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菜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无答案)
记叙文阅读(一)总与一缕炊烟有关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时间往拄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
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一-----那甜软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
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足红薯稀粥,或稀粥红薯。
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
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
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4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4说明文阅读一、《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1)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说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陆冰盖的增减。
至于冰盖的增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可用一喜一悲来概括。
2)先说喜。
现在不仅中国,而且全球都缺淡水。
而总量为2700万立方千米的南极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
有人估算,这可够全人类用上7500年。
这样一说,冰盖还是越大越好。
那么南极冰盖每年增加多少呢?有材料称,每年10厘米左右。
冰盖的“收入”来自降水,主要是降雪。
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
在南极内陆,降水量简直比撒哈拉大沙漠还惨!南极大陆其实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大陆,号称“白色沙漠”。
所以它的降水到底有多少,如何分布,必须把握准确。
3)再说悲。
有人大胆设想过,南极冰盖一旦全部融化,情景如何,有两说:一说是全球海平面上升60米,一说是60至90米。
其实,不管哪位说对了,都不得了。
那将意味着包括纽约、伦敦等著名城市要沦为“水晶城”。
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
冰盖的“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表面蒸发,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溃,四是快速冰流(即是快速崩解)。
1、(2分)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4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后;结构方式是先后。
3、(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
()()4、(2分)上文第二段中称南极大陆为“白色沙漠”,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
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
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
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1汇总
记叙文阅读一、《有一个人从来不会倒下》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她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
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她倒着走,一手拉着一个儿子。
孩子走得很艰难,脚尖踮着,肚子挺着,脖子伸着,像鸭子一样,左边滑一下,右边滑一下,往前走。
他们所到之处,总能让路人侧目,诧异的,嘲笑的,鄙视的……她不管,她拉着他们,走一站,两站,一公里,五公里……她在家门上用膨胀螺丝打个钩,把绳子挂上去,把绳子打个结,让儿子拉着它,做攀岩动作。
孩子很吃力,根本拽不住绳子,他们的体重,也远远超过了臂力。
她站在后面保护着他们,他们拉一下,她就在后面推着送一下。
每天三百多个拉伸动作,有一多半的力量来自她的手臂。
几年下来,她的胳膊早已不是当初的纤纤玉臂,粗大,有力,完全变形了。
她让孩子吹气球,并且要求他们必须把每一个气球都吹爆。
后来发现这个办法太笨,就改让孩子吹口琴,不要求吹成调,只要吹响就行。
她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锻练他们的肺活量,防止有一天他们真的呼吸衰竭。
没想到孩子们竟吹出了调,吹出了动听的曲子。
她叫薛芙蓉,她的双胞胎儿子金豆和银豆,在5岁时被确诊为患了进行性肌不良症。
医生说,这是世界上尚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开始是站立不稳,不断摔跤,后来双腿肌肉逐渐萎缩,无法行走,再发展到各部分肌肉全部萎缩,直到无法进食,无力呼吸,最终呼吸衰竭,失去生命。
得这种病的人,很难活过18岁。
这一对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情地被判了死刑。
这样的打击,对一个母亲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为了治病,她带着两个儿子,跑了足足两万多公里的路程,北京,成都,上海……6年过去了,所有能试的办法都试了,两个孩子的病情却没有丝毫的进展,甚至,还在不断地恶化。
开始的时候上楼要扶着楼梯扶手,后来就根本抬不起腿,再后来,连床都起不了了。
两个孩子,正如医生所言,在一步步地靠近瘫痪和死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4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六、说明文的语言。
(一)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3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3说明文阅读一、《太空制药》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21世纪,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制造真正的灵丹妙药以攻克威胁地球人的不治之症,不是无稽之谈。
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
要使大量的细胞脱离原体后仍有生命功能,必须使它们依附它物,而且细胞之间互不干扰。
没有可依附的物体表面,这些细胞不能存活,便谈不到制取有价值的生物制剂。
生物学家常让“培养细胞”分散依附在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特制塑料小球表面,将小球置于有培养介质液的罐中,使之吸收介质中的营养并进行新陈代谢。
但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也会“叠罗汉”....,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上层的细胞则因兼容并蓄而前景堪忧。
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
失重,会使“培养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
失重环境最利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最感兴趣的电泳技术的作用在未来的太空制药厂里可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发挥。
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甚至从“衰老”的细胞群中分离出“年轻”的细胞。
在地面上,所有粒子都会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和作用,电泳操作难度极大。
当电力使培养细胞或培养介质受热时,对流和沉淀现象并发(往往以一种现象为主,如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
对流或沉淀都会使已经分离的组分重新混合。
克服此弊,需要创造失重环境。
在“阿波罗一联盟”号飞船实验中进行的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从大约5%的肾细胞中分离出尿激素,其分离效率是地面上的6-10倍,而且质量极好。
这种在地面上难以提取的尿激素是溶解血栓或凝血的特效药。
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在机内空间实验室中多次进行了电泳试验,成功的从血浆中分离出激素、酶和蛋白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说明文阅读(一)知识要点复习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方法、顺序、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l )按时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 2 )按空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 3 )按逻辑顺序作说明。
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l )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
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介绍风沙进攻的情况时,根据其进攻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类:“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然后分别具体地加以说明,使人们对风沙的进攻方式有确切的了解。
( 2 )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下定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同提问结合起来,先提出主要说明的问题,再用下定义的方式回答。
有的先下定义,再作具体说明,如“激光是一种最亮的光。
它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以上”。
有的先具体说明,然后概括成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碳酸气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这叫做光合作用。
”( 3 )举例子。
举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去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苏州园林》一文在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就举出了“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著我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尺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三个例子,使说明真切、具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写
中考复习阅读题(二)(11分)(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看见一(甲)炊烟……(2)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见一(甲)炊烟……(3)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
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乙)柔情的白手绢……(4)掸落飘在肩头的枯叶,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我终于看见了在远方山坳里的炊烟,它优美地飘动着,无声无息地向我透露了个质朴的希望。
心中的惶乱..被它.轻轻抚平了——在深山里走了大半天,饥饿、疲乏、山重水复的怅惘,曾经使我的腿微微地颤抖,步伐也失去了沉稳的节奏……20、在文中(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量词。
(2分)甲处: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21、第4节中的“惶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2、选文共4节,可分两层。
(1)请在下面用“//”划分层次。
(2分)①②③④(2)两层之间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2分)23、第3节连用三个比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11分)20、缕方(2分) 21、“饥饿”“疲乏”“怅惘”以及“腿颤抖”“步伐失去沉稳的节奏”(2分)22、(1)①②③ // ④(2分)(2)我终于看见了在远方山坳里的炊烟(1分)(3)、渴望炊烟看见炊烟(2分) 23、把给人的亲切感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2分)(三)儿子的礼物(12分)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
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2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四、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一)课文《苏州园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从整体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现在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的“个园”,进一步了解园林的特点,感受一下“个园”那生意盎然的“春景’,引人入胜的“冬景”。
①个园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竹,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
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
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 A 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
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
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
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
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
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 B 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
“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给文中A、B两处选择适当的词语。
(只填序号)_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A (①传递②昭示③表露) B. (①弹②奏③吹)2.“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3.“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4.“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答:1.A (①传递) B(②奏) 2.不能删去 (1分);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准确客观地说明,“据说”表推测,估计;“仅”是“只”的意思,有惋惜、强调之意 (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上周末,妻子去农贸 多角观察
( 一)上周末,妻子去农贸市场,发现有鲜嫩的荠菜,一下子买了五斤。
午饭时,她眉飞色舞地说:“今天要请你尝一尝新!”说着,陆续摆开四道菜:荠菜炒肉丝、荠菜墨鱼汤、荠菜炒鸡蛋和荠菜豆腐汤。
荤素搭配得颇为得当。
那翠绿欲滴的荠菜进口,味道鲜异常,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蔬菜,使我食欲倍增。
一顿荠菜宴,勾起无限的乡思。
记得儿时同小伙伴们一道,到野外去挖荠菜,花不多功夫,就收获了一篮子。
要是时节,几乎俯拾皆是。
我母亲似乎通晓烹调学,她用荠菜烧稀饭,顶多在菜饭中加点盐巴和虾米,但我每次至少比平日多吃一碗。
我不是素食者,但对荠菜却有特殊的爱好和情感,一向觉得荠菜的香味难得,对健康有重要作用近日偶翻有关资料,得知荠菜原来有丰富的叶绿素、多种维生素、胆碱、乙酰胆碱等成分,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我细细回味着荠菜的风味,觉得“菜根香”于今难得,假如一年四季有荠菜,那该多美!1. 至今,作者还对荠菜怀有特殊感情的原因是哪一项:( )A. 荠菜翠绿欲滴,味道鲜美异常B. 荠菜不仅勾起了乡思之情,还有药用价值C. 荠菜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药用价值D. 荠菜儿时俯拾皆是,现在还价廉物美2. 从记叙的顺序看,第二段是__3.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___________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俯拾皆是”用在文中是说荠菜生长数量多,采挖很容易( )2)最后一段话,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5. 文章从不同观察角度描写荠菜,请按下列题目要求,各摘录一个相关的短语:1)从视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___2)从味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___3)从内心感受描写荠菜惹人喜爱:___答案: (一) B 2. 插叙 3. 一顿……乡思 4. ①√②× 5. ①那翠绿欲滴的荠菜②味道鲜美的芽菜③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蔬菜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5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八、说明文的阅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一)撒哈拉的变迁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大荒漠”。
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
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
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
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
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1
大自然的语言一、阅读第一段1、如果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里的“和”改成“或”字行不行,为什么?答:不行,“和”表示总和,即几种事物同时具有;“或”表示或者,即选择几种事物中的一种事物而这里指温带、亚热带两个区域都具有以上介绍的情况。
2、这段文字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与气候关系,请依次写出与说明顺序有关的词语过后、再过、不久、转入、到了。
3、选文最后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上文写春夏秋冬自然界各种物候现象,下文写各种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这一句起着桥梁作用,即承上启下。
4、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说明什么是物候服务5、物候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6、第一段说明中心是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二、阅读1——3段1、“许多”有何作用?从数量上有一定的限制,体现说明文措词严密性2、“萌发”一词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一词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气息,副词渐渐,确切表达了叶子的枯黄过程,“簌簌”摹拟了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3、第一段作用形象具体说明中国气候特征,为引出什么是物候的概念服务4、第一段第(9)句能否删去?答:不能,上文写春夏秋冬自然界各种物候现象,下文写各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这一句起桥梁作用,承上启下。
5、文题有何意义答:将大自然拟人化了,这种说法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趣,也含蓄的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三、第6段——第10段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2、表示四个因素顺序的词语有哪几个?首先、第二、第三、此外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在说明时能否颠倒顺序?说明原因不能,因为有主次之分4、第9段中“例如秋冬之交……就是这个道理“是举例说明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抒情散文阅读
中考复习阅读题抒情散文阅读(一)、天井里的小生灵李汀四合院围成的天井,简洁、寂静、幽深……陪伴我童年的小生灵,一触到记忆的麻筋,就痒酥酥的。
一群蚂蚁从四合院北面街沿的洞穴里列队出来,向南面的一棵梨树进发。
它们迈着小巧的脚步,不惊不乍、旁若无人地行进着。
天井,静寂的黄昏,散漫的阳光。
浩浩荡荡的蚂蚁让我在静寂的黄昏听到了它们远行的脚步声,像那从风中奔驰而来的密密马蹄。
黑色的马群,穿过天井黄昏的阳光,不慌不忙。
我的脚步声,天井的几声猫叫,还有从天井灌进来的风,哪怕那风卷走了几片梨树叶,也没有惊动这支前进中的马群。
我断定这是一支素质优良的马队。
它们要开到哪里去?我来不及放下书包,驻足,行注目礼,检阅这支从我脚下通过的部队。
我捡来一片梨树叶,随手抛在了它们道路的中间。
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它们毫无准备,它们的心思全在赶路上。
它们有秩序地停下来。
一只蚂蚁走上树叶,就望见了前面的部队,这只蚂蚁得意地摆动触角,向它们的伙伴传递着信息:不就是一张绿地毯嘛,兄弟们冲啊!部队又恢复了先前的秩序,抬脚、挥手,刷刷刷,整齐划一。
它们穿过绿地毯就像走在金色的阳光下,骄傲,威风。
它们对我的袭击不屑一顾,就像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凯旋归来走在红地毯上一样。
童年的我还不满足对这支素质优良部队的捉弄。
我从书包里翻出彩色封面的语文书,霸道地横在它们前进的道路上。
对这本厚厚的语文书,这支黑色的马队没有打算要去读,有蚂蚁掉转头用触角同前进的伙伴们交流,队伍缓慢停了下来。
有蚂蚁想翻过那本书,试了几次都摔了跟头。
终于有一只蚂蚁翻过书脊,爬上了彩色的语文书,对书上的那一丝垂柳,对那同自己一样着一身黑色礼服的燕子,这只蚂蚁感觉新奇,它有些不知所措,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
另一只蚂蚁急急地绕过那本语文书,又很快找到了前进的部队。
它返回来,把部队重新引上了正轨。
这支素质优良的马队,让我知道了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它们前进的步伐。
每每从童年的阳光里找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我就要激动好一阵子,它们处变不惊的样子,让我崇拜和追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考前阅读综合(无答案)
中考复习阅读题考前阅读综合十三、识别人脸的技术①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②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
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
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
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
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还逐渐从公安刑侦领域,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
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配有特殊的液晶显示屏。
这个显示屏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电脑,数据库就建在这里。
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将主人的脸部骨骼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当主人回家时,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
一旦确认来人是这家的主人,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
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将逐渐增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也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5(无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5九、《人口与生态脚印》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
”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将会多至90到100亿。
2008年7月,世界人口基金会发表了一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世界人口6712080198,且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0亿。
于是有人问,人口按目前的速度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如果光从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67.5亿人。
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西斯·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里斯于1994年提出,得到世界公认。
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其单位是公顷。
因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生态脚印。
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人类的生态脚印就是可供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
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地球有114亿公顷适于农业生产的陆地和海洋面积,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1.8公顷,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每人的平均生态脚印是2.2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
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很不一样,如美国公民的平均生态脚印是9.7公顷、英国5.6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4.7公顷、巴西2.1公顷、中国1.6公顷、印度0.7公顷……如果全世界都像印度人民那样节约资源,地球让100亿人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3个地球了。
人类从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其生态脚印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思议的,并且,社会愈发达,脚印的面积愈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记叙文辅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记叙文辅导中考复习阅读题记叙文辅导一、中考篇目:《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变色龙》、、《孔乙己》、《故乡》、《最后一课》、《麦琪的礼物》、《我的叔叔于勒》二、复习的侧重点重点复习的篇目:《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背影》、《我的老师》、《麦琪的礼物》、《阿长与〈山海经〉》次重点复习的篇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藤野先生》、《变色龙》、《谁是最可爱的人》、二、知识点归纳: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有两种,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
)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
)比如,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工厂里与领导和师傅的关系,在家庭里与父母、兄妹,爱人、儿女等的关系.作用是为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
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指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
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议论文典型例题解析与考点训练
中考复习阅读题议论文典型例题解析与考点训练议论文阅读【文体常识】一. 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三.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例如: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
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
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四.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2.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五. 结构、层次: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 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3. 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模拟试题】(一) 我能行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二、爷爷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几个孩子都很瘦弱。
历岁时,我在一家小商店里当学徒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味道,尽管它又小又绿没有成熟,上面还尽是洞,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感觉到当初第一次吃苹果时那种“甘甜”的滋味。
那天,爷爷外出时遇到一次铁路事故,当时很多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待医生和救援人员。
爷爷却自己折了一根树枝做拐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我很难描述爷爷刚踏入家门时,奶奶那复杂的脸色和心情。
先是担心和心疼,而后突然一阵暴怒一个孩子将一位随访病人的铁路医生带进家里,医生仔仔细细为爷爷作了检查,然后对他说:“恭贺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状况良好。
”这时,我母亲来了,她坚决地说爷爷至少是脑震荡。
爷爷的表情却未置可否。
医生走后,奶奶和妈妈在床边又开始教爷爷如何应付医生和有关调查人员,爷爷只是机械地点头。
铁路出事故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调查人员最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当铁路上终于又来人时,爷爷似乎早已忘记家人的叮咛,面含微笑迎接着来访者,又不失时机地大谈天气和收成等。
当来访者终于问到他哪里受伤时,妈妈急忙指着头向他暗示。
谁知爷爷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一切很好。
”说罢脸上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说:“我如果有病,就是有 10万元也治不好。
”妈妈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从房子里跑了出去,来访者也发出一阵莫名其妙的笑声、叹息声。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时,他们发给爷爷5000元钱——他成了全村最富的人。
但是爷爷在到死也没明白为什么人家要给他这么多的钱。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起因:结果:2.第一段写出了怎样的家境?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3.爷爷最突出的优良品质是什么?4.文中写我奶奶和妈妈的表现,她们这样做的意图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阅读题菜花
三、题型分析
菜花
每年春天,旧年冬天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棗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
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
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
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
色彩单纯,因此也就没有斑驳。
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
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事无暇栽种一株白菜花。
去年冬天,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
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
也因没空,就胡乱地把它理在一个花盆里了。
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的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
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
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
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
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
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
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
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孟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
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
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
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
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
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⑧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
经过8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
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
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
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
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
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
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
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
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去世了。
⑨现在,我已衰暮,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许多往事。
我又觉得,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都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
1.本文写了哪几种菜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
答:
答案分析:本文共写了三种菜花:白菜花、萝卜菜花、油菜花。
( 1 分;三种菜花均答对给1分。
)特点:白菜花,黄色,无香味;萝卜菜花,白中带点紫色;油菜花,黄色,有香味。
( 2 分;花色和气味各 1分。
)
此题考查的是细心搜取资料的能力,一要细心,二要快速。
2.文中所写的几种菜花的共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
答案分析:平凡,自然,朴实,易生易长易开花,无需精心养护。
(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特定信息选取所要语句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句子,如②段的“平常得很”、③段的“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尤其注意“竟”字)
3.联系上文来看,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将案头的那株菜花称作“天赐之物”?
(3分)
答:
答案分析:①这株菜花是意外所得而非自己特意种植的;②这株菜花的出现既消除了自己因萝卜菜花被毁坏而感到的遗憾,又出乎意料地满足了自己今年对白菜花的欣赏需要,因此,对它的钟爱之情格外强烈。
(答对第①层意思给 2 分;答对第②层意思给三分。
意思对即可。
)
此题有非常之难度,基本只能靠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对作者情感的领悟去回答。
第一步要考虑字面义“天赐”为何意:意外得来之意,第二步就是更重要的要考虑其内在含义:切合自己的情感需求,满足自己的需要。
4.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②段对白菜花所作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白菜花的欣赏、热爱和赞美之情。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批评那些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一生撰写成一篇宏伟文章的人们。
C.本文的线索就是菜花,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文章语言明丽自然,简洁顺畅,颇为耐人寻味。
答案分析:B 此题一要看清题目的“不”字,二要根据自己对文段的理解一一排除。
5.仔细品味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3分)
答:
答案分析:本文写了菜花及与菜花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朴实、自然、平凡的人生的赞美和追求。
(文章内容概括 1 分;所表达的思想,能完整回答的给 2分,回答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
此题对概括中心训练有素的同学而言,不算难,反之就是很难的题了。
两层,一层是对大意的概括,二层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
记住,象征性的文章,物之情即人之情。
6.本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列序号间标明。
(3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分析:①② || ③④⑤ (6)||(7)(8)||(9) (每画对一处给 1 分。
)
此题虽是四段,其实是三段的变种开头两段引入,中间两段前四段些现在,后四段写回忆,最后一段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