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龙 农业经济学 第2版二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解析第十五章视频质量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圣才出品】
1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对农业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发布和应用的电 子技术。
②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包括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通信技术。 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对象 指一切可能产生信息效应的农业系统。 ④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的目标 充分利用农业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静态的和动态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确定的和模糊 的各类信息,使农业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环境循环过程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2)农业信息技术的内容 ①农业数据库技术 农业数据库技术是对农业生产和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利用的电 子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最早也最基础的一项技术。 ②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和加工系统管理过程中有关的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一 种信息处理系统,是根据管理目的而建立的、有大容量数据库支持的、以数据处理为基础的 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支持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管理决策。管理信息系统为农业管理 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 ③动植物模拟模型系统技术 动植物生长模拟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数学模型对在一定的土壤、肥料、饲料、大 气系统中动植物的生长育及其产量形成与外界环境的系统组成与变化进行动态仿真的过 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章 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
10.1 复习笔记
一、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1.农业信息的内涵与作用 (1)农业信息的内涵 ①农业信息的定义 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 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②农业信息的内容 包括农业资源信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区划等)、农业政策信息(国家法律法 规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等)、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教育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 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人才信息、农业推广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 (2)农业信息的作用 ①农业信息是现代农业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范围远远地大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要 素,而且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生产、传播机制; ②农业信息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关键,驱动着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调节着农业的能量流 和物质流的方向、数量、速度、目标,从而把农业生产诸多环节的运作协调起来。 2.农业信息技术内涵与内容 (1)农业信息技术的内涵 ①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资金【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资金【圣才出品】

第九章农业资金9.1复习笔记一、农业资金的含义、运动规律与特点1.农业资金的含义与分类(1)农业资金的含义农业资金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农户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

②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

(2)农业资金的分类农业资金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如表9-1所示。

表9-1农业资金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别定义内容存在形态货币形态的资金现金、存款等实物形态的资金生产资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所有权自有资金指农业生产单位自身所有,不需归还别人的资金农业生产单位筹集的股本资金、自己积累的资金和国家无偿支援的资金借入资金指生产单位用各种方式取得的必须到期归还他人的资金向信贷机构借入的贷款、向社会发行的债券、从民间借入的资金等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生产领域的资金指各种生产资料和在产品所占用的资金流通领域的资金指各种产成品占用的资金和在流通领域中的现金、存款、应收款所占用的资金价值转移方式固定资金指整体多次参加农业生产过程,但每次只将整体价值的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当中去的资金房屋、设备、农机具、果树林木、役畜、种畜等劳动手段流动资金是指参加一次农业生产过程之后就被消耗掉,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金种子、饲料、化肥、农药、各种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投入领域的产品性质用于农业私人产品的资金指农业投资主体投入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农产品生产的资金用于农业公共产品的资金指农业投资主体投入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资金2.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1)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①第一阶段,即在每一个生产过程开始之前,资金处于贮备阶段,其表现形态为各种生产资料和一定的现金和存款。

②第二阶段,即生产过程开始之后,资金即进入生产阶段,此时原处于贮备形态的资金即转化为在生产中起作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借助劳动将其价值向新产品转移,形成价值更大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形态的资金。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合作社【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合作社【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农业合作社12.1复习笔记一、合作社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合作社思想的产生(1)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作社思想萌芽①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对当时英国社会和国家制度做了辛辣的揭露和嘲讽,对资本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提出了一套改造社会的方案,设想了一个消灭私有制的理想社会。

②1623年,意大利的托马斯·康柏内拉出版了《太阳城》,在该书中阐述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虚幻地描述了一个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理想社会。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①欧文继承并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萌芽,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设想。

②欧文把生产和消费的协调作为理想的社会原理,提出了以多数的统一合作村为单位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③他主张建立新和谐村,以把失业者组织起来。

并设想了和谐村内土地、农业、工业、消费、财产、村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制度、原则和具体细节。

③欧文把他的劳动公社方案看成是改造旧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建立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2.近代合作社思想的演进近代合作社思想史上的争论及各自主张如表12-1所示。

表12-1近代合作社思想史上的争论类别基本主张方式主张改良试图把合作社作为改革社会和进行经济斗争的形式,希望以此联合劳动人民,改善他们的地位,提高他们的素质,并逐步改造资本主义流通领域内的各种合作主张阶级斗争或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合作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会起什么重要作用,有的虽然主张利用合作社,也只是将其作为达到消灭利润,以至消灭资本主义这种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较注重政治取向,更注重生产本身的合作(1)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无政府合作社思想①作为政治的国家应该取消,它的任务只是评价经济关系公平合理;②要废除以特权和垄断造成的不平等,建立以劳动为根据的公平交换,使个人和家庭获得全部劳动果实;③要建立交换银行,实行按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在交换银行之下附设两个会,一个办理生产,一个办理消费,两会联合办公,一方面按照相互帮助的原则组织生产团体满足需求,一方面组织原料供应和制成品消费者。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5.1复习笔记一、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与其经济特性1.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1)食品质量安全:绝对性与相对性之分①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指为保证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②美国学者Jones定义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物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即食物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③中国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被加工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消费者的保证。

(2)食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①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a.粮食安全的范围第一,粮食的宏观供给能力及稳定性;第二,家庭对食物的获取能力与居民营养水平;第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安全性。

b.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粮食安全涵盖了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粮食是食品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追求食物保障目标中,往往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第二,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最低要求;第三,在全世界粮食安全状况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各国逐步将追求粮食安全的目标转向食品安全。

②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a.食品质量的定义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

食品质量的高低指食品满足使用标准或要求的程度。

b.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食品安全仅仅是食品质量中的安全特性,从属于食品质量的范畴。

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前提。

由于食品质量的范畴要远大于食品安全的范畴,食品生产商在追求食品某一品质时,可能以安全性为代价。

c.食品质量的意义对政府来说,其关注的食品质量对象主要限于安全特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施质量管理、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水平的同时,首先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③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食品营养是食品供给的终极目标。

食品营养素的缺乏和食品安全之间密切相关,食品供给不足、不安全食品的供给或膳食的不平衡均可能产生食品营养问题。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五章农产品国际贸易5.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学说,对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用进行了研究。

(1)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①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绝对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

②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2)绝对成本学说的局限性只说明了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得利益。

但是,在现实贸易中,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却同样可能与其他国家发生国际贸易。

2.比较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学说。

(1)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①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劳动的节约;②比较优势导致了比较利益。

(2)比较成本学说的政策意义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哪类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3)比较成本学说的不足假设条件极其苛刻,现实世界难以满足。

比较成本学说要发挥作用,必须有的条件要同时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比较成本学说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都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4)李斯对比较成本学说批判德国历史学派的李斯特,批判了自由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它是为生产力发达的某些先进国家设计的,自由贸易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落后国家不利,它只能使落后国家永远受发达国家的掠夺、控制,成为其附属。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3.1 复习笔记
一、市场与流通概述 1.市场与流通的含义 (1)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①狭义的市场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②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指买卖双方、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 双方各自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商品在流通领域中进行交换时发生的关系。 (2)流通的含义 ①流通的定义 流通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社会性转移和经济性转移。 ②流通的分类 a.社会性转移是指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和产品的空间移动; b.经济性转移是指通过产品转移可以增加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和提高产品的效用。 ③流通的产生 a.前提条件是生产和消费的分离; b.社会背景是社会分工的发展使每个人生产的物品成为他人消费的对象,每个人消费 的物品成为他人生产的对象,生产和消费之间产生了距离,个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必须通过 交换来连接并不断交换和循环。
所处 地理 位置
发市场 销地批 发市场 中转地 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
功能
位于城市地域的 保证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的菜篮子
批发市场
位于产销地之间 集散双重功能
的批发市场
常年性
市场 营业 时间
批发市场 季节性
批发市场 临时性
销地批发市场以及绝大多数中转地批发市场
受当地农产品收获季节的限制,只在上市季节形成 集中交易的产地批发市场 农产品上市季节较短,在路边等空闲场所设立临时
他交易方式的参考价格,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起到宏观引导作用。
⑤综合服务功能
综合服务功能是指批发市场通过自身的运营为交易者提供各种方便交易的服务项目。

最新《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最新《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因此不难看出,自制饰品在校园里也大有市场所在。对于那些走在流行前端的女生来说,〝捕捉〞新事物便〝捕捉〞到了时尚与个性。
据上述部分的分析可见,我校学生就达4000多人。附近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些居民楼。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无论是衣服还是首饰都希望与众不同,能穿出自己的个性。但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缺少自己的个性和琳琅满目的饰品,所以我们的小饰品店存在的竞争力主要是南桥或是市区的。这给我们小组的创业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体现市民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恩格尔系数,上海也从1995年的53.4%下降到了2003年的37.2%,虽然与恩格尔系数多在20%以下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表明上海消费已开始进入富裕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依据恩格尔系数,将恩格尔系数在40%-50%定为小康水平的消费,20%-40%定为富裕状态的消费)。
(1)价格低
(一)对“漂亮女生”饰品店的分析
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
据调查统计在对大学生进行店铺经营风格所考虑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有50%人选择了价格便宜些,有28%人选择服务热情些,有30%人选择店面装潢有个性,只有14%人选择新ww。people。com。cn
(3)心态问题
1、购买“女性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18章)【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18章)【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5.1复习笔记一、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与其经济特性1.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1)食品质量安全:绝对性与相对性之分①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指为保证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②美国学者Jones定义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物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即食物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③中国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被加工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消费者的保证。

(2)食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①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a.粮食安全的范围第一,粮食的宏观供给能力及稳定性;第二,家庭对食物的获取能力与居民营养水平;第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安全性。

b.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粮食安全涵盖了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粮食是食品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追求食物保障目标中,往往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第二,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最低要求;第三,在全世界粮食安全状况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各国逐步将追求粮食安全的目标转向食品安全。

②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a.食品质量的定义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

食品质量的高低指食品满足使用标准或要求的程度。

b.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食品安全仅仅是食品质量中的安全特性,从属于食品质量的范畴。

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前提。

由于食品质量的范畴要远大于食品安全的范畴,食品生产商在追求食品某一品质时,可能以安全性为代价。

c.食品质量的意义对政府来说,其关注的食品质量对象主要限于安全特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施质量管理、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水平的同时,首先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③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食品营养是食品供给的终极目标。

食品营养素的缺乏和食品安全之间密切相关,食品供给不足、不安全食品的供给或膳食的不平衡均可能产生食品营养问题。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产业化经营【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产业化经营【圣才出品】

关系 型契 约关 系
强调专业化合作及其 长期关系的维持,契约 当事人都愿意建立一 种规制结构来对契约 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各方通过契约及背后 的权威规定各自的行 为规范,实现一定的利 益规制和行为协调。
③契约类型代表的阶段特征 古典契约和新古典契约都是商品契约,而关系型契约已经不纯粹是商品契约,涉及到更 为复杂的要素产权关系,从新古典契约变化到关系型契约之间不是连续的(在图 13-1 中用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13.1 复习笔记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契约关系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 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 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 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 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三种: ①农产品市场+农户; ②农业龙头企业+农户; ③完全一体化经营。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①生产专业化 由农业生产专业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 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②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
1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14章)【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14章)【圣才出品】
4 / 6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把私有财产作为其经济结构的基础,认为其社会的弊端在于太多的人没有足够的私 有财产,所以要把更多的财产分配给更多的人;
c.社会主义学派主张由国家或工厂来控制经济,而合作联邦学派则把对经济的控制权 交给消费者,主张消费者至上。
圣才电子书

第十二章 农业合作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2.1 复习笔记
一、合作社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合作社思想的产生 (1)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作社思想萌芽 ①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于 1516 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对当时英国社会和国家制度 做了辛辣的揭露和嘲讽,对资本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提出 了一套改造社会的方案,设想了一个消灭私有制的理想社会。 ②1623 年,意大利的托马斯·康柏内拉出版了《太阳城》,在该书中阐述了他的空想社 会主义思想,虚幻地描述了一个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理想社会。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①欧文继承并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萌芽,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设想。 ②欧文把生产和消费的协调作为理想的社会原理,提出了以多数的统一合作村为单位的 理想社会的构想。 ③他主张建立新和谐村,以把失业者组织起来。并设想了和谐村内土地、农业、工业、 消费、财产、村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制度、原则和具体细节。 ③欧文把他的劳动公社方案看成是改造旧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建立未来社会的 组织形式,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2.近代合作社思想的演进 近代合作社思想史上的争论及各自主张如表 12-1 所示。
主张阶 级斗 有的认为合作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会起什么重要作用, 较 注 重 政 治 取
争或走社会 有的虽然主张利用合作社,也只是将其作为达到消灭利 向,更注重生产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产业结构【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产业结构【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产业结构【圣才出品】第十六章农业产业结构16.1复习笔记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基本关系(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①本质关系不论农业产业部门如何发展,农业各产业部门间主要的、本质的关系是通过农、林、牧三者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农林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

②农牧关系在农业各生产部门中,存在着彼此利用对方产品的物质能量转化的关系,农牧业两个部门的结合最为典型。

农牧结合的客观依据是由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决定的。

③种植业地位种植业部门始终处于农业各部门的基础地位。

种植业是农业各部门有机物质的合成部门,有了种植业的发展,才有畜牧业和农业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

④畜牧业地位畜牧业是农业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可以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畜产品,而牲畜的排泄物及其无法利用部分又可以转变为优质肥料,返还土壤,为发展种植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⑤林业地位林业对于农牧业的作用,不仅在于林产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林木植物群落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

2.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如表16-1所示。

表16-1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性质内容意义整体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多层次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构。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劳动力【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劳动力【圣才出品】
②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 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主要原因包括: a.60 岁以上的老人和 16 岁以下的儿童仍可以从事农业生产; b.长期在外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可以参加农业生产活动; c.每个农户都需要一个较为固定的从事家务劳动的成员; d.农业自然资源承受农业劳动的耐力较为强韧。 ③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 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2)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①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村人口资源的规模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数 量的分布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②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人们在就业选择中偏爱劳动报酬高的产业部门,而不愿意到劳动报酬较低的部门就业。 ③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有两个来源:
a.参加农业劳动的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天的农业劳动时间和全年农业劳动时间的总和;
b.非农业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或其他时间参与农业劳动的时间。
农业劳动力每个工日的长短、全年劳动工日的多少,受农业气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
劳动手段、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国家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3.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2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第⼗⼋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8.1复习笔记⼀、常规现代农业所⾯临的困境与挑战1.农业的投⼊产出⽐在下降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类通过常规农业现代化取得巨⼤成就的同时,其投⼊产出⽐却不断下降。

化⽯能源的集约使⽤对农业的增产最有效,⽽其持久性最成问题。

2.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态的破坏现代农业的发展使粮⾷⽣产与消费的⽭盾虽有所缓和,但⽣产与⾃然的⽭盾却激化了。

表现在:(1)从系统整体上看,结构单⼀①空间——单⼀经营的⾼度专业化系统,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②时间——系统稳态的维持,排斥了⽣物群落的演替和系统在⼀定限度内⾃我调节的可能性(2)从系统的结构上看,现代农业通过⼤量化肥、农药、机械动⼒等⽆机能量的投⼊、缩短草牧⾷物链,并以⼤量的物质离开农业系统⽽输出,因⽽造成了系统有机质和养分的亏损。

3.农业⾃然资源⽇益减少和恶化农业是严重依赖⾃然资源的产业,然⽽现代农业的发展却使各种重要的⾃然资源⽇益减少和退化。

农业⾃然资源⽇益减少和恶化的表现:(1)⼟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地⽭盾⽇益突出;(2)⽔资源减少;(3)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4)⽣物资源锐减。

4.传统现代农业的困境给⼈类带来的启⽰和思考(1)在处理同⾃然的关系时,应变征服⾃然为协调⾃然,使农业⽣产更符合客观规律;(2)农业⽣产必须尽量利⽤⾃然机制和可更新资源,尽量保留⾃然⽣态结构和功能,充分利⽤⽣态系统的⾃我控制和⾃我维持的功能;(3)农业⽣产必须遵循⽣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且必须始终以遵循⽣态规律为基础,经济结构必须与⽣态结构协调⼀致,⽽以保持⽣态系统结构和⽣态平衡为前提条件;(4)保护环境和合理利⽤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解决⽣产与消费之间⽭盾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国际可持续农业思想的发展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农业模式未能解决农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同时,全球性⼈⼝、资源、环境、粮⾷和能源危机的暴露,谋求协调发展的新农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圣才出品】
4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传统农业改造过程中的农业技术进步要特别注意技术选择。要素稀缺导致要素价格变 化,要素价格的变化导致技术进步的变化,实现廉价的投入品对昂贵的投入品的必要替代。 适应传统农业转变的政府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农业适用技术的提供是十分必要的。
表 17-1 农业的发展阶段
阶 时间

特点
缺陷
贡献
以石器、棍棒为生产工具,以
刀耕火种,广种 对野生动植物的

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
从新石器时代
薄收,生态平衡 驯化,实现了采

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
到铁器工具出
遭到严重破坏, 集向种植业、狩

自然,只是从土地上掠夺物质
现以前
自给自足,缺少 猎向畜牧业的转
2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与其特性 (1)传统农业中稀缺资源的特性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丰裕资源和稀缺资源并存,丰裕资源的边际生产率往往很低,因而 增加农业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稀缺资源的一般性特征 为: ①农民无法自行提供,大多数稀缺资源都必须社会性地供给,至少在分配这些资源时要 有社会决策; ②许多稀缺投入物的需求与工业发展并无冲突; ③稀缺投入物的互补性要求供给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④稀缺投入物的生产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定形式的稀缺资源可能已经大量充分地使用了,如果实际投入 量超出了需求量,多余的部分短期收益很低,一旦其他投入物略有增加,就会获得特别显著 的收益。 ⑥农业发展中稀缺资源的特点,使得努力确定社会的边际生产率和成本收益率一般并不 能提供真正有意义的信息; ⑦稀缺资源不可随心所欲地移动,虽然稀缺资源的固定性经常简化了分配时的决策手 续,但在做出是否生产或创造这些资源的决定时仍面临难题。 (2)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 ①提供刺激的制度 增加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种适宜的宏观环境,使增加生产能够向农业生产决策 者提供足够的刺激,如从基本的文化和心理状况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力。 ②改进生产可能性的科学研究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期货市场【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期货市场【圣才出品】

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4.1复习笔记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1)远期交易时期——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问题19世纪30-40年代,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谷物集散地。

为了缓解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和价格剧烈波动,连接供求的中间商迅速增加。

中间商设立仓库,缓解了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但承担很大价格风险和囤积资金不济的风险。

中间商探索出了远期交易模式,在购入农产品后,立即到芝加哥并与芝加哥的加工商或销售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并确保利润,合同还能以抵押形式帮助中间商获得银行贷款,以确保农产品购买和库存费用的及时供给。

(2)远期合约交易时期——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农产品购销范围从芝加哥扩展到全美甚至欧洲,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急需解决。

中间商都想寻找一个集中信息的场所,以便及时了解供求行情和价格信息。

为此,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

CBOT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买卖双方提供相互见面、交流信息、洽谈业务和达成交易的场所。

CBOT于1851年正式引入农产品远期合约交易。

远期合约交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即期交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有助于保持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且使农产品买卖双方相互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3)标准化期货合约时期——解决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问题由于农产品远期合约从签订到实物交割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买卖双方都希望能自由转让以规避价格风险或者把握获利机会,一些资金雄厚的商人也因农产品远期合约买卖存在获利机会开始参与远期合约交易。

为了克服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给这些交易带来的很多困难,CBOT1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取代远期合约,之后又实施了保证金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由此诞生。

2.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1)CBOT诞生及l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后,不断有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其他交易所建立,农产品期货品种增多;(3)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世界各地都得到较快发展;(4)21世纪初,期货交易进入其他领域。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圣才出品】

农产品供给的变动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时,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 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 的变动
(3)农产品供给规律
①农产品供给规律的一般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
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
农产品供给的不稳定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农产品需求
4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农产品需求的含义 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 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构成农产品需求的两个必备条件: ①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 ②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 (2)农产品需求函数 ①农产品需求函数表达式 农产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偏好、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对 未来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多元函数。用 QD 表示农产品需求,用 b1,b2,b3,……,bn 表示 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则需求函数为:
Qs=f(a1,a2,a3,…,an) 在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只考虑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若用 P 代表价格,则供给函数简化为:
Qs=f(P) 供给函数表现农产品供给量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1 / 32
圣才电子书

②农产品供给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带来新的生产者,从而使生产和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增加。
b.当农产品价格上升,可使原来的生产者增加生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供给量。
②农产品供给规律的特殊情况:有些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反而减少,当价格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