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 1教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高山流水》优秀教案

《高山流水》优秀教案

《高山流水》优秀教案《高山流水》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山流水》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山流水》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晋国奉命抒情坟墓友谊心急如焚如泣如诉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催人泪下一见如故高山流水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

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板书)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

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

抽生读。

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

(琴艺高超)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

(第2段)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直都没找到知音)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_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_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_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摘要:巍巍乎若泰山志流水洋洋乎若江河3、想像乐曲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海等)、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容)老师伯牙鼓琴志清风,巍巍乎若泰山志流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摔琴谢知音选《警世通言》明冯梦龙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童跟定复进谷口、学生新词能借助释和译懂课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熟基础上背诵课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明白高山流水含义感受朋友相理、相欣赏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重学生能凭借释和工具通、懂课容基础上背诵积累.难感受朋友相理、相欣赏纯真友情老师相应课件、《高山流水》乐曲学生、通课按课要预习课,并凭借释和工具理下列词()鼓()方(3)志()善哉(5)巍巍(6)少选(7)洋洋(8)破琴(9)绝弦(0)复、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诗句、名言3、有条件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故事、谈话导入知音、学们我们每人都有朋友人有朋友孩有朋友请你说说己朋友(学生交流)、朋友这两虽然普通但它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不亦乐乎;李白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心则是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人成志道合、相欣赏朋友朋友又有了新名叫知音(板)3、说起知音历有千古流传故事今天我们就起学习板 6、高山流水说明教学开始从普通话题朋友入手重温古人朋友论再引出知音词这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也下学习确立了主线二、疏通课初识知音、学习古首先要准、顺己先看试着出节奏、教师示朗学生再伯牙鼓琴钟子期听方鼓琴而志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而志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世无足复鼓琴者3、回顾疏通古方法借助释懂每句;系译矫正己对古理;学交流讨论、组合作学习(组成员轮讲、补充)5、班级交流6、师生合作(教师译学生相关古)7、提问课讲了谁和谁故事?(板伯牙、钟子期)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期晋国上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著名琴师钟子期春秋战国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樵夫说明教学古必须让学生熟课掌握言节奏感因教师(或录音)很有必要;有关言学习已有数次疏通可以通组合作学习完成三、探究感受知音喜、是晋国赫赫有名琴师是楚国山野砍柴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起成知音呢?(交流音乐)、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句子(学生交流、板)志高山巍巍乎若泰山志流水洋洋乎若江河3、想像乐曲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海等)、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容)老师伯牙鼓琴志清风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老师伯牙鼓琴志细雨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老师伯牙鼓琴志炊烟学生善哉乎鼓琴()乎若()B、桌对说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心理活动伯牙与钟子期不认识他们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当伯牙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钟子期暗暗赞叹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高山伯牙暗暗惊讶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流水伯牙暗暗欣喜5、根据刚才练习己完整地想像当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情景(提示什么、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想什么等)()桌对讲()全班交流抽~复述其他评说明单元重训练项目是创造性复述课作打头教师有必要作细致指导了降低难环节设计了两辅助想象题想象弹琴容、想象两人心理活动再让学生完整地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复述难也就迎刃而了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痛、次巧遇两人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知音他们约定年再相会二年当伯牙如期到汉阳江口得到是钟子期病故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遗言把坟墓修江边他要地听先生琴声这是种何等凄美相会呀、伯牙到墓前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哀伤(出示)(伯牙)盘膝坐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笑而散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摸样心里会是怎样番滋味呀?(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唯知音已世上再无懂琴人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世无足复鼓琴者(出示并齐)士知己者死伯牙知己者绝琴这是种何等深厚情谊说明环节通情景再现、补充感悟伯牙失知己无边孤寂和痛苦绝望悲凉心情体会人生得知己珍贵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谊、根据这动人故事人编写了首样动人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伴着这曲动人《高山流水》我们再齐这美丽动人故事、千年高山流水已成知音代名词了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感悟了呢?(出示)知音是知音是知音是(可以用己积累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诗句、名言表达己对知音理也可以用己话说;根据己能力选择数量)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难觅当我们有朝日遇到了知音定要珍惜说明感悟全基础上理高山流水含义懂得知音难觅要珍惜友谊另外通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理再次提升情感及认识附板6 高山流水知音伯牙钟子期志高山巍巍乎若泰山志流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摔琴谢知音选《警世通言》明冯梦龙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童跟定复进谷口见丘新土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世人聪明死神灵应愚兄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山左山右黎民姓不问行住远近闻得朝臣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放祭石台上盘膝坐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取乐具故长笑伯牙道原如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老伯听锺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忆昔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访不见知音人但见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欢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君死伯牙衣夹取出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惊问道先生何摔碎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如可怜可怜。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

2.乐曲赏析:感受《高山流水》乐曲的美妙。

3.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重点、难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完成“学案”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一)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1.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课件展示)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读了这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这一组词让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一见如故琴艺高超高山流水2.“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3.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4.高山流水不仅是美景,它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检查小组预习情况,汇报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汇报)2.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生:俞伯牙、钟子期。

(板书)师:两个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生: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钟子期,他们结为知音。

师:谁是谁的知音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板书:知音)3.你们知道“知音”的意思吗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4.那伯牙、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高山流水》教案课程

《高山流水》教案课程

《高山流水》教案课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山流水》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高山流水》的作者和背景。

2.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

3. 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和句式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背景、结构和修辞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式的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高山流水》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古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分析: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式的练习。

5.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词汇和句式练习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高山流水》古诗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3. 词汇和句式练习材料。

4. 小组讨论指导。

教学时间:1. 导入和讲解:15分钟2. 分析和练习:30分钟3.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读《高山流水》这首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和收获。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高山流水》与其他古代诗篇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艺术欣赏:欣赏《高山流水》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文化探索:探讨《高山流水》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高山流水》教案课程

《高山流水》教案课程

《高山流水》教案课程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高山流水》教案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古琴音乐《高山流水》展开,介绍古琴的历史、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背后的故事。

1.3 课程安排本章分为四个课时,分别为:古琴简介、音乐特点、演奏技巧、故事分享。

第二章:古琴简介2.1 课时安排本课时为1课时。

2.2 教学目标了解古琴的历史、结构和演奏姿势。

2.3 教学内容介绍古琴的起源、发展历程,古琴的结构(琴弦、琴身、琴桌等),以及正确的演奏姿势。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提问,评估学生对古琴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音乐特点3.1 课时安排本课时为1课时。

3.2 教学目标分析《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

3.3 教学内容分析《高山流水》的曲调、节奏、音色等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美。

3.4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高山流水》音乐特点的认知程度。

第四章:演奏技巧4.1 课时安排本课时为1课时。

4.2 教学目标学习《高山流水》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古琴演奏水平。

4.3 教学内容教授《高山流水》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弦法、节奏等。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4.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演奏和提问,评估学生对《高山流水》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5.1 课时安排本课时为1课时。

5.2 教学目标了解《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增强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理解。

5.3 教学内容分享《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传说故事,以及古琴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5.4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5.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高山流水》故事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音乐欣赏与分析6.1 课时安排本课时为1课时。

《高山流水》教案设计

《高山流水》教案设计

《高山流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

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板书)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

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

抽生读。

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着,找找。

(琴艺高超)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

(第2段)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直都没找到知音)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琴艺高超,始终)6.从“琴艺高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始终”你有什么体会。

7.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齐读。

(二)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高山流水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1.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古琴文化及琴曲《高山流水》的背景知识相对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拓展;
2.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仍有待提高;
3.学生在写作方面,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尚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欣赏和表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高写作水平。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友谊、理解与欣赏等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重点词语、句子,解读琴曲《高山流水》的文化内涵。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4.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的伯牙和子期是如何成为知音的?
b.你认为知音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感悟友谊、理解与欣赏等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以下是我的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伊始,通过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同时,展示古琴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琴的构造,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自主阅读与古琴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及演奏技巧,拓宽知识面。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教案主题:高山流水教学目标:1. 了解高山和流水的特点和意义;2. 培养学生欣赏高山流水的能力;3. 掌握描述高山和流水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与高山和流水相关的汉字和词汇;2. 提升学生欣赏高山流水的能力;3. 培养学生表达和描述高山流水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高山和流水的美景;2. 指示词卡片,包括描述高山和流水的词汇;3. 笔、纸和其他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高山和流水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高山流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高山和流水的特点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这一主题的重要性。

Step 2:词汇学习1. 教师呈现指示词卡片,包括描述高山和流水的词汇(如壮丽、雄伟、奔腾等),并解释词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模仿并记忆这些词汇。

Step 3:欣赏和描述1. 教师再次展示高山和流水的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欣赏。

2. 学生用所学词汇自由地描述他们眼前的高山和流水,教师可提供必要的语言指导和帮助。

3.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描述,增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Step 4:创作活动1. 学生根据自己对高山和流水的想象和理解,自由地绘画或写作。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自己心目中的高山流水景象,或是写下对高山流水的感受和想象。

3. 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表扬。

Step 5: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欣赏和描述高山流水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Step 6: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诗歌和音乐欣赏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

2. 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摄像或摄影设备拍摄和记录他们身边的高山流水景观,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体验。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描述和绘画中所展示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最新《高山流水》教学设计-word文档

最新《高山流水》教学设计-word文档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晋国奉命抒情坟墓友谊心急如焚如泣如诉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催人泪下一见如故高山流水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

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板书)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

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

抽生读。

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

(琴艺高超)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

(第2段)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直都没找到知音)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琴艺高超,始终)6.从“琴艺高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始终”你有什么体会。

7.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齐读。

小学语文《高山流水》教案

小学语文《高山流水》教案

小学语文《高山流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高山流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友谊的可贵和忠诚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高山流水》是一篇描绘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的故事。

故事通过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伯牙心中的高山和流水,展现了两人心有灵犀的友谊。

2.2 生词和短语:学生需要掌握的生词和短语有:高山、流水、伯牙、钟子期、友谊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细节。

3.3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伯牙和钟子期友谊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如:为什么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好朋友?他们的友谊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伯牙和钟子期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思维。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评价与反馈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5.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法、表达和思考能力。

5.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

6.1 课文文本:提供《高山流水》的全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6.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课文高山流水教案

课文高山流水教案

课文高山流水教案第1篇:课文高山流水教案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1.解题:“高山流水”指代什么?“知音”又指什么?结合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2.结合课题和最末一段,提出疑问。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通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特别是“捺”字的读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1.结合课后2题,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提出疑问: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自己的知音?伯牙得子期赏识后,为什么激动不已?(2)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5~7段,勾画描写子期和伯牙的神态、语言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交流。

(4)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1)提出疑问:为什么钟子期要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边,听伯牙的琴声?伯牙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进而把琴摔得粉碎?(2)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8~12段,勾画感受最深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交流。

(4)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1.自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如果来到碎琴山,登上古琴台,你会说些什么?2.交流。

3.积累本课词语,完成课后第3题。

参考资料俞伯牙诗两首其一忆昔去年秋,*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三尺瑶琴为君死!其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第2篇:高山流水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

《高峰流水》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复习稳固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要点词句,认识课文内容,领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诵,品尝语言文字,领会思想感情。

2.乐曲赏析:感觉《高峰流水》乐曲的美好。

3.剖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课文内容,领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感觉友情的难得、知己难求。

要点、难点:抓住描绘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领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觉友情的难得、知己难求。

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达成“教案”教课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状况,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一)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1.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峰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同读读吧!(课件展现)海不扬波气吞山河烟波浩渺(读了这一组词你忧如看到了什么呢)琴声哭泣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这一组词让你领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一见如故琴艺高明高峰流水2.“高峰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日要学的课题,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一课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3.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4.高峰流水不单是美景,它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蔽着一段动人至深的故事。

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认识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认识粗心。

1.检查小组预习状况,报告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报告)2.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生:俞伯牙、钟子期。

(板书)师:两个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峰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生:俞伯牙经过一曲《高峰流水》碰到了钟子期,他们结为知己。

师:谁是谁的知己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己(板书:知己)3.你们知道“知己”的意思吗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吧!(知己、贴心朋友的代名词)4.那伯牙、子期是如何成为知己的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高山流水》教案1

《高山流水》教案1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1、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读了这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这一组词让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一见如故琴艺高超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吧!)板书--读课题。

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2、生:俞伯牙、钟子期。

(板书)3、师:两个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板书:知音)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板书:知音)知道知音的意思吗?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4.那伯牙、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二段,你对俞伯牙有哪些了解呢?2、作为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想找到一位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寻找知音的不容易。

请把它找出来作上记号4、这一段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遗憾说明俞伯牙的内心怎样?给始终换一个词语(一直)说明时间怎样?(很长)从这个词语当中你又体会到什么?5、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然“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心情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高山流水》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学习内容分析:1、细读课文,理解“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等词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品读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学生学情分析《高山流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

课文以高山流水为线索,对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进行了描写,很感人。

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从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其次是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课文用“按捺不住”、“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等等的描写表现伯牙遇到知音后那种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用“失声痛哭”、“噙着眼泪”、“长叹”等描写则表现伯牙痛失知己后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懂得应该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一、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二、出示学习目标三、“遇知音”精讲精练(小组展示及体会)四、“痛失知音”精讲精炼五、拓展延伸六、课堂反馈七、布置作业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具体目标:1、细读课文,理解“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等词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品读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流程:1)、自学质疑: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说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由于古今中外词义和句式的差异,课文通过注释和译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对照译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77年,美国发射了一艘“旅行者号”无人宇宙飞船,它的任务就是去茫茫宇宙寻找外星人。

飞船上有一张金唱片,一直在太空中循环播放,它记录了地球上的各种信息,为的就是吸引外星友人,其中就有一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那么“高山流水”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什么能名扬海外,流芳百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高山流水》。

(揭示课题)
2.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读吗?再次放声自由读古文。

二、反复朗读、读通课文
1.师:高山流水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曲古筝曲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俞伯牙、钟子期)
2.古文讲究节奏美。

请你再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来。

3.教师指导朗读:难句指导: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学习古文
1.回顾学习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2.用上述方法学生个体自学古文。

3.小组合作学习。

4.大组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四、研读课文,批文入情
1.为什么人们把钟子期称为俞伯牙的知音?从文中找一找有关语句说一说。

俞伯牙钟子期
志在高山若泰山
志在江河若江河
2.琴声变幻无穷,钟子期竟能感应得丝毫不差,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话后怎么感叹?这里有三个句式,能选择一个说一说吗?
说话:①俞伯牙叹道:“。


②“。

”俞伯牙叹道,“。


③“。

”俞伯牙叹道。

3.拓展想象:师:如此看来,音乐不只是一种音符,而且还是解读心灵的语言,伯牙的音乐多么美妙,多么让人陶醉。

孩子们,闭上眼睛,走近伯牙,咱们再来静静聍听他的高山流水。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可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说。

(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1)当伯牙弹到“志在高山”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当伯牙弹到“志在流水”时,你又仿佛看到什么?
(2)仿着句子把它写下来。

(学生边听边写)
当伯牙再一次抚琴而奏,弹到志在时,子期地说:“。


(你的体会太真切了,你也是伯牙的知音。

你懂我。


当伯牙再一次抚琴而奏,弹到志在时,子期地说:“。

”(你懂我心声,我要永远向你倾诉。


4.小结:
一次巧遇,却一见如故,他们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来的却是他的父亲,他失约了吗?(没有)(是因病去世了)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

他真的失约了吗?
总结:活着信守诺言,而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还要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

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友谊!琴虽无言,而心却相通。

一个善弹琴,一个则善听琴,两颗心能够这样地沟通,的确是一种难得的友谊,这真是难得的“知音”啊!所以当他在江边等来的是他父亲,获悉他因病而去世时就觉得世上再没有知音,再弹琴也没有意思了。

文中哪句话说的这样的意思。

引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瑶琴曾弹出多少让人沉醉的音乐,这瑶琴曾一直陪伴在伯牙左右;这瑶琴曾是他的最爱,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
5.请你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说一说。

6.体会题目内涵。

(1)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好一曲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好一曲刻骨铭心的(高山流水),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2)再次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品味这份传承千年的友情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友谊。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孩子们,让高山流水般的情意永远珍藏在他们心间,也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