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大课堂(张晶岩推介)

合集下载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

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

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一中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循环大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

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2C+3E”循环迭代活动模式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为例

“2C+3E”循环迭代活动模式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为例

“2C+3E”循环迭代活动模式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为例
贾诗琦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
【年(卷),期】2024()S01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逐渐受到广大地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

如何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更高效、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热点研讨问题之一。

同时,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约束,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现状和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普遍不尽如人意。

【总页数】4页(P210-213)
【作者】贾诗琦
【作者单位】上海市市北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CDI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无锡市第一中学地理景观观察实践活动”为例
2.HPS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鲁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
3.大数据助力高中地理精准教学实践探索——以“地球运动专项复习”中地理实践活动为例
4.“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中
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5.指向地理科学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

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

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循环结构是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结构,它允许程序重复执行特定的代码块,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在使用循环结构时,需要注意三个要素: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一、循环变量循环变量是循环结构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它用于控制循环的次数或条件。

循环变量通常是一个整型变量,用来保存循环的当前状态。

在每一次循环迭代中,循环变量都会发生变化,直到满足循环条件退出循环。

例如,我们要打印从1到10的数字,可以使用一个循环变量来控制循环次数。

首先,我们将循环变量初始化为1,然后在每一次循环迭代中,将循环变量加1,直到循环变量的值为10时退出循环。

这样就能够打印出1到10的数字。

二、循环条件循环条件是循环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决定了循环是否继续执行。

循环条件通常是一个布尔表达式,只有当该表达式的值为真时,循环才会继续执行;否则,循环将被终止。

在上述打印从1到10的数字的例子中,循环条件就是循环变量小于等于10。

只有当循环变量的值小于等于10时,循环才会继续执行;否则,循环将被终止。

三、循环体循环体是循环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需要重复执行的代码块。

循环体中的代码会在每一次循环迭代中执行一次,直到循环条件不再满足时,循环将被终止。

在上面的例子中,循环体就是打印循环变量的值。

在每一次循环迭代中,循环体会输出循环变量的值,并将循环变量加1,然后继续下一次循环迭代,直到循环变量的值大于10时,循环将被终止。

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循环变量用于控制循环的次数或条件,循环条件决定了循环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包含了需要重复执行的代码块。

在编写循环结构时,需要合理设置这三个要素,以实现预期的循环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循环变量的初始化和循环条件的更新,以避免造成死循环或循环次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是编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熟练掌握它们对于编写高效、可靠的程序至关重要。

通过灵活运用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我们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循环逻辑,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性。

湘教版自然界水循环课件(公开课)(共59张PPT)

湘教版自然界水循环课件(公开课)(共59张PPT)

本 暖 流

太 北赤道暖流 平
亚 寒 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规律:

北半球:8字型
大 利
南半球:逆O型
亚 暖

西风漂流


寒 流
拉 寒多拉布 流
北大 西 洋 暖 流

西 哥
北大西洋暖流 加

湾 暖


利 寒
西 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
规律:

北半球:8字型 流
南半球:逆O型
西风漂流
规律: 北半球:冬逆夏顺 南半球:逆O型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 你同意吗?
海陆间循环 119陆000 km3
72000 km地3
47000 km3



47000 km3
505000 k海m3 45上8000 km3 内 循 环
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和地下径流等
活主动要3类型:1差、海别比陆,较间这三循种类环差循别环海带的上来主内了要循怎环环样节的陆有影地什响内么?循明环显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 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 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概念:
活动2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 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试以洞 庭湖为例,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2、驱动水循环不断运动的能量主要是什 么?
活动4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1、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PPT课件

探究新知
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哪些问题呢?
探究新知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1、煤的燃烧
碳元素 硫元素 氮元素
CO 有毒气体
CO2 温室效应 SO2 酸雨 NO2
回忆:煤中主要含哪种元 素,可能还含哪些元素?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 物及炭粒、尘粒
浮尘
思考:煤燃烧后生成哪 些物质?
探究新知
酸雨的形成过程
PH小于5.6
Zn + H2SO4 = ZnSO4 + H2↑
探究新知
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电池
探究新知
风能
探究新知
三峡大坝
水力发电
探究新知
西藏洋八井地热田
地热的利用
课堂总结
1.保护环境,应选择使用对环境污染少或不污染的能源. 2.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3.应使用和开发化石能源以外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 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新知
目前我们常用的化石燃料,资源有限,燃 料资源的开发会破坏环境,作为一种反应 物,会不断的被消耗,所以需要合理开发 并寻找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
探究新知
可燃冰燃烧图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 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 成 的 “ 冰 块 ” 。 “ 冰 块 ” 里 甲 烷 占 80%99.9% , 可 直 接 点 燃 , 燃 烧 后 几 乎 不 产 生 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 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 或“未来能源”。
下表是我国2009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1)请计算大约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将被 耗尽,并填入表中:
石油 天然气

基础储量

最全面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培训网上挂机试卷及答案

最全面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培训网上挂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汽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C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D.化肥农药等物质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 )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4.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5.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AA.低碳革命B.绿色革命C.科技革命D.产业革命6.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40%-45%的承诺。

AB.2006C.2007D.20087.“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8.长期来看,()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CA.水电B.风电C.可再生能源D.太阳能9.“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DA.飞禽走兽B.污水处理厂C.江河湖泊D.森林植被10.“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BA.低碳经济实验区B.低碳农村C.低碳工业D.碳汇减碳1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A.上海B.北京C.杭州D.成都12.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BB.化肥C.钢材D.塑料瓶13.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A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14.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 A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15.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 AA.再利用B.减量化C.资源化D.无害化1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C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1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鲁京津2025版高考政治总复习长效热点讲座六中国方案世界瞩目中国智慧闪耀“金砖”教案

鲁京津2025版高考政治总复习长效热点讲座六中国方案世界瞩目中国智慧闪耀“金砖”教案

长效热点讲座(六) 中国方案世界瞩目中国才智闪烁“金砖”素材点击1.中国提倡创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两个引导”。

2.2024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

3.十九大报告显示出中国推动国际合作、全球发展及经济一体化的决心。

4.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提出“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面对将来,我们要相互敬重、同等相待;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

这“五个面对将来”,是就共创和平、安静、旺盛、开放、漂亮的亚洲和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

5.2024年7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实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并发表题为《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

1.中国与联合国2.国际关系的确定因素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4.世界学问盘点经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5.我国的外交政策 6.和平发展道路风向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学问,分析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担当大国责任。

满分解答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遵循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⑤增加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主动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

⑥中国坚持用新理念、新思想影响世界。

风向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学问,分析说明金砖机制成为全球治理的“金色力气”的理由。

四环节双循环大课堂

四环节双循环大课堂

“四环节双循环大课堂”教学流程解读A、四环节①自主学习—②合作探究—③精讲点拨—④科学训练B、双循环完成①—④四个环节为一个流程。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2个循环。

第一个循环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为主,第二个循环以理解与运用重难点知识、提升与总结规律与方法为主。

第一个循环1、自主学习由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预习完成,主要内容是与新授知识相关的知识背景、知识链接以及新授知识中的基本理论、概念等。

2、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个人预习成果,互相解决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

*以上两个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3、精讲点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成果板演、提问质疑等方式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对1、2两个环节的开展情况做初步了解判断,并对小组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释疑。

4、科学训练教师对预习内容进行预习检测。

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科需要选择进行。

第二个循环1、自主学习①教师说明本节课学习目标,提出本节课的研讨内容,并作必要的核心提示和方法指导;②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和教师提出的研讨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独立思索。

2、合作探究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释疑;②小组代表展示组内学习成果,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③小组之间互相点评、纠错、释疑解难。

3、精讲点拨①教师解答小组之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②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点拨。

4、科学训练①教师出示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训练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一堂课的目标达成;②师生共同解决训练内容中的疑惑点;③需要开拓延伸的问题,根据内容和时间需要可放在课后。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学科可根据学科实际,对本流程中的任何环节合理地细化或简化。

C、大课堂针对目前学科课时少、学生闲暇时间多且不会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实际,本流程将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训练一并规划为课堂学习的过程。

自然循环工作原理

自然循环工作原理

自然循环工作原理
自然循环是一种利用介质的密度变化产生流动的循环过程。

它基于自然界中流体在受热时上升,受冷时下降的特性。

在自然循环中,热源通过加热工质使其温度升高,从而使其密度减小,产生密度差导致工质上升。

随后,工质在高处通过携带热量的方式释放热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从而下降到热源处重新加热。

自然循环的核心是热的传导和对流。

当热源加热工质时,工质与热源之间发生热传导,使工质局部温度升高。

由于具有较高温度的部分密度降低,所以会向上运动。

同时,工质与环境之间也发生热传导,使工质局部温度降低。

由于具有较低温度的部分密度增大,所以会向下运动。

由于自然循环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来推动循环。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简单的热交换系统,例如太阳能集热器、地热利用系统等。

此外,自然循环还被应用于某些冷却系统中,例如核反应堆的自然循环冷却系统。

然而,自然循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自然循环的流动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某些需要较高流速的应用。

其次,自然循环的热传导和对流过程会使工质产生温度梯度,从而造成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

这可能导致热交换效率下降和设备热应力增加。

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用辅助装置来增强自然循环或者采用其他工作原理来实现更高效的热交换。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作者:张晶栾雨凡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36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但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下,我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要在充分理解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探索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打造新时代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6-0144-03收稿日期:2022-11-18作者简介:张晶(197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栾雨凡(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哲学研究。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党和国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指明了方向。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来看,为什么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如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建设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型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两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破坏。

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共生关系,然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注定了环境问题无法自发地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存在诸多挑战,世界各国都急切地需要新思想、新理论、新做法来作为引领,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浅析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2010年度宿州市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论文(高中)浅析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姓名:刘训永单位:泗县二中浅析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内容摘要】循环大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循环大课堂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理论一种思想。

本文要论述的就是: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对循环大课堂的心得体会【关键词】循环大课堂合作高效一、循环大课堂的理论来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可见,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

要求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

这一过程恰似循环大课堂教师点拨环节,不到学生相互探讨不出时,不去启发;等到学生期待老师“启”、“发”时,再精讲点拨。

循环大课堂借鉴了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先由学生之间探究、质疑、辨析,再到老师的精讲点拨。

循环大课堂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交流、碰撞,共同探究知识,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1、“三步六段”教学法【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前】1、教师工作: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2、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级、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课中】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课后】1、教师工作:备好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中国省际环境保护效率测度和提升路径研究

中国省际环境保护效率测度和提升路径研究

境保护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用于环境修复和 程、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费、污染治理、绿化费用等(Cai、
保护、提升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发展绿色交 Fang);也有学者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引入了环保工作
通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不断加大环保 人员的投入(杨俊等)。
各方面的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用水量、能耗、二
文章编号!"#&'()'*+""#",#,,(##"*(#+
-./!,#0,1&&&2345678493::;<34"#",4,,4##*
&'()*+,-
加。如何准确衡量和提升环保投入的效率,是实现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境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
成就,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耶鲁大学环境法 文基于省际环保投入效率评价这一研究目的,将“环
济体中,中国排第 120位,快速增长的经济给环境带 市(除西藏外)的环保投入效率,反映不同地区环保投
来了巨大的压力,从 PM2.5综合评测等方面对空气质 入效率的真实水平,以期全面了解我国的环保投入效
量进行评价,中国在全球排倒数第 4名,现实状况不 率;并通过对比东、中、西、东北部各地区的环保投入
容乐观。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效率,优化我国环保投入方案,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
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EnvelopmentAnalysis,
& ' ( ) * + , - . /
DEA)。

利用 CCR模型(投入导向下)对决策单元(DMU)

水循环教案核心素养

水循环教案核心素养

水循环教案核心素养标题:水循环教案核心素养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教案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自然科学课程,预计课时为两节课。

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2. 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5.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2. 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b. 相关实验材料和设备(如透明塑料杯、水、塑料薄膜等);c.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的复印件。

2. 学生准备:a.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水的不同形态(液态、固态、气态);2. 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思考,例如问学生:你们知道水从哪里来?去哪里了?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等;2. 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如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等。

步骤三:实验设计(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2. 分发实验记录表格,并解释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3.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

步骤四:实验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蒸发和凝结的原理;3. 引导学生发现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步骤五:知识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进行总结;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说课稿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说课稿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表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岩石类型等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岩石的分类,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然后详细阐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图表和示意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各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岩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原理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复杂的地理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岩石的分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能够绘制简单的示意图。

(3)解释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图片和示意图,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岩石的分类及其特征。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2、教学难点(1)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地理现象。

华宇时代七彩课堂循环小数教案

华宇时代七彩课堂循环小数教案

华宇时代七彩课堂循环小数教案循环小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小数形式,它的特点是小数部分的某一段数字会循环出现。

在华宇时代七彩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区分循环小数和非循环小数;2. 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识别和书写循环小数;3. 学生能够进行循环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 学生能够应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引导他们回忆和总结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然后介绍循环小数的概念,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1/3=0.3333...,让学生思考其特点。

概念讲解(10分钟):详细解释循环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的特点是小数部分某一段数字的循环,并学习如何用省略号(...)表示循环部分。

例题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通过几个例子来识别和书写循环小数。

例如,1/7=0.142857142857...,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循环部分并正确书写。

运算规则(10分钟):介绍循环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步骤展示运算过程,并提示学生要注意循环部分的对齐。

练习和应用(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运算练习,巩固他们对循环小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问题,如计算比赛时间、物品价格等。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循环小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应用循环小数的知识。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和展示一些有趣的循环小数问题,如创作迷宫题、编写数字谜语等。

通过华宇时代七彩课堂中的循环小数教案,学生将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深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焦炉排计划的大循环小循环的计算方法

焦炉排计划的大循环小循环的计算方法

焦炉排计划的大循环小循环的计算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焦炉排计划的大循环小循环的计算方法是焦化行业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灯塔大课堂47课内容

灯塔大课堂47课内容

灯塔大课堂47课内容
灯塔大课堂第47课的内容是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

以下
是我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
1. 人工智能概述,在课程的一开始,会对人工智能进行概述,
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应用领域。

这有助于我
们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还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例
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

我们将了
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性。

3.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这一课中,会详细探讨人工智能在
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和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
于自动驾驶技术和交通流量优化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领域
中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案例。

4.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课程还会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
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了解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方面的
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5. 伦理与法律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过程中,伦理和法律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讨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和法律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人工智能的合理和负责任的应用。

总结起来,灯塔大课堂第47课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人工智能的概述、技术、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伦理与法律问题。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这将为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缺氧”教学为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缺氧”教学为例

学,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等文献"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5&) 课中实施阶段
&)'教研组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微信抽签小程序"各组长抽签决定汇报内容$
制定+缺氧,教案#课件"根据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擅长和资 汇报内容在实施流程中已做介绍"整章内容分成六部分"
质分配录课任务"对+缺氧,内容进行了五段视频的录制" 每组汇报一部分"每组汇报时间$% 分钟左右$
没有提高
(%&6&(' )0&1&(' (%&6&(' (5&'&1' ()&6&6' )0&1&(' ($&6&0'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新教学
科技风 年 月
44同学们整理了本教学法的建议和意见如下!个别知识 向各高校老师学习"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期在以
表)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9-b(0%
调查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 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 ??C制作能力 学习兴趣 综合能力
有一定程度提高
((%&'$&1' ((3&')&1' ((%&'$&1' ()5&'%&(' ()6&'$&)' ((3&')&1' ()'&'$&3'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地理水循环课件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地理水循环课件
第二课 水循环
第一页,共28页。
本节课的知识点
1、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 实际意义,同时树立(shùlì)一种科学了解水循环、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价值观。 2、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和系统论。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水循环示意图中的基本环节以及水循环 的重要意义。 ( 2 )难点: 形成科学的水循环空间观
第二页,共28页。
本节课的知识点
4、能力培养及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数据进行科 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基本知识, 初步形成一个(yī ɡè)较为系统的水循 环认识观。 (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一步促 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页,共28页。
学情分析
• 1、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怎样引导 (yǐndǎo)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空间观却 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第十六页,共28页。

第十七页,共28页。

第十八页,共28页。
冲积平原
第十九页,共28页。
尼罗河三角洲
第二十页,共28页。
溶洞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水循环(二)
意义
影响天气变化 改变地表形态 形成再生资源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第二课 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定义 二、水循环的分类(按范围的不同)
2、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D) A.水循环
B.内陆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海陆(hǎi lù) 间循环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反思(fǎn sī)
1、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yìngyòng),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 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语 言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介
山东兖州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吸收了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精髓——“预习、展示、反馈”,结合高中学阶的实际,开展了“‘循环大课堂’三步六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几年来的实践,不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经验,这一模式的实验被山东省列为学习杜郎口实践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循环大课堂课题的许多思想、理念和做法,相信会引起我们的一些共鸣。

现转发推介给大家,供各位参考学习。

1、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简介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
教师工作: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级、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1.重申目标2.学情调查3.问题汇总4.精讲点拨5.当堂检测6.小结作业
课后——
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2、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一.35+10的解释
35+10是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

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

处理完进入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

二.35+10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

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堂课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

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一些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

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三.实行35+10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本模式给学生规定了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

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如要观摩循环大课堂教学实录,在百度里输入“循环大课堂教学实录”即可。

编辑整理张晶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