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化思维的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吉林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吉林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吉林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基地,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吉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政策与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1.传统产业的衰落吉林省传统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煤炭和重工业。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市场竞争、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煤炭行业受环保政策、资源供给和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限制,产量和效益逐渐下降。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高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吉林省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
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在吉林省的地位日益重要。
3.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吉林省逐渐重视服务业的发展。
特别是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吉林省的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1.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吉林省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手段,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吉林省。
2.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吉林省将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煤炭清洁化、重工业绿色化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3.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吉林省将推进服务业的改革创新,提高服务业的品质和效率。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等措施,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潜力。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规范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残留农药和化肥的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制约了农产品价值的提升和附加值的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与检查,严厉惩治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培训。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为农民提供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产品加工水平。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批发市场和中间商,缺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
这导致农产品销售环节多,利润空间小,农民收入低。
2.农产品运输和仓储设施相对滞后。
农产品运输和仓储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和贮藏期限,导致农产品损耗较大。
1.发展农产品电商。
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搭建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1.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吉林省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相对比较低,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2.农民科技创新意识较低。
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识较低,缺乏科学种植、养殖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1.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吉林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吉林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吉林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吉林省地处中国北方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吉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吉林省提供发展建议。
二、吉林经济概况吉林省经济总量居于全国前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吉林省的经济主要依托于重工业、农业和能源产业。
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钢铁行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转型升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吉林省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转型升级。
首先,吉林省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吉林省还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
此外,吉林省还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投入。
四、发展机遇和挑战吉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吉林省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吉林省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挑战。
吉林省应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升级和转型能力。
五、发展建议为了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2.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吉林省的产业升级;3.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5.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六、结论吉林省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吉林省有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吉林省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共同推进东北地区的发展。
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我国粮食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研究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依据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缓慢增长阶段、波动起伏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平稳增长阶段。
目前,吉林省农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国范围内仍具有一定的相对竞争力。
本文在科学构建农业经济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吉林省39个县(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结果表明,吉林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水平较高、农业经济水平偏高、农业经济水平偏低、农业经济水平较低的四大类区域。
农业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包括德惠市、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梨树县、公主岭市、梅河口市、扶余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岭县、抚松县;农业经济水平偏高区域包括农安县、榆树市、桦甸市、磐石市、舒兰市、蛟河市、永吉县、东丰县、东辽县、通化县、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靖宇县、临江市、敦化市;农业经济水平偏低区域包括乾安县、镇赉县、洮南市、通榆县、大安市、延吉市;农业经济水平较低区域包括龙井市、汪清县、图们市、安图县、珲春市、和龙市。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省以及四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自然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之后依次为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政府行为。
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资本投入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政府行为则会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对策。
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与措施。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各个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态。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农业产业占比过高,现代农业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因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传统农业占比仍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传统农业产业如粮食、畜牧、渔业等仍占据农业产值的相当比例,而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却发展缓慢。
此外,农村地区人均GDP、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较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这些问题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三、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投入,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
其次,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现代农业的研发水平。
此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运用能力。
四、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要鼓励和引导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
同时,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农民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五、推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乡村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益。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同时,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七、推进农业与城市产业融合要促进农业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打破农业领域与城市产业的界限。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优质农产品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吉林省农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1.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粮食、油茶、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吉林省实施了粮食增产、科技助农、品牌培育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3.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生产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改善,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落地仍有难度;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1.缺乏全局性的农业战略规划。
当前,吉林省农业发展规划分散、缺乏协同,缺乏整体、系统性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政策配套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2.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
目前,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缺失,农村金融等农业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销售、贮藏等环节效率低下,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有待提升,制约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展望与建议1.加强农业电商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省应当加大对农业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和出口能力,支持农民增收。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等问题,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协同。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产值连年稳步增长,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吉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其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当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竞争激烈、品牌建设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状况,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分为三个部分展开:1.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通过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的剖析,全面了解行业现状,结合企业人员调查和实地调研结果,确定存在的问题。
2.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评价。
结合综合评价模型,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进行测量和评估。
其中考核因素主要包括市场规模、技术装备、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等。
3.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升策略研究。
根据竞争力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市场营销、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品牌建设等。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全面深入地了解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其竞争力水平,提出相应的提升方案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角度而言,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企业制定科学发展计划和战略提供依据。
从学术角度而言,本研究将对农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产业竞争力评估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扩充和深化,对相关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基于工业化思维的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在产业组织理论 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 中供求双方 所拥有的左右产品价格与数量 的力量的对 比关系 。这 种力量的对 比,影响着双方进 出市场的成本 、获得信 息的能力等 ,决定着市场的性质 ,也决定着双方的收
益与发展机会。市场参 与者之 问在一定数量和一定规 模基础上进行有效竞争 的市场结构 ,可以享受竞争活 力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 的双重利益 ,而市场力量 的不 均衡与过度分散则不利 于此。市场结构中买卖双方力
认为农业产业的市场结 构符合完全竞争市场 的特征 , 即在农业领域 内竞争是充分的。但实际上 ,许多农产 品市场并不满足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吉林省当前的
情况尤其如此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上 ,要实现市
(. 1 吉林大 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02 ; 302 2 吉林大学 创 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02 ) . 305 摘要 :农业产业通常被认为是 完全竞争市场 的典型,运 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基 于x_ -k , I
化 思 维基础 之 上 ,对农 业 产 业及 其产 前 产后 关联 行 业 的 市场 结构进 行 深入 分 析 ,明确 农 业非 对称 市场
2 Cne Fr nernuil t i ,i nv i Caghn Ji 102 , hn ) . et o tpeer u e Ji Ui ̄q,hncu ,in 305 C i r Er aS ds l n e l a
Ab t a t Agiutrli d s y i u u l o s ee ob e t e o e c mpeeyc mp t v r e B s do ei d 。 sr c : r lua n u t a y c n i rd t e t p f o lt o ei e mak t a e n t u c r ss l d h y h t ti p p rd e l n l ̄ste a r utrli u t n emak t t cue o s c ne t a id s yb s d r l e n i g hs a e p y a ay g il u a n s r a d t r e sr tr fi o txu l n ut a e ii h e h c d y h u t r o n ̄d t c n misa d mo e i d t a r a i t n te r .t o cu e a a r ut rl y s y u r e o o c d m u r log n z i o I c n ld s h t gil u a mmerc r e o - n ns i ao h y t c s a t a mak t s i r il i a mp n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思考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思考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农业对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调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加以思考和解决。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过去,吉林省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农产品。
为了满足人民对丰富多样的食品需求,吉林省需要进一步发展果蔬、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需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尽管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适宜的自然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具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吉林省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建设。
当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相对薄弱,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存在大量农产品滞销的情况。
吉林省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需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吉林省面临着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吉林省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好农田、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需要加强农民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而当前吉林省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
吉林省需要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关于加快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xx年xx月xx日•引言•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实施保障措施目录01引言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目前林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面临国内外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背景介绍研究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为吉林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概述02对吉林省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03研究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
02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林业经济转型和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林业经济,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
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概述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吉林省林业总产值逐年增加,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森林培育、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吉林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林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林业产业新格局。
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01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木材加工为主,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市场化程度不高02吉林省林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03尽管吉林省林业产业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加快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提高林业经济产业化水平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林业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提高林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35-01摘要为适应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对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要从管理、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等着手,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而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对策农业生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优化的环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给农业结构优化提供良机的同时,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我国面积广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使得我国人均土地面积相比国际平均水平要低很多,此外,由于多种原因也致使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对于这样的局面,要求农业经济结构要尽快从粗放原始的农业经济结构形式转向集约型的经济形式。
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农业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因此,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要抓住这次机遇,提前做好准备,进行严密规划,认真落实和执行。
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国家长期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农村投资比重小,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自给自足的发展状况,农业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从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另外,国家对农业的土地所有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
比如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农民耕地,并未能给与足够的赔偿,这也在一定程度成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第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总体比较低,缺乏竞争力。
我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式经济,仅有的可耕地不可能完全吸收农村劳动力,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乡镇企业一般是面向农村生产初级工业制品,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乡镇企业的生产效率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并不稳定,刺激农村经济效力不强。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思考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思考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之一,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
在国家“三农”政策引领下,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加强。
一、发展现状
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品质水平较高。
2.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流转土地规模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3.农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粮食、畜牧、水产等产业链逐渐形成。
4.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民增收途径多元化。
二、存在问题
1.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足,科技支撑和创新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2.农产品品牌建设较弱,品质提升难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3.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地区人才流失现象加剧。
4.打击非法采伐森林、盗伐林木、非法砍伐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不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三、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2.积极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4.支持农村人才培养和留住,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村贫困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四、结论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必须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等手段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农业在吉林省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1.1 农田面积和产量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田面积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吉林省的农田面积约为X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到了XX%。
农田面积的增长为农产品产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 农产品结构吉林省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和畜禽产品等。
其中,粮食作物占据了重要地位,如稻谷、玉米和大豆等。
此外,吉林省还以高质量的绿色蔬菜和水果闻名于世。
1.3 农业技术吉林省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具的普及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同时,吉林省还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
二、吉林省农业发展趋势2.1 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吉林省农业将趋向现代化。
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在吉林省农业中得到应用,推动农业发展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吉林省将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等手段,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2.3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吉林省将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乡村电商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4 环保农业发展吉林省将加大环保农业的推广和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耕地面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必要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对于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发不畅等方面。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科技含量不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开发不畅则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类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要拓展市场渠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本文旨在探讨以下几点目的:1. 分析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发不畅等方面;2. 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3. 提出可行的对策研究,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4.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油料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种植和养殖业态。
这种单一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气候影响,降低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问题二:科技含量不高吉林省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缺乏创新和改进,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提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论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及对就业的影响
论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及对就业的影响一、产业结构偏离1.1 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以农业、重工业为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持续高速增长,但在近年来逐渐显现出结构转型压力等问题。
目前,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产业,其中第一产业占30%左右,第二产业占60%左右,第三产业占10%左右。
1.2 产业结构偏离的表现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偏离主要表现在:1.传统农业占比过高。
在吉林省,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劳动力密集期,人口红利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实际利润。
而且其中大部分户籍人口就是在农村工作,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丰收。
然而,由于传统农业技术含量低,耕地面积有限,补贴较少,对于农民来说,受益较小。
2.重工业产能过剩。
吉林省重工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早,但未来发展前景不乐观,部分拉动就业的重工业已面临产能过剩,库存压力,营收降低等困境。
3.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吉林省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一部分地区服务业相对明显的经济增长还有待提高。
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降低就业,甚至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淘汰的趋势。
二、就业结构偏离2.1 就业结构的现状吉林省就业结构的现状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传统工业就业降温。
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吉林省经济领域的竞争劣势逐渐显现。
受此影响,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形势日渐严峻。
2.非传统产业就业领跑。
随着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的兴起,非传统产业的就业成为吉林省就业领跑者。
尤其对于青年人,非传统产业的就业更是极具吸引力。
3.需求外溢,人才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外流,其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一方面,这些人才为其他地区带来了重要的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吉林省的人才岗位空缺得不到有效的填补。
2.2 就业结构偏离的原因吉林省就业结构偏离主要原因为:1.投资链瓶颈。
由于吉林省目前处在经济增长环节的瓶颈期,有些地区由于投资链过密,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摘要】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象征。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了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首先分析了当前竞争力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市场营销、产品质量和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通过优化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销售渠道,可以有效增强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对于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吉林省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关键词】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市场营销、产品质量、渠道拓展、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现状分析、探讨、优化、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吉林省农产品的区域品牌竞争力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前,吉林省农产品的区域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认可度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份额受限等问题普遍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升吉林省农产品的区域品牌竞争力,成为摆在吉林省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现状,分析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情况,探讨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将有助于指导吉林省农产品企业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壮大。
深入研究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农产品是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地位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提升策略,以提高吉林省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探讨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因素和机制;三是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从市场营销、产品质量和渠道拓展等方面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四是为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21.8万吨
142.73万吨
90万吨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畜牧业产值实现825.51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7.6% 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154公斤 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亿元
44.1%
47.6%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5.0
1.3
115.0
29.9
2009 421.0 223.2 53.0 69.0
16.4
5.4
吉林省农业面临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雨养农业局面没有改变*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资金紧缺制约农村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严重滞后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与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下面重点就带星号的讲解吉林省是 农业大省 粮食大省 畜牧业大省 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以
占
全
国
1/60的农业劳动力
1/25的耕地 •为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产出
1/18的粮食 1/10的商品粮
1/2的出口粮食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业取得的成就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08年 568亿斤 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人均吨粮唯一省份
全省有13个县入选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 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2000-2009年吉林省肉类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肉类总 产量 247.9 258.2 263.5 275.0 288.0 310.0
猪肉 产量 127.1 134.0 134.9 135.1 143.0 158.0
吉林省产业结构趋势
吉林省产业结构趋势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工业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新的趋势。
本文将对吉林省的产业结构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农业产业:农业是吉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省内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吉林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吉林省的农业产业正向高效、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种植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也逐渐增加。
此外,吉林省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工业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吉林省的工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吉林省拥有一批大型的汽车制造厂和化工企业,如一汽集团、吉林化纤等,这些企业在吉林省的工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吉林省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
吉林省的工业产业正朝着高端、先进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三、服务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吉林省的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旅游业、金融业、教育文化等领域成为吉林省的新兴产业。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吉林省还加大了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教育的进步。
金融业也在吉林省的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进驻吉林省,为当地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的信息技术产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吉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不断涌现,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吉林省的信息技术产业涵盖了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资金投入。
吉林省“三化”策略与生产性服务业
吉林省“三化”策略与生产性服务业摘要: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产业升级和优化的关键时期。
为实现其产业成功转型,实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吉林省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核心企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对吉林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是推进重大战略决策的运行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本文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三化”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吉林省;“三化”策略;生产性服务业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理论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的行业。
一般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吉林省“三化”的关系(一)工业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生产基地,但目前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等难题。
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不仅要在“量”上进一步扩大,重要的是在“质”上要有显著提高,必须甩掉“老”的帽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同时也促进了制造业发展与升级。
以汽车产业为例,吉林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首当其冲。
但我省汽车工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链条短,价值增值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够等。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证明,汽车产业是随着技术变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现代工业生产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相关服务的配套。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吉林省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展开研究和探索,以找到适合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当前吉林省农业面临的挑战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大省,农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吉林省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农业结构亟待优化,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和消费的主要问题。
二、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吉林省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随着国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吉林省的农业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为吉林省农产品拓展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值链上游资源有限,价格波动较大,利润空间较小。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峻,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和消费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投入。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吉林省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研发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业化思维的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优化对策研究∗马鸿佳1 葛宝山2(1.吉林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5;2.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E-mail:mahongjia@[摘要] 农业产业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典型,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基于工业化思维基础之上,对农业产业及其产前产后关联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深人分析,指出农业非对称市场结构是导致吉林省农民收入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指出“改变现有非对称市场结构的关键在于市场中介的发展”的中心观点,最终提出了改善吉林省农业现行市场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 工业化思维;非对称市场结构;市场中介;对策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求双方所拥有的左右产品价格与数量的力量的对比关系。
这种力量的对比,影响着双方进出市场的成本、获得信息的能力等,决定着市场的性质,也决定着双方的收益与发展机会。
市场参与者之间在一定数量和一定规模基础上进行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享受竞争活力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的双重利益,而市场力量的不均衡与过度分散则不利于此。
市场结构中买卖双方力量的对比,基本是由市场参加者的相对数量及组织化程度决定的(马龙龙,裴艳丽 2002)。
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告诉我们,竞争是两个或多个主体对同一样东西的追逐。
竞争越激烈,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就越具竞争优势和竞争力。
因此,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要有效的配置农业资源,就应该在农业产业内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
传统的经济理论通常认为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即在农业领域内竞争是充分的。
但实际上,许多农产品市场并不满足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吉林省当前的情况尤其如此。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上,要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吉林省农业的持续与有效增长,关键方面是必须不断完善农业的市场结构,而完善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的关键在于市场中介的发展及其实行相适应的市场政策。
使农业增长与市场化有机结合,必须从吉林省农业增长的实践出发,分析农业市场结构的特征与市场运行的特点,研究特定的市场结构对于农民和农业的影响,探讨从市场结构促进农业增长的方式和政策。
一、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市场结构特征(一)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吉林省是我国的主要商品梁基地,现有在册耕地面积395.32公顷,其中旱田为352.8万公顷,占89.2%,水田42.5万公顷,占10.8%。
2004年吉林省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
其中农业产值486.23亿元,增长8.5 %;林业产值32.85亿元,下降8.0 %;牧业产值399.06∗本文系吉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2003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亿元,增长7.9 %;渔业产值13.44亿元,增长3.8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09亿元,增长75.2%。
1998年以来的农林牧渔业产值情况如图1所示:(二)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特征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结构特征如图2所示。
图2中,在农产品的首次销售中,数量众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面对着相对较少的买方,在最终销售中,是相对较少的卖方面对众多的、分散的消费者,如此,形成了一个双嗽叭形的结构。
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农户处于相对不利的市场地位,买卖双方间缺乏有效的竞争。
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结构不仅具有喇叭形的典型特征,而且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得到不断强化,其喇叭口径更大,使农户处于绝对不利的市场地位。
农产品流向信息反馈图2 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结构特征二、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存在问题吉林省现阶段的农村商品市场结构与农村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之比相对滞后,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种养加脱节、产供销割裂、农工贸分离的现象,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得不密切、不吻合。
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机制发育不足。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牵引力不强,农民种养专用品种市场意识淡薄,生产要素没有合理优化,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亟待制定。
二是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由于区域容量有限,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很差,致使许多名、优、特拳头产品“锁在深闺人未识”。
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本来很多农副土特产品质量很高,也很有特色,但往往用的是一流原料,加工成二流产品,搞的是三流包装,卖的是四流价钱。
三是吉林省农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中介缺乏”问题。
我们认为,吉林省农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是中介缺乏(这里的中介即市场中介,包括图2中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各种经济组织)。
只有从这一角度出发,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市场化’,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吉林农业体制才有可能取得根本性的改变,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基于工业化思维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优化对策一个区域的市场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区域的商品经济内在结构在流通领域的综合反映。
市场结构的形成、发展与变化要与区域商品经济运行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吻合,如此才能保持区域经济运行的均衡,从而有效地推动商品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
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更是如此,合理的农业产业市场结构可以促进竞争,提高农业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农业在与其它地区乃至国外农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因此,构建合理的农业产业市场结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前提。
前面的分析表明,吉林省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市场中介缺乏;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低;农业的进退壁垒高;政府的管制等。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是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大力发展农业市场中介,构建合理的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工业经济在长期实践中得出,当某一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市场中介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及各种形式的代理商等来发展工业企业的市场中介。
将这种工业在长期实践得出的发展市场中介理念移植和导入到农业领域,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是破解当前农业面临诸多问题的现实选择(发展市场中介则是一个非常具有概括性的思想,它涉及到政府机制改革、市场体系完善和发展民间组织作用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分析表明:在存在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在交易主体(买卖双方,或者政府和农户)之间增加中介,可以提高社会效率,即使中介的运行需要成本。
(钟笑寒 2005)原因是中介运行的规模经济节约了交易成本;不过,如果中介的运行成本相对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有效率的中介数量就会减少甚至为零。
因此,理论上存在着一个最优的中介配置方式。
本文观点认为,培育中介是当前最重要的政策问题。
除了讨论比较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金融、改变不合理的税费体系之外,本文想通过讨论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作为中介,在农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1、建立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概念模型图3所示:图3 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的运行模式2、建立合理的农业资源的自由流动体制经济学理论表明,农业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条件。
只有资源具备流动的可能,才能最终达到最合适的地方。
目前,农业资源的自由流动仍然受到种种束缚。
因此,首先必须解除对农业资源流动的制度约束。
一方面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由于我国农用土地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但是,在强调土地集体所有时,却忽视了土地的使用权是可以与土地的所有权相分离的。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土地的流转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土地更合理的配置,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提供了可能。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使土地向经济效益更好的生产者集中,从而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度,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同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降低农业领域的进退壁垒。
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城乡分割格局,土地不只是在农民之间流转,而是在一切有意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生产者之间流转。
这使得农民可以选择退出农业,城里人可以选择进入农业,因此,农业领域的进退障碍就减小许多。
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实现农业产业市场结构合理有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的就业制度、限制农民子女在城市就学的制度等等,都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
因此,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降低农民退出农业领域的成本,产生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供给方,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在强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必须注意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城市的劳动力也应该可以向农村流动。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必将增强劳动力之间的竞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对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但是,城市劳动力向农村的流动也需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作保证,否则,不能获得生产经营的土地,城市劳动力不会向农村流动。
这也是在降低农业领域的进入成本。
从制度上保证农业资源,尤其是农用土地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农业产业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就有了可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才有可能。
(二)吉林省农业市场结构优化的政策选择由于特定的近似完全竞争结构,因此,只要这种市场结构不根本改变,农业市场化运行所内在的问题就不可避免。
事实上,在中国农业市场化现实进程中,这些问题也已经不同程度与方式地显现,典型的例如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疲软、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等。
因而即使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各个国家仍然在寻求和实施对于农产品市场一定的保护性干预。
就吉林省的实际来说,有三方面政策值得重视:1、市场规模政策对于农业来说,由于相比较生产者极其众多和市场规模极其巨大,因此,决定了任何形式的生产者规模扩大,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农产品市场近似完全竞争的性质,改变农产品“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
但规模经营在改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农业经营状况也不是没有作为的,甚至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方面,规模经营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规模扩大使得在农业总产出不变及其价格不变条件下,单个农户仍然可以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市场相对支配力,增强生产者抗衡市场风险能力。
吉林省农业规模经营或经营规模的扩大,应当包含三层意义:一是农户经营规模普遍的逐步有所扩大,但由农业生产和经营性质决定,所有农户经营规模都提高到较大程度,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二是规模达到能足以取得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收入水平的大农户数量逐步增多,占农户总数的比重逐步提高,形成为中国农业增长的主体力量;三是尽管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增长的必经阶段,但由于中国的实际,农业规模经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创造一定的条件,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