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分布表格
2021年中国土壤分布表格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棕钙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黑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荒漠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大。
高山草甸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济南市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9.1%。
集中分布于长清、历城、章丘三县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间。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soil zonality)分布规律1.1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湿润海洋性逐步向干旱内陆性两个带谱演化而成的。
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又称土壤的纬度地带性(见表4),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热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图1)、赤红壤(图2)、红壤(图3)、黄壤(图4)、黄棕壤(图5)、黄褐土、棕壤(图6)、暗棕壤(图7)及棕色针叶林土(图8)。
表4 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又称土壤经度地带性)。
其排列顺序是从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图9),再依次向西分布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图10)、栗钙土(图11)、棕钙土、灰棕漠土(图1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这个问题在广泛啦,真不好回答,5是南方人,就只能说南方的主要作物吧: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7小麦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所以说水坝是利一方害一方的东西枯水期蓄水是为了保证水坝附近的农业生产,这样其实是会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的,所以这种蓄水水库要在农业区的末端建设,使它危害的下游没有农业区,全是工业区或入海口,这样收益较大损害减到最小汛期排水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承受压力,其实排也排不到原有洪量之上,所以这个倒不会给下游带来更大的损害,无非是小洪可蓄大洪难保而已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
中国土壤及肥力地图
中国土壤及肥力地图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生物气候条件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具有沿纬度方向,也有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属湿润型土壤带,土壤分布基本上与纬度相符,由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灰化土带。
但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分布基本上沿经度方向排列,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soil zonality)分布规律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湿润海洋性逐步向干旱内陆性两个带谱演化而成的。
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又称土壤的纬度地带性(见表4),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热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图1)、赤红壤(图2)、红壤(图3)、黄壤(图4)、黄棕壤(图5)、黄褐土、棕壤(图6)、暗棕壤(图7)及棕色针叶林土(图8)。
表4 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又称土壤经度地带性)。
其排列顺序是从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图9),再依次向西分布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图10)、栗钙土(图11)、棕钙土、灰棕漠土(图1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这个问题在广泛啦,真不好回答,5是南方人,就只能说南方的主要作物吧: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7小麦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所以说水坝是利一方害一方的东西枯水期蓄水是为了保证水坝附近的农业生产,这样其实是会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的,所以这种蓄水水库要在农业区的末端建设,使它危害的下游没有农业区,全是工业区或入海口,这样收益较大损害减到最小汛期排水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承受压力,其实排也排不到原有洪量之上,所以这个倒不会给下游带来更大的损害,无非是小洪可蓄大洪难保而已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
中国土壤分布表格之欧阳术创编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时间:2021.02.02
创作:欧阳术
土壤名称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一般特征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中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记忆表--土地估价师考试
淋溶作用 强烈 较强烈 较强
有机质 流失
矿物质 铁铝
丰富,但流失多 铁铝 富铝化+粘化 表层高,淋失 粘化 表层丰富 分解慢 氧化铁、铁铝氧化物 较多 碳酸钙 钙镁钾钠
一般特征 颜色 土层厚度 红色 深厚 红色 较厚 均匀红,氧化铁水黄 较厚 薄 深厚 较厚 最少 分层
质地 粘重 较粘重 粘
肥力 差 较差 较高
酸碱性 强酸 酸
弱酸 弱酸 肥沃 酸性 少 酸性大 中性、弱碱性 高 中性、弱碱性 细沙、粉沙,沙化严重碱性 硕石和沙
不高
差别大,逐渐加深 碳酸钙、石膏、盐
很低
沙硕,疏松、缺水 薄,分层 通气性差,冻期长 薄 石硕多,细土少
中性 碱性
腐殖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
多 较厚 最丰富 钙土层最少 不高 无 无
序号 南 方 土 壤
土壤名称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和黄壤 黄棕壤 棕壤 暗棕壤 寒棕壤 褐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钙土 黑垆土 荒漠土 高山草甸土 高山荒漠
分布地区
北 方 土 壤
22度南 22度到25度 长江以南,四川盆地 秦岭大巴山以南 山东辽东半岛 明显 东北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北宽南窄 河北、山西、辽宁低山丘陵,陕西关中平原 不强烈 大兴安岭中南两侧,松嫩平原中部和松花江辽河分水岭 内蒙古中东部,钙土层最广 内蒙古中西部,鄂尔多斯,准噶尔北,塔里木外,最干旱 陕北,宁夏西,甘肃东(黄土高原) 内蒙古甘肃西部,新疆大部、柴达木,全国总面积1/5 青藏高原东和东南、阿尔泰准噶尔以西山地和天山 藏北高原西南、昆仑山、帕米尔高原
中国土壤分布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气候、植被、母质等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属性。
土壤酸碱性是由土壤溶液中存在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浓度决定的。
当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多于氢氧离子时,土壤呈酸性;而氢氧离子多于氢离子时,土壤呈碱性;二者数量相近则土壤呈中性。
土壤酸碱性常用土壤pH来表示。
根据我国土壤的酸碱变化情况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把土壤酸碱性分为以下7个等级(见表)。
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特征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中国土壤分布表格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状况: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我国由东向西土壤分布状况:黑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1.砖红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是我国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能发育于任何母质上。
基本特征: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盐基高度不饱和,呈强酸性。
2.赤红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南亚热带,是砖红壤和红壤的过渡性土壤。
基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深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 红壤、黄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于中亚热带条件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强烈的脱硅富铁铝作用下形成的。
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均可发育。
基本特征:粘粒多,品质差,养分贫乏,酸度高,土层厚而耕层浅。
4.黄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形成于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基本特征: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5.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基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6.暗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形成于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基本特征: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7.漂灰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垂直带上部,形成于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的条件下基本特征:土壤酸性强和有效养分少8.黑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基本特征: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灰褐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形成于温带山地旱生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基本特征: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栗钙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所造成的水热条件有利于矿物风化及粘粒的形成基本特征:殖质含量比黑土少,是比较肥沃的土壤棕钙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形成于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石灰质、石膏和易溶盐类的淋溶与淀积基本特征:旱化,生物量低,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灰漠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基本特征:土壤的砾质化程度很弱。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1990s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编制 2008-4-1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210008,**************.cn)1.引言全国1:400万分类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一。
该图采用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的研究成果,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作为分类系统,对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重新进行综合、描绘和编制而成。
该土壤图的最小制图单元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的亚类,共有72个土类,247个亚类。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由主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制完成的,编制人员主要有:高以信李锦周明枞蔡凤歧王鹤林,该图199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图是对出版发行的纸质图进行扫描、空间几何纠正、数字化加工编辑而成,并严格执行了原图的制图规范和标准。
本文档是对该数字化成果的详细技术说明。
1.1数据库名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1990s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2 编写目的为了完整地介绍该土壤专题数据库,详细说明经过数字化加工后的土壤专题数据库的内容,以及方便用户的使用,特编写本文档。
1.3 定义土壤(SOIL)是指目前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业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标准,土壤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级别,土壤拥有其相应的分类名称。
按照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土壤的分类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7种。
土壤类型分布图是表达各类型土壤在空间上分布规律及其数量特征的一种专题地图。
是在农林牧副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工程图件。
2.数据库内容说明2.1数据库内容一般描述(限200字)全国1:400万分类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一。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原因摘要:通过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关键词:土壤 有机质0 引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前者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施入的有机肥及翻压的绿肥。
后者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含有多种功能团的带芳香族核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影响有机质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质地与酸碱性、有机物质的组成等。
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生产者,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成分不同会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及合成的类型;动物是土壤有机物的利用者,死亡的残体进入土壤参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
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1 不同地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图1 中国部分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物含量分布图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宁夏银川碱土山西草原风沙土风沙土山西草甸盐土盐土四川大竹紫色土新疆玛纳斯灰漠土新疆准葛尔盆地棕钙土上海滨海盐土上海水稻土上海潮土黑龙江查哈阳农场草甸土湖南桃园红壤内蒙翁牛特旗黑钙土南京黄棕壤嫩江黑土珠峰地区灰化土辽宁千山棕壤有机质/%A层B层C层由图1可以得到表层土壤分布的总体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
另外,在同一地区,同种土壤的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土壤分布表格之欧阳德创编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时间:2021.03.07
创作:欧阳德
土壤名称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一般特征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
我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定,我国的土壤主要分为石漠化土壤、盐碱土壤、红壤、黄壤、棕壤、草甸土壤、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多种类型。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对土壤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对土壤进行代码化处理,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管理和信息检索,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我国土壤分类体系1. 石漠化土壤石漠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内蒙古几大戈壁荒漠地带,土地质量差,容易形成石漠化地区。
2. 盐碱土壤盐碱土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受到干旱、人为开垦和水盐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逐渐变成了盐碱地。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土壤。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4.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我国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
5. 棕壤棕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
棕壤呈酸性,土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6. 草甸土壤草甸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合生长草原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牧草土壤类型。
7.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资源流失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8.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垃圾的堆放等,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土壤分类代码excel制作方法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首先将各类土壤的名称和代码进行整理,在excel中创建一个土壤分类代码的表格。
2. 在表格中加入各类土壤的名称和对应的代码,确保名称和代码的对应关系准确无误。
3. 在表格中添加分类字段,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
4. 在表格中添加描述字段,对各类土壤的特点进行描述,包括分布区域、适合种植作物、主要影响因素等,以便对土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名称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一般特征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
碱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