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亿年前的细菌

合集下载

微生物大事记

微生物大事记

微生物大事记虽然是列文虎克首先制造了第一架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微生物世界里有些什么,微生物为人类又有什么关系。

在200多年的时间内,从列文虎克到巴斯德,经过许多科学家努力工作,才使人类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什么是传染病、及其防治的方法。

有许多关于微生物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列为微生物大事记,其中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科赫和巴斯德,它们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

一、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是荷兰人,1632 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他非常热爱大自然,也非常爱动脑筋。

他喜欢听大人们讲述海上的冒险故事,也喜欢向大人们提出许多问题,并追根问底。

列文虎克的童年一点也不幸福,他从小失去了父亲。

为了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他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16 岁的那一年,列文虎克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在一家杂货铺里当学徒。

外国的学徒和我国解放前的徒工一样,不仅生活艰苦,每日像牛马一样为老板忙着干活,而且还吃不饱肚子。

然而,正是艰苦的环境使他变得坚强起来。

白天,他忙着干活,一到晚上,店铺关门后,他就借着灯光读着自己喜欢的书。

他从书中知道了天空、宇宙,也从书中认识了许多动物、植物和小昆虫。

这段时间,列文虎克从书本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杂货铺的隔壁是一家眼镜店,他有空就向师傅们学习磨眼镜片的技术。

他还从一些手艺人那里学会了做金银饰品的手艺。

在六年的学徒生活中,他学会许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他知道磨制的玻璃片可以将小的东西放大后,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能制造一种特殊的镜片可以把看到的东西放大许多,用它来观察一切微小的事物该有多好!列文虎克的学徒期满了,他不得不为谋生而四处奔波,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几十年过去了,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做了一个看门人。

看门这种清闲的工作为他实现理想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他开始了艰苦的磨制显微镜镜片的工作。

经过许多天的辛劳,他终于做成了可以放大近200 倍的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实用资料地球远古生命进化史图

实用资料地球远古生命进化史图

实用资料地球远古生命进化史图概述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38亿年: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据说最古老的岩石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哈得孙湾东岸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位于一条古岩床带上,据推测距今约42.8亿年.比此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早了2.5亿年: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地球岩石,这块岩石大约形成于42.8亿年前,比此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早了2.5亿年: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地质学家理查德-卡尔森近日公布了他们的这一最新发现,他们宣称是从加拿大“努瓦吉图克”绿岩带发现了这些最古老岩石的: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现在人们已经很难再寻得地球幼年时期残留下来的地壳物质:地球板块构造使得那些残留下来的幼年地壳不断地重复着沉降隆起,再沉降再隆起的过程,最终融入地球内部:地质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地球早期的古老岩石:2001年,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努瓦吉图克”绿岩带的岩床扩张:该绿岩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北部哈德逊湾的东岸:地质学家们怀疑那里的岩石可能形成于地球幼年时期的最早阶段:因此,他们采集了岩石标本,希望能够以此推断出岩石的年龄:通过对岩石标本中稀土元素钕和钐的各种同位素细微变化的测量和分析,地质学家们最后推断这些岩石应该形成于38亿年到42.8亿年之前: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该岩石源自一种被地质学家称之为“人造闪岩”的岩石:地质学家们认为,这种最古老的岩石应该是由于远古火山堆积所形成:此前人类已知的最古老岩石年龄为40.3亿年,是源自加拿大西北部地区的“安卡斯塔片麻岩”:虽然,“努瓦吉图克”绿岩带的岩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古老岩石,但人类此前还发现了更为古老的矿物质-锆石:这种最古老的锆石发现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其年龄大约为43.6亿年:卡尔森介绍,“努瓦吉图克”岩石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完整岩石:这种古老的岩石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地壳早期的形成过程: 来自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魁北克自然资源部的的科研人员们共同完成了这一研究:该研究小组说,他们研究的岩石样品取自魁北克省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对岩石的年龄测量主要采用放射性元素蜕变计算法: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生成多少新物质都是固定的: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铀和铅的含量算出岩石的年龄:科学家说,对地球岩石的研究有助于推算地球年龄以及研究地球早期的演变过程:由于地壳由岩石组成,测出岩石年龄就可获得地壳年龄:但地壳年龄并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地壳形成前,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 最新的研究发现还表明,地球冷却以及形成地壳的时间比人们此前预想的要短:这种观点后来得到实证支持,地球上经过2亿年物质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地球的初步形态,这使得地球表面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身冷却,随后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由地球内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喷出后被保存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并由氢气和氧气化合成了水,最终产生了海洋:许多地质学家一直持传统观念,认为地球曾几何时是一片熔化的火山岩:但是通过对古老钻石的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正面临着挑战,因为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才能产生钻石: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在迁安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迁安市,规划总面积64平方公里:著名的“迁西群”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成就了举世闻名的钢铁之都,其锆石离子探针年龄达到38亿年到38.5亿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岩石:承德丹霞地貌地质公园,主要分布在滦平断陷盆地的东部,以及承德断陷盆地:承德盆地丹霞地貌主要是由“承德砾岩”构成,直接覆盖于太古深层变质片麻岩上,是研究燕山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的重要地区之一:当地还盛产热河生物群动植物化石,双壳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美国航天局(NASA)网站今日公布了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岩石发现地——澳大利亚杰克山的太空照片:澳大利亚的杰克山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在其最古老的岩石中有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物质,一种年龄高达44亿年的结晶锆石: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澳洲西部杰克山(Jack Hills)发现了这种只比地球形成时间晚1亿5000万年的结晶锆石,它们被包裹在更年轻的岩石中:而在2007年,科学家报告说在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中发现了最古老的钻石,比先前发现的最古老钻石古老十亿年:这张杰克山的卫星照片是由美国航天局的ASTER系统于2004年10月12日拍摄的:ASTER是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星载热量散发和反辐射仪,是于1999年12月18日发射升空的,由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制造:ASTER是一部高分辨解析地表图像传感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其14个光谱波段,从可见光到热红外波长,获取整个地表的高分辨解析图像数据-黑白立体照片:其最高空间分辨率可达50到300英尺:ASTER可以为地球绘图并监控地表的变化,是美国航天局Terra卫星搭载的五种地球观测设备之一: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持续约40亿年:显生宙持续约5.5亿年:不同资料年代有出入,甚至有数亿年之差,这是因为最古老的生命痕迹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显生宙的上限一般定在生命大爆发开始:地球的时间表述单位为:宙,代,纪,世,期,阶:地球时间可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4个时期:地层的时间表述单位为:宇,界,系,统,组,段: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1. 冥古宙(距今45.7亿年——38亿年前):也就是地球形成段时期:此时生物(指数量比较多的生物,不特指最早出现的在数量上较少的原核生物——细菌)还没有出现:在这近八亿年的时间中,人们又把它分成了隐生代,原生代,酒神代,早雨海代 ,四个时期:科学家们称冥古宙时期的海洋为“原始海洋”:原始海洋的盐分较低,而有机物质却异常丰富,就有了生命形成的一个初步条件:当时的地球,由于大气层中无游离氧元素,因而,就在大气层之中,就没有形成臭氧层阻挡一些对生命的形成不害的物质,也没有吸收走太阳光带来的紫外线,紫外线直射到地球表面,成为了合成有机物的合成机制之一:但是,当时的地球天空放电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因为“电”这种能源,能提供的能量比较多;电又是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释放,在那里,它作用于还原性大气层,合成后的有机物质,就很容易被雨水冲淋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地球的原始海洋,因为含有非常多的有机合成物质,就成为了“生命的摇篮”:生命的进化,在化学进化论中,已经可以证明的东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命从无机小分子,进化成为有机小分子,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比如,黏土的吸附作用,引力之下,通过了综合作用和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是生命形成的最重要基础: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奥巴林等人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例如,团聚体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地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体能从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为反应物,还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特定的生化反应,反应的产物也能从团聚体中释放出去: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和脂球体等其他的一些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第四个阶段,就是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生命的进化是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的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又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进化,向着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发展:1.1 隐生代(大约距今45.7亿年——41.50亿年前):地球诞生的初期:在地球上,还没有生物(包括最早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菌也没有出现)出现: 初生的地壳非常薄,而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因此,初生地球上的火山就不断爆发,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气体,又构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当时的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层的最主要成分,原始的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地球上的水,都是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层中:1.2 原生代(距今约41.5亿年——39.5亿年前):原生代,就是以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原核生物——细菌,为名的:1.3 酒神代(距今约39.5亿年——38.5亿年前):出现了古细菌(同为原核生物,是细菌的进化生命体):在酒神代,地球地表不断地降温,原始大气层中充满了“水蒸气”的常温体——小水珠(也就是“水蒸汽”),有一点像酒不断地挥发出酒精中含有的水一样,就被称为了“酒神代”:1.4 早雨海代(距今约38.5亿年——38亿年前):在这个时候,大气层中的水不断地从天而降,地球上出现了海洋和其他的水,故名“早雨海代”:2. 太古宙(距今约38亿年——25亿年前):在太古宙时期,已经出现了数量比较多的原核生物:这一段时间,又可以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这四个时期:原核生物(英文名:Prokaryotes),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原核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2.1 始太古代(距今约38亿年——36亿年前):地球上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形成:始太古代中的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进一步进化,为生物的下一步进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2 古太古代(距今约36亿——32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大型生物——蓝绿藻:2.3 中太古代(距今约32亿年——28亿年前):原核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古菌,蓝绿藻这些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为生物向着下一步的发展,进化,打着坚实的基础:2.4 新太古代(距今28亿年——25亿年前):占据地球上的全部生态系统的原核生物向着更高级,更适应生存,现代生物等方面发展:在这占据了地球近三亿年时间的,地球上可能经历了最早的对地球生物产生影响的一次大冰期:这次的冰河期,没有为国际上公认,就是因为距今太过遥远,不好判断,关于这段时间的辨认也相差了几亿年:冰河世纪对生命的影响非常大:冰河期的成因,有各种不同说法,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可能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周期有关:有的认为太阳运行到近银心点区段时的光度最小,使行星变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认为银河系中物质分布不均,太阳通过星际物质密度较大的地段时,降低了太阳的辐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3. 元古宙(距今约25亿年——5.42亿年前):大约十九亿年时间: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是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多细胞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阶段:元古宙是一个重要成矿期,主要矿产有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等:叠层石始见于太古宙,而古元古代时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元古宙与太古宙相比,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和千枚岩等:中国的元古宙地层类型复杂,各地发育程度相差较大:华北地台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属稳定类型的盖层沉积,其余为活动类型沉积:新元古代地层上部的红色碎屑堆积,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在中国北部的串岭沟组中发现属于16~17亿年前的丘阿尔藻的化石,这是已发现的最老的真核细胞生物:元古宙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元古宙又分为了始元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元古宙又分为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固结纪,盖层纪,延展纪,狭带纪,拉伸纪,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这十个纪:3.1 始元古代(距今约25亿年——18亿年前):始元古代分为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三纪:在始元古代大量出现了蓝藻,细菌:3.1.1 成铁纪(距今大约25亿年——23亿年前):成铁纪的名称来自于希腊语sideros“铁”,因这个时期是世界上形成特大型铁矿田,出现硅铁建造的主要时期,故名:(然而在中国大陆,此时却并不发育硅铁建造:)成铁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并进一步发育:3.1.2 层侵纪(距今约23亿年——20.5亿年前):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已出现菌类和蓝绿藻类,到层侵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经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常保存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从横剖面上看呈同心圆状,椭圆状等:从纵剖面上看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就象扣放着的一摞碗,称做叠层石:3.1.3 造山纪(距今约20.5亿年——18亿年前):在造山纪的下半页,大陆上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在造山纪期间发生了地球历史上已知的两次最大规模的小行星碰撞:距今20亿3000万年的一次产生了南非Vredefort坑,另一次,也就是18亿5000万年前的一次产生了加拿大安大略的Sudbury盆地:造山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3.2 古元古代(距今约18亿年——12亿年前):古元古纪分成了固结纪,盖层纪,延展纪三纪:蓝藻,细菌经过了几亿年的进化,终于进化出了大型宏观藻类:3.2.1 固结纪(距今约18亿年——16亿年前):诞生复杂单细胞生物: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3.2.2 盖层纪(距今约16亿年——14亿年前):盖层纪期间蓝藻,褐藻经过了近十亿年的进化,终于,出现大型的宏观藻类:褐藻门同时可以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繁殖:3.2.3 延展纪(距今约14年——12亿年前):延展纪因为大陆架盖的延展而得名,地台盖层继续扩张,除了地质活动外,这期间还出现了最早的复杂多细胞机体: 至今被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是12亿年前延展纪时期的一种红藻(Bangiomorpha pubescens)的化石:多细胞生物必须解决从一个生殖细胞来产生整个生物的问题,来完成繁殖的任务:发育生物学是研究这个过程的学科:一般认为在延展纪出现的单细胞生物有性生殖是多细胞生物出现的前提条件: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假如丧失其规则发展的控制,其生长的功能会导致癌症:3.3中元古代(距今约12亿年——6.3亿年前):中元古代分为狭带纪,拉伸纪和成冰纪三纪:在中元古代,就已经出现大型的具刺凝源类和大陆板块:凝源类是指亲缘关系不明的具有机质壁的单细胞微体化石;其内容比较庞杂,主要是不同门类的单细胞藻:可能包括一些沟鞭藻(无沟鞭藻类的鉴别特征)和绿藻等,绝大多数为飘浮类型:此类化石由一中央腔和包围它的单层或多层有机质壁组成,有抗酸,碱的能力:中央腔封闭或以孔,裂缝或破裂,圆形开口等方式与外部相通:其对称性,形态,结构和纹饰等变化不一,以球形体和刺状体为主,直径从十几微米至数百微米不等,通常小于 100微米:在10~1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大陆,叫做罗迪尼亚泛大陆:罗迪尼亚泛大陆,也叫泛大陆,泛古陆,盘古大陆,超大陆,联合古陆等名字,一般称之为泛古陆:与泛古陆对应的就是泛古洋:罗迪尼亚泛大陆是由许多很古老的陆块漂移拼合在一起的:它的形成过程被称为格林维尔事件:后来,罗迪尼亚泛大陆又开始分裂,各个陆块四散漂移:3.3.1 狭带纪(距今约12亿——到10亿年):狭带纪Stenian,来源于希腊文stenos,意思是narrow:因许多在此期间形成的变质岩带而得名:罗迪尼亚超大陆在此期间成型:狭带纪期间蓝藻,褐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3.3.2 拉伸纪(距今约10亿年——8.5亿年前):拉伸纪期间首次出现大型具刺凝源类,形成了古大陆(罗迪尼亚古大陆):3.3.3 成冰纪(覆冰纪)(距今约8.5亿年——6.3亿年前):成冰纪期间出现全球雪球事件,为生物低潮:雪球地球是地质史上的一个名词:描述了迄今大约7.5亿到5.8亿年以前的一次事件:其时,地球表面从两极到赤道全部被结成冰,只有海底残留了少量液态水: 罗迪尼亚超大陆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北美洲往南向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南极大陆,澳洲,印度,阿拉伯,以及成为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华南,华北),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刚果地盾,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3.4 新元古代(距今约6.3亿年——5.42亿年前):在新元古代中,只有一个埃迪卡拉纪:本纪曾被一些人称为震旦纪(Sinian):震旦纪的名称来源于中国,“震旦”是中国的古称:由于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经中被译为震旦,故名震旦纪时至今日,中国学者仍经常这么称呼,中国教科书上一直称此纪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的名称来源: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这个时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在埃迪卡拉纪时期,已经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了:1947年,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地区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距今6,7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古生物共计8科22属31种,这标志着原始的生命形态在经过30亿年的准备之后,其积累的生命能量和无穷的创造力即将喷薄而出:生命演化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埃迪卡拉动物: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学者之间,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争论:4. 显生宙(距今5.42亿年开始至今):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 显生宙以来发生的生物进化事件主要是以多细胞动,植物出现为开始;在显生宙的生物进化舞台上的主角,已经不再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指细菌和藻类植物)的天下,在显生宙的初期(古生代)就出现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因此人们又把多细胞动,植物等真核生物出现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4.1 古生代(距今5.42亿年——2.48亿年前):古生代意为古老生物的时代:生物界从原始生命的形成,经历了漫长时期的演化,古生代时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寒武纪开始发生了广泛的海侵,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的时代:志留纪时陆生植物开始发展:晚古生代孢子植物大量繁盛:晚二叠世时,裸子植物代替孢子植物占居重要地位:原始脊椎动物的无颚类出现于寒武纪晚期:鱼类在泥盆纪达到全盛:石炭纪,二叠纪两栖类大量繁盛:4.1.1 寒武纪(5.42---5.05亿年前):类型丰富多样的无脊椎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的开始:在这个时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节肢动物门以及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许多纲开始形成:这些门类存留至今,仍然有一些种类生存下来:在距今5.1亿年前的海相沉积中,发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的遗迹-甲胄鱼外甲的碎片:在寒武纪时,所有动物的门都已经形成了:寒武纪是生命大爆发的一纪:4.1.2 奥陶纪(5.05---4.38亿年前):许多动物的门出现适应辐射,形成了大量的纲和目:例如棘皮动物形成了21个纲,腔肠动物门中珊瑚纲也开始出现了:奥陶纪时期,无颌,无鳍的甲胄鱼大量出现并留下了完整的化石:4.1.3 志留纪(距今4.38-4.08亿年前):生物多样性增加,无颌类出现多样化:同时,有颌类中的盾皮鱼开始出现:维管植物(蕨类)和节肢动物(蝎子,多足类)开始侵入陆地:4.1.4 泥盆纪(距今4.08-3.60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无颌类和盾皮鱼达到多样性的高峰: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陆续起源并随后发生了适应辐射:与此同时,两栖类,苔藓,维管植物(蕨类,裸子植物)和昆虫起源于这个时期:。

植物起源与系统进化-复习概要

植物起源与系统进化-复习概要

地质年代和植物界进化情况及不同时期的优势植物目前地球上约有50万种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活史类型各不相同,但从系统演化角度看,它们都是由早期简单原始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演化而逐步产生的,对这一漫长的演化历史,人们是通过古地质植物化石资料与现存种类的个体发育及不同类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系统分析、加以概括,推测现存的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类群植物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了解自然界植物种系发生过程及其演化规律(表10-2)。

植物从它生命活动中某一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开始某一阶段的全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也称为生活周期或生活史。

植物物种种族以及植物界的发展史,包括起源、演化、发展和衰亡的整个历史过程称为系统发育。

一、低等植物的发生和演化低等植物尤其是菌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从太古代晚期,经历整个元古代一直到早古生代志留纪都是菌藻植物发展和繁盛的时期,长达32亿年左右,几乎占了地球上生物界全部历史的4/5,说明植物界从低等发展到高等、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一)细菌和蓝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细菌和蓝藻是最原始的类群,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菌被分成古细菌和真细菌两类。

依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多认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代表三条独立的进化主干;它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其中化能自养的极端嗜热的古细菌生活于热泉喷口附近的还原性环境中,其环境特点也正是地球早期典型的环境,因而这些细菌可能是古老生命的孑遗,如果生命是海相起源的话,这些原始生命应当类似今日的化能自养的古细菌,它们建立了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目前还有一些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古细菌比真细菌更相似于真核生物,也就是说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关系上较其他原核生物更为密切,因此也有人认为真核细胞有可能起源于古细菌。

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古细菌是由真细菌演化而来的一类生物,它们只不过是在富含盐、酸或硫化物的特殊环境中,经过变异选择而生存下来的特殊类群。

菌根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菌根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位,特别值得关注的 是 根 围 促 生 细 菌 (PGPR)、菌 根 助 手 或 伴 生 细 菌 、共 生 固 氮 细 菌 、植 物 内 生 细 菌 和 病 原细菌等大多与 MF 处 在 相 同 的 生 态 位 上,它 们 与 MF 相互作用[1,2],参入诸多生 态 过 程,对 物 质 转 化、 能量流动、信息传 递、环 境 与 生 物 健 康、生 态 系 统 可 持续生产 力 发 挥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3-7] 可 见,探 究 MF 与 细 菌 的 互 作 关 系、阐 明 MF 与 细 菌 互 作 的 效 应与机制,对于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探 索 增 强 MF 的生理生态功能的 途 径、促 进 MF 应 用 等 方 面 具 有 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谭树朋,唐 超,郭绍霞,王维华,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9)
摘 要 :生 物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一 直 是 生 物 学 和 生 态 学 领 域 的 研 究 热 点 之 一 ,特 别 是 真 菌 与 细 菌 的 相 互 作 用 倍 受 关 注 。
其中,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分布广泛,与其处在 相 同 生 态 位 的 其 他 根 区 生 物 (如 细
cation of MF. Key words:mycorrhizal fungi;bacteria;mycorrhizal associate bacteria;PGPR;plant endophytic bacteria; interactions
菌根 真 菌 (MF)在 陆 地 土 壤 中 存 活 了 数 亿 年, 与植被建立了密切 的 互 惠 共 生 关 系,同 时 与 其 他 生 物 (如 细 菌 、真 菌 、线 虫 等 )亲 密 接 触 、相 互 影 响 、共 同

天津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天津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天津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3月25日,国家航天局宣布,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将通过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按计划开展与()和()的对通测试。

A.嫦娥四号嫦娥六号B.嫦娥五号嫦娥六号C.嫦娥二号嫦娥五号D.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答案】:A2.2024年1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A.第12个B.第13个C.第11个D.第10个【答案】:A3.福建首艘自主设计建造()大型高端客船在闽江首航。

A.氢能源B.太阳能C.纯电动D.油电混动【答案】:C4.6月5日是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

生态环境部3月1日公布了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

A.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B.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1/ 14C.共建清洁美丽世界D.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答案】:A5.2024年一季度,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求总量为1.16亿吨,同比()。

A.增长4.5%B.增长3.8%C.增长4.2%D.增长5.2%【答案】:D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A.生产方式的性质B.生产工具的进步C.社会财富的多寡D.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A7.各种人才市场应该属于市场中介机构中的()。

A.媒介性机构B.专业性服务机构C.行业协会机构D.半官方性质的中介机构【答案】:A8.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C.原始存款D.储蓄存款【答案】:A9.李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正盗窃工厂仓库中的生产器材,便上前阻拦,窃贼掏出匕首刺向李某,搏斗中,窃贼被李某用力推倒在地,头撞在被盗器材的铁角上当场死亡。

李某的行为是()。

(完整word版)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古生物学

(完整word版)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古生物学

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古生物学[转]古生物学,一门地质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命的科学。

她永恒的研究主题是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她是认识生物和地球发展史的最可靠依据,是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支柱,也是进化论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与发展的科学依据。

她在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及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控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的地球家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独立行星形成于55~50亿年前。

大约距今45亿年前后,原始地壳形成,地质时代从此开始。

生物圈的演化开始于距今36亿年左右,但直至32亿年前才有了可靠的化石记录,如非洲南部32亿年前的细菌。

从32亿年前的细菌到今天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

化石不仅记录了地球生命的起源、发展、演化、灭绝、复苏,而且蕴含着关于地球环境演变和地球外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事件的大量信息。

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理论意义。

研究对象和内容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即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一般指一万年以前)生物的遗体、遗迹和死亡后分解的有机物分子,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分子化石)三类。

实体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

分子化石指残留在化石和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有机分子。

遗迹化石指古代生物在生活底质(如沉积物)表面或内部留下的活动痕迹,如足迹、移迹、钻孔生物在石质底质中钻蚀的栖孔和在软底质中挖掘的潜穴。

粪团、粪粒、卵、珍珠、胃石等生物代谢、排泄和生殖产物,甚至古人类使用的石器和骨器等遗物,也称遗迹化石。

现代古生物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就系统分类而言,研究古植物的称古植物学,研究古动物的称古动物学,包括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

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微小化石,其中研究古孢子与花粉的学问叫古孢粉学;超微古生物学则研究个体特别微小(小于10微米),通常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特小化石。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王艳5124014006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此三类。

生命自从在约32亿年前从原始海洋中出现以来,就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少数物种到多数物种的进化途径发展着。

而在生命出现的瞬间,就是从高层次生物产生低层次生物的发展途径产生新的生命。

那么微生物的起源是否和生命起源有关?微生物的进化是否和生命进化相连?人们过去一直认为生物不能在温度高、压力大、氧气和养分缺乏的地下深处生活。

20世纪80年代在微生物学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发现了既不属于原核的真细菌,也不属于包括动植物在内的真核生物的、被称之为第三型生命的古细菌。

这类微生物可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生存在地下深处的微生物是探索生命之谜的重要材料,由于他们生存的地下环境类似于生命诞生之初的地球环境,这对研究原始生命起源和进化很有启迪。

科学家在玄武石中发现大量微生物大吃一惊。

而美国勘探研究人员也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2万米深的花岗岩中发现了微生物。

在缺氧和饥饿的地下环境,氧化分解缓慢,代谢损失少,微生物的代谢就变得非常缓慢,因此其寿命很长。

基于这些理由,可以大胆地设想,生活在无分子氧以及饥饿底下环境的微生物,有可能不是从外界传播而来的,可能是从无到有诞生在那里,于是生命从无到有的诞生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特殊的环境和非常长的时间。

首先据最新数据表示,地球上的物种大约估计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微生物是被忽视的群体,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微生物是不参与其中的。

以色列一位微生物学家发现在地中海东岸的珊瑚曾感染希利氏弧菌,并触发发生了白化,但经过一段时之后,珊瑚恢复原样,没有大面积白化。

他由此意识到:如果微生物的变化能够让珊瑚抵御感染,并且有遗传功能,那么在基因未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他们进化出了抵御白化的能力。

古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古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古生物化石是32亿年前的细菌化石。

实际上,这些最早的原核细胞生物,即原始的细菌类在地层中留下许多的活动痕迹。

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都发现了一些称为叠层石的岩石层,其中含有远古的原核细胞生物活动的痕迹。

从这些岩层的地质年龄推算,最早的原核细胞生物在3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其后种类越来越多。

在最早的原核细胞生物分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古细菌与真细菌的分化。

在现代生物中,由于细菌类都是最简单的无核单细胞生物,因此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们是低级、原始的生物。

其实,它们都是已经进化了几十亿年的现代生物了。

对不同种类现代细菌的分子进化研究发现,在一类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产生甲烷的厌氧细菌以及生长在极浓的盐水中的盐细菌、可以在自然的煤堆里生长的嗜热细菌、在硫磺温泉中或是海底火山区生长的嗜硫细菌等类群中,核糖体RNA (rRNA )的分子序列与一般细菌的rRNA 分子序列十分不同,其相差程度比一般细菌rRNA 分子序列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的生物)的rRNA 分子序列的差异还要大。

据此,科学家认为这些“不一般”的细菌应该代表一个即不同于一般细菌也不同于真核生物的生物类群,因此把它们称为古细菌(或古核生物),而把一般的细菌称为真细菌(或原核生物)。

由于现代的古细菌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原始地球的环境,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的比较直接的后代;换言之,地球上最初的原核细胞生物可能是古核生物而不是原核生物。

进一步研究发现,古细菌的其它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特性都与真核生物有不少相似之处;而真细菌却在很多其它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性状上与古细菌相差甚远,它们拥有不少进化或是特化的性状。

因此,真核生物的祖先应该是远古的古核生物而不是原始的原核生物。

至于真核生物或是真核细胞的起源,则是由于某种原核生物在某种古核生物细胞内形成了内共生关系的结果。

生命的演化

生命的演化

生命的演化1、生命起源于海洋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

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护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生命的杀伤。

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就形成了。

大约在38亿年前,当地球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时,在咆哮的海洋中就开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细胞,其结构和现代细菌很相似。

大约经过了1亿年的进化,海洋中原始细胞逐渐演变成为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

由于原始藻类的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

这种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又经历亿万年的进化,产生了原始水母、海棉、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等,海洋中的鱼类大约是在4亿年前出现的。

由于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现象。

涨潮时,海水拍击海岸;退潮时,把大片浅滩暴露在阳光下。

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经受了锻炼,同时,臭氧层的形成,可以防止紫外线的伤害,使海洋生物登陆成为可能,有些生物就在陆地生存下来。

同时,无数的原始生命在这种剧烈变化中死去,留在陆地上的生命经受了严酷的考验,适应环境,逐步得到发展。

大约在2亿年前,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出现了。

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在陆地上诞生。

他们的一部分又回到海洋中。

大约在300万年前,出现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

2、海洋生命的大发展距今约32亿年前,在原始海洋里,已经出现了细菌和简单藻类的单细胞生物。

如至今还广泛生活的蓝藻,仍然保留着当初那种原核生物状态。

蓝藻的出现,几乎是一件和生命出现同等重要的大事。

因为它居然能够吸收阳光,利用太阳能把溶解在海水里的化学物质变成食物。

换句话说,蓝藻的细胞里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蛋白质,放出氧气。

到距今18~13亿年前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绿藻等。

以后接着又有了红藻、褐藻、金藻……,它们组成了绚丽多彩的藻类世界。

真核生物的出现,预示着一个熙熙攘攘的生命大繁荣时期即将到来。

绪论

绪论

4、《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陆承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5、《现代微生物学》(中科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刘志恒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6、《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东秀珠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7、《医学微生物学》,张炳华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8、《微生物生物技术—— 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 ,陈守文,喻子牛主编,科学出版 社, 2002 年;
时医学非常不发达的20世纪初,玛丽· 梅隆一直“健健 康康”地生活。伤寒杆菌在1880年被发现,在1906年 以前,根据统计,仅美国每年就有2.5万人死于该病。 玛丽· 梅伦曾得过伤寒病,但随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但是一件“怪事”发生了,她到哪家给人做饭,哪家 就有人被查出得了伤寒病,在10年期间她换了8个东家, 被她传染而得病的人达到50多人,也有记载称有200 多人。因此,纽约市卫生官员最终查出是由这位健康 的厨娘传播的伤寒病后,就以危害公共健康罪而逮捕 了玛丽,最终玛丽· 梅伦被判监禁,被隔离在一个孤岛 上长达27多年,直到她在68岁时得中风死去。
4亿年前 产生鱼类;陆地生物 3亿年前 产生两栖类 2亿年前 产生爬行类

人类年龄: 300万年前 产生人类
历史上微生物疾病引起的灾难
• 天花病毒(Smallpox virus) – 3000年起源于印度或埃及
– 病症:发热、大量水泡性 红肿 – 死亡率:30%以上;幸存 者常伴随失明等严重残疾
天花对历史的影响
伤寒Mary的起因 Nhomakorabea

“伤寒玛丽”本名叫玛丽· 梅伦,1869年生于爱尔兰,15岁时移 民美国。起初她给人当女佣。后来,她发现自己很有烹调才能, 于是转行当厨师,拿到比做女佣高出很多的薪水。玛丽对自己的 处境非常满意。 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玛丽 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 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 住了11个人,有6个人患病。 房主深为焦虑,他想方设法找到了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工程专 家索柏。索柏将目标锁定在玛丽身上。他详细调查了玛丽此前7 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年中玛丽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 点都暴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 最后,当地的卫生官员带着一辆救护车和5名警察找上门。这一 次,玛丽又动用了大杈子。在众人躲闪之际,玛丽突然跑了。警 察后来在壁橱里找到了她,5名警察把她抬进救护车送往医院。 一路上的情景就像“笼子里关了头愤怒的狮子”。

生物是怎样演变的

生物是怎样演变的

生物是怎样演变的大约在32亿年前左右,地球上产生了细菌等原始生物,如此的低等生物如何样演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花鸟虫鱼等高等动植物呢?科学家们通过对古代生物遗留下来的遗体、遗迹──化石的研究,差不多上摸清了生物的演变过程。

细菌等原始生物在海洋产生后,通过27亿年左右的漫长历史,约在5亿年前,海洋生物能够说是“大伙儿庭”了。

海底长着翠绿多姿的海带一类的植物,水里游着憨态笨形的乌贼、飘逸优美的海星,还有苔藓虫、螺蛳、牡蛎,一派繁荣强盛的景象。

但这时的陆地上仍是一片荒凉。

到三四亿年前,因为地壳的运动,有水的地点变为陆地了。

如此像海带一类的藻类植物慢慢地适应了陆地生活条件。

起初,它们没有叶、没有根,以后逐步分化产生了根、茎、叶。

从此,陆地上便有了绿色植物,并逐步在陆地上蔓延开来。

绿色植物的登陆,为某些鱼类的登陆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食饵。

大约在3亿5000万年前,在水里生活的总鳍鱼,由于环境的变迁,被迫爬上陆地,变成了既可在水里生长,又能够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动物,从此,有血有肉的动物步履艰巨地挺进在荒凉的陆地上。

初登陆地的两栖动物,尽管能在陆地生活,但只能在水里繁育。

至2亿多年前,产生了爬行动物,有庞大的恐龙、纤柔的蛇,还有蜥蜴等。

这些动物可在陆地上生“蛋”,不必再在水里“生儿育女”了,如此,动物就在陆地上立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绿色植物的种类也愈来愈丰富。

从藻类植物演变成芒箕骨一类的蕨类植物,变成苏铁、银杏一类的裸子植物。

约在1亿年前显现了水稻、小麦一类的被子植物。

色彩鲜艳、喷香吐馨的花儿也就显现了。

至1亿4000万年前,爬行动物兴盛发达,分化出了精灵般的鸟类。

天空从此也就不孤寂了。

约在300万年,产生了灵活聪慧的人类──大自然的主宰。

因此,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鸟语花香、鸡鸣猿啼、树翠草绿的大千生物世界。

这些生物什么缘故会演变呢?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第一个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

对那个问题作出了极好的回答。

1831年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号”军舰的探险工作,作了五年的环球旅行。

地球上最古老的10种生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10种生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10种生物1. 蓝绿藻:约38亿年前蓝绿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也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它们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以在很广泛的环境下生存,包括淡水、海洋、土壤中等。

2. 放线菌:约35亿年前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一种,生活在土壤中。

它们可以产生抗生素、酶类等有用的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蓝绿色硫细菌:约32亿年前蓝绿色硫细菌生活在水体底部的泥沙中,以光合作用为生。

它们可以利用水中的硫化物而不是水汽,这种细菌种类也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之一。

4. 绿宝石:约27亿年前绿宝石是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微小的颗粒物上。

它们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为生,并且是氧气环境中最早的绿色光合生物之一。

5. 圆口螺:约20亿年前圆口螺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最早的多细胞动物之一。

它们生活在海底淤泥中,可达50厘米长。

6. 蓝绿色真菌:约18亿年前蓝绿色真菌是真菌界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们是一种单细胞菌类,生活在水环境中。

7. 捕猎藻:约13亿年前捕猎藻是光合生物,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它们是在水中生活的,可以以孢子的形式存在较长时间。

8. 珊瑚:约7.5亿年前珊瑚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们形成了大片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于水生动物群落的繁衍生长、物种多样性和水流动力学及海洋生态平衡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9. 海蝎:约4.5亿年前海蝎是一种节肢动物,有许多品种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它们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也是地球史上最早的蝎形类动物。

10. 鳗鱼:约3亿年前鳗鱼是一种水生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生活在深海、海洋和淡水中。

它们是非常古老的鱼类,可以追溯到约3亿年前。

总体来说,这些最古老的生物在地球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这些生物的力量和适应性使得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发展进化。

这些生物的存在证明了地球上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也展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博大精深。

2023年浙江公务员行测真题A类

2023年浙江公务员行测真题A类

2023年浙江公务员行测真题(A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A.到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B.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强国C.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到2020年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答案】:C2.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的GDP约为1.92万亿美元,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成为我国首个GDP超12万亿元的省份。

A.浙江B.福建C.山东D.广东【答案】:D3.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C.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D.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答案】:A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工业革命D.阶级斗争【答案】:A1/20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孝B.信C.义D.仁【答案】:D6.“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中所题咏的花是()。

A.菊花B.木芙蓉C.梅花D.桂花【答案】:A7.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其中安排财政赤字2.18亿元,赤字率提高到百分之三。

适度的财政政策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其发挥影响的路径是()1财政收入增加2增加社会总需求3扩大政府投资4.刺激经济发展A.2-4-3-1B.3-2-4-1C.1-2-3-4D.1-3-2-4【答案】:B8.张华作为某公司的一名部门经理,最近正在为自己的管理方式发愁,鉴于员工近来消极的工作态度和较低的绩效表现,他应该努力将自己的领导方式转变为下列哪种风格:A.低结构—高关怀B.低结构—低关怀C.高结构—低关怀D.高结构一高关怀【答案】:D9.海又称为“大海”,是指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即大洋的边缘部分。

以下不属于海的是()。

A.亚丁湾2/20B.死海C.红海D.地中海【答案】:B10.《党政公文格式》(2012)规定,在发文字号中,年份应标全称,用()括入。

广东省阳江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广东省阳江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广东省阳江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呼吁全球携起手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共享地球绿色空间。

农田其实也是一个小型的湿地,水稻在生命周期中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约为120-150克CO2/kg干物质。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D.湿地中沼泽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2.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沙漠生态系统3.2022年4月,南非巴伯顿·玛空瓦山脉发现了位于32亿年前岩层中的地球首个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小组在该处岩层中发现了古微生物化石,这些古微生物活着时可能以硫酸盐为食,或者通过光合作用以铁为食。

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是()A.呼吸需要氧气B.能生长和繁殖C.能排出废物D.需要获取营养4.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草B.牛C.狐D.真菌5.在一块高粱地里直接影响高粱生长的生物因素有()A.水、空气、阳光、土壤B.蚜虫、杂草、鼠、蝗虫、鸟C.鸟、鼠、水、杂草D.杂草、兔子、蚯蚓、阳光、空气、水等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机器人跳舞B.蜻蜓点水C.公鸡打鸣D.樟树落叶7.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8.有些昆虫的身体颜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极为相近,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9.春季的云南,桃花、樱花处处盛放,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C.遗传和变异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所有生物共有的一个家,这就是()A.江河山川B.大气层C.海洋D.生物圈1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鼠B.草→鼠→猫→细菌C.鼠→猫D.猫→鼠→草12.下列生命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具有繁殖特征的是()A.苹果树开花、结果B.枯草杆菌产生芽孢C.大马哈鱼洄游产卵D.贯众产生大量孢子13.生物能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山东省莱芜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山东省莱芜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山东省莱芜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不能说明生命现象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B.珠穆朗玛峰每年上升3.7米C.含羞草受到刺激后叶片合拢D.猫头鹰捕食老鼠2.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B.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生物能繁殖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具有应激性D.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下列不属于生物现象的是( )A.雄鸡报晓B.青蛙冬眠C.云卷云舒D.猫捉老鼠4.王利的调查小组调查到如下生物:他们对这些生物进行归类,把①⑤归为一类,把②④⑥归为一类,把③归为一类。

归类的依据是()A.生物的用途B.生物的生活环境C.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D.其他方法5.生物圈的范围是( )A.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B.海平面以下20千米C.海平面以上20千米D.全部在岩石圈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B.生物圈C.一片森林D.一条河流中生长的水草7.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D.许多蜜蜂在酿蜜是合作关系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A.排除体内废物B.能生长繁殖C.生物能遗传和变异D.生物能呼吸9.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下不属于生物的是A.树和草B.新型冠状病毒和细菌C.土壤和水D.蝴蝶和鸟10.生活在绿色草丛中的昆虫,它们的体色往往是()A.绿色的B.灰色的C.黑色的D.褐色的11.校园处处有景点,以下对校园的描述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实验室里的水簇箱B.一棵桂花树C.校园里的所有学生D.校园里阳光、空气、水等12.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王艳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此三类。

生命自从在约32亿年前从原始海洋中出现以来,就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少数物种到多数物种的进化途径发展着。

而在生命出现的瞬间,就是从高层次生物产生低层次生物的发展途径产生新的生命。

那么微生物的起源是否和生命起源有关?微生物的进化是否和生命进化相连?人们过去一直认为生物不能在温度高、压力大、氧气和养分缺乏的地下深处生活。

20世纪80年代在微生物学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发现了既不属于原核的真细菌,也不属于包括动植物在内的真核生物的、被称之为第三型生命的古细菌。

这类微生物可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生存在地下深处的微生物是探索生命之谜的重要材料,由于他们生存的地下环境类似于生命诞生之初的地球环境,这对研究原始生命起源和进化很有启迪。

科学家在玄武石中发现大量微生物大吃一惊。

而美国勘探研究人员也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2万米深的花岗岩中发现了微生物。

在缺氧和饥饿的地下环境,氧化分解缓慢,代谢损失少,微生物的代谢就变得非常缓慢,因此其寿命很长。

基于这些理由,可以大胆地设想,生活在无分子氧以及饥饿底下环境的微生物,有可能不是从外界传播而来的,可能是从无到有诞生在那里,于是生命从无到有的诞生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特殊的环境和非常长的时间。

首先据最新数据表示,地球上的物种大约估计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微生物是被忽视的群体,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微生物是不参与其中的。

以色列一位微生物学家发现在地中海东岸的珊瑚曾感染希利氏弧菌,并触发发生了白化,但经过一段时之后,珊瑚恢复原样,没有大面积白化。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滴水穿石B.冰雪消融C.铁树开花D.电闪雷鸣2.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生命现象错综复杂。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猫捉老鼠B.阳光灿烂C.蚂蚁搬家D.铁树开花3.“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影响兔子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A.阳光和空气B.老鼠和阳光C.小草和狐狸D.狐狸和空气4.西西常发现下雨天的第二天足球场草地上有很多小土堆,调查发现是蚯蚓把下面的泥土翻出地面,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物对环境的依赖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学校附近的水域环境后,绘制了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如下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包含河虾的食物链有()A.2条B.3条C.4条D.5条(2)下列关于该水域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B.白鹭和鲫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是白鹭D.若该水域被重金属污染,则鲫鱼体内重金属积累得最多(3)巴西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速度快,在我国缺少天敌。

组内成员对部分市民向该水域放生巴西龟等外来物种的行为发表了不同看法,其中你不赞同的是()A.小亮:该行为可能会破坏当地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B.小玮:该行为可能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小霞:巴西龟可能会与当地生物竞争生存空间和食物等D.小刚:从长远来看,该行为有助于增加该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7.2022年4月,南非巴伯顿·玛空瓦山脉发现了位于32亿年前岩层中的地球首个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小组在该处岩层中发现了古微生物化石,这些苦微生物活着时可能以硫酸盐为食,或者通过光合作用以铁为食,题中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B.由细胞构成C.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8.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归根到底最终来自( )A.地球B.绿色植物C.太阳D.香喷喷的大米饭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B.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C.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呈垂直分布D.夏天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10.如果牧民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只有绝对禁止放牧,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无自动调节能力11.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的乐曲时就会跳起舞来,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特征中的()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2.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生机勃勃,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海底的珊瑚B.悬崖的雪松C.干活的机器人D.飞舞的雪花13.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测试卷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测试卷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符合调查要求的是()A.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B.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C.调查时一定要将所有的对象一一调查D.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整理和分析2.下列地球提供给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中,错误的是()A.阳光B.水分C.适宜的温度D.石油3.下列生物与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对应错误的是( )A.鸬鹚——森林生态系统B.扬子鳄——河流生态系统C.猞猁——草原生态系统D.疣鼻天鹅——湿地生态系统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汽车B.气球C.小草D.空气5.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极地生态系统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C.水圈的全部D.岩石圈的表面7.根据如图所示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羚羊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A.该图为捕食性食物链B.该食物链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循环流动C.蚯蚓能获得残骸的全部能量D.线虫是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该生态系统中有三条食物链9.下列微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 )A.酵母菌B.硝化细菌C.乳酸菌D.霉菌10.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写了杏花凋谢结出果实的现象,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能繁殖后代B.能产生变异C.生活需要营养D.能进行呼吸11.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呼吸B.能生长和繁殖C.都能自由运动D.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2.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A.镜湖B.蔬菜大棚C.西林郭勒草原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13.自然界中有很多“伪装大师”,比如竹节虫(如图所示)。

江苏省苏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种子萌发成幼苗B.铁锅生锈C.机器人跳舞2.近年来,丘北县全力打造普者黑旅游名片,综合整治水域环境,水质得到极大改善,2024年4月“桃花水母”惊现普者黑, “桃花水母”存在地球至少6亿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适应生物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适应环境3.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一只恶心的老鼠,不记录了B.将奇特植物带回家研究C.删除记录中他人未记录到的动植物D.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并分析调查结果4.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玩具熊猫B.飞翔的小鸟C.汽车5.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水稻B.智能机器人C.北极熊D.乙肝病毒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A.阳光→小麦→蝗虫→青蛙B.青蛙→蝗虫→小麦C.小麦→蝗虫→青蛙D.小麦→蝗虫→青蛙→细菌和真菌7.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上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存的环境,生物圈就是地球C.生物圈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为生物生存提供阳光、水和营养物质等基本条件8.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细菌C.草→兔→鹰D.鹰→蛇→青蛙→昆虫9.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下列生物现象与此相符的是( )A.动物捕食B.植物落叶C.植物开花D.植物光合作用10.调查公园生物种类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选择调查的范围②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归类③调查并记录④整理归类好的资料⑤讨论与交流⑥设计每组的调查路线⑦将全班同学分组A.①⑦⑥③②④⑤B.①⑤④⑦⑥③②C.②④⑤①⑦⑥③D.③②①⑦⑥④⑤11.下列实例中,说明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B.蚯蚓的活动和取食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C.炎热缺水的沙漠环境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变得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0.7℃时才会出汗D.北极海域中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mm12.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A.乙B.丙C.丁D.己13.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14.来势汹汹的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仍在全世界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发现……32亿年前的细菌发现在非洲南部的单独曙细菌化石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古老的细菌化石,也是所有古生物化石中最古老的代表。

单独曙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年代测定表明的生活时代为距今32亿年前。

由于类似于单独曙细菌这样的地球上的最早的生物类型都是结构很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即使形成化石也非常轻散、脆弱、易碎,因此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这些原始生命的其它可靠的化石。

后来,一些科学家在对水成岩中的风化型条带状富铁矿的成因进行分析时,竟然发现这种富铁矿是由一种生活在远古的微生物--铁细菌形成的;而且,形成这些富铁矿的那些铁细菌生存的年代最早也可以上溯到32亿年前。

铁细菌具有一般细菌的共同特征,都是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单细胞生物,而且是细胞内没有形成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只有在放大成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它们。

有些铁细菌细胞为椭圆形或杆形,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相当长的线体,有的单个铁细菌就是一条细而长的线体;有些铁细菌呈球形、弧线形或杆形带柄或分枝的形态;有的铁细菌形成小瘤状、带状或螺旋状。

这些铁细菌外面都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铁甲”——皮鞘。

铁细菌在生活过程中,摄取铁质和硅酸等无机物。

在沼泽和湖泊中,铁元素通常以可溶性的氢氧化亚铁的形式存在,被铁细菌慑入后,在菌体内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把它氧化成不溶性的三氧化二铁。

这些不溶性的铁化物和硅化物等无机物被铁细菌分泌到体外,就形成了以铁为主要成分的皮鞘。

十分有趣的是,铁细菌的皮鞘往往比其身体大几倍或几十倍。

铁细菌可以在皮鞘中前后移动,有时还可以伸出鞘外,重建新的皮鞘,而脱落的皮鞘就在水中沉淀下来,聚集成铁矿。

你可能不会想象到,这种生活在亿万前年的铁细菌,竟是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成了造铁的“能工巧匠”,为今天的人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铁矿资源。

在美国、加拿大、苏联、澳大利亚、印度和非洲南部前寒武纪距今18亿年到32亿年前的沉积岩中,科学家都发现了条带状的铁矿层,其中普遍含有铁细菌化石。

如果将岩石或矿石磨成薄片,在高倍率的生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看到铁细菌化石。

由于对远古时代的铁细菌化石的研究还不够,现在仅发现十多种。

它们和现代的铁细菌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其中有的种已经绝灭。

当然,那时候的种绝不等于现代的种,例如,线状古铁细菌与现代线状铁细菌很相像,它们都有皮鞘,但是古代的比现代的大得多。

铁细菌大多是好氧微生物,但又需氧不多。

科学家推测,32-34亿年前的地球大气具有高度的还原性。

那时,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存在,仅有二氧化碳、甲烷和氢气。

到了32-31亿年前,蓝细菌出现了。

在其后直到27亿年前的岁月里,这些蓝细菌摄取原始的还原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出游离的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就为好氧的铁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保障了它们能够不断地摄取水中的氢氧化亚铁并发现外星人的“洞穴” 柴达木,蒙古语盐泽的意思。

也许是经过了太久的时间的变迁,使得这里不见盐泽,只见连绵不断的戈壁、荒漠。

然而在一个人的眼里柴达木却充满了诱惑。

这个人叫白渔,是青海省作协的荣誉主席。

他过去从事地质工作,20多岁从老家四川踏进柴达木。

从此他的身影就穿梭在这块青藏高原上最低的娃地。

或许正是这里的偏远、诡秘,激发了他探索的欲望。

每当他走进大戈壁深处,都会有一种似乎要发现一种秘密的冲动。

1996年6月,他的脚步踏进了柴达木盆地东部边远的一个叫托把之氧化成不溶于水的三氧化二铁沉积到水底。

可见,今天常常引起人们恐慌和误解的细菌,它们遥远的祖先不仅奠定了整个生物界在以后的岁月里进化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且其中的一些分子还为发展到今天的智慧生物--人类的进步积累了不可或缺的矿物资源。

素湖的地方。

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白渔发现眼前这片开阔的湖面没有任何生物,而湖的周边是一些造型极为奇特的小山头。

怪异的山水和戈壁滩的景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似乎隐藏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神秘。

一种奇妙的感觉陡然在白渔脑海中产生。

“秘境追踪”走进神农架深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神农架深处的野人鬼魅般的背影,让人既恐惧又着迷。

几十年来仅在神农架地区就有400多人目击野人达100多次。

从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看,在神农架确实存在着一种奇异的动物……为了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1977年,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组织大型科学考察队赴神农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1976年5月14日凌晨1点,神农架林区的5位干部从十堰市返回神农架,他们乘坐的吉普车沿房县、神农架交界的公路行驶。

据当事人佘传勤回忆说,经过海拔1700米的椿树垭进入神农架林区的三岔地带时,司机在汽车的灯光下猛然发现一个动物躬身迎面走来。

车开到距离那个奇异动物两三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那个动物四肢着地,两眼对着车灯,这时除司机外5个人都下了车,围住了它。

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其中一个人用石头投掷到动物身上时,这个动物转身从缺口跑进了树林。

在佘传勤的印象里,当时见到的动物有以下特征:毛色鲜红、细软,腿长,前肢短,眼睛像人,眉骨突出,嘴略突出,但不像猩猩,没有尾巴,身高约4尺。

为了把神农架野人弄个水落石出,1977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组织大型科学考察队赴神农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考察队围绕着大型灵长目奇异动物是否存在展开考察,同时对野人赖以生存的气候、地形、洞穴、动物等生态条件进行综合调查。

这次考察历时将近一年,涉及课题之广、规模之大,为世界野人考察史所罕见。

通过对神农架地区的调查,考察队在当地寻找到了遭遇这种动物的目击者房县桥上大队农民殷红发。

1974年5月1日,殷红发吃完早饭便上清农寨砍葛藤,走到坡上忽然听到背后有响声。

抬头向脚步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满身麻色长毛、两脚直立走路的人样怪物,披头散发飞快地从坡上奔了过来,转眼间那怪物就跑到他的面前。

情急之中,他右手抡起砍藤的弯刀一下砍到了怪物的右臂上,砍得那怪物猛的头一摆,嘴里发出“啊”的嚎叫,飞也似的大跨步向坡上树林跑去。

据他回忆,这个人形动物约4尺高,头发下垂到颈部,眼睛是圆形红色,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略比人高,手臂到腰,手大指大,两脚前宽后窄。

从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看,传说、“遭遇”和脚印等证据似乎都说明,在神农架确实存在一种奇异的动物,但只是一些间接证据。

在这次考察中,并没有找到这种动物真正存在的任何实质性证据。

几十年来仅在神农架地区就有400多人目击野人达100多次,目击者描述的动物都惊人地相似——身高两米以上,两脚直立,浑身长着黑红色的毛发。

尽管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关于野人的目击传说却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袁裕豪是神农架林区猴子石保护站站长,曾参加1977年神农架林区的大型考察。

1985年4月的一天,在防火巡逻的路上,他突然发现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奇怪的动物。

袁裕豪回忆说,是深棕色的家伙,大概有2米多高,头发看不清楚,它跑的速度太快了。

和袁裕豪一样,当年参加考察的黎国华也是个野人迷。

艰难的野外考察中,他曾在1980年3次目击到了这种被群众称之为野人的奇异动物。

黎国华说,特别是12月冬天那次,天快黑的时候,突然看见山对面坐着一个人影在拿东西吃。

当时那个野人循声回首发现了生人,大步奔跑起来。

黎国华迅速端起土枪,谁知连日在雪地行走,火药受潮,三枪都没有打响,眼睁睁地看着野人消失在林海雪原之中。

在袁裕豪、黎国华等人的努力之下,有关野人的新闻开始被世人所关注,从1977年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有人报告遭遇野人。

几十年来仅在神农架地区就有400多人目击野人达100多次,目击者描述的动物都惊人地相似,这种身高两米以上、两脚直立、浑身长着黑红色的毛发动物到底是什么呢?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铭认为,实际上最广泛地称呼是野人。

之所以称野人是从两个方面来讲的,第一从它的形态,因为它类似于人,没有尾巴,鼻子、眼睛和人的形状差不多,最明显的标志是直立奔跑;再从历史渊源上来讲,自古以来,都把这种东西叫野人。

在世界范围内,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曾有数以万计的人目睹过一种与人类相似的巨型动物,说它有一双大脚,几乎踏遍了亚洲、非洲、美洲的深山老林。

由于它样子古怪,生活条件奇特,当地人给它起了不少地方俗名。

在美洲叫它大脚怪,在亚洲的蒙古叫它阿尔玛斯,在澳大利亚叫它约威尔、哈克,在非洲肯尼亚叫它为X。

1967年10月20日下午,美国生物学家帕德森和吉姆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北部莱湾扇区,首次拍到了野人的影片,历时17秒。

但日前有新闻传来,经过研究这17秒钟的画面确系伪造,镜头里捕捉到的野人,无论是直立行走的姿态,还是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都与现代人极其相似。

那又该如何看待神农架的野人目击呢?考察队员只找到了毛发、脚印、粪便和窝等一些相关的证据,但这些都不足以证明神农架就真有这个东西存在。

我国对野人进行大规模科考以来,有几个关键词值得人们注意,那就是:毛发、睡窝、粪便、脚印。

关键词之一:毛发对野人毛发进行科学鉴定,最早是在1976年,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教授,在一棵树上找到了几十根奇异动物的毛发。

通过在武汉某科研单位用光学显微镜做毛发横切面及毛子皮印痕的对比观察,得出结论为,组织与人类相似,与大猩猩、金丝猴、长臂猿等灵长目动物有较大差异,与猪、狗、熊、绵羊毛发明显不同。

后来经北京3个科研单位再次对这些毛发进行鉴定,结论是这些毛发属一种未知的高级灵长目动物。

对于这个鉴定结果,有动物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冯祚健教授看来,毛发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

需要在各个物种身上的各个不同部位进行对比。

而现在仅凭几根毛发就得出结论,显得比较草率。

有的专家认为用DNA的方法检测一种未知动物是否存在最能说明问题,但遗憾的是,从1977年至今所进行的历次科学考察,都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的证据能够直接提取DNA,有专家甚至提出,所谓野人毛发不排除造假的可能。

关键词之二:睡窝睡窝指的是动物为自己休息而营建的巢穴,与其他动物相比,野人的睡窝搭建得与众不同。

原当地考察队员胡振林指着睡窝说:从它选择的地形来看,既隐蔽又向阳、干燥,这不是一般的动物;再者,它取竹子的部位高度和一般动物不同,有的好像是用上肢把它剥断的。

关键词之三:粪便野人要想活下去就得吃东西,从目前发现的多起野人粪便中可以了解它的食性。

尤其是1980年在神农架枪刀山发现的粪便最为明显,它类似人粪,螺旋形打转,上面还有个尖,其大小像牛粪,里面充满竹笋、野果和小动物毛,说明野人是杂食性的。

与熊、猴、猩猩的粪便均有不同,与人的粪便也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之四:脚印让专家们感到困惑的是,相当多的证据又显示有一种巨型生物的存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佐证就是脚印。

从专家们用体会:读了这些文章,我才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发现,处处是探索,我们了解事物石膏浇注的脚印模型来看,脚印的尺寸巨大,最大的可达到48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