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我发现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发现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如季节变换、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描述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生活中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变化现象。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季节变换、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发现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季节变换: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讲解植物生长:出示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3)讲解天气变化:出示晴天、雨天、雪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变化现象。
(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幼儿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发现的变化》2. 内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季节变换、植物生长、天气变化观察、发现、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 答案:例:我发现昨天还是晴天,今天就下起了雨,天气变化真快呀!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使幼儿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
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记录天气变化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我发现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我发现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发现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如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物品溶解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描述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各种变化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变化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变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季节变化图片、植物生长视频、物品溶解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季节变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变化现象,如树叶的颜色、天气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植物生长视频,让幼儿观察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讲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物品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现象。
4. 分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发现的变化2. 内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物品溶解观察与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答案:幼儿需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描述植物的高度、叶子数量、颜色等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其他变化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教学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涵盖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物品溶解等多种变化现象。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通用20篇)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通用2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篇1教育目标: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汽,遇冷会结冰。
2、能用语言表达已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冰、电吹风等。
活动过程:一、回忆水变成冰的过程。
1. 小朋友,你们昨天把水放进冰箱里里吗?那你们今天看到放进去的水有什么变化吗?(结冰了)你们知道放进去的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吗?(幼儿说:放进冰箱里了)冰箱里的温度很低,当水在温度降到0度的时候就会结成冰。
小结:原来水就是这样变成冰的。
2、你们说说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儿说、讨论)谁能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结:水的流动的,冰是一块一块的。
3、水能变成冰,冰能变成水吗?(能)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呢?(好朋友说一说)并请幼儿说小结:小朋友都很聪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变成水,有的说可以用太阳晒、有的说可以用,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使冰变成水。
老师也想了很多跟你们不一样的方法,也能使冰变成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4、教师操作各种方法使冰变成水。
小结: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其实太阳晒、开始泡、吹风机吹,用火烧这些方法都是在给冰块加热,原来冰块加热就能变成水。
二、水变气。
1、我们给冰块加热变成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交流)小朋友都说了给水加热会变成什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教师操作将水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水壶上面冒气了)水壶上面冒出来的气就是水蒸气。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变化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周围事物是否有变化。
2. 观察环节: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变化。
3. 分享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其他变化,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4.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与变化相关的游戏,巩固他们对变化的认知。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与变化相关的主题,让幼儿持续关注变化。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变化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变化的情况。
3. 通过日常交流,了解幼儿对变化的关注程度和积极态度。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观察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具或实物,鼓励幼儿发现其中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4. 分享环节: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5. 游戏环节: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变化的乐趣。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以便幼儿能够专注于观察和参与活动。
2. 教师应以鼓励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观察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4.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和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物体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了解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炼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杯、塑料袋、液体瓶、铁片等•实验用品:水、砂糖、酱油、盐酸、氢氧化钠、稻米等•讲义、PPT、写字板、白垃圾袋等教学过程导入:我发现的变化1.老师使用PPT展示一张毛笔字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毛笔字会变化?除了毛笔字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3.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将物体发生的变化分类,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新课讲解: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老师向学生讲解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PPT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三态的变化,辅助学生理解三态及相互转化的知识点。
实验环节:常见物质的变化1.将水和砂糖混合在一起,加热后观察结果,让学生发现砂糖溶解的变化。
2.将水、盐酸和氢氧化钠依次加入瓶中,观察瓶内气体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
3.将铁片放入盛有稻米的塑料袋中,通过观察铁片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不可逆性。
总结:探究变化的原因1.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实验中发现的规律。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温度和化学反应。
3.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探究之旅。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我发现的变化》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对实验安全规则的宣传和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引言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
在教学中,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公开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分享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以供幼儿园教师参考。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
2.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
3.能够运用提问和探究的方式探索问题。
4.能够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薄皮蛋、冰块、明胶水、水杯、勺子、纸巾。
2.教学辅助工具:温度计、简易显微镜。
3.教师准备:教案、实验指导、教学表现评价表。
教学环节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幼儿:“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万物变化?凡是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一下什么是‘变化’。
”2.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示范:“现在我有一个小薄皮蛋,请大家看看,这是一个新鲜的薄皮蛋。
”教师将薄皮蛋递给幼儿,让幼儿观察薄皮蛋的外观和气味。
然后,教师问幼儿:“有谁知道怎样能够让小薄皮蛋变化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接下来,教师将小薄皮蛋吸到水杯中,倒入一点明胶水,加入冰块,让幼儿们观察变化。
然后,教师将小薄皮蛋从水中取出,放在干燥的纸巾上,让幼儿继续观察变化。
3. 实验记录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薄皮蛋的变化过程,然后让幼儿进行实验记录。
幼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薄皮蛋的内部结构,加深对变化的理解。
最后,教师与幼儿合作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并评价幼儿的表现。
4. 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合作回顾今天的实验过程,总结变化的本质和特点。
同时,教师将幼儿的表现评价表进行分析,反思一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导入环节应该注意幼儿的兴趣点和理解程度,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提问。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并进行合理解释。
3.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程内容: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的变化,如:天气、植物、昆虫、鸟类等等。
3.让学生对这些变化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典型的昆虫、植物、鸟类和一些生活较常见的器物。
2.学生可以带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拓展观察与学习。
3.教具:点读笔、图片。
教学流程:一、引入1.老师持点读笔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发现的变化。
2.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变化。
3.提出问题: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些事物的变化,想要弄清楚它背后的原因?二、发现变化1.教师带领学生出门,观察周围的变化。
2.教师给每组学生(3-4人一组)分配一种观察对象,如:昆虫、植物、鸟类等。
3.学生观察、拍照、记录、归纳总结。
三、合理解释1.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进行合理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分组讨论。
3.学生分组展示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3.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思考能力。
4.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于一些变化的解释可能有偏差,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释变化的原因。
5.增加实践和探究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发现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发现变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材《我发现变化》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发现、描述、表达变化的能力,以及通过变化现象引发幼儿对生活、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出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变化。
2. 培养幼儿对变化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事物的变化。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变化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变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物展示、故事书、图片。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变化现象,如:四季变化、水冻成冰、花开花落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故事书为载体,讲述一个小动物成长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的变化,并让幼儿描述出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天气、同伴等,记录下所观察到的变化,然后进行分享。
4. 课堂讨论(10分钟)让幼儿谈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变化是有原因的,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彩笔在画纸上创作出自己观察到的变化,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表达出对变化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发现变化》2. 内容:变化现象:四季变化、水冻成冰、花开花落等变化原因:自然规律、生活作息、成长发育等变化感受:好奇、惊讶、喜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并尝试描述出来。
2. 答案:观察对象:树叶观察时间:秋天变化现象:树叶变黄、掉落变化原因:季节变化变化感受:觉得树叶像蝴蝶一样飞舞,很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观察和讨论中?2. 幼儿在描述变化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否需要加强引导?3. 课堂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发现更多变化,激发探索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这是优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其中。
“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
(2)回顾四季的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一、四季的变化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优质教案精选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我发现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一节观察探索课程,主要围绕“变化”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与发现》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以及简单科学实验中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变化的原因,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变化,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变化现象,理解变化的原因。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如色素、水、醋、小苏打等)、观察记录表。
2.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幻灯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变化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自然界的变化,如四季更替、天气变化等。
讲解生活中的变化,如食物变质、衣服褪色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变化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引导幼儿讨论变化的原因。
4.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醋与小苏打混合后的变化。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变化的原因。
让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变化:四季更替、天气变化等。
2. 生活的变化:食物变质、衣服褪色等。
3. 科学实验:醋与小苏打混合实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答案示例:妈妈煮的粥,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降低。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变化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将红、蓝色素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发现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如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幼儿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变化现象,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难点:如何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季节变化的植物、天气变化的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2. 讲解:讲解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变化。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窗外的天气等,记录下来并分享。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画笔和彩泥制作简单的天气变化模型,引导幼儿动手实践。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季节变化或天气变化模型。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变化现象: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 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
3. 变化原因:自然规律、环境因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变化现象。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画笔和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变化或天气变化模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开展家庭科学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气象站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科学现象。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和变化。
2. 实例分享:教师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实例,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让幼儿说出这些变化的特点。
3. 探索规律:教师引导幼儿探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如为什么季节会变化、植物为什么会生长等。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变化是正常的,要积极面对和适应。
四、活动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变化发现,共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区域活动: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设置相关的区域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探究季节变化等。
3. 作品展示: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变化,进行作品展示。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生活中变化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优化活动。
3. 幼儿作品:评价幼儿作品展示,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六、活动步骤:1. 准备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气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 主题活动:教师展示一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变化的原因。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视频播放,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实例,如水变成冰、种子发芽等。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变化。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精选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我发现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一节科学教育活动,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进行教学。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现象》第三节《我发现的变化》。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变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发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变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冰块、热水、气球等),PPT课件。
学具:记录表、画笔、冰块、热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冰块为什么会融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发现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现象,如水的沸腾、气球膨胀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
教师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变化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提问幼儿:“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现象?”引导幼儿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发现的变化2. 内容:物理变化:冰融化、水沸腾、气球膨胀等变化现象:固态→液态、液态→气态、气体膨胀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或户外的一个变化现象,用画笔描绘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感知和探索物体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对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教学准备•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植物的生长等•利用墙壁或黑板准备写字的空间•为学生准备笔和纸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一些变化现象,例如:天气的变化、植物的生长等。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切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3.为学生做些简单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变化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变化的注意和观察。
3.2 探索变化1.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物体或现象,记录它们的变化情况。
2.提供一些可以观察和记录的问题,如:–物体是否发生了形状的变化?–物体是否发出了声音?–物体的颜色是否发生了改变?–物体是否变得更重或更轻?–物体是否发出了气味?–其他变化情况3.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画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帮助他们理解观察和记录是科学探索的重要一环。
3.3 分享和总结1.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观察记录中选择一个变化现象进行分享。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画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2.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
帮助他们认识到不同物体和现象的变化规律可能会有所不同。
3.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总结出一些普遍的变化规律和现象。
3.4 拓展学习1.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变化现象,如树叶的变色、风的变化等。
2.把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科学学习中,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观察动物的行为等。
4.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本节课成功地让学生感知和探索了物体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对变化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教学背景本次大班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的变化,并培养他们对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适合大班幼儿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常见的变化现象,如植物生长、时间变化、季节变化等;•学习使用相关词汇,如生长、成长、变化、转变等;•能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图画、语言等形式表达出来。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孩子们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感受变化的美妙和神奇性;•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心;•促进孩子们与家长及社会的交流、学习和合作。
教学步骤导入环节通过场景创设引导孩子回忆前一天或前一周的变化,如是否有新的玩具、新的朋友、天气变化等。
活动一:观察植物生长1.让孩子们集体观察一盆植物,观察它的变化:是否开花,花朵的颜色和形状,叶子的大小和形状等。
2.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并用语言、图画等形式表达观察结果。
3.先让孩子们各自在草稿纸上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最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展示并描述自己的画作。
活动二:观察季节变化1.让孩子们集体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提醒他们观察植物、天气、衣服等方面的变化。
2.让孩子们用语言说明不同季节的特点及变化。
3.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季节变化主题画作创作。
活动三:观察时钟的变化1.让孩子们观察附近的时钟,提醒他们注意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变化及运动轨迹。
2.让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时钟的运动及变化过程,并用手表、闹钟等模拟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3.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关于时间的创意拼图或画作创作。
活动四:总结回顾1.让孩子们共同讨论本次教学的主题。
引导孩子们回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享和总结经验和体验。
2.让孩子们在班级公共墙上张贴自己的画作,并与同学互相观察和欣赏。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一、教案编写背景《我发现的变化》是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一节课,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观察物体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该节课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观察不同物体的变化,并描述观察到的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如水、冰、盐、塑料袋等)。
2.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准备一些待观察的物体(如果实、饮料、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物体是否会发生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察物体的变化(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物体,进行观察,让他们写下观察到的变化。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变化,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3.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学生上台轮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
4. 整理观察结果(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出不同物体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全班。
5. 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片导入、实物观察、实验等。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我发现如下问题和改进方向:1.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环节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下次可以增加更多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深化学生的理解:有些学生只停留在简单的观察层面,难以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变化。
下次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和记录变化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事物变化的图片或实物;•准备一些描述感官变化的词汇;•准备一些活动和游戏,帮助学生锻炼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事物变化的观察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的变化。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所经历过的事物变化,如花开、水果成熟、天气变化等。
3.分享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4.活动游戏: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变化,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变化的过程。
第二课时:感官变化的表达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事物变化的观察方法。
2.观察物体:教师出示一些水果或食物,让学生用手、眼、鼻子等感官来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变化。
3.分组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感官变化和用词。
4.活动游戏:教师准备一些音频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听取其中的感官变化,并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课时:变化的记录和总结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感官变化的表达方法。
2.变化的记录: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记录身边的变化。
3.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示自己记录的变化,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4.总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几节课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变化是无处不在的。
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和描述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和分享经验。
•学生表达能力:学生使用了适当的词汇来描述变化的过程,并能用感官进行观察和表达。
•学生合作能力: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互相合作、交流,并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帮助学生观察和表达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二篇)
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过程简录活动过程:说说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一转眼呀,我们上幼儿园已经三年啦!在这三年里你有什么变化?——是呀,孩子们,你们发现自己长大了,……这些都是个令人高兴的变化。
二、生活中的变化1.第一次选择(看看会变的,再看一样不会变的)——那么,我们生活中会有变化吗?这些东西都认识吗?因为都是你们熟悉的东西。
我和你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这个实验发生在你的大脑里,需要思考,选择一样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像你一样会发生变化的,请放在这张桌子上。
如果你觉得你选的这样东西,不会发生变化,就把他放在这边。
有想法吗?有想法就来试一试,随意选一样东西,经过思考,放在合适的地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2.第二次选择(只看不会变的东西)——再给你们一次选择,会变化的放在这里,不会变化的放在这里。
——其实,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汉字演变、货币演变过程的。
(2)珠穆朗玛峰的变化。
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
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
活动反思在科学活动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这个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左右物品都会变化,有的变化是明显快速的,有的变化是不容易发觉的,有的变化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形成。
幼儿一开始对很多食物抱着不变化的想法,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对变化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二)《我发现的变化》是一项精彩的大班科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周围环境中的变化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表达能力。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一、教学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大班教学,学生将能够:1.认识并了解时间的概念;2.了解季节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开始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季节词汇;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时间的概念及表达;2.季节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常见的季节词汇;4.描述季节变化。
1.3 教学时间本次教学为大班(4-5岁),共计 3 节课,每节课 40 分钟。
二、教学过程2.1 第一节课2.1.1 教学目标1.完成自我介绍,并增强班级之间的沟通交流;2.了解季节的变化(主要针对秋季)。
2.1.2 教学内容1.自我介绍;2.季节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3.季节词汇秋季的颜色、气味、食物和活动。
2.1.3 教学步骤1.班级介绍,学生互相自我介绍;2.转移话题,教师介绍季节的变化;3.让孩子们描述秋季的颜色、气味、食物和活动,教师给予指导。
2.1.4 教学反思第一节课主要是为了熟悉班级环境,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
让学生了解了季节的变化以及影响后,再引导学生描述了秋季的颜色、气味、食物和活动,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做有助于让孩子们更快地了解本次教学的主题,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词汇。
2.2 第二节课2.2.1 教学目标1.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2.增强对季节变化的理解;3.学习春季的常见词汇。
2.2.2 教学内容1.秋季回顾;2.春季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3.常见的春季词汇的颜色、气味、食物和活动。
2.2.3 教学步骤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秋季的知识;2.转移话题,介绍春季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3.让孩子们描述春季的颜色、气味、食物和活动,教师给予指导。
2.2.4 教学反思在第二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春季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习新的知识,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季节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让孩子们了解春季的常见词汇,有助于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我发现的变化》
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张帅
设计意图
《我发现的变化》这一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指导用书》大班下学期《科学万花筒》这一主题的次主题三《超级变身》。
《我发现的变化》这一活动,是建立在“生活百科”和“动感天地”的基础之上,把大班幼儿初步建立起来的科学思维引向更高层次的一个活动。
与其说该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区分“变”与“不变”的物体,来感知物体都是会变化的,倒不如说是通过推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粗浅的科学认知(某种物体从不变到变),重新思维,建立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以辩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世界)。
因此,该活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活动,是一个开放融合,帮助幼儿形成辨证科学思维的过程性活动。
众所周知,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欲望。
大班末期,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发展,他们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
然而,由于受生活经验、科学知识、语言表达、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他们对于科学经验的理解还处于前科学概念阶段,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能够从事物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科学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这一幼儿发展现状为本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为有效的把当前活动目标、幼儿发展、幼儿科学素养等几个关键点进行巧妙融合,为此,我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利用关键提问,
提升大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开启幼儿主动建构“什么是变化”“怎么变”的过程。
在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启发提问中,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思维步步深入,科学知识从建立到推翻、再到建立,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世界。
教学策略
1.关键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幼儿积极思维
问题是幼儿思考的基础,把握好关键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是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实现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的驱动力。
为此,我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学习特点,设计了关键提问,比如“春天到了,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这些东西会变吗?说说你的理由。
”“这些东西真的不会变吗?”“这块硬邦邦的石头它怎么变?”“除了像他说的那样,**还可以怎么变”……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设计,帮助幼儿在操作、讲述、思辨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中的,能够以辩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师幼互动自然有效,科学经验主动建构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一个好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在这三者之间及时转换,随时接住和抛出孩子扔过来的球。
活动中,我和孩子们进行了积极、自然有效的互动,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思考物体的变化,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协助幼儿用语言感知自己思维的变化过程。
对于比较难观察、难理解的物体变化,我通过及时创设问题情景、搭支架降难度,支持幼儿主动建构自己更高、更深的科学经验。
3.科学评价,重思维发展
活动中,我对幼儿的讲述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价,肯定他们的想法,注重迁移和提升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在活动中的运用,关注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和积累科学经验,把活动逐步推向深入。
活动目标
1、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变化,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2、学习以辩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教师利用散步、户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院落里的植物,寻找季节变化带来的身边的变化。
2、物质准备:
(1)固体胶、铅笔、海绵、袋装咖啡、长尾票夹、豆子、木头、瓶水(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等物品。
写有“变”和“不变”的牌子各一个。
(2)教学PPT。
活动重点
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变化,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中的。
活动难点
学习以辩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发现的变化,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思维上做
好活动准备
——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你们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小结:原来春天到了,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变化,小草绿了,树发芽了,大树长出叶子来。
二、第一次操作分类,初步感受物体的变与不变
(一)操作分类
——张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看一看它们会发生变化吗?每人选择一样东西,如果你认为它能够发生变化,请你把它放到这张桌子上(写有“变”),如果你觉得它不会发生变化,请你把它放到这边的桌子上(写有“不变”)。
放好后,请大家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想好后再放。
(三)根据分类情况,分别讨论物体的“变”与“不变”,初步感受事物都是会变的。
——都选好了吗?变化的东西多,还是不变的东西多?
1、变化的东西
——**会发生变化吗?怎么变?(请幼儿操作)。
你是用了什么方法让**发生变化了。
——除了像他说的那样,**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2、不变的东西
——这边的东西,你们都认为它们是不会变化的吗?你来说一说……请你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
三、讨论与操作,体验看似不变的东西都会变,感受变与不变的相
对性
——不变的东西这里还有几种?它们真的不会变吗?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选择其中的一样,说一说它可以怎么变(重点讨论木头、石头)。
——会变得东西越来越多,不变的东西还有吗?
小结:这些东西有的颜色变了、形状变了,有的是味道、重量发生了变化。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变化。
有很多看上去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变,比如这块硬邦邦的石头,我们发现它也会变。
只不过这些变化可能是需要经过一点时间,有的是需要一些条件,有的变化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四、观看教学PPT,进一步感受世间事物变化都是在发展变化的
(一)汉字的变化(水、日、月)
——播放ppt,猜猜它是什么?告诉你它会变哦,猜猜它会变成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汉字。
我们的老祖宗多么聪明、多么伟大,他们用象形法创造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独一无二的文字。
原来我们的文字也是会变得哦,它们经过了很多很多年的变化,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钱币的变化
——你们觉得我们买东西的钱会变吗?看,这是现在我们买东西的钱,这是多少钱?你们知道在很久以前,人们买东西的钱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结:看孩子们,我们使用钱币也会变,只不过这些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房子的变化
——我们居住的房子会变吗?现在我们住的是什么房子?那很久以前的人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
(四)人类的变化
观看视频后提问:
——孩子们看懂了吗?这是关于什么的视频?原来是我们人类的变化过程。
我们人类经过了几千万年的变化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看,我们人类变化的过程真的是一个漫长、神奇又了不起的变化呢。
五、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变化,感受自身变化带来的愉悦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今天张老师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变化吗?想不想知道这个惊喜是什么?
小结:这份惊喜来自于你们。
你们真的长大了,越来越会动脑经,越来越会观察,说话有理有据,每个人都积极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是你们成长带来的变化,也最让老师感到高兴的你们的变化。
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带给老师更多令人惊喜的变化。
延伸活动
1.跟随教师或父母到教室(家里)寻找更多可以变化的物品。
2.把自己找到的可以发生变化的物体的变化过程画出来,并尝试做有效的科学记录(对比图、步骤图、说明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