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的问题-青岛版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信息窗1乘加、乘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信息窗1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方法,正确计算。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开课本,91页,手指91页信息窗,仔细观察信息窗中的图片和文字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看图找出数学信息1、9人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5人。
2、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
停了9辆大汽车。
(二)说一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回答,老师板演有价值的问题问题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9×4=36(人)36+5=41(人)写出答语。
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问题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7×3=21(辆)21-9=12(辆)写出答语。
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三、做一做1、92页自主练习1和2题请两名来讲台上板演计算过程,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老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
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2、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让发现错误学生上台更正。
3、讨论。
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这个同学错在哪里?4、自主练习第3、5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五、作业、课本93页:自主练习必做题:4、6题。
板书设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9Χ4=36(人)36+5=41(人)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7Χ3=21(辆)21-9=12(辆)答:小汽车比大汽车12辆。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
1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91~93页,乘加、乘减问题。
⏹教学提示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旅游团来到景区的情境。
图中的主要信息有: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对分步解决用乘加、乘减计算问题的学习。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及旅游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用乘加或者乘减计算的问题先来解决,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掌握一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会分步计算乘加乘减类型的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2)说一说你的旅游经历生:爸爸开车带我去的……生:我坐火车去的……(3)小朋友出去旅游在停车场碰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出示情境图)2、找信息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找出以下信息:(1)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小学数学_《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根据学校要求,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本节课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做铺垫。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的不错!我们带着这个好状态展开今天的学习好不好!生:好!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都去过哪里?生:济南、威海、泰山……同学们,旅游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发现信息出示课件,让生仔细观察。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停车场,(不出示信息)里面停满了汽车,站满了人,其中就包含了数学信息,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信息),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汽车听了3排,每排7辆。
生:停了9辆大汽车。
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生:还剩5人。
师:同学们把信息都找出来了,老师感觉有些零散,你能把这些信息分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生:小汽车听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关于车的信息)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关于人的信息)2、提出问题经过大家的分类整理,信息更加清晰了!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生:一共多少辆汽车?生:小汽车有多少辆?生: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3、解决问题师:刚才我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接下来我们该解决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解决问题》︳青岛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能用乘加、乘减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为信息窗2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思维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乘法学习的知识经验,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这节课里,要引导孩子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求总和用加法计算,两数比较大小用减法计算。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有些问题要引导孩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乘加乘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1.通过孩子喜欢的旅游活动开始一节课,紧张活跃的气氛迅速使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找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交流汇报的环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组织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算理。
4.各种巩固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到了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一)示标示导,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课板题师:同学们,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季节,当完成作业后,你最喜欢做什么?生1:我最喜欢看课外书。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乘加乘减是指在四则运算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新课讲解: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d.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乘加乘减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的教学PPT。
2. 练习题库: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素材:收集与乘加乘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课堂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二年级乘加乘减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二年级乘加乘减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2. 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问题。
3. 能够通过计算器或口算的方式解决简单的乘加乘减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性质。
2.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乘加乘减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复杂的乘加乘减问题。
2. 运用多种运算符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白板、彩色粉笔、习题册、计算器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复习乘法和除法1. 复习乘法运算,让学生举个例子,说明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复习除法运算,让学生解释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3. 设计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让学生上台互动回答问题。
Step 2: 讲解乘加乘减1. 提问:什么是乘加?什么是乘减?听一听老师对乘加乘减的解释。
2. 讲解乘加运算,例如:2 × 3 + 4 = ? 解释为: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3. 讲解乘减运算,例如:5 × 4 - 3 = ? 解释为: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Step 3: 练习乘加乘减1. 给学生出一些乘加乘减的试题,让他们用口算或计算器解答。
2. 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答案的计算过程。
Step 4: 巩固和拓展1. 小组合作讨论:如果一个乘加乘减的问题中含有多个运算符,应该按照什么次序来计算呢?2. 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答案的计算过程。
Step 5: 总结和复习1. 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2. 回顾:用乘法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有什么特点?Step 6: 作业布置1. 在习题册上完成相关习题。
2. 将课堂上的解题过程记录下来。
Step 7: 检查作业1.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与全班一起讨论答案的正确与否。
2.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错误。
Step 8: 下一堂课导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例如:2 × 3 × 4 = ? 看看学生是否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第一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
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1.教学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
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2)全班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怎样列式?[4x3=12(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人) 或4x3+712+7=19(人) =12+7=19(人)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乘加、乘减式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乘加、乘减式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小熊是个勤劳可爱的小动物,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2、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生答师选择板书:“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
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
3+3+3+2=4+4+4-1=3×3+2=4×3-1=学生说清如:3×3+2=前3棵玉米秆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就是3×3=9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只有2个玉米棒子,所以这样列式。
教师板演:3 × 3 + 2= 11(个)94 ×3 - 1 = 小熊没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就是:4 ×3 = 12个玉米棒子。
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要减去1,就应这样列式: 4 × 3 - 1 = 11(个)……123、揭示课题:师指乘加算式:这道算式里有乘号、加号,叫做什么算式呢?(乘加)那么有乘号、减号的就是(乘减)。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式题4、探究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①观察黑板上的乘加、乘减算式,同桌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汇报交流,说清先算乘后算加减。
③小结: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P56的“做一做”:①第1题,看图填等式,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再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②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
2. 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先乘后加(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练习题、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4. 教学游戏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境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多少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的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例子。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乘加乘减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思路。
5. 游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让大家一起判断对错。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烹饪等。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乘加乘减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堂小结:2. 强调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为学习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
价算 标正
☆
(2)准备了5箱小花,卖出了28盆, 还剩多少盆?
准确
讲
明☆
白
(1)小面包每袋8个,准备了4袋,大面包准备了10个。 一共准备了多少个面包?
8×4=32(个) 32+10=42 答:(一个共)准备了42个面包。
(2)准备了5箱小花,每箱6盆,卖出了28盆,
会
列☆
评式 价算
标正 ☆
准确
什么问题?
③算一算:列式计算,规范解答。
活动一:探究长顾方客形付的了特6征张?钱,每张5元,商品应收28元。 应该找回多少元?
会
列☆评Βιβλιοθήκη 价算标正 ☆准确
讲
明☆
白
活动要求
①理一理 ②想一想 ③算一算
(1)小面包每袋8个,准备了4袋,大面包准备了10个。 一共准备了多少个面包?
会
列☆
评式
8×4=32(个) 32+10=42 答:一(共个准)备了42个面包。
单元知识框架
绘本每本8元 布娃娃10元
一共应该 收你28元
我买4本绘 本和布娃娃
你发现了什么?
我没有正好的钱, 给你6张5元的…
怎样做一个保护牌绘呢本? 每本8元,买4本,布娃娃10元。
一共要收多少元?
会
列☆
评式 价算
标正 ☆
准确
讲
明☆
白
活动要求
①理一理:摆一摆、画一画…… ②想一想: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
讲
明☆
白
还剩多少盆?
6×5=30(盆) 30-28=2 ( 盆 ) 答:还剩2盆。
梳理总结
淘 宝 节 参 与 资 格
摊主徽章 (会卖)
二年级数学下册八休闲假日__解决问题分布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布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播放鲸鲨馆的美丽图片。
2.评析:优美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鲸鲨馆美景欣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视觉上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踏上了快乐的学习旅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鲸鲨馆里的美丽景色。
烟台海昌鲸鲨馆是烟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天大家就跟随我去烟台海昌鲸鲨馆游玩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评析:教师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导入新课,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名导游,要想带领大家进入鲸鲨馆,你的任务应该是干什么?生:买票。
乘加乘减教案
3×4=?
4×3=?
3+3+3+3=?
生: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学生汇报结果
①、3+3+3+2=
②、3×3+2=
③、3+3+3+3-1=
④、4×3-1=
生:左边的式子是我们学过的连加和加减混合,右边的式子中有乘也有加减。
生: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课
件
课
件
1
分
钟
三、巩固提升(出示课堂做一做)
导
入
技
能
生:好。
课
件
8
分
钟
二、新课讲解
1、出示一块玉米地,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课件中第一幅图)
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 师:小熊看到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高兴兴地往回走。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呢?
师:同学们真棒!能用这么多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乘加乘减,像这种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讲
解
技
能
为
主
含
提
问
技
能
或
演
示
技
能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
二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一: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2、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方法谈话法演示法、迁移类推法手段画一画、讲一讲、课件演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板书设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共有多少人?左边比右边多几棵?4×9+5 5+4×9 3×4-7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以谈话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们的家乡夏津的美丽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们夏津的美丽景色。
夏津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我们家乡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今天大家就跟随我去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游玩一下吧!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课件出示情境图)假如现在你是一名老师,要想带领同学们进入风景区,你应该知道什么?(板书:一共有多少人?)(电脑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上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
(师巡视指导)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自己的做法,小组长把小组的几种做法汇总起来。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你给大家讲一讲是怎么想的?4×9求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求的是4组的人数)为什么再加5呢?(引导学生说出说出:因为还剩下5人)这个同学讲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谁再来说一说。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
(找一位列综合算式的)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也就是要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先求4组的人数,也就是先算4乘9)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展示)老师是用1个圆形表示1个人,9人一组就画9个圆形,一共画4组,还剩5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1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1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乘法的简单应用;2.学会使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理解乘加、乘减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1.发掘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成就感;2.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乘加、乘减问题;2.学会使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在板书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停车场图形,提问学生:“如果汽车两小时收20元钱,那么停3小时要收多少钱呢?”引导学生通过口算获得答案,并指出这是一个乘法问题。
2.讲授新课(15分钟)1.引出问题:小明停车,停了两个小时,收2元钱。
那么停3个小时要收多少钱?2.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道题目?3.答案揭晓:我们可以使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讲解:首先,计算每小时多少钱,即2÷2=1元/小时。
其次,用1元/小时乘以3小时得到答案:3×1=3元。
提示:此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及解决方案,课堂上教师应该扮演辅助角色。
3.巩固练习(20分钟)1.练习1:小明停车,停了5个小时,收多少钱?(答案:5×1=5元)2.练习2:小华停车,停了4个小时,交了8元钱,每小时多少钱?(答案:8÷4=2元/小时)3.练习3:小明停车,停了4个半小时,收多少钱?(答案:4.5×1=4.5元)4.练习4:停车场一天24小时,收100元,每小时多少钱?(答案:100÷24≈4.17元/小时)4.拓展应用(10分钟)1.学生出题:请你出一道乘加、乘减问题。
2.学生互相交换题目,解决出题人出的问题。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口算(先说口诀再说得数)3×5= 2×5= 2×2= 3×3= 5×5=4×3= 4×5= 3×2= 4×4= 2×4=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目乘法口诀。
2、看图列式计算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教学例5。
(1)仔细观察有,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
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
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相加,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
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
列式:3+3+3+3-1=11(人)方法4: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4×3-1=11(人)(3)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11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要先算3×3?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小组讨论,点名回答。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
一、直接写得数。
8×9= 9×4= 15+17= 36÷9= 69-48= 29+18= 88-33= 0×4= 0÷9= 29-20= 49-18= 56+0= 8×6+52= 3×8+24= 5×9-20= 9×6-31= 7×3+19=
二、解决问题。
1.李阿姨买了4箱酸奶,每箱8瓶。
把其中的12瓶送给了敬老院,她还剩多少瓶?
2.乐乐原来有8套风筝邮票,每套有6张。
最近他又买来30张风筝邮票,现在乐乐一共有多少张风筝邮票?
3.小林买了3个杯子,每个4元。
付出20元,找回多少钱?
4.妈妈给李明在网上买了一本书,他每天看6页,8天后还剩56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小娜的奶奶种了9棵白菜,种的花菜的棵数是白菜的6倍,花菜和白菜一共种了多少棵?
先求:列式:;
再求:列式:。
6.
(1)张老师带了100钱,买了8个计算机,还剩多少钱?(2)张老师剩下的钱够买10块橡皮和1个文具盒吗?
7.
8.
三、看图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了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用乘加、乘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初步掌握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3.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与学生交谈清明节放假出去游玩的事情,再出示情境图,由一个小朋友出去游玩的话语,带领同学们走进快乐的旅行这一情境中。
2.梳理信息。
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观察情境图,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
3.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条件和问题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轻松的谈话,一方面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旅行的情境中。
】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解决红点“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
(1)课件出示问题: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先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教师适时评价:要解决问题先要找出相应的条件。
(2)学生独立思考,在纸上写出解答算式,再写一写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算式,主要思路可能是先求……再求……,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
(4)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本题的解决方法,由一个小组在讲台汇报展示。
一位同学作为小主持人组织汇报,一位同学板书,一位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解题的思路是什么,一位同学作总结。
在汇报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给予解答,由老师进行引导。
(5)教师小结。
“先求……再求……”是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析这个问题从而解决它,教师适时引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
4.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再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梳理解决“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从而得出问题→找出条件→分析问题(从条件出发分析、从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
5.检查本题是否做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你想提醒同学们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条件的数字、计算、单位、答等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和总结逐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红点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1)学生根据总结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入手,先找出需要哪些条件,课件同步展示。
学生再独立思考,在纸上写出解答算式,并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分析这个问题的。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总结,板书课题“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应用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迁移解决乘减问题,充分放手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也是对所学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
】
四、创设游戏,拓展应用
1.创设剪刀、石头、布游戏。
明确题目要求:
(1)一共比赛十次,表格共10栏,每次比赛结果按“胜、平、负”记录在表格里;
(2)将胜、平、负统计在表格中。
两位同学比赛之后,男、女同学分别统计各自的胜、平、负情况,然后老师进一步出示要求,胜一次得3分,平一次得1分,负一次得0分,由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方法计算出得分。
教师找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解决的,再评比出谁获得了胜利。
2.在这次比赛中,如果小龙胜了4场,最后一共得16分。
算一算,小龙在比赛中平了几场?负了几场?承接前面的题目要求,孩子们进一步计算小龙的比赛情况,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可能对负了几场有困惑,可以及时找孩子说一说一共比赛的场数,从而得出负了2场。
【设计意图:练习题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自己的思维。
】五、回顾反思,感受价值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你觉得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如何?”“你觉得小组员表现如何?”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回顾整理知识,不仅对课堂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更是促进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的发现与感受,提升了学生自我归纳、概况、评价、反思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