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生活中的比优质课教案Sep.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生活中的比》这一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主要包括比的含义、比的应用以及生活中的比。
我将会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求出比的比值,并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含义和求比值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和橙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图片的比较,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3. 求比值:我会给学生一些实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让学生求出它的速度比。
4. 练习求比值: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求出比值。
5. 生活中的比: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人的身高比,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求比值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
生活中的比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家人的身高比是1:2:3,请问如果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答案:妈妈的身高是350厘米。
2. 题目: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它的速度比是多少?答案:速度比是60: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求比值的练习中,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2. 比的计算: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等。
3.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
2. 关键点:比的定义、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赛成绩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引入“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比,如身高、体重、物价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求比值的练习,如给定两个数,求它们的比值。
引导学生发现求比值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购物时,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比赛、评价等。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质课教案.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
课题:四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经过,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重点、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课前准备:淘气的大小照片两张。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乒乓球比赛吗?在比赛中裁判会说0比
2、3比2、、、、这些有关比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共同探索生活中的比。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2、出示学习目标。
指名读后要求学生自学课本48——51页内容。
二、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提纲。
(1)、观察ABCDEF五张照片,那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2)、这些照片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4)、怎样求单价,那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5)、什么叫比,怎样读写?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6)、怎样求比值?
先自学,再小组交流后,展示自学成果。
2、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并求出比值。
三、讨论解疑。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反馈总结。
1、共同完成课本50页的说一说,用来了解比的含义。
2、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51页的练一练。
1《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导入引出生活中的比,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参加了长跑比赛,小明用的时间是小红的2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用时之比是多少呢?” 通过这个问题导出本节课主题。
新知•定义:比的大小关系就是两个数用冒号连接,左右顺序不能变。
如:2:5表示2比5小,5:2表示5比2大。
•等比例:两个比相等,则这两个比是等比例的。
如:4:8和6:12是等比例的。
•利用比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生之间的身高比较、书本的价格比较、家庭中用电量和用水量的比较等。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周围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引出比的定义和举例。
•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比例大小关系的数学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如课本上的图表,明星之间的比较,举例体育比赛、记录学生成绩等,进行比的大小关系的口算。
•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比练习题目练习,如:口算、填空、判断等,让他们能够熟练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1.比的大小问题:根据所给的两个数字计算比的大小,或者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推断。
2.比例的应用问题:根据所给的比例,求出另一个值,或者根据所求的值,推出比例,适用于计算实际问题。
拓展练习由于比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使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期刊杂志、多关注新闻等途径来积累比的应用案例,依托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生活中到处可见比的关系,学习比的概念和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比,能够判断、比较各种比的大小,也会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求出比的值以及如何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比的求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
2.培养学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是由两个数通过除法运算得到的。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运算练习,如求出给定两个数的比值。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可能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对比的概念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的实际应用。
2.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求出比值。
3.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入比的概念。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材料,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的概念,解释比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比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求出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求出给定的比的比值。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比》,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求解比值。
3. 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求解比值。
难点:联系分数与除法,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几年已经学习了分数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比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节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逐步理解比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起学生对比的注意。
2.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比的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长度的绳子,如一条10厘米的绳子和一条20厘米的绳子,并让学生两两比较长度,说出比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的特点,提问:比的结果是怎样表示的?比的两个部分分别叫什么?3. 学生回答并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假设我们有一根10厘米的绳子和一根20厘米的绳子,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的长度关系,比如10厘米∶20厘米。
请问,这个比的结果是什么?比的左边的部分叫什么?右边的部分叫什么?学生回答:比的结果是10∶20,左边的部分叫比的前项,右边的部分叫比的后项。
三、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 教师出示一个具体问题:小明花了20分钟做完了数学作业,而小红花了30分钟做完了同样的作业。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生活中的比(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生活中的比(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比,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和用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比较和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及比的应用。
2.教学难点:溯源思维:分析比例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将数学概念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热身
1.教师与学生互动,进行生活中的比较。
2.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举起任意物品,比较物品大小,颜色或质地等。
2.讲授
1.引入新知:回顾热身阶段,通过引导和提问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相似或不同的事物,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去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2.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3.讲解比的基本运算并进行例题演示。
3.练习
1.进行小组活动,自编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整合小组活动成果,对比其答案结果,发现问题并订正。
4.巩固
1.进行课内作业巩固:使用课上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2.提高难度:将日常生活中的比例运用到一些较高级别的场景进行理解和分析。
5.反思
1.总结所学知识并与学生讨论。
2.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不足之处,并提供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包括讲解时的互动,小组活动,及反思环节的答疑问题。
教师还应定期诊断学生的课堂理解情况,并对其修改和提供反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比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感受比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实例,以及求比值的练习题。
2.教学工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图片,如衣服、水果、车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运动等,让学生求出其中的比值。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求出各组数据的比值,并解释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都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教材情境图,创设一个出示班级新同学照片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照片,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思考。
2.自学合作,丰富知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比的读写方法及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课件,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长方形卡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比的意义和读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情境引入。
同学们,咱们班又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想介绍他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可是这位新同学现在没有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想)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69页图片A)咱们学校美术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为这位新同学画了一张画像(依次出示&& D、E四张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与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与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教学生活情境一:照片相像问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的发现。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如果以图A为标准,观察这四张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呢?(2)为什么图B、图D与图A比较像?试着说一说。
(图B、图D都与图A的形状相同,图B是把图A缩小了,图D是把图A放大了)(3)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和宽)3.探究规律。
(1)指引探究思路。
【推荐】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六年级上-1生活中的比教案Sep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
编写特点: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比的意义,能将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比来表示;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评价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把给出的数量关系用比进行表示,并说出这些比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比,举出比的例子。
评价学生对求比值、化简比等知识的掌握时,要注意把握难度,数据不要过于烦琐,还可以将比的化简放在解决问题的背景中。
在评价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时,评价的题材应以学生熟悉的为主,不仅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还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2课时。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讨论、交流,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比》生活中的比做蛋糕时鸡蛋和水的比例应是1:1;做菜时菜与水的比;给花喷药时药和水的比;洗脚时热水与冷水的比;洗衣时洗衣粉和衣服的比;沏茶时茶与水的比;烧菜时油和菜的比;家庭收入与花销的比;煎药时药和水的比;烧饭时,水与米的比;吃饭时,饭与菜的比;冬天的电费和夏天的电费日的比;今年的收入和去年收入的比等等太多了。
过渡: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挺广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二、讲授新知1、今天淘气给大家带来了小游戏,看看谁和图A比较像?2、出示课件认真观察,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学生汇报(图b和图d比较像。
)1、看起来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呢?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借助附页2来研究一下,像图a这样,标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3、指名说一说指生说出长是宽的几倍,宽占长的几分之几。
a :6 ÷ 4 = 1.5b :3 ÷ 2 = 1.5 d :12 ÷ 8 = 1.5c :3 ÷ 8 = 38 e :12 ÷ 2 = 6过渡:我们用除法找到了每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4、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板书)生活中的比。
(板书)(板书)“:”这个读作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对比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比的实例。
2.学习材料:学生分组合作的素材。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比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活中的比的实例,如身高、体重、速度等,让学生观察、操作,求出比值。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总结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求出它们的比值。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科学研究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但对比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比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重量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比的关系,并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求出比值,并解释比值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比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实例,并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比的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比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比的前项和后项相等的性质。
4.比的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比的引入和比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新课: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巩固: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作业布置:布置与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比》2.内容:- 比的概念- 比的意义-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与比相关的题目。
2.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比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解答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例如比较两个水果篮中水果的数量,或者比较两个班级学生身高的差异。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比》第1课时。
(教材第69~71二、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他们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数学思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3.解决问题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难点: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六、教学准备师:课件、涂色卡、彩笔、色素(红黄蓝)、烧杯、玻璃棒、清水。
生:(每组一份)奶茶配方学具、涂色卡、彩笔、色素(红黄蓝)、烧杯、玻璃棒、清水。
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寻比)师:和和、美美每个周末相约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次来到了一家“奶茶小店”。
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点击播放视频)师:在视频中,和和遇到什么困难?生:找不到测量口味的工具师:店员哥哥展示调制奶茶的配方,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红茶3份,牛奶1份(板书在黑板)师: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出3份红茶和1份牛奶之间的关系吗?(预设)生1:红茶比牛奶多2份(或:牛奶比红茶少2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1生活中的比6.1生活中的比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1生活中的比6.1生活中的比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生活中的比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之一,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概念。
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本课程旨在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比的常见应用场景;2.能够通过具体生活案例,理解比的概念;3.掌握比与同类数的比较;4.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三、教学内容3.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起学生们对比概念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小狗的体重是另一个小狗的两倍,那么如果另一个小狗的体重是18公斤,那么这只小狗的体重是多少?”3.2 活动生活中的比分为几种情况,包括等比例、相似比、逆比,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通过教材和实例,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探究:•买一箱苹果与卖一斤苹果的比;•性别比例(男女比例);•面积比例(公园占地面积与城市占地面积的比例)。
3.3 讲解介绍比的概念和运算,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大小和比的化简。
结合以上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4 练习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比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一个小店今年的收入是去年的两倍,去年小店的收入是10万元,那么今年小店的收入是多少?”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对比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对比有更深入的认识;2.引导探究法:通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主动掌握相关知识;3.组合应用法:在生活场景中,将比的计算应用起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通过课堂上的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比概念和应用的理解,如比较符号的含义等;2.作业评估:评估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生活中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
编写特点: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比的意义,能将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比来表示;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运用
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评价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把给出的数量关系用比进行表示,并说出这些比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比,举出比的例子。
评价学生对求比值、化简比等知识的掌握时,要注意把握难度,数据不要过于烦琐,还可以将比的化简放在解决问题的背景中。
在评价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时,评价的题材应以学生熟悉的为主,不仅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还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2课时。
课题生活中的比第 1 课时(总第3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