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与违法 2

合集下载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

性侵害未成 年人是非常严 重的犯罪。
善于区分正 常的身体接触 和不当的身体 接触。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二、依法维权有途径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在一辆长途公共汽车上,乘客睡得正香。
突然一声“把钱拿出来”惊醒了大家。乘
客们心里咯噔一下,顿时都明白遇上歹徒
了,怎么办呢?
A: 每个人乖乖地拿出了自己的钱,歹徒们扬长
而去,又去别的地方作案去了。
B:
一个乘客大喊一声“大家抓歹徒”并冲上前 去,但是其他人毫无反应,这个乘客受到歹
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守法的重要性和违法的严重性。 ②明确未成年人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 2.能力目标 ①我们在校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②学会依法维权。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守法不违法
1.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 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 益;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课时)课件(43张幻灯片)精品教 学课件 (推荐 )
一天,一个小偷潜入一户
居民家中,见桌上有一碗肉,便
将它吃了。刚吃完。主人就回来
了。小偷匆忙躲到床底下。主人
一看家中有些乱,桌上的肉也被
吃光,使大声说:“嘿,我这碗
拌有老鼠药的肉是准备晚上给老
鼠吃的,没想到大白天就被老鼠

2021秋人教版八上道法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课

2021秋人教版八上道法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课
①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②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③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④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好奇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犯罪。“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抢劫”说明了小 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 步之遥”,警示我们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 演变的过程,有了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 法,防患于未然,①②③正确;“任何事情”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 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8. (独家原创试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频发,而这些人中都曾有打架、 旷课、经常光顾网吧、赌博等不良行为。这警示我们( C )
①应该提高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 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 良行为开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知识点1 了解罪与罚 1. 刑法是 惩治犯罪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 是 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刑罚 。
2. 犯罪是具有 严重 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 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 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 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是指 审判机关 依法对 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 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 和附加刑两大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2)

违法
——《著作权法》
谩骂他人视情况严重程度不同具体分析。
轻者属于道德范畴不涉及法律问题。 情节严重的,如给受害人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可能就要承
担相应民事责任了。
“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受侵害的公民,有权 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
损失。”
“购买这项服务的消费者作为谩骂活动的主要意图者应当承担相 应的民事责任,而商家提供这项活动,也构成侵权,也需应承担相
假如你的身边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你会怎么做?
想一想,这个案例给了我们 哪些警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 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路线路 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 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 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 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 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这些材料和图片说明了什么?
研读课本P46—P48页,思考: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举例)
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苏某丢失的 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取其归还手表。
民事违法行为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 当归还失主。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 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 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罚。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 场合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卷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卷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中复习卷《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大题,29小题。

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第Ⅰ卷(共26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6分)1.社会公共秩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

下列行为中属于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是( )A.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B.排队上下车,有序进出站C.主动扶起路边跌倒的老人D.阻止流浪者乘坐公交车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规定:“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一公约要求每一个青少年网友遵守B.维护网络秩序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C.网络是虚拟的,不用为自己在虚拟空间的言行负责D.只有人人都遵守网络规则,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好网络资源3.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维护秩序靠规则”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B.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时该如何处罚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对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的处罚只能依靠法律4.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维护良好的秩序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B.社会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C.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人们都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5. 2017年3月22日早八点半左右,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原因是因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大量拥堵导致了这种踩踏的事件。

该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有( ) ①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右图漫画表明( )①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我们要学法遵法守法用法④在生活中,法律是调节我们行为的唯一规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A.明辨是非能力差,违法犯罪在所难免 B.社会风气影响大,必然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C.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D.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对不良行为追究刑责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29日,涉案金额高达3.3亿元的“乐拼”仿冒“乐高”案, 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落槌,人民法院驳回李某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根 据原判,李某以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9000万元;其余8名 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至3年不等刑罚,并处相应罚金。 (1)请你从法律的角度对李某等人的行为进行评析。 ①李某等人以“乐拼”仿冒“乐高”,涉案金额高达3.3亿元,侵犯了他人著作 权,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李某等人的行为是犯 罪行为。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C.旷课,夜不归宿
③犯罪行为
A—③,B—②,C—①
(2)从法院的判决来看,王某的行为符合犯罪的哪些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讨论座谈】在座谈会上,老师分享了下列资料。 未成年人犯盗窃罪、抢劫罪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资料,请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违法 犯罪,健康成长。
犯罪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年龄小不是违法犯罪的免责牌;要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殴打公交司机、高空抛物入刑” 有何意义?
示例: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制裁相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保 障公众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更好地规范交通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等,保障良好社 会秩序的实现。
2.近日,四川省崇州法院审理一起抢劫案,被告人秦某因抢劫200元被判处有 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千元。这一案例说明(D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维护权利》第二节《守法不违法》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维护权利》第二节《守法不违法》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 知法守法维护权利教学设计①为什么会产生校园欺凌的呢?某机构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

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为什么?②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有哪些?看P88页。

③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哪些部门联合印发了哪个文件,向校园和暴力“亮剑”。

6.小结:同学们,校园欺凌的行为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校园秩序,同时也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自身不能有欺凌他人的行为,遇到他人欺凌时,也要坚决抵制,智慧面对。

环节三预防性侵害1.引入话题:同学们,在人际交流中,人类会用身体接触表达爱意,犯罪分子也会假借身体接触实施犯罪。

如何正确把握,区分对待,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场景(PPT展示活动园内两个场景)。

2.组织交流、讨论。

3.组织学生模拟练习:握手,练习交往中握手的注意点。

4.教师拓展资源:女性受性侵害的情况:今年以来,女童被性侵害的案件频发,如一名12岁智障女童遭多人性侵、医院猥亵女童案分析校园欺凌的原因有哪些?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分别有哪些?国家有关部门是如何“亮剑”的?6.想一想,你接受过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吗?你认为你们学校有没有这类现象?你觉得如何做,才能让校园生活更和谐、更美好?1.观看两个场景: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

想一想,哪一幅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哪一幅表现的是不当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不当的身体接触?2.独立思考后,参与小组、同班交流。

3.模拟练习:交往中的握手。

4.对于老师提供的典型案例,交流自己的想法。

决抵制校园欺凌,智慧面对校园欺凌。

通过正反两个案例,区分身体接触有两种类型:正常的交往接触和假借身体接触实施的犯罪行为。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正确区分,把握分寸,防患于未然,预防、远离性侵害行为。

14-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4-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因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调整范围不同
• 一般来说,在我 国凡是违法行为, 也都是违反道德 的行为 • 违反道德的行为, 则不一定是违法 行为
法律
道德
4、道德和法律的联抚养成人。小英
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她操持家务,照看孙子。孙子
长大后先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累赘,稍不如 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走 上了悬梁自尽的绝路。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 司法部门经查证核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 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 的社会规范。它们各司其 职,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和繁荣。
1、道德的基本内涵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 最基本的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 言行,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 荣誉与耻辱等方面作出选择和判断。
2、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
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区 别 道 德 法 律
表现形式不同 实现方式不同
(最主要区别)
存在于人们的认识 和社会舆论中, 大多是不成文的
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 和教育的力量 以及人们的觉悟
是明确、严格、 具体的
通常表现为规范性文件。
也依靠公民的自觉 维护和遵守, 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
调整的对象和 范围不同
几乎涉及到人们在社会 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生活中的一切行为 (包括思想和言行)
(4)根本目的——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
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材料一:河南教育厅原副厅长李文成受贿70余 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其 犯罪所得全部没收。

【新】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案-2019人教部编道法最新改版

【新】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案-2019人教部编道法最新改版

教学资料范本【新】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2019人教部编道法最新改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3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围绕“遵守法律”和“维护权利”两个重点展开,引导学生通过三个话题的学习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法律指导日常行为。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法治的内涵,掌握了一些法律规定,能够将生活中的现象对应到法律中,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

话题一: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本话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习运用法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意识,使学生掌握针对具体问题寻找相应法律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法、用法维护权利。

话题二:守法不违法。

本话题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

教材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态度和方法。

话题三:依法维权有途径。

本话题帮助学生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学习依法维权的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依法维权的意识,遇事时想到用法律维权,本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维权的有效途径,在能力范围之外主动寻求帮助,在能力范围之内积极采取行动。

三个话题之间有逻辑关系,也能够相互补充和印证,先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观念,再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了解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部门法,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对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和职责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部门法;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法了解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等功能与职责;学习搜集证据的相关方法:摄像、录音、签订合同等。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 由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叫做法
律体系。
法律部门 又称部门法,指的是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的总称。
①党的领导原则。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人权:指人作为人享有和
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 生存权和发展权。
③基本经济制度。 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
制(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私营等形式。
法律体系的分类: 根据内容,划分为:
①实体法律:
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或者 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 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 等。
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 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 相抵触。
讨论
“孙志刚案”
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武汉青年孙 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后转送广州 市收容遣送中转站。
第二天晚上,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 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
1954年宪法
1993年修正案
2018年修正 案
1975年宪法
1988年修正案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年
1975年

法不可违ppt课件

法不可违ppt课件
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小王?
小王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扰乱了他人的正常生活 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要 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
B 1、下列行为中,对社会危害较小,因而
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 刑事违法行为
③ 行政违法行为 ④ 违反法律的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国歌法规定:
1. 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 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 尊重国歌的行为。
2. 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 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 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 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 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一、法不可违
1.法不可违的原因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①引导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 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D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为什么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 的含义及 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 法行为
认识身边违法行为 自觉做到遵章守法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 为什么?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没有依 法履行合同
典型的民事违 法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 妨碍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 侵犯财产权利 妨碍社会管理

部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案

部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案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以想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③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
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
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六上人教部编版第九课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案

六上人教部编版第九课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案

人教部编版第九课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案主备人:贾艳华教学目标:学习“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1.学习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 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并明白争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教学重点: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教学难点: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引领学生守法,不违法。

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2、师生收集法律方面的相关内容。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负了你,或者拦住你要钱,你会怎么办?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你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把他打一顿,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小学生。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XX小学四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放学路上被住在隔壁小区的青年拦住,强行搜去身上的钱。

小明回家后告诉了自己的表哥,表哥要去找那个青年,表示帮他拿回钱并把他打一顿,但小明制止了表哥的行为。

小明等爸爸妈妈回来后,一起来到隔壁小区那个青年的家长,告诉他强行搜别人的身拿走别人的钱是违法行为,拿回来自己的钱。

事后,小明被大家称赞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出示多媒体)3.带着问题思考。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

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明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

假如你是小明,你这时会怎样做?5.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6.假如那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7.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小明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2课时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2课时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突破策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的技巧和方法。
3.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提高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
突破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相关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或家长信,增强家长对法律教育的重视,共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突破策略:通过家庭作业或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
2.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法律知识小论文进行认真批改,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阐述法律的作用和特征,以及是否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论述。
-在批改法律案例分析作业时,教师应评估学生是否能正确识别违法行为,理解相关法律条款,并提出合理的预防和解决建议。
-对于法律知识问答作业,教师应检查学生的答案是否准确、完整,对于错误或遗漏的部分,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7.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8.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讨论和总结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9.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设计法律宣传海报的活动中,学生发挥了创意,提出了新颖的宣传方案,展现了创新思维。
3.法律知识问答:设计一系列法律知识问题,要求学生书面回答,旨在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示例问题: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如果你遇到校园欺凌,你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答案: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
-常见的违法行为包括盗窃、故意伤害、欺诈等。
-在评价学生的法律情景模拟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创造性地运用法律知识,以及是否能通过角色扮演有效地传达遵守法律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案:守法与犯罪的后果 (2)

道德与法治教案:守法与犯罪的后果 (2)

道德与法治教案:守法与犯罪的后果一、引言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治都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作用。

其中,守法与犯罪的后果是道德与法治教案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

本文将从道德与守法的价值观角度出发,探讨守法与犯罪所带来不同的后果。

二、道德价值观与守法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正误等基本价值标准所形成的观念和认知。

而道德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并内化了一定标准和规范的信念系统。

守法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并促进公平正义。

它具备以下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守法可以保障公共利益。

一个良好运转的社会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制度,这些规范和制度需要每一个公民去遵守,才能使整个社会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其次,守法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没有法律的制约,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

守法则意味着个体对社会规范和公共权利的尊重和支持,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第三,守法能够促进公平正义。

通过遵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在实施公正、对等待罪者进行合理惩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公平正义。

三、犯罪行为与后果犯罪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

犯罪行为不仅会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并且还将自身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下面我们以几种常见犯罪行为为例,介绍其带来的后果。

1.盗窃犯罪盗窃是指非法侵占他人财物或他人使用权益的行为。

当一个人因盗窃被判刑时,除了面临牢狱之灾外还将可能导致以下后果:一方面,失去自由意味着无法参与自由活动、工作甚至无法回到家庭中,这给个人带来了心理上和生活方式上的极大困扰;另一方面,因牢狱之灾导致的社会声誉受损也将给个人的人际交往、职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伤害犯罪伤害犯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手段对他人身体或健康造成侵害的行为。

对于施暴者而言,由于其违法行为可能阻碍了其未来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可能处于被害人及相关部门的持续监测之下,使得其个人生活和心理状态长期受到约束和担忧。

3.贩毒犯罪贩毒是指非法运输、贩卖、制造毒品等违法行为。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说课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说课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说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身边有很多的创业故事,我们掌握创业以及经营的相关法律知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学环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进行说课。

一、教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的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中的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本课共有两框的内容:第一框“自主创业公平竞争”,着重讨论市场经营主体与公平竞争规则,讲述我国经营主体的类型、创办企业的相关规则,经营者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阐述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着重讨论诚信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依法纳税义务。

两框的内容按照企业创办经营过程的一般顺序展开,即:依法创办企业--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经营所得依法纳税。

二、学情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视野更为开阔,具有一定独立或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认识不够深入,看问题容易片面、肤浅,经常根据感觉判断正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有必要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呈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生活现象背后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列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登记、企业信息公示、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从命题内容上看,常常结合公民法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考查民事权利与义务,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都有考查。

本节课复习明确就业与创业的意义,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意义。

创业经营除了尊重市场法则,还要遵守我国的法律规则。

认同我国重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反馈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以下几点:政治认同:创业经营要尊重市场法则和法律规则。

六上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六上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及法律后果,逐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

➢引导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或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能采取相应的态度和措施,来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懂得守法不违法,做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及法律后果,做到守法不违法。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及法律后果,如何做到守法不违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引入,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请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在你的六年校园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展示课题: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二、新课教学(一)、违法犯罪需要担责➢观看未满12周岁杜某的案例。

回答下列问题:说说杜某要不要担责?小学三年级的杜某喜欢打架骂人,欺负同学。

他振振有词地说:“我不要担责,因为我是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

”有一次,甚至把同学的眼镜都打破了。

➢观看14周岁杜某的案例。

回答下列问题:说说杜某要承担怎样担责?14周岁那年,杜某拦截、殴打低年级的王某,强行索要财物。

旁边的鲁某不断起哄:“打他眼睛,打他鼻子,把他打得七窍生烟,看他有钱没钱!”这一幕被路过的陈某目睹。

➢小法官亮牌活动: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由父母、学校管教;(2)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3)由政府收容教养;(4)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二)、校园欺凌坚决抵制➢了解校园欺凌行为。

师: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分析校园欺凌的不同角色。

探讨: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出示小组课堂探讨任务单。

小组讨论,汇报。

1、受害者遭受欺凌,该怎么做?2、旁观者面对欺凌,应该怎么做?3、助威者要不要担责?4、欺凌者出现严重欺凌行为担什么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违法的种类
根据违法的性质跟危害程度不同,违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刑事违法 刑事违法也称为犯罪,是违法中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是 指侵犯刑法所维护的社会关系依法应受到刑法惩处的行为。 2、民事违法 民事违法是指违法民事法律规定,应当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 包括不履行债的行为、侵权行为、受益人知情的不当得利 行为。 3、行政行为
违法是指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没有做法律要求 做的事 (1)广义的违法是指所有违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 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 (2)狭义的违法行为也可以称为一般侵权行为,包 括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指除犯罪外所 以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行政权利、精神权 利和知识产权的行为。
(二)违法的构成要件
(五)压力与守法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生活在社会的具体 群体中,与他人有密切的关系,不遵守某些行为 规范和行为方式,不仅会使依赖它们的其他人失 望,而且会在某种程度上瓦解社会的组织,这种 内在的依赖关系产生了使人守法的强大社会压力, 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三 守法的要素
守法的主体、守法的范围、守法的内容、 守法的状态等构成守法的要素
(一)利益与守法
• 守法是人们从利益实现角度出发,是为了满足自 身的利益要求。利益是人们行为最主要和最直接 的动力,同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 因为人们积极地守法,社会就形成良好的秩序, 利益就有了基本的保障,达到当事人利益与社会 利益的协调与一致。
•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 有关 ——马克思
违法作为特定的社会现象,由特定的要素构成,这些要件 包括这样四个方面: (1)违法必须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权益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违法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是在人的 意识支配下的外部活动,单纯的思想或意识活动并不构成 违法。 (3)违法必须是行为人处于故意或者过失,即行为人主观 上有过错而实施的行为。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构成违 法的主观方面的依据。 (4)违法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 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
(一)守法的主体
守法的主体指一定的法律遵守行为的实施者,既 要求谁应该遵守法律。我们国家和法律性质决定 了我国法律遵守主体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 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第53条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四)守法的状态
守法的状态是指法律遵守主体的行为的合法程度。 法律遵守的状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1、低级状态,不违法,主要为履行义务,逃避罪罚。 2、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但 是更多的表现为外在特征。 3、高级阶段,法律遵守的主体不管在外在还是内在 都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要求。
四 守法的条件
• 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遵循,仍 不能实现法治。 ——亚里士多德 • 守法是基于秩序的需要,也是保障利益的 需要 ,也是法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必然要 求。
二 守法的根据
守法的根据和原因十分复杂,一般受自身利益的需要、法 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社会压力,从众心理和习惯等经济、 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法律与守法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一旦法律公布后,人们就 有履行它的义务,任何明显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国 家相应的制裁,因为惧怕违法犯罪后都会受到法 律制裁,因此人们遵守法律,人们守法也是基于 对法律的畏惧。
(三)从众与守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 ,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它符合 人民大众的需求,也是公民行为规范准则。 民众一般 有从众的心理和习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绝大多数人从一生下来起,就被教导尊重父母、 知识、地位、权威和法律,尤其是法律被认为是 合理时更是如此。民众从小养成了模仿他人行为 的习惯,包括按照别人的行为守法的习惯。
(三)守法的内容
守法的内容指的是法律遵循行使法律权利 行使法律权利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者是 要求他人实施或者抑制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的 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履行法律义务 履行法律义务是指人们按照法律的要求作出作为 或者不作为的一定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一些行为的区别
1、 违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及其他虽不合法但 也不违法的行为的区别:
(1)有一些行为虽不合法但是也不违法,处于法律调整范 围之外,也不能与违法行为相混同。 (2)同样还有许多违法行为,特别是犯罪行为,同时是违 反道德的行为。但是: 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因为有些违 法行为并不涉及道德评价问题,比如说偷越国境罪 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在一特定文化成长起来每一个人都会在自 己的身上发现规则的影子,甚至会发现他 是依规行事的,而且也能够以同样的方式 辨识出他人的行动是否符合各种各样的规 则 ——哈耶克
(四)伦理与守法
作为一个公民,守法是其道德义务。 现代法治,是一种正义的体现,所以作为一种正 义的的制度,它的存在并且适合我们时,我们就 有必要服从它。
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国家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职务过错行为和行政 管理相对人违法行政法规的行为。
(4)违宪
违宪是指社会组织,公民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 反宪法和宪法性法律 、背离宪法原则的行为。如国家机关 制定的法律法规,作出的决议、决定或者命令同宪法的内 容和原则相抵触,公民没有履行宪法中规定的义务等,均 为违宪行为。
本案嫌疑人构成抢劫罪抢劫罪, 抢劫罪是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 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 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三名嫌疑人均已 满14周岁,符合抢劫罪追诉年龄和个犯罪 构成要件。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守法与违法
陈燕冬
第一节
• • • • 守法的含义 守法的根据 守法的要素 守法的条件
一 守法的含义
守法即法律遵守,是法律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法治的 基本内容和要求。 守法,既要求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根据法律规定承担 义务,自觉履行义务(职责),更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 织和公民依法享有权利,行使权利。守法并不仅仅是消极 的,被动的,而是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个方面的结合。
2、违法行为与法律上无效行为的区别:
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十周岁以下的人 自己去买房子买车这是无效的,但是他不一定是违法的。 不合乎法律不一定就是违反法律,还有许多中性行为,比 如说同居。
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 文化,江西省人。 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湖里后埔某网吧上网, 因其盗用他人帐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 赶出网吧,2005年1月4日,犯罪嫌疑人杨 某某纠集了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到该网 吧为其被赶出的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 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李某打成轻伤,将另 一管理员黄某的手划伤,公安机关接到报 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检察机关经 审查以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 准逮捕
守法受到一些基本条件 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条件 分为主观和客观 (一)主观条件 1、文化修养 2、法律修养 3、道德修养 4、政治 意识 5、个人性格 (二)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法制条件
第二节 违法
• 违法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 违法的种类 • 违法行为与一些行为的区别
(一)违法的含义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以下 几类: 1、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二)守法的范围
指法律主体应当遵守的法律的种类。 在我国,守法的内容及所要遵守的法律,是广义 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而且包括 与宪法和法律相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 政规章和其他所有法律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