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这三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感受《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掌握徐悲鸿和潘天寿作品的基本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等方法去学习欣赏艺术作品;掌握从色彩、造型、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去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伟大,产生热爱民族绘画的感情;通过对《群马》和《田横五百士》的欣赏,感受画家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对《记写雁荡山花》等作品的欣赏,感受潘天寿先生热爱平凡事物、大胆创新、激情勃发的艺术精神。

2学情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的,相对城里的学校来说,美术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不全具备,但学生普遍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美术技巧来表达事物,同时也具备的一定的美术赏析能力,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课前准备,上美术课时偶尔会不认真听讲,学生的自制力差,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喜欢跟老师合作的同时,偶尔还会抵触老师。

而他们却具有一定自学的能力,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一些,不同的学生个体间会有些差异,所以更多的是要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学习,取长补短。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三位美术家的绘画风格。

2、教学难点。

八年级上册美术 -7《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 -7《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这三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

(2)感受《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

(3)掌握徐悲鸿和潘天寿作品的基本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等方法学习欣赏艺术。

掌握从色彩、造型、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去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水平。

(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三位美术家的绘画风格。

2.把三位美术家完全不同的绘画风格一一讲解清楚,让学生对每位美术家及作品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准备: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思考问题:你们知道这幅画吗?对它有多少了解?“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经典的语录出自谁?课件展示潘天寿的达摩人物绘画作品,思考问题: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很独特?你知道是谁画的吗?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根据自己之前所积累的美术知识作简要的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小结,从而引出三位中国美术画家: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

课件出示课题《三位中国美术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1)介绍作者张择端。

课件出示张择端简介,学生齐读,对张择端有初步的认识。

(2)初步感知学生观看视频:《清明上河图》高清全图,小组讨论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谈一谈你对这幅作品的总体印象。

尝试着概述图中所描绘的大致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小结:该画是描绘北宋京都汴梁市井的鸿篇巨制,表现的是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

图中描绘人物500余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余艘,楼阁房屋30多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7. 三位中国家》(一等奖课件) (1)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7. 三位中国家》(一等奖课件) (1)
清明过后的三月底是三年一次考进士的日子。很多 文人公子前来问命解字。说白了,仕途如何早知早 解,一般先生也不会说不好的话。看看这门庭若市。
同样是算命,这个连门面也没有,走街串巷, 哈哈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画家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并不仅仅为了表现当时的民俗,其中也 隐含着自己对当朝政治形势的忧虑。比如画面中段无比拥挤的虹桥、 即将发生的船撞桥事件、城门没有把守的侍卫、象征文武官的车和马 互不相让的场景……
客官,我看您印堂发黑…… 这是个算命摊,三条字幅上书“神课”、“看命”、 “决疑”,算命先生端坐着,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旁 边的白衣男子俯身询问些什么,后面的仆人在窃窃私语 也顾不上管教,不知道这位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个什么样 的卦。 这场景让萃花想起以前经常在胡同口甚至大马路边上看 到的算命大师,一个个 “天机不可泄露但是你要是给点 money没什么不能说的”的样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游湖赏鱼,传承千年的爱好
下图中几个书生打扮模样的,正趴在栏杆上看河中的鱼,据说这 是当时清明期间的游玩活动之一,含有“上河”之意。仿佛看到 了过节期间去公园游湖的萃花本花……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科技发展也不在话下
说到古代黑科技,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什么?太多了,萃花这里 只为大家举一个例子,下图中的测风仪——一根木杆顶头的十字 木架上的鸟形物件。想知道今儿刮的什么风,看看鸟头朝哪就知 道了,看似简单的原理,但是做出来这个效果并不容易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外卖到了,请开门
人懒的时候,最妙的就是不用自己做就能有饭吃——外卖 直是人类之光啊有没有!下图中的酒店伙计一手托碗一手 备送餐,一看业务就很熟练。
是的,宋代餐饮业十分发达,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外卖 送餐服务。——要说穿越到哪个朝代最幸福,萃花一定毫 地选宋代。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

美 术 课 课 时 教 案
年级 课型
八年级
班级
1
人数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欣 赏 评 课题 述 教学内容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重点 突破方 法 难点 突破方 法 教法 学法
7、三位中国美术家
三 位 中 国 美 术 家
王高明
教 学 目 标
了解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这三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感受 《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 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等方法去学习欣赏艺术作品。掌握从色 彩、造型、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去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伟大,产生热爱民族绘画的情感。通 过对《群马》和《田横五百士》的欣赏,感受画家对国家、民 族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三位美术家的绘画风格。 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通过讲授 法、讨论法等实现。 三位美术家的风格完全不同,如何把他们一一讲解清楚,让学 生对每位美术家及作品留下深刻印象。 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通过讲授 法、讨论法等实现。 讨论分析法 讲述法 比较法 合作分析法 、认真听讲发、观察法、比较法 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
作业设计 效果设计 实际效果 教学反馈 改进意见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 想,画家徐悲鸿先生 为什么特别喜欢画 马?他画的马有什么 地方与众不同?
提问:山花、小草这 些本来很柔弱平凡的 事物在潘天寿笔下是 如何表现的?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课 堂练习,可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 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是怎样的。2、虹桥上的人们在做什么? 3、你能说出画面中有哪些店铺和招幌吗? 4、 《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人物,你能看 出他们的职业吗? 5、请用简短的话总结这幅画给你的感受。 (二)介绍徐悲鸿的两幅作品一幅是中国 画,一幅是油画,这说明什么? 分 步 指 分步 展示《群马》 《奔马》等多幅徐悲鸿的画马 导法 指导 之作。 图示 提问:徐悲鸿先生画这样一个历史典故想 表达怎样的感情?结合中国当时的抗日战 争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看到作品的感受。 (三)打开课件介绍潘天寿及其作品, 欣赏《记写雁荡山花》 展示《朱荷》和《山花双鸡》 。请联系以前 学过的写意花鸟画,谈谈《朱荷》在构图、 设色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课堂练习 展示多幅美术作品,其中包含徐悲鸿、 潘天寿的作品,请学生挑出来。 四、课堂小结 中国美术史上名家辈出,今天介绍的 三位画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希望同学们 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画艺术的伟 大精深。 谈谈对《清明上河图》的感受,200 字左右。

八年级上册美术-7《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

八年级上册美术-7《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

愚 公 移 山
《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 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 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九方皋 (中国画 ,351厘米× 138厘米,1931年)徐悲鸿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 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杰出 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 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 雷婆头峰寿者等。擅长写意 花鸟和山水画。他的绘画不 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完全根 植在民族艺术的土壤里。
仇 英
徐悲鸿(1895——1953),中国 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 一行人。在艺术上主张现实主义,对 中国画和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都有很 高的造诣。特别是他具有坚实的用明 暗法来表现的西方素描功底,使中西 绘画很好地融合。代表作有油画《油 画五百士》、《自画像》,中国画 《九方皋》《愚公移山》《群马》和 《风雨鸡鸣》等。
观看视频: 1.你对这幅作品的总体印象。 2.概述图中所描绘的大致风景。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528.7×24.8厘米 北宋 张择端
该画是描绘北宋京都汴梁市井的鸿篇巨制,表现的 是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图中描绘人物 500余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余艘,楼阁上河图》是一部研究北宋生活的“百科 全书”,你从中能观察到什么?
从画中找出商铺的招幌,看看 这些店铺经营的是什么?
找找北宋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独轮车、驴马、轿子、船只……
张择端的写实画风影响了后世都市风俗画的创作。
《汉宫春晓图》中国画 局部 明代 仇英
南 都 繁 会 图
中 国 画
局 部
明 代

厘 米
厘 米
87 *76.2 1954 224 *105 1954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观看课件
认识潘天寿
欣赏图片
感受画面的奇特构图,感受画家大气磅礴的创作风格和追求壮美的情怀
主动参与游戏,表达为什么这么想的理由
认真记录并自主完成作业
了解张择端的生平,知道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
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观察细节来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赏析艺术特色
复习巩固之前学到的“焦点透视法”和“散点透视法”
2、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请学生讨论总结回答。
联系所学,从笔墨、色彩、题字印章等各方面分析《朱荷》的艺术特色
根据本课所学,全面的回忆三位美术家各自的艺术特色
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潘天寿画风的理解和认识
对比三位美术家的风格,感受美术在我国文化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小结
中国美术史上名家辈出,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的三位中国美术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了解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还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对后世人们的深远影响。希望同学们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学习
目标
1、艺术表现: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2、创意实践: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审美感知: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1)利用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结合图片介绍散点透视法的优点
(2)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

徐悲鸿代表作品《田横五百士》、 《群马图》、《愚公移山》等作品。 他善于画马 ,他笔下的马总是很 瘦的。有的人认为是美中不足的, 其实,那是画家有意为之,就像唐 代诗人杜甫认为的,马的神气是由 画骨表现的,所以画马重在画骨。 他的表现的是一种天马行空,令人 神往的思想境界和豪放的艺术风格 是一致的。
整幅作品最精彩的部分是:当以大船穿 过虹桥为整幅作品最具有戏剧性情节部分。 此画具有高度真实性,成为我国古代绘画 史上具有不朽的意义的杰出作品。
清明上河图局部
大家可以找找宋代的交通工具吗? 船、轿子、马、马车;
2.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 家。江苏宜兴人。在艺术上主张 现实主义,对中国画和西方传统 的写实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特 别是运用明暗法来表现西方素描 的功底,使中西绘画很好的融合。
徐悲鸿另一幅重要的作品当属《田横五百士》, 此画是徐悲鸿成名的大作。 为什么说是此作品是作者的大作呢? 1.此画长355厘米,宽198厘米,是画家在19281930年间作,藏于徐悲鸿博物馆。 2.是一幅历史作品,画面中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 撼人心魄。 3.这幅作品人物接近与真人大,表现了田横与众士 告别的情节。此画作于中国屡遭外强入侵、国内战 乱动荡的年代。
4.在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艺术之 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助历 史画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 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 透出黎明的曙光。
《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表达了 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基调? 画家借此画作表现了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士”的精神,激 励国人不能屈服于强权。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两幅中国 画作品,有没有想知道是谁的画 作?(王翚,王原祁)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 的三位著名的画家。

人美版八年级上第七课三位中国美术家

人美版八年级上第七课三位中国美术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精神抖擞,豪气勃发,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光影和特点,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
2、课件展示出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作简单介绍,交给学生。
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教师讲解创作背景
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骇人心魄,画中人物伸展着手臂,踮起了脚尖,前跨的腿,直立的木棍,阴森的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的节奏,赋予动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在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暗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师生共同对三个段落进行简单描述。
首段:汴梁郊野的春光,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3、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课件展示出西方绘画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和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两者的不同之处。
课件展示出虹桥部分设计问题如下:
桥下发生了什么事,画家怎样表现人物各种情绪状态的?
专业性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年级学科
美术八年级
课 题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
时 间
主讲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评述课
有效教学目标
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2、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对比等学习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水平,体会和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7. 三位中国美术家-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7. 三位中国美术家-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7. 三位中国美术家-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届美术课我们将学习三位中国著名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包括“画狗”、《青蛙与牛》、《长江上游》等。

我们将通过了解这些艺术家的生平及其作品构成的意义,掌握他们不同的绘画风格、绘画技法和绘画思想。

同时,我们也将尝试用他们的作品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教材准备•关于三位艺术家的相关资料;•关于绘画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进行创意绘画所需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三位著名艺术家的生平、代表作及绘画风格,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2.带领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线条、色彩及空间构成等美术语言,进而启迪学生的创造力;3.通过艺术实践,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兴趣。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课前准备1.教师出示三位中国美术家的照片、代表作和生平简介,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艺术欣赏,了解三位艺术家的风格及其构图创意;2.教师简单介绍绘画基础知识,包括线条、色彩、光影、透视等,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欣赏和模仿这些艺术家的作品;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三位艺术家的不同绘画风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将其作品表达出来。

正式教学本堂课我们将分为三个环节:欣赏、模仿和创作。

环节一:欣赏1.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进行欣赏,通过解析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要素,指导学生分析每个作品的创作特点和作者的艺术风格;2.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特认知。

环节二:模仿1.教师提供素描、颜料、画笔和画纸等基本材料,引导学生跟随三位艺术家的风格进行模仿创作;2.教师可以在素描造型、颜色运用及格局构成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三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体会他们的艺术境界;3.通过模仿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从而孕育艺术家的种子。

环节三:创作1.在学习欣赏和模仿绘画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发挥自己的创意;2.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运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创造出自己的独特艺术作品。

新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新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新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教材分析: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

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

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

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2、《群马》作者是谁?3、《朱荷》作者是谁?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部分:学生任务: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介绍的又清晰又好!1、《清明上河图》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补充。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不喜欢美术,上课不主动不积极,课后不完成作业等。初中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对什么是美术和对各类绘画都有所了解,但是还缺乏对画作的欣赏评述能力。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了解作品《群马》的含义和美感。
通过历史故事和战争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题材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画面充满了一种英雄主义气概。通过历史点过加深学生对徐悲鸿作品风格的理解。
四、介绍潘天寿及其作品
1、欣赏《记写雁荡山花》。
提问:山花、小草这些本来很柔弱平凡的事物在潘天寿笔下是如何表现的?
因此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要让学生对着三位艺术家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程结构联系初中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作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然后从美术学科的专业角度在构图色彩笔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三位中国美术家》
科目:美术
结合中国当时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看到作品的感受。
通过看书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学贯中西的画家,即能画中国画,也能画油画,恒了不起。
马具有一种昂扬的精神,徐悲鸿喜欢画马,他画的马结构精准、线条清晰,是中西结合的典范。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之作。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氛,撼人心魄。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14
想一想 认真赏析《群马》,想想为什么说画家的用笔用墨都 很好地结合了马的形体结构?
15
▲田横五百士(油画)1928—1930 徐悲鸿
16
▲ 九方皋 徐悲鸿
17
《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 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
10
描述: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画中有五百余人、此外各种牲畜八十多匹, 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树木一百八十余棵、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十分细致 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 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 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分析: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 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解析:《清明上河图》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 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评价: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愚公移山 徐悲鸿
18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现代杰出画家、 美术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的艺术,诗书画印俱佳。他的绘画既继承 传统,又大胆创新,追求壮美的表现。作画用笔 苍劲、挺拔,构图奇峻、雄阔,具有雄强、豪壮 的气势,折射出当时国人欲以强力振兴中华的时 代精神,是现代传统中国画的杰出代表。
5

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人美版

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人美版

....精品三位中国美术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国三位知名的画家并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画家代表作品创作的感情基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与交流-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中国美术家的代表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知道中国画的意境,并能够深深体会中国画的韵味。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美术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环境都已熟悉,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

对美术这门课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

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的知识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

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美术知识的贫乏,起步较晚,我在课程中着重抓住基础知识训练,并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了多种训练的方法。

尽可能的使他们感觉在欣赏和快乐中学习并掌握知识要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三位画家的代表作品并且知道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的形式;教学难点:知道画家作品是具有怎样的感情基调的作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激趣师:观看两幅山水画作品,有没有谁想知道这是谁的画作?一副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另一幅是是潘天寿的代表作品《朱荷》。

活动2【活动】新课你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一部分最精彩?整幅作品最精彩的部分是:当以大船穿过虹桥为整幅作品最具有戏剧性情节部分。

此画具有高度真实性,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的意义的杰出作品。

活动3【练习】练习同学们找找宋代的交通工具吗?船、轿子、马、马车。

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一等奖《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养成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养成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部分:课件依次欣赏三幅美术作品: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时代背景及内容是什么?2、《群马》作者是谁?其绘画风格及代表作有哪些?3、《记雁荡山花》作者是谁?其绘画风格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正题:《三位中国美术家》二、新授部分:教师出示思考题:a、让学生读课本及图片,感知本课内容并找出重点、难点:b、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的美术作品含义及绘画风格,然后教师可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或者采取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理解三位中国美术家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教师讲解:1、《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北宋时期,长卷形式,现实主义风格。

2、《群马》:作者徐悲鸿:其代表作品,中西结合绘画风格。

3、《记雁荡山花》:作者潘天寿:构图以“奇险”著称。

三、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巩固练习:1、让学生看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并写出自己的的认识。

【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创新教案】

【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创新教案】

《三位中国美术家》创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2、《群马》作者是谁?3、《朱荷》作者是谁?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自主探究,展示课件《清明上河图》。

1、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介绍的又清晰又好!师:《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画面描绘了哪些形象?你能看出他们的职业吗?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从画面中能看到北宋的建筑是什么样?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描述虹桥上的人物活动以及情绪状态。

2、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徐悲鸿先生最喜欢画什么动物?《田横五百士》与《群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3、了解潘天寿生平?潘天寿先生画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记写雁荡山花》、《朱荷》两幅作品有什么突出特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八年级美术上册《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养成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养成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部分:课件依次欣赏三幅美术作品: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时代背景及内容是什么?2、《群马》作者是谁?其绘画风格及代表作有哪些?3、《记雁荡山花》作者是谁?其绘画风格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正题:《三位中国美术家》二、新授部分:教师出示思考题:a、让学生读课本及图片,感知本课内容并找出重点、难点:b、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的美术作品含义及绘画风格,然后教师可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或者采取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理解三位中国美术家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教师讲解:1、《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北宋时期,长卷形式,现实主义风格。

2、《群马》:作者徐悲鸿:其代表作品,中西结合绘画风格。

3、《记雁荡山花》:作者潘天寿:构图以“奇险”著称。

三、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巩固练习:1、让学生看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并写出自己的的认识。

2、你能再举例说明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绘画大师?教师提示,让学生展开联想:齐白石:虾李可染:牛郑板桥:竹黄胄:驴娄师白:小鸭子展示评价: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评价作品、。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美术史中的三位杰出艺术家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中的三位杰出艺术家:张大千、徐悲鸿和齐白石。

2. 探索他们的艺术风格、创作特点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

3.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张大千、徐悲鸿和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文本材料进行艺术作品分析和解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1. 张大千的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

2. 徐悲鸿的人物画和马画。

3. 齐白石的虫草花画和石涛山水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美术史中的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2. 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感受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图片和幻灯片展示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2. 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相关文本材料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中国美术史了解多少?你们知道有哪些杰出的中国美术家?2. 展示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图片:张大千的花鸟画和山水画,徐悲鸿的人物画和马画,齐白石的虫草花画和石涛山水画。

3. 学生观察图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正文(3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

提供相关文本材料和视频资源供学生参考。

2. 小组讨论和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对所选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包括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创作特点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

3. 教师引导学生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4. 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尝试模仿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解释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教材分析: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

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

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

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
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
2、《群马》作者是谁?
3、《朱荷》作者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部分:
学生任务: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介绍的又清晰又好!
1、《清明上河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补充。

(1)作者介绍: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

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2)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

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