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药物需解决可及性_张艺馨

合集下载

miR-141-3p靶向调控Keap1对缺氧

miR-141-3p靶向调控Keap1对缺氧

血管杂志,2019,24(5):452-455.
[15] 孙治霞,索红亮,王丽辉.榅 桲 总 黄 酮 对 心 肌 梗 死 大 鼠 心 肌 损 伤 的
保护作用及对 JNK 和 NFκB 通 路 的 影 响 [J].重 庆 医 学,2019,48
(10):1646-1651.
[16] 王维义,许帅强,何 宏 燕, 等.亚 麻 籽 的 营 养 成 分 及 功 能 研 究 进 展
[11] 陈友英,陈平,徐利.中心静 脉 压 监 测 在 急 性 右 室 心 肌 梗 死 扩 容 治
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0,23(4):379-382.
[12] 刘婷婷,石少侠,段虎平,等.亚麻籽营 养 成 分 提 取 及 其 功 能 和 应 用
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20,45(3):90-97.
Keap1 构象发生变化而与 Nrf2 解离,Nrf2 不 能 继 续 被
泛素化降解,继而转位至细胞核发挥转录活性,激活下
游通路 发 挥 抗 氧 化 作 用,因 此,Keap1 在 Nrf2/血 红 素
氧合酶 1(HO-1)抗氧化应激通路中发挥重要的负性调
控作用 [4]。本 研 究 通 过 生 物 信 息 学 分 析 显 示,Keap1
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 Nrf2、HO-1 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
Western Blotting 验证 miR-141-3p 和 Keap1 的 靶 向 调 控 关 系。 结 果:H/R 处 理 可 明 显 抑 制 心 肌 细 胞 miR-141-3p 表 达,促 进 Keap1
基金项目 济南市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No.2021-2-62)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新型靶向药物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估。

我们发现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加强对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靶向药物;肿瘤治疗;应用领域;作用机制;疗效评估一、引言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水平的提高,新型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向药物能够更精准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治疗策略。

二、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领域新型靶向药物主要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来发挥作用,因此其应用领域相对狭窄。

目前,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EGFR抑制剂:EGFR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因此,EGFR抑制剂成为治疗这些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2. HER2抑制剂:HER2受体在乳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常用的HER2抑制剂包括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等。

3. PD-1/PD-L1抑制剂:PD-1和PD-L1作为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靶点,通过抑制PD-1和PD-L1相互作用可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

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要素保障分析

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要素保障分析

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要素保障分析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是当今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主要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药物开发和研究。

该行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已经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和医学成果。

其中,肿瘤领域是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的热点之一,特别是针对癌症的治疗。

针对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临床治疗的进步。

除此之外,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领域,如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且已经在临床上有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应用案例。

总之,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是医药行业中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还将持续发展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领域。

该领域的药品可以精准地针对不同的分子靶点,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虽然这个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本文将详细探讨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进步随着先进技术的持续推出和应用,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使得诊疗药品的精准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例如,通过分子靶向技术,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

这就为研发新型分子靶向诊疗药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多孔的市场空间目前世界上有许多难以治愈的疾病,例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

甚至在某些起初看似无法治愈的疾病领域,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分子靶向诊疗药品也取得了很大突破。

由于这些疾病需要高度个性化的诊疗药品,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的市场将会非常宽广。

3、政策支持促进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一直是推动药品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

针对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研发领域,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验收通过了相关政策和法规,旨在加快该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美国,FDA推出了FastTrack.BreakthroughTherapy、Acce1eratedApprova1等政策,致力于提高研发效率和速度。

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重大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的出现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个性化医疗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1、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了解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为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提供依据。

例如,对于存在 EGFR 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对于存在 BRAF V600E 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使用 BRAF 抑制剂(如维莫非尼)联合 MEK 抑制剂(如曲美替尼)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设计药物的治疗方法。

这些靶点通常是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或信号通路。

与传统的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毒性。

例如,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 HER2 阳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贝伐珠单抗则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抗体,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等。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PDL1 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 CTLA-4 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已经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药物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系统重新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CART 细胞治疗也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4、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的理念也推动了癌症药物的研发。

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

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

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治疗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重大突破。

靶向治疗是什么?靶向治疗是指利用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分裂以及血液供应等关键环节的特定药物,准确地攻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小。

与传统的放疗、化疗相比,靶向治疗更精准、个体化,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这种治疗方法是基于对癌症病理生理学以及癌基因异常的深入研究和了解,通过干扰癌症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的效果。

靶向治疗的突破性进展随着对癌症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点。

通过干预这些靶点,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

这些新型药物的问世,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例如,针对乳腺癌的HER2阳性患者,曾经被认为治疗效果较差,而现在利用靶向抑制HER2蛋白的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同样地,对于EGFR突变为驱动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转化生长因子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由于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供应,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靶向肿瘤血管,阻断其生长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这些药物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前景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靶向治疗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次,靶向药物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分子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再者,靶向治疗作用于癌细胞关键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降低了正常细胞的损伤风险。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目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发更多的靶向药物,以覆盖更多类型的肿瘤。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791号(社会管理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791号(社会管理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791号(社会管理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8.19•【文号】医保函〔2021〕171号•【施行日期】2021.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791号(社会管理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医保函〔2021〕171号张喆人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将甲基丙二酸血症和丙酸血症治疗药物和特殊奶粉纳入医保的提案》由我局主办,经商国家市场监管局,国家药品监管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将甲基丙二酸血症及丙酸血症所需药物纳入医保国家医保部门高度重视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工作。

目前国内上市的罕见病用药有40余种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为适应临床医药科技进步和参保人员用药需求的变化,我们建立了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医保目录调整工作。

目前,2020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总数为2800种,您提到的甲基丙二酸血症及丙酸血症所需的口服甲钴胺、注射用甲钴胺、注射用腺苷钴胺已经在医保目录中,降低了参保患者的费用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积极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提升保障水平。

二、关于将特医食品纳入医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包括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费用,未包括特医食品。

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医保筹资能力的限制,基本医疗保险当前只能立足“保基本”,没有能力将支付范围扩大到包括非治疗性的特医食品。

目前,国家层面未将特医食品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制度措施,支持地方通过商业健康保险等多种渠道,逐步提升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临床医学中的突破性治疗靶向药物的成功案例

临床医学中的突破性治疗靶向药物的成功案例

临床医学中的突破性治疗靶向药物的成功案例近年来,突破性治疗靶向药物以其精确的药理作用和独特的治疗机制在临床医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这些药物以特定的分子靶点为作用对象,通过干预异常信号通路或基因突变的活动,实现了对癌症、免疫疾病和传染病等疾病的高效治疗。

本文将介绍几个临床医学中的突破性治疗靶向药物的成功案例,展示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一、基因突变驱动的癌症治疗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许多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与特定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如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HER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等。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

例如,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突变表达,阻断信号转导通路,减缓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HER2抗体药物特罗非替尼则可以专一地靶向HER2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并通过其抗肿瘤作用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这些突破性的靶向药物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毒副作用,而且也为其他基因突变驱动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靶向药物问世,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二、免疫调节剂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免疫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一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传统的免疫疾病治疗主要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这些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免疫调节剂作为一类新型的治疗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

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功能,恢复正常的免疫调节机制,从而改善免疫疾病的症状和病程。

以抗PD-1抗体药物为例,通过与PD-1受体结合,阻断其与PD-L1、PD-L2配体的结合作用,抑制T细胞的免疫抑制信号,从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

抗PD-1抗体药物在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细胞癌等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药物靶向治疗机制分析和个体化精准用药策略

药物靶向治疗机制分析和个体化精准用药策略

药物靶向治疗机制分析和个体化精准用药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逐渐向个体化方向发展。

药物靶向治疗机制分析和个体化精准用药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

药物靶向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疾病特点,针对特定的靶点或靶基因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通过抑制疾病相关蛋白、激活免疫系统或修复异常基因等多种机制来达到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非靶向治疗相比,药物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

药物靶向治疗的关键在于对疾病机制和药物靶点的准确分析。

通过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

基于这些基因,可以设计和发现特异性的药物靶点,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癌症治疗中,药物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某些肺癌患者过度表达的一个靶点。

通过使用与EGFR结合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而对于表达鸟苷酸环化酶(BRAF)突变的患者,使用BRAF抑制剂也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对靶向药物治疗有效。

个体化精准用药策略的任务就是识别适合的患者群体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患者分型和靶向药物选择。

患者分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等方法实现。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表观组和转录组等多个水平的信息,可以获得有关患者疾病特点和药物反应的信息。

例如,某些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存在EGFR基因突变,因此可以使用EGFR抑制剂进行治疗。

而对于没有EGFR突变的患者,则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靶向药物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药物与靶点之间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其次,需要考虑患者的耐药性和药物代谢情况。

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结合患者分型和临床实践经验,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精准用药策略。

虽然药物靶向治疗和个体化精准用药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2138
河北医药 2021年 7月 第 43卷 第 14期 HebeiMedicalJournal,2021,Vol43JulNo1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21.14.013
·论著·
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孙冬梅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年 12月至 2020年 5 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靶向组和化疗组,每组 43例,靶向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靶 向治疗,化疗组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比较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空置率,观察并比较 2组治疗前后 卡式功能量表(KPS)评分和肺癌生存质量评价(FACT1)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 (CA199)、糖类抗原 125(A125)]和炎性因子水平[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并 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靶向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χ2 =5.103,P=0.024);靶向组疾病控 制率明显高于化疗组(χ2=12.147,P=0.000)。治疗前 2组 KPS评分和 FACT1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靶向组 KPS评分和 FACT1评分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2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靶向组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均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 2组炎性因 子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靶向组 hsCRP、IL6、和 IL8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靶 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χ2 =10.033,P=0.002)。结论 盐酸 埃 克替 尼 片 靶 向治 疗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临 床 疗效优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炎性反应,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 步推广。

乳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薛淑一;李明春【摘要】目的总结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靶点及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关于治疗乳腺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文献,对其作用靶点、作用机制、联合用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结果大部分药物有耐药性和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可解决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不足.结论乳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及联合用药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乳腺癌;小分子靶点;代表药物;联合用药【作者】薛淑一;李明春【作者单位】青岛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山东青岛 26602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癌症[1],是通常发生于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遗传、环境、年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2]等因素使患者的HER2,BRCA1,BRCA2,RB 等基因发生突变[3-6],进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小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分子水平,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靶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特异性地与靶点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但乳腺癌靶点并不单一,单纯持续的单药靶向治疗可能会引起患者耐药,故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用药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首选方案[7]。

1 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详见表1。

2 联合用药2.1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多烯紫杉醇等)通过阻止或减缓乳腺癌癌细胞的生长,干扰其DNA代谢或有丝分裂而起作用,伴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毒性,且药物不能区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导致呕吐、腹泻、肾损伤、听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2012年,欧洲临床肿瘤学会报道的HERA研究(中位随访8年)证明,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组患者较普通化疗组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提高[22]。

肿瘤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肿瘤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肿瘤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摘要: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肿瘤为目标, 采用精准定位、针对性较强、患者依从性强、毒副反应小的局部或全身性治疗,以期达到有效控制肿瘤, 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损伤为目的的各种治疗方式的总称。

目前, 肿瘤靶向治疗凭借其针对性与靶向性, 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方向。

虽然肿瘤的靶向治疗有着之前肿瘤治疗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定位精确、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于实施等,但靶向治疗也存在其目前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如,治疗费用高、对患者的选择性、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耐药性等。

关键词:肿瘤;靶向治疗;优势;局限性[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引言: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对肿瘤进行针对性地打击从而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癌症治疗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由经验治疗主义向循证医学、由细胞攻击模式向靶向性治疗模式转变。

“靶向治疗”即应用靶向技术向肿瘤区域精确使用药物的和“靶点治疗”即利用肿瘤细胞特异的信号传导或特异代谢途径控制的是肿瘤研究的两大方向。

1肿瘤靶向治疗的优势1.1靶向治疗定位精确传统的肿瘤放、化疗常常是“敌我不分”,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体内正常细胞。

而且副作用往往非常多,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

晚肿瘤患者在接受传统放、化疗治疗时,除了忍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也常常不堪其副作用的折磨,十分难受。

而靶向治疗只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或以细胞受体、抗原、细胞信号调控分子、关键的基因、血管等为靶点的治疗方法。

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由于其精准的定位对正常细胞伤害小,毒副作用相对传统的肿瘤放、化疗少很多。

1.2靶向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来自全世界的报道中,靶向治疗有效率约70%。

另外,靶向治疗的无病生存时间(从治疗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明显高于化疗无病生存时间。

关于靶向药换药的知识

关于靶向药换药的知识

憨豆精神:[开篇语]:因着本人从未化疗,术后5年一直吃靶向药,因此多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以聊天形式,随想随说,逐一呈献于论坛诸君,愿于各位的治疗有益(之一)完美的“治愈“国内非常多的肿瘤医生,思维仍停在上个世纪,他们心目中的癌症治疗的先后次序大多如此: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中药、回家。

我不想议论他们,我想说说一个真实的病例:N先生是美国华人,肺腺癌,多处转移,没手术,没化疗,没放疗,确诊后直接吃特罗凯,连续吃了5个月之后,反复扫描全身,竟没发现任何病灶,全身非常干净此时的N先生,肺癌不是完全治愈了吗?一个全身没有任何肿瘤,又能吃能拉能睡能上班能跑步能爬山(N先生喜爱这种运动)……不咳不喘不疲不瘦……各项血检也全部正常(N先生CEA不敏感),这样的人,不就是健康的人吗?是的,N先生已经“治愈”,尽管只是暂时的“治愈”,所以我给这“治愈”加引号。

N先生的例子至少可以让我们看见如下的信息:1、肿瘤可以用吃药的方法“治愈”,每天在家里吃一片药,连喝水1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是自行完成,不需要他人更不需要医务人员帮助,这样的治疗多么“低碳”和自由和轻松!不需要全身麻醉开膛切肺清扫淋巴,不需要化疗和打升白针止吐针之类一大堆麻烦,不需要动放射线的什么“刀”,不需要或冷冻或热灼,不需要那些飞机大炮轰击之后奄奄一息的疗养……却完全达到消灭全部肿瘤的最终极的治疗目的,而且干得比别的手段都漂亮完美! 结论是:靶向药治疗可以“治愈”。

2、N先生的治疗颠覆了把吃靶向药放在末后阶段的貌似合理的治疗程序,有力地嘲笑了那种循守旧规的荒谬和愚蠢,先进的治疗程序或许应该倒过来,先吃靶向药,然后才考虑其他。

结论是:靶向药治疗可以在确诊后第一时间考虑施行。

3、无机会接受切除手术的癌病人及其家属往往自觉低人一等,认为能手术的预后才好,不能手术的只是拖延一些时日,然而N先生虽然同样因多处转移而丧失手术机会,但他5个月之后却与1A期的手术后的病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他的左右肺是完整的和功能正常的,比1A期的手术后的还要好。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支修益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支修益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支修益肺癌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约900万例,其中有约104万是肺癌患者,占发病率的11.6%。

在美国,NSCLC的发生率大约占到所有肺癌病例的85%,而且是男女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的资料,预测自2000年~200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将增加12万,其中男性肺癌患者增至33万人,女性患者增至12万人。

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资料显示,肺癌已居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农村也跃升为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说明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主要疾病。

肺癌的治疗模式包括了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而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细胞毒药物不同,其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

其最大特点是安全性和耐受性极好,毒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乐观地说:靶向治疗是进入21世纪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最具希望的治疗策略。

肺癌靶向治疗的历史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肺癌靶向治疗”的萌芽阶段;(2)“肺癌靶向治疗”新理论形成阶段;(3)“肺癌靶向治疗”从理论证实到转化为药物开发阶段;(4)“肺癌靶向治疗”临床试验和推广应用阶段。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治疗靶点有: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抗血管生成等。

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目前最为主要的靶点。

针对EGFR的生物学研究表明,EGFR是ErbB家族成员之一。

由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构成,通过细胞外区结合诸如EGF、TGFα和HBEGF一类配体而被激活。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产翠翠;田静;金艺凤
【期刊名称】《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16(21)3
【摘要】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

因此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抑制剂等,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354-360)
【作者】产翠翠;田静;金艺凤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李萍;马薇;周荣
2.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李萍;马薇;周荣
3.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J], 周建美;鲁琪;沈喻
4.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郭明坤(综述);张帆(审校)
5.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汪俊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张潇【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23(35)2【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82例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发生率、癌胚抗原(CEA)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结果:观察组ORR为51.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疹、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血清CEA、CYFRA21-1、TSGF水平,延长PFS和OS,效果优于单纯同步放化疗。

【总页数】4页(P29-31)【作者】张潇【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的效果对比2.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3.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4.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5.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130318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标题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作者陈晓媛部门化药临床一部正文内容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的发现,肿瘤领域的药物研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转向了非细胞毒类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发,并陆续有新产品上市。

2011年FDA批准的7个新药中,其中6个为分子靶向药物[1]。

因为作用机制的不同,小分子靶向药物体现出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不一样的安全有效性特点,在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发模式上也有所不同。

本文对近年来批准上市的一些典型案例如吉非替尼、克唑替尼、埃克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开发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策略,期望能对相关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1.传统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模式抗肿瘤药物遵从一般药物临床研究规律,上市前研究通常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价药物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推荐Ⅱ期研究给药方案;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在小样本中初步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同时也观察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则在Ⅱ期基础上选择目标适应症人群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证实在前期研究中观察到的获益和风险,为获得上市许可提供足够证据。

由于肿瘤药物和疾病特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又有着不同于一般药物的特点。

例如,由于抗肿瘤药物往往具有较大毒性,为避免健康受试者遭受不必要的损害,I期研究中首次人体试验往往在肿瘤患者中进行,而其它领域药物则多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

同时,出于伦理的考虑,通常新的抗肿瘤药物应首先在无有效治疗手段或经现有标准治疗无效或复发进展的难治性患者中进行,在获得对难治性病例的肯定疗效后,再逐步向初治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推进。

另外还需考察药物的抗瘤谱,一个抗肿瘤药物往往不会对所有肿瘤类型均有效,也不会仅对一种肿瘤有效,故需要在早期筛选出敏感的瘤种进入后期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经济报/2016年/2月/3日/第001版
靶向治疗药物需解决可及性
实习记者张艺馨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癌症日‘关注前列腺癌’”媒体活动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颖浩教授指出,靶向药物能够作用于肿瘤相关的靶点阻断受体表达,或将成为前列腺癌药物治疗的趋势。

但他同时指出,现在靶向治疗价格过于昂贵,多数病人难以负担,仍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相关问题。

早诊治具药物经济学意义
2015年底,医药领域权威调研机构艾美仕(IMS)发布了“中国一、二线城市居民前列腺癌认知水平”调研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前列腺癌的认知水平较低,对前列腺癌具有基本认知的公众比例不及三成,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症状认知、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案认知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

事实上,由于前列腺癌起病隐匿,发展较慢,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往往被公众所忽视,通常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至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何正确认识、及早诊断,并制定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离不开相关领域的医生和药企们的积极探索,具有药物经济学意义。

孙颖浩介绍了目前中国前列腺癌治疗存在的三大挑战:首先,最大的挑战在于不能及早诊断。

美国早期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几乎达到了10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如何在确诊的基础上区分致命型和致病型前列腺癌,即对前列腺癌进行分子分型。

有研究显示,在80岁以上的男性中,将近70%的人前列腺内可以找到癌细胞。

这些人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最终发展为需要治疗的前列腺癌,其他人的病理性前列腺癌即使不予治疗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第三,晚期前列腺癌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这一现状在中国显得尤为严峻。

孙颖浩通过在全国近20个省会医院(以北上广为主)的调查发现,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占40%,而欧美发达国家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比例高达80%以上。

针对以上情况,孙颖浩教授建议:“老年人应该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但不能过度重视,更不能过度不重视,具体是否需要治疗应由医生来解读判断。

”据悉,直肠指检(DRE)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

如果对前列腺癌做到了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将可节约大量的后期治疗费用,用较低的药物成本达到治疗效果。

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前列腺癌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早期(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放疗基本能够治愈,但对于局部进展和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上尚无治愈的选择,主要依赖内分泌治疗,通过如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的方法去除雄激素和抑制雄激素活性。

然而,使用激素的晚期患者大多会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阶段,甚至转移至前列腺以外的其他器官,成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对于mCRPC患者,由于现有传统激素治疗无法控制病情,会转而采用化疗来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化疗副作用较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患者亟需更有效、可控的治疗方法,晚期前列腺癌领域存在着严重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GlobalData报告显示,2013-2023年,将有9个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进入临
床后期试验,其中8个将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新兴治疗产品的崛起以及现有药物适应症的扩大将驱动前列腺癌治疗市场高速增长,预计该领域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2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4%。

据了解,抑制雄激素合成是当前前列腺癌药物研发的主要靶标。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指南(2014版)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指出,新型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醋酸阿比特龙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途径关键酶CYP17,从而抑制睾丸、肾上腺和前列腺癌细胞本身的雄激素合成,最大程度降低体内乃至肿瘤细胞内的雄激素水平。

此外,全球前列腺癌药物在研管线中还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lusterin蛋白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多种“潜力股”,这些药物的靶点蛋白及信号通路不同于当前已上市的前列腺癌药物。

自2010年以来,全球已有5种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为Dendreon的晚期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sipuleucel T)、赛诺菲的新型化疗药物Jevtana (cabazitaxel,卡巴他赛)、强生的口服靶向治疗药物Zytiga(醋酸阿比特龙)、Medivation/安斯泰来的口服靶向治疗药物Xtandi(enzalutamide,恩杂鲁胺)、拜耳的α粒子辐射放疗药物Xofigo(二氯化镭)。

其中,CFDA已于去年批准醋酸阿比特龙片与泼尼松联用治疗mCRPC。

孙颖浩指出,靶向药物能够作用于肿瘤相关的靶点阻断受体表达,或将成为前列腺癌药物治疗的趋势,“这也是中国未来精准治疗(前列腺癌)的方向,”目前其研究团队也正在开展前列腺癌靶向治疗研究。

孙颖浩指出,现在靶向治疗价格过于昂贵,多数病人难以负担,仍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