感的画面效果。
三、油画语言的秩序感1. 秩序感的定义油画语言的秩序感,指的是画面元素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合理安排和协调。
这种秩序感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2. 秩序感的特点(1)和谐性:秩序感使画面各元素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效果。
(2)逻辑性:秩序感的形成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使画面具有一种理性的美感。
(3)动态性:虽然秩序感强调和谐与统一,但并不意味着画面缺乏动态和变化。
相反,动态的秩序感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
3. 秩序感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注重画面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合理安排和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的秩序感。
例如,通过运用色彩的渐变和对比,以及线条的粗细、曲直等变化,可以营造出一种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的画面效果。
艺术鉴赏中的形式表达与技巧研究
艺术鉴赏中的形式表达与技巧研究艺术鉴赏是一项需要深入探讨的学问,其中形式表达和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艺术鉴赏中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观点。
一、形式表达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形式表达在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艺术品中的形式元素,如线条、色彩和构成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信息和情感的手段。
而且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
例如,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现景色、人物形象等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运用等都是形式表达的重要手段。
以绘画作品为例,一个色彩和谐、构图合理的画面会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从而增强观赏者对艺术品的好感度。
因此,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能够让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艺术鉴赏的深度。
二、技巧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在艺术鉴赏中,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艺术研究者通过研究艺术家使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对其进行评价和欣赏。
例如,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和美感,并通过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方面运用各种技能来实现设计目标。
同样的,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需要考虑乐曲整体的效果,并通过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来实现音乐的表现力。
因此,艺术作品的技巧运用在艺术鉴赏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艺术爱好者可以通过对艺术家的技巧和演绎方法的研究,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内涵,从而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艺术创作。
三、艺术鉴赏的相关建议在学习艺术鉴赏的过程中,观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作品的形式表达的理解,把握艺术家所表现的视觉元素,并分析其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2.关注艺术家的技巧和建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3.尝试从多角度理解艺术作品、学会欣赏艺术品的多种表现方式,并且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艺术判断力。
4.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理性思考,避免被美的表层效果所迷惑而影响对艺术作品本身的真正评价。
读后感中如何展示对文学形式的理解与思考
读后感中如何展示对文学形式的理解与思考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在读完一本好书后,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展示对文学形式的理解与思考。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展示对文学形式的理解与思考。
首先,读后感的开头应该简洁明了,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用一句名言或者用一个生动的场景来引入。
比如,当我读完《红楼梦》这本经典之作后,我不禁思考:为什么贾宝玉会选择葬花?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也让我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接下来,我会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意象的分析,来展示我对文学形式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对于小说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时间线索、结构布局和情节发展等方面入手。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选择葬花这一情节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它不仅表达了贾宝玉对红楼的失望和对人生的痛苦,同时也暗示了整个贾府的衰败和荣华的消逝。
通过对这一情节的分析,我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人生苦短和世事无常的思考,也让我对小说整体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再次,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性格特点、言行举止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是一个感性、细腻的人,又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
通过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思考到每个人物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最后,对于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象征意义、隐喻和意境等方面入手。
在《红楼梦》中,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既象征着美丽和纯洁,又象征着脆弱和易逝。
通过对花这一意象的分析,我对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的独特性和艺术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整个小说的意境产生了更深的感受。
总之,通过读后感的方式来展示对文学形式的理解与思考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读完一本好书后,我们可以通过对情节、人物形象和意象的分析,来展示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思考。
油画创作的形式感探索
油画创作的形式感探索【内容摘要】在油画艺术中,形式感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表现手法之一。
油画创作中的形式感体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大批画家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和艺术,广泛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试验,使中国油画界的作品有了新的面貌。
【关键词】油画创作形式感形式美一、形式感的概念什么是形式感?形式感是指艺术作品中抽象结构整体对观众或欣赏者等审美主体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感知和视觉上的感染力。
在油画创作中,形式感是指物体的形态结构的线条和色彩等,通过画家的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形式之美,以此来激发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
二、油画创作现状(一)油画的发展20世纪是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世纪,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一些出国留学归来的学生想借用西方的绘画技巧来充实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风格,并以西方人的眼光和技法开始从事油画创作。
这些留学生带来了外来的艺术文化,受到很多文人的赏识。
那时,我国油画创作有了一个新的改变,画家以及欣赏者对直接采用色彩进行粉饰表示反感,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索,使得油画在有了更新的发展空间和可开拓的境界。
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的开拓。
那时,一些善于思考的画家,能够用凝重的手法和笔调,来对历史生活进行分析、反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为那个时代油画创作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而有些画家,采用诗人的豪放心态,用轻松的笔调和色彩来欣赏生活,表达生活中的美。
中国油画已经能够表达人的心灵和情感,涉猎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对社会开始有所表达。
(二)学生油画创作现状但是,有人说,油画虽然发展成效突出,但在技法创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人就是俄国画家马克西莫夫。
他曾在上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全国油画教学会议上强调,油画的艺术表现不能把颜色涂抹在上面,而只有用不同的对比色彩来表现物体,这样才能算是油画的处理。
西方的油画艺术表现十分注重色彩,力求真实表达自然,主要表现物体的光和色,让色彩与形体紧密结合。
油画,要有形式感
油画,要有形式感
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大致是经历了抽象→具象→抽象(多元化)的过程。
前一种“抽象”是感性的、原始的,而后一种“抽象”形式,是人们在劳动、生活和对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形式感”的认识,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现代绘画作品和抽象设计作品之中。
形式感包括:
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疏密、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的理性认识。
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对象化物料形态。
因而,艺术是形式美的重要体现。
人们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通过人的美学理念表象出来,构成可以通过人的感官感受出来的一种超越现实的形象,并可供人欣赏的作品,这才叫艺术。
“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画油画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对称、
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感。
对比与和谐:在造型的各种因素(线形、体量、空间、质地、色彩)中,制造对照和比较,称其为对比。
对比只能在同因素的两种差别之间产生,例如体量的大小对比、线形的曲直对比。
对比强调差别,以达到相互衬托、彼此作用的目的。
总而言之,形式感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抽象总结,如果你的油画没有“形式感”,欣赏者就无法理解你的作品。
Robin Philipson。
“形式感”的力量
“形式感”的力量形式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它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形式感是指一种事物或作品的外部形态、外观所带来的美感和艺术感受。
它可以体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如绘画、摄影、设计等,但同时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形式感是美的表现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美感或审美的认同,更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情感、思考和启发的力量。
当我们看到精心设计的建筑、精致的服装、精美的艺术品时,我们会因为它们的形式感而被吸引,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共鸣和愉悦。
形式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美的存在和秩序感,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形式感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当我们看到一个简洁而有力的Logo设计,或是一个整洁且易于阅读的排版设计,我们不仅仅会感到它们的美感,更会很容易地理解并接受它们所传达的信息。
形式感能够通过外在的形式去表达内在的观点和意图,使信息更加直观、明了。
通过形式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和接收信息,增强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形式感还能够给予人们一种积极的心理影响。
当我们身处一个美观的环境中,如一个整洁有序的办公室、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居空间,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更加愉悦和放松。
形式感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舒适的氛围,促进人们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相反,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凌乱、杂乱无章的环境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压抑和不安。
通过提升环境的形式感,我们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形式感也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艺术家、设计师等创造者们通过塑造事物的外在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的观念和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形态。
形式感能够给予创造者们渲染和表达的自由,使他们能够创作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作品。
通过发现和培养人们的形式感,我们可以激发和发展个体的创造力,推动创新和发展。
形式感的力量是多维度的,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改善人的生活,传递信息,启发创造力。
在当今日益快节奏和物质化的社会中,我们更加需要意识到形式感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形式感。
对于形式的理解
对于形式的理解1.形式的定义形式,事物严格意义上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
2.形式的特性抽象性、表现性、理想性、先验性、可感性。
3.形式的分析从形式本身来说,包括两部分。
一为事物外在的形状,一为内在的结构、组合方式。
实际上,这两者为同一。
内容如何内在组合,对外就自然有某种表现的形状。
这是人们所共知的。
从性质上说,有完美的形式和歪曲的形式。
这与人相关。
形式是关于实体内容和规律的概念。
首先探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是实体,是事物本身。
形式是内容的抽象表现。
二者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多个内容对应某一种形式。
我们通过对各种事物的考察,可以归纳出一种形式。
比如,“天不是地”、“日不是月”,可以共同归纳为“p非q”。
内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加以表现。
形式依附于内容而存在。
接下来考察形式与规律的关系。
培根认为形式是事物内在的结构规律。
形式决定事物。
因为培根认为形式就是规律。
但是,我们知道杯子是圆柱形的。
你如何能够认为是这个圆柱形决定了事物呢?所以我们认为形式只是规律作用于内容得到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们遵循规律就会得到一个美的形式。
反之,就会有一个歪曲的形式。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
形式基于内容,源于规律。
所以它先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思想观念。
对于杯子这个概念从何而来,我们认为是根据客观的、固有的规律得来的。
没有形式我们将无法认知事物。
形式将我们的认识器官和事物相连。
如果一个事物无法被分析为一种形式,我们便无从入手、展开研究。
比如我们无法研究上帝,因为上帝根本没有任何可感的部分。
4.形式与质料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一个特定事物的实体是来自于形式和质料两者的结合,并且配合该假设提出了“潜在性”和“现实性”的概念。
并且指出,“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是每一个事物的个别特征。
举例来说,世界上所有的苹果其内在的都是果肉,这就是事物组成的材料,但是从外表来看,每一个苹果又有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是每一个苹果自身具有的,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这就是每一个事物的个别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感的探求》作者:詹建俊日期:2009-07-17 16:13:04 来源:中国油画学会绘画艺术是要感染人的,它应该用自己的全部手段去征服观众的心,特别是油画,应该充分发挥它那色彩、线条和构图的主动作用,以画面的全部魅力去激动观众,就像音乐以它的音调、节奏和旋律去激动听众一样,使观众从中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美感享受。
这一点,美术的性质和音乐是相近的,它们都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感官为特点,而不是直接理智的教育。
它是利用感染而不是说教,是通过表情,而不是言词,因而不同于戏剧和文学,它不擅长于讲故事。
当然,绘画有时也需要有故事,特别是历史画,往往故事就是它的内容。
即便如此,我们追求的也是画面的“表情”,也是尽量用鲜明而单纯的“表情”从实质上来概括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内容,而不能去讲故事的本末始终。
绘画离开了情绪,离开了表情,离开了气氛意境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作用。
很难想象有一种绘画是没有“表情”,或是不依靠“表情”的,哪怕只画一块颜色,只画一根线条,也都有它的“表情”,这是绘画的天性。
所以作为创作者,我们如何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表情性”是很值得探求的问题。
那么,这个“表情”是怎样体现的呢?当然,这里所说的“表情”指的不只是画中人物喜、怒、哀、乐,紧皱的双眉,或是激动的目光等等,尽管表情离不开具体形象深入的刻划。
这里说的“表情”,主要指的是画面的总体,是全部画面形象所发挥出的情绪和精神。
而这情绪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的,因此对于画面的“表情”,形式就有着它特殊的功能和地位。
提到“形式”,很容易使人想起以往“形式主义”作为一种罪名盘旋在艺术家头上的情形,在那时,虽然不论谁画画,也离不开形式,但艺术形式问题却被当作一个危险的禁区,人们不敢在里面逗留太久,更不愿去谈论这个犯禁的问题。
过去有些同志往往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立起来,把形式看成是对主题内容的附加物,是一种装饰品,可有可无,因此见到人们在形式上略有追求就觉得是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邪路,紧张万分,暗暗关注。
岂不知正如一个人的形式是躯干、四肢、五官的结构一样,它就是人的本身,而不是衣物首饰,更不能可有可无,即便是衣物也不是可有可无,如同一幅画的装裱外框,那也是需要很好注意的。
现在不同了,人们可以重新严肃认真地讨论这个重要的艺术问题,可以放开大步在“形式”的探求上奋勇前进。
本来,艺术怎么可以脱离形式来表达内容?!我们所以注意形式问题,就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内容,是为了更充分、更完美、更深刻地表达内容,这关系到造型艺术的特征。
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不搞形式就等于不搞艺术,形式以它在客观上的重要作用为自己取得了合理的地位,无数古往今来艺术创作经验证明它是创作者的好朋友而并不是敌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离不开它的大力帮助。
所谓“形式感”就是人们对于形式的感觉,从作用上说,就是抽象的形式所具有的感染力。
它包括从自然现象复杂的变化中能感到并抽出本质形式的能力,反过来说也就是包括在抽象的形式中所概括的丰富生活的感觉。
我们知道,形式对人产生的感觉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因为形式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它同生活一样丰富。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感觉的形成,是长期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我们对于形式认识的能力是和人类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由于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同一经验的不断反复,使人们具有了从一种现象的多种因素中,只由某一因素的激发就可以感受到或联想到其它因素的存在,从而认识全体的能力。
如同我们对于一个非常熟悉的亲人,能够只从他的一个动作,一个身影,或一个声音就可以辨认一样,人们在造型艺术抽象的形式中也能产生相应的形象感应,并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精神。
有时在一条抽象的直立的竖线中,不仅可以联想出与这条线有关的一切具体的生活形象,什么树木、烟囱、站立的人……等等,同时还可以产生与直立有关的精神反应,如挺拔、僵硬、高昂、肃穆……而一条波线或曲线则会引起人们联想小溪,曲径以及委婉、柔和、舒适等感觉。
同样,一种色彩,它与生活的关系,对人们感情及精神上的作用更是人所共知的,人们不仅在艺术中而且在日常生活里,也充分领略了它的价值,正如一块红色或兰色,不仅使人想到火和海,还可以兴奋或平息一个人的精神。
至于金字塔式的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庄严的感觉,而倒过来的三角又会产生危险、运动、飞跃等概念,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日常生活里,会在天空的大块积云中发现有似虎豹或鸟禽等形态,或在一些残痕漏迹中看出某种十分有趣的景色,这种情形就是上述抽象形式的联想作用,所以俄国画家苏里柯夫能够受雪地上的乌鸦的启发,而促使他成功地创造了女贵族莫洛佐娃的形象,这是不足为怪的。
我们对于形式的精神感应不仅能从形象的联想中感觉到,而且从形式的产生状态和效果上也可以表露,如:轻、重、疾、徐,刚、柔、浓、淡等,作者感情的表露既存在于画出来的形象里,也存在于形象的表现手法中,这一点在中国写意画和近代欧洲绘画里表现得很突出。
美国的H·库克在《大师绘画技法浅析》中说:“我建议你拿一支笔,最好是一支笔头柔软的笔,在纸上画出一系列的线条。
尝试来表现下列的感情:生气,爱慕,仇恨,妒嫉,失望和沉着。
为了测验成功与否,可将线条拿给你的朋友们看,看看他们是否能说出每种线条所表达出的感情。
如果你在画的时候真诚地感受到这种情绪,那么,其结果就会大大地令人信服。
”这方面,荷兰画家梵高的用燃烧般的笔触所表达的情感,给我们提供了令人心悦诚服的范例。
绘画形式的这种表现情绪的能力,和人们感受它的状况与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相似,在音乐的欣赏中人们依据生活中的听觉经验,和视觉经验的相互转换联想,把不同的音调、节奏和旋律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转化为空间上的形象或感情。
一个单一音调的平行进展,就象一条线在画上的平行伸延一个旋律进行中的快、慢、强、弱,也可转化为一根线条变化的紧、疏、浓、淡,所以在音乐欣赏中能够使我们有如身临目睹某种美景。
而在无声的绘画面前,也常常可以感到形象的声音,好象听到大海的咆哮或树叶间细语的清风,难怪人们说“绘画是一种彩色的音乐”。
因为它们都有着能够唤起情绪使人感动的微妙的能力,这种能力使绘画的抽象形式具有了相对的独立表现意义。
因此,我们在创作中应该很好发挥它的作用,努力在线条和黑白的组织,色彩的关系以及形态的构成等等所有这“彩色音乐”的各个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它们的广泛的表现可能。
从上面的情况看,“抽象绘画”的语言是有它可以理解的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各种相近事物及形态过于繁复,加上作者和观众之间主观上可能出现的差异,因而单纯依靠抽象的语言来体现我们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往往会产生含混、迷惑。
在一个纯抽象的形式具有多种含义的情况下,容易使人揣摩不定,若与具体形象结合起来,我们就能确切地感到它的表情和含义,更便于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绪,假如一块鲜红色,若没有具体形象,究竟它是鲜花还是鲜血,二者对我们产生的情绪感染是全然不同的。
因此,需要强调抽象的形式与具体形象相结合。
判断一个作品“形式感”的好坏,它和形象的吻合状态,内容的确切和表情的鲜明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形式的取得,单纯靠再现生活的自然原形是不能完成的,因为在自然的形态中往往被一些与本质无关的、偶然的繁杂枝节所扰乱,好的形式需要有意识的提炼加工,突出对象本质的特征,尽量使它概括单纯,以便把最具有表情的因素显现出来,使它比生活本身更加强烈,更加鲜明。
要作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
我作画时就常有纠缠细枝末节,觉得这儿也去不了,那儿也需要,笔笔离不开自然形态的情形,究其原因还是感受不强,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本质特征认识不清,意图不明确,自然不敢大刀阔斧地概括,加工。
董希文的油画《哈萨克牧羊女》,在形式的创造上是非常成功的,他用装饰性的概括手法,大胆夸张画中的一切描写对象,整个画面形式鲜明,安排有序,那山峦、草原和头巾,衣裙上的委婉波线的韵律组合,那齿状三角形在画面上中下各部分间形成的节奏呼应,再衬托着那质朴而明丽的色彩,使得画面既散发着大自然的活跃生机,又充溢着真挚的淡淡哀愁,对于遥远过去的边疆劳动生活,它真是一首优美而动人的情歌。
有人可能认为装饰性手法与形式感的要求是一致的,因为它的手法就要求对形式的加工,所以必然形式感强。
而在写实手法的作品中形式感就比较难于发挥。
我感觉“形式感”并不完全由风格手法决定,它是在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关系中产生的,它与工艺美术或装饰画中着重要求的“形式美”的概念不同,“形式美”侧重的是在形式外部的加工组织,以适应装饰的要求和画面构成的需要,讲究的是形式本身的客观艺术规律和美感,而形式感却是侧重在形式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形式的内在的表现,一幅作品“形式感”好坏,不能单纯从不同的艺术手法来看,不能说凡是在形式上加工多的作品形式感就一定会强,反之,写实的画风就必然会弱。
不过装饰性画风在形式的研究上比较下功夫,实际上形式感和形式美本来就不是互不相关的对立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往往搞装饰风的同志比较注重“形式感”的发挥也是自然的,一幅画得好的装饰画应该在这两方面都是成功的,但画得不好的装饰画就不可能取得这种成功。
而用写实手法画得好的作品,也是能够从它的形式上感动观众的,例如:德国画家勃克林的《死岛》,那个在画面起决定作用的“岛”的造型处理,那些直拔的竖挺的山,树的轮廓线,以及在平静的水面上那个站在船头全身裹在白袍中的死神的身形和倒影,对于他所需要的阴森郁寂的神密恐怖气氛起着极其关键的烘托作用。
绘画的“形式感”,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感染人们精神的表情作用之外,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我们对于一个形象的精神反应是和对这一一形象内在性质的认识分不开的,如:对荷花的赞美除开它的美丽的外形,还包含着对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的赞赏,这种情况在绘画的形式的表现中很起作用。
通过想象和借喻,把两个不同质的相同形式相结合,则可以使其一形式具有另一与之本质不同的形式的内容,如把一个人的外型画得如挺拔的青松,或似摆动的垂柳,那么这个人就会使人产生上述两种不同树木品质的观念上的反映,这种借喻的手法所产生的寓意效果和象征作用,能进一步帮助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
去年,为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我画了《高原的歌》,是取材于四川阿坝地区的藏族生活,藏族地区我曾先后去过两次,生活的时间都不算长,但是感受却非常强烈,可能是由于生活新鲜,也可能是由于间接地知道一些藏族人民过去的种种苦难,总之,当我今天在生活中看到他们那种恣意的欢乐,听到那不断飘飞在雪山草地上的歌声,连同那高原的清新的空气,分外强烈的阳光,这些都使我真切地体验到并被那豪爽自在的幸福之情所深深感动。
但是,《高原的歌》,里所画的具体景象,并不是生活中见到的如实场面,而是把一些分别的现象和经验集中所画成的,这样,我认为比较能表达我的感受,可是,这幅画在进行色彩处理的探索之前,一直是一张感染力不很鲜明的牧歌构图,为此,我画了许多色彩稿,现在画面上的金红色并不是我事先设计好的,也不是从概念上的意义出发画出来的,而是经过多种不同的色彩处理中,从效果上看,我认为更为切合我的愿望而被挑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