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课件PP第3单元 小数除法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89÷0.54 =3.5
0.51÷2.2
.. =0.2318
0.125×7.41×80 =74.1
(教材P42 T2)
2. 调查当天外汇牌价数据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括号内填两位小数。)
(1)一个玩具标价 2.8 美
人民币外汇牌价(单位:元)
____年__月__日
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1 美元兑换人民币( ) 1 日元兑换人民币( ) 1 欧元兑换人民币( )
商的近似值
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除到比需要保 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 近似数。
循环小数
意义及写法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
循 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环 小 数
循环节 5.333…的循环节是3 2.08181…的循环节是81
有限和无 有限小数 1.555 限小数 无限小数 7.14545…
(2)100元人民币可以兑 换多少美元?(得数 保留两位小数。)
(教材P42 T2)
2. 调查当天外汇牌价数据并解答下面一块手表在美国标
人民币外汇牌价(单位:元)
____年__月__日 价 50 美元,在日本标价 1 美元兑换人民币( ) 55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
指导教师:许老师
小数除法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知识回顾
小数除法的计算
小
商的近似数
数 除
循环小数
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
1.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 2.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 位,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 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少几位就在被除数末尾补几个 “0”;不够商“1”时,要写“0”占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加法、减法、认识三维图形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复习对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
2.复习认识三维图形的名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复习资料、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整理和复习的主题。
2.引导学生讨论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复习
1.复习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复习认识三维图形的名称,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图形。
第三步:整理
1.引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练习整理知识的方法,例如制作思维导图、总结笔记等。
第四步:复习
1.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主复习,并指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2.针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解释。
五、课堂延伸
1.给学生布置整理课上内容的作业,加深印象。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复习巩固知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加法、减法、三维图形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坚持复习,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九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S=ah
三 角 形:
S=ah÷2 ah÷
梯 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a+b)h÷2 (a+b)h÷ a=2S÷h-b 2S÷
h=2S÷(a+b) 2S÷(a+ b=2S÷h-a 2S÷
填 表
图 形 长方形 平行四 边形 三角形 梯 形 底(厘米) 8 7.5 9 10 24 上4.3 下6.7 高(厘米) 6 3 4 6.6 12 4 面积(平方 厘米)
4、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 5、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也相同. 6、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 ) (√ )
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 8、底和高都是0.2厘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0.2平方厘米. ( × )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 一个什么图形? 一个什么图形?
多边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多边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C=4a S=a2 C=2(a+b) S=ab S=ah
S=ah÷2
S=(a+b)h÷2
长 方 形:
S=ab
a= S÷ b a= S÷ h a=2S÷h 2S÷
b= S÷ a h= S÷ a h=2S÷a 2S÷
所以:S=ah÷2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 成一个什么图形? 成一个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 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 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什么样的图形? 什么样的图形? 高 下底) (上底+下底) 上底 下底 因为: 因为:S=ah÷2 所以:S=(a+b)h÷2 ÷ 所以: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超过三步),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升和毫升的认识,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位置和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角、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会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比较或解释;感受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正确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使学生经历用学过的运算解决连除、两积之和(差)、归一(总)等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了牛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使学生经历回顾并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评价自己学习表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反思、质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九课时《分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案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教学
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故事书40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 ,作文书是连环画的 。学校图书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书?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做法。
3、提示课题: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课题
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课时
1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 整理与复习 练习课件
第1课时 数的世界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SJ 四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考 点 1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填一填。 (1)算式 4 3÷45,要使商是一位数, 里最大填( 4 ),要
使商是两位数, 里最小填( 5 )。 算式 3 4÷39,当 里填( 9 )时,商的末尾有 0。 (2)计算 754÷63 时,应把 63 看作( 60 )来试商,商的最高位
在( 十 )位上,商是( 两 )位数。
(3)根据 80÷2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60÷20=( 8 ) 240÷20=( 12 ) 320÷20=( 16 ) 400÷20=( 20 )
(4)( 6 )乘 48 得 288,465 里面有( 5 )个 93。 (5) ÷34=20…… , 最大是( 33 ),这时 是( 713 )。
那么第20组是什么?
B开
ABCABCABCABC 笑口常开笑口常开笑口常开
4.体育室购买390元的活动器材,其中买了8个足球, 每个30元。剩下的钱买了6副乒乓球拍,每副乒乓 球拍多少元? (390-8×30)÷6=25(元) 答:每副乒乓球拍25元。
先根据题目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足球 ( 8 )个 共390元
月份的销量不可能是150箱。( )
(3)男生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29千 克,男生一定比女生重。( )
(4)金强三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30页,他前两天 每天看的页数都超过30页,则第三天看的页数比 30页少。( )
考 点 3 可能性
4.填空 (1)袋子里装着大小相同的4个绿球和3个黄球。任意从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数的世界(2)
九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
知识梳理
数的世界(2)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这些运算
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数的运算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的
世
界
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86.7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四
位后得到的数是(8.67)。 (2)1.08×0.09的积是( 四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3. 7 × 0 .4 6
22 2 148 1.7 0 2
0.074 × 5.9 ≈0.44
0. 0 7 4 × 5 .9
66 6 370 0 4366
.
2.4 ÷ 0.26 ≈9.23
9 .2 3 0
0 .2 6 2 .4 0 2 34
60 52
80 78
20
0.742 ÷ 3.8 ≈0.20
0.1 9 5
16.5+16.5×1.6=42.9(千米) 答:这条地铁线全长42.9千米。
9.做一块饼干要用9.5克面粉,300克面粉最多 可以做多少块这样的饼干?
300÷9.5≈31(块) 答:300克面粉最多可以做31块这样的饼干。
10.幼儿园买130个小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 要用多少个盒子?
130÷8≈17(个) 答:至少要用17个盒子。
48×67 =3216
99÷75 =1.32
48×6.7 =321.6 9.9÷75 =0.132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8页的1,2,3题,练习十八第1,2,3,5,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整理全单元知识教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和复习)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等。
教师边说边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重点让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和小数表示的意思。
如: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了,你为什么可以用0.4表示十分之四,0.21表示百分之二十一,0.021表示千分之二十一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十分之几;第二位是百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百分之几;第三位是千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这样说来,小数就和分数有联系了,你能根据这个联系说一说小数的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像0.4,0.21,0.021……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教师:这里老师把你们回答的小数的意义在黑板上写下来了,不过这里多了两个省略号,谁知道老师这里省略了哪些内容呀?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省略号省略了0.0021,0.00021这样的小数,第二个省略号省略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这样的数。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5课时)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5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几何图形辨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掌握、几何图形的辨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内容包括知识点回顾、实例讲解、练习题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用品,如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宽敞、整洁,便于学生学习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回顾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如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课时作业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的性质和意义(1)请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
分数 ( ) ( ) ( )小数 ( ) ( ) ( )百分数 ( ) ( ) ( )(2)最大的七位数是( ),最小的八位数是( ),它们相差( )。
(3)用2、8、3、0、6、5这六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是( )。
第2课时数的读写改写、大小比较(1)一个八位数,十位上是3,千位上是5,千万位上是9,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为( )。
(2)最小的九位数是( ),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3)分母是8的最大真分数是( ),分子是8的最小假分数是( )。
第3课时因数和倍数1.在1~10中,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的是(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 )。
2.六(1)班站队做操,如果站成6行,每行的人数正好相等且没有剩余;如果站成8行,每行的人数也正好相等且没有剩余。
那么六(1)班最少有多少人?3. 在庆祝“六一”晚会中,学校买了48个苹果和36个橘子,平均分给小演员们,正好分完。
这个晚会的小演员最多有多少人?平均每人分到多少个苹果?第4课时 练习课1.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2)0的倒数还是0。
( )(3)0.4和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4)3米的15与1米的35一样长。
( )(5)因为21÷3=7,所以21是倍数,7是因数。
( )(6)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 2.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的八位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 )。
A. 70002000 B. 70000200 C. 70020000(2)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
1.西西在森林里迷路了,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他找到方向?指南针、年轮、太阳、树叶、北极星2.模拟情境,给定一个方向,推断其他几个方向。
(1)当夜晚你站在星空底下,你面朝北极星,那你的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2)早晨你面对东方,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3)你用指南针,你的前方是南方,你的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3.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将数字12正对着北面,则正对着南面的数字是(),数字3正对着()面。
4.背对北极星,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5.小明和小立背靠背站立,小明面向北,小立面向()。
6.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7.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老师讲课时背对着黑板,那么老师面向()面。
8.张丽面向南站立,她的左面是()。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自己解题的理由。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认识。
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方向观念。
环节三:实践应用1.请你根据以下叙述,在图中填出相应的名称。
(1)医院在街心花园的北面。
(2)街心花园的西南面是光明小学。
(3)银行在街心花园的西北面。
(4)邮局在街心花园的西面。
(5)商场在街心花园的东南面。
(6)派出所在街心花园的东北面。
2.下面是1路车的部分行车路线。
(1)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2)八个方位词描述动物园到广场的路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_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对本册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复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整理与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算、图形、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师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拓展与创新(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2.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17×0.5×0.8
101×0.75
=0.17×(0.5×0.8) =0.17×0.4
=(100+1)×0.75 =100×0.75+1×0.75
=0.068
=75.75
6.明明要用一根长80cm的铁丝做一个长24.7cm, 宽16.5cm的长方形框架,他的铁丝够吗?
答:一共付109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积与因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甲×大于1的数>甲(甲不为0); (2)甲×小于1的数<甲(甲不为0)。
小数乘法如何验算?
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 B.用计算器计算; C.根据算式中的因数特点进行验算。
怎样求积的近似数?
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 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 用“≈”连接。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1
小数乘法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优 翼
知识回顾
小 数 乘 法
小数乘法的计算 积的近似数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解决问题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有什么关系?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 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 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在前面用0补足, 再点上小数点。
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9课时复习课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9课时的复习课。
这节课程是为了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数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经济交换和货币意义等概念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复习本单元的所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与货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进行买卖交易,包括购买食品、用品和其他各种商品。
货币在这种生意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明确货币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掌握计算货币和找零的方法。
2. 简单的货币交换对于年幼的学生而言,货币的重要性和交换价值的概念还很抽象。
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并且可以进一步理解货币的作用。
3. 面值、单位和面额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面值、单位和面额的概念,并且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4. 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是本单元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开始课程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关货币和商业交流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过哪些货币?货币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商业交换?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商业活动呢?2. 复习课程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回顾讲授和课堂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课程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用简单的例子来演示货币的加、减、乘、除运算,同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回答问题。
3. 教授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讲授、练习和实践的形式,教授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等新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例子来理解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是如何工作的。
4. 结束课程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总结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取得的成果。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5.把下面的表填写完整。
交通工具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汽车
51
15
火车
112
16
摩托车
40
8
路程/千米 765 1792 320
(教材P92 T4)
6.12箱蜜蜂一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900÷12=75(千克) 75×5=375(千克) 答: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知识梳 理
口算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 的除法
笔算除法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的变化规律
实践应用
1.填空。
(1)765÷28的商是( 两)位数。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同时 乘5,商是( 20 );如果被除数除以4,除数不变,商 是( 5 )。 (3)计算452÷69时,应该把除数看作( 70 )试商, 商是( 一 )位数。 (4)被除数除以5,除数( 也除以5 ),商才能不变。
56
280 280
0
3 61 2 3 9
183
56
21 32 6 9 0
64
50 32 18
(教材P91 T3)
4.根据商的变化规律,直接由54÷6=9,写出下面
算式的商。
540÷60= 9
108÷6=18 108÷12= 9
5400÷600= 9
54÷2= 27 216÷24= 9
(教材P92 T6)
(教材P91 T1)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60÷60= 6 640÷80= 8 250÷50= 5 300÷50= 6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45
答:需要付停车费18.5元。 知识点5:解决问题(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对应练习
五(2)班46名师生照相合影,照相馆的 收费标准是拍照一次,送3张照片,收费 15元,加印一张2.2元。现在要保证每人 有一张照片,一共付多少元?
2.2×(46-3)+15 =2.2×43+15 =109.6(元)
知识巩固 知识点2:小数乘小数(1)
分析
例2:用竖式计算。 计算方法:①按照整数乘法
0.8×0.45 =0.36
算出积;②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在
0. 4 5 × 0. 8 0.3 6 0
积中从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 小数点;③积的小数位数如 果不够,在前面用0补足,再 点上小数点;④如果积的小
对应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17×0.5×0.8
101×0.75
=0.17×(0.5×0.8) =0.17×0.4
=(100+1)×0.75 =100×0.75+0.75
=0.068
=75.75
知识巩固 知识点5:解决问题(1)
例5:学校图书室的地面是 分析
长方形,长为9.8米,宽为 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 8.6米,用边长为1米的正 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方(形不地考砖虑铺损地耗,)100块够吗?解一决般问要题比时实际,数采值用大的数,值因 房间长不到10m,宽不到9m, 为买东西时,钱带不够买
7×2>48 16.
知识巩固
知识点3:积的近似数
例3:用竖式计算。 1.8×0.9 ≈1.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8 × 0.9
1.6 2
分析
求积的近似数,先要按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求 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 位数的下一个数,再按 “四舍五入”法求出结 果,最后用“≈”连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教材P110 T3)
6.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如下。先把表中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保留一位小数。
1411778724 14.11778724
723339956 7.23339956 688438768 6.88438768
14.1
7.2 6.9
(教材P111 T6)
7. 一本书有a页,王小丽每天看12页,b天看 了 ( 12b )页,还剩( a-12b )页没有看。
(教材P111 T7)
8.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 如果每个花瓶的售价是x元,这天卖花瓶的收入 一共是( 7x )元,下午卖花瓶的收入比上午多 ( x )元。
9.一把椅子a元,一张桌子80元,妈妈买了2套这 样的桌椅。 (1)用式子表示妈妈买桌椅用的钱。
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九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知识梳理
数的世界(1)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这些数在生
活中有哪些应用,能举例说说用字母表示数 的好处吗?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数的认识
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的
世 界
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和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数
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知识大闯关
-.4 -.3 -1.
+.2
+.5 7.
(教材P110 T1 )
3.(1)6角5分是1元的( 65 ),写成小数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0.65 )元。
(100)
(2)29毫米是1米的( 29 ),写成小数是
( 0.029 )米。
(1000)
(教材P110 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本单元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情境导入
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也知道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这点知识再复习一下。
二、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课件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做P37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课本P37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课件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P37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四、巩固练习
课本P37第4题和P38第1题。
五、课堂小结
(2)做P37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P37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三、圆锥
1.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xxx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六年级
科目
数学
备课时间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制作等实践活动,强化圆柱、圆锥的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过整理、交流、探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课本P38第2~5题。
教学后记