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幼儿园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幼儿园班级管理》复习资料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计30分)1、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反了( )A、实践性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2.下列哪种情况不应成为教师对幼儿的态度A、关心、爱护学生B、成为朋友C、幼儿做错了就批评D、经常鼓励、表扬学生3.为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班级环境,做好班级消毒工作,幼儿园对幼儿使用毛巾应()消毒一次,用1:500的84消毒液浸泡5--10分钟A、每周B、每日C、每月D、每季4.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A、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B、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5、新入园的幼儿最主要的心理倾向是()A、喜悦B、悲伤C、愤怒D、焦虑6、我国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称为()A、教师B、阿姨C、保育员D、保姆7.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秩序地进入特定区域活动而设计制作的卡片,称之为()A、通行证B、进区卡C、标示卡D、身份证8、为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班级环境,幼儿园应安排多样的体育锻炼内容,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
A、2B、1C、半D、39.为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班级环境,做好班级消毒工作,幼儿园教室应()开窗通风,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A、每日B、每周C、每月D、每季10、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A、服务社会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幼儿园创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幼儿园接待新生的物质环境要,有丰富的玩具,具有儿童气息。
2.简单的幼儿信息登记,一般需要认真核查并填写幼儿、出生年月,幼儿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docx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冃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同学,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口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 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 •班主任素养是指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发挥作用所应具备的素质水平。
6•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7•观察法是指教师在口然的状态下,有冃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的方法。
8•谈话法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与学生交谈而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
9•曲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有力助手。
10•班规是指学生对教室行为(教室行为:在这个班级里的学生发生的所有事)的规定,是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包含了许多学生平时在班级屮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可用引导学生个人的行为举止。
□•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徳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12•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就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来达到有效学习的冃标。
13•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即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14•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版规、班纪为内容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15•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体、围绕主体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班级管理复习题
作业一第一题:选择题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A 班主任、学生、环境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C 空间、时间、资源D 设计、实施、评价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A 设计、实施、评价B 计划、组织、实施C 组织、协调、控制D 备课、上课、考察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A、教育工作B、专门性的工作C、教师的兼职工作D、思想教育工作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A、个性B、社会性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D、统一性5、班级组织属于(A)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自愿选择的组织D、统一要求的组织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A、1959年11月20日B、1989年11月20日C、1990年8月29日D、1992年4月1日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A、生存权B、发展权C、受保护权D、参与权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A、1990年B、1992年C、2001年D、1996年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C、向革命先锋学习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校长D、班主任第二题:填空题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
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协调者和领导者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协调各种教育力量1.组织教师集体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3.组织班委会工作5.班级管理的功能(p13)一、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二、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2、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
3、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6.班级构建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 第二章复习要点
第二章班级组织常规管理主要内容1、班级及其组建方式2、班集体及其组织机构3、班级管理及其内容(1)班级环境建设(2)班级制度建设(3)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一、班级1、含义: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
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基本特征: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班级≠班集(体)班集体:有一个领导核心、有一定纪律和舆论约束,能以一定价值观为导向、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
二、班集体组建1、班级的划分(分行政班)分班的依据P3-42、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带班)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风气是班级成员的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班级成员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意识、情绪状态、价值倾向和行为取向等。
)三、班级管理 P2(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1、含义: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各项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2、类型:经验的班级管理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经验的班级管理:没有获得相关理论知识,依赖指令、他人的模仿、实践盲目摸索,表现为依靠被赋予的权力和维持纪律来实施。
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上级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按照规律性认识,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工作,学生既能保持组织的秩序状态,又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泰罗的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古典管理学派3、行为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需要动机激励学派、斯金纳的强化学派、关于人性的学派、领导行为学派即管理方格理论。
)领导行为学派(管理方格理论)横轴表示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关心程度;纵轴表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关心程度;坐标交叉点表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类型。
9.9型最佳型班级管理;5.5型均衡;1.1型最劣型;9.1型是工作型;1.9型人际型。
班级管理复习题
1、班级管理过程的三要素是_______、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2、班级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是设计、_______、评价。
3、组织目标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_______。
4、小学班级的_______一般由5-7人组成。
5、小学班级班干部职位一般设有:班长、_______、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_______和劳动委员。
6、有研究者把奖励分为三类,分别是:_______、表扬、奖赏。
7、晨会活动的特点为:简短、_______。
8、班级主题活动形式选择的原则是:适合性、_______、趣味性和多样性。
9、班主任对_______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非常重要。
10、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途径主要有:参与家长学校的工作、_________、家访。
11、组织目标从时间上分类,可分为近期目标、__________和远期目标。
1、班级组织建设,从静态方面看包括____________、组织规范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
2、操行评定的主要内容有:道德品行、 ___________、身心健康。
3、操行评定原则有: 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公正、客观、 ____________。
4、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课堂管理进行个别指导等。
5、班级管理培养思想中应体现培养“现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四个学会”,即____________、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6、班级管理目标设定应以班级实际情况为依据,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的特定发展情况为依据。
7、目标的特性为:预期性、 ____________ 、主体性。
8、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和人际吸引型。
9、少先队组织具有____________、群众性、自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题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1、最早设计班级组织的是17世纪的夸美纽斯2、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刺激的是19世纪初期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
它是由贝尔和兰卡斯特倡导的。
3、适应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活动以美国为中心开始活跃起来。
这个活动有两个方向:一是编制上的改革方案,二是教学上的改革方案。
4、根据儿童能力的个别差异改革班级编制的代表是哈利斯在圣路易创始的“圣路易编制法”。
5、从教学法角度改造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的代表是1898年创始的“巴达维亚法”。
6、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著名的“曼海姆班级编制法”,打破了传统的单凭年龄作为分班编制唯一标准的思想束缚,视儿童能力来编制班级。
7、道尔顿制:是帕克赫斯特创始的,因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市中学实施而得名。
它是以将学校还原为一个使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条件起实际作用的场所为宗旨的。
它以自由与合作为根本原理。
这里所谓的“自由”是指儿童按照自定步调(速度)学习一定的学科,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束缚,能兴趣盎然地持续学习。
所谓“合作”,换言之,指的是团体生活的相互作用。
8、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改善传统教授法几乎不顾及每个儿童本身特点的弊端,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的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9、耶拿制:是在耶拿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彼得森主持,在1924年以后实施的。
其根本思想是,真正的国民学校必须是人类最高的“生活共同体”的缩影。
耶拿制的特色是,废除原来分年级的班级,将全校儿童分成三个团体。
其主导观念是,在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学年制班级中,个人是教育的中心。
10、班级团体的特性(1).班级团体是针对学校教育这一社会制度编制的,其目标、内容的架构是由外部演绎决定的。
(2).班级团体的目标是儿童自身的发展。
(3).班级团体为了实现其目标,要接受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而不是以儿童的好恶为准。
班级管理考试复习材料
班级管理考试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小学班级管理:P14是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
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2.(小学)班级:P5是小学的基层教育组织。
它大致由6岁至12岁的少年儿童、同一年龄段上数十位学生固定地组成,班额一般认为45人为宜。
班级是儿童学习和生活共同体,儿童的生活场所。
3.(小学)班主任:P5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他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4.管理:P9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5.班级管理:P10班主任对班级所实施的管理,是对班级组织的领导工作。
他在班级组织中发挥管理的作用,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6.正式组织:P38—39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有管理的体系,有成人的领导,有相对独立性。
7 .非正式群体:P49它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
8.目标:P75是有个体、群体或组织对所从事的某一活动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
9.(小学)班级管理目标:P75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教育活动目标,从本班实际出发确定的班级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
10.学校教育目标:P76是针对特定学校的整体,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11.组织目标:P95是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班级组织成员的共同期望和要示。
12.班级组织规范:P97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13.班级制度:P98(以个班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班级规章制度。
)指以文字形式表达的行为规范,用以指导、约束班级成员的言行,协调、维系班级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幼儿园班级管理》复习资料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计30分)1、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反了( )A、实践性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2.下列哪种情况不应成为教师对幼儿的态度A、关心、爱护学生B、成为朋友C、幼儿做错了就批评D、经常鼓励、表扬学生3.为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班级环境,做好班级消毒工作,幼儿园对幼儿使用毛巾应()消毒一次,用1:500的84消毒液浸泡5--10分钟A、每周B、每日C、每月D、每季4.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A、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B、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5、新入园的幼儿最主要的心理倾向是()A、喜悦B、悲伤C、愤怒D、焦虑6、我国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称为()A、教师B、阿姨C、保育员D、保姆7.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秩序地进入特定区域活动而设计制作的卡片,称之为()A、通行证B、进区卡C、标示卡D、身份证8、为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班级环境,幼儿园应安排多样的体育锻炼内容,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
A、2B、1C、半D、39.为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班级环境,做好班级消毒工作,幼儿园教室应()开窗通风,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A、每日B、每周C、每月D、每季10、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A、服务社会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幼儿园创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幼儿园接待新生的物质环境要,有丰富的玩具,具有儿童气息。
2.简单的幼儿信息登记,一般需要认真核查并填写幼儿、出生年月,幼儿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知识点汇总一、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班级的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班级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二、班级组织的形成的三个阶段1.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在建立班级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
因此学生还不能公然地反对班主任和教师,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是同学之间的矛盾。
(1)第一个时期是班级刚刚形成时,同学们对新的环境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疑虑;(2)第二个时期是小团体形成期。
2.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在小团体稳定下来之后,学生们就想在班级中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各种要求。
他们的需求往往与团体的要求发生冲突。
(1)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2)第二个时期是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3)第三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
3.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当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团体要求是,班级内部的矛盾就转为团体构架内个体属性间的矛盾。
(1)第一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2)第二个时期是个性矛盾期。
三、班级组织的机构:班级组织的基本成员有班主任、教师和学生。
1.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如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学习者、受教育者等角色,可相互转化。
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如教师通过上课与学生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
4.班级组织的规模:不宜过大。
四、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五、班级组织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什么是班级管理
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复习资料1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运用指导、组织、督促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班级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地职能活动2、课堂管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但特点、课堂教学也有与其它管理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的管理是动态管理(2)。
,课堂管理具有过程性。
(3),课堂教学管理具有临时性,上课开始,下课结束。
3、二、管理的作用(一)管理的组织作用(二)管理的促进作用(三)管理的协调作用(四)管理的维持作用(五)管理的教育作用4、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学设计和班级工作目标•组织:体现在班级的建立以及班级的组织活动上•指挥:即指令导向•协调: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激励•控制:体现在教学中就是约束5、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职责有那些1、管理教师自己,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管理好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3、管理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4、管理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6、、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那些心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三)教学组织的构成,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四)激励策略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性7、如何消除中学生的其逆反心理• 1.转变教育观念•2.加强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与沟通• 3. 唤醒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4.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8、如何消除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1、正确评价学生•2、正确看待学生的爱好、兴趣•3、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4、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9、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互相信任是师生心灵沟通前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教育科研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的法宝•心理观察是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的法宝10、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二)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生(三)改变评价方式,采用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四)教师要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五)准确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六) 积极倾听并接纳学生合理的意见和见解11、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有用耐心善于引导用2、教师要以身示爱,让爱永驻心间3、让和谐的同学关系从小事起步4、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同学关系的教育5、了解学生的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同学有纯真积极向上的感情12、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1、倾听•2、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3、摆正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
《班级管理》复习要点
1.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我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雏形。
2.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预期性,指向性,主体性,社会性,层次性,可行性,集体性。
3.班级管理的任务:1,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组织建设2,组织好班级教师集体和班级家长集体班级日常管理3,落实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活动管理4,做好班级常规工作。
班级教育力量管理4.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5.班级管理的原则:①方向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②全面管理原则【指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③自主参与原则【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主导作用。
】④教管结合原则【指把班集体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管理的工作,辩证的统一起来】⑤全员激励原则【指激励全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⑥平行管理原则【指管理者计通过对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6.班级的日常管理内容:①班级制度环境管理a考勤制度,b课堂学习秩序,c考试管理。
②班级布置环境管理a教室布置【教育性实用性个体性艺术性主体性针对性】b教室布置内容与操作听c班级座位编排【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互补性原则智力能力环境性别互补】【灵活性原则】7.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8.班级组织建设:①班级组织建设的意义; A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效能,B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C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D有利于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A组织目标B组织规范C组织机构③班级组织建设的一般过程:A松散的班集体过程B形成稳定班级组织阶段C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班集体阶段。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班级管理A卷答案一、填空题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自我管理2.我国幼儿园有双重任务,即为______服务、为_____服务。
孩子;家长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________”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自我控制4.双因素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于五十年代提出的。
赫茨伯格5.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
弗鲁姆6.园长对全园的教育工作的把握和控制,要以有目的有计划的______为基础。
定期检查7.“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的。
马斯洛8.确立了蒙养院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合法地位的文件是1903年颁布的_______。
《奏定学堂章程》或者癸卯学制9.1911年,泰罗出版了他的管理学专著_______,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科学管理原理》10.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的是德国学者_______。
韦伯11.班级管理是一种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目的;计划12.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______________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教育管理二、名词解释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2、品德认识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3、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建立并维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种种规范,它们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的人员与岗位责任等,一般以教育方针、政策及具体的法规、章程、准则等体现出来。
4、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各种规章、条令、程序所组成的条文及其执行系统、行为模式。
班级管理复习提纲
*绪论一、1、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夸美纽斯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中国采用班级组织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定义: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一)班级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二)班级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三)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四)班级是稳定的正式群体4、班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件要素——教师与学生(主体)、教育场地(必要场所)、教育资料(根本保证)等;软件要素——班级目标(德智体美劳、学生个性发展)、组织结构(班主任、班委会、各种小组)、班级活动(日常性和阶段性班级活动)、班风班纪(重要标志)、人际关系等(马卡连柯的理论)。
5、班级的特点:(班级有什么特点?)(一)学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使学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基础。
班级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能更好地约束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二)依赖性——班级是由未成年人组成的组织群体,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心理面貌还不稳定,思维还带有片面性,考虑问题也不那么全面。
因此,在实行学生自治自理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当“幕后指导者”,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三)教育性——班级教育活动蕴含着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重因素,能满足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好奇、求知、联想、创造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能为他们释放天性、活跃思维、磨练意志、展示特长、追求发展提供舞台,也是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社会性——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班级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社会体系,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为特征的教育社会。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一、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或班主任对一定规模的学生集体进行组织、
管理和教育指导的活动。
它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
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个
人发展、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以及学校的整体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班级管理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
2.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
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班级管理策略
1. 设立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责和行为规范,学生应遵循规章制度并自觉履行。
2. 班级活动组织:组织班级活动,如班级会议、文艺演出等,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3. 建立班级文化:培养班级特色和班级精神,通过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等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4. 行为引导和奖惩措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及时表扬和奖励好的行为,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
5.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班级管理技巧
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做好班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及时向学生宣传和解释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自觉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选择10分 填空 10×4分=40分 简答4×5分=20分 实操:设计主题班会2×15分=30分)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1、 重要他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 重要他人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及对个人的品质、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
3、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是有青少年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其年龄特点决定的。
4、 教育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而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最关键的成长阶段,是人的一些重要品质的关键期。
5、 学生的生理、心理在这一阶段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班主任是其主要的管理者。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了解学生的程度最深;而且由于学生所具有的向师心理,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同时强有力地影响着班里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全面了解学生的意义1、 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2、 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教育目标的前提;3、 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需要;4、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1、 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2、 家庭环境家庭的道德环境——指家庭的道德风貌,包括成员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诸方面。
家庭的智力环境——指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智能水平,以及尊重知识、渴求知识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家庭的生活环境——指物质生活条件和环境气氛。
家庭的特长环境——之家庭主要成员甚至全家共同拥有的爱好、特长,如音乐、绘画、体育、科技制作等。
3、 社会环境——包括时代大环境、国内大环境、社区环境。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影响。
4、 学校环境5、 人际环境——及人际关系。
深入研究学生的方法1、 观察法——①自然观察;②固定时间观察;③特设情景观察。
2、 资料分析法3、 谈话法——①商讨式;②点拨式;③触动式;④谈心式;⑤突击式;⑥渐进式。
4、 调查访问——①开调查会;②访问;③问卷式(正误式/是否式问卷、选择式问卷、排列式问卷)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1、 班主任对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负有主要责任。
班主任应加强日常管理,把抓好学生的学习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
2、 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抓好课堂记录、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效的地完成各项作业等。
①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有效、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②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③ 要加强课堂管理,因为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④ 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班级总结评比1、学期操行评定——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工作,一般从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个人心理品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
操行等第分优、良、中、差。
通常,先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评定;然后,由班干部对每个同学进行评定;最后,班主任对学生作总的评价。
2、三好学生评定——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操行等第优秀,学习成绩、体育成绩符合学校规定。
评定三好学生,应由班级学生民主推荐,赞成票不低于70%,任课老师也可推荐。
3、优秀学生干部评定——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为同学服务,为多数学生拥护的班、团干部以及课代表和小组长,学习成绩、体育成绩符合学校规定。
一般每个班级可评定1—2名。
处理偶发事件注意:1、要控制情感,沉着冷静;2、要了解情况,掌握分寸;3、要依靠集体,尊重学生。
具体做法:1、利用教育机智,疏导偶发事件,防止偶发事件继续蔓延并产生不良后果。
2、分析事件真相,弄清事件原因,以便正确处理偶发事件。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坚持整体问题当场处理、局部问题个别解决、个别问题悄然处理的原则,控制局面,缩小影响。
4、协调关系,巩固效果,应让学生吸取教训,避免以后类似的事情发生。
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注意: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2、符合教育科学原理具体做法:①通过榜样示范行为规范②通过活动养成行为规范:各种班级活动③通过考核强化行为规范:操行评定④通过环境陶冶行为规范⑤通过教学渗透行为规范教育:通过科任教师基本方法1、行为练习法: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行态,通过简单重复、模仿、有意练习等训练,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指导的最基本方法。
主要特征:强调实践2、活动教育法:教育者根据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内容精心创设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自我体验,逐渐完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方式:①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过程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关心集体、互相帮助等行为;②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主题班会、文艺活动等)进行锻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劳动、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进行锻炼。
3、环境陶冶法: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环境中积极的教育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行为举止日益完善的一种方法。
4、品德评价法:运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形成的方法。
方式:奖励、惩罚、操行鉴定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1、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偏离日常行为规范的不正常行为,主要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心理困扰等方面不正常的行为。
2、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①学习方面:由于智能方面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而引起的怠学、厌学、弃学、行为,如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交作业,考试紧张,考试作弊等妨碍有效学习的态度、动机、习惯等。
②品德方面:指不遵守社会行为准则或群体行为规范的越轨行为。
如:偷窃、与异性不正当交往、离家出走、逃课、上课迟到早退、有攻击行为、不服管教、违反课堂秩序、说谎等等③情绪、性格方面:指由于无法有效解除内在冲突、挫折及焦虑,从而导致心理或情绪方面的困扰与行为,但都并未违反有关规范或纪律。
如:疑心妄想、忧郁悲观、焦虑、自卑、嫉妒等;不良性格特征如:乖僻任性、倔强、狭隘、过分逞强逞能、对立、攻击、自我中心、丧失热情等等。
④习惯性、病理性:指不良习惯或有身心障碍的行为。
表现为口吃、吮吸手指、多动症、厌食症、歇斯底里、失眠、抑郁等等。
3、问题行为形成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主观原因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1、解冻期:解冻过程实际上是对个人的思想和各种因素的重新认识和安排,从而使他看到行为改变的必要性。
解冻的目的在于激励个人开始正视改变。
①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了情绪,给他们反复讲道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特点,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动机及原因,分析起产生的根源是错误思想的支配、外界环境诱发还是心理障碍。
③把奖赏与愿意改变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破坏原有的标准,习惯与传统,建立新的行为标准,使其逐渐接受并理解新的行为标准。
2、改变期:即改变过去的行为模式。
①热情关心、分外爱护,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学生。
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欺负他们对照自己的言行,找出差距并努力赶上。
②克服问题行为的错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帮助,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取得各方面的配合。
既要肯定其优点和进步,又要抓住他们转变的有利时机做好行为的转化工作。
③允许他们犯错误并改正错误。
转化工作不可能一日完成,还会有反复的可能。
班主任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消除其环境中的诱发因素,并培养他们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3、稳固期:指新的行为模式已成为习惯化行为①要注意新行为的强化方式②要公平对待克服不良行为后的学生③若发现有深度问题行为,经一般矫正无法完成时,还要在其配合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注意:对被矫正者的利益应给予绝对的保护。
班级公约(重)——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等。
1、早到卫生要做好,早读不要荒废掉;2、一日三操认真做,持之以恒保健康;3、课前准备要充分,学习用品需备齐;4、课堂争取效率高,复习预习不可少;5、作业认真独立做,订正错误及时交;6、各项活动爱参加,全面发展素质高;7、见到师长要问好,对人对己有爱心;8、诚实勇敢又耐挫,团结协作最重要。
班级规范的作用——班规融入了班主任特有的教育理念;班规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
班规的制订与执行1、如何制定班规——①制订班规不能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②制订班规应体现民主性、规范性和发展性2、如何执行班规①解读班规(前提);②重视检查和评比(关键);③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④协调班级教育环境。
班集体建设目标分类①范围划分:个体和群体②层次划分:班级总体和分项③内容:教育、管理和组织④时间划分:长期(所有学年)、中期(一个学期/学年)、近期(一个阶段)班集体人际关系基本特征:丰富性、开放性、协调性、相融性、参照性教育价值:1、涵育人文精神;2、丰富成长环境;3、优化教育过程;4、促进集体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班干部1、摸清班干部的思想脉搏;2、培养学生当干部的热情;3、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4、支持、鼓励并发挥班干部的特长:放手不放任。
班级活动1、定义: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全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2、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活动等。
3、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4、三者关系: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合乎目的的变化;受教育者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教育者只有通过教育影响才能把教育目的落实到受教育者,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
5、意义: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6、特点:①活动主体的差异性:强调主体是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等方面②活动性质的自愿性:教师加以诱导③活动内容的广泛性:根据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④活动形式的灵活性。
7、组织原则:①方向性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巩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塑造良好的个性②整体性原则:班级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活动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综合的,不是孤立的。
同时,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