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暑期备课教案1.2雷雨2新999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高中语文 1.2 雷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第一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雷雨》是我国现当代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剧目之一,自1935年到现在《雷雨》的演出经久不衰,造就出几代话剧优秀的表演、导演人才。
在语文新课程中,《雷雨》节选位于必修第四模块第一单元。
由于课文内容和情节特点比较切合青年人的口味,因此学生对学习本文应该是有很大兴趣的。
全剧的故事情节前后贯穿30年,讲了两代人的经历,8个人的关系交错在一起。
作者在剧本中巧妙地把它压缩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完成,分4幕,地点在周宅客厅和鲁家四凤屋内。
节选部分是第二幕的两场戏,这两场戏要完成剧中人物的两次“相认”。
作者在这场戏里,苦心经营,妙笔构思,让剧中人在“相认”中完成三重任务:道出30年前发生的事,道出30年来发生的事,道出30年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也就是说从现在的相遇写起,用现在的相遇带出过去的恩怨,再用过去的恩怨反过来推动现在的相认,让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使剧中人无法逃避历史阴影的追踪,人物的不正常关系被彻底暴露。
从而揭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性格。
2.解析:《雷雨》处在本单元第二篇,是一篇新授课文,学习文本之前学生已经欣赏了话剧《雷雨》对人物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因此引导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方法自主品味语言,自主品读语句,完成文章鉴赏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活动。
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把阅读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自由鉴赏作为本课教学的主体。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学生自主揣摩戏剧语言,从而把握人物心理特征。
(2)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欣赏阅读水平。
(3)通过阅读和思考,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解析:(1)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学会揣摩戏剧语言,从而学会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欣赏阅读水平。
(3)通过对《窦娥冤》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2《雷雨》教案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开展探究式学习, 揣摩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朗读法章节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计划学时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戏曲、元杂剧等的基本知识。
②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多元解读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 从品味个性化语言入手,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把握人物性格, 提高学生戏剧鉴赏能力。
② 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地从人性化层面解读文本,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 收集曹禺及《雷雨》相关资料, 布置看《雷雨》全剧。
2 . 了解话剧的特点。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说说课文包括了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又是如何与有关人物的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的。
3 . 学生自读课文, 并提出不解之处。
第二课时1、探究周朴园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2、教学要点: 探究周朴园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由第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
第三课时1、探究造成周朴园悲剧的原因。
2、通过与记叙文、小说叙述手法的比较,领会剧本的叙述艺术和文体特点。
项目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曹禺及《雷雨》相关知识。
(5分钟)2、了解戏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0分钟)结合戏剧的特点,找出剧中的几对矛盾冲突,分出主次矛盾,提出问题不解之处。
(20分钟)教学重点:了解话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戏剧的人物冲突的设置和安排布局。
教学方法探究法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开始一、印发材料、课前预习(1)了解戏剧常识,明确戏剧鉴赏要点。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讲述《雷雨》全剧故事梗概,理清人物关系。
课件1二、话剧基本常识讲解,重点讲解“三一律”课件21、什么是“三一律”?“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
它规定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要求一个戏剧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雷雨》教案1
《雷雨》教案[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由多媒体播放闪电和雷雨场面,让学生置身于雷雨的情境之中。
2 、导语:雷雨是最激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声势,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所有郁闷的强悍威力,铺天盖地、霹雳摇滚而来。
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究那个金钱主宰、虚伪修饰、罪恶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二、整体感知 , 了解内容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⑴结合所预习的“现当代戏剧鉴赏”的有关知识,判断《雷雨》属于那些剧种?⑵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
本剧的悲剧人物主要是哪几个?理清人物关系并归纳这些悲剧人物构成了哪几组矛盾冲突,主要的冲突是哪两组?2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3 、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归纳:从表现形式看,是话剧;从作品的容量看,是多幕剧;从演出的场合看,是舞台剧;从时代看,是现代剧;从情节主题看,是悲剧。
悲剧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
矛盾冲突有:周朴园与鲁侍萍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有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其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投影补充人物关系:四凤大海鲁贵………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隔不断命运的聚散周萍周冲(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解读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会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以增强文体意识、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掌握戏剧文本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与基本能力。
)三、研读鉴赏,探究人物的形象1 、研读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探究辩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否是真的?把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的同学作为正方,把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的同学作为反方。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2雷雨学案2新
《雷雨》(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戏剧冲突2、揣摩戏剧语言,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学习重点】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解读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方法指导】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请同学们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读,探究人物的性格、心理。
【知识链接】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
曹禺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时代背景《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出剧作。
此剧写于1933年。
剧本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
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
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
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
曹禺以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把他的感受结晶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出时代的精神。
《雷雨》四幕话剧,是曹禺的第一部剧本,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
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
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
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
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
高中语文1.2 雷雨 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教学设计案例案例(1)(详案)◆案例构想《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如何实现长文短教,让现代中学生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呢?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几方面的构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意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审美感知—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
鉴赏不搞“满汉全席”,选取一个视角,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给学生揣摩人物语言,鉴赏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创新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3.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演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4.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主要内容;2.人物关系及其演变;3.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理解;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4》第十一单元《雷雨》;2.录音机、磁带;3.讲台、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读1.讲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小说《雷雨》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说《雷雨》的背景是什么?–小说《雷雨》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课文解读1.集体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点。
2.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
3.阅读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表现手法。
3. 情境写作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段情境文字,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 电影欣赏1.介绍课文改编的电影,观看其中的经典场景;2.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比较,分析电影中的表演要点和表现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2.思考小说《雷雨》所反映的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与现代社会有何不同。
六、教学反思小说《雷雨》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课文分析、情境写作、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
《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意在引导学生在解读剧本,注意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戏剧的要求,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讨论会,交流欣赏阅读的心得。
从而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在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的体现人物个性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4、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在剧本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训练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3、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4、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四.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播放《雷雨》电影,让学生了解剧情,了解剧中的人物。
2.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讨论剧中人物形象。
七.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通读全文,梳理情节。
二、教学过程:1、导入:曹禺先生曾在《<雷雨>序》中说,他创作《雷雨》这个剧本为的是“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那么作者抨击的是何样的家庭和社会呢?我们今天就走进上个世纪30年代的作家曹禺先生的《雷雨》,从中寻找答案。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引言: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清晰透彻的人物性格描写以及揭示社会现实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中的杰出代表。
在高中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雷雨》时,如何制定经验丰富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掌握常规剧本的解读方法。
2、全面了解《雷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掌握角色铺排技巧。
4、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学生能准确表达语言中的表达情感等细节。
5、让学生了解白先勇的《台北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本部分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深入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使学生在表演时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本部分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因为,本剧集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应注重让学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雷雨》剧本作者通过介绍曹禺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雷雨》,让学生了解该剧剧本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引言引入课文,简要介绍剧情和人物关系,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步:剧情解读详细解读剧本中的情节,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每个环节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第四步:人物塑造针对剧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方面。
同时,让学生对不同角色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剧本思想。
第五步:情绪表达讲解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表达情绪和体现角色特点的方法。
通过针对剧中一些情感高潮部分的表演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2雷雨第二课时1003
1.2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4)一、复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
(家庭内部冲突)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
(社会阶级斗争)二、体会戏剧语言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体验角色。
2、戏剧语言特点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3、个性化语言举例(周朴园、鲁侍萍性格分析)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
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4、潜台词分析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外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
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潜台词练习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1)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③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④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
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1.2雷 雨学案设计二
第一单元2 雷雨学习目标1。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2。
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
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阅读文本,划分层次。
二、自练自测1。
为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缜.密伺.候弥.补咀.嚼汗涔.涔谛.听规矩.沉吟.侍.奉雪茄.郁.热惊愕.亲密无间.2.舞台说明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试分析下列舞台说明的作用。
A。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B。
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C.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D.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
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2.本文以“雷雨”做标题有什么象征意义?3.有人说,在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悲剧中,周朴园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对此,你怎么看?4.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5。
第一场戏是围绕怎样的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这场冲突中最引人入胜的“戏”在哪里?请具体分析表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咀嚼.(jué)伺.候(shì)推诿.(wěi)B.涔.涔(chén)沉吟.(yín)郁.热(yù)C。
谛.听(tì)离间.(jiàn)樟.木(zhāng)D.缜.密(zhěn)固执.(zhí)弥.补(mí)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内涵脚趾敲诈走头无路B.贤惠凑巧联络如梦初省C.烦燥窟窿交涉奄奄一息D.惊愕袖襟昧心卑鄙无赖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文本主旨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2.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XXX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3.3、XXX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1、情境感悟法2.2、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3、分组讨论法4.4、提问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XXX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XXX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二.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XXX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XXX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XXX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XXX进入XXX,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XXX,演出过XXX、XXX、XXX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根蒂根基。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 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气氛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拟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鲁郭茅巴老曹〞名家对?雷雨的评价?:?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1、请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2、概括选文两大场次主要情节昔日情人意外相逢父子成仇亲人难认3、理清选文主要矛盾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恩怨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三、品读语言,评析人物【投影】戏剧人物鉴赏方法:①把握戏剧冲突②揣摩戏剧语言③分析人物形象【投影】请大家评说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一〕、片段一:洋火好地方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是的。
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仆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可见两人当初有着真挚的爱恋,洋火和好地方是美好生活的见证。
〔二〕、片段二:你们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暑期备课教案1.2雷雨3新998
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P92注①*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
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2 雷雨1-人教版
雷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戏剧冲突,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品味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潜台词的内涵;②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③重新思考戏剧的矛盾冲突,思考周朴园形象的人文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感悟人性世界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教学重点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及鉴赏剧本的一些基本概念,充分体会人物的台词特点,进而把握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戏剧百年,《雷雨》为代表。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观众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投影】巴金:“《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曹禺:“中国的观众最是多愁善感,最需要真实的活的灵魂。
”郑榕:“《雷雨》是人性的教科书。
”一、初步感知1.学生概括,师作补充。
2.这场戏中的两个人物是什么关系?【明确】:少爷与侍女的关系主子与下人的关系情人关系二、初识周朴园在未知鲁侍萍身份时,周朴园是如何的?(分析台词)【明确】:怀念、悔恨、温暖三、再看周朴园在得知鲁侍萍身份后,周朴园是如何的?(分析潜台词,分角色演绎)【明确】:自私冷酷虚伪四、问题探究周朴园为何会这样?【明确】:人性矛盾社会物质性五、作业布置1.学生思考鲁侍萍这个人物形象的人文意义。
2.读《雷雨》全剧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复杂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话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雷雨》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雨》所体现的人性复杂和现实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雷雨》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
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
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
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
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
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
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
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
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
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
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
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
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
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交流、汇报、讨论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
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
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三、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
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
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
作为研读的重点。
2、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3、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
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
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
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
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
(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讨论完毕。
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课外研究拓展(约3分钟)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
如:A、《雷雨》的命名
B、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
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
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3、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qingqiang3@)
五、结束词同学们。
今天,在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
现在走出《雷雨》。
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
刚见面的对话30——27 ?
鲁侍萍的控诉你们——你?
周朴园的形象?周朴园的怀念虚伪?真实?
周朴园大变脸原因? 心理?
周朴园签支票方式? 五千块钱?
揣摩语言:上下文语境反复的语句舞台说明心理学分析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