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中国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土壤类型的分布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壤类型也多,在空间分布上既有水平地带分布规律,又有垂直分布规律,纵横交错,独具格局。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个地带谱构成。东部沿海为湿润海洋性地带谱,两部则为干旱内陆性地带谱,而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则有过渡性土壤地带谱。所以,土壤水平地带在我国境内发育是比较完整的,在亚欧大陆上也颇具特色。
在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至热带地区,由于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气温和雨量自北而南递增,土壤带基本上随纬度变化,自北而南是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性红壤和砖红壤。但由于区域地形的影响,故使土壤带在同一地带内也产生分异。在中亚热带,由于湘鄂山地地势较高,云雾多,雨量大,则以黄壤为主;在云贵高原,由于东面和西南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而高原的中心则具有比较干热的高原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因此,云贵高原的土壤水平分布有别于亚热带的东部地区,在黔中高原(贵阳)一带分布黄壤,而滇中高原(昆明)一带则为红壤,往西至下关逐渐过渡至褐红壤,继续往西南,在芒市则分布砖红壤性红壤。
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广阔的温带。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主要为棕壤;在长白山地区由棕壤逐渐向暗棕壤过渡;在大兴安岭北部林下可见灰化土的发育。在松辽平原,在草甸草原植被下有黑土与白浆土发育。
上述我国东部土壤地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而北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在东西方向上,因为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变化,土壤类型也相应作东南至西北向更替。在暖温带的土壤演替顺序是,由东部的棕壤向西北演变为褐土、黑垆土,进入半荒漠地带则演变为灰钙土,再向西延伸至亚欧大陆的干旱中心,即演化为棕漠土。温带的土壤分布则是另一种情况,从东北北部松辽平原的黑土、白浆土起,土壤的分布基本上作东西向排列,愈向西气候逐渐干旱,则又相继出现黑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上述两种由湿润向干旱土壤顺序排列的情况,使在大兴安岭南端、赤峰、阴山、桌子山及贺兰山一带,土壤分布模式发生弧形偏异。在暖温带干旱中心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土壤为棕漠土,而温带干旱中心的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善高原则以灰棕漠土和灰漠土为主。

简单讲:
东北——黑土 黄土高原和

华北平原——黄土
江南
丘陵——红壤 四川盆地——紫色土(成土木之为紫红色沙岩) 人为培育的是北方黑垆土,南方水稻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


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


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山地土壤占1/3,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

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W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

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

型逐
渐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
列和延伸的,自北向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

非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后两者占29%。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红壤—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在砖红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中分布有盐渍土。

澳大利亚: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 。土壤分布呈半环形,自北、东、南三方面向内陆和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土—荒漠土。

---------------------------------------------
各种土壤类型的成因

为什么各地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土壤有各种颜色,是因为土壤里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缘故。棕壤和红壤里含有丰富的铁质。红壤是当铁质发生高度氧化后形成的,棕壤也是如此。黄壤是铁质尚未能高度氧化,所以呈现黄色。含有石英、正长石、高岭土较多的土壤,大多是淡色的,一般接近于灰白色。黑壤的“染料”的主角是深色的腐殖质了。

砖红壤 我国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省最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0度以南地区。地处热带,年平均气温为23~26℃,>10℃的积温在7500~950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冬季少雨多雾,夏季多雨,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变化较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树种繁多,林内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而且有板状根和老茎开花现象。砖红壤一般分布在低山、丘陵和阶地上。母质为各种火成岩、沉积岩的风化物和老的沉积物。因经长期高温高湿的风化,有的已形成厚达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红色风化壳。在湿热气候作用下,土壤中铝的富集作用高度发展。这种铝的富集作用,在土壤学上称为富铝化作用。

赤红壤 赤红壤过去称为砖红壤性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带即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 至25度之间。 赤红壤地区的生物气候特点是:气温较砖红壤地区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10℃的积温在6500~8000℃之间,年降水量在1290~2000毫米之

间,全
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干湿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且向南逐渐增多。林内也有攀缘植物及附生植物。目前,赤红壤上的天然林大
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赤红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

红壤 红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阔,大体包括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的大部分,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五省区的北部,以及湖北、安徽、贵州三省的南部。 红壤形成千中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40~280天),年平均气温16~26℃,>10℃的积温5000~7500℃,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以壳斗科的拷属、石栎属和冈栎属占优势。红壤的地形条件一般为低山丘陵,但在云南为高原,成土母质在低丘陵多为第四纪红色粘土,高丘陵和低山多为千枚岩、花岗岩、砂页岩等。 红壤的富铝化作用与生物积累作用,与赤红壤和砖红壤比较起来相对较弱,但仍以均匀的红色为其主要特征。

黄壤 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山地和高原,以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为多,广西的十万大山、广东的六万大山也是重点分布区,此外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地均有分布。大部分黄壤与红壤同属于一个纬度带,生物气候条件也大体相同。惟黄壤区的水湿条件较好,雾日比红壤地区多一半以上,日照比红壤地区少30~40%,干湿季不明显。 黄壤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19℃,>10℃的积温为4500 ~5500℃,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也有高达3000毫米的。相对湿度很大,为70~80%。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目前,黄壤区原始森林甚少保存,大面积为次生植被,一般为马尾松、杉木、栓皮烁、麻栎等。有的黄壤山地毛竹成片生长,长势旺盛。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千枚岩、砂岩、页岩风化物为多,在气候特别湿润的地区,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紫红色砂岩风化物也可形成黄壤,前看见于四川、贵州等省,后看见于广西十万大山南坡等地。 黄壤除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有的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外,还有黄化作用,由于成土环境条件相对湿度大,上层经常保持潮湿,它与红壤相比,具有较多的烧失水。

黄棕壤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其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这里夏

季高温
,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18℃,10℃ 以上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 ~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育常绿阔叶树种。成
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干枚岩和砂页岩风化物。黄棕壤的形成过程,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棕壤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干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 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暗棕壤 暗棕壤。也称暗棕色森林上,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在暖温带山地的垂直带。 在东北地区,晴棕壤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一1~5℃,10℃以上的积温2000~3000℃,冬季寒冷而时间长,季节性冻层深度为1.0~2.5米、无霜期120~135天,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旱季多云雾,春旱不明显。全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干燥度<1.0。暗棕壤的原生植被类型中,针叶树种都属阴性或半阴性(如红松、冷杉等)。落叶阔叶树种以桦类占优势,林下草本与灌木繁茂。暗棕壤分布的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以及玄武岩的残积和坡积物,部分地区为洪积物和冲积物。 暗棕壤的形成特点,主要表现为弱酸性腐殖质积累和轻度的淋溶作用与粘化作用,同时也进行着白浆化作用,在地形平缓、排水不良之处,还有潜育作用。它与棕壤比较,腐殖质积累量多,有时甚至还有泥炭化。

褐土 褐土也叫褐色森林土,是半淋溶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代表性类型。主要分

布在山西
、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山东、河南两省的西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角,内蒙古东南角,西南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河谷地段也有一部分。在水平分布上向东过渡到棕壤,向北面和西面过渡到栗钙土和黑垆土。南面因秦岭山地阻挡,故呈垂直分布与
山地棕壤(淡棕壤)连接。 褐土的自然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类型。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 ~700毫米,一半以上都是降落在夏天。冬季比较干旱。 褐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山东曲阜、济南一带的褐土,由于增施化肥和发展灌溉,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达600-700公斤。褐土还是苹果、核桃、柿、枣等鲜果品的主要产地。

灰褐土 灰褐土也可叫灰褐色森林土。其性状虽与褐土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如淋溶作用比褐土弱,粘化作用不如褐土明显,土壤颜色比褐土灰暗,腐殖质积累作用比褐土强一些。它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旱生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处在褐土地带的更西面。主要零星斑块或稍大片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宁夏的贺兰山、六盘山,甘肃的祁连山、兴隆山,青海的青石山、唐古拉山,新疆的西部天山,帕米尔、西昆仑山等山地的阴坡、半阴坡部位。海拔高度大体在 1500~3000米之间。灰褐土分布的范围虽广,但实际面积不大。 灰褐土地区的气候比褐土地区凉爽、干旱,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类型。灰褐土由于分布在山地上,一方面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另一方面气温较低,发展农业生产不如褐土地区好。灰褐土是我国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

水稻土 我国有悠久的栽培水稻的历史,也是水稻栽培面积最广的国家,稻谷总产量占世界首位。据初步统计,共有稻田3.8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5%,稻田分布遍及全国,但有80%以上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并以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是我国极重要的土地资源。 被辟为稻田的土壤,每年都要受到泡田、翻耕、耙细、磨平、排水烤田,以及轮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的强烈影响。人们为了加速增厚耕层和改造耕层的性质,还大量施入富含有机物和矿物养分的河泥。可见,水稻土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控制。因而,人们普遍认为,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通过水耕熟

化过程而
形成的特殊土壤、是一种人工水成土;它既是栽培水稻生产稻谷的主要生产资料,又是生产劳动的产物。

草甸土 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土。它主要分布于东北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三江平原西部,以及内蒙古呼盟海拉尔河谷平原等地,其他地方虽然也有分布,但
很零星。成土母质多为近代最新沉积物。地下水埋藏深度约1~3米,多为淡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自然植被多由中生的草甸植物,如小叶樟、苔草等组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这是由于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每年给土壤留下不少有机残体,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有利于腐殖质形成和积累。草甸草本植物根系多集中在表层。 草甸土是一种比较肥沃的土壤,其养分和水分均较丰富,土质疏松,一般沙粘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给农作物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这种土壤适种作物广,各种粮食作物、蔬菜和瓜类均较适宜。尤其是需水需肥多的作物,如甜菜、白莱、小麦、大麦、玉米、高梁和大豆均能高产。在有灌溉的条件下,适于开辟水田,发展水稻。

沼泽土 沼泽土所处的地形大都比较低洼,如东北地区的沼泽土,在山区多见于分水岭的碟形洼地、封闭的沟谷盆地,以及冲积扇前缘或扇间的洼地,在平原多分布于泛滥地、牛轭湖与阶地之间的低洼地,以及河流的汇合点。川西北高原的沼泽上,多分布于河漫滩、低阶地、古冰蚀谷地及湖群洼地中。南方的沼泽土,主要分布于平原洼地和湖滨,面积很小,分布零星,在山地也偶见分布,如江西南昌西郊的西山,在山上的低洼地形,见有泥炭积累过程正在进行的山地沼泽土。山东淄博市南的鲁山,海拔900多米的各地也有山地沼泽上分布。 沼泽土的成土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山地区除外),质地比较粘重,透水性弱,故地表容易积水或过湿。沼泽土上的植物多为喜湿性的,其种类则随地区和水分状况不同而有变化。 冷湿的气候条件最适于沼泽土发育。我国沼泽土分布比较集中的东北和川西北高原地区,年降水量都比较多,约500~800毫米,且多集中于夏季,冬季寒冷,冻结时间在120天甚至200天以上。

潮土 潮土是我国主要旱作土壤之一,在黄淮海平原分布面积最大,华北山区的河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南方山区的河谷平原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潮土主要是在上述地区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经过旱耕熟化而形成的土壤。它不同于有机质积累较多的草甸土,因为在沉积之后,一般都未经过

生长茂密草
甸植被的阶段,便已开始耕种。在耕种过程中,又继续遭受洪水泛滥沉积的影响,加上当地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所以潮土积累有机质不多,一般都低于1%。 潮土的另一个特点,是颗粒分选明显。这个特点以黄泛平原的潮土为最突出。因为黄河河水夹带泥沙特别多,一般在3%上下,洪水期高达14~41%,最高可达58%。这样大量的泥沙,随
洪水泛滥而在平原沉积。河流决口处,洪水流速急,多沉积沙土,距离决口愈远,流速愈慢,则沉积淤上。 黄河是多次决口泛滥的河流。由于河流决口有大小的不同,决口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决口的部位和次数也不同,因此沉积物的颗粒分选作用,不仅反映在平面分布上,而且反映在剖面层次上。这便是黄泛平原沙土和淤土交错分布的原因,也是沙土剖面常夹有多层淤土、淤土剖面常夹有多层沙土的原因。 潮土是重要的耕种土壤,盛产粮棉。但黄淮海平原的潮土由于洪、涝、旱、瘠的影响,大部分属于中低产土壤。应在防洪、防涝和发展灌溉的同时,大力培肥,治理盐碱。

黄绵土 黄绵土曾称绵土,是岩性土中质地均一、土层深厚,且面积最大的土类。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东部和山西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中部的南边沿长城一线也有一部分。它是黄土母质特征明显的幼年土壤。所以又称它为黄土性土壤或黄土。由于土质疏松绵软,容易耕翻,人们把这类土壤常称为“绵沙土”、“黄绵土”等,这便是将土类名称定名为“黄绵上”的依据。 黄绵土是不合理耕种与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的前身可能是黑垆土和褐土。由于长期广种薄收,粗放耕作,在暴雨的冲刷下,以致原来的表上和心土层完全被侵蚀掉,而将底土(黄土母质)露在地面。尽管作物产量很低(亩产仅25~30公斤)。但至今仍在继续耕种着。土壤基本上没有发育。从上到下除可以分出耕作层和底土层外,其他发生层很难看到,完全保留着清一色的黄土母质特点。全剖面为较均一的淡黄色细沙粒或粉粒,疏松、无层理,垂直柱伏节理发育,这种黄土在地质学上叫马兰黄土或新黄土。

黑垆土 黑垆土是腐殖质钙层土中面积最小的类型。零星散布在侵蚀非常严重的黄绵土中间,以其有灰暗的象垆灰颜色的土层而得名。它也是由黄土母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三省的交界地区。往东穿过黄河,顺着吕梁山山脚向西北沿着长城一线延伸到内蒙古的赤峰附近,断续分散,长约1500公里,常出现在土壤侵蚀较

轻,地形较平
坦的黄土源区。如六盘山东边的董志源和洛川源,分布得就比较集中,面积也比较大。也有少量出现在河流两岸的高阶地及个别残丘顶部的。 分布区的气候暖和,年平均气温8~10℃,热量靠近暖温带,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就小一些,属于暖温型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水分条件虽可进行旱作农业,但春旱现象比较普遍。草的类型与栗钙
土地区差别不大,是由针茅、白羊草、胡枝子、百里香、苦豆子、酸枣、黄刺玫、丁香等组成的干草原,覆盖度:30~50%,黑垆土的腐殖质深厚,热量条件好,绝大部分都已披开垦为农田。但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紫色土 紫色土是由紫红色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由于它保留着母岩的鲜明的色泽和许多特性,所以被称为紫色土。 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最为集中。其次是云贵高原,湘中和赣中丘陵区也有较多分布。还零星分布于鄂、皖、苏、浙、闽、粤、桂等省区。 紫色岩层的颜色可以差别相当大,有紫色、紫红色的,也有呈微红甚至鲜红色的,因此地质学家统称为“红层”。其色泽的由来,与岩石中含有的高价铁氧化物有直接关系。当然也与锰的高价氧化物有关。但在不同地质年代中沉积形成的这类岩层,因物质来源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所以岩石的组成分和颜色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紫色岩层大面积出露的四川地区,与土壤形成有关的不同地层的紫色岩风化物,在色泽上和粘粒主要化学成分上均有差别。 紫色土的成土过程主要表现为母岩的物理风化,崩解成碎块、和细粒。部分含碳酸钙的紫色岩,在成土过程中还表现为碳酸钙的不同程度的淋失。因为在我国南方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土壤易遭侵蚀,所以风化和成土速度虽然并不缓慢,但成土过程的产物不易积累起来,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微弱,成土过程自然也无从深化,以致土壤“常新”、、保持着近似母岩风化物的特色,因此,紫色土的许多性状,常直接与母岩的性质相联系。 紫色土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一种比较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保肥储肥能力,缓冲性强,养分供应平稳。但有大面积紫色土分布在丘陵坡地,水土流失严重。

黑土 黑土是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黑色土壤,仅见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两侧,大兴安岭中北部的东坡以及张广才岭山地西缘的山前坡状起伏的洪积平原,在三江平原和兴凯平原的高阶地也有分布。这些平原和阶地并非平地,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坡度

一般为1~5度,
耕作区则更平缓,多在1~ 3度之间。一般南坡与东坡较陡,北坡和西坡较平缓。 黑土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0.5~6℃,10℃以上的积温为 2100~2700℃,夏季温暖湿润,冬季漫长而寒冷,无霜期90~ 140天,干燥度0.75~0.90。年平均降水量450~650毫米,90%以上降水量集中于4~9月。冬季雪量很少。季节性冻层普遍。冬季土壤冻结深度达1.5~2米,延续时间长达120~200天,自然植被为林间草甸植物,当地称为五花草塘。成土母质多
为黄土状冲积物或冲积一洪积物。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不仅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而且土壤养分的含量丰富,是我国最肥沃土壤之一,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基地。

白浆土 白浆土是温带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具有灰白色亚表层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其范围大致北起黑龙江,南迄辽宁的丹沈铁路线以北,东自乌苏里江沿岸,西达大兴安岭的东坡。在地理分布上,多见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谷地,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及大兴安岭东坡的山间盆地和山前台地。海拔最高700~900 米,最低40~50米。 白浆土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2~6℃,10℃以上的积温为 2000~2500℃。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150~180厘米。年降水量一般为500~600毫米,有的地方可多到700~900毫米。夏秋雨量最多,占总降水量80%左右。地下水位普遍很深,但土壤上层滞水情况突出。成土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由于质地上轻下粘,透水性差,故每当融冻水和夏秋降水集中时,土壤上层经常滞水。植被多为喜湿性种类,常见的木本植物有兴安岭落叶松、水曲柳和白拌等,草本植物主要为苔草和小叶樟。 白浆土剖面由腐殖质层、白浆层、淀积层和母质层构成。有机质层很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较黑土和草甸土都薄得多,但有机质含量并不低,可高达8~10%,结构较好。 白浆土大部分为低产土壤,作物产量要比当地黑土低。主要原因是:表土层薄,耕种后与白浆层混合,肥力水平下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不良。必需不断施入较多的肥料,并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

黑钙土 黑钙土是腐殖质钙层土中较湿润的类型,它以土色深暗发黑和富钙而得名,位于草原的最东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向西可延伸到河北的燕山北坡和内蒙古阴山山地的上部。在新疆和甘肃、青海地区,多出现在山地上,如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祁连山东部的北坡等。 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年平均气温-3-3℃,年

降水量 350-500毫米
,水热条件对旱作农业基本上是稳定的。 黑钙土的肥力很高,加上团粒结构较好,水、热、通气、耕性等条件比较优越,是很好的宜农宜牧土壤资源。

棕钙土 棕钙土是腐殖质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漠境过渡的土壤,它因棕色和富钙而得名。分布的范围较大,面积仅次于栗钙土。在内蒙古地区,它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大部分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以及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在新疆呈东一西走向,见于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城盆地的外缘,中部天山南北两麓山前
洪积扇的上部,在甘肃、青海两省,多分布在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地的中下部。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更暖,大陆性特点更强。年平均气温3~7℃,热量接近暖温带。年降水量150~250 ( 300 )毫米,按水分条件,不能种旱作。棕钙土地区为戈壁针茅,沙生针茅、小针茅草丛和小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覆盖度15~35%,草层高仅5~15厘米,亩产鲜草50~100公斤,是腐殖质钙层土中产草量最低的。 棕钙土基本上是牧业用地。由于干旱,草矮小稀疏,冬、春饲草严重缺乏。

灰钙土 灰钙土是腐殖质钙层土中继棕钙土向漠境地区过渡的又一类土壤,它因土壤颜色均匀浅淡略显灰色且富钙而得名。它是由黄土母质形成的土壤,分布的范围不及前三种土壤广泛。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部、甘肃河西走廊乌鞘岭以东的银川平原、兰州等地区。新疆西北角的伊犁谷地及宁夏的贺兰山山地上也有一部分。它在腐殖质钙层土中面积比较小。 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大陆性类型。年平均气温6-9℃,热量更接近暖温带,年降水量150~300(350)毫米,比棕钙土地区稍多些。部分地区已垦殖为旱作农区,但产量很不稳定,进行灌溉生产才较有保证。草长得不好,草的种类与棕钙土上的基本上相似,也是属于旱生丛生禾草及灌木、半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土壤腐殖质的积累也比较弱,含量最多的表上层不过0.5 ~3%之间,但腐殖质层的厚度比棕钙土大得多,一般都在30~ 50厘米,厚的可达70厘米。 这里历来是半农半牧地区,驰名中外的白兰瓜和宁夏滩羊就出产在这个地区。但由于干旱缺水,放牧和耕作都很粗放,生产水平低,土壤侵蚀也较严重。如充分引用黄河水发展教官,建设基本农田,实行豆科牧草与粮食轮作,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供优质牧草,使农牧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盐土、碱土 盐碱上是我国北方乃滨海地区含可溶性盐分过多的盐土,及含代换性钠较多的碱土的统称。二者的性质虽有很大的不

同,但在土壤形成
上有密切联系,且常交错分布,所以农民群众习惯上称为盐碱土,而在土壤学上一般称为盐渍上。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差不多遍及淮河一秦岭一巴颜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南方包括台湾在内的滨海地带和诸海岛沿岸也有分布。它们主要分布在地形比较低平,地面水流和地下径流都比较滞缓或者较易汇集的地段。由于含的盐分过多或碱性太大,一方面对作物的根系直接产生毒害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浓度,使作物吸收不到所需要的水分。这两种状况对作物
的生长都非常不利。除了少数耐盐碱的植物外,一般若不事先进行冲洗改良,种植庄稼是很难成活的。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它的增产潜力很大,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将有重大的影响。 滨海地区所以会出现盐碱上,是由于海水的影响。海水影响土壤积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海水的直接浸渍,成土母质本身就含有较多的盐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滨海还处于水下堆积阶段的前期。一种是出水成陆后由于海潮入侵和顺河倒灌,把盐水补给到地下水中使土壤积盐。 内陆地区没有受海水影响,为何也会出现盐碱土呢?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干旱,大都属于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条件。年蒸发量大大超过年降水量,成上母质中的各种盐分不象在南方那样容易遭到雨水的充分淋洗和排走,而是随水带到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增大了地下水中的盐分含量。由于低平地段的地下水位高,大都超出了引起土壤积盐的临界深度范围(指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无明显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叫临界深度),在蒸发作用下,盐分就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使土壤不断积盐,形成盐碱土。 盐碱土形成的共同特点,是盐分不断向土壤上层累积。累积的形态,有呈薄层松脆盐结皮的,有呈坚硬盐结壳的,有呈不易打碎的盐磐的,有呈稍硬易散盐结核的,有呈疏松易陷盐粉未状的,有呈矿质化半透明盐结晶的。

灰漠土 灰漠土是石膏盐层土中稍微湿润的类型,过去曾有灰漠钙土、漠钙土、荒漠灰钙上等名称。分布在漠境边缘地带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的南北两边山前倾斜平原、古老冲积平原和剥蚀高原地区,甘肃河西走廊的西段也有一部分。整个土带东西长一、二千公里,但实际分布面积并不大。除东头和西头灰漠土比较集中外,其余都非常零星。 灰漠土是在温带荒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年平均气温为 6~8℃,热量接近暖温带,与

邻近的灰钙土差不多
。年降水量 0~150毫米,水分条件虽不及灰钙土地区好,但比起其他漠土来就湿润得多了。正是它具有这种稍微湿润的水分状况,使得以旱生灌木为主的荒漠植被中增加了针茅、闭穗、早熟禾等少量草原成分,覆盖度可达10%,比其他漠土高2~3倍;有机质的含量最多,达0.6~1%,碳酸钙表聚也显出有轻微的下淋现象。 灰漠上砾质化程度很弱,地面基本上没有砾石戈壁,或仅残屑少量砾石和风积沙堆,这主要是它的成土母质大多数是细土的原因。 区内因干旱少水,大部分灰漠土用来放牧。尽管它具有盐化、碱化的弱点,只要有足够的灌溉条件和
合理的耕作施肥管理,农业生产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棕漠土 棕漠土过去曾称棕漠钙土和棕色荒漠土,是石膏盐层土中面积最大的类型。广泛分布在新疆天山山脉、甘肃的北山一线以南,嘉峪关以西,昆仑山以北的广大戈壁平原地区。以河西走廊的西半段,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和噶顺戈壁地区最为集中。塔里木盆地周围山前的洪积戈壁,以及这些地区的部分干旱山地上也有分布。棕漠土的西部地区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以流动风沙土为主。气候非常干旱,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不超过50毫米,若羌、罗布泊地段仅有10毫米,吐鲁番盆地甚至有全年无雨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