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8篇)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近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
各单元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珍惜生活,尊重父母、师长、同学;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和个人品德;3. 培养学生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4. 以案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一)感恩之心,珍惜生活1. 孝顺父母、尊重师长2. 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生活(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1. 讲文明、树新风、尊重他人、爱护环境2. 奉献之心,传承经典(三)家庭伦理和个人品德1. 讲诚信、正义、友善、礼貌2. 坚守道德底线,树立良好的品德(四)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勇于担当1. 感恩之心,谢绝欺凌2.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3. 勇于担当,做好自己(五)案例探究1. 以生活案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2. 交流式讲解;3. 案例探究法;4. 互动式讨论;5. 课外实践活动。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感恩之心,珍惜生活(1个课时)2. 第二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1个课时)3. 第三周:家庭伦理和个人品德(1个课时)4. 第四周: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勇于担当(1个课时)5. 第五周:案例探究(1个课时)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案例;3. 班级规章制度;4. 名人名言;5. 课外实践活动材料。
六、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测试;2. 课后练习;3. 个人观察;4. 小组互评;5. 课程总结。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篇)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简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潜力、情感价值构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构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用心参与到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学生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用心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忙,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数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理解,用心改正。
二、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
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人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资料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由前三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
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范畴构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资料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环境和环境中的人,明白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透过本册的教育资料,让学生树立主角意识、职责意识、规则意识等。
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024年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书
2024年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书____年新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大纲在____年出版发行的《新版《小学全日制学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提供的指导思想和指标,我编写了以下2024年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书。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
二、教学内容: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国家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2.国家历史与发展:通过史实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事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3.生活常识与个人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卫生习惯等。
4.人际关系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教授如何与他人交往、合作、互助等。
5.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环保活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所学内容。
3.案例教学法:引用实际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与考核:1.定期测试:每个学期进行定期测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情况,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等。
4.综合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品德、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2)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2)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二)、教材重点与难点: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第一单元: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摘要: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指导思想六年级教材在编写上,延续体现课程性质和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总体感觉学生思想淳朴,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自觉,学习习惯良好。
但个别同学也有爱占小便宜、以自我为中心的地方。
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学生在思想、行为上都会有所改变,健康成长。
三、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2.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
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
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
3.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2023年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3年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交行为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1) 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 学习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
(3) 学习正确的待人接物和社交礼仪。
(4) 学习感恩和分享的精神。
(5) 学习对他人给予帮助和关心。
(6) 学习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2. 社会科学(1) 学习国家的国旗、国徽和国歌。
(2) 学习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
(3) 学习国家的地理和地理环境的保护。
(4) 学习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定期开展班会和主题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2. 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3. 观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学习。
四、教学计划第一周:品德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1. 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和好处。
2. 聆听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精神。
3. 分角色扮演诚实守信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其重要性。
4. 结合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的诚实守信的人。
第二周:品德教育-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1.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好处。
2. 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权益。
3.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第三周:品德教育-正确的待人接物和社交礼仪1. 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2. 分角色扮演不同场景下的社交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
3. 开展社交礼仪小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四周:品德教育-感恩和分享的精神1. 学习感恩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制作感恩卡片,让学生写下对家人、老师、朋友等的感恩之情。
3. 分享感恩心得,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习惯。
4. 发起公益活动,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小学六年级上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道诚信是维系社会、群体安定的必要基础,是个人得到人们尊重与接纳的必要条件。
知道节俭是人类普遍珍视的优良传统,是对环境和人类劳动的尊重。
了解节俭与与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赖,需要相互扶持和帮助。
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主人翁精神,从艰难中起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知道人民军队和各条战线上的几位接触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
知道我国改革开放始于农村改革。
知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工业生产能力、民主政治建设、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初步了解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道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能够理解诚信的付出与代价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把诚信的愿望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能够区别什么样的行为是是节俭,什么样的行为是浪费,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懂得什么是量入为出。
能够调试自己的子那里,克服嫉妒等情感,能够主动替他人着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品德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守信用、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等品质。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如整洁卫生、礼貌待人等。
-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
2. 社会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企业、公益机构等,培养学生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如参与环保行动、帮助弱势群体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人际交往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友好合作和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情商。
教学策略:1. 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班会活动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验感受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评估其品德行为和道德修养。
2. 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对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其交流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通过教材中的相关文章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多媒体资源: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社会资源:联系社会企业、公益机构等,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活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品德素养教育- 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良好的品德?为什么需要培养品德?- 分组讨论并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品德,展示并讨论如何培养该品德。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年级,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理解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基本的品德素养,例如诚实、勤劳、友善、尊重和自律- 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关心他人,尊重环境- 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2.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培养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国家规定的法律和法规- 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守法意识- 培养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成功4.了解社会历史与文化,培养了解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培养批判性思维,鉴赏和评价不同文化的价值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社会情形和决策,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法律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与道德观念相结合。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并培养他们实践、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2. 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3. 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4. 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并解决问题;5. 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形成个人心得和经验;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并进行反思和总结;7. 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习惯。
二、教材分析: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
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三、教学措施:1.积极转变观念,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3.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4.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尽可能的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7篇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deeds materials, experi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7篇作为教师应该提前将教学计划制定好,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六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 职业道德: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及职业道德。
-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责任感。
- 友谊与互助: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品德。
2.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责任。
- 社会公德: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给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剧场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剧场演出,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职业道德教育- 讲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及所需的职业道德。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职业场景中的道德选择。
2. 第二课时:爱国主义教育- 讲解什么是爱国主义和祖国的重要性。
- 学生分组,制作关于爱国主义的海报,展示在校园内。
3. 第三课时:友谊与互助- 讲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友善待人。
-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友谊互助的游戏和任务。
4. 第四课时:家庭教育- 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责任。
- 学生撰写关于家庭的作文,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感受。
5. 第五课时:社会公德教育- 讲解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规范。
- 组织学生自愿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清理周围环境。
6. 第六课时:环境保护- 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环境。
- 学生分组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展示在学校内。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品德目标:a.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b. 培养学生勤奋、诚实守信和友善的品质;c.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互助互爱的精神;2. 社会目标:a.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乐于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c.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媒体、消费等社会现象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本教学计划将以每周一节的品社课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及活动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a. 活动一:观看相关故事片,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b. 活动二: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分享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其背后的价值观;2. 第二单元:品质培养a. 活动一:观看优秀品质典范的纪录片,学生进行观后感写作;b. 活动二:开展课堂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不同品质的人物,观察和分析品质对人物行为的影响;3. 第三单元:团结合作与互助互爱a. 活动一:开展小组合作拼图活动,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拼图任务;b. 活动二:学生参与帮助他人的实践活动,如义务清理校园、参观社区老人院等;4. 第四单元:国家法律法规与公民权益a. 活动一:组织学生参观警察局,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b. 活动二: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探讨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发表个人观点;5. 第五单元:尊重他人与参与公益活动a. 活动一: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分享并讨论自己尊重他人的经验和做法;b. 活动二: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植树、义卖等;6. 第六单元:正确对待现象a. 活动一:进行社会新闻讨论活动,学生评论和分析其中涉及的社会现象;b. 活动二:开展实际购物体验活动,学生观察消费者行为,并总结对消费的正确态度;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实验教材强调,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6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
为增进学习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练习:分课文练习和活动练习两大部分。
“课文练习”意在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活动练习”意在形成相应的态度、技能,增强社会参与和道德体验。
6、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与态度,形式不拘,如书面测验、口头报告、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均可,重在发展性评价。
四、采用多媒体的展示手段1、歌曲:通过歌曲来导入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教材在每个单元教学前都选用了一首歌曲。
所选用的歌曲,大都是节奏轻快、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富于教育意义的中外儿童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三、四班,由于全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接触,发现这些班的学生大多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很强,爱学习、爱劳动,虽然许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养成非常重视。
个别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本位思想比较重。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
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难忘的昨天》;《绚丽的世界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爱科学》。
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4个主题。
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 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 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四、重点难点
1.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3.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邪教。
五、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
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附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屈辱的历史(第1——5页)
第二周屈辱的历史(第6——8页)
第三周不屈不挠的抗争(第9——13页)
第四周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第14——17页)
第五周永久的缅怀(第18——22页)
第六周实践活动
第七周人类文明的摇篮(第23——28页)
第八周丰富的思想宝库(第29——32页)
第九周永恒的文化遗产(第33——39页)
第十周实践活动
第十一周大自然的坏脾气(第40——44页)
第十二周与自然灾害的较量(第45——52页)
第十三周灾难无情人有情(第53——56页)
第十四周实践活动
第十五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第57——61页)
第十六周科学技术的另一面、科学家的启示(第62——67页)第十八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第68——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