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正式课件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初期外交说课课件

新中国初期外交说课课件

万隆会议(1955)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取得了什么成就?
求同存异
什么是“同”、什么是“异”(简要介绍)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 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 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 着民族独立、发展经 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2、具体内容是什么?
3、有什么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
过课本内容、问题回答和教师讲解强调,让学 生了解五项原则的重大作用,以理解本课重点。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B)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 中 (A)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4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A)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等
PART 0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方针
一 方针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
1个总方针
3个具体政策
二 外交成就
1. 同苏联为首的17个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日内瓦会议、万隆 会议
导入新课
截取纪录片《大国外交》的片头作为导入,教师简单解说 视频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并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新中国的外交 PPT课件

新中国的外交 PPT课件

灵活性:
在不同阶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政策。
①建国初期针对西方的封锁孤立包围,重点发展同苏联社会主义 国家的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20世纪60年代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争夺 世界霸权,即“两个拳头打人”;
③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势头猛烈,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 系,重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抵制苏联的势力;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是在怎样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2、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精神。
针对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愿望和要求
(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万隆精神:
“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晚清外交和新中国外交 的最大不同。据此回答: 1、造成晚清70余年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晚清外交特点:一曰丧权辱国,二曰半殖民地化。请 举出两例有关重大史实说明晚清外交的特点。 3、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外交取得了那些重大成就?
1、封建制度的腐朽 2、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和总理衙门的设立。 3、建国第一年和十七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重大 作用。
用大日一 。国内九
的瓦五 地国四 位际年 参会四
加议月 国。, 际这周 会是恩 议中来 ,国率 并第中 起一国 了次代 积以表 极世团 作界出
五席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 C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40张PPT)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 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 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 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 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 合法政府。凡愿遵守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 新中国在开展外 交时,始终坚持维护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国家独立、自由、领 的任何外国政府。本 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 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 和平的原则。这种原 交关系。 则,我们称之为独立 -----毛泽东的声明 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与苏联Biblioteka 17国建交的历程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交国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建交时间 1949.10.2 1949.10.4 1949.10.5 1949.10.6 1949.10.6 1949.10.6 1949.10.7 1949.10.16 1949.10.27 1949.11.23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 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 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 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 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国际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社会主义 阵营和资本主义 阵营之间的对立 和激烈斗争。 美国企图扼杀新 中国
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16张PPT)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 楼上向全世界庄严 宣告: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 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进展,达成协议。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自我测评:阅读课本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 么情况提出求同存异? 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总理 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自我测评:阅读课本回答: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提出求同 存异?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总理谈判的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亚非会议上各国代表对周总理发言的反应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印度总理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美国记者
想一想: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起何
作用?万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 国友谊的精神。
辩论:弱国是否有外交
• “弱国无外交”其潜台词“落后就要挨 打” ,强权即公理。它更多地强调国家实 力在外交中的作用。
• “弱国有外交”强调的是弱国的团结、 外交家的努力、良好的机遇等。
• 作为中国,应大力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为建立国际政治新 秩序,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而努 力。
提出原因: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 和疑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互 互不不干干涉涉内内政政、、平平等等互惠互、利和、平和共平处共处
意思:★★标在志国着际中上国产外生交了政越策来逐越渐广走泛向的成影熟响,
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走向国际舞台
日内瓦会议
目的: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时间: 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
成就: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
(1949年---20世纪50年代末)
二战后世界形势图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
资本主义阵营
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历史背景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急于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国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仇视、包围封锁中国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承认中国,给予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 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 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 求各国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 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 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节选
宝贵支持。 (4)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的指出:中国的 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 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 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 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 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 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内瓦公约》,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 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 议。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 的声誉。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一(37张PPT)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一(37张PPT)

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国 建立友好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 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 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 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快速阅读材料并结合第二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请回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习模块2 学习模块2
独立自主 的外交方针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 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 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这么说?
内容 含义 意义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 地位,在政治上独立 自主。 交关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打扫干净 先消除帝国主义一 屋子再请客” 切特权,再考虑建交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课件 78 人教课标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课件 78 人教课标版

3.有什么重大意
互相尊重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
外交部档案馆保存周恩来亲笔书写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 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
过 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 程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
内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容 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49年以前,美国对印度支那战争采取观望态度。而 使印度支那美国有了新的战略意义,美国决定“阻止共产党 扩张
——《关于美国国防部侵越秘密报
赫鲁晓夫等苏联新领导人对苏联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 缓和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强调和平共处, 使 最全面、最激烈的形态显著降级。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
《辛丑条约》签订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 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 ,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 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 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思维流程:
答案:B
• ②国民Leabharlann 济基本恢复,需要为即将展开的大 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2.特点
•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
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
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
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
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
• 4.意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解决_______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国与国
• 思考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 政策”有何不同? • 【答案提示】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 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2.“另起炉灶” •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守在旧中国的各国使 节,人民政府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 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一政策清除了帝国主 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 独立自主。
•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就是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掉。帝 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对中国社会存在一定 影响,这对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 子”打扫一下,然后再“请客”是十分必要 的。
• 2.提出 印度 ______代表团 •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时第一次提出。 印度 缅甸 • (2)1954年,周恩来访问 ______ 和______,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 本原则。 • 3.内容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______________、平等互惠、__________。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阅读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的t 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互相尊尊重重领主土权主和权领、土完整(亚非会议)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平等等互互惠利、(1954) 和平共处。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
针的对旧的国屈民辱外政交府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 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一边倒
倒旗 义帜 阵向鲜营社明一会地边主站在义社阵会营主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在保障成果、保 卫和平,维护独立 的斗争中不致处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是维护“独立 自主”的手段、策略。
“一边倒”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 益,中苏关系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异 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
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社制度会的发,展但阶这段并不不同妨碍,我经们济求发同展和团
结。”
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
识—形—态周不恩同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 ②中国面对一些国家的攻击和挑衅,没有针锋 相对,而是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万隆 会议得以顺利进行,取得积极成果,挫败了帝 国主义的阴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人教版必修一第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PPT


——师哲.《在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背景: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不 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新中国冲破美国孤立,同苏联等国 家建交;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目标 :
掌握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思考: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收回旅顺、大 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 撤回其驻军,……
连主权! 苏方保证将大连的行政管理权
完全交予中国政府,……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建交国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二)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
新中国的成立,事实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这样一个 事实本身就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产生反感。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一第课 新中国 初期的 外交PP TPPT
另起炉灶
早在1949年1月,毛泽东就指出:“凡属被国民党 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 事馆及其所属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 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 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边倒”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与主权,奠 定了建立平等互 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解读三大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①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缓 ②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营造 和平的国际环境 首次 提出: 1953年12月,首次提出。 进一步阐释: 1954年,中印联合声明 最终 定型: 1955年,亚非会议
2.形成
国内: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3.意义
① 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 国际: 响,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 基本准则 ②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美国不仅不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挑动西方各国孤立中国,对我 国实行经济封锁,进行军事威胁。 ——《总结历史,开辟未来》
材料四: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请回答: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
背景
国家 利益
政策
独 立 自 主( 基 的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外 交 成 就
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国际 环境
日内瓦会议也是让新中国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 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此时的中国在外交上也积极拉拢亚非国家
万隆会议
思考:主题、特点、意义是什么?
材料五:
材料六: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材料七: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 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 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 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 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 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题。
求同 存异
材料八: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 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 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九: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 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问: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 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求同存异”中的“存异” 指什么?
材料十:
万隆会议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一、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四、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 七、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 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和发展,它的提出扩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 八、„„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际影响,促进了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建立。 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浙师大人文学院
历史学111班
11020101
贝雪阳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会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纲要求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独立 屈辱
自主 美苏争锋
和平 国内建设需要
内容 “另起炉灶”
含义 不承认一切的旧 的屈辱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 上同各国另建新 的平等外交关系 坚定不移的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 先消除帝国主义 在华残余势力和 一切特权,再考 虑与西方国家建 交
意义 使中国改变了半 殖民地的地位, 在政治上建立起 新的平等的外交 关系 在国际交往中不 致孤立
别样的风采
情景模拟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 待会,有记者提问: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 是什么意思啊?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四则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答 记者问。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
材料二:1949年的世界格局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
“克什米尔公 主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总理的烦恼:
面对这些对新中国的否定,我们该怎么办?
材料七: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 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 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 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 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 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