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d269b3dd88d0d233d46a65.png)
草原牧歌教案【篇一:草原牧歌教案】【篇二:草原牧歌教案】草原牧歌课标要求: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琵琶协奏曲。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
(《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问题: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二、展开1、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
②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琵琶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琵琶: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拍等地,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经历代演奏者的不断改进,相、品不断增多,并设横抱演奏为竖抱,废拨子而用手指弹奏。
琵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
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主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作品。
2、让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老师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1)作者简介:吴祖强:(1927- )作曲家。
代表作: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舞剧《鱼美人》等。
王燕樵(1937--)作曲家。
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电影音乐《大河奔流》等。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3e37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c.png)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
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
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
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f4c4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1.png)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教案:蒙古族民歌《牧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蒙古族民歌《牧歌》。
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民歌,歌词描绘了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自由,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包括歌曲的学习、分析和演唱。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歌词内容,感受其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学生能够掌握《牧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3. 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对我国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歌词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张蒙古草原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然后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听一遍《牧歌》,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解释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让学生跟唱歌曲,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三、歌词分析(10分钟)1. 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词中的画面,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四、演唱练习(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2. 选取几组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蒙古民歌《牧歌》歌词内容:描绘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旋律特点:自由节奏、装饰音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笔和纸画出歌词中的草原美景。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牧歌》,并分享学习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对我国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5366b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9.png)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民族音乐》中第二节《草原之韵》,详细内容围绕蒙古族民歌《牧歌》展开。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解蒙古族音乐特点,感受草原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牧歌》歌词内容,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草原壮丽。
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习俗,引出蒙古族民歌《牧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讲解歌词含义。
(3)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牧歌》。
(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歌曲解析(15分钟)(1)分析《牧歌》歌词,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2)探讨《牧歌》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1)歌曲背景:蒙古族草原风光、生活习俗(2)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3)歌曲情感:对草原热爱、对生活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牧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3)解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2. 答案:(1)歌词:略(2)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节奏平缓;旋律:五声音阶,以级进为主。
(3)对比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beb05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7.png)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
该内容属于音乐课程中的民间音乐部分,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草原之歌”,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的民族特色。
重点:熟练演唱《牧歌》,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课件。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民歌《牧歌》。
2. 新课内容:介绍蒙古族民歌《牧歌》的背景,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3. 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带领组员练习演唱《牧歌》。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牧歌》,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旋律、节奏特点c. 歌词特点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课后练习,录制演唱视频,下节课上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蒙古族民歌,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蒙古族民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突出《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欣赏牧歌》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欣赏牧歌》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796b8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9.png)
《欣赏牧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牧歌”,是初中音乐课程中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牧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学会欣赏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牧歌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民族牧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学会欣赏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聆听音乐时的专注度、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等。
2. 作品欣赏评价:通过学生对牧歌的欣赏和讨论,评价其是否能够理解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牧歌的赏析报告或创作一首简单的牧歌旋律,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牧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牧歌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民族牧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知识。
3. 作品欣赏:播放多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牧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所听牧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牧歌的内涵。
5.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牧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牧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牧歌的赏析报告(包括对一首牧歌的分析和感受),或创作一首简单的牧歌旋律并录音。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牧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牧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3da516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d.png)
10. 请简述草原牧歌对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九.内容逻辑关系
1. 草原牧歌的定义和特点
- 草原牧歌是一种表现草原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音乐形式。
- 草原牧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自由自在的节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 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
- 《牧歌》是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会向学生们介绍草原牧歌的概念,解释它是一种表现草原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音乐形式。我会强调草原牧歌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独特魅力。
2. 案例分析:接着,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草原牧歌的例子,通过分析这些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草原牧歌的特点。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草原牧歌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处理,这些都是学习草原牧歌的重要内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实践活动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原牧歌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他们可以探讨草原牧歌如何表现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草原牧歌。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展示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五、总结回顾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草原牧歌的特点和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作用。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尝试创作和欣赏草原牧歌,体验草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我会鼓励学生们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教案)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
![(语文教案)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5367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7.png)
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5篇,期望对大家能有所挂念!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观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同学宠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从音(歌曲牧歌)、诗(配乐诗朗诵)、画(山川草原)贯穿全文。
重点难点:1.指导同学用伸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仿照一些简洁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让同学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画(略)1. 画面导入,师生问好2.(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今日,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从新疆来到蒙古领会草原风光。
假如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
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
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
再带你去参与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 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导同学说出四大牧场)。
二音(主)1.请同学描绘一下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格外好)。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这两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
它的颜色格外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 争辩与思考: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3. 学唱牧歌及歌中“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4. 观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歌。
三诗(略)1. 老师师范配乐诗朗诵牧歌。
2. 同学参与,老师评价。
四同学实践及才艺呈现1. 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2.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五课堂小结:今日,我们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根本特点。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b61a2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1.png)
草原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牧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草原牧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3.掌握草原牧歌的基本歌词和歌曲结构。
4.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草原牧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草原牧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3.草原牧歌的基本歌词和歌曲结构。
4.草原牧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了解草原牧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讲解草原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分析草原牧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播放草原牧歌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牧歌的魅力。
2. 学习草原牧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1.讲解草原牧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2.演示草原牧歌的唱法和节奏,让学生模仿跟唱。
3.练习草原牧歌的唱法和节奏,加强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3. 掌握草原牧歌的基本歌词和歌曲结构1.分析草原牧歌的歌词和歌曲结构。
2.演唱草原牧歌的歌词和歌曲结构,让学生模仿跟唱。
3.练习草原牧歌的歌词和歌曲结构,加强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4. 草原牧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1.讲解草原牧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2.演示草原牧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让学生模仿跟唱。
3.练习草原牧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加强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学生的唱法和节奏感。
3.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4.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艺术魅力。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教学反思是否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f050ac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d.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原音乐相关的问题,如“草原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草原音乐风格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活动,通过集体演唱来体验和声和节奏的协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表演。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唱《草原牧歌》系列歌曲,感受和体验草原音乐的风格与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培养其音乐表达技巧;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了解草原文化背景,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协作、交流,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的要求。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3.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4.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音乐教育。
最后,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同学们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快乐,提高音乐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草原牧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草原上的歌曲?”(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草原音乐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9c116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5.png)
《草原牧歌》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草原牧歌》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表现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尝试演唱乐曲的两个主题,运用重复的手法进行旋律的创编。
3、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在听、唱、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欣赏和创作活动。
教学难点乐曲旋律的演唱。
教学重点重复手法的旋律编排。
教具的准备各种小乐器、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导(1)组织进场。
(2)师生问好。
(在音乐中问好)设计说明:通过课堂的常规问好活动调动起学生开始上音乐课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情景导入A、从简单的骑马动作进行导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先做个动作,大家来猜一下老师做的是什么动作?(做骑马的动作)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B、揭示课题《草原牧歌》。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草原上感受草原牧歌的美妙吧。
设计说明:由很具有草原特色的骑马动作来导入到课题,使学生容易联想到美丽草原的情景,为学生音乐课的学习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就如穿针引线一般,把情景紧密的与音乐相联系。
三、完整欣赏乐曲思考问题:乐曲具有怎样的情绪?设计说明:整体把握乐曲,在听的时候注意情绪。
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聆听,主动找答案,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并且在听的时候不让学生有多余的动作,同时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简单的律动。
师:这首乐曲既有欢快活泼的地方又有舒缓悠扬的地方。
由此可见乐曲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
四、分主题进行欣赏(1)第一主题:欣赏第一主题,回答问题。
1)思考问题:注意第一主题的节奏,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的简单表演:骏马在草原上驰骋。
(结合开始教的动作)2)用相对慢一点的节奏结合出示的乐谱简单的演唱一下。
3)思考问题:哪两个乐句是节奏和音符都完全相同的?1 、3两个乐句完全相同。
运用了重复的手法。
(2)第二主题:欣赏第二主题,回答问题。
1)思考问题:第二个主题有怎样的情绪?2)结合出示乐谱用比较慢的速度来演唱第二主题。
3)思考问题:是否也有节奏和音符完全相同的乐句呢?1、3两个乐句完全相同,所以也用了重复的手法。
演奏 草原牧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奏 草原牧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87c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0.png)
演奏草原牧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草原牧歌的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曲调特点。
2.学习音乐节奏和节拍,掌握草原牧歌的演奏技巧。
3.学习协作演奏,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4.发掘学生的音乐才能,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1.能熟练演奏草原牧歌。
2.能正确理解和表达草原牧歌的情感和内涵。
3.能协作演奏,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草原牧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2.音乐教室配备的乐器(如钢琴、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3.音乐鉴赏课件和音频资料。
4.教师准备好的谱子、教材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其他音乐鉴赏课件,为学生呈现一些草原的美景和自然景观,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牧歌的传统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草原牧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二步:学习乐曲(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草原牧歌的基础知识,如曲调特点、音乐节奏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奏乐曲,让学生熟悉曲调和节奏,并逐步掌握演奏技巧。
3.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演奏,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步:个性创作(2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草原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个性化创作和表演,并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意和表现。
第四步:总结讲评(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演奏和个性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和点评,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和技巧,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质量和创作表现,以及听取学生对草原牧歌的反馈和理解,来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草原牧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并掌握草原牧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感。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425b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c.png)
《草原牧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研究《草原牧歌》这首著名的中文歌曲,了解和欣赏草原风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中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前期准备- 听歌环节:播放《草原牧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富饶。
- 讨论环节:与学生一起讨论对草原的印象,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特点和生活方式。
2. 研究歌词- 分段研究:将歌词分成几个段落,分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 曲式分析:让学生听歌时注意曲式结构,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歌曲欣赏- 合唱演练:分小组进行歌曲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 个人表演:鼓励学生个人选取自己喜欢的歌句,表演出来,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
4. 创作活动- 词曲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草原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或歌词。
- 舞蹈编排: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将歌曲与舞蹈相结合,展示给其他同学。
教学方法1. 听觉教学方法:通过听歌环节,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合作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唱和舞蹈编排等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3. 创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词曲创作和舞蹈编排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表现。
2. 成果展示:评估学生的歌曲创作、舞蹈表演和个人表演等成果。
教学延伸1. 地理知识:通过研究草原牧歌,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草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
2. 中文研究: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歌词,提高中文词汇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源1. 《草原牧歌》音乐录影带2. 《草原牧歌》歌词以上是《草原牧歌》教案的内容及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祝您教学顺利!。
草原牧歌-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草原牧歌-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d545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3.png)
草原牧歌-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牧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影响;2.能够正确演唱《草原牧歌》;3.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PPT;2.CD或音乐播放器;3.教学课件;4.乐器:小手鼓。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通过材料与图片,让学生梦游于神秘的草原。
引导学生自由想象、用词语来表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学习。
2. 音乐素材分析介绍《草原牧歌》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和歌曲内容。
通过音乐播放,让学生听出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3. 音乐活动与合唱1.学生模仿乐曲韵律,边拍打节拍,边唱第一段乐曲。
2.上述乐活动并进行角色分配,各个组成合唱团队,进行合唱练习。
通过体验合唱活动,学生能端正确理解合唱的意义及权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配合。
4. 课堂练习每组课堂表演合唱,寻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出并提供方案进行改进。
5. 总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学习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
巩固知识,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要点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2.手段多样,创造贴近生活、充满趣味的教学氛围;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取知识,通过合作精神提升能力,打开视野,培养真正的审美情操。
五、教学反思本课经过实验,几个要点依然没有达成预期。
但也为老师提供了改进措施。
比如灵活性,课堂要多让学生参与提问并奖励优秀回答。
带领课普及社交技巧等,使学生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并扩大他们的交际圈子。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方案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a2c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草原牧歌的产生背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草原牧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
(3)学会欣赏草原牧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草原牧歌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牧歌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牧歌的产生背景及特点2. 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3. 草原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4. 草原牧歌的欣赏与演唱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教师简要介绍草原牧歌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探究学习(1)教师播放草原牧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草原牧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进一步讲解草原牧歌的相关知识。
3. 欣赏与演唱(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草原牧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学生跟唱草原牧歌,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3)学生分组演唱草原牧歌,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草原牧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牧歌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后作业(1)收集草原牧歌的相关资料,了解草原牧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创作一首草原牧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演唱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草原牧歌产生背景、特点、代表作品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草原牧歌的欣赏和演唱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草原牧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草原牧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1bf8b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e.png)
草原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草原牧歌》的背景及作者,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草原牧歌》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们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草原的印象与想象,引入《草原牧歌》的话题。
可以让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习与感悟(20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阅读《草原牧歌》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a. 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b. 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是什么?它们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c. 你认为《草原牧歌》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和意义?3. 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整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可以写在黑板上,以方便学生参考和整理。
4. 提问与回答(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a. 故事中的草原风光给你什么样的感受?b. 故事中的人物是否与现实中的人有共通之处?你能否找到一些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c. 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对你有何启示?5. 进一步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拓展对《草原牧歌》的理解与感悟。
a. 你有没有类似于《草原牧歌》的体验或感受?请分享一下。
b.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你会怎样应对故事中的困境和挑战?c.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草原牧歌-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草原牧歌-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fdf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4.png)
草原牧歌-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
2.理解草原牧歌的唱法;
3.学会合唱草原牧歌。
二、教学准备
1.草原牧歌歌曲;
2.音乐教学PPT;
3.擦拭布;
4.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1.学生自由活动,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跳舞,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2. 正式教学
1.引入:引导学生讨论草原文化的特点,如自由、宽广、豁达、热情等,激发学生对草原牧歌的兴趣。
2.学唱草原牧歌:播放草原牧歌的乐曲,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和了解唱法特点,并带领学生学习唱法。
3.合唱演唱:老师分为两部分教唱,第一部分为韵律,第二部分为旋律,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并进行合唱演唱。
老师可以分别让男女生或不同组合做对唱。
3. 巩固练习
1.老师播放草原牧歌的歌曲,在原声伴奏下指导学生进行唱法练习和合唱演唱。
4. 课堂作业
1.学生可以选择草原牧歌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了解,并在作业本上进行总结记录。
四、教学时长
本次教学计划时长50分钟。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比如引导学生讨论、教唱唱法、进行合唱演唱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课堂上精力不足,有时没有将学生的错误指出,在重复练习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等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努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中实现更大的成长。
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四单元草原牧歌等
![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四单元草原牧歌等](https://img.taocdn.com/s3/m/62f69a2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c.png)
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四单元草原牧歌等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牧歌及其相关文化背景;2.学习草原牧歌的旋律和歌词,并能进行简单演唱;3.学会简单乐理知识,能简单分析草原牧歌的旋律结构和和声。
1.2 教学重点1.了解草原牧歌的文化背景和演唱技巧;2.学习草原牧歌的旋律和歌词,并进行简单演唱。
1.3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乐理知识,能简单分析草原牧歌的旋律结构和和声;2.掌握草原牧歌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说、看、手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理解草原牧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乐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黑板上展示草原牧歌的图片和录音,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草原的广袤和草原牧歌的美妙。
3.2 学习草原牧歌的旋律和歌词1.听、唱、跟读草原牧歌的旋律和歌词;2.分组进行合唱,加强节奏和和声;3.逐字逐句了解歌词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3.3 简单乐理知识学习1.带着学生几遍唱课文,了解旋律结构;2.用简单的语言和图表介绍旋律特点和和声;3.通过谱写草原牧歌的简单旋律或和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4 情感表达技巧掌握1.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牧歌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2.分组进行合唱,并进行评价;3.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对情感表达进行强化。
3.5 总结与延伸在课程结束前,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总结反思,回答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深入理解草原牧歌等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教学、试讲及组织唱诗比赛等方式进行评估。
主要评估学生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对草原牧歌的演唱能力等。
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听觉测试和演唱比赛等方式评估。
五、教学资源课件、黑板、录音、乐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
2、通过欣赏藏族民歌与蒙古民歌还有维吾尔族民歌,让学生更能了解藏族和蒙古族以及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以及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以及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并且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2、了解内蒙古民歌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的含义以及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
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
”(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1、首先播放《牧歌》
问题:当你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谈一下你对这首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2、(出示幻灯)
(1)、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2)、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3)、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3、给学生讲解关于内蒙古民族的生活风俗:
(1)如:奶茶、烤全羊等图片
(2)、播放“那达慕”影片
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3)、出示图片: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
每年阴历 3月21日为春祭。
4、播放马头琴独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且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音箱为梯形或长方形。
蒙饰有马皮,两根琴弦,音色独特,适合独奏、合奏和伴奏。
5、播放影片以及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感受马头琴演奏的特点。
6、播放藏族影片:朱哲琴《阿姐鼓》
问题-----你在影片当中看到了什么情景?(出示藏族图片)介绍藏族地理位置以及藏族的风俗
7、播放藏族民歌《遥望》
藏族民歌的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8、播放影片《布达拉宫》简单让学生了解雄伟的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
9、播放影片《塔尔寺磕长头的藏族人》,简单让学生了解藏族人的宗教意识浓厚,他们通过磕长头来乞求平安幸福。
二、比一比,赛一赛,听音乐,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分别播放蒙古歌曲、藏族歌曲和维吾尔族歌曲)通过听辨三个民族的民歌,让学生们更好的来了解这三个民族民歌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三、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系------我国现代许多流行歌曲借鉴了民歌的元素和风格,采用了现代新的形式,来反映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四、练习(一):
1、蒙古族民歌分哪两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1)、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2)、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2、你能说出藏族民歌的特点吗?
藏族民歌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3、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4、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复习巩固:欣赏(出示乐谱)并跟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
小结: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蒙古民歌、藏族民歌,学生们了解了内蒙古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以及蒙古人民的生活风俗,在欣赏藏族民歌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并且了解了藏族代表乐器马头琴的构造以及演奏特点,随后学生通过影片欣赏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藏族人民在塔尔寺磕长头等等一些生活风俗,让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使他们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草原牧歌》
教
案
乌鲁木齐市七十六中学: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