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部分理论框架图
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
二、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 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
1、波特的五种力量战略框架
迈克波特依据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的盈利能 迈克 波特依据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的盈利能 力的可能性, 力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竞争 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 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行业中的厂商都力求通 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 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波特 提出的决定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性的五种力量是: 提出的决定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性的五种力量是: 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卖主能 力和竞争强度。 力和竞争强度。
客观上的与认识上的产品差异: 施乐公司
施乐公司( 施乐公司(xerox)因其著名的干纸复印机专 ) 利而免于竞争, 年代和70年代初享有绝对 利而免于竞争,在60年代和 年代初享有绝对 年代和 的垄断地位,而且盈利增长率为20%。在此期 的垄断地位,而且盈利增长率为 。 它设在加利福尼亚Palo Alto的研究实验室 间,它设在加利福尼亚 的研究实验室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有一年的创新 设计是图形用户界面, 设计是图形用户界面,后被苹果公司作为一种 用户友好的个人电脑引入市场。 用户友好的个人电脑引入市场。1979年施乐的 年施乐的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Ethernet——第一个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 第一个 联结计算机和打印机的区域网络。 联结计算机和打印机的区域网络。然而施乐对
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 。 是指交易主要由卖方左右, 市场主要是在卖方占优势的情况下运行的。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
市场上商品短缺, ▲ 市场上商品短缺 , 供给量远远不能满 足需求量,价格有上升的内在倾向。 足需求量,价格有上升的内在倾向。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
经济学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微观经 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如何做出决策和相 互交易,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 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经济学的重要性
理解人类行为
经济学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在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以 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市场力量的 影响。
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学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 给不同的用途,以最大化社会的 总体福利。
社会问题解决
通过研究经济现象,经济学有助 于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 提供解决方案。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经济学起源于古代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 伊曼努尔·康德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经济学的初步基础。
发展
19世纪的经济学家如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对 经济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理论体
劳动力市场
就业与失业
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失业情况,包括就业机会的来源和失业 的原因。
工资决定
探讨工资如何决定,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如何影响工资水平和 结构。
人力资本
研究人力资本的投资、积累和回报,包括教育和培训对个人和整 个经济的影响。
产业组织与公司战略
01
产业结构
分析不同产业的结构、竞争和市 场趋势,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 公司的战略和业绩。
贸易政策
03
评估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对贸易流量和各国经
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
资产定价
研究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如何 决定,以及这些价格如何反映金融资产的风 险和回报。
金融风险管理
探讨如何衡量和管理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包括市 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一章--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1、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1. 完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坚持顶层设计,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强调跨区域发展,以经济带建设构建中国区域发
展新格局 4.坚持主体功能区制度,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第三节 主要内容
2、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 对城乡 统筹发展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城乡发展观 。一方面,他们强调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城市的出现、 城乡分离以及 城乡对立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他们还见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繁荣造成的尖锐的城乡矛盾和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城乡对立 和差别出发,探索消灭城乡对立和差别的一般规律。对于消灭城乡差距 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有计划地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实 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之一;列宁也认为,促进工农业生产有机联系是 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
1. 构建完善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2. 重视我国中大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 区际协调发展与区际公平 2.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 3. 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 4. 扶贫开发与区际公平 5.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6. 国家重大区域、国家级重点区、
重大基础设施的引领与建设 7. 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管理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区际分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二 是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首先形成工商业与农业的分工,接着形成商业与工业的分工,最 后形成不同生产工序上的分工,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产业分 工越来越细化,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必然导致产业部门间、城乡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社会生产的分 工与协作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 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 升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原理图解—微观经济学部分
⑥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ii 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替代品多、替代程度大、Ed 大;反之则小。)
iii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Ed 大;反之则小。)
此外,还有时间和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
2.种类
⑦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需求 价格弹性 Ed
ii 弧弹性公式:Exy = (△Qx/△Py)×[(Py1+Py2)/(Qx1+Qx2)]. Exy > 0 表示 y 商品与 x 商品有替代关系,为互替品。
④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 Exy < 0 表示 y 商品与 x 商品有互补关系,为互补品。
Exy = 0 表示 x、y 两种商品是独立关系。
(1)研究对象 (2)解决的问题 (3)中心理论 (4)研究方法
单个经济单位 资源配置
价格决定理论 个量分析
整个经济 资源利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量分析
4.现代经济学形成时期: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经济模型;3.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4.均衡分析;5.边际分析;6.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19 -
经济学原理图解
①含义: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②弹性系数:Exy = x 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 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需求的交叉弹性 ③计算公式 i 点弹性公式:Exy = (dQx/dPy)×(Py/Qx).
第二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绪 论
(1)两类资源:“非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源”。
1.经济学的起源 (2)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析目•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录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02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凯恩斯主义革命01020302030401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论战新古典综合派:融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取舍理性预期革命: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崛起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工资与价格黏性市场不完全竞争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协调失败与多重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的连接从个体行为到总体经济表现的桥梁03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贸易。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节,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稳定。
西方经济学结构图
微观部分
第一章引论
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图:
第三章效用论知识结构图:
第四章生产论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成本论知识结构图: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知识结构图: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知识结构图: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知识结构图
:
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结构图: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知识结构图: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知识结构图: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知识结构图: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略)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略)。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Part
02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计算方法
有三种方法计算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作用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 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依据。
国民收入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在长期中是稳定的,但在短期中会出现非竞争性和非充分就业的情况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率。
代表人物
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
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GDP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净额计算得 出。
作用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 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
定义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能。
基础设施投资 3 建设和完善交通、通讯、
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交 易成本。
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 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僵化、腐败等问题可能阻碍 经济发展和创新。
收入分配不均
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经济冲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对 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目录•1概述•2实验•3人际交往中的框架效应•4应用•5经济理论中的框架效应•6风险决策的神经基础图概述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也就是指: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为了解释框架效应,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在加油站A,每升汽油卖5.6元,但如果以现金的方式付款可以得到每升0.6元的折扣;在加油站B,每升汽油卖5.00元,但如果以信用卡的方式付款则每升要多付0.60元。
显然,从任何一个加油站购买汽油的经济成本是一样的。
但大多数人认为:加油站A要比加油站B更吸引人。
因为,与从加油站A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比与从加油站B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要少一些。
因为,加油站A是与某种“收益”(有折扣)联系在一起的,而加油站B 则是与某种“损失”(要加价)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发现: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当衡量一个交易时,人们对于“损失”的重视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
因此,企业在进行价格定价或促销时,应该将之与“收益”而不是“损失”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激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实验“亚洲疾病问题”实验: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
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
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
(72%)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
(28%)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
(22%)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78%)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一、凯恩斯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凯恩斯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由其追随者发展与运用的一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必然性。
凯恩斯认为,他的理论要说明什么力量决定就业量。
具体来说,就业量取决于产量,产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因此,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平衡时的总需求。
这种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决定。
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决定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规律和决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规律。
凯恩斯认为,如果经济由市场自发地调节,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存在就是必然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
因此,在政策上,凯恩斯主义的中心就是用国家干预来代替自由放任,其中包括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刺激消费的收入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个人支出不足的财政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用总量分析代替了个量分析。
这些内容就构成了当代的宏观经济学。
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二、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4.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 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原理:总支出=总收入
推导
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 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 C+I=C+S =》 I=S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 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1
对外贸易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2.GDP缺口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阅读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 第七版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是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 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失业的衡量 七、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
温和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缓慢上涨,对经济影响较小。
恶性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急剧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通常出现在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认为在短期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失 业率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及如何解决。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以 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探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原 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增 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 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减少贫困 、消除不平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 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发展。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转换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 代而引起的长期失业。
间接法:利用各种价格指 数,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 成现价或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
工资收入
指居民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 贴等。
利润收入
指企业通过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企业所得税后的净 利润、企业留存收益等。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一. 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二. 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三. 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GDP为核心1.GDP概念及核算 y=min(AD,AS)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 加入货币市场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5. 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10.社会影响力&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Y=C+I+G+NXC如何被决定?I如何被决定?G如何运作?NX如何被决定?——具体分析开放经济部分需熟练背诵国际金融学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何时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涉及斜率分析、利率弹性、繁荣与萧条)何时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运用微分法推导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必须掌握数学推导)面对不同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四象限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图形推导出AD曲线及斜率掌握短期分析的框架IS-LM 长期分析AD-A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影响IS、LM、AD、AS、BP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Keynes\Friedman\Lucas是如何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简单Philips曲线、附加预期的Philips曲线、长期Philips曲线掌握政策临界点调控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斟酌权衡)影响上述Philips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Philips曲线的数学表达并运用Philips 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重要)掌握在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的债务通缩理论尤其重要,其次分析Keynes与Friedman经济周期理论——Keynes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理论,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解方程、Keynes主义的哈多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的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目前的共识、如何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运行(重要)名词解释: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区分实际与名义)2 存量与流量3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4 国民生产净值5 利率6 消费与储蓄7 投资(存货投资和重置投资)8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9 隐蔽性失业和隐蔽性通货膨胀10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11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12 结构型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型)13 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14 总量生产函数15 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16 消费函数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b、相对收入论c、生命周期论d、恒久收入论17 储蓄函数18 资本边际效率19 加速系数20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21 IS曲线和LM曲线22 自动稳定器23 财政政策(增支和减税)24 累进所得税25 货币政策a、一般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b、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道义劝告)26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27 菲利普斯曲线28 凯恩斯陷阱29 奥肯定律30 需求管理31 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和单一规则32 经济周期(长波、中波、短波)33 乘数-加速数模型34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过度论35 挤出效应3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37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只需掌握哈罗德模型即可)3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9 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分割率40 滞胀41 乘数42 货币幻觉43 货币乘数44 系统性风险45 效率工资46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47 货币乘数a、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b、卡甘分析c、乔顿分析48 托宾的货币供应新论49 李嘉图等价定理50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51 卢卡斯批判5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a、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b、鲍莫尔模型c、惠伦模型d、托宾模型(托宾曲线)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分析、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的发展)b、货币供应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分析)c、信贷配给传导机制d、汇率传导机制54 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55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56 非均衡理论57 托宾的q理论58 AD-AS模型59 潜在产量60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国际金融逻辑框架国际金融三大支柱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收支理论1. 分析开放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2. 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账户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组成国际收支的判断贸易收支经常账户收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偶然性临时性周期性收入型结构性货币性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以及后来新古典学派加入对短期资金流动的分析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主要是货币价格机制货币利率机制货币收入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导致对内部均衡的冲击MS直接影响P Y R画图解释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官方汇率法定升值贬值改变汇率制度以及政策协调(如备用信贷互惠信贷支付协议)浮动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名义汇率机制画图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导致名义汇率自动上下浮动汇率政策自发调节外部均衡国际收支不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名义汇率变动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变动同时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存在利率机制和收入机制的影响对利率机制的影响还要具体区分资本流动的弹性问题画图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外汇市场干预(管理浮动)3. 汇率决定理论流量理论e=f(p,i,BP) 分别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总论框架:第一个理论侧重中长期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汇率注重商品市场上供求的流量均衡几乎不考虑国际资金流动第二个理论侧重短期分析货币供应量-利率-资本流动-汇率注重货币市场上的流量均衡第三个理论根据凯恩斯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也是侧重分析短期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e=f(y y* p p* i i* Eef) 分别分析各个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要点第一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和一价定律掌握货币数量论和一价定律解释第二数学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推导第三优点最基本的理论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从货币具有购买力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货币数量角度解释汇率的深远的理论缺点不足:理论基础是货币价值决定货币购买力而不是购买力决定价值苛刻的前提一价定律未必成立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计量检验上的困难不同的物价指数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物品主观分类上的差异性会影响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隐藏了基期年为均衡汇率的假定忽略的重要事项忽略了国际资金流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与实际不符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应当是不变的但实证表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且实际汇率变动很大没有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趋势第二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汇率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国际资金流动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转移第三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高通胀时代比较成立其余实证均不支持最后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决定相对物价水平决定汇率但汇率也会影响相对物价水平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利率平价理论掌握要点利率平价理论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可以分为CIP 和 UIP推导CIP 和 UIP成立的条件指出投机者对远期汇率的投机活动使得CIP和UIP统一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把汇率分析的视角从产品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适应了国际资金高度流动和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指出了利率和汇率存在的关系为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提供参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实证研究除外汇投机极度剧烈时期一般情况下利率平价均可以很好的成立不足:理论前提假定完美资本市场无摩擦不考虑交易成本假定资本完全流动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只是指出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利率通过资本流动决定汇率但汇率也可以影响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产生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说明国际收支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物价水平考查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是从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考察汇率决定国际收支说放弃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实质上是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理论假定;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自发变动使国际收支维持均衡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资本可以完全流动数学公式 CA+KA=0CA=f(y y* p p* e) KA=f( i i* Eef)结合 e=f(y y* p p* i i* Eef)分析上述自变量变动对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的影响优点:开辟了新的分析角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短期来看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不足: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指出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而没有深入分析最多只是其他理论的基础和补充并且流量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国际资金的高速流动而变得更加不足比如当一国利率上升时未必会引起资金的流入并且汇率在短期之内就会大幅度波动这就启示我们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应该是由存量决定于是出现了第二代的汇率决定理论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存量理论的代表三个假定 1资本可以完全流动 UIP 始终成立 2 是存量决定汇率而不是流量 3 预期对汇率决定具有重大影响 4 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资产按照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否可替代(本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问题)可以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主要内容
2、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过去的平 衡发展向不平衡发展转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向内地倾斜转向优先发 展东部沿海地区,并以东部地区的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是要树立新发 展理念,强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策划发展,更加注重城 乡协调、区域协调、社会群体间的协调以及经济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协调 。解决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 一切制约生产力发 展的障碍,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 展绩效。
要实施“两个大局”发展构想所提出的第二个大局,扭转中国区域 经济发展失衡的局面,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必须要调整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为此,提出了以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 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 “四大板块”战略;十八大 以后,又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形 成了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 战略;在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导下又提出了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沿 海地区适时扶持内陆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内涵的 “两个大局 ”的发展构想。两个大局的发展构想,既强调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 展, 又强调了区域经济非均衡中的均衡。
3、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
金融经济学-第二章 基本框架
Financial Economics
第二章 基本框架
基本的理论框架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1)它所处的自然环境 (2)经济中各参与者(agent)的经济特征 (3)金融市场。
参与者如何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源配置,金融资产价格如何 影响参与者的资源配置。
金融市场在帮助参与者完成资源配置时的效率如何,该如何 评判。
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过程可以看成是通过两个方面的 相互影响来完成的: 一方面,给定交易证券,特别是它们的未来支付以及现在的价格, 每一参与者选择最优的证券持有量以期得到最理想的支付。其持有 量取决于这些证券的价格。 另一方面,参与者对证券的需求会共同影响证券的价格。
如果价格使得对证券的需求恰好等于它的供给,市场达到了均 衡(equilibrium),此时,参与者选择了他们的最优持有量并且市 场出清。
38
例 2.5 考虑一个两状态经济,其禀赋如下:
经济中有两个参与者,两人都具有如下的效用函数:
c0
1( 2
c1a
c1b )
考虑如下三个配置 A, B, C:
39
谢谢!
40
柜台交易(over-the-counter):参与者通过通信网络各自相互联系, 以期找到一个交易对手而完成交易。
实际的交易过程中考虑相关的交易规则和技术等,叫做市场微观结构 (market micro-structure)。 我们考虑的基本框架中,将抽象掉具体的细节特征而采用一个与集 合交易相似的交易过程。
4
这个经济的资源来自于一棵桃树。今年桃树结了100颗桃子。明年会结 多少颗桃子取决于明年的天气。好天气和坏天气发生的概率相等;相 应地,桃树的产出分别为200和50。这个经济的环境可以用下面的树来 描述: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关于现代经济学的概念,我们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钱颖一)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和分析工具。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1、视角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
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包括信息。
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
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
这种利益最大化包括利他行为。
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比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
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经济学家看问题有特殊的视角。
经济学家可接受的几个有限的、原始的假设——个人的偏好、技术和制度约束、资源禀赋,别的假设都被认为应该是从此推导出来的。
通常是假定个人是自利的,给定一定的技术和制度约束,每个人禀赋一定,大家互相作用,然后看结果怎么样,然后研究一种叫做“均衡”的状态。
有人问,现实中有很多是非均衡,为何经济学家要研究均衡?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定义的均衡和一般人认为的均衡不太一样。
比如短缺通常是不均衡的,但在一定约束下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中可以叫均衡。
最后着眼点是效率,这又是经济学家跟其他的社会科学家的不同。
这很容易产生误解。
有些人说经济学家只讲效率,不讲公平。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理论体系
厚德尚行
具体地:
一、经济模型
家庭效用最大化
经 济 人 假 设
厂商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行为理论 产品消费决策 要素供给决策 要素市场局部均衡
要素需求决策 产品供给决策 生产者行为理论
产
品
市
场 局 部 均 衡 分 析
一 般 均 衡 分 析
厚德尚行
二、均衡价格
需求函数
需求 需求曲线
均
需求规律
衡
价
格
供给函数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利润理论
厚德尚行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 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也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要素是需求、供给和 均衡价格。从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 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 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 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运用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 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 如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的 配置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竞争市场次之,寡头市场再次 之,垄断市场最差。
市场信号
厚德尚行
Q f K,L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
规模报酬递增: f K,L Q
规模报酬递减: f K,L Q
规模报酬不变: f K,L Q
厚德尚行
五、成本论 成本的概念
基本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要素是否变动
长期成本、短期成本
成 本 短期成本曲线 论
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2023年,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对经济系统作出总体分析的学问,它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和全局性的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领域。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中,随着时间的推进,许多理论和学派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进步的速度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带来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包括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等学派。
新古典主义以市场均衡和自由竞争为基础,认为市场能自我调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利用货币、财政等政策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
货币主义则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认为利率和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手段。
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主要使用的政策工具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的目的。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直接影响经济,这种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其影响相对更加明显。
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层面,主要包括全球经济情况、各国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形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全球经济形势对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更加重要。
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债务问题上,政府的财政政策调控和货币政策调控不断转移,这给宏观经济学框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失衡、技术创新的推进和新兴市场国家兴起等因素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带来了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价值论框架图
劳动价值论
商品
货币
价值
规律
形成:个别偶然价值形式,总和扩大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
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内容
价值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实现: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
价值
作用:市场自主调节
简单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决定决定
使用价值
价值
体现
体现
交换价值
量价值量决定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反
比
再生产理论框架图
再生产理论
个别
资
本
循
环
与
周
转
理
论
资本循环
G
→
P m
条件:空间并存,时间继起
资本周转
周转速度:
V ∕v
…P…W G
整体
微观:
宏观
:
实质:m资本化
资本有机构成:a=c/↑
相对过剩人口
流动
潜在
停滞
资本积累:一般趋势
再
生
产
理
论
社
会
总
资
本
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理论)
实物构成:P m、A m(
ⅠⅡ)
价值构成:c v m
基本条件
简单再生产
(v + m)=Ⅱc
(c + v + m)= Ⅰc +Ⅱc
(c + v+ m)=Ⅰ(v + m)Ⅱ()
扩大再生产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A
---’
资
本
积
累
理
论、
、、
Ⅰ
+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v
v + m
剩余价值理论框架图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
制度确立
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
剩余价值
的生产
质
量
前提G—W —G
劳动力成为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劳动
生存
延续
教育
工
资
实质: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本质与分类
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分类
不变资本:c
:v
m与m’
m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的分割
理论基础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W = c + v + m
W = k + p
↓
k
↓
↓
分割形式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W = k + p + h
借贷资本→利息0 < r < p
土地所有者→地租
: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