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具体科技成就和人物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查找相关资料,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素材,呈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两汉科技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科技文化遗产的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两汉科技和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两汉文化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两汉科技和文化在当时和后世的历史地位。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两汉科技和文化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两汉科技和文化的相关史料、图片、视频。

•小组讨论任务卡、角色扮演剧本。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两汉科技和文化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两汉科技和文化的特点。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两汉科技和文化的影响进行讨论。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两汉时期的科学家或文化名人,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文物图片或相关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文物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吗?它们代表了什么?”引出新课主题。

2.新课教学•两汉的科技成就•讲授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等。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这些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两汉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分享观点。

•结构图示:两汉科技(造纸术→地动仪→其他科技→影响)。

•两汉的文化特点•讲授两汉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的传播、史学的兴盛等。

•引导学生分析两汉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者或史学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当时的文化氛围。

•结构图示:两汉文化(儒家思想→史学兴盛→其他文化→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技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强。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深入剖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4.互动交流: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新闻报道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局面?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医药、天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

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两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与前后时期进行联系和对比。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汉时期的地理和政治情况。

3.教师准备一些历史道具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汉时期的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资料,呈现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1.材料展示: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

提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教师过渡: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4.材料展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5.问题思考:(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提示:蔡侯纸。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6.图片展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7.教师讲述:《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材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8.图片展示:蔡伦9.教师补充: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

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

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10.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中国历史七上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内容标准: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本课有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 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和 宗教思想。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 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封建经济恢 复和进一步发展。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通过对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史料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和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 自豪感;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 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知道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 点和影响;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其影响。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响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 时,充分利
整理史实: 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 课的基本史实。
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 用趣味性的
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历史细节,
丰满历史课
教师过渡语:
堂,调动学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 生 学 习 兴
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统一王朝气势 趣。
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
频繁;封建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通过两段视频让学生熟知造纸术和《史记》的有关问题;通过图片、材料和表格等形式,掌握在该时期医学和宗教方面的成就。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

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两个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教师过渡: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今天让我们通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1.造纸术的发明(1)历史回顾: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基础知识;图片能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2)动脑筋: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学生: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教师过渡:既然如此,需要有一种新的书写材料出现,而这种材料在西汉产生了。

(3)西汉造纸术的发明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教师过渡: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

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⑵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⑴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⑵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生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⑶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实求真的学风,注重学习和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展示材料两汉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名称的由来,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以及今天的版图等等。

除此以外,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㈡、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科技篇——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自主学习、建构知识①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②东汉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教师质疑:你知道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地各有哪些书写材料吗?它们各有哪些不足?学生小组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播放视频《中国早期书写材料》。

师生共同归纳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2.了解造纸的工序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难点】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造纸术的发明”;第二部分为“张仲景和华佗”;第三部分为“历史巨著《史记》”;第四部分为“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二、张仲景和华佗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

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

……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

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5.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难点: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道教与佛教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1.造纸术的发明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张仲景和华佗(1)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合作探究】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2.道教为什么尊老子为教主?3. 封建统治者(例如东汉明帝)为什么那么提倡和扶植佛教?贫苦百姓为什么愿意信仰佛教?4.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当堂达标】1.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A.西汉早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 2.C )A.杜诗B.华佗C.蔡伦 D.张仲景3.我国古代“医圣”是指()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4.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A.黄帝B.秦始皇C.汉武帝D.班超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A.司马迁B.司马光C.班固D.班超6.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它兴建于()A.西汉武帝时期B.东汉明帝时期C.南朝时期D.西晋时期7.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8.图片直观地反映历史,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小小邮票的方寸之地则展现着历史的大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标要求】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2.了解造纸的工序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难点】
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造纸术的发明”;第二部分为“张仲景和华
佗”;第三部分为“历史巨著《史记》”;第四部分为“道教和佛教”。

1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
2
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

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

……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
(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4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请你讲讲他的故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道教和佛教
1.阅读教材,找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及原因?佛教、道教的教义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5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4·年福建莆田】纸的出现时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或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2.【2013·山东青岛】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3.【2013·广东湛江】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

在防治传染病
6
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4.【2013·重庆B卷】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B.炼铁
C.纺织D.制瓷
5.【2014·江苏苏州】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

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①《论语》②《史记》③《资治通鉴》④《天工开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2013·重庆】下面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写的笔记内容,其中“④”后面空白处应写的历史人物是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及作品: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②郦道元——《水经注》
③王羲之——《兰亭序》④——《史记》
A.祖冲之
B.顾恺之
C.司马迁
D. 贾思勰
7.【2013·江苏省泰州市】《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7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13·山东省淄博市】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史记》
【课后反思】
8
9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过程】
一、1.略
2.(1)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简、帛、纸。

(2)东汉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

(3)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1. 略
2.(1)汉代
(2)华佗成就:创制“麻沸散”和编创“五禽戏”;张仲景成就:著有《伤寒杂病论》
(3)“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三、1.略
2.(1)司马迁西汉《史记》。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纪传体通史,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10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1
(4)不屈不挠、持之以恒。

四、1.略
2.(1)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宗教成为人民精神的寄托。

备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劳动人民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就将希望投向所谓的来世幸福上。

(2)少林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直击中考】1—8 C B D A B C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