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合集下载

第十七讲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第十七讲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第十七讲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归纳 1: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基本方法归纳: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 <a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2∠B ,∠B =∠C =2180A ∠-︒ 注意问题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常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角的有关问题,并证明角相等的问题.【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4,且a 、b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12x +m +2=0的两根,则m 的值是( )A .34B .30C .30或34D .30或36归纳2:等边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基本方法归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距离相等;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注意问题归纳: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2】如图,∠EOF的顶点O是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重心,∠EOF的两边与△ABC的边交于E,F,∠EOF=120°,则∠EOF与△ABC的边所围成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32B.235C.33D.34归纳3: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基本方法归纳:(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注意问题归纳:注意区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它的逆命题不能直接使用.【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腰长为,则它的周长是.归纳4:勾股定理基础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基本方法归纳: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注意问题归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是判定直角三角形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起来考查.【例4】如图,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a=6,b=8,c=12,请直接写出∠A与∠B的和与∠C的大小关系;(2)求证:△ABC的内角和等于180°;(3)若()12a b caa b c 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基础练习】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腰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8x+15=0的一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6B.12C.14D.12或162.如图,在△ABC中,AB=AC,∠A=30°,直线a∥b,顶点C在直线b上,直线a交AB 于点D,交AC与点E,若∠1=145°,则∠2的度数是()A.30°B.35°C.40°D.45°3.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A.(1,1)B.(1,3)C.(3,1)D.(3,3)4.如图,在△ABC中,AB=2,BC=3.6,∠B=6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A.1.6B.1.8C.2D.2.6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4B.5,6,12C.5,7,2D.6,8,10 6、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它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k=0的两个实数根,则k的值是()A.8B.9C.8或9D.127.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与点E,已知△BCE的周长为10,且BC=4,则AB的长为()A.3B.4C.5D.68.如图,△ABC的周长为19,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N,∠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M,若BC=7,则MN的长度为()A.32B.2C.52D.3【基础练习】9.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的一点,且AD=AB=2,AD⊥AB.过点D作DE⊥AD,DE交AC于点E.若DE=1,则△ABC的面积为()A.42B.4C.25D.810.如图,△ABC中,AB=AC=10,tan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CD55BD的最小值是()A.25B.45C.53D.1011.如图,在Rt△ABC中,∠C=90°,AB=5,BC=4.点P是边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B交BC于点Q,D为线段PQ的中点,当BD平分∠ABC时,AP的长度为()A.813B.1513C.2513D.3213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ABC=90°,CA⊥x轴,点C在函数y=kx(x>0)的图象上,若AB=2,则k的值为()A.4B.22 C.2D.213.如图,在△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中线,DE⊥AB于点E.(1)求证:△BDE∽△CAD.(2)若AB=13,BC=10,求线段DE的长.14.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E为AB边的中点,以BE为边作等边△BDE,连接AD,CD.(1)求证:△ADE≌△CDB;(2)若BC=3,在AC边上找一点H,使得BH+EH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1.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且BD⊥AD于点D,延长BD交AC于点N若AB=4,DM=1,则AC的长为()A.5B.6C.7D.82.如图,在△ABC中,AB=AC,AE平分∠BAC,F为AC上一点,且AF=EF.若∠B=42°,则∠EFC为()A.48°B.96°C.138°D.84°3.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为边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交AC于点O.给出下列说法:①AC=EF;②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③△ABC≌△ADO;④2FO=BC;⑤∠EAD=1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2B.3C.4D.54.如图,在△ABC中,∠CAB=90°,AB=AC=4,P为AC中点,点D在直线BC上运动,以为边向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PF,则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线段PF的最小值为()A.2B.2C.1D.225.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A.4B.3C.2D.56.如图,△PAB与△P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在PB上,若△ABC与△BCD的面积之和为10,则△PAB与△PCD的面积之差为()A.5B.10C.l5D.207.《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意思是:如示意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备注:1丈=10尺.设芦苇长x尺,则可列方程为()A.x2+102=(x+1)2B.(x﹣1)2+52=x2C.x2+52=(x﹣1)2D.x2+12=(x﹣1)28.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如果CE=8,则ED的长为()A.2B.3C.4D.69.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2:1,若随机在大正方形及其内部区域投针,则针尖扎到小正方形(阴影部分)的概率是()A.0.2B.0.25C.0.4D.0.510.如图,在△ABC中,∠CAB=90°,∠ABC=60°,BD平分∠ABC,若CD=6,则AD的长为()A.2B.3C.4D.4.5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12BC .求证:A B平分∠EAD.12.(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点F为AB上一点,连接CF,过点B作BE⊥BC 交CF的延长线于点E,交AD于点H,且∠1=∠2.(1)求证:A B=AC;(2)若∠1=22°,∠AFC=110°,求∠BCE的度数.13.如图,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 F=EF;(3)求△BDE的面积.。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在⊿BAD和⊿CAD中, 1 2
∠1=∠2, ∠B=∠C,
AD=AD
B
C
D
∴ ⊿BAD≌ ⊿CAD(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如何判定等腰三角形?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B
C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D
1 2
B
C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像图中那样折叠,重合
部分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E
F
A
D
B
C
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 AB∥DC,OA=OB,
求证:OC=OD
D
C
O
A
B
动动脑
4.已知如图, ∠1=∠2 ,∠3=∠4,DE∥BC,
试说明:DE=DB+EC
A
解:∵DE∥BC
呢? 让我想想,我为什么
动动脑
1.在△ABC中,已知∠A=40°, ∠B=70 °,你能判 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吗?
解:因为∠C=180°-∠A-∠B =180°-40°-70° =70°
所以∠C=∠B 因此△ABC是等腰三角形
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 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
AD∥BC。
E
求证:AB=AC 分析:从求证看:要证AB=AC,
A1 2
D
需证∠B=∠C,
从已知看:因为∠1=∠2,
AD∥BC

浙教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浙教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中线性质是指等腰三角形 底边上的中线与顶角相对的边平行且 等于该边的一半。
详细描述
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与顶 角相对的边平行,并且长度为该边的 一半。这个性质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和判定定理时非常有用。
推论二: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
总结词
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是指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也是底边的垂线和中线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总结词
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底边上的中线与高线重合等性质 。
详细描述
等腰三角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轴对 称性,即沿等边中垂线折叠后,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此 外,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高线重合,这也是一个重要 的性质。
03
浙教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内容
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 理,能够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三角形基本性质的理解,为后 续学习打下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浙教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
• 引言 •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浙教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定理的推论和变种 • 定理的实践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其两边长度相等。
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确定一 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的准 则。
学习目标
总结词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存在两边相等,则这个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
详细描述
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其中两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个 定理是等腰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也是证明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的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边边边全等条 件,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讲解 (提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讲解  (提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提高)【学习目标】1.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2.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互逆定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简单的说成: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需要记住一下数据: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2.要点二、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original statement),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converse statement).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每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converse theorem),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要点诠释:每一个定理不一定都有逆定理,如果它存在逆定理,那么它一定是正确的.要点三、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AB是一条线段,P是一点,且PA=PB.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 (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结论显然成立.(2)当点P不在线段AB上时,作PC⊥AB于点O.PA=PB,PO⊥AB,∵ OA=OB,∴PC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AE平分∠BAC交CD于F,交BC于E,试说明△CEF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首先根据条件∠ACB=90°,CD是AB边上的高,可证出∠B+∠BAC=90°,∠CAD+∠ACD=90°,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到∠ACD=∠B,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到∠CFE=∠CEF,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ACB=90°,∴∠B+∠BAC=90°,∵CD⊥AB,∴∠CAD+∠ACD=90°,∴∠ACD=∠B,∵AE是∠BAC的平分线,∴∠CAE=∠EAB,∵∠EAB+∠B=∠CEF,∠CAE+∠ACD=∠CFE,∴∠CFE=∠CEF,∴CF=CE,∴△CEF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理清角之间的关系,得出∠CFE=∠CEF.2、如图,已知∠AOB=x(0°<x<180°),OC平分∠AOB,点N为OB上一个定点.通过画图可以知道:当∠AOB=45°时,在射线OC上存在点P,使△ONP成为等腰三角形,且符合条件的点有三个,即P1(顶点为P2),P2(顶点为0)P3(顶点为N).试问:当∠AOB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时,在射线OC上使△ONP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是否仍然存在三个?请分别画出简图并加以说明.【思路点拨】当∠AOB为锐角时,当∠AOB=90°,时,当∠AOB为不等于120°的钝角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为三种情况:ON=DN,OE=ON,ON=NF,画出即可;当∠AOB为120°的钝角时,这样的点只有一个.【答案与解析】解:当∠AOB为锐角时,这样的点有三个:,如图1:当∠AOB=90°时,这样的点有三个,如图2:当∠AOB为不等于120°的钝角时,这样的点有三个,如图3:当∠AOB为120°的钝角时,这样的点只有一个,如图4:∵在射线OC上找一点P,使△ONP为等腰三角形,∵∠PON=60°,此时△ONP必为等边三角形,∴这样的点只有一个;综合上述:当∠AOB≠120°时,这样的点都有三个;当∠AOB=120°时,这样的点只有一个.【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作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了作图能力,题目较好,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注意要分类讨论.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有甲,乙两个三角形,请你用一条直线把每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每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答案】解:如图1:直线把75°的角分成25°的角和50°的角,则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2,直线把120°的角分成80°和40°的角,则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2016秋•孟津县期中)△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三角形外一动点,满足∠ADB=60°.3、(1)如图①,当D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证:DA+DC=DB;(2)如图②,当D点不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由D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得AD=CD,又由∠ADB=60°,△ABC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BD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继而证得结论;(2)首先在DB上截取DE=AD,可证得△ADE是等边三角形,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易证得△BAE≌△CAD(SAS),继而证得结论.【答案与解析】证明:(1)∵D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AD=CD,∴∠DAC=∠DCA,∠ADB=∠CDB=60°,∴∠DAC=3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BAD=90°,∴∠ABD=90°﹣∠ADB=30°,∴BD=2AD=AD+CD;(2)成立.理由:在DB上截取DE=AD,∵∠ADB=60°,∴△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EAD=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60°,∴∠BAE=∠CAD,在△BAE和△CAD中,,∴△BAE ≌△CAD (SAS ),∴BE=CD ,∴BD=DE +BE=AD +CD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求证:有两条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BD 、CE 是△ABC 的两条中线(如图),BD=CE求证:AB=AC .【答案】 证明:如图,将EC 沿ED 平移得DF ,连接ED 、CF ,根据平移的特征,∴DF=EC ,而EC=BD ,∴BD=DF .∴∠DBF=∠DFB,∠DFB=∠ECB,∴∠DBF=∠DFB=∠ECB ,在△ECB 与△DBC 中,BD CE DBF ECB BC CB =⎧⎪∠=∠⎨⎪=⎩,∴△ECB ≌△DBC (SAS ),∴∠ABC=∠ACB ,∴AB=AC .类型二、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 4、已知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1)写出逆命题;(2)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 “求证”,再进行“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思路点拨】(1)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2)判断逆命题是真命题,画出图形判断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逆命题: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真命题.已知:一个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上的高BD、CE相等,求证:这个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BD、CE是△ABC的高,∴CE⊥AB,BD⊥AD,∵∠A=∠A,∵BD=CE,∴Rt△ADB≌Rt△AEC,∴AB=AC,∴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命题与定理的知识点,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5、课题:两个重叠的正多形,其中的一个绕某一顶点旋转所形成的有关问题.实验与论证:设旋转角∠A1A0B1=α(α<∠A1A0A2),θ3、θ4、θ5、θ6所表示的角如图所示.若存在,请将这条线段用相应的顶点字母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得α+θ3=60°,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得θ4=45°-(45°-α)=α,最后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得θ5=108°-36°-36°-α=36°-α;(2)存在,如在图1中直线A 0H 垂直且平分的线段A 2B 1,△A 0A 1A 2≌△A 0B 1B 2,推得A 2H=B 1H ,则点H 在线段A 2B 1的垂直平分线上;由A 0A 2=A 0B 1,则点A0在线段A 2B 1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得出直线A 0H 垂直且平分的线段A 2B 1-α;当n 为偶数时,θn =α(4)多写几个总结规律:当n 为奇数时,直线A 0H 垂直平分12n A +2∴△A 0A 2H ≌△A 0B 1H∴∠A 0A 2H=∠B 1A 2H∴A 0H 是等腰三角形A 0A 2B 1的角平分线,∴直线A 0H 垂直平分A 2B 1选图如,图中有直线A 0H 垂直平分A 2B 2,证明如下: ∵A 0B 2=A 0A 2∴∠A 0B 2A 2=∠A 0A 2B 2又∵∠A 0B 2B 1=∠A 0A 2A 3∴∠HB 2A 2=∠HA 2B 2∴HB 2=HA 2∴点H 在线段A 2B 2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 0B 2=A 0A 2,∴点A 0在线段A 2B 2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 0H 垂直平分A 2B 2-α; 当n 为偶数时,θn =α.(4)存在.当n 为奇数时,直线A 0H 垂直平分12n A +当n 为偶数时,直线A 0H 垂直平分22n n A B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B ,ED ⊥OA ,C ,D 是 垂足,连接CD ,与∠AO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求证:OE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答案】证明:∵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B ,ED ⊥OA ,C ,D 是垂足,∴DE=CE .在△EDO 与△ECO 中,ODE OCE DOE COE DE EF ∠=∠⎧⎪∠=∠⎨⎪=⎩, ∴△EDO ≌△ECO.∴OD=OC .∵∠DOE=∠COE,OF=OF,∴△FDO ≌△FCO.∴∠OFD=∠OFC=90°, OF ⊥CD,OD=OC,∴OE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根据定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等长的,它们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腰,而剩下的边则被称为底边。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是等腰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由于底边两边等长,所以两个底角的两边也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80度减去底角的一半。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角度和边的关系来推导。

设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x度,则顶角为180度减去两个底角的和2x度。

(3)等腰三角形的高线线对称于底边中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而底边的中点是由两点确定的垂直平分线。

这两条线通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并且垂直于底边。

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长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如果相等,则可以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2)角度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如果相等,则可以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3)边角关系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与另外两边的边长比相等,并且底角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如果满足该条件,则可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4. 实际应用等腰三角形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等腰三角形常用于门窗的设计,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确保门窗的开合顺畅和美观。

此外,在数学问题解答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也经常被使用。

例如,在解决几何证明问题时,可以通过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具有底边两个底角相等和顶角等于底角的一半等独特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AB=AC ∵AB=AC ∵AB=AC∠1=∠2 AD⊥BC BD=DC∴AD⊥BC,BD=DC ∴∠1=∠2 ∴∠1=∠2,BD=DC AD⊥BC知识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证明: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ABD≌△ACD (AAS)∴AB=AC【典型例题分析】例1. 如图,已知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AP=AQ=QC,求∠BAC的度数。

解:∵AP=PQ=AQ(已知)∴△APQ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APQ=∠AQP=∠PAQ=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P=BP(已知)∴∠PBA=∠PAB(等边对等角)又∠APQ=∠PAB+∠PBA=60°∴∠PBA=∠PAB=30°同理∠QAC=30°∴∠BAC=∠PAB+∠PAQ+∠QAC=30°+60°+30°=120°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为AB,BC,AC上的点,且BD=CE,∠DEF=∠B。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B+∠BDE+∠BED=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ED+∠DEF+∠FEC=180°(平角性质)∠B=∠DEF(已知)∴∠BDE=∠FE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BED和△CFE中,∠BDE=∠FEC中(已证),BD=CE (已知),∠B=∠C (已知)∴△BED≌△CFE (ASA),∴DE=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DEF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定义)例3. 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证明:∵AB∥CD (已知)∴∠A=∠C,∠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OA=OB (已知)∴∠A=∠B (等边对等角)∴∠C=∠D (等量代换)∴OC=OD (等角对等边)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B=2AC,∠1=∠2,DA=DB,试判断DC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最新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最新版

2、 在△ABC中, AB=AC. B
C
(1)如果∠A= 60°,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吗?为什么?
(2) 如果∠B(或∠C)等于60°,那么 △ABC是等边三角形吗?
由此我们得到了以下推论
推论⒈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⒉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
三角形.
探究
将两个含有板有30°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 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的直
向;我们习惯了飞翔,却成了无脚的鸟。年轻时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自己又是怎么样的一个 人。”时光叠加,沧桑有痕,终究懂得,漫漫人生路,得失爱恨别离,不过是生命的常态。原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那颗没被俗世河流污染的初心。大千世界,有很多 的东西可以去热爱,或许一株风中摇曳的小草,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都足够让我们触摸迷失的初心。紫陌红尘,芸芸众生,皆是过客。若时光允许, 我愿意一生柔软,爱了樱桃,爱芭蕉,静守于轮回的渡口,揣一颗云水禅心,将寂寞坐断,将孤独守成一帧最美的山水画卷。一直渴盼着,与心悦的人相守于古朴的小院,守 着老旧的光阴,只闻花香,不谈悲喜,读书喝茶,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从容而优雅地老去。浮生荡荡,阳春白雪,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不过两三枝;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梦的季节,有爱的润泽,走过的日子,都会成为笔尖温润如玉的诗篇。相信越是走到最后,剩下的唯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 初心。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朝花夕拾,当回望过往,你是此生无憾,还是满心懊悔呢?随着芳华的流逝,我们终究会明白:任何的财富都 比不上精神上的愉悦,任何的快感都不及对初心的执着。愿你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迎,不苟且偷生,不虚掷有限的年华,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活在每一个当下,不忘初心,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3)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符号语言:∵AB=AC ∵AB=AC ∵AB=AC∠1=∠2 AD⊥BC BD=DC∴AD⊥BC,BD=DC ∴∠1=∠2 ∴∠1=∠2BD=DC AD⊥BC(3)定理的作用: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知识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2)符号语言:在△ABC中∵∠B=∠C ∴AB=AC(3)证明: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ABD≌△ACD (AAS)∴AB=AC(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二、【典型例题分析】基础知识应用题:例1. 如图,已知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AP=AQ=QC,求∠BAC的度数。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为AB,BC,AC上的点,且BD=CE,∠DEF=∠B。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综合应用题:例3. 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B=2AC,∠1=∠2,DA=DB,试判断DC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5.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解: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中线求证:BD=CE例6.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M,△BCN是等边三角形,AN,MC相交于点E,CN与BM相交于点F。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推论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推论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2011-2012学年第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课题:课时: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推论推论1.(1)推论1的内容: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8所示,在△ABC中,∵AB=AC,∠A=60°(或∠B=60°或∠C=60°),∴AB=AC=BC.(3)推论1的证明:在△ABC中,∵AB=AC,∴∠B=∠C.又∵∠A=60°,∴∠B=∠C=1802A-∠=60°∴AB=AC=BC.(或∵∠B=60°,∴∠A=180°-2∠B=60°.∴AB=AC=BC.或∵∠C=60°,∴∠A=180°-2∠C=60°.∴AB=AC=BC.)√推论2.(1)推论2的内容: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8所示,在△ABC中,∵∠A=∠B=∠C,∴AB=AC=BC.(3)推论2的证明:在△ABC中,∵∠A=∠B,∴BC=AC(等角对等边).又∵∠B=∠C,∴AB=AC(等角对等边).∴AB=AC=BC.(4)推论1和推论2的作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证明三条边相等;(2)根据推论1,证明两条边相等,有一个角是60°;(3)根据推论2,证明三个角都相等.√推论3.(1)推论3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9所示,在Rt△ABC中,∵∠C=90°,∠A=30°,∴BC=21AB.(3)推论3的作用: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或2倍.知识点5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从假设出发,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拓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1)假设命题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3)否定假设,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规律方法小结1.转化思想: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中,都是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为全等得以证明的.2.类比思想:采用类比思想,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照着学习.3.用反证法进行证明时,注意推理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不能忽略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探究交流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吗?解析 有,作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平分线AD ,如图1-2所示.∵⎪⎩⎪⎨⎧=∠=∠=,)(),(21,)(公共边角平分线定义已知AD AD AC AB∴△ABD ≌△ACD (SAS).∴∠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课堂检测基础知识应用题1、如图1-10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32AC ,AE =32AB .求证BD =CE .2、如图1-12所示,已知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 .1、 如图1-13所示,已知∠CAE 是△ABC 的一个外角,∠1=∠2,AD ∥BC ,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综合应用题4、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A 等于30°,求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也在课堂上,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探索创新题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是h 1,h 2,h 3,△ABC 的高为h ,若点P 在边BC 上,如图1-17(1)所示,此时h 3=0,可得结论:h 1+h 2+h 3=h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点P 在△ABC 内,如图1-17(2)所示.点P 在△ABC 外,如图1-17(3)所示,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h 1,h 2,h 3与h 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条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一、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与底边相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证明如下: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要证明∠B=∠C。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B=AC,又∠ABC=∠ACB。

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B+∠C=180°。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A+∠ABC+∠A=180°。

化简可得2∠A+∠B=180°,即2∠A=180°-∠B,再化简可得∠A=90°-∠B/2同样地,我们有2∠A+∠C=180°,即2∠A=180°-∠C,再化简可得∠A=90°-∠C/2将∠A的两个表示式相等,得到90°-∠B/2=90°-∠C/2,即∠B/2=∠C/2、由此可得∠B=∠C,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定理成立。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

证明如下: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CD为底边AB的中线,要证明CD是∠B和∠C的平分线。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B=AC,又CD是AB的中线,所以CD=AD。

再由三角形的两边和定理可知,∠B>∠C,即∠B与∠C不等。

假设CD不是∠B和∠C的平分线,即∠BCD≠∠BCD。

根据∠BCD和∠BCD的不等性,可知∠BCD+∠BCD>180°。

而∠BCD+∠BCD=2∠BCD,且∠BCD<∠B+∠C。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2∠BCD<∠B+∠C<∠B+∠BC,再结合∠B+∠C=180°可知,2∠BCD<180°。

由此推出,∠BCD+∠BCD=2∠BCD<180°,与假设不符。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CD是∠B和∠C的平分线。

从上述证明中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

二、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复习1

等腰三角形复习1

A

如图, 例4.如图,已知△ABC中,AB=AC,BD=BC, 如图 已知△ 中 , , AD=DE=EB. 的度数. 求∠A的度数 的度数 • 分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最好用列方程组 分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 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可使解题过 程清晰明了。 程清晰明了。
已知: 分别在BC和 例5.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 和 已知 如图, ° , 、 分别在 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的中点. 上 , 是 的中点 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 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 分析:要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 分析:要证△ 是等腰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只需证MD=ME。连结 。 CM,可利用△BMD≌△CME得到结果 得到结果。 ,可利用△ ≌ 得到结果
等腰三角形复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性质 性质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判定 判定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 推论 有一个角等于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 角形。 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推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一、一周知识概述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推论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二、重难点知识1、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用已学过的公理或定理进行证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先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给出严格的证明.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三、典型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 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EC=DE.分析:因为DE=DF+FE,即结论为BD+EC=DF+FE,分别证明BD=DF,CE=FE即可,于是运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易证结论成立.证明:∵DE∥BC(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F平分∠ABC,∴∠1=∠2.∴∠1=∠3.∴DB=DF(等角对等边).同理可证EF=CE.∴BD+EC=DF+EF,即BD+EC=DE.小结:过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作一边的平行线与另一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是一个常见的构图,应熟练掌握.例2、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大家讨论它的证明方法,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添加了辅助线,你能根据他们的辅助线的作法写出证明过程吗?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延长线上取AE=AF.求证:EF ⊥BC.解:首先,小明根据等腰三角形这一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想到了过A作AG⊥BC于G这一条辅助线,如图.证明1:过A作AG⊥BC于G.∵AB=AC,∴∠3=∠4.又∵AE=AF,∴∠1=∠E.又∵∠3+∠4=∠1+∠E,∴∠3=∠E,∴AG//EF,∴EF⊥BC.接着小亮根据题设AE=AF,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出过A作AH⊥EF于H这条辅助线,如图.证明2:过A作AH⊥EF于H.∵AE=AF,∴∠EAH=∠FAH.又∵∠AB=AC,∴∠B=∠C.又∵∠EAH+∠FAH=∠B+∠C,∴∠EAH=∠B,∴AH//BC,∴EF⊥BC.小彬也作出了一条辅助线,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如图.证明3: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则∠1+∠2=90°.∵AE=AF,∴∠AEF=∠AFE,∴∠EAF=180°-2∠AFE.又∵AB=AC,∴∠B=∠1.又∵∠EAF=∠B+∠1,∴∠EAF=2∠1,∴2∠1=180°-2∠AFE,∴∠1+∠AFE=90°,∴∠2=∠AFE,∴DE//MC,∴EF⊥BC.小颖的作法是: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如图.证明4: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则∠1+∠2=90°.∵AE=AF,∴∠2=∠AFE,∴∠EAF=180°-2∠2.又∵AB=AC,∴∠B=∠C,∴∠EAF=∠B+∠C=2∠B,∴2∠B=180°-2∠2,∴∠B+∠2=90°,∴∠1=∠B,∴EN//BC,∴EF⊥BC.小虎的作法是:过E点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如图.证明5:过E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则∠AFE=∠2,∠3=∠P.又∵AE=AF,∴∠1=∠AFE,∴∠1=∠2.又∵AB=AC,∴∠B=∠3,∴∠B=∠P,∴EB=EP,∴EF⊥BC.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如何作出辅助线时,小红突然站起来说,不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你说是吗?(如图).证明6:∵AE=AF,∴∠1=∠E.又∵∠2=∠1+∠E,∴∠2=2∠E.又∵AB=AC,∴∠B=∠C,∴∠2=180°-2∠B,∴2∠E=180°-2∠B,即∠E+∠B=90°,∴∠3=180°-90°=90°,∴EF⊥BC.小结:本题证法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要注意灵活运用与牢固掌握相结合.例3、如图,在△ABC中,AB=AC=CB,AE=CD,AD、BE相交于P,BQ⊥AD于Q.求证:BP=2PQ。

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一、一周知识概述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推论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二、重难点知识1、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用已学过的公理或定理进行证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先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给出严格的证明.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三、典型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EC=DE.分析:因为DE=DF+FE,即结论为BD+EC=DF+FE,分别证明BD=DF,CE=FE即可,于是运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易证结论成立.证明:∵DE∥BC(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F平分∠ABC,∴∠1=∠2.∴∠1=∠3.∴DB=DF(等角对等边).同理可证EF=CE.∴BD+EC=DF+EF,即BD+EC=DE.小结:过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作一边的平行线与另一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是一个常见的构图,应熟练掌握.例2、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大家讨论它的证明方法,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添加了辅助线,你能根据他们的辅助线的作法写出证明过程吗?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延长线上取AE=AF.求证:EF⊥BC.解:首先,小明根据等腰三角形这一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想到了过A作AG⊥BC于G这一条辅助线,如图.证明1:过A作AG⊥BC于G.∵AB=AC,∴∠3=∠4.又∵AE=AF,∴∠1=∠E.又∵∠3+∠4=∠1+∠E,∴∠3=∠E,∴AG//EF,∴EF⊥BC.接着小亮根据题设AE=AF,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出过A作AH⊥EF于H这条辅助线,如图.证明2:过A作AH⊥EF于H.∵AE=AF,∴∠EAH=∠FAH.又∵∠AB=AC,∴∠B=∠C.又∵∠EAH+∠FAH=∠B+∠C,∴∠EAH=∠B,∴AH//BC,∴EF⊥BC.小彬也作出了一条辅助线,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如图.证明3: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则∠1+∠2=90°.∵AE=AF,∴∠AEF=∠AFE,∴∠EAF=180°-2∠AFE.又∵AB=AC,∴∠B=∠1.又∵∠EAF=∠B+∠1,∴∠EAF=2∠1,∴2∠1=180°-2∠AFE,∴∠1+∠AFE=90°,∴∠2=∠AFE,∴DE//MC,∴EF⊥BC.小颖的作法是: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如图.证明4: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则∠1+∠2=90°.∵AE=AF,∴∠2=∠AFE,∴∠EAF=180°-2∠2.又∵AB=AC,∴∠B=∠C,∴∠EAF=∠B+∠C=2∠B,∴2∠B=180°-2∠2,∴∠B+∠2=90°,∴∠1=∠B,∴EN//BC,∴EF⊥BC.小虎的作法是:过E点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如图.证明5:过E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则∠AFE=∠2,∠3=∠P.又∵AE=AF,∴∠1=∠AFE,∴∠1=∠2.又∵AB=AC,∴∠B=∠3,∴∠B=∠P,∴EB=EP,∴EF⊥BC.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如何作出辅助线时,小红突然站起来说,不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你说是吗?(如图).证明6:∵AE=AF,∴∠1=∠E.又∵∠2=∠1+∠E,∴∠2=2∠E.又∵AB=AC,∴∠B=∠C,∴∠2=180°-2∠B,∴2∠E=180°-2∠B,即∠E+∠B=90°,∴∠3=180°-90°=90°,∴EF⊥BC.小结:本题证法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要注意灵活运用与牢固掌握相结合.例3、如图,在△ABC 中,AB=AC=CB ,AE=CD ,AD 、BE 相交于P ,BQ ⊥AD 于Q .求证:BP=2PQ 。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第一讲等腰三角形【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提高)撰稿:常春芳【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简单的说成: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2(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A.60° B.120° C.60°或150° D.60°或120°【答案】D;【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然而题目没说是什么三角形,所以分类讨论,画出图形再作答.(1)顶角为锐角如图①,按题意顶角的度数为60°;(2)顶角为直角,一腰上的高是另一腰,夹角为0°不符合题意;(3)顶角为钝角如图②,则顶角度数为120°,故此题应选D.【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忽视了顶角为120°这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举一反三:【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2(2)】【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 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变式2】在△ABC中,∠A=4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40°、70°或100°提示:分为两种情况:(1)当∠A是底角,①AB=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4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②AC=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40°;(2)当∠A是顶角时,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类型二、等腰三角形的操作题2、如图,请将下列两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要求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思路点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左图△ABC中的边BC上取一点D,使BD=AD 即可;在右图△ABC中的边AC上取一点D,使BD=CD即可.【答案与解析】解:如图(1)所示:在BC上取一点D,使∠ADB=110°,∠ADC=70°,∠BAD=35°,∠CAD=40°,如图(2)所示:在AC上取一点D,使∠ABD=32°,∠CBD=16°,∠ADB=32°,∠BDC=148°.【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应先确定等腰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再根据度数画出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提示:①、中作∠B的角平分线即可;③、过A点作BC的垂线即可;④、中以A为顶点AB为一边在三角形内部作一个72度的角即可;只有②选项不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3、如图AF是△ABC的角平分线,BD⊥AF,交AF的延长线于D,DE∥AC交AB于E,求证:AE=BE.【思路点拨】根据AF平分∠BAC,DE∥AC,可证AE=ED,再利用∠EDB+∠ADE=90°和等量代换可得∠BDE=∠EBD,然后即可证明结论.【答案与解析】证明:∵AF平分∠BAC,∴∠BAD=∠CAD,∵DE∥AC,∴∠EDA=∠CAD=∠BAD,∴AE=ED,∵∠EDB+∠ADE=90°,∴∠BDE+∠BAD=90°,∵∠EBD+∠BAD=90°,∴∠BDE=∠EBD,∴BE=ED,∴AE=BE.【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证AE=ED,再利用等量代换求证∠BDE=∠EBD,然后即可得证明AE=BE.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连接CE,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个.【答案】4;提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已知可证∠BAD=∠CAD=∠B=30°,即证△ADB是等腰三角形;又证CD=DE,AE=AC,即证△CDE,△AEC是等腰三角形;再证ECB=∠B=30°,即证△BEC是等腰三角形.即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4个.4、如图,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求证:CE=CF.【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AF+∠CFA=90°,∠FAD+∠AED=90°,根据角平分线和对顶角相等得出∠CEF=∠CF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ACB=90°,CD⊥AB,∴∠CDA=90°,∴∠CAF+∠CFA=90°,∠FAD+∠AED=90°,∵AF平分∠CAB,∴∠CAF=∠FAD,∴∠CFA=∠AED=∠CEF,∴CE=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推出∠CEF=∠CFE.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现已知中间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围成的六边形的周长为()A. 30aB. 32aC. 34aD. 无法计算【答案】A;提示:设右下角第二个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x,则剩下的7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x;x;x+a;x+a;x+2a ;x+2a;x+3a,根据题意得到方程2x=x+3a,求出x=3a,即可求出围成的六边形的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说出等腰三 、知识目标: 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力目标:能应用定理和推论 、能力目标: 解决有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精确感知 几何语言的能力。 几何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流和探究过程 、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数学的信心。
B
C
尝试练习一
已知:如图, 已知:如图,AD∥B来自,BD平分 平分 ∠ABC,求证:AB=AD ,求证: A B D C
尝试练习二
如图: 如图:∠B=∠C,DE//AB,那 ∠ , , 是什么三角形? 么 △DEC是什么三角形? 是什么三角形
A D
B
E
C
A
△ BAD ≌△ CAD(AAS)
B
D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
探究: 探究
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 是 等边 三角形 (如图) 如图)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 0的 、有一个角等于60 A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 等边三角形。
600
B
C
尝试练习一
C
A
B
D
尝试题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 求证:
于三角形的一边, 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 腰三角形。 腰三角形。
已知:△CAE是 △ ABC的外角,∠1=∠2, 的外角, 已知: 是 的外角
AD∥BC。 。 E
求证: 求证:AB=AC.
A 2
1
D
B
C
变式: 变式:
1、在上题中,如果已知:AB=AC、 、在上题中 如果已知 如果已知: 、 平行吗? ∠1=∠2,那么 AD与BC平行吗? ∠ , 与 平行吗 E 2、若在上题的条件下增加 、 A 1 ∠3=∠4,你能判断△ABD的形 , 的形 2 状吗? 状吗? 3 4 D
如图, 如图,已知∠A=360 , ∠DBC=360 , 的度数, ∠C=720 ,计算∠1和∠2的度数, 计算 和 的度数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A
360 D 2 1 720
B
360
C
尝试练习二
如图,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如图,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高。 斜边上的高。找出图中有哪些等 腰直角三角形。 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已知: 已知:△ ABC中,∠B=∠C 中 ∠ 求证: 求证:AB=AC 证明: 的平分线AD在 证明:作 ∠ BAC的平分线 在△ BAD和△ CAD中, 的平分线 和 中 ∠1=∠2 ∠ ∠B=∠C ∠ AD=AD (辅助线作法) 辅助线作法) ( 已知 已知) (公共边) 公共边) 公共边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